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有餘數的除法教案多篇

有餘數的除法教案多篇

有餘數的除法教案 篇一

教材內容】青島版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信息窗1。

【課標要求】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

【教學目標】

1、在平均分餅乾等食品的活動中認識餘數,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2、在平均分若干個草莓的活動中,理解餘數比除數小。

3、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有餘數除法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要餘數比除數小。

【教學方法】動手操作、小組合作。

【教具準備】每生20個圓片,2張作業紙,1張小測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生談話:喜歡郊遊嗎?小強班前幾天去郊遊了,一起看屏幕。他們都帶來了哪些食品?他們想怎樣分?誰能先來找找這些信息?

生交流找到的信息。

師提問:他們帶來的食品可真豐富啊。你能選取其中的兩個信息,提出一個用除法解決的問題嗎?

生提問題。預設:

10片餅乾,每人分3片,可以分給幾人?

有12個草莓,每人分4個,可以分給幾人?

有7根香腸,平均分成3個小朋友,每人分幾根?

有17瓶酸奶,每人分5瓶,可以分給幾人?

師:你們的表現太棒了,能提出這麼多平均分的問題。對於這些問題,你會列算式嗎?

生列算式。

師:仔細看一下,在這些算式中,你最會計算哪個?(12÷3=),得數是多少?

生交流。

師: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生交流。預設:表示12裏面正好有4個3。

師:在這個除法算式中,12、4、3分別被稱作什麼?

活動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嘗試動手平均分,感受餘數的產生。

師:12個草莓,每個小朋友分4個,剛好被平均分給了3個小朋友。那剩下的這些食品也能像這樣被剛好平均分掉嗎?我們先來看分10片餅乾試一試。

師:下面,拿出你提前準備好的圓片,用它來代替餅乾,動手分一分,看能得到什麼結果。在動手之前,先看幾點溫馨提示:一定要平均分,也就是每人分得的要一樣多。分完以後,跟同桌說一說你是怎麼分的?

生自由操作。

師:哪位同學願意到前面展示一下你的分法?

生展示。師追問:剩餘的這一個爲什麼不能再分呢?

生交流。預設:因爲10裏面最多有3個3,剩下的1個不足3個,所以不能再分了。

師:說得太棒了。最後剩餘的這個就是不能再每人分一個了,所以10片餅乾,每人分3片,可以分給3人,還剩下1片餅乾。

(2)嘗試列算式,認識餘數。

師:用算式怎樣表示這個結果呢?剩餘的“1”個你應該怎麼表示呢?自己試試看,把它寫在作業紙(一)上。

生自己寫。師巡迴發現尋找例子。

師:我這裏拿到同學們的三種不同的寫法,大家看。你同意哪種寫法?爲什麼?

師生共同交流。預設:

方法一:10÷3=3(人);方法二:10÷3=3(人)--------1(片);方法三:10÷3=3(人)剩1(片)。

師:在剛纔的式子中,方法三表示的很明白。只是,我們爲了表達的規範,數學上統一用“……”這個符號來表示剩餘,讀作“餘”,餘下的這個不能繼續再分的數就叫作“餘數”。

師:大家再回頭看看這兩個算式,這兩個算式形式上一樣嗎?

生。預設:一個沒有餘數,一個有餘數。

師:像這樣平均分後產生剩餘的除法就叫“有餘數的除法”。板書課題。

師:除法家族裏又多了一個新成員,它就是餘數。那這個算式中,你能說一說10叫什麼?這兩個3呢?後面的1呢?

生交流。預設:10被除數,等號前面的3是除數,後面的3是商。1是餘數。

(3)學習有餘數除法表示的意義以及讀法。

師:這個算式讀作“10除以3商3餘1”。表示的意思是:10片餅乾,每人分3片,可以分給3人,還餘下1片。所以,我們計算時,一定要在理解算式意義的基礎上注意寫對得數後面的單位。

師:根據我們剛纔的學習,你再來規範地寫一些算式。

10÷3=3(人)……1(片)

(4)解決火腿腸和酸奶的問題,鞏固有餘數的除法。

學會了有餘數的除法,你能用新學到的知識解決“火腿腸”和“酸奶”的問題嗎?將你的算式和計算結果寫在作業紙上。

學生自己解答。

師生交流並強調根據算式的意思注意單位的書寫。

活動三、觀察分析,探究規律。

(1)動手操作,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

師:有12個草莓,每人分4個,可以分給幾人?如果有13個、14個、15個或16個呢,又可以分給幾個人?下面小組展開活動,合作要求:①用圓片代替草莓,擺一擺,②並把表格填寫完整,③看誰能發現其中的規律。

小組合作活動。

展示交流。預設:

12個草莓:12÷4=3(人)

13個草莓:13÷4=3(人)……1(個)

14個草莓:14÷4=3(人)……2(個)

15個草莓:15÷4=3(人)……3(個)

16個草莓:16÷4=4(人)

師:你能根據得數把這些算式分分類嗎?

生分類。預設:有餘數的一類,沒有餘數的一類。

師:觀察這些算式,你有什麼發現?

生交流發現。預設:餘數都比除數小。(猜測---驗證17瓶酸奶)

師:爲什麼餘數都比除數小呢?

生交流。預設:每多出4個草莓,就可以多分給一個人。

師:你的發言真精彩,也就是說如果除數等於4或者大於4,那麼分的份數就會增加,也就是商就會有變化,因此,在有餘數的除法算式中,我們一定要牢記“餘數要比除數小” 這個規律。

(2)判斷正誤,鞏固“餘數要比除數小”這個規律。

師:有了這個規律,在有餘數的除法裏,只要餘數比除數大或者相等,這道題一定計算錯了,這可以用來初步檢查你的除法做得對不對。下面我們給小明當個小老師,幫他判斷一下他的做法對嗎?

10÷3=2……4

16÷4=3……4

21÷5=4……1

師生交流,邊判斷邊修改答案。

活動四:鞏固練習,深化對有餘數除法意義的理解。

師:帶着你的收穫解決一下自主練習的這些題吧。

練習1:11支鉛筆,平均分給5人,每人分幾支?還剩幾支?

練習2:這道題除數是6,餘數可能是幾?除數是4,餘數可能是幾?

練習3:看到同學們表現的這麼棒,老師也要獎勵你們,老師帶來一袋糖,要平均分給課堂上發言最積極的7個孩子,你們說最後分得的餘數可能是幾?

活動五:交流收穫,總結方法。

同學們,秋天不僅是適合野營的季節,也是收穫的季節。誰能把自己這節課的收穫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交流。

師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看到了咱們班的孩子特別具有數學的頭腦,不僅善於思考,還樂於在動手操作中發現規律,希望這些好的學習方法能陪伴你上好每一節數學課,也希望同學們能在生活中用好今天學習的有餘數的除法。拿出課堂小測,進行自我檢測吧。

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

12÷4=3(人)

10÷3=3(人)……1(片)

餘數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內容: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

設計主要理論依據:

《有餘數的除法》這部分主要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表內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況。而有餘數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後有剩餘”的情況,它也是今後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必須切實學好。這個單元中共有 4 個例題,例 1 的教學是爲了讓學生回憶起以前學過的表內除法的相關知識,學會用豎式計算除法,這也是進一步學習有餘數除法的基礎。例 2 是對有餘數除法進行教學,讓學生體會有餘數除法的意義,並讓學生着重理解餘數的含義,學會用豎式計算有餘數除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生動有趣的適合學生的學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我根據中年級學生的直觀動作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佔主導的思維規律,充分運用直觀手段分爲四個層次進行教學。

學情分析: 我們知道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前提下,靈活處理教材內容,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是新課標所倡導的。而表內除法應是學生們已熟練掌握的,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着重抓住除法豎式計算和“餘數的認識及其含義”這個知識點來進行教學,這對學生們來說是不會有太大的困難的。

教學目標:

1 )通過創設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掌握表內除法的橫式、豎式寫法和試商的方法。

2 )使學生能夠正確地口算和筆算表內除法和有餘數除法。

3 )會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4 )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

1 )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弄懂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2 )讓學生學會筆算表內除法和有餘數除法。

教學準備: 準備小棒 卡片 火車頭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 、發小棒,用小棒擺喜歡的圖形。

2 、引導用小棒擺一個一個獨立的三角形。

二探討新知

1 、小組交流擺的情況:最多擺幾個,怎樣列式,爲什麼?

2 、彙報:用 12 根小棒擺 4 個, 12 3 = 4 。用 11 根小棒擺, 11 3

3 、講解豎式寫法。思考:餘數表示什麼?

4 、觀察比較:觀察這兩題,你發現了什麼?

5 、小結: 有餘數的的除法(板書課題)

三鞏固新知

1 用 13 、47 根小棒擺三角形,怎麼擺?列式計算(做一做)

2 坐車去旅遊 。 看你桌上的題卡,請你認真做對題,可別上錯車。(貼火車圖)

生做題按餘數多少上前站好。

3 咱班共有多少人?下火車需要租車,如果一輛車可以坐 8 人,需要租幾輛車?剩下幾個人怎麼辦?(列式計算)

4 老師還要再考考你們,看誰最快,最先到達目的地。(卡片)這個大紅蘋果就送給你。

四全課小結:這節課上有哪些收穫?

有餘數的除法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情景並加以操作,讓學生體會餘數除法的意義。

2、在除法公式中用餘數表示商和餘數。

3、通過獨立查詢,明確餘數必須小於除數。

4、將餘數除法的知識用於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餘數除法的計算,瞭解餘數與除法的關係,學會在書面表格中除法,餘數除法。

難點:體驗將生活經驗與數學問題聯繫起來的過程,加深對除法與餘數除法的理解。

教學設計

一、舊知識的鋪墊

把這12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每個蘋果裏有多少個?

1、學生獨立行列式,明確平均除法計算。行列式是:12_4=?

2、學生可以自己回答。你的食譜是什麼?3412年_4 = 3

2、新課程教學

這裏的老師有一個盒子,裏面有一些棍子。我想用這些棍子來畫正方形。猜猜盒子裏可能有多少根棍子?

1、假設盒子裏有12根棍子,最多可以放置多少個獨立的方塊?

(1)如何用公式表示?12 _4 = 3。誰能說出這個除法公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12是被除數,4是除數,3是商。

(2)除法公式和我們之前學過的加減法公式一樣,也可以用豎直公式來計算。我們看一下除法的縱座標。

首先寫除法符號,然後寫股息12。把股息12寫在除號裏面,把4寫在除號外面。

我現在要寫什麼?商3。你認爲《尚書3》應該寫在哪裏?我能把它寫在1上面嗎?

總結:有34個,所以寫在一個地方。34是多少?

我把它寫下來,這個12是3和4的乘積。共有12根木棒和12根方形木棒。你還有嗎?(不)也就是說,鐘擺的平方減去了12塊,用了12塊,等於0。

(3)誰會再說一遍,股息下面的12和0是什麼意思?(全部使用完畢,無剩餘)

2、假設盒子裏有13根棍子。你能放多少個獨立的正方形?如何用公式表示?13 _4 = ?

當你試圖揮動手中的木棍時會發生什麼?(最多三個,還有一個)

(1) 13_4 =如何以豎直形式計算?

明確:除號、股息和股息的書寫位置;4根木棒放一個這樣的獨立方塊,最多可以放3根,所以商是3,寫在股息數字3的上面,3根這樣的獨立方塊分享12根木棒,在股息下面寫12根,13根木棒用12根木棒,還有剩下的嗎?你爲什麼不留下一個呢?如果沒有足夠的餘數來放置一個獨立的正方形,或者一個不能再得分的數字,我們將其稱爲“餘數”,並將其寫在水平線以下。

誰會再說一遍,股息下面的12和1是什麼意思?

(3)餘數除法的結果如何以水平形式表示?先寫3,然後點6,再寫剩下的1。這個公式可以這樣理解:13除以4商3加1。

三世。鞏固和提高

你想知道這個盒子裏有多少根棍子嗎?實際上,有18個。誰猜對吧?20根棍子最多可以放在幾個獨立的方塊裏,沒有棍子。

能計算出來嗎?如何用公式表示?如何用豎直公式計算?(學生獨立完成)

總結

你從這一課中學到了什麼?你能說說嗎?

5、佈置的作業

獨立完成教材《想做》。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

1、進一步鞏固對有餘數除法的認識和理解。

2、使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分析等活動,自己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3、使學生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 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

發現並理解“餘數定比除數小” 。

[教學難點 ]

結合情境理解餘數爲什麼一定比除數小。

[教學準備 ]

多媒體課件、小棒等。

[教學過程 ]

一、導入新課

1、口算

2、先擺小棒,再解答。

(1)拿出 10根小棒,平均分成 3份,每份幾根?剩幾根?

(2)拿出 9根小棒,每 4根放一堆,可以放幾堆?還剩幾根?

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有餘數除法的新知識。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 2,展示課件。

1、動手操作。

請每位學生分別用 8、9、10、11、12根小棒,每 4根擺一個正方形,看看這些 小棒最多能擺幾個正方形。

操作完畢後,全班交流、互動,反饋信息。

(1)如果給你 8根小棒,每 4根擺這樣的一個正方形,最多能擺幾個呢?會有 剩餘嗎?(擺 2根,沒有剩餘)

你能列出算式嗎? 8÷4=2(個)

(2) )如果給你 9根小棒,最多能擺幾個呢?還剩幾根?(擺 2根,還剩 1根) 師根據反饋及時板書:9÷4=2(個) …… 1(根)

(3) 10根呢?

師根據反饋及時板書:10÷4=2(個) …… 2(根)

(4) 11根呢? 12根呢?

11÷4=2(個) …… 3(根)

12÷4=3(個)

爲什麼不是餘 4根,寫成 12÷4=2(個) …… 4(根)呢?

(因爲 4根又可以擺一個正方形了。 )

2、觀察發現

(1) 讓學生觀察黑板上每道算式中的餘數和除數, 大膽猜測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師:通過觀察,你發現了什麼呢?

餘數小於除數。 (師板書)

(2)學生驗證:要求學生小組合作,拿出小棒擺一擺,看看餘下的小棒根數能 不能是 4根、5根、6根 ……

(3)學生彙報實驗結果,得出餘數不能大於或者等於除數,因爲這種情況下, 餘下的還可以再分,直到不能再分爲止,此時餘數小於除數。得出餘數 <除數的 結論是正確的。

小結:剩下的不能再分的數叫餘數。

計算有餘數的除法時,餘數要比除數小。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

師:通過剛纔的探討,我們知道在有餘數的除法裏,餘數一定是小於除數的。現在讓我們用一堆小棒擺一個五邊形,如果有剩餘,可能會是幾根小棒?

總結:每 5根擺一個,就是把小棒每 5根分一份,除數是 5,根據餘數和除數 之間的關係,可能剩 1、2、3、4根。

師:如果用這些小棒擺三角形呢?

學生獨立思考,指名回答。

2、完成“練習十四”第 14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已知除數是多少, 在被除數和商未知的情況下, 求餘數最大 是幾,然後指名回答。 (除數是 8,不管被除數和商是幾,餘數都小於除數,可 能是 1—— 7中的任意數,其中,最大是 7。 )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麼收穫?

有餘數的除法教案 篇五

(2)橫式與豎式對比,瞭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3)注意:商和餘數的實際含義。商和餘數的不同單位名稱。

三、鞏固練習

1.教材P51。“做一做”。

(1)先填一填。

(2)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計算時要注意些什麼?

(3)訂正錯誤。

2.試一試自己的能力。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47÷6=          33÷8 =

四、總結

從這節課中你們又學會了那些本領?在計算有餘數的除法中應該注意些什麼?你們還有什麼問題要問的?

第2課時

教學目標:通過改變被除數的數量,使學生自行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使學生初步感受有餘數除法之間的關係。

教學重點:理解被除數、除數、商、餘數之間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3÷3=( )……□

47÷6=( )……□

這道題應該怎麼想?( )裏的數叫什麼?□裏的呢?它們分別是除法中的商和餘數,今天我們就繼續來學習有餘數的除法。

二、新課學習

1.例3

有餘數的除法教案 篇六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把若干物體平均分的活動中認識餘數,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2.能根據平均分有剩餘的活動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餘數,正確讀出有餘數的除法算式。3.通過操作、思維、語言的有機結合,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的能力。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意義和作用。教學重難[1] 點重點: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爲有餘數的除法。難點: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教學資源小棒、記錄表。教學過程一、複習鋪墊1.擺一擺。用8根小棒擺正方形,可以擺幾個正方形?(兩個小正方形或一個大正方形。)2.說說你是怎樣擺的?8根小棒,每4根一擺,可以擺2個小正方形。8根小棒,每8根一擺,可以擺1個大正方形。3.列式計算。擺兩個小正方形:8÷4=2(個)  8表示什麼?4呢?2呢?擺一個大正方形:8÷8=1(個)二、探究新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在與數字打交道,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不信,你瞧!(一)提出問題。1.在學校組織的科技知識競賽中,豆豆和小朋友齊心協力,贏得了冠軍。老師獎給豆豆10枝鉛筆,豆豆想:這10枝鉛筆可不是靠我一個人得來的,我要分給大家,讓大家和我一起分享勝利的喜悅。可是,怎樣分才合理呢?2.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師引導統一認識:每人分得同樣多。3.想一想:每人分得同樣多,可以怎樣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幾人呢?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幾人呢?每人分4枝呢?……讓我們來分一分!(二)探究新知。1.分一分。(出示記錄表)每人分幾枝分給幾人還剩幾枝    2    3

4

5

6(1)指導操作。10枝鉛筆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幾人呢?請一小組上臺示範分一分。分後問:10枝鉛筆每人分2枝後有沒有剩餘?師生共同在表格中記錄結果。(2)自主活動。如果每人分3枝、4枝、5枝、6枝,分別可以給幾人呢?你能用以上方法在小組裏分一分,並把分的不同結果記錄下來嗎?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2.說一說。(1)學生彙報交流,師填寫表格,確認結果。每人分幾枝分給幾人還剩幾枝    2   5   —    3   3   1

4

2

2

5

2

6

1

4(2)觀察以上分法,把它們分類,並說說是怎樣想的?(3)小結。10枝鉛筆平均分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正好分完,另一種是分後還有剩餘。每人分幾枝分給幾人還剩幾枝    2   5   —    5   2   —(1)每人分幾枝分給幾人還剩幾枝    3   3   1    4   2   2    6   1   4(2)3.寫一寫。(1)觀察表(1)。10枝鉛筆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幾人?有沒有剩餘?怎樣列算式?(板:10÷2=5(人)。)10枝鉛筆每人分5枝,可以分給幾人?有沒有剩餘?怎樣列算式?(板:10÷5=2(人)。)10表示什麼意思?5呢?2呢?(2)觀察表(2)。10枝鉛筆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幾人?用什麼方法計算?(板:10÷3=。)可以分給幾人?(板:3人。)有沒有剩餘?還剩幾枝?這1枝還能分嗎?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裏面的一部分,我們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後面加6個小點,把它記下來!(板:……1(枝)。)(3)認識餘數。在除法算式中,每個數都有自己的名稱,在10÷3=3……1中,10、3、3分別稱爲什麼呢?1呢?請同學們看書自學。反饋交流,師板書:餘數。帶領同學齊讀算式:10除以3等於3餘1。(4)觀察比較10÷5=2和10÷3=3……1這兩道算式,師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餘,另一種是分後有剩餘,但不夠再分。4.試一試。你能把表(2)中分鉛筆有剩餘的其他情況,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嗎?學生獨立在書上填一填。反饋交流:10÷4=2(人)……2(枝)          10÷6=1(人)……4(枝)說說這兩道算式中商和餘數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麼。解決問題:豆豆一組有3人,那麼他會選用哪一種分鉛筆的方法呢?(每人3枝,還剩1枝。)5.概括提煉:想一想,什麼情況下平均分的結果可以用有餘數的除法表示,餘數表示什麼?三、應用拓展1.“想想做做”第1題(1)。(1)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後根據擺的結果填空。(2)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說說每題中的商和餘數分別表示什麼?2.“想想做做”第1題(2)。(1)看圖獨立完成。(2)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3)觀察比較:這兩題有什麼相同之處?(第(1)題是每幾個一份,第(2)題是平均分成幾份,兩題都是平均分後有剩餘,就可以寫成有餘數的除法算式。)3.“想想做做”第2題。(1)出示第2題圖。(2)提問:從圖中你看到了什麼?(3)獨立完成下面兩道題的填空。(4)集體交流討論:比一比兩小題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4.“想想做做”第3題。先把題目要求讀一讀,然後同桌互相說一說,再指名說一說。四、總結揭題1.這節課學會了什麼?(板:有餘數的除法。)2.生活中還有哪些平均分後有餘數的情況?課後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餘數的除法說一說,說給父母聽。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               表格以及算式

有餘數的除法教案 篇七

教學內容:教材第60頁例1、第61頁例2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認識餘數,探索並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滲透藉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抽象思維。

3. 學生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驗成功的喜悅。

目標解析:

本課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基於學生已有的表內除法的基礎之上,同時它也是今後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把物品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爲有餘數的除法的過程,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藉助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餘數除法的含義,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重點:理解餘數及有餘數除法的含義,探索並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教學難點: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老師不但給你們帶來了這些水果,老師還要給大家展示一項絕活,那就是你們只要說出一個號碼,老師不看屏幕就能說出這個號碼上的水果,你們信不信?不信咱就來試一試吧。其實,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就知道其中的祕密了。

二,新課探究:

(一)學習例1、

1、(出示例1)同學們請看,可以擺幾盤?(3盤)到底是不是3盤呢?請兩位同學來擺一擺。(一人擺盤子,一人擺草莓)教師指圖問:6個草莓,每兩個一盤,擺了幾盤?(生答3盤,師板書“擺了3盤”)擺完了沒有?(師板書“正好擺完”)剛纔這個擺的過程怎樣列式?生:6÷2=3(盤)師板書列式。你爲什麼用除法來計算?(因爲這道題就是求6裏面有幾個2,所以用除法)誰能結合這個算式,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生:6表示有6個草莓,2表示每2個放一盤,3表示放了3盤。)那在這個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叫什麼?你們知道嗎?

2、那現在如果有7個草莓,還是2個擺一盤,又該怎樣擺呢?(指兩名學生到黑板上擺,其他同學看他們擺的對對?)

(師:7個草莓,每2個一盤,擺了幾盤?生:3盤。擺完沒有?生:沒有。師:那怎麼樣?生:還剩一個。師板書“擺了3盤,還剩1個。”)

3、同學們看看,這一次擺的和剛纔那一次擺的有什麼不一樣?(第一次正好擺完,第二次還剩1個。)那爲什麼這剩下的一個沒有繼續擺呢?(剩下的1個不夠再擺一盤了。)象這樣在平均分的時候有剩餘的情況,我們就可以用有餘數的除法來解決。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餘數的除法(板書課題)那象這樣擺又可以怎樣寫算式呢?指名列式。7÷2=3(盤)……1(個)。問:這裏的3表示什麼意思?(擺了3盤)這裏的1呢?(剩下的1個)誰能結合這個圖,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表示的含義。(有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了3盤,還剩1個。)師:咱們把這剩下的1個叫做餘數。(板書“餘數”)像這樣的除法,就叫做有餘數的除法。這個除法算式可以像這樣讀(教師範讀,學生跟讀)那在這個除法算式當中7叫?2叫?3叫?1叫?

4、你也想像剛纔那倆位同學一樣感受一下和有餘數除法打一下招乎嗎?完成做一做第2題小練習,集體訂證。

(二)學習例2

1、同學們,現在我們已經和有餘數的除法打過招乎了,那你們想不想更加深入的瞭解新朋友“餘數”呀,其實我們的這位新朋友還藏着許多的數學小祕密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它。(出示例2)

2、同學們,你們用小棒擺過正方形嗎?想一想,擺一個正方形需要幾根小棒?那如果有8根小棒能擺幾個正方形呢?一起說,怎樣列式?8÷4=2(個)那9根、10根、11根小棒、12根又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呢?接下來咱們就分別擺一擺,並用算式表示出來。最後再把情況記錄下來。

5、彙報擺的情況:先說擺的情況,再說列式。現在,咱們不擺小棒,你能推算出,13根、14根、15根小棒的結果嗎?逐一彙報,之後,請學生說說發現。(餘數總是1、2、3,除數都是4,)想一想爲什麼餘數總是1、2、3,而不是其他的數呢?小組討論,指名回答。(如果夠4根的話就又可以擺一個正方形了)(師課件展示,如果餘數是4,那就可以再擺一個正方形。)那16根小棒就可以擺4個正方形了。不能是4,那餘數可不可以比4大?剩下5根可不可以?爲什麼?看來餘數總是1、2、3,在不斷的重複出現。那根據你們的意見,餘數不能等於4,也不能比4大,那餘數只能比餘數小。

5、小練習:

1、做一做:現在還是用小棒來擺這樣的五邊形,想一想,如果有剩餘,可能剩幾根?

2、現在,不擺小棒給你一個算式(★÷6=▲……(?),如果有餘數,可能是哪些?那再看(★÷8=▲……(?)除數是8,餘數可能是哪些?看來在有餘數的除法中,餘數總是要比除數小。出示另一個算式(★÷(?)=▲……5)體會除數要比餘數大。(★÷(?)=▲……7)

★÷7=▲……(?)除數是多少?

三、鞏固練習、剛纔我們認識了有餘數的除法,還知道了它們的關係,現在你能用它們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做一做的第2題。和裝麪包的問題。

3揭示猜一猜的小祕密。

四、總結全課: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有餘數的除法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1、通過動手“分”的行爲,認識有餘數的除法,知道餘數是怎麼的。

2、會用有餘數的除法算式來表示圖的意思。會讀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3、知道除數與餘數的大小關係。

教學過程:一、引入

出示15個雙色片

師:這裏有15個小圓片,要求每2個,每4個,每5個,每6個來分。結果會如何呢?請小朋友拿出15個雙色片,任選其中的一種分發來分一分。

二、探究

1、從“分”理解餘數,並會列式

(1) 師:(指每5個分)誰是每5個分的?你上來分一分。(一生板演,並說出分的過程。)

問:誰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師板書)

問:15、5、3、各表示什麼?

(2) 師:(指每2個分)誰來分一分?(一生板演,並說出分的過程。)

師:多出一個還能分嗎?

師:誰會列式?(師板書:15÷2=7餘1)

問:15、2、7、1各表示什麼?(學生說,教師用圈圖表示)

師:“餘”我們可以用6個小圓點表示。(師在算式上改餘爲……)

師:請同桌兩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15、2、7、1各表示什麼?

問:誰會讀這個算式?(一生讀,全班齊讀)

2、會根據圖的意思,列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1) 師:(指每4個分)誰來分一分?(一生板演,並說出分的過程。)

師:能不能用剛纔的算式來表示這幅圖。(請學生把算式寫在練習紙上)

彙報,交流。說說算式中各數的意思。

(2) 師:(每6個分)誰來分一分?(一生板演,並說出分的過程。)

師:請小朋友在練習紙上列出算式。

師小結: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不夠分,分不完的情況,這樣就產生了餘數。在除法算式中可以用六個小圓點來表示餘數。

三、練習

1、出示柚子圖

○○○○○○○○○○

○○○○○○○○○○

○○○○○○

師:每6個裝一袋,最多裝幾袋?還餘幾個?誰願意來分一分?(用圈表示)

圈後列式解答。

2、出示蛋糕圖

○○○○○○○○○○

○○○○○○○

有17塊蛋糕,每4塊裝一盒,最多裝幾盒?還餘幾塊?

師:請小朋友在練習紙上圈一圈,再列式解答。(作後展示交流)

3、出示一組題

○○○○○○○○○○ ○○○○○○○○○○

○○○○○○○○ ○○○○○○○○

算式: 算式:

○○○○○○○○○○

○○○○○○○○

算式:

師:想一想,每幾個一份,最多分幾份?還餘幾個?圈好後用算式表示。

學生獨立完成後,彙報交流,選一題說說各數表示什麼。

4、糾錯(如前一題練習學生有錯,在這裏展示糾錯)

(1)、○○○○○○○○○○ 18÷3=5••••••3

○○○○○○○○

(2)

18÷4=3••••••6

請學生說說分的對嗎?爲什麼?算式該怎麼寫?

師小結: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除數 餘數

5、判斷

(1)17÷2=7••••••3 ( ) 請一個學生說說爲什麼?正確的算式是怎樣的?

(2)29÷4=6••••••5 ( )

(3)14÷5=2••••••4 ( )

(4)33÷3=10••••••3 ( )

後三題請學生用手勢表示,並說出錯在哪裏。

6、拓展

△÷9=○••••••☆

師:△ ○ ☆各表示什麼?那麼☆可以是幾?最大是幾?說說道理。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篇九

教學內容:課本68頁的例6以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討與研究,進一步學會用有餘數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在解決較複雜問題中,感知餘數在生活中的靈活應用,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得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運用恰當的方法和策略解決和餘數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將生活實際問題轉化爲有餘數的除法計算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咱們來做個小遊戲,從1開始依次往下數1、2、3、4、5,輪迴來6、7、8、9……一直這樣數下去,每一個數都對應一個手指。現在老師說任意一個數,你能馬上就找到這個數對應的手指是哪個嗎?試一試。

數到24是哪個手指呢?

有的同學是一個一個的數,老師一下子就知道是哪個手指,你想知道這其中的奧祕嗎?學習完今天的知識你就明白其中的道理啦!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6,出示課件圖片。

(1)提出問題。

師:仔細觀察圖片,你們發現了什麼?

(有13面小旗子,它們擺的很有規律)

師:知道是按照什麼規律排列的嗎?

師:按照這樣的規律,你知道第16面小旗子應該是什麼顏色嗎?

(2)解決問題。

師:大家開動腦筋想一想,看看誰能很快就知道第16面小旗子是什麼顏色。

小組討論、交流,然後反饋。

(是黃色)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說說你們的方法。

預設:

生1:最後一面小旗是第13面,我接着往下畫,畫到第16面小旗是黃色。

生2:小旗每3個一組是一樣的,每一組裏面的小旗都是按照同樣的順序排列。16個小旗3個3個一圈,圈了5組,剩餘1個,這1個就是第16面小旗子,他是第6組裏面的第1個。按照排列的順序,可以知道是黃色。

(引導學生明白這種圈一圈的方法可以用除法來表示,根據擺小旗的規律,用除法的餘數能夠快速解答這種週期問題。因爲餘數是1,就說明第16面小旗時某一組裏面的第1面,應該是黃色。)

(3)驗證結果。

師:用16÷3=5……1這樣的求餘數方法進行判斷,結果正確嗎?

同桌之間相互討論,然後說一說。

2、想一想:如果按照那樣的規律往下襬,第27面小旗應該是什麼顏色呢?(第68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思考解答。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五”第4題。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說說圖中的珠子是按照什麼樣的規律串在一起的,然後獨立思考第24個珠子是什麼顏色,說說解題的思路。

2、完成“練習十五”第5題。

六一兒童節,校園會場上擺了很多漂亮的花盆,看看是怎麼擺的。如果一共要擺32盆,那麼最後一盆應該擺什麼顏色的花呢?

學生獨立思考後,教師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你還能提出其他數學問題並解答嗎?

小組討論後交流、反饋。

3、完成“練習十五”第6題。

(1)引導學生用求餘數的方法進行判斷。

(2)這是一道思考題,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明白一個月裏面完整的星期有4個,就是說一個月裏面至少有4個星期六和星期日,但是題目中說6月有5個星期六和星期日,意味着六月的前兩天應該是星期六和星期日,這樣才符合題意。

四、課堂小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2、現在回過頭來想一想我們做的小遊戲,其實它和我們今天學的用除法餘數來解決問題有關係。你發現其中的奧妙了嗎?它的奧妙就是每次都數5個,就是把5看作一組,做除數,報出的數就作爲被除數,然後用報出的數除以5,看餘數是幾。餘數是1就是大拇指,餘數是2就是食指,餘數是3就是中指,餘數是4就是無名指,沒有餘數就是小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