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二年級數學《角的認識》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二年級數學《角的認識》教案精品多篇

《認識角》課後的教學反思 篇一

教材是數學知識的載體,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認識對象,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依據。本節課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緊緊圍繞教學的重、難點,打破教材的侷限,重組教學材料,使教材變得生動活潑,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索的興趣。

1.結合生活情境,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開課伊始,我使用遊戲“摸圓形”教學手段引入新課。利用這一情境,引出新課內容-角的學習,體現了“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爲學生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這一精神,然後與生活經驗緊密結合,找生活中的角,自然過渡到新課教學。尤其是由生活中的角引出數學中的角這一環節的處理上,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適應於幾何圖形從立體到平面的知識體系。

2.利用卡通情境,讓學生在趣中悟、樂中學。

“注意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材料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快的數學學習體驗。”這是國標本實驗教科書的一個特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卡通動物帶領闖關爲主線設計教學活動。在卡通動物的帶領下,一步步展開教學,課堂上學生始終樂此不疲、興趣盎然,整個數學活動充滿童趣,學生在趣中悟、在樂中學。

3.安排自主活動,讓學生在動中悟、做中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上我都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這節課自始至終貫穿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實踐,這不僅符合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和幾何初步知識直觀性、操作性強的知識特點,更重要的是充分體現了以活動促發展的活動教學思想。

《認識角》教學反思 篇二

相麗老師的《認識角》一課是在學生對角的認識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的教學中,相麗老師較好地利用了這一點,充分調動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促使學生主動探索。本節課在設計上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相麗老師抓住了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心裏特徵,上課一開始就運用富有生活趣味的談話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然後恰當運用光盤,集圖、形色於一體,讓學生仔細觀察,形象直觀地感知角,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2、重視小組學習、促進合作交流。

實踐證明,小組討論有利於全體學生主動性的發揮,有利於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在教學中,相麗老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重視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拉一拉,擺一擺等動手實踐活動,使學生輕鬆地認識了角,並學會了比較角的大小。同時學生也養成了邊觀察邊思考的良好習慣。

3、注重培養低年級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但他們接受信息比較快,願意想象,思維活躍。課堂教學中,相麗老師允許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採取不同的方式表達想法,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如學生介紹角這個環節,學生大膽想象,相麗老師站在培養學生創新意思的高度,從低年級開始就激發學生髮現問題的熱情,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去比較,去思考。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反思 篇三

這周講了《角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的前兩課時認識角和認識直角,在認識角這一課堂活動中由於需要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和語言表述,時間安排非常緊湊,儘管如此,一節課還是沒有講完。對於“角的初步認識”,直觀性、操作性比較強,我設計了讓學生找情境圖中的角這一活動,讓學生積極探索發言。

緊接着總結這些角的特徵,(一個頂點,兩條邊)再然後畫角,讓學生用三角尺或者直尺畫角,並讓學生上黑版展示,進而總結畫角的步驟方法,最後比較同桌之間的角誰大誰小,進而提出如何比較,角的大小和誰有關等關鍵問題,通過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充分活動起來,在動手與合作思考中建立了角的表象,在相互交流中探究角的大小和什麼因素有關。充分讓學生參與進來。

在認識直角這一課堂活動中,我從實際生活出發,首先找身邊的直角,從而總結直角的特徵,再折直角,讓學生動手操作,出現了很多不同的折直角的方法,進而點出最簡單的方法,最後用三角尺進行畫直角,找學生上黑板畫,再總結畫法,繼而用三角尺檢驗所畫角是否是直角,做後總結檢驗方法。通過學生自己學習、討論,加深了學生對直角的認識。通過尋找生活中的直角、畫直角等練習,讓學生體會到直角就在我們的身邊。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反思 篇四

認識角是二年級下冊的知識,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平面圖形圓、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認識角是低年級學生對幾何平面圖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種認識飛躍。但是,低年級的認知規律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爲主,抽象思維能力較低。爲了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角,形成角的表象。我採用以下一些方式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

本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我做如下反思:

1、新課程改革倡導

藉助圖形概念形成的教學,使學生經歷“感知—觀察—比較—歸納—抽象”的概念建構過程。在教學中,第一個環節我通過讓學生擺三角形,拿走一根小棒,從而提出課題認識角,然後就讓學生快速的將小棒收起來了。這時學生腦海中還沒有對角有一個籠統的認識。應該先讓學生觀察一下這個角的樣子,然後還原小棒,再分別拿走另外兩小棒觀察那兩個角的樣子,這時學生對角這個圖形就有了初步的認識,再請學生說一說,就給了學生一個“感知—觀察—比較—歸納—抽象”的概念建構過程,這樣也爲學生後面能正確指出用圓折出的角做了很好的鋪墊。使學生頭腦中角的概念逐漸清晰。

2、同時新課程改革也倡導幫助學生形成對概念內涵的豐富認識

形成比較和分類、概括和抽象的能力,提升準確、簡練和嚴密的數學語言表達水平。在課上我對學生使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能力的培養還很欠缺,學生很多時候意思正確,我就急於給予評價。應該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說完整的、準確的數學語言描述自己的想法,這樣不僅對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能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品質和態度之外,還對學生清晰掌握概念有很大的幫助。

3、在課堂中要善於製造矛盾衝突、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

沒有問題的課堂不是好課堂。在本節課中有一些讓學生質疑,產生矛盾衝突的地方,我沒有及時的抓住,而是按照自己的設計進行講解。如:在同桌同學用活動角造同樣大小的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可能腦海中差生疑問“我們的角並不一樣”如果我通過引導讓學生提出疑問,然後讓同學之間互相討論,爭論,最後“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這一重難點應該能被學生更好的介紹,而且學生的主動性更強,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能力。所以教師在備課或教學中應該形成一種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意識。並且善於抓住教學中能令學生差生矛盾衝突的點。讓學生去探究、去合作,這樣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更強,教學也更高效。

4、教學中爲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我安排了很多活動,但是活動過多每次活動,都要組織一次教學,這樣就佔用了很多的教學時間。所以,有的活動是否必要,就成爲我要思考的問題。教學活動多,應該突出主線,進行簡化。所以在二次備課中,我將摸角的環節去掉,在鞏固練習中,將正例與反例結合,也能達到角的概念的強化和辨析的作用。同時在標角中將平面圖形和圓弧形放在一起,也能達到分層鞏固的目的。這次的經驗,也讓我對以後再操作活動比較多的課時有了思考,活動是否必要?活動與活動還能否結合達到相同的教育效果?力圖考慮更方面的因素使活動更有效,更有價值。

5、語言是表達思想、傳遞信息的基礎,也是溝通感情的橋樑,在課程改革中,強調學生主體性發展教師促進者的作用

要充分發揮教師促進者的作用,必須把握好課堂中的語言。國小教學語言,要注重多樣化的提問藝術,要善於鼓勵學生的積極性,要注意批評語言的方式的幽默化和評價語言的多元化。而反思我的課堂,雖然學生比較有序,但是似乎缺乏一種激情,少了一種活力。學生本應該學的、玩的很帶勁兒,但是似乎這種氛圍沒有被我帶動起來。所以以後我要加強這方面的實踐,多用熱情的表情和話語感染學生,多鼓勵學生,讓他們感受數學帶給他們的成就感,從而喜歡數學,熱愛數學。

認識角教案 篇五

《認識角》教學設計

泰安市第一實驗學校

一、教學內容:課本23頁到24頁

二、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2、通過“找一找”“摸一摸”“畫一畫”等活動認識角,知道角的組成。

三、教具準備:課件、紅領巾,三角尺等

四、教學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1、師:在上個學期我們班的同學都加入了少先隊,成了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那麼少先隊員的標誌是什麼,誰知道?

2、師:對,紅領巾是國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用鮮血染成的,同學們一定要愛護紅領巾,保護國旗的一角。紅領巾是什麼形狀的?

3、師:這個圖形爲什麼叫三角形?

4、師:那麼究竟什麼樣的圖形是角?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認識角。 (板書:認識角) 活動二:引導探究

1、聯繫實際,整體感知角 (課件出示情境圖)

(1)師:這是哪裏啊?(幼兒園)對,這是幼兒園的小朋友在上手工課。在這溫馨美麗的幼兒園教室裏,你看到了什麼? (2)師:同學們觀察的可真仔細,找到了這麼多的角。原來角就藏在我們的身邊,離我們多近啊!

(3)師:老師還帶來了幾幅圖片,你能找出藏在物體中的角嗎?(出示圖片) (4)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角,快找找。現在把你找到的角指給同位看。誰來給大家說說你找到的角。 (5)師:角真是無處不在,只要我們有心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抽象圖形,形成表象

(1)師:剛纔同學們找到了這麼多的角,現在你能自己畫一個角嗎?生嘗試自己畫角。

(2)師:(展示生畫的角)觀察這些角,它們都有什麼?

(3)師:這兩條直直的線,我們叫它邊,兩條邊一定要直直的,不能有彎曲,那麼這兩條邊相交的點叫頂點。

(4)師:這就是數學王國中的角。看一看,角有什麼組成? (5)練習辨析角

師:現在你認識角了嗎?老師就考考你們。 活動三:認識直角

1、師:現在就讓我們給這些角都脫去美麗的外衣,看看它們變成了什麼樣? (將前面的物體去掉多餘出現角)

2、師:觀察這些角,哪兩個角比較特別?

3、師:我們把三角尺的這個角放上,正好重合,那麼像這樣的角就是直角,可以給它畫上直角符號。 活動四:鞏固深化,自主練習

1、師: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麼樣的?有什麼組成?

2、師:想好了嗎?老師考考你們,有信心嗎?

3、練習鞏固。 活動五:歸納總結

師:想一想,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你們學的高興嗎?今天我們只是初步認識了角,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會學到更多關於角的知識。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反思 篇六

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讓學生經歷找角、摸角、畫角、辨角、數角、比角的過程,使他們深刻認識角。找角是讓學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樣的角,由直觀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過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頂點和角的兩條邊,爲認識角的特點做鋪墊;學生自學畫角是進一步感知角;辨角是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對角的認識,怎樣纔是一個角;最後通過玩活動角讓學生認識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比角是用活動的角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孩子們掌握了角的一些知識,其實我也在準備這一節課的過程中學到了不少。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也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比較角的大小這一環節,其實這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目的要讓學生學會怎樣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雖然教學想法及教學思路還好,比如第一次試講我用大的三角板和學生的三角尺比較大小,爲了證實角的大小和角兩條邊的長短是沒有關係的。但學生回答大的三角板角大。後來在正式講時作了調整,放手讓學生來玩變角遊戲,在遊戲中就初步感受到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接着,我把黑板上畫的一個角的一條邊沿長,讓學生體會角的大小沒有變,再把另一條邊延長,體會角的大小還是沒有變。然後學生思考:如果把兩條邊縮短呢,這個角的大小會不會變?通過演示學生體會到角的大小和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係,而和角兩邊的長短是沒有關係的。還有學生提出,如果角的大小和邊的長度有關,那剪刀的兩條邊就一會兒變長,一會兒變短,那是魔法剪刀了。我體會很深的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溶入學習中來,使每個學生都參與,讓他們對數學產生更大的探索慾望。把數學知識融於生活中,並結合自己身邊的生活知識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