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多篇】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多篇】

伯牙絕弦教案 篇一

【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教材是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精神爲指導,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爲依據的。

【教學背景分析】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伯牙、子期,相知相惜的情誼,自古便廣爲流傳。該篇選入國小教材,不僅要讓孩子繼續接觸和了解文言文的特點,學會藉助工具理解文章內容,更重要的是感知人與人之間的通過藝術形式所建立起來的相知、相惜的情誼,這樣內涵就更加深遠了。我在教學時,重點抓住相知時所喜,相別時所哀,來體會相知的情誼的。並在學習中充分表達學生內心所感,與書中人物同喜同悲,即在學生情感萌發之時,在“讀中寫在讀中感在讀中悟”,以求達到情感共鳴。

【本課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獨立藉助註釋讀懂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背誦),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4、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教學重點】

1、藉助字典和頁下注釋理解全文大意,並能理解重點字詞含義。

2、感悟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潔友情,並動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課前準備】

1、古箏曲《高山流水》。

2、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過一篇《楊氏之子》,還記得嗎?誰來起頭,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

師:你的記憶力真好,相信這一課已經給你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像《楊氏之子》這樣的文言文,我們已經接觸過了,文言文是我們中國文學的瑰寶,更是我們民族所獨有的,它不僅語言精練,而且寓意深遠,是值得我們同學深入理解和研究的。那麼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文言文。

2、出示課題:

伯牙絕弦

(強調“弦”讀 xīán,不能讀 xuán。)

3、師:現在,我們就跨越時空,來到春秋時代,來傾聽這個美麗的傳說。

二、總結學法,自主學習

1、師:這是一篇比較淺顯的文言文,同學們都有了學習文言文的基礎,回想一下,應該怎樣學習文言文?

(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藉助註釋,一句一句地讀,想一想每句話的意思;讀懂整篇課文的意思;弄不懂的詞句和同學研究,實在弄不明白再問老師。板書簡寫爲:讀譯悟背。)

2、學生自讀自悟;同桌小組研討,教師巡視指導。

三、交流彙報,重點點撥

1、生彙報讀課文情況,師生共同正音,必要時老師範讀,指導如何隔詞斷句。

2、於詞語的理解,重點點撥以下詞義:

⑴ 絕:斷絕;

⑵ 鼓:彈;

⑶ 志在高山:心裏想到高山;

⑷ 哉:語氣詞,表示感嘆;

⑸ 峨峨:高;

⑹ 兮:語氣詞,相當於“啊”;

⑺ 洋洋:廣大。

3、生彙報句子意思的理解,提出經過研究、討論還弄不懂的詞句,全班討論,教師點撥:

⑴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苦泰山!”意思:伯牙彈琴,心裏想到高山。鍾子期說:“好啊,像泰山一樣巍峨!”

⑵ 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意思:伯牙說世上再也找不到我的知音了,於是摔破琴絃,從此不再彈(琴)。

4、在瞭解句子意思的基礎上,生連起來說課文意思。

5、爲了便於學生準確理解全文意思,特別對重點詞語的解釋進行區分:

出示課件:

善鼓琴──善哉破琴──絕弦志在高山──伯牙所念

對比區分含義的不同。

四、深入理解,感情朗讀

1、師:伯牙當時已經是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了,你說他還會缺少讚美嗎?那麼他爲什麼單單把子期看作了知音了呢?認真讀讀文章,從文章中找出你的答案。想一想你從中明白了什麼?

學生默讀,思考。

師引導:

那麼當伯牙聽到那些讚美之詞不着邊際,他們中沒有一人真正理解自己的創作時,他會想些什麼?渴望什麼?他的渴望最終得到滿足了嗎?

師:對了,終於有一天,伯牙遇見了子期一人善鼓之,一人善聽之你想,伯牙內心該是怎樣的激動啊?再讀讀這段話:伯牙鼓琴……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指導朗讀,鍾子期曰“善哉”──表達了發自內心的一種怎樣的讚美。

“必得之”──伯牙的感受怎樣?子期的感受又怎樣?發揮你的想象,先思考,再討論。

兩人抒發的情感相互交融,心意相同,這樣的朋友,我們就稱之爲”知己”,這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啊!你再讀讀,發現那些詞最能表現這一點。

(讀中強調:“峨峨兮若泰山”一句應讀出山的巍峨;“洋洋乎若江河!”應讀出水的寬廣。)

強調“必得之”。

(讀中配樂,出示伯牙、子期畫面,這就是當年那一首高山流水。)

五、談課文感悟

師: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那伯牙會怎樣呢?出示:“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什麼意思?你從中讀懂什麼了?

(點題,讀懂他們的深情……)

師:此時,當這一曲高山流水再次響起時,如果你是伯牙,會想些什麼呢?

動筆寫一寫。寫後,指名2位學生讀。

(有一個詞,正好形容伯牙此時的心情,那就是──悲痛欲絕。)

再讀這一句。

正所謂:“相識滿天下,知己能幾人!”朋友間能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欣賞到如此境地的,恐怕唯有子期與伯牙了。

下面,請同學們再次捧起書,帶着你深入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讀全文,試背誦。

(配樂。)

指名讀、背(各一人)。

六、課後拓展

雖然說知音難覓,知己難求,但古今中外有不少人成爲知音他們攜手共進創造出了偉大的成就,請學生課下蒐集有關的“知音”故事,有時間咱們一起交流。

七、作業

1、熟讀並背誦課文。

2、寫一寫自己和知音的故事。

【效果評價】

預期的效果最爲滿意的是學生的朗讀。既表達出知音相遇時的喜悅與相見恨晚,又表達出失去知己時的痛斷肝腸。這一點是最有表達力和說服力的了。教師在引讀時,激情的表達烘托了課堂的氛圍,成爲了學生學習探知的助力和方向,鋪就了學生的成長,發揮的基石,起到了主導的作用。但在學生暢談感想的表述之中,語言的精煉和準確還有待進一步培養和提高,這也是高年級學生突出自身語文素養的重要表現。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令人較爲滿意。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比較等方式學習課文,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2.繼續運用藉助註釋、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瞭解特殊的語言現象,感受常用的文言詞彙,增加文言文的閱讀體驗。

3.圍繞單元教學目標,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確朋友相交的真摯深沉,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

二、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品味、比較等方式學習課文,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三、教學難點:

繼續運用藉助註釋、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瞭解特殊的語言現象,感受常用的文言詞彙,增加文言文的閱讀體驗。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高山流水》音樂

五、教學課時:

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單元導讀,瞭解單元目標

(1)、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

(2)、欣賞各種藝術形式的美,培養熱愛藝術的情操

(3)、學習作者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的表達方法

(4)、通過其他渠道瞭解藝術

2、感受音樂魅力,揭題導入:

(1)教師播放名曲《高山流水》,感受音樂魅力,引出演奏者(板書:伯牙絕弦)

(2)人物瞭解

俞瑞,字伯牙,戰國時的音樂家,被尊稱爲“琴仙”。

鍾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國(今湖北武漢漢陽)人。相傳鍾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衝擔、拿板斧的樵夫

(3)解題

“伯牙絕弦”是什麼意思?

伯牙絕弦:絕,斷絕。伯牙因爲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彈琴了。

3、出示學習文言文方法,學生自學

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A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B藉助註釋,一句一句讀,想一想每一句的意思

C讀懂整篇課文的意思,並藉助課外蒐集的資料體會文中蘊含的情感

D不理解的地方與同學共同探討交流或請教老師

E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把課文背誦下來

4、交流自學情況,學習課文

A朗讀課文,注意停頓

(1)自己大聲讀課文至少讀三遍,努力把課文讀正確。

(2)指導難讀的句子

(3)劃分朗讀節奏

B翻譯課文

合作學習,出示要求

請同學來翻譯課文,先把句子朗讀一遍,然後解釋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最後翻譯整個句子

(1)結合註釋,理解句子

註釋:

絕:斷絕。

善:擅長,善於。

鼓:彈。

志在高山:心裏想到高山。

哉:語氣詞,表示感嘆。

峨峨:高。

哉:語氣詞,相當於“啊”。

洋洋:廣大。

理解句子:

①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善”,善於,擅長。 “鼓”,彈。

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欣賞。

②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太好了。“峨峨”,高。“兮”,啊。“若”,好像。

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裏想到高山,鍾子期(聽了)說:“太好了!簡直就像高大的泰山啊!”

③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洋洋”,廣大。

伯牙心裏想到流水,鍾子期說:“妙極了!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

④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所念”,所想到的。“得”,懂得。

不管伯牙心裏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他的心意。

(2)翻譯全文

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欣賞。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裏想到高山,鍾子期(聽了)說:“太好了!簡直就像高大的泰山啊!”伯牙心裏想到流水,鍾子期說:“妙極了!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不管伯牙心裏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他的心意。子期死後,伯牙覺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於是,他把琴摔碎,終身不再彈琴了。

(3)設疑

伯牙是一個技藝高超的音樂家,生活中應該不缺少別人的讚美,但他因爲鍾子期的死而“絕弦”了,爲什麼呢?

資料引入

俞伯牙是春秋時期的一位宮廷琴師,被人們稱爲“師仙”。他彈琴,琴聲優美動聽,猶如高山流水一般。雖然,有許多人讚美他的琴藝,但他卻認爲一直沒有遇到真正能聽懂他琴聲的人。他心裏一直非常失落。有一年,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在一座小山下。晚上,他望着空中的一輪明月,琴興大發,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忽然聽到一個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這個人又說:“這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俞伯牙藉着月光仔細一看,那個人身旁放着一擔乾柴,是個打柴的人,這個人就是鍾子期。俞伯牙不禁驚喜萬分,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於是,相談甚歡,相見恨晚,結拜爲兄弟。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裏相會。

C蘊含的情感

①理解何爲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

②通過楚國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告訴我們純真的友誼基礎是理解,要珍惜朋友間真摯的感情。同時他的舉動也是對知音的悼念。

D反覆朗讀,思考問題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鍾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①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②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③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句子拓展

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呢?

皎皎明月善哉,皎皎兮若明月(以下引導學生說出)

徐徐清風

裊裊炊煙

瀟瀟春雨

……

④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E拓展,進一步理解課文

悲痛欲絕的伯牙摔破自己的瑤琴,並寫下一首短歌,來祭奠自己的知音子期,祭奠這一段曠世友情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

A如果你是伯牙,遇到鍾子期,會有何感想?

B以後,我們遇到很知心的人,就可以叫他們--知音。(板書)

C雖然我們都知道知音難求,知音難尋,我們仍然要在生命中找尋我們的知音

5、課後作業:

①背誦課文

②把課文改寫成一篇本站

③收集體現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

伯牙絕弦教案 篇三

【教材解讀】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於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並給人歷久彌新的啓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係與友情的標準,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故事蕩氣迴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鑑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古人說:“士爲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爲流傳的魅力所在。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

播放《高山流水》,這首曲子改編自一個千百年來廣爲流傳的故事,一個關於友誼與知音的感人的故事,這是一段怎樣的友情,他們的友情源於什麼呢?《伯牙絕弦》這篇課文就向我們講述了這個蕩氣迴腸、令人回味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感受韻味

1、自由讀:

大聲讀,有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再讀,隨機點評,必要時教師範讀或帶讀,注意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流利,特別要注意停頓恰當,在文中作標註: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三、解題質疑,激疑入文

1、理解文章的題目:

“伯牙絕弦”是什麼意思?

(引導學生用大家熟悉的表達方式說,學對原文詞句作恰當的增減,使之通順、連貫。)

2、伯牙在什麼情況下絕弦?這裏的“絕弦”意味着什麼,他要向世人表明什麼?

3、你對文中的人物還有什麼疑問?

四、研讀課文,感受知音

學生小組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一遍,討論理解,研讀課文後交流。

預設的幾個教學生成點:

1、四個“善”字不同的用法:

“善鼓琴”“善聽”中的“善”字可以理解爲“擅長善於”的意思;兩個“善哉”是表讚歎之義。

2、從何處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換位體驗:

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在高山,志在流水,透過伯牙的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於是你怎麼讚歎?

3、既然說伯牙善鼓琴,那麼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風、嫋炊煙、瀟瀟春雨……

《伯牙絕弦》精彩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課前播放《高山流水》

一、導入:剛纔聽到的這首樂曲是什麼?《高山流水》

從這委婉動人的旋律裏,我們似乎傾聽到了一段委婉動人的故事,今天我們在這段音樂的引領下走進《伯牙絕弦》的故事。

板書《伯牙絕弦》指名讀,齊讀。解題,質疑。

二、初讀古文。

1、自由讀古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檢查)

2、範讀,出示畫停頓的內容自己再讀古文。

3、指名讀,齊讀。

三、學習課文

幾遍讀下來我們知道了文章寫了兩個人?(伯牙,鍾子期)

1、(出示第一句)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說說你有何瞭解?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善:善於,擅長)請生讀,“鼓”作何意?從哪裏瞭解到?(下面註釋)從文中的註釋瞭解意思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

齊讀,讀出二人的特點來。

師:從哪裏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用筆畫出。指名回答。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細細讀讀第一句:你有何體會?

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此時鐘子期心中浮現怎樣的高山?

(巍峨,高大)文中用一個詞來形容是?(峨峨)

請生讀讀出巍峨的氣勢來。(過渡)孔子曾登泰山而小天下再讀讀,體會高山的巍峨。

再讀子期的話,從哪個詞體現鍾子期善聽?(善哉!)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好啊!讀出它的味道來。

區別四個“善”的不同意思。指名讀,齊讀。從哉,兮兩個語氣詞你又作何體會?再讀。

3、用相同方法學習第二句。男女生配合讀。

4、既然說伯牙善鼓琴,那麼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

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假如現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於是你怎麼讚歎?(“善哉,徐徐兮若清風!”)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於是你怎麼讚歎?(“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一起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雲霧、志在炊煙……子期會怎樣讚歎?引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說句子。

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5、出示伯牙與子期相遇的資料。說說伯牙心情如何?伯牙會對子期說什麼?寫下來。

交流彙報,師適時點評:

過渡:伯牙和鍾子期多麼想像高山流水一樣相伴相隨。他們約定來年中秋再聚首。第二年當伯牙如約而至時,等來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死(指名讀)伯牙此時心情如何?再讀。

6、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從哪裏看出?齊讀感悟,

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碎的僅僅是琴嗎?再讀最後一句。

聽《伯牙吊子期》音樂感受伯牙的絕望,再讀。

四:總結:伯牙絕弦只因伯牙所念再無人得之。齊讀,感受絕弦的美麗。

五:板書設計:

伯牙絕弦

知音

鍾子期—死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國小語文 篇五

【教材分析】

《伯牙絕弦》已然成爲中華文化中關於“知音”最爲生動、最爲震撼的註解之一。它講述了春秋時期,俞伯牙與鍾子期以琴相識,以琴相知,最後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絕弦、遂成絕響的故事。全文共77字,5句話。1句爲起,2、3、4句順承而下,5句急轉而後合,語言凝練典雅,抑揚頓挫,生氣鬱勃。

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此的自然恬淡,順理成章。它所折射的藝術美感──那種含蓄深沉、清雅自然的風骨,直達“大音希聲”、“大璞不雕”、“大美無言”的境界,滿足了我們對於這個千古絕唱在感官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讀《伯牙絕弦》,帶來的不僅是對於故事內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勝唏噓的神往以及那種透徹心肺的審美體驗。詩人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而在這裏,伯牙子期又該經過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

教學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誘地引領學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閱讀體驗,感受這篇課文特有的語言現象;其次,繼續滲透文言文的基本閱讀方法,在藉助註釋、聯繫上下文的基礎上還能用現代語彙去補充;再有,依託語言層層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內涵,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學習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使學生實現文化意象的傳承,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比較、聯想等多種方式學習課文,在學懂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2、初步運用藉助註釋、聯繫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詞彙,

增加文言文的閱讀體驗。

3、緊扣單元教學目標,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確朋友相交的真摯深沉,受到傳

統文化的薰陶。

【教學準備】

在學習本文之前,學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本站的閱讀基礎,因爲在五年級學過《楊氏之子》、《猴王出世》、《臨死前的嚴監生》等等,而且就詞句的理解來說,此文詞句更容易理解。當然就課文的內涵和意蘊來講,文章所講述的“知音文化”更爲豐富和玄妙。我期待呈現學生從無到有,從未知到已知的學習提升過程,因此,課前不讓學生準備任何對課文的預習,只憑借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和情感體驗,循序漸進地推進學習。教學中,我準備了相關的音樂和簡單的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縱情吟誦識知音。

(一)讀題解題。

1、讀好課題,強調“弦”的讀音。

2、齊讀課題。

3、理解“絕弦”、“伯牙絕弦”的意思,質疑導入。

(二)初讀感知。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課文讀正確。

2、聚焦難讀的句子,紮紮實實讀好課文。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讀好語氣詞“哉”、“兮”,初步體驗古文朗讀的節奏和韻味。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

──理解“謂”、“乃”的意思,以詞句的理解提升朗讀質量。

3、齊讀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一)打開語言。

課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寫出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又真的善聽”呢?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理解句子意思,滲透藉助註釋、聯繫上下文並用自己的語言補充的古文閱讀方法。

聚焦“善”的意思,感受“一字多義”的語言現象。

運用詞語、詩句聯想的方式豐厚語言,豐滿形象,指導朗讀。在此過程中滲透“泰山”、“江河”的文化意味,感知這兩個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

(1)讀着這個峨峨兮,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泰山?把這樣的感覺讀出來。

(2)江河在古文裏邊特指“長江”和“黃河”。想到長江與黃河,你的腦中又跳出了哪

些詩句?

(二)體驗“知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1、理解“念”和“志”,體味“異字同義”的語言現象。

2、聚焦“志”,循序漸進地感受體味“知音”的內涵。、

(1)理解鍾子期與俞伯牙不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靈上的溝通,志向、情懷的悅納。

(2)補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內心的寂寞與孤獨,反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3)練筆感受伯牙得遇子期,會有怎樣的感慨。

(4)拓展閱讀《列子·湯問》中伯牙的原話,理解後藉助成語體會“知音”的境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3、師生配合朗讀、同桌互讀,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與快樂。在相互配合朗讀的過程中直觀感知文本前四句語言“對仗工整、琅琅上口、情感扶搖直上”的特點,爲熟讀成誦打下基礎。

三、破琴絕弦祭知音。

(一)痛失知音。

從“子期死”這一文本留白處入手,體驗文本語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二)想象補充。

出示:“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想象補充,感受伯牙痛失知音。

(三)縱情朗讀。

四、朗朗誦歌懷知音。

(一)提領一頓。

正是這破琴絕弦,正是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卻又痛失知音,使得這個故事更加的蕩氣迴腸。從此,人們不斷地在傳說和吟誦着它!

(二)熟讀成誦。

藉助資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傳,並誦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