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三年級科學上冊的教案【精品多篇】

三年級科學上冊的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能從適當的情景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2)能向大家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2、知識與技能:

(1)瞭解自然界水資源的分佈。

(2)知道水資源在工農業生產、人類中的應用。

(3)知道常用的節水措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欣賞大自然中美麗的水體,產生喜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2)意識到水資源的缺乏,我們應該保護它。

(3)體驗缺水的痛苦和節水好處。

(4)養成節水的行爲習慣。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複習引入。

(二)自主學習:

1、欣賞自然界美麗的水體。

(1)觀察地球儀,認識地球上水的分佈。

(2)師生共同欣賞自然界中美麗的水景,感受大大自然的美麗。

2、指導學生親身感受淡水資源的缺乏。

(1)儘管地球表面上大多數被水覆蓋着,但這些水中絕大部分是海水,真正與我們生產、生活關係最爲密切的淡水卻很少、很少。

(2)模擬感知地球上的水資源之間的相互關係。P32頁。

學生分組操作。

3、引導學生討論淡水的用途。

(1)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充分發表意見。

(2)教師介紹工農業生產、人們的生活都需要水。

(3)師生小結:工農業生產、人們的生活都需要水。

採用“頭腦風暴”的方式:先分組討論發言,形成一個小組意見,寫在紙上,然後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向全班發言,最後把各小組的內容張貼在教室內的牆上。

4、引導學生尋找身邊的浪費水現象,提出節水措施。

(1)師生討論。

(2)老師補充介紹農業、工業等高科技節水技術。

(三)作業:想象,如果沒有水了,將會怎麼樣?

國小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知道科學這門學科的學習內容和自己平時所經歷的科學過程。

2. 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推理歸納能力。

3. 培養學生認真細緻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是使學生知道科學就是研究事物的規律的。

2.推理歸納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的是難點

【教學準備】

1. 實驗材料。按課文要求準備。

2. 掛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要點】

1.讓學生懂得要進入科學領域必須從自己開始。

2.讓學生對自己的外表、特徵有所瞭解。

3.學會使用測量工具和記錄數字。

【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

1.通過插圖提出問題,產生好奇心。

圖片與插圖相結合;口頭與教材相結合。

2.通過演示提出問題,產生好奇心。

簡單易做的小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提問題,不解釋爲什麼。

3.參考實驗:掛物體吸盤、空氣佔據空間。

4.通過觀察提出問題,產生好奇心。

5.關於電視提問題,可安排小組討論。

注意:讓學生提問題,首先讓學生有問題,其次能夠提出問題,要給出時間、機會。本活動的重點是提出問題的訓練,而不是問題的訓練。

二、體驗活動

1.提現成問題“向兩片紙中間吹氣,猜一猜會發生什麼現象?”

2.讓學生自己填寫“我認爲”。

3.兩人一組體驗,交換角色體驗。

4.填寫觀察到的現象。

5.填寫我的解釋。

6.交流我的解釋。

三、小結:

同學們所提出的問題就是我們科學上要解釋清楚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是我們今後要研究的課題。只要我們努力學習積極探索,科學這一門學科將會學得更好,同學們一定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性。

注意:重點是喚起學生的探究興趣,不要糾纏學生答案的對與錯。

國小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適當工具,對紡織材料進行探究。

(2)能夠根據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紡織材料進行分類。

2、知識與技能:

(1)認識一些常購買的紡織材料,如:棉、絲、毛和人造纖維。

(2)知道這些材料的主要區別、特點和用途。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

(2)意識到人們爲了滿足各種需求,在不斷研究、發明、生產新材料。

二、教學準備:

學生自帶各種紡織布料,放大鏡、鑷子、火柴等。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檢查學生帶來的紡織布料情況。

(二)自主學習:

1、認識纖維。

(1)師出示幾種纖維。人們穿的衣服都是纖維做成的。根據加工的方法,纖維一般分爲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化學纖維又可以分爲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

2、學生認識布料。

(1)4人小☆☆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帶來的布料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按照P53上圖的方法(棉布、絲綢、羊毛、合成纖維)分類。如果認爲還有其他的類別,也可以列出。

(2)分組研究。

(3)小組彙報。

(4)同學分的對不對呢?

3、教師講解一些辨認的方法。

(1)講解用火燒的方法辨認布料。

棉、麻是植物纖維,燃燒時易燃,有燒紙張的氣味,燃燒後有灰燼。絲、毛燃燒時有燒頭髮的氣味,燃燒後灰燼很少。合成纖維燃燒時成黏膠狀熔化物,燃燒後的灰燼呈黑色固體物質。

(2)注意安全。取得布料一定要小,不能太大。

(3)學生分組用火燒的方法辨認帶來的布料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4)小組彙報辨認情況。你們是怎樣做實驗的,你還發現了些什麼現象?它們都是些什麼材料做成的?

(5)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

(6)通過衣服上的標籤來辨別布料的成份。

4、指導學生比較各種布料的不同點。

(1)讓學生通過用眼看、手摸、觀察纖維的光澤、粗細、長短和彎曲情況,比較各種布料的不同點。可以從柔軟必、透氣性、牢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研究。

(2)從以上幾點判斷布料的優劣。

5、研究布是怎樣織成的。

(1)利用放大鏡等工具,通過拆布料的方法,研究一下布是怎樣織成的。

(2)學生彙報演示:布是怎樣織成的。

(三)課後作業;

蒐集有關一些紡織材料的發展史。

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篇四

動物具有多樣性,動物的生存依賴於環境,不同的環境中生長着不同的動物。

過程與方法

會議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驗和知識,提出尋訪小動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發展親近和關注周圍環境中的小動物的態度,形成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在回憶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驗和知識的基礎上,去尋訪、親近、關注周圍環境中的小動物。

【教學難點】避免學生在尋訪過程中過分關注某一種小動物。

【教學準備】

1、在校園裏準備一塊可供學生尋訪小動物的場地(最好教師提前尋訪一遍)。

2、設計簡單的記錄表,供學生參考。

【教學過程】

一、理解小動物

1、教師問:“聽到‘動物’這個詞我們想到了那些動物?”

“‘大動物’我們能想到那些動物?”

“‘小動物’我們能想到那些動物?”

2、學生用舉例的方法來區分大動物和小動物。

3、關注:學生舉例的普遍性性,舉現實存在的動物的爲俐。

4、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小動物所指範圍。

二、回憶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驗和知識

1、教師組織學生回憶、交流在一定範圍內見過那些小動物。

2、過程中注意引起學生尋訪小動物的興趣。

3、關注:學生是否注意傾聽同學的經歷;學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內容。

4、設計意圖:初步認識動物的多樣性。

三、尋訪活動的準備

1、組織討論,明確尋訪的任務、尋訪的時間、地點和觀察與調查的方法。

2、學生分組討論,並明確組內的分工。

3、交流尋訪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注意事項。

4、教師做好明確要求:注意安全、關注和愛護小動物。

5、關注:學生任務和分工是否明確。

6、設計意圖:爲順利尋訪做好準備。

四、到校園裏尋訪小動物

1、學生分組尋訪。

2、教師適時提供指導和幫助。

3、關注:學生是否遵守紀律、是否愛護小動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記錄。

4、進一步增強對動物多樣性的認識,獲得更多的信息。

第二課 蝸牛(一)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蝸牛的特點體現在它的運動、身體構造等多方面。

2、蝸牛能對外界的刺激產生相應的反應,如觸角伸縮、身體躲進殼內以躲避危險等。

3、蝸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種物體上爬行,腹足做細波浪狀運動並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跡。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和體驗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過程,並學習使用放大鏡做更細緻的觀察。

2、用簡圖畫出蝸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書介紹的方法飼養蝸牛,做好記錄。

情感、態度、價值觀

發展研究小動物的興趣,樹立起認真細緻、實事求是地觀察態度,做到不打擾、不傷害小動物。

【教學重點】經歷對蝸牛外形、運動、反應等方面的觀察活動。

【教學難點】學生觀察過程中對蝸牛的態度及對觀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學準備】

1、分組:2-3只蝸牛、放大鏡、樹枝、繩子、玻璃、飼養槽。

2、與學生相同的但大一號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課前佈置學生捉蝸牛

1、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在那裏捉到的蝸牛,捉到蝸牛的地方有什麼環境上的特點。

2、關注:學生捉蝸牛是否傷害蝸牛和其他動植物。

3、設計意圖:使學生對蝸牛的生活環境有一個初略的認識。

二、觀察蝸牛的身體。

1、組織討論觀察蝸牛的身體的順序,討論紀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過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蝸牛的身體。並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過程中的組織紀律性,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蝸牛的身體結構特點。

三、觀察蝸牛的運動和反應。

1、組織學生討論觀察蝸牛運動的方法和記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過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蝸牛的運動。並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是否用到適度刺激的方法觀察蝸牛的反應,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蝸牛運動的特點:靠腹足運動,爬過的地方有粘液,能對刺激做出反應。

(被注:觀察蝸牛的身體和觀察蝸牛的運動最好結合起來在同一時間段內完成)

四、飼養蝸牛

1、教師介紹飼養蝸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2、學生飼養、觀察蝸牛並記錄發現和產生的新問題。

3、關注:飼養過程中是否堅持觀察、記錄。

4、設計意圖:在飼養過程中瞭解更多有關蝸牛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