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蘆花蕩》教案【精品多篇】

《蘆花蕩》教案【精品多篇】

《蘆花蕩》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積累生難字詞,豐富自己的詞彙。

2、能力:體會本文雅緻雋永的環境(景物)描寫,掌握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感知文中景隨情移的寫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引導學生體會並學習主人公自尊、自信、勇敢的美好品質。

教學重點:景物描寫和人物形象(傳奇色彩)

教學難點:景隨情移,情景相生的寫作手法及通過閱讀對學生的情感薰陶。

教學方法:討論法、問答法、點撥法、比較法等

教學準備:

1教師:對作者孫犁及白洋澱的情況應有詳細的瞭解。比較閱讀孫犁的另一篇文章《荷花澱》

2學生:查找資料,瞭解作者孫犁及白洋澱的相關知識;預習課文,積累字詞。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都看過張藝謀導演的《英雄》吧?裏面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學生回答)沒錯,就是荊柯刺秦王的故事,荊柯是戰國時期燕趙人,爲了挽救國家,他毅然前往刺殺秦王,所以,古語有云:“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然而時隔上千年,仍舊在這個地方,我們又看到這種慷慨悲歌的義士精神,一個年齡將近六十的乾瘦老人,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幾個鬼子於掌股之間,置他們於死地,可謂智勇雙全,下面我們就讓我們走進現代小說家孫犁寫的一篇小說《蘆花蕩》,去見識見識這位神奇的老人吧。

二、介紹作者情況及故事背景。

(1)作者人生

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生。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孫犁主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冀中區從事革命文化工作。在抗戰的冀中平原上,孫犁到處看到一種無形的力量:“我遙望着那漫天的蘆葦,我知道那是一個大帳幕,力量將從其中升起。”

孫犁不但熟悉白洋澱,而且更熟悉那些在葦塘中堅持抗戰的白洋澱英雄人民。1944年在延安,他發表了《荷花澱》、《蘆花蕩》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引起了文藝界的注意。《孫犁文集》共5集。《白洋澱紀事》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創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建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一帶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戰爭,土地改革,勞動生產,互助合作以及移風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從多方面勾勒了時代和社會的歷史風俗畫,以明麗的流暢的筆調,秀雅,雋永的風格和豐富的勞動者的鮮明形象,在讀者中間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其中《荷花澱》、《蘆花蕩》等作品,已成爲廣泛流傳的名篇,文藝界甚至視其爲現代文學的一種風格流派的標誌,視爲“荷花澱派”的主要代表作。

(2)本文亮點

①這篇小說的人物描寫很有特色,人物形象鮮明,很有傳奇色彩。

②景隨情移,情景相生。在孫犁的小說裏,景物描寫起到了點染環境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給作品增添了一種戰鬥的詩情畫意,構成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3)有關材料。

①以抗戰爲背景的影片有《雞毛信》、《小兵張嘎》、《趙一曼》、《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壯士》、《地道戰》、《地雷戰》等。

②以抗戰爲題材的文學作品有《鐵道游擊隊》、《敵後武工隊》、《平原槍聲》、《烈火金鋼》、《苦菜花》、《野火春風斗古城》等。

③以抗戰爲背景的歌曲有《松花江上》、《義勇軍進行曲》、《大刀進行曲》、《八路軍軍歌》、《新四軍軍歌》等。

④反映抗戰的重大事件有:“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平型關大捷”、“血戰臺兒莊”、“淞滬之戰”等。

(4)方法講練

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裏,呆望着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裏,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裏纔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裏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敵人”“炮樓”,點明瞭環境的氣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裏”,像“要滴落下來的樣子”渲染了澱水的晶瑩明澈,星星倒映在澱水裏,隨着微風的輕拂激起層層漣漪,使得星星也閃爍不定起來,因而給人以“要滴落下來”的幻覺。這樣優美的自然環境,是多麼令人賞心悅目啊!可是,敵人侵佔着我們的大片國土,在這美麗的葦塘四周,敵人的炮樓林立,封鎖和監視着這片革命根據地。白天,這裏一片死寂,連水鳥也“緊緊藏到窩裏躲避”了,只有到深夜,才能聽到它們“飛動和唱歌的聲音”。字裏行間,流露出多麼鮮明的愛憎感情!接下去寫“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把白洋澱人民在那種殘酷的戰爭環境裏頑強生存的姿態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和力量。這段景物描寫得很富於生活實感,把讀者引到一個特定的環境和氣氛之中,很自然地成了後邊故事的鋪墊,藝術上融情人景,寄寓着作者沉沉的情懷。

三、提問:本文體裁?這種體裁的三要素是什麼?

教師明確:小說。

三要素: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

四、複述故事情節,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選兩位同學複述故事,其餘同學補充。

教師點撥,明確:《蘆花蕩》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一個老頭子撐着一隻小船,在白洋澱裏無數次地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爲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幹部。他不帶一枝槍,只靠那隻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在萬畝葦塘裏穿梭,從未發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擊隊才維繫了澱裏澱外的交通聯絡。但有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火輪,一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一點使他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力量;但他發誓要爲女孩子復仇,第二天,他單身智鬥敵人,一個個地收拾了他們,爲女孩子報了仇。

五、用心品味。

1、通過本文的學習,你認爲作者有怎樣的語言風格?(結合本文的相關內容討論後回答)

2、課文一開始就描寫了一幅優美的水鄉圖,可仍能使人感受到戰爭的氣氛,試着找出來。並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如此美麗、富饒的國土,怎能允許日本侵略者侵犯、踐踏?如此美好、恬靜的家園,怎能容忍敵人糟蹋、破壞?因此,這極大的激起了人們的憤怒,保家爲國,全民動員。在這種大背景下,連六、七十歲的老人也來加入,便不覺得是怪事了。

六、佈置作業

結合文中的描寫,談談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傳奇色彩。(寫到日記本上)

第二課時

一、由複習導入

找同學回顧上堂課的內容,引出本課的重點人物分析。

二、研討探究

1、本文主人公的核心性格特徵是什麼?根據課文內容分析。

明確:過於自信和自尊。並仔細分析“過於”的含義。

2、文中有一部分心理描寫非常真實感人,找出並分析。

明確:“一聲一聲像連珠箭,射穿老頭子的心……怎麼張嘴說話?這老臉呀!”老頭子是非常自信和自尊的。他的責任心非常強,認爲只有百分之百完成任務,纔算盡到自己的責任。聽着受傷的大女孩痛苦地哼哼,聽着小女孩的話語,老頭子痛苦到極點。他是那麼喜愛這兩個孩子,孩子受傷了,流血了,他的心也受傷了,他的心也在流血。他強烈地自責,他感到自己向部隊的保證落了空,他感到自己的過失給自己帶來奇恥大辱,使自己丟人現眼,沒有臉去見部隊。強烈的自尊心使他感到無地自容。

三、深入探究

1、教師引導學生體味故事情節的傳奇色彩。

讓學生討論“這個故事的傳奇色彩表現在哪裏?”,各組派代表發言

明確:(1)表現在老英雄身上。老人年近六十,身體乾瘦,卻神出鬼沒。無數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葦塘中部隊的供給,保證了部隊的戰鬥力,就是因爲他,敵人的陰謀總不能得逞。

(2)表現在老英雄的英雄行爲上。老人手無寸鐵,獨自一人,竟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

2、提問:“這篇小說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

學生思考,並回答。

明確:(1)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乾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績。精神,是那麼悠閒自得,異常自信;業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部落空,保證了塘內物質的充足與聯絡的通暢。兩方面的巨大反差,使老英雄富有傳奇色彩。

(2)“英雄的行爲”更富有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先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大菱受傷後,老人發誓說:“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麼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後來又說“等到天明,你們看吧”,而女孩卻一再懷疑,先不答話,後來竟說“這麼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女孩的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爲之奇。後來敘述打鬼子,也只交待打鬼子的過程,而不寫他事先已設好圈套;寫打鬼子的過程,只寫老人的行動,也不寫其用意,就在剝蓮蓬、繞小船中,巧妙地痛擊鬼子。讓人讀後才恍然大悟,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爲富有傳奇色彩。

3、結合課文分析人物性格特徵。

“老魚鷹”老當益壯,本領高強

老頭子:大菱“掛花”愛憎分明,自信自尊

正午懲敵智勇雙全,樂觀豪邁

四、總結課文佈置作業

抄寫詞語並獨立完成課後練習。

《蘆花蕩》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複述故事情節,感知人物形象。

展開想像,體驗人物心理。

體味景物描寫的作用,提高描寫的能力。

認識到英雄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複述故事,把握課文內容。探究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生:預習課文生字詞,查閱作者孫犁的有關資料,瞭解抗日戰爭時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澱的地理環境。

教學內容

《蘆花蕩》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一個老頭子撐着一隻小船,在白洋澱裏無數次地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爲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幹部。他不帶一枝槍,只靠那隻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在萬畝葦塘裏穿梭,從未發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擊隊才維繫了澱裏澱外的交通聯絡。但有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火輪,一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一點使他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力量;但他發誓要爲女孩子復仇,

第二天,他單身智鬥敵人,一個個地收拾了他們,爲女孩子報了仇。這篇小說很有點傳奇色彩,人物形象鮮明,環境描寫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

教學設計

導入 (可讓學生講抗日戰爭時的故事,或教師講“平原游擊隊”“地道戰”的故事)

歷史上,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嗎?黃帝曾在河北一帶活動,三國時的張飛和宋太祖趙匡胤都是河北涿州人。近代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更有一些羣衆英雄,智鬥敵人,從容不迫。今天我們學習孫犁的小說《蘆花蕩》,講的就是一個老英雄智鬥敵人的故事。

■整體感知

教師板書課題,出示學習目標。檢查預習生字詞情況,投影字詞(學生齊讀)。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聽讀,邊聽邊思考。

複述故事情節,說說老頭子是怎樣的一個人。

故事主要表現老頭子的什麼性格?哪些內容表現出來的?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參與。

預期目的:

把握課文內容,抓住老頭子的思想核心“過於自信和自尊”

想像體驗

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揣摩體會老頭子因沒有圓滿地完成任務而產生的心理。

從文中找出描寫老頭子心理活動的一段話。重點品讀並評析他的心理。

在品讀中展開想像,如果自己是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爲會有怎樣的心理活動?

學生齊讀或自由讀,小組討論交流。

預期目的:

體味老頭子懊喪、內疚、自責的心理。

多角度想像二菱的心理活動,提高體驗性閱讀的能力。

探究特色

教師要引導學生體味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領悟這種描寫的高妙之處。

從課文中摘抄你喜歡的景物描寫的句子,用心感受並評析。

試仿照課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寫寫學校周圍的景物。

預期目的:

學習運用景物描寫烘托人物形象,渲染氣氛的寫法

教師小結

作者筆下的老頭子有鮮明、倔強的個性,智勇雙全,決不認輸,決不退縮。他的身上展示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爲證明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作者還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景物描寫起到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藝術上融情人景,寄寓作者深沉的情懷。

■佈置作業

完成研讀與練習。

試把讀一讀,寫一寫的詞語連成一段話,寫在練習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