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新版有餘數的除法教案詳案 有餘數的除法數學教案(多篇)

新版有餘數的除法教案詳案 有餘數的除法數學教案(多篇)

有餘數的除法教案詳案 有餘數的除法數學教案 篇一

有餘數的除法優質教案設計

科 目:數學 上課教師: 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課本第51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等活動,使學生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會讀有餘數除法的算式。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揭題

1、括號裏最大能填幾?

()×5<6()×4<25 3×()<26()×8<42 6×()<35 7×()<24

2、用豎式計算。

18÷3= 42÷6=

3、談話:新年到了,同學們都想把教室裝扮得很漂亮,請同學們看課本第51頁的情境圖,說說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學生交流,教師引導,揭示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

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列豎式計算。

三、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標杆題、反思、訓練、展示、點撥

(一)出示標杆提

一共有23盆花,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幾組?還剩幾盆?你能列式嗎?

1、用圓片代表盤花擺一擺。

第1頁

2、根據擺的結果寫出得數,再讀出算式。

3、你能列豎式把擺的過程表示出來嗎?試試看。

4、想一想:剩下的3盆還夠擺一組嗎?3可以叫什麼?

[反思]有餘數除法豎式中的被除數、除數、商、除數與商的乘積、餘數分別寫在什麼位置?

(被除數寫在除號裏面,除數寫在除號外面,商寫在被除數上面,對着個位,除數與商的乘積寫在除數下面,數位要對齊,餘數寫在橫線下,對齊個位。)

(二)類比題 用豎式計算

21÷6 37÷5 [反思]列豎式計算有餘數除法時要注意什麼?(商和餘數都要對齊被除數的個位。)

四、題組訓練,拓展延伸

1、教材p51“做一做”。

2、練習十二第1、4題。

五、課堂小結

1、列豎式計算有餘數除法時要注意什麼?(商和餘數都要對齊被除數的個位。)

2、餘數與除數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第2頁

有餘數的除法教案詳案 有餘數的除法數學教案 篇二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三年級上冊《有餘數除法》教學設計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爲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三年級上冊《有餘數除法》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二)使學生掌握試商的方法,懂得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三)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初步建立餘數概念及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有餘數除法的試商。

教具:實物圖及投影片。

學具:11根小棒。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1.用豎式計算(兩人板演)

84= 369=

訂正時,由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

2.卡片口算(與板演同時進行)

()裏最大能填幾?

3()<22 4()<37

()2<11()5<38

(二)學習新課

教師談話:大家學會了除法豎式的寫法,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筆算除法。同學們看一看,今天學的筆算除法與以前有什麼不同。

1.教學例1

出示例1的第一幅圖

提問:這幅圖是什麼意思?(把6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裏,每盤放幾個?)

學生動手操作。(用6個圓片代替梨,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再把橫式和豎式寫在練習本上,並指名板演。

63=2

訂正時,提問:

(1)在被除數下面寫6,表示什麼?(表示分掉6個梨)

(2)在橫線下面爲什麼寫0?(表示分完了,沒有剩餘)

出示第二幅圖。

提問:如果有7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裏,怎樣分?分分看。

學生動手操作,用圓片代替梨。(教師行間指導)

提問:

(1)出現了什麼情況?(每盤放2個,還剩1個)

(2)剩下的1個梨,還能再繼續分嗎?(剩下的1個梨,不能再分)

教師說明:7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裏,分的結果是每盤2個,還剩1個。

怎樣列式計算呢?(73=)

怎樣寫豎式呢?被除數是幾,寫在什麼地方?剛纔分的結果是每盤放幾個?那麼商是幾?

寫在什麼地方?(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

教師着重提問:有3盤,每盤放2個,實際分掉幾個梨?(6個)那麼被除數7下面應該寫幾?(6)7個梨,分掉6個梨,有沒有剩餘?(有剩餘,剩1個梨)

教師說明:7個減去分掉的6個,還剩1個。所以在橫線下面寫1。剩下的這1個,我們就叫它餘數。(板書餘數)

怎樣在橫式上寫計算結果呢?每盤放2個梨就是商2,先寫2。還餘1個,就是餘數是1。爲了分清商和餘數,在商的後面先寫,再寫1。即

73=21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三年級上冊《有餘數除法》教學設計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爲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三年級上冊《有餘數除法》教學設計讀作:商2餘1。學生齊讀一遍。

教師引導學生比較例1的兩道題。

提問:這兩道題平均分的結果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相同:每盤都放2個。不同:第1小題正好分完,第2小題還剩1個,不能正好分完)

教師說明:像第2小題這種除法,沒有分完,還有餘數,叫做有餘數除法。(板書課題)練一練:

每個同學拿出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幾根,還剩幾根?先擺一擺,再把下面的豎式寫完整。

訂正時,教師着重提問:

1)商2後,被除數下面要減去幾?

(2)8是怎樣計算出來的?表示什麼?

(3)橫線下面寫什麼?表示什麼?

(4)這題的結果該怎樣說?

2.教學例2 385=eq x(7)eq x(8)

提問:

(1)在豎式裏,38和5各寫在什麼地方?

(2)怎樣想商幾?在乘法口訣裏沒有一句是五幾三十八。

相鄰兩位同學互相討論怎樣想商幾呢?再在全班交流。

有的同學可能說商6,教師板書:

有的同學可能說商8,教師板書:

商6小,商8大,所以商7合適。

最後結果是商7餘5。

練一練:

144=□□

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想商,最後的結果怎樣說。

引導學生觀察:

上面三道有餘數除法,把每題的餘數和除數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麼?(餘數都比除數小)

如果餘數比除數大了,說明了什麼?(說明商小了,商再大一些)

什麼情況下,說明商大了?(被除數不夠減去除數和商相乘的積時,說明商大了,商再小一些)

小結:計算有餘數除法,餘數要比除數小。

(三)鞏固反饋

1.基本練習

(1)用摺疊卡片口述計算過程

學生邊口述計算過程,教師也掀開有關部分。

(2)全班動筆練習,指名兩學生在投影片上做,便於訂正。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275= 386= 479=

訂正時,由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着重檢查餘數的大小和別忘在橫線上寫餘數。

2.發展性練習

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3.思考性練習

在方框裏填合適的數。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主要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通過舊知識能整除的除法,引出有餘數除法及什麼叫餘數。第二部分是怎樣計算有餘數除法。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是本節課的重點,因爲在以後的除法中,有餘數除法是大量的,整除的情況是少量的,學好有餘數除法就爲以後進一步學習除法打好基礎。有餘數除法又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因爲有餘數除法的商在乘法口訣中不能直接找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充分討論,幫助學生掌握想商的思路,瞭解在什麼情況下商大,什麼情況下商小,以便及時調整。在練習中,先利用摺疊卡片,幫助學生掌握計算過程及試商方法。在此基礎上筆答完整的計算過程,並通過判斷題和思考題,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及掌握試商的方法。

有餘數的除法教案詳案 有餘數的除法數學教案 篇三

1、結合生活情境,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感受除法與生活的聯繫。

2、初步理解餘數和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明白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3、培養初步的提出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餘數和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明白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教學準備:

小棒、課件

教學過程:

活動一:談話導入

師:有一羣可愛的小朋友正在參加學校組織的野營活動呢!你們想不想看看?

活動二:新課

1、觀察整理信息

師:請同學們仔細的觀察這幅圖,誰能來說一說都有哪些信息?

師:誰能說的更條理些?

指導學生有序的敘述。

板書:9個麪包、10碗方便麪、11瓶水、12根火腿腸、13個香蕉、14個桔子、15個蘋果、18瓶酸奶

2、提出數學問題。

師:根據這些信息,誰能提一個關於除法的問題?

生提問題。

3、解決紅球。

板書:9個麪包平均分給4人,怎樣分?

①指生列示:94=

②估算:看到這個算式,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生:94=

2生:不對,84=2

生: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2個,應該還剩1個。

③學生擺小棒。

④彙報

生:我是一根一根的擺的,擺了2次,還剩1根。

生:我是兩根兩根的擺的,擺了4組,還剩1根

師:這1根爲什麼不再分了?

師:每個人分2個,還剩1個,在算式中怎樣寫呢?

學生試着寫。

生寫。

生:94=2(個)1(個)

生:94=2餘

1生:94=1

師:咱們的數學家是這樣寫的板書:94=2(個)1(個)讀作:9除以4商2餘1。

餘數

⑤揭示課題

師:你覺得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的除法有什麼不同?(有餘數),像這樣的算式,我們在數學上把它叫做有餘數的除法。(板書課題)

活動三:解決其他食品怎樣平均分呢?

①分方便麪

課件:10碗方便麪平均分給4人,怎樣分?

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

課件:104=2(碗)2(碗)

每人分2碗 還剩2碗(餘數)

②分其他食品。

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

活動四:研究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出示課件,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些算式,它們的餘數和除數之間你能發現什麼?

學生討論。

小結:餘數比除數小。

師:在這些算式中,爲什麼餘數會比除數小呢?

學生討論。

③小練習:判斷

225=37()

活動五:自主練習1、2題。

活動六:談收穫。

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

9個麪包

10碗方便麪

11瓶水

12根火腿腸13個香蕉

14個桔子

15個蘋果、18瓶酸奶

9個麪包平均分給4人,怎樣分?

94=2(個)1(個)讀作:9除以4商2餘1。

餘數

有餘數的除法教案詳案 有餘數的除法數學教案 篇四

《有餘數的除法》是第三冊第二單元中的教學內容。它 是在學生掌握了表內除法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也是今後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對學生的後續學習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有餘數的除法既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是第三冊第二單元中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表內除法與一位數乘整

十、整百、整千數的乘法口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也是今後學習除數是多位數的除法的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對學生的後續學習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確進行口算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算理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第三冊第二單元中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及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也是今後學習四則混合運算及分數小數除法的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對學生的後續學習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理解和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計算法則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靈活地掌握試商方法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商的定位、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小數除以整數》是第三冊第二單元中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加減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也是今後學習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對學生的後續學習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理解並掌握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既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認識小數點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道理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一個數除以小數》是第三冊第二單元中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也是今後學習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對學生的後續學習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並能應用法則進行計算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理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進行計算的算理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多位數乘一位數(進位)》是第三冊第二單元中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表內乘法,兩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不進位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不進位筆算乘法和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的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也是今後學習多位數乘兩位數 的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對學生的後續學習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進位乘法既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從多位數的個位乘起,個位滿幾十就要向十位進幾,十位的積要加上進上來的數 , 又要向百位進位。重點強調每位上乘得的積都要加上前一位進上來的數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是第三冊第二單元中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乘法口訣,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也是今後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對學生的後續學習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既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理解用第二個乘數去乘第一個乘數時,得數的末位要與十位對齊的道理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第三冊第二單元中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也是今後學習小數乘法的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對學生的後續學習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連續進位的筆算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小數和整數相乘》是第三冊第二單元中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加減法的計算以及整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也是今後學習小數乘小數、小數除法的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對學生的後續學習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和算法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小數點位置的確定。也就是積的小數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是相同的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小數乘小數》是第三冊第二單元中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乘以整數、整數乘以小數及整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也是今後學習小數除法、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學習的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對學生的後續學習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小數乘以小數”的計算方法既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悟出兩個因數中的小數位數就是積中的小數的位數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運用積的變化規律。教學重點:積裏小數點的位置。讓學生掌握確定積的小數位數時,位數不夠用“0“補足。

《乘法分配律》是第三冊第二單元中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並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也是以後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對學生的後續學習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乘法分配律既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是第三冊第二單元中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也是今後學習其他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對學生的後續學習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理解周長的含義,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既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是第三冊第二單元中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也是今後學習習近平行四邊形、三角形以及梯形面積計算的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對學生的後續學習具有重要作用。所以,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既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平行四邊形》是第三冊第二單元中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了幾何初步知識、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以及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認識的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也是今後學習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的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對學生的後續學習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理解並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通過轉化的方法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是第五冊第5單元中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三角形的特徵及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與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也是今後學習梯形面積公式推導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對學生的後續學習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推導過程,會根據公式進行計算 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而理解三角形的底、高和麪積與拼合而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高和麪積之間的關係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是第三冊第二單元中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也是今後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對學生的後續學習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建立表面積概念,初步學會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根據給出的長方體的長或寬確定每個面的長和寬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面積和麪積單位》是第三冊第二單元中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也是今後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對學生的後續學習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理解面積的意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使學生建立面積的概念,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這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本單元是在二年級下冊“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一)”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在二年級已經學習了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本單元主要學習三位數加、減三位數中連續進位加和連續退位減,這是學生學習筆算加、減法的難點

本節課我主要以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爲教學情境,自然提出數學問題,在計算的過程中交流不同的算法,讓學生體會算法的多樣性同時也比較發現最優化,最簡便的的計算方法。學生通過同桌交流、討論、彙報明確算理,在練習、解決實際問題中掌握計算方法。分以下幾個環節設計本課。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三)鞏固練習,激發興趣

(四)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五)拓展延伸,發展思維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試商的方法。教學難點:試商、確定商的正確書寫位置。

1.函數思想:數形結合思想 分類討論思想 方程思想

還有歸納類比思想、轉化歸納思想、概率統計思想等數學思想,例如利用歸納類比思想可以對某種相類似的問題進行研究而得出他們的共同點,從而得出解決這些問題的一般方法。轉化歸納思想是把一個較複雜問題轉化爲另一個較簡單的問題並且對其方法進行歸納。概率統計思想是指通過概率統計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摸獎的中獎率、某次考試的綜合分析等等。另外,還可以用概率方法解決一些面積問題。

數學思想較之於數學基礎知識及常用數學方法又處於更高層次,它來源於數學基礎知識及常用的數學方法, 在運用數學基礎知識及方法處理數學問題時,具有指導性的地位。<一>常用的數學方法:配方法,換元法,消元法,待定係數法;<二>常用的數學思想:數形結合思想,方程與函數思想,建模思想,分類討論思想和化歸與轉化思想等。<三>數學思想方法主要來源於:觀察與實驗,概括與抽象,類比,歸納和演繹等 數學中的邏輯思維方法(分類與類比、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證明與反駁);數學中的非邏輯思維方法(想象與聯想、直覺與靈感)。數學中轉化的基本形式(特殊與一般,整體與局部,具體與抽象,數與形,高與低,正與反,已知與未知,無限與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