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大班數學教案:圓柱體精品多篇

大班數學教案:圓柱體精品多篇

數學教案:連加連減 篇一

數學教案編排:連加連減

教學設想:

連加連減是在教學10以內加、減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加、減法的意義,進一步熟練加、減法的口算,學習解決稍複雜一些的實際問題,並滲透加減兩步計算的運算順序,爲後面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和退位減做好準備,數學教案-連加連減。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2、能有條理地表述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體會。

導入語:今天孫老師給唐老師出了些題目,我想請大家幫我一起解答,你們願意嗎?

1、算式接龍

出示小黑板:

師:孫老師還問我從這兩組題目中發現了什麼。你們能幫我找一找每組兩題的聯繫嗎?

(指名學生回答)

師:第一個算式的得數正好是第二題開頭的一個數。孫老師說根據這4道題還可以寫成2道算式,你們想試一試嗎?

(小組討論、彙報算式: )

師:像這樣一個算式裏面包含兩個加號或減號,我們把它分別稱爲“連加連減”

(板書課題)

下面我們來進一步研究“連加連減”

二、主動探索,體會領悟。

1、教學例一:

師:現在老師請你們欣賞一個故事。

星期天,小紅去郊區的奶奶家玩,看見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紅的南瓜。小紅想:我都長這麼大了,應該幫奶奶做一點家務。於是,她找來一輛手推車,把奶奶摘下的南瓜運回家。第一次運來了4個,第二次又運來2個,小紅第三次運來了一個最大的,小紅一共運來了多少個?

故事聽完了,你們都聽清楚了嗎?

看例一掛圖回答問題:(1)奶奶摘的是什麼呀?

(2)是誰幫奶奶運南瓜的?

(3)小紅第一次運了幾個?

(4)第二次呢?

(5)第三次運了幾個?

(6)小紅一共運了多少個?

最後一題小組討論,列出算式,國小數學教案《數學教案-連加連減》。

學生口答:4+2+1=7

老師板書

師:“4”表示什麼?“2”表示什麼?“1”呢?誰能完整地說一遍,這樣的算式我們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2、書上第58頁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樹()上原來有4只小鳥,第一次飛來了3只,又飛來了3只,現在一共有多少隻呢?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4+3+3=10”)

師:這道題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3、教學例二

出示例二掛圖

學生交流說出圖意

學生:絲瓜架上原來有8根絲瓜,弟弟第一次摘下了3根,第二次又摘下了1根,還剩幾根?

學生彙報算式“8-3-1=4”

師:“8”表示什麼,“3”表示什麼,“1”呢?這個算式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4、書上第58頁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池塘裏原來有9只小鴨,第一次遊走了2只,第二次遊走了4只,池塘裏還剩下幾隻?

學生獨立完成,一生板演“9-2-4=3”

師:這題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師:今天我們小朋友學的都非常認真,現在老師要看看我們小朋友是不是真的學會了。

1、學生獨立練習書上第58頁想想做做第1題,共同訂正。

2、出示小黑板:連線

指名學生口答。

四、課堂作業。

(想想做做第4、5、6題)

五、思考題

找規律填數:1、2、3、5、8、( )

在□填數使橫行、豎行上的數相加的和都是10。

六、全課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了什麼新的內容?在計算時,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教學後記

教學從學生已掌握的10以內加減法的“算式接龍”遊戲開始,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始終注意保持和學生親密融洽的關係,尊重學生的每一個想法,並給學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時間和空間。避免了計算教學的“靜態”灌輸,避免了計算教學的機械記憶和反覆練習,讓學生觀察、思考,體驗到了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的過程,使學生在寓教於樂中學到新的知識。

國中數學優秀教案 篇二

教學目的: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形如ax+b=c、ax-b=c的方程的解法,同時理解並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會列上述方程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提高分析數量關係的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3、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獨立分析問題,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係。

教學對策:

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解方程(練習一第6題的第1、3小題)

4x+12=502.3x-1.02=0.36

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學生板演並講評,集體訂正。

二、嘗試練習

師:剛纔的兩道題同學們完成得很好,這道題你們還能自己解決嗎?試試看。

出示:30x÷2=360

學生獨立嘗試完成,全班交流。

指名學生說一說,解這個方程是第一步需要做什麼?這樣做依據了等式的什麼性質?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練習一第7題。

(1)分析數量關係

提問:誰來說說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的?根據學生回答板書:S=ah÷2。聯繫這個公式你能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嗎?(生獨立思考後在小組內交流)指名口答。你覺得在這些數量關係中,哪一個等量關係適合列方程?根據這個數量關係我們可以列出怎樣的方程?板書:1.3x÷2=0.39。

第⑵題生獨立思考並列出方程,在小組內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後全班交流。板書:3x+18=19.8。

(2)學生獨立計算,並檢驗答案是否正確,全班覈對。

小結:在一個實際問題中,可能會有幾個不同的等量關係,我們應該選擇合適的等量關係來列方程。

2、練習一第8題。

學生讀題後可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將與楊樹和松樹有關的信息分別列表整理(如列表,作標記等)

學生獨立解決後再說說數量之間有怎樣的數量關係,是根據什麼樣的數量關係列出的方程,最後覈對解方程的過程。(提示學生可從得數的合理性來初步檢驗)

3、練習一第9題。

學生獨立思考,指名分析數量關係,教師結合學生回答畫出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學生獨立解方程再集體訂正。

4、練習一第10題。

教師簡單介紹相關天文知識後,學生獨立解答,然後及時交流,教師及時講評。

5、練習一第11題。

學生讀題後教師提問:在本題中出現了兩個問題,那麼我們在寫設句時要注意什麼?(提示學生用不同的字母分別表示小亮出生時的身高和體重)

學生獨立解決,集體覈對。結合學生板演情況進行講評,進一步規範學生的書寫格式。

6、練習一第12題。

提問:你能看懂這張發票上所提供的信息嗎?數量間有怎樣的等量關係呢

學生獨立列方程解答,同桌同學互相檢查,再集體訂正。

7、練習一第13題。

學生閱讀第13題,理解後獨立解決問題,再交流。

教師再補充幾題,如:98.6、212華氏度相當於多少攝氏度等。

四、全課小結

說一說你這一節課的學習收穫及還有什麼問題。

五、佈置作業

完成配套習題。

教後反思:

本課時是一節練習課,練習目標有兩個,一是通過練習讓學生掌握形如ax+b=c和ax-b=c的方程的解法,會列方程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二是藉助一些對比練習,讓學生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價值。課前,我學習了高教導的“課前思考”,在今天的練習課中補充了兩組題目,讓學生進行對比練習。題目是這樣的:

(1)果園裏有桃樹60棵,比梨樹的3倍少6棵,梨樹有多少棵?

(2)果園裏有梨樹60棵,比桃樹的3倍少6棵,桃樹有多少棵?課堂上,我先請學生分析每一題的數量關係,然後選擇合適的方法來解答。學生們經過分析、比較,發現類似第1小題這樣的題目適合用方程解,類似第2小題這樣的題目適合用算術方法解。另一組補充的題目是:

(1)王老師買了3個足球,付了200元,找回8元。每個足球多少元?

(2)水果店運進5箱蘋果,賣出56千克,還剩34千克。每箱蘋果多少千克?對於這兩題,我請學生認真分析數量關係後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答,而且如果是列方程的話,試着列出不同的方程;如果是用算術方法解的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在正確分析數量關係後列出了不同的方程或算式。

通過本節練習課,我想教師在教學中要更多地指導學生關注怎樣從一個個具體的問題情境中分析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關注怎樣根據數量關係列出方程,從而在經歷實際問題數學化的過程中,獲得對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策略的體驗,進一步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加深學生對方程作爲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

數學教案:連加連減 篇三

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材數學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26、27頁

教學目的:

1、強學生對連加連減應用題的理解。

2、學生掌握連加連減的式計算。

3、讓學生明白互助友愛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應用題的多種解。

2、加連減式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常規練習

9+3+4 8+6+9 3+2+7

10-8-2 13-2-7 19-6-5

二、教學連加

出示主題圖和表格。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28 34 23

問:你看到了什麼?

從表中你看到了什麼數量?(三個條件)

你能提什麼問題?

(教師板書出學生的各種問題,並選擇:一共摘了多少個?)

問:你能列式嗎?

這個算式我們又叫什麼算式?(板書 連加)

請同學們在草稿紙上進行計算!學生板演

三、教學連減

1、學生看圖,口編應用題。

有85個西瓜,李明運走26個,我運走40個,還剩幾個?

學生解答,並板演。

四、鞏固練習

口算:7+59+20 72-6-40

筆算:46+25+17 75-28= 54+20+16 90-5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