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數學一年級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一年級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一年級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20以內數的讀寫,組成數序等,使學生加深對數的概念的認識和理解。

2、複習20以內的加減法。

3、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初步知道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點20以內數的組成及加減法。

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審清題意。

教學難點

關鍵

教學資源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時間安排教師指導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複習加減法的意義

二、提高計算能力的訓練。

三、小結1、出示圖。

師:這幅圖表示什麼意思?怎樣列式計算?爲什麼用加法呢?

引導學生說出:表示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6+4=10。

師:這帽圖還可以怎樣列式?

生:4+6=10。

師:在日常生活中,6+4=10這個算式還可以表示什麼意思?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例子,說說加法算式的其他內涵。

2、出示圖。

(1)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2)學生獨立列出算式。

(3)集體交流反饋,並結合圖意說說每個算式表示的含義。

1、做課本97頁第1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把計算答案寫在算式的下面,以便於連線和比較大小。

2、做題單中的加減混合運算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讓學生說說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

3、做課本97頁的第8題。

(1)比一比誰開的花最美。

教師說明完要求後,學生獨立完成,做對的你的花才能開得美。

(2)填空,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同學互相訂正。

4、做98頁的第13題。

(1)想一想,算一算。

引導學生觀察算式,找出算式的規律後,獨立完成。

(2)破密碼。

可以採取比賽的形式,比一比誰最快打開保險箱的門。

今天我們複習了20以內的加減法。學們利用課餘時間還要自己複習兩個加法表和兩個減法表。同學之間還可以互相做口算遊戲。每個同學對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要算得又快又對。

學生快速口算。

討論:指名回答。

學生做完後,問是怎樣想的。

學生觀察,分組討論,說說發現了什麼?

學生獨立完成題單時,師巡視。作爲複習課,不能只是單純地做習題,應該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把所學的知識加以系統地整理,因此設計了這樣幾個有價值的問題作爲複習課的主線,引入新課。

引導學生在具體問題分析的過程中,總結解決問題的分析思路,歸納解決問題的辦法。

20以內數的認識與計算教學設計是我們精心爲大家準備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數學教案《左右》 篇二

活動一:用“左右手”感知自身的左右

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誰有信心上好這一節課?請舉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右手

師:看看你舉起得手是你的哪隻手?再看看你的另一隻手,是你的()手?

平時我們常用右手(左手)作哪些事?

師:左右手要多鍛鍊,特別是左手,會使我們的小腦袋越來越聰明。

(2)體驗自身左與右

師:左右是一對好朋友,配合起來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們看看自己身上還有這樣的好朋友嗎?

誰來說一說?

(3)遊戲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左手摸

左耳,右手摸右耳

活動二:體驗相對

師:我舉起的是右手嗎?(右手、面對面)

我們面對面的站者,因爲方向相對,舉起的右手就會相反。漫遊魔法王國

情況分析:已有了粗淺的幾何概念,這一階段的學生能正

確地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們不是從這些形狀的特徵來認識,而是將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體相對照。因此,我設計了《漫遊魔術王國》的活動,讓孩子在遊戲探索中對圖形產生興趣,並通過觀察、比較、想象、動手等,感知不同圖形的不同特徵。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比,讓學生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徵,能夠區分三種幾何圖形。

2、通過創設愉悅的遊戲情節,運用多種感觀來調動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發展學生的觀察力。

3、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

活動方法:以遊戲法爲主,結合操作法和講解演示法。

活動重點、難點:圓形和方形的認識和區分。

活動準備:

1、三種幾何圖形若干。

2、幾何圖形拼組成的圖畫。

3、魔術箱、魔法棒。

4、小鴨、小狗、小蜜蜂的教具。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教師帶學生做手指遊戲,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魔術王國去,那裏啊,會變出好多好多有趣的東西,好了,我們先來做個小遊戲,看哪個小朋友表現得最好。”(教師做示範):“捏攏,放開;捏攏,放開;小手背起來。”

(二)、中間部分:用遊戲的方式讓學生認識三種幾何圖形。

1、遊戲:摸一摸“魔術箱”

師:“小朋友們,魔術王國到了,魔術王國裏有一隻奇妙的箱子,你們

看,就是這隻魔術箱?(出示魔術箱)你們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麼祕

密嗎?好了,我們來看看這隻魔術箱會給小朋友們變出什麼有趣的東西。

(1)、教師念兒歌:“魔術箱子東西多,讓我先來摸一摸,摸出來看看

是什麼?”

摸出一本長方形的書,問:“這是什麼?(書)它們是什麼形狀的?(正方形)爲什麼說書是正方形的?

問: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是正方形的?(啓發學生說出)

(2)、再念兒歌:“魔術箱子東西多,請某某小朋友來摸一摸。”

當學生摸到後,要求說出生活中還有哪些這樣的物品?遊戲反覆進行。

(3)、教師總結:魔術箱裏的東西有的是圓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

有的是正方形的。(邊說邊指相應的物品)

(4)、你怎麼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

(5)、老師總結:圓形:圓溜溜,沒有角,滾來滾去真能跑;

三角形:三條邊,三個角,像座小山立得牢;

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四個角一樣大,方方正正本領好。

2、遊戲:誰的本領大

(1)、教師用魔法棒“變”出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組成的圖片,請學生找出其中的圖形寶寶。

師:“小朋友們,魔術王國裏還有好多有趣的東西,你們看,這是魔法棒,(出示魔法棒)它也會變出好多的東西。變!變!變!咦!魔法棒變出什麼了?(邊說邊出示其中的一幅圖畫)原來是一幅漂亮的圖畫。現在,小朋友們來找一找,這幅圖由哪些圖形組成,比比哪個小朋友的本領大。

(2)、教師用魔法棒依次“變”出另外的幾幅圖畫,請學生分別找出

各種圖形。

3、遊戲:小動物找家

師:“魔法棒的本領可真大,它還會邊出小動物呢!變!變!變!(“變”出三種小動物)小朋友們,你們看都是誰啊?”

幼:

師:“咦!這三個小動物好像再哭,我們來問問他們怎麼了。”

“小狗、小鴨子、小蜜蜂,你們怎麼啦?”

(教師模擬小動物的聲音)“我們找不到家,見不到媽媽了!”

“小朋友們,我們來幫小動物找家吧!你們願不願意啊?”

幼:

師:“你們看,這些都是小動物的房子,現在我們來幫小動物找找家。”(把三種幾何圖形的卡片發給學生)

師:“小動物說它們的房子都是有形狀的,小鴨子說,它們的房子是正方形的,小朋友們看到正方形的‘房子’了嗎?”讓學生把正方形的卡片舉起來。

師:“小朋友們做得真好,都幫小鴨子找到家了。小狗說,它們的房子是三角形的,小朋友們看到三角形的‘房子’了嗎?”讓學生把三角形的卡片舉起來。

師:“小狗也找到家了,小蜜蜂說,它們的房子是圓形的,小朋友們看看圓形的‘房子’在哪裏?”讓學生把三角形的卡片舉起來。

師:“小朋友們真能幹,也幫小蜜蜂找到家了”。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都幫小動物們找到家了,小狗、小鴨子、小蜜蜂可高興了,唱着歌快快樂樂地回家去了。”(把三種小動物分別“送到”相應的“房子”裏)

(三)、結束部分:讓學生鞏固對三種幾何圖形的認識。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在魔術王國認識了好多的圖形寶寶,小朋友們說說它們是誰啊?”(依次出示三種幾何圖形的卡片,讓學生說出圖形的名稱)。

師:“魔術王國裏還有好多好多奇妙的東西,下次老師再帶你們去,好不好?我們也唱着歌回家吧!”

活動延伸:

1、讓學生把小動物的‘房子’分類放到區域角中。

2、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其他的圖形。

國小數學一年級教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會寫100以內的數,進一步體會數位、基數、序數的意義。

2.能對100以內的數進行估計,發展估計意識。

3.能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在活動中逐步發展數感。

4.初步體驗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

5.在活動中,經歷與他人合作學習的過程。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20以內的數,會數、會讀100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同時,學生在生活中,自身也積累了許多100以內數的知識,此時學生對認讀100以內的數具有了一定的經驗和能力。因此,教材在編排上,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讓學生進一步體會100以內的數的意義,更爲重要的是,體現了在認數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感,讓學生在多樣的活動中,能對100以內的數進行估計,發展學生的估計意識。在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的基礎上,進行交流,體會數位、基數、序數的意義,體驗數數、估數方法的多樣性和數學的靈活性。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地處市區,是一所名校,校領導特別重視“課改”,多年來教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平時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習慣,一部分學生能自覺地超前學習沒有教過的內容,學生的學習基礎比較好,所以,不少學生已經會熟練地認、讀、寫100以內的數了。在這種氛圍和良好的學習環境下,學生思維活躍,視野開闊,課堂上敢於發言,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喜歡解決有挑戰性的問題。

四、教學設計

(一)活動一:數出規定數目的豆子,初步體驗估數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微笑着走進教室,和學生輕鬆地進行交談。)

師:今天我們每組的桌子上都有豆子,上數學課,豆子是幹什麼用的呢?

(學生小聲議論說:豆子是讓我們數數的;豆子是幫助我們學數學的。)

(教師認真地聽着學生的談話,並給予肯定。)

師:今天的數學課我們就在數豆子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看誰會思考、會觀察。在數豆子的時候,同學之間要會合作,互相謙讓;數豆子的時候要小心,千萬不要讓豆子掉在地上。聽明白的同學點點頭。

(學生微笑着點了點頭,學生的情緒非常好,這節課就在這種輕鬆和諧的氛圍中開始了。)

(反思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不是靠說教能獲得的,必須滲透在每節課每個活動中,讓學生體悟怎樣合作。數學教師正是在學數學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做人的道理。)

2.數出30粒豆子。

(1)活動規則與學生小組活動。

①請你數出30粒豆子,你打算怎麼數?

(學生七嘴八舌地說自己的想法,有的說10個10個地數;有的說5個5個地數;有的說豆子是圓的,不好數,最好2個2個地數。教師對學生說出的方法給予肯定,教師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數出規定數目的豆子。)

②把這30粒豆子放在手中,感覺一下,然後輕輕地放在盒子的右邊。

③用剛纔的感覺再抓一把豆子,如果你覺得抓得多了或者是少了,可以重新抓一把,然後放在盒子的中間,看看和右邊的一堆是不是差不多,再數一數是多少粒豆子。

(學生的興致很高,每個人都在小心地抓豆子、數豆子,教師在小組內輕聲地指導學生,有困難的學生有的輕輕走到教師身邊,有的舉手示意教師,教師耐心給學生解決問題。)

(學生興奮地交流着自己一把抓的豆子是多少粒。有的說是32粒,有的說是27粒,教師給予積極的肯定,說他們抓得比較準確,有一位學生說我抓了45粒,教師輕聲地說:“你抓得有點多了,再試一下。”學生和教師融合在一起,愉快地學習着。課堂氣氛非常輕鬆。)

(一小組4人很投入地在工作,一位學生在手中掂量着這一把豆子,嘴裏小聲說着,和剛纔的差不多,然後數一數是29粒豆子,高興地歡呼了一聲,同桌說你真棒,教師豎起了大拇指,向他表示祝賀。)

(另一小組其中一位學生抓了很大的一把,邊抓豆子邊往下掉,這時小組長提醒他說:“不能這樣抓,是用剛纔抓30粒豆子的感覺抓的。”這名學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教師笑着摸了摸他的頭,並幫助他整理盒子裏的豆子。這一小組學生估數的感覺不錯,他們估計的大約在25~35粒之間,他們在數豆子時,基本上是兩個兩個數的,也有個別的是十個十個數的。)

……

④再用剛纔的感覺再抓一把豆子,放在盒子的左邊,看一看三堆是不是差不多。活動結束時,老師會發一個信號,(教師走到教室前面右面的小組前)當我在這停下時,你們馬上停下。

(教師巡視了每個小組後,就站在了教室前右面的小組前,微笑着望着大家,有的學生看到了,馬上就坐好了,沒有看到的學生,經過其他同學的提醒,也很快就坐好了。教師向大家豎起了大拇指。)

(2)教師小評。

剛纔我們大家在數豆子的時候,都數得非常開心,同學之間合作得非常愉快,而且大家還記着我們的約定,非常好。經過剛纔我們的學習,我們心中有了一杆秤,像那樣的抓一把豆子大約是30粒,你們可要記住了。(學生高興地點着頭。)

(反思在這一活動中,學生在估數的時候有一個參照的標準,30粒豆子就是一個參照物,教師強調學生不斷地體驗,以加強學生的感覺和認識,初步培養學生的數感,併爲下面的學習埋下伏筆。同時,教師也關注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教師注意走近學生,並且用積極的語言去評價學生,學生獲得的是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有興趣繼續下面的學習。)

(二)活動二:在師生互動的活動中,進一步體驗估數

1.師生互動。

師:你們數得真開心,我也想抓一把豆子(教師順手在一個小組內抓了一把豆子),怎樣知道我這一把大約抓多少粒豆子?

(教師把抓的一把豆子放在實物投影儀前面,使豆子的大小和實物一樣,然後靜靜地看着學生。)

(學生小聲地和同桌進行交流,然後全班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也參與學生的討論和交流。)

生:可以數一數有多少粒豆子。

師:這是個辦法,還有別的方法嗎?你們的心中可是有一杆秤喲。

生:50多粒。因爲我剛纔抓那樣的一把大約是30粒,老師的手比我的大,所以大約有50多粒。

師:他用了一個很好的詞——大約,誰再來說一說。

生:(一名學生走到實物投影儀前,用手抓了兩次,正好抓完)抓一把是30粒豆子,我正好抓了兩把,我估計老師抓的這一把豆子大約是60粒。(學生有的鼓掌,有的說真棒,有的豎起了大拇指。)

(反思這是學生進行的自主的表揚,是學生之間的自主欣賞。在這個活動交流中,教師沒有進行評價,這是有用意的,這只是學生對估計的一種最直接的感受。特別強調的是,數一數也是一種方法,但要引導學生借用自己的一杆秤來進行估數,這對發展學生的數感很有必要。)

(教師給每個小組都抓了一把豆子,要求學生選用剛纔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方法來進行估數。)

2.教師巡視,學生小組活動。

(一小組活動記錄)

生1:我們先商量用什麼方法來數,我建議十個十個地數,這樣數得快。

生:(三人點頭)我們同意。

生2:那我們就開始數吧。

(學生4個人,頭碰在一起,其中兩個人數豆子,把十個一堆的豆子放在一邊,另外的兩人在仔細地觀察,不讓漏數了豆子。)

(另一小組活動記錄)

生:(兩人)我們用手來測量吧。

生3:還是數一數吧。

生:(兩人)我們不要爭了,我們選一種方法快點做,第5小組的同學都已經數完坐好了。

生:我們用30粒的一把來測量。

(學生開始估數,很快他們就幹完坐好了。)

……

(全班交流)

組1:我們是十個十個數的,一共有57粒豆子。

組2:我們是兩個人合作用手測量的,大約是60粒。

組3:我們是五個五個數的,有66粒豆子。

組4:我們和第二小組的方法一樣,結果也一樣。

組5:我們是分成兩堆,差不多一樣多,數一數其中的一堆是28粒豆子,另一堆不用數了,大約是56粒豆子吧。

組6:我們的方法和第3小組一樣,是64粒豆子。

3、在計數器上撥數並寫數。

師:請在計數器上撥出你們小組數出的數,撥好後小組內互相看看撥得一樣不一樣,不一樣的就調整一下,一樣的就坐好了。

(學生在計數器上撥數,教師活動在小組中間,指導個別學生撥數。有的學生撥完數後,主動地走到老師身邊,讓老師看看是否對。小組內的學生也互相檢查撥的數是否一樣。)

(第三小組數的數是66,撥數的時候學生出現了爭議。)

生1:十位上撥6,個位上不撥了,和十位上的一樣。

生2:我認爲你說得不對,個位、十位上都得撥6個珠子。

生:我同意生1的方法。

生:(三人)我們同意生2的方法,如果是生1那樣撥,就是60,不是66了。

生2:我們看看別的小組是怎麼撥的,你看他們小組撥的是61,十位上撥的是6,個位上撥的是1,我們的和他們的是一樣的。

(小組內其他學生點了點頭,表示同意該生的看法,教師也微笑着點了點頭。)

師:怎麼寫這個數呢?請你試着寫一寫。

(學生在紙上寫數,教師巡視。)

師:誰先寫完了,誰就到黑板上把這個數寫下來,一個小組來一個人就行了。

師:大家寫的數真整齊,真好看。我們一起來看64這個數,誰來撥出這個數?

生:(邊撥邊說)十位上是6,就在十位上撥6個珠子,個位上是4,就在個位上撥4個珠子。

師:誰來試着解釋一下這個數?

生:6在十位上,表示6個十,就在十位上寫6;4在個位上,表示4個一,就在個位上寫4。

師:說得真清楚。我們再來看看66這個數,兩個6表示的意思一樣嗎?

生:不一樣,左面的6在十位上,表示10個六;右面的6在個位上,表示6個一。

生:我跟他的不一樣,左面的6在十位上,表示的是6個十,不是10個六。

師:(笑着)對。66這個數,左面的6在十位上,表示的是6個十;右面的6在個位上,表示6個一。

(學生開心地笑了。)

(教師手拿計數器與學生一起撥數:60這個數,個位上一個也沒有,就不撥了;十位上是6,就在十位上撥6,表示的是6個十。)

師:現在回過頭來,看看老師一把大約抓多少粒豆子呢?

生:不超過70粒。

生:40粒以上。

生:大約是60粒,因爲你剛纔抓了好幾把,有57的、64的,還有大家想辦法估計的數最接近60了,所以說你一把大約抓60粒豆子。

(學生點頭表示同意。)

(反思學生有寫數、讀數的基礎,在教學中,我嘗試讓學生自己從活動中感悟知識,通過“老師一把大約抓幾粒豆子”這一活動,讓學生體會到估數的必要,初步體會估數要有一個標準。並從教師和學生的心中都有一杆秤出發,使學生的學習有一種成就感,教師和學生的學習融爲一體,比較親切自然。從學生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能很好地掌握讀數、寫數的方法,學習的效果是不錯的。)

三)活動三:指定物體量豆,體會估計需要有依據

(教師用積極的語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像變魔術一樣拿出一個小桶,小桶內裝滿了豆子,教師微笑着望着大家,學生用好奇的眼光看着教師。教師適時地提出學習的要求。)

師:想辦法猜一猜,這一小桶豆子大約有多少粒?

(學生七嘴八舌地說:肯定比老師的一把多,這是一小桶;那也不一定,要比一比才知道。學生的爭議比較大,教師就引導學生想辦法估計,提出了進一步學習的要求。)

1、兩人一組,裝滿一小桶豆子。

2、看誰猜得最接近。

3、小組內交流你是怎麼估計的。

(學生先商量着怎麼估計,然後動手做,有的學生把這一小桶豆子平均分成了兩部分,數其中的一部分,然後加起來;有的是用手量豆子。教師巡視,傾聽學生的方法,並輕聲加以指導。)

師:你是怎樣估計的?

(學生走到實物投影儀前展示。)

生1:我們把這一小桶豆子分成一樣多的兩部分,數其中的一半是40粒,加上沒有數的一半,大約是80粒。

生2:我們兩個人是用手來量的,我這一把大約是30粒豆子,我抓了一把是30粒,我又抓了一把是30粒,一共60粒了,還有豆子不夠一把了,我們數了數是20粒,所以這一小桶豆子大約是80粒。

(教師向他豎起了大拇指,其他學生也自主地鼓掌。)

(反思學生的思路很廣闊。我想,只要教師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去想、去做,他們的創造力是無限的。)

師:我和第一小組的同學也想了一個方法,現在請我們的發言人來說一說我們的想法。

組1:我數這一層大約是10粒,我還數了數大約是7層,我就一層一層加起來,大約是70粒豆子。

(反思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不應該僅僅是一個巡視者,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在學生活動中,我就和學生一起合作,作爲學生中的一員,把這種方法介紹給學生,開闊學生的思路,學生聽得效果還不錯,有的學生下課以後還在嘗試這種方法。)

(此時,學生的思維特別活躍,學習的熱情高漲,教師適時地組織課堂教學,解決新的問題。)

師:你用什麼方法可以抓出大約100粒豆子?

(教師的問題提出來後,學生馬上投入到學習當中去,大家積極地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在一旁提醒學生需要注意的問題,並深入到每個小組中去,積極參加學生的討論活動。)

生:(欣喜狀)我有一個好方法,這一小桶大約是80粒,我再數出20粒豆子,不就是差不多100粒豆子了嗎?

(學生有的鼓掌,有的豎起大拇指表示祝賀,課堂氣氛很好。)

生:我一把抓30粒,我再抓一把是60粒,我再抓一把是90粒,再數10粒就是100粒了。

(學生非常自信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在他的盒子裏有3堆和10粒豆子,其他學生不約而同地起身參觀這個學生的做法,用他們自己的方式表示祝賀,教師興奮地說:“這個方法真是妙極了。”)

生:我想和老師合作,(學生邊說邊走到前面)老師抓一把大約是60粒,我抓一把大約是30粒,再數10粒豆子,就是100粒了。

(反思這些方法太好了,這是學生積極參與,開闊思維的結果。只有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教師注意學生學習活動的有效性,學生的學習才能錦上添花。這種課堂意境正是教師所期待的。)

師:真是棒極了,你們認識100這個數嗎?

生:我會在計數器上撥出100。個位和十位上一個也沒有,就不用撥珠子了,百位上是1,就在百位上撥一個珠子。

(學生邊說邊走到講臺前,在計數器上撥出100,其他學生也主動在自己的學具計數器上撥出100,教師走在學生中間,進行指導。)

生:我還會寫100呢!

師:大家在練習紙上寫一個吧,寫完就坐好。

師:100是個三位數。

(教師邊走邊巡視。)反思我觀察學生在撥數、寫數的時候,沒有困難,包括寫100這個數,個別有困難的學生,也在同學、老師的幫助下,能比較輕鬆地完成學習任務。所以我針對學生的情況,放棄了原來由教師來講100這個數的設計,放手讓學生自己來研究100這個數。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人人爭當小老師,來給大家介紹,教學效果不錯。在這裏交代100是個三位數,是爲猜數遊戲做準備。)

師:剛纔豆子幫助我們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生:我知道了我這樣抓一把是30粒豆子。(學生邊說邊做。)

生:我知道怎樣抓出100粒豆子,我瞭解了好幾種估計的方法。

生:這節課很有趣,我過得很快樂。

師:這節課我也知道了自己的一把大約抓60粒豆子,我們大家一起學數學,非常開心。大家很用心,我很高興,謝謝大家給我帶來的歡樂。

師:剛纔我們是用豆子幫助我們來估數,現在不用豆子了,你們能來猜數嗎?下面我們來做一個猜數遊戲。

(反思學生的情感體驗很豐富,大家談到了各個方面,作爲教師,我很欣慰,我作爲他們中的一員,也參與了整個課堂的活動,我認爲我的感覺對學生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就和學生進行了簡單的情感交流。從學生的目光中,我感覺這種交流是成功的,在教學過程中也很有必要;同時,在學生思維充滿着跳躍的時候,教師話鋒一轉,進入到另一階段的學習,非常及時。)

(四)活動四:猜數遊戲,激發興趣,發展數感

1.全班一起做猜數遊戲。

師:請在你的紙上悄悄寫一個兩位數,不要讓別人看到,寫完就坐好。

(教師請兩名學生背對黑板,把一名學生的數寫在黑板上,大家做裁判,請這兩名學生猜黑板上的數。)

(黑板上的數是50。)

2.小組做猜數遊戲。

要求:其中一人心中想一個兩位數並寫下來,其餘的人猜這個數,輪流做這個遊戲。

(學生有的是小組做猜數遊戲;有的是同桌兩人玩;有的是三人在一起猜數。學生猜數的方法很多,教師邊巡視、邊指導、邊和學生一起做遊戲。)

(反思學生的情緒很高,這出乎我的意料,當我試着讓學生自己先進行猜數遊戲時,我發現學生能用自己的方法解決遊戲怎麼進行下去的問題,能自己作出判斷,很了不起。)

一年級數學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課本62--63面。

教學目標:

1、加強“前後、上下、左右”的方位訓練。

2、使學生能按一定順序敘述教室的擺設。

3、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的教室真漂亮,今天我們就一看、說說我們的教室。(板書:教室)

二、學習新課。

1、引導學生認讀“教室”。

2、放足時間讓學生觀察、同桌互相說說。

3、讓學生自由發言,把自己人看到的說出來。

4、師引導學生按一定順序敘述教室裏的擺設。

5、先讓學生想一想自己家裏的擺設,再同桌互相說說。

6、生髮言說說自己家裏物品的擺設。

師: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說的表達清楚。

三、練一練。

1、練習1。

生:自己指着文具盒說一說,再同桌互說、互評。

師:要求個別學生邊指邊說,其他同學評一評誰指得好、說

得好。

2、畫箭頭,並說一說。

師把題意告訴學生。

生:動手在書上畫出路線。

生:把自己畫的路線告訴大家。

師:引導畫錯的學生改正。

3、看圖回答問題。

師:把題意告訴學生。

生:觀察並說給同桌聽聽。

生:發言說說淘氣的前、後、左、右各有什麼。

其他同學評一評說得好不好。

師:引導學生幫助說錯的同學再次觀察。

四:。

國小數學一年級教案 篇五

活動準備:

3以內加法算式卡、數卡4,蘋果、梨圖片4張,每個幼兒4個蘿蔔,4朵花,蘑菇圖片4張,兔媽媽、小兔頭飾,佈置好活動場景。

活動過程:

隨《十個數字跳舞》音樂,做手指遊戲。

一、複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複習4的組成

1、遊戲“開火車”複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

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很喜歡看動畫片,《動畫城》節目你們看過嗎?動畫城裏的聰明屋有位金龜子姐姐,她呀今天邀請我們到聰明屋去做客,她呀要看一下誰是最聰明的小朋友,現在我們就到聰明屋去吧!怎麼去呢?我們坐火去吧!我們的火車幾點開?(出示加法題卡)嘿嘿!我們的火車幾點開?我們的火車2點開……。

2、遊戲“又有蘋果、又有梨”複習4的組成

嗚……。火車開到了聰明屋,看看,金龜子姐姐他們拿什麼來招待我們呢?導出“又有蘋果又有梨”的遊戲,一個蘋果幾個梨?(3個)……。

3、遊戲“對數”

剛纔小朋友們對得真好,老師也來考考你們,我們來對數,舉起你們的小小手,我出1,你出幾?(3),1和3合起來就是4……。

二、創設情景,

在操作中嘗試寫出得數是4的加法算式

金龜子姐姐說:“你們都很聰明”,現在我要請你們到智力迷宮玩,去智力迷宮前,我們必須學會一種新本領才能去,學什麼本領呢?

兔寶寶,我是兔媽媽,我告訴你們一件高興事兒,我們種的蘿蔔豐收了,請兔寶寶跟着媽媽到地裏去拔蘿蔔,每個寶寶拔4個蘿蔔,自己分一分,看有幾種分法?(個別回答,老師演示)拔了這麼多蘿蔔,我們把蘿蔔搬回家,搬的時候要聽媽媽的指揮,看看兩隻手上的蘿蔔一共有多少根?(4根),你們用什麼方法算出來的?(加法),怎樣列出這個加法算式,請兔寶寶將它寫在答題卡上,寫的時候,字要寫大一點,不然兔媽媽看不清楚,(兔媽媽幫助能力差的小兔講解列式)。

我們的蘿蔔豐收了,你們高興吧!我們來開個慶祝會吧!我們去採花來裝飾一下,我們每個寶寶都採到了花,一共採了幾朵(4朵),我們把手裏的花舉起來,看看兩隻手上的花交換位置合起來還是幾朵花?(4朵),兩隻手上的花雖然交換了位置,但是它們的和沒有變,請兔寶寶將加法算式寫在答題卡上,寫完之後把答題卡舉起來,小兔互相檢查一下你寫對了嗎?

今天,我們學會了新本領又可去智力迷宮玩,來,我們鼓鼓掌、嘿嘿,我真棒!

三、活動延伸

金龜子姐姐還想看看哪個小朋友最愛動腦筋,用老師提供的蘑菇圖片,自己試着編加法應用題,注意編加法應用題要講一件事,出現兩個數,提一個問題,問一共有多少?合起來是多少?

編應用題又是一樣新本領,會編的小朋友很能幹,不會編的也不用着急,下次老師要教你們編加法應用題的新本領。

活動自評:

從活動中發現,幼兒對操作很感興趣,幼兒有創新意識,但少數幼兒還是不會寫出算式,我認爲對於這些幼兒,老師日常活動中多加以個別指導,他們一定會成功。

設計思路:

根據幼兒好動,喜歡操作的特點,我爲幼兒提供活動材料,讓幼兒在操作中嘗試自己列出得數是4的加法算式,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國小數學一年級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萬以內加法的算理和算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萬以內數的加法的計算。

2.培養學生認真細心進行計算,並養成驗算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能熟練計算萬以內數的加法。

2.能準確地進行萬以內數的加法的驗算。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

43+25=530+290=35+49=450+280=

540+360=380+430=74+9=46+24=

2、奪紅旗。

365+825=627+231=455+126=

3.找朋友:把和相等的算式連起來。

275+769424+576768+657

523+902125+875356+688

4、完成練習八第3題。

學生獨立連線,集體訂正。

5.完成練習八第4題。

指名板演,其餘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指名說一說它的計算方法。在計算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如果要驗算,你認爲用什麼方法?

二、指導練習

1、完成練習八第6題。

引導學生先將個位上的數湊整,然後估一估,再用鉛筆和直尺連一連。要求將和是1000的兩個數連起來,這樣的“湊整”練習,既能鞏固所學的筆算知識,又能爲以後學習簡便運算打下基礎。同時培養學生的數感。

2.完成練習八第7題。

先在草稿紙上算出得數,再用鉛筆和直尺連一連,此題包含了萬以內加法的各種情況,有利於鞏固所學知識,形成計算技能。

3.完成練習八第8題。

這是一道開放題,學生可以根據教材呈現的四件商品的價格,提出各種不同的問題,包括減法題,可以先獨立完成第1小題,然後依照第1小題完成後兩小題。

4.完成練習八第9題。

這道題的信息比較豐富,數據較多,需要學生看懂題意,根據問題選擇有效的信息進行判斷,小組討論可以怎麼走,哪條路近,學生彙報。

【設計意圖】

通過練習,讓學生掌握連續進位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計算的速度。

三、拓展練習

思考:練習八第10題。

只用數字8組成五個數,填入方框,使等式成立。

首先要知道,既然是五個數,且相加等於1000,就意味着五個數中,最大隻能是888,如果其餘四個都填8,那麼五個數相加得920,還差80,所以只要把其中一個8變成88即可。

教師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後,嘗試填空。再全班交流並訂正。

正確答案是:888+88+8+8+8=1000。

四、課堂總結

筆算萬以內數的加法要注意什麼?

國小數學一年級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在具體場景裏體會左右的位置關係,理解其相對性,能比較準確地確定物體所在的左右位置。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處理日常生活裏的簡單問題,能運用左右等詞描述物體所在位置,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學習發現和解決數學問題,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認識左右的位置關係,理解其相對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認識左右的位置關係

1.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與右。

(1)提問:大家說說,我們常用右手做哪些事?我們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2)談話:左手、右手是一對好朋友,配合起來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體,還有像這樣的好朋友嗎?誰來說說?(要求學生摸着說)[評析:通過自己身體上的實例,使學生獲得大量感性材料,爲正確確定物體間左右位置關係奠定礎。]

(3)小遊戲:聽口令做動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評析: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充分體驗左和右。通過遊戲的形式,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結合具體場景,進一步理解左右的位置關係。

(1)出示掛圖:小朋友在教室裏上課的場景。談話:小朋友,人的手、腳、眼睛、耳朵都有左之分,那麼我們坐的位置有沒有左右之分呢?我們一起來看,畫面中坐在前面的小明(男)和小紅(女)是同桌,你能說說他們的位置關係嗎?

同桌討論,嘗試說說小明與小紅的位置關係。交流反饋,引導學生正確說出小明坐在小紅的左邊,小紅坐在小明的右邊。

提問:有的同學說小明坐在左邊,這種說法對嗎?爲什麼?

討論使學生明確:在描述兩個人的位置關係時,要說清楚誰在誰的左邊或右邊。

提問:你還能看圖說說哪些物體有左右的位置關係嗎?同桌討論後彙報。

[評析:緊密結合小朋友上課的情景,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的位置關係,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逐步發展空間觀念。]

(2)聯繫教室真實場景,強化對左右位置關係的認識。(想想做做第1題)

讓每個學生說一說坐在自己左面的小朋友是誰,坐在自己右面的小朋友是誰,再同桌交流,最後指名回答。

選同桌兩個小朋友,讓其他小朋友說一說誰在誰的左邊,誰在誰的右邊。

選橫排裏的三個小朋友,請學生說說中間小朋友B所處的位置。

引導學生討論:爲什麼一會兒說B在左邊,一會兒說B在右邊。

講述:我們在描述某一物體位置時,一定要說清楚,說完整,它在誰的左邊或它在誰的右邊,而不能光說它在左邊或右邊。

[評析:聯繫實際,在活動中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某個物體的位置是相對於另一個物體而說的。]

讓學生就教室裏的某一人或物說一說所處的位置。

[評析:通過說說教室裏的某一人或物所處的位置,培養學生觀察、描述位置關係的習慣和應用意識,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二、鞏固深化,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擺一擺。(想想做做第2題)

(1)同桌合作操作:把數學書擺在課桌的中間,把文具盒擺在數學書的右邊,把鉛筆擺在文具盒的右邊,把學具盒擺在數學書的左邊,把橡皮擺在學具盒的左邊。

(2)讓學生說一說,擺在最左邊的是什麼,擺在最右邊的是什麼。從左數,文具盒是第個,從右數,文具盒是第個。數學書的左邊有什麼,右邊有什麼。

(3)請同桌合作,自由擺放學具,再互相說給同桌聽,指名幾人交流。

[評析:通過擺一擺、數一數、說一說,把操作、觀察和語言表達緊密結合。自由擺放學具的活動,打破了學生的思維定勢,發展了思維,培養了創新意識。]

2.說一說。

(1)想想做做第3題。

談話:丁丁和拉拉跟着媽媽去超市購物,他們來到了玩具櫃檯。呵!那麼多玩具,挑選什麼呢?媽媽規定每人只能買一樣,並且不能說出它的名字,只能說出它上、下、左、右的鄰居各是誰。

提問:小朋友,如果你是丁丁或拉拉,你會怎麼說呢?其他小朋友能根據他的說法,猜出他想買的是什麼嗎?(評析:給單調的練習賦予一定的情境,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主動觀察、猜測、推理、交流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和情境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想想做做第4題。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最後指名全班交流。

[評析: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綜合運用前後、上下、左右的方位詞描述物體位置,每個學生都有說的機會,人人蔘與,人人表現,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三、實踐活動,增強應用意識

1.想一想。

談話:老師有一個問題問大家,我跟大家面對面地站着,(舉起右手)請問:老師舉的是右手嗎?(可能有的學生說是右手,有的說不是右手,說法不一)

請小朋友把右手舉起來再判斷一下,老師舉的是不是右手。

(教師舉起右手轉身與學生同向,讓學生檢驗自己的看法。)說明:我們面對面站着,因爲方向相對,舉起的右手就剛好相反。

[評析:左右的相對性是本課教學難點,運用設疑的方法讓學生判斷老師舉的是不是右手,引起學生注意,引發思考;讓學生舉起右手與老師對照,促使學生去體驗感悟;最後教師轉身驗證讓學生明白:面對面站着,因爲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總之,這段教學活動融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於一體,有效地突破了難點。]

2.動腦筋。

(掛圖顯示學生上下樓梯的情況)讓學生觀察思考:上下樓梯時應該靠哪邊走?誰走錯了?爲什麼?

(在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的基礎上組織全班學生表演體驗。)

小結: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斷時應把自己當成走路的人。平時我們上下樓梯時,應該靠右邊有秩序地走。

[評析:看圖判斷左右,學生容易以自己爲標準來下結論。爲此,組織有效的表演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去感悟\去體驗,使學生清楚地看到方向的變化過程,明白方向不同左右不同的道理,同時又對學生進行了安全教育和良好行爲習慣的培養。]

四、總結點撥、拓展應用

談話:同學們,這節課玩得愉快嗎?在玩的過程中你有什麼收穫和體會?

課後,到學校和家裏再觀察觀察,找出各種物體間的左右位置關係說一說。

[評析:教師富有情趣地引導學生回顧已學知知識彙報交流學習過程和掌握的學習策略,在自由的氛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本領去探索周圍更廣闊領域知識,體驗學習的樂趣,這樣的課堂總結是必要的,有價值的。]

總評

認識左、右這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具體場景裏體會左右的位置關係,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解決日常生活裏的簡單問題。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根據兒童年齡特點,讓他們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學生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較好地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和新思想。

1.把數學知識的學習融於生動有趣的、學生感興的活動中,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活動中體驗左右的置關係及其相對性。如組織學生利用自己身體上的右開展有趣的遊戲活動,組織學生運用身邊的學習品進行探索性的操作活動,創設購買玩具的情景組織學生開展猜測、推理活動,組織學生表演上下樓梯體會左右位置與判斷者的關係,這些無不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實踐了《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的理念。

2.注意數學學習和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繫,充分利用書上的練習與場景,並由此延伸和挖掘大量的生活實例,無論是新課引入、範例的選擇還是練習的設計、作業的佈置都將學生置於生活的大背景中,去感受、去發現、去比較左和右的不同,學會用辯證的觀點了解其相對性,真正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運用數學,實踐了《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選取密切聯繫學生生活、生動有趣的素材,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