靈感範文站

草原的教案精品多篇

草原的教案精品多篇

《草原》教案 篇一

教學內容:

1、欣賞《萬馬奔騰》

2、學習有關音樂知識:變換拍子

3、完成實踐與創造第五、六題

4、複習歌曲《銀盃》和《牧歌》

5、繼續學習一、二

教學目標:

1、聆聽《萬馬奔騰》,感受、體驗馬頭琴的音色及樂曲的藝術表現力,認識瞭解馬頭琴的形制及獨奏、齊奏的演奏形式。

2、通過對本單元所學的歌曲及音樂知識,能夠對蒙古族音樂感興趣,並樂於主動學習、認識、瞭解蒙古族的音樂的。

教學重點、難點:

1、結合“實踐與創作”第四題,感受、體驗、判斷馬頭琴的音色。

2、通過“實踐創造第六題”,初步學習變換拍子的創作。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和電子音響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複習演唱上節課歌曲《牧歌》

2、提問:最有代表性的蒙古族樂器叫什麼名?屬於哪一類?(馬頭琴、拉絃樂器)

二、認識馬頭琴

1、馬頭琴,蒙古族拉絃樂器。因琴首雕有馬頭而得名。馬頭琴的音箱爲木製,呈梯形,兩面蒙飾有圖案的馬皮〔或羊皮〉。琴身由硬木製作,並張有兩根弦。馬頭琴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以及遼寧、黑龍江、甘肅、青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蒙古族居住的地區。最初的馬頭琴琴首的雕飾並不是馬頭,而是“馬特爾”,傳說此圖像類似古代圖騰崇拜時期的“龍馬”,以示吉祥和幸福。而西部卻流傳着這樣一個關於馬頭琴的傳說:牧人爲了懷念已死去的心愛的小馬,製作出了馬頭琴:用馬皮蒙琴面,馬頭骨爲音箱,腿骨做琴桿,馬尾爲琴絃和弓毛,並在琴首上端雕刻小馬頭像等。馬頭琴是蒙古族音樂最重要的樂器。

2、馬頭琴的演奏特點是以指甲從弦側觸弦發音,音色清晰、明亮,宜於奏出豐富的泛音。善於表現柔和深情的樂曲,特別適合演奏悠長遼闊的旋律。用馬尾弓在琴絃外方拉奏,可奏雙音,發音圓潤,音量較小。馬頭琴除獨奏外,還用於民歌、說書的伴奏,在伴奏民歌時,多用三度、四度的顫音來模仿演唱的特點。馬頭琴也常與四胡等樂器合奏。

三、欣賞《萬馬奔騰》

1、欣賞前認真查看曲譜中帶有馬頭圖像的旋律,並查看樂曲的拍號;

2、初聽樂曲,感受三種變換拍子的旋律特點變化和馬頭琴在演奏“風吹”“馬叫”時的音色變化及演奏方法。

3、觀看高寶力現場演奏的《萬馬奔騰》視頻,以視聽結合的方式感受馬頭琴的`演奏。

四、學習音樂知識,完成實踐創造第六題

1、變換拍子:在樂曲中,各種拍子交替出現,叫做“變換拍子”。變換拍子的拍號,一般都記寫在拍子變換的地方。假如拍子的變換有規律的出現,也可以在樂曲開始處一併記出。

2、實踐創造第六題

1)視唱《鄂倫春小調》的旋律,感受所具有的整齊劃一的感覺

2)讓學生將《鄂倫春小調》的節拍改爲3/4拍(可以有多種改編方法,不必拘泥於一種,還可以分小組改編)

3)請學生視唱各種改變後的3/4拍樂譜,體會3/4拍舞曲般的感覺。更進一步感受2拍子和3拍子的不同特點。

五、繼續練習“學習一、二”

六、課堂後下課!

《草原》優秀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對課文第二部分的自讀自悟,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體會兄弟民族之間的深情厚意。(重點)

2、感悟老舍先生這位文學大師的語言魅力,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難點)

3、展開想象,能具體寫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兩句詩所描繪的情境。(難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重溫“風光美”

1、播放《天堂》,師生對話:你知道這首歌是誰唱的?歌名是什麼“天堂”指的是什麼?爲什麼會起這樣一個歌名?

2、複習背誦課文第一小節

二、自讀自悟,感受“人情美”

1、揭示本課學習目標:老舍先生的這篇《草原》除了讓我們領略了神奇秀美的草原風光,還寫了什麼?爲什麼這樣寫呢?這就是本課我們的學習任務。

2、出示自學要求:

①默讀課文2—5小節,想想主要寫什麼?

②把你認爲寫得精彩的語句劃出來,多讀幾遍,寫上批註。

③遇到讀不懂的地方也做上記號。

3、組織交流自學心得、質疑

4、“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①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此時此刻你會想到哪些詞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2—5小節,聯繫上文體會詩句情感。

③展開想象,能具體寫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兩句詩所描繪的情境。題目字擬。

④寫前輔導:我們可以寫些什麼?(時間、地點、人物、景色、話別、引用詩句)

⑤練筆

⑥用老舍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修改小練筆。

三、總結課文,整體把握。

草原的教案 篇三

[設計理念]

有創造性地運作“整體——部分——整體”的閱讀教學基本思路,引導學生有創意地閱讀。以“讀說式”的課堂交流,培養學生“引經據典”地解讀課文、闡述見解的能力。注重學生的課堂語文實踐,多方面訓練學生的能力。

[設計特色]

景、情、理一體解讀,讀、思、說滾動推進。

[教學流程]

一、

初讀課文,結合預習印象,對課文進行整體認知。

學生各自朗讀課文後討論:

1.草原在你的印象中是什麼樣子?要求學生結合自己在閱讀和影視中得到的知識漫談。

2.本篇課文作者寫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況?(寫了兩方面的情況,一是風景很美,一是草原人民的熱情。)教師引導歸納,學生髮言板書:風光美、人情美。

3.課文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對草原和草原人民的熱愛,歌頌了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課文;

2.請學生分析本段內部結構;

3.抓住兩個抒情句的理解,以情感的體會帶動對全段的理解;

4.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有情感地朗讀,使學生進一步入情入境。

(教師的導讀應根據教材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處理。第一段,作者意在寫景抒情,教師就特別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情景交融”的情感體會;第二段作者是寫事抒情,教師則注意引導學生抓住情節中的重要部分——表達蒙族人民熱情豪爽和特殊風俗的語句——來體會“蒙漢情深”的中心。)

三、整體認識課文第二部分的內容和層次。

1.提問:從這一部分內容的整體上看,它主要寫的是什麼內容?(這一段主要寫的是草原上蒙族人們的熱情豪放和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2.默讀這一部分課文,分析作者按什麼順序寫了幾層意思,給每層意思概括出一個小瓣題。(這一部分課文,作者按參觀訪問活動的順序寫了四個自然段,各是一層意思,它們分別是:迎客、相見、款待和聯歡。)

四、學習第二部分課文的各層意思。

1.指導學習第一層意思(迎客)。

(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勾畫:

①作者的哪些描述表現了蒙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②哪些描寫表現了蒙族人民特有民族風情和民族性格?

(2)學生進一步默讀課文,繼續思考上述問題,然後討論發言,發言運”讀說式“,就是在發言中把朗讀與發表個人見解結合起來,一邊引讀課文有關語句章節,一邊評述分析。

(3)最後歸納本層的中心內容,概括成小標題的形式。

在這一層中,蒙族人民的熱情豪爽和獨特風俗,主要表現在他們迎客的方式上。學生可圍繞此進行讀說。作者在這裏用一連串短語短句,生動地描述了蒙族朋友幾十裏外馳馬帶路的情景。(板書:幾十裏外,馳馬帶路)

2.總結學習這一層課文的過程:讀思——勾——讀說——概括。

3.依次學習第二部分課文的其他三層意思,運用在學習第一層時歸納的“讀思——勾畫——讀說——概括”的方法,讓學生獨立學習,然後逐段發表意見。(教師在討論過程中同步板書:語言不通,心意相通;敬酒唱歌,會心微笑;夕陽西照,談興正濃。)

在“相見”一段中,需要注意的'“也不知道是誰的手……”和“你說你的,我說我的……”這些句子;在“款待”一段中,要注意“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不管喝的是什麼……”這些句子;在“聯歡”一段中,要注意最後兩句詩。對這些重點表達作者內心感受的語句,教師可視學生“讀說”的情況,設計輔助性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體會。最後一句詩“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各家理解略有分歧,有些理解是:“我們在這邊疆的草原上傾心交談,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偏西了,蒙漢兩族人民情誼濃厚真不忍心就這樣分別啊!”認爲是作者一行戀戀不捨地告別了草原。我認爲這句詩只是一種情感的表達,這裏的“別”不是離開草原的“告別”“分別”,而是大家住宿休息的“暫別”。因爲天色既已向晚,怎麼可能驅車遠行離開呢?因此可能是留宿一夜。但雙方談興正濃,即使是今晚的暫時分別,明日還要相聚,雙方也不忍離去,可見情誼之深。

(第二大段是採用默讀、思考、表達的方法,教師在這裏運用了一種“讀說式”,讓學生把讀和說結合起來,既培養學生“引經據典”闡述個人見解的能力,又是一種特殊的口頭表達訓練。學生要把“引證地讀”“引證地說”結合得很好,確實需要在組織語言上下一番功夫。下了功夫就得到了錘鍊。根據教材不同,寫法不同,採用相應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普遍應該遵循的規律,也是本課例教師教學設計的一個特色。在本教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朗讀、默讀、勾畫、思維、表達等各方面的基本功訓練,這對促進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五、總結課文。

1.依據板書,講清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借景、借事抒發情感的寫作手法。(板書:寫景——抒情,寫事——抒情)

2.歸納課文整體內容,並指出本課第一大段,寫了草原的風光美,第二大段寫了草原的人情美,把這兩部分聯繫起來,作者實際上爲我們描繪了一幅濃筆重彩、有聲有色的草原風情畫。(板書:草原風情畫,並用箭頭連接有關內容)

(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完整的“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思路,不論對全篇課文的認識還是對每一個大段、段中的每層,都是引導學生先從整體上形成一定的認識,然後再進行具體的學習,最後再從整體上進行更高層次的概括。這在各個教學步驟的實施過程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來。)

《草原》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讀懂課文,在自然美與人情美的薰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4.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1.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2.具體體會課文中靜態、動態描寫

教學難點:

理解重點句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新課

1.談話:我國北部的內蒙古自治區有寬廣無邊的,景色優美,牛羊成羣。這篇課文記敘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

2.觀看電視教材,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和意境。

3.學生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二、佈置預習

1.學習生字新詞,注意生字的音形義。

2.讀讀課文,想想作者筆下的。是怎樣的景象。

3.畫出你認爲寫得最美的句子和含義深刻的句子,試着體會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三、檢查自學,質疑問難

1.讀生字組詞,並讀讀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2.理解詞語。

3.質疑問難,現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四、理清課文的線索

1.自由讀課文,思考:作者初到和快到目的地時,看到景象是怎樣的?

2.理清課文線索

默讀思考:本文是按作者進入以後的經歷事情的順序來敘述的。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寫了幾個意思?

3.交流、整理:

(1)美景

(2)歡迎遠客

(3)親切相見

(4)熱情款待

(5)聯歡話別

五、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和詞語。

2.熟讀課文。

草原的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性質。

2、使幼兒能根據不同的節奏選擇樂器,並初步學會識圖譜演奏。

3、激發幼兒興趣,培養幼兒熱愛音樂的情感。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認真傾聽並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教學準備

節奏譜、音樂磁帶、小手小腳標記、樂器標記以及雙響筒、沙球、鈴鼓。

教學過程

一、欣賞樂曲,熟悉旋律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歌曲,請你們來聽一聽,聽完之後,哪個小朋友來告訴老師,你聽到歌裏唱了些什麼?

(放磁帶2遍)

小結:這首歌是我國一個少數民族的歌曲,歌裏講述的是一個生活在草原上的小朋友,他在放羊的時候看到草兒青青,牛羊肥肥,心裏特別高興,真是看在眼裏,喜在心裏啊。

2、這首歌給你什麼感覺?

這首歡快活潑的歌名字叫做《草原小牧民》。

二、識譜選擇身體動作

1、它還可以用好聽的樂器來演奏呢!看,這是它的節奏譜。

(教師出示節奏譜)

⑴瞧,你在圖譜上找到了幾種不同的顏色?

⑵爲什麼是四種顏色?你們有沒有發現什麼?(“xx”用跺腳,“xxxx”用拍手,“x—”用扭一扭。分工合作)

⑶還有沒有發現特別的地方?(講合奏)

2、教師清唱,幼兒用身體動作來打節奏。

總結:每小結的第一拍都是重拍,拍手第一拍要重,後面要輕,跺腳也是,扭一扭的小朋友要特別注意,要先拍一拍再扭,拍手也要注意在那一小結x的地方拍。

3、教師清唱,幼兒用身體動作來打節奏。

師:這一遍果然進步很大,有輕有重之後好聽很多呢!可是,還有沒有發現什麼地方打的不是太好?

(重點練習一下合奏的部分)

4、讓我們跟着音樂一起來演奏一下。

5、真好聽,還想再聽你們來一遍,行嗎?

三、用樂器來演奏

1、瞧你們的椅子下面,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你們認識它嗎?誰來介紹一下你椅子下面的它?

(主要介紹樂器名字合它的使用方法,注意點)

2、輕輕拿起你的。樂器寶寶,我們來用它來演奏。

準備好了嗎?

3、交換樂器演奏。

反思

這是一首非常動聽的曲子,講述的是小牧民在大草原上騎馬飛奔、高聲歡呼的情景。課堂上,孩子們積極動腦,氣氛活躍。對於音樂情緒的把握,音樂節奏的把握,孩子們有着較強的理解能力。

草原的教案 篇六

設計意圖

一、選材理由:

本班幼兒是一羣3—4歲的小班年齡段的孩子。從嬰班開始,我就非常的喜歡給他們分享和欣賞一些音樂。我發現小班的幼兒不僅僅只是喜歡那些節奏簡單、舒緩的音樂。其實對於節奏明朗、歡快,甚至有一些激烈的音樂都是很喜歡的。如果在音樂中還有一些有趣的聲音、節奏起伏較大的樂曲,他們更是喜歡得不得了,然後就會不由自主的隨着音樂的節奏手舞足蹈起來。我們班級的孩子每天都會主動的要求我給他們播放不同的音樂,他們喜歡歌唱、能用不同的表情、動作以及和老師、同伴的互動來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因此,本次的活動我就構架了這樣的一次音樂活動。

二、音樂的分析和調整:

本次活動使用的樂曲《草原[www.haoword.com]上的舞會》,選自奧爾夫音樂材料。在剛開始聽到這首樂曲的時候,我將活動的第一個目標定爲了:初步的感知音樂中的節奏。但很快我又發現了此樂曲的旋律中摻雜着一些鼓聲、笑聲,節奏過快,不太有利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們去感知和掌握。但在音樂中又有一個非常特顯的特別音效(口哨和喲呼)聲,小班幼兒對這種特別的音效又非常的感興趣。於是,我將此次活動的第一個目標調整爲了:能聽辨音樂中特別音效(口哨和喲呼),並對樂句有初步的感知,但在音樂的一開始就出現了特別音效(口哨和喲呼),之間相隔的時間跟後面規律的出現的特別音效(口哨和喲呼)又不一樣,這樣就會打亂幼兒傾聽特效音,所以,我將前面一開始的特效音和較快的節奏的那段音樂也做了刪減。那讓幼兒傾聽音樂中的特別音效,其實養成小班幼兒在專注力和傾聽習慣的基礎。同時,這首樂曲還帶有非常濃烈的異域風情旋律和節奏,小朋友們目前很難接觸到這種的音樂類型。《指南》中也指出:藝術是幼兒感性地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是表達對世界的認識的另一種“語言”。因此,通過這首樂曲也讓幼兒能感受到不同地域的音樂和文化。

三、活動設計思考:

在活動的前期,孩子們也有了一些前期經驗:由於我的另一半在非洲工作,我也有去到非洲,回來後就給孩子們分享了關於非洲的文化,孩子們也對非洲的文化有了初步的認識。

在整個環節的設計上,我用了一個非洲的小朋友作爲我編排的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讓他帶着我們一起去到非洲草原做客,根據故事的主線我還設計了看動物、吃烤肉、數星星的遊戲情景,讓孩子們在愉快的、輕鬆的遊戲氛圍和情景中學習,這些遊戲的設計也非常有機的結合到音樂中,讓孩子們不但能去感受到音樂中的特效音,還能一直都保持着對活動的興趣。這些遊戲的設計也都是基於在孩子們的興趣點上的,比如:烤肉片的環節設計,班級的創遊也開展了燒烤的遊戲,孩子們知道了怎麼去串烤肉片,怎麼翻面,撒作料等基本的遊戲經驗,也對此非常的感興趣,於是我就把這個設計到了本次活動的遊戲裏。在本次活動中,我還有一個主要的設計點是:難點前知。

在孩子們感受到了音樂中的特效音之後,我會用真的口哨聲來和孩子們做練習,然後再讓孩子們跟隨音樂來傾聽特效音,這就是難點前知。它幫助孩子們

降低了活動中要掌握的難點,更好的去達成活動的目標。

活動目標

1、能聽辨音樂中的特別音效(口哨和喲呼)

2、能愉快的投入到遊戲中,大膽的創意肢體動作。

重點難點

能大膽的創意肢體動作

活動準備

PPT圖片(非洲小朋友、大草原)、《草原上的舞會》音樂選段、吸管人手一根、

打孔的肉片、紅外線筆一隻

活動過程

一、導入:出示非洲小朋友的圖片,讓幼兒觀察有什麼不同之處,引出音樂。

T:圖片上的小朋友跟我們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這是非洲草原上的小朋友,他們來迎接我們去他們那裏玩,還給我們準備了一段好聽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二、感受音樂,聽特定音

(一)、欣賞音樂

T:剛剛聽到了什麼有趣的聲音呢?(口哨聲、喲呼)

小結:剛剛小朋友們聽到的口哨聲就是非洲小朋友們打招呼的聲音,當聽到口哨的聲音時,就要準備來打招呼說:“喲呼”。

(二)、第一次感受音樂,並引導幼兒聽到口哨聲後就要說出”喲呼”!

1、T:“我們也來試一試,學習非洲小朋友們打招呼吧!”

難點前知:“現在老師這裏也有一個口哨,當我吹起口哨的時候,你們就要說

什麼?”“我們一起來練習一下吧!”

2、聽音樂玩打招呼的遊戲。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真的是太棒了,大家都已經學會聽到口哨聲就要說:

“喲呼”的打招呼的方式呢!

(三)、第二次感受音樂,擺動物的造型

1、激發幼兒想象動作的模樣,並能大膽的用肢體創意動作的造型。

T:“剛剛我們已經學會了非洲小朋友打招呼了,他很高興,決定要帶我們去非洲大草原的野生動物園去看看,你們知道在非洲的大草原上都有什麼動物嗎?”

T:“你能用動作來表現一下嗎?”

2、鼓勵其他幼兒說出不同的動物,並用動作來模仿。

T:“還有什麼動物呢?”“你能來模仿一下嗎?”“我們大家一起來學一學”

3、聽音樂擺動物造型。引導幼兒聽到口哨聲後就要擺出“各種動物造型”

T:“當聽到口哨聲,小朋友們就要準備擺出動物的造型,你可以擺跟別人不一

樣的,自己喜歡的動物造型喲!”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剛剛都能在聽到“口哨聲”的時候就擺出了不同的動物造型,真的都太棒啦!

(四)、第三次感受音樂,遊戲《烤燒烤》。

1、激發幼兒回憶烤肉的步驟

T:“看完了小動物,我的肚子都有點餓了,你們餓了沒有?”“瞧,非洲的小朋友都給我們帶來了他們當地最出名的烤肉,但是需要我們自己來烤喲!”

T:“燒烤要怎麼烤啊?”

激發幼兒使用椅子來當燒烤爐

T:“沒有爐子怎麼辦呢?”“我們可以用什麼來代替?”

2、第一次遊戲

T:“當聽到音樂的時候我們就要來刷油、當聽到口哨聲的時候,我們就要給肉翻面啦!”

3、第二次遊戲

T:“剛剛的肉肉都沒有放佐料,不好吃,現在我們要來繼續烤。記住,當聽到音樂的時候我們就要來刷油,當聽到口哨聲的時候,我們就要撒佐料啦!”教師小結:你們的燒烤都烤的太好吃了,都沒有烤糊吧!剛剛我看到了小朋友們都是在聽到口哨聲的時候就準備要翻面和撒作料了,你們真是太棒啦!

(五)、遊戲《找星星》

T:“吃飽了,我們要去散步啦!哇,你們看天都已經黑了,我們來天上的星星吧!看,到底那顆最亮?”

播放音樂,孩子們隨着音樂散步,當聽到特別音效“口哨聲”時,老師就準備用紅外線筆,聽到“喲呼”的時候,“星星”就出現了。三、活動結束

T:星星們回家了,我們也該回去睡覺了呢!來跟大家說晚安吧!

在本次的活動中,我的第一個目標是:能聽辨音樂中的特別音效。這個目標的'達成情況還是比較的好,通過難點前知的實行,我覺得孩子們還是比較快

活動反思

的就掌握了特別音效(口哨和喲呼聲)。再通過每一個環節中游戲的烘托,孩子們一遍又一遍的感知到特別音效,而且每一個遊戲的設計也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讓他們非常的感興趣,全程都保持着對活動的積極性。我的第二個目標是:能愉快的投入到遊戲中,大膽的創意肢體動作。這個環節的目標達成

主要是依靠我的第二個環節,引發幼兒說出非洲大草原的動物,並且能夠用肢體來表現動作的形態。在這一環節中,我儘可能的讓更多的孩子們用他們自己的想法來創意他們所想的動作。在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們在說的時候,只是安靜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模仿,有個別害羞的孩子就不願意來表現自己。爲了解放孩子們的天性,我臨時就調整成了讓孩子們站起來,走着進行動物造型,這樣的處理之後,我發現了那些比較害羞和內斂的孩子們也就慢慢的放開了自己。

我的感悟:通過這次的活動,給我體會比較大的就是:雖然老師們在每一堂活動中,都會事先預設很多的內容和孩子們的反應,然後隨之而產生了一些預設的環節。但是,作爲一名老師,我們更應該在活動中去仔細觀察孩子的表現,通過孩子們的表現作出一些及時的調整。我知道其實這還是比較難的,也比較的考驗老師的功底。那麼我們就更應該不斷的豐富自己的能力,讓這羣可愛的孩子們更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