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爬天都峯》教案【精品多篇】

《爬天都峯》教案【精品多篇】

《爬天都峯》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讓學生體會到,一老一小之所以能爬上天都峯是因爲他們個人的努力以及彼此之間的鼓勵,從而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3、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通過分析人物之間的對話,讓學生了解這一老一小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峯,是因爲他們個人的努力,以及都能從對方身上汲取力量,由此深入地理解他們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2、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教學難點

學會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3、理清文章的脈絡。

教具準備

投影片、圖片。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文題目,啓發談話

黃山是我國著名的風景遊覽區,那裏景色秀麗,以“奇鬆、怪石、雲海、溫泉”四大景觀著稱於世。自古就有“黃山歸來不看嶽”的美譽。天都峯是黃山的奇峯之一,海拔1810米。(課件出示2)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跟隨小作者的腳步一起來爬上這著名的天都峯吧!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課件出示3)

《爬天都峯》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課文講了假日裏,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峯,“我”和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爬上天都峯頂的事。

2、學生交流查找的圖片及文字資料。如說說“鯽魚背”名稱的來歷。

三、初讀課文,認讀字詞

1、自由讀課文,認讀生字。

畫出不認識的字、詞,藉助拼音或小組內同學之間互相幫助,把字音讀準確。教師可有重點地進行指導。

2、認讀詞語(課件出示4)

石級、鐵鏈、攀登、照相、小辮子、笑呵呵

3、讀準下面的多音字。(課件出示5)

假(jià)日

似(sì)乎

白髮(fà)蒼蒼

照相(xiàng)

應(yīng)該

4、以小組爲單位,輪流讀生字、新詞。

5、推選讀得好的同學擔任領讀員。

四、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1、把要求會寫的生字用幻燈片展示,讓學生口頭組詞。(課件出示6)

陡、級、鏈、顫、攀、猴、鯽、辮、呵

2、識記字形。(課件出示7)

辮—辯、辨:左右均相同,關鍵是分析中間。

和言語說話有關的是“辯”。

“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有眼睛和眉毛。

“辮”和髮絲有關,所以中間是“糹”。

3、書寫提示。

教師示範寫“辮”,提示書寫時左中右三部分要寫緊湊,然後學生試寫。

4、學生自己觀察生字,進行試寫。

五、詞語理解(課件出示8)

石級:石頭臺階。

擡頭望:仰望。

攀着:(抓着鐵鏈)向上爬。

發顫:顫動,發抖。

六、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抄詞。

《爬天都峯》教案 篇二

設計背景:

爲了貫徹新的課改理念,配合新的課改理念的實施,語文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從翻新座位安排形式,到大量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再到引入探究性學習……課堂上真是五花八門、熱鬧非凡。尤其是在公開教學中,教師們更是追求形式新穎獨特的教學,甚至是以作秀來吸引眼球、用噱頭博得掌聲。而學生們到底學得怎麼樣,學會了什麼,教師卻無暇顧及,真可謂是教師教得辛辛苦苦,學生學得迷迷糊糊。爲此,崔巒教授提出了“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爲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常態語文教學。那麼我們語文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就要充分考慮如何才能讓自己教起來輕鬆,讓學生學起來紮實。

教材簡析:

《爬天都峯》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通過“我”和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於一起爬上了天都峯的描寫,向我們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於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通過對話的描寫,展示人物內心的情感是本文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目標:

1.會認“陡”“攀”等六個生字,會寫“爬”“峯”兩個生字。

2.初步體會“我”和老爺爺互相鼓勵、勇於克服困難的品質。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描寫天都峯險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激趣揭題,書寫生字

1.出示天都峯的圖片:小朋友,還記得黃山奇石裏的金雞叫天都嗎?請看

大屏幕,這就是有名的天都峯!天都峯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險,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掛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許多遊客望而生畏,能夠登上山頂的人,真可稱得上是“勇士”了!這節課就讓我們跟着作者一起去感受爬天都峯的滋味。

2.板書課題,書寫課題中的生字:爬、峯

3.齊讀題目。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裏都寫了誰去爬天都峯?請小朋友自己去讀讀課文,把生字和多音字讀準確,把課文讀通順,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學生讀好後,讓他們再次讀讀自己認爲難讀的地方。

3.老師覺得課堂上最美妙的聲音就是你們朗朗的讀書聲了,誰願意把自己認爲難讀的地方讀給大家聽聽。

4.指名讀,給生字和多音字正音,簡介鯽魚背。

5.課文寫了誰去爬天都峯?指名說“我”是一位――板書:小朋友

這是一位怎麼樣的老爺爺?板書:老爺爺,課文是怎麼寫的?(白髮蒼蒼、年紀比我爺爺還大哩!)

三、體會“險峻”,背誦積累

1.這一老一小都來到了這座奇險無比、令人生畏的天都峯,(板畫:天都峯),準備迎接挑戰,課文又是怎麼描寫這座天都峯的?請你們讀讀第二自然段,劃出句子。

2.誰來讀你劃出來的句子,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3.出示句子:啊,峯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

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①自由讀這兩個句子,特別是哪些詞體會到天都峯險峻?圈出來。

②指名說,板書:筆陡、掛;

筆陡:陡是生字,請看老師寫這個字。這樣筆直陡峭的山峯就叫筆陡。

齊讀詞語。

從天上掛下來:正因爲山峯如此地筆陡,石階旁邊的鐵鏈纔會像從天上掛下來一樣。

③指導朗讀:

第一句:天都峯直入雲宵啊!齊讀。

天都峯高1829米,而我們的教學樓只不過幾十米!再次齊讀。

第二句:這麼高、這麼陡的石級,你能讀出來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④背誦寫天都峯的句子。

4.小朋友站在這麼筆直陡峭的天都峯下,她會怎麼想?

指名說,師:她的心裏直――發顫。你能給發顫換個詞嗎?

四、體會一老一小的不怕困難、互相鼓勵

1.此時小朋友的心裏非常害怕,那最後有沒有爬上去呢?課文哪一自然段告訴我們?齊讀第7自然段。那究竟是誰使她克服了害怕,爬上了天都峯?(老爺爺)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小朋友和老爺爺的對話吧。

2.自由讀課文3――5自然段,當小朋友和老爺爺見面時,他們彼此都問了對方同樣的一個問題,請你們找出來。

指名說,出示: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峯?

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峯?

兩組互讀對話,師:簡單的問題,卻讓我們看到了他們並不平靜的內心,他們在問對方的時候,心裏是怎麼想的?指名說,引讀問題

師:他們在彼此的身上找到了信心,決定克服困難, 爬上去,所以老爺爺也

點點頭,說(引讀):對,咱們一起爬吧!

3.師生合作讀課文3――5自然段。

4.他們說爬就爬,瞧,“我”爬得多用勁!出示第六自然段,自由讀,找出

哪些詞可以看出“我”爬得很用勁?圈出來。

指名說,談感受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攀(這麼陡峭的山峯,一不留神就會掉下來,必須得緊緊地抓着這鐵鏈,怪不得“攀”字下面是一個手,)板書:手腳並用

5.朗讀:這麼險峻的山峯,小小年紀的我卻能克服困難,堅持爬上去。誰能讀好這個句子?自由練――指名――齊讀

6.引讀:老爺爺也會和我一樣,奮力――一會兒――一會兒――

7.我和老爺爺在爬天都峯的過程中,會互相說些什麼鼓勵的話?

8.聽了彼此的鼓勵,他們堅持爬呀爬,終於都爬上了天都峯頂。齊讀第7自然段。

從“終於”這個詞你體會到了什麼?寫下來。

學生自由寫――指名說

五、課堂小結

是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不付出汗水,怎能爬到峯頂?(板畫:箭頭)相信爬到峯頂後的這一老一小會無比的喜悅,我們下節課再一起去分享吧!

反思評析:

語言和思維是語文課的雙翼,一堂好的語文課要給學生充分語言實踐的機會,發展學生的語言;同時還應有一定的思維含量,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鍛鍊。在發展語言和訓練思維的過程中,還應使學生的情感得到薰陶。《爬天都峯》第一課時的教學我就是以此爲理念支撐進行設計的,教學中我試圖讓學生在語言、思維、情感這幾方面都有所收穫。

一、紮紮實實地發展學生的語言。

國小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

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發展學生的語言是語文課不同於其他課的教學任務,一節好的語文課應是學生的語言有所發展的課。

1.紮紮實實學字詞。《爬天都峯》是三年級上冊的課文,學生正從低年級向

中年級過渡,課文中有些生字學生掌握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因此字詞的教學教師還應該比較注重。在揭題環節,我就讓學生拿起筆來寫寫題目中的生字“爬”、“峯”,保證學生有充足的寫字時間。一些難以理解的字詞我結合課文的講讀進行教學,這樣既降低了學生的難度,又提高了效率。比如“筆陡”這個詞語結合板畫進行理解,“發顫”結合語境通過換詞進行理解,“攀”字根據字形來理解等。

2.紮紮實實背句子。背誦是積累語言的方法,學習語言需要適當的記憶。學生積累了豐富的詞語和句羣,乃至一篇篇精緻的美文,會給他的語文功底打下堅實的基礎,語言運用能力也會隨之提高。《爬天都峯》第二自然段中的兩個句子準確、形象、巧妙地將天都峯的險峻峭拔描寫了出來,是學生積累語言的好材料。教學這兩句話時,我讓學生在充分感悟、朗讀的基礎上,及時地讓學生進行了積累。

三、靈活有效地發散學生的思維

在構成智力教育的各要素中,思維能力的培養佔據着核心地位。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可以爲學生提供展示其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機會,幫助他們開闊思路,豐富想象,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提高學習質量。因此一堂好的語文課應有一定的思維含量,使學生的思維得到訓練。

1.挖掘課文空白,發散思維。課文往往會留着一些空白,教師如果善於挖掘課文中的空白點,巧妙地設計問題,給學生創造“填補”空白的機會,這樣學生就有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思維能力也將得到訓練。《爬天都峯》中的“我”和老爺爺在問對方“也來爬天都峯”時的心理活動是一個空白點,於是我設計了“小朋友和老爺爺在問對方的時候,他們的心裏又各自在想些什麼?”這樣的問題。學生在思考、組織、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思維得到了較好的發散。

2.創設學習情境,發散思維。創設愉快的學習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能有效地改善學生的學習心態,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爬天都峯》第六自然段描寫的是“我”在攀登天都峯時的情景,我在教學時,讓學生充分體會“我”攀登時勁頭十足後,讓學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之後,我語鋒一轉:“老爺爺這時候也是在努力地向上爬着,他也像這位小朋友一樣。”接着進行引讀:“老爺爺也是奮力──一會兒──一會兒──。”在這樣的感情朗讀和創造性引讀中,給學生創設了一種“努力向上攀登”的情境,在這個時候讓學生來說說“小朋友和老爺爺在爬天都峯時會互相說些什麼鼓勵的話”,他們肯定會思維活躍,語言流暢。

五、自然而然地薰陶學生的情感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教學中我們應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但是我們不能像講解知識要點一樣,通過講解的辦法,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直接“教”給學生,而應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爬天都峯》的教學設計學生的情感體驗不是教師強加的,而是在自然而然中受到薰陶的。

作好鋪墊:要讓學生感受老爺爺和小朋友那種不怕困難,勇於戰勝困難的品質,在設計教學時必須先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天都峯是多麼險峻,只有這樣學生纔會對攀登天都峯的困難有足夠的認識。因此教學描寫天都峯的句子要充分,給學生作好情感鋪墊。

讀中感受:朗讀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我們教學時要注重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到感染。《爬天都峯》的教學中,我設計多種形式的感情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小朋友和老爺爺那種面對困難時的勇氣和信心。

說中感染:《爬天都峯》除了讓學生感受不怕困難的品質,還告訴學生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我通過讓學生說說“老爺爺和小朋友在攀登過程中會說些什麼鼓勵的話”讓學生的心靈受到感染,行爲受到潛移默化地影響。

《爬天都峯》教案 篇三

教學目的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相互鼓舞、戰勝困難。

4、抄寫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天都峯的“險”以及“我”和老爺爺的兩次對話。

教學難點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到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要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啓發式教學及媒體資源播放。

教學用具

生字卡片、媒體資源(動畫、PPT、視頻)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年級時,我們曾學過一篇課文叫《黃山奇石》,從課文和我們收集的一些資料,我們領略到了黃山的美麗。然而,有一位小朋友說想要領略到黃山的美麗並不是那麼容易,他去了一趟黃山,可累啦。今天,我們來學習《爬天都峯》,和這位小朋友一起去爬黃山,看看是不是這樣。

二、學生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教師播放有關黃山天都峯的視頻,讓學生獲得對天都峯的感性認識。

師:大家看了錄像,天都峯是黃山中最險峻雄奇的山峯。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位小朋友爬天都峯的故事。

2、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要求認讀的生字,自讀。

3、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1)教師範讀、學生跟讀、小組輪流讀。

(2)學生拼讀,互相糾正。

(3)教師抽查學生拼讀以上生字。

4、教師講解重要的生字,學生書寫。

(1)老師講解重要的生字,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這些字的筆畫、筆順、結構、部首。

有的可以和形近字比較,如,“辮”與“辯、辨”的區別。“蒼”的下面不要寫成“侖”,“仰”的右半部的左邊不要多寫一橫或一撇。

(2)學生書寫,教師巡視。

(3)讓學生到黑板上書寫,其它同學在黑板上批改。

第二課時

一、複習課文要求認讀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書寫。

1、集體拼讀

2、出示生字卡抽查學生的拼讀

3、聽寫重要的生字詞

二、範讀或朗讀課文

1、播放媒體資源範讀課文,學生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文中提到哪些人一起爬天都峯,請劃出來。

2、學生朗讀,邊讀邊領悟課文中所描繪的天都峯的“險”,以及“我”和老爺爺的兩次對話。

三、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師:這兩段說了一件事情,是什麼事情?

學生答,教師補充並板書:我和爸爸爬天都峯

2、師:天都峯是怎樣一座山?高不高?好不好爬?請把有關句子劃下來。

3、師:天都峯又高又陡,很不好爬。作者是怎麼寫的?學生朗讀第二自然。

學生答,教師補充並板書:

天都峯:高——雲彩上面

陡——石級筆陡

鐵鏈似乎是從天下掛下來

4、師:小朋友看到天都峯那麼高那麼陡,他害不害怕?你怎麼知道的?

學生答:教師補充並板書:

我:我爬得上去嗎?

真叫人發顫

四、學習第三、四、五、六、七自然段

1、師:這五段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學生答,教師補充並板書:

我和爸爸、老爺爺一起爬山

2、師:前面說了,天都峯又高又陡,作者看了有點害怕了。怎麼辦?爬上去還是不爬算了?這時,作者遇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是什麼人?(提示:一位老爺爺)

3、分角色朗讀課文。

4、老爺爺對我說了什麼?

(提示: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峯?)

5、作者怎麼回答?

(提示: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峯?)

6、老爺爺怎麼回答?

(提示:對,咱們一起爬吧!)

7、最後,他們有沒有爬上峯頂?這裏作者用了一個詞“終於”,這個詞是什麼意思?說明了什麼?

(提示:他們一起爬上了峯頂。“終於”的意思是:最後、最終,表明下文出現的是最後的結果。這個詞說明作者覺得爬天都峯很不容易,同時也說明了作者爬上峯頂後的高興心情。

五、學習第八、九、十自然段

1、師:這三個自然段說的是我和爸爸、老爺爺爬上峯頂後的對話。

2、學生分角色朗讀。

3、爬上峯頂後,老爺爺對作者說了什麼?

(提示:謝謝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氣鼓舞了我,我還下不了決心哩!現在居然爬上來了!

4、作者怎麼回答?

(提示:不,老爺爺,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峯,纔有勇氣向上爬的,我應該謝謝您!

5、師:老爺爺爲什麼要謝謝作者?作者爲什麼也要謝謝老爺爺?

學生答,教師補充並板書:

老爺爺與小朋友互相感謝:給了自己向上爬的勇氣

6、師:“居然”是什麼意思?

(提示:“居然”的意思是出乎意料、想不到。)

師:老爺爺說:“居然爬上來了”,他爲什麼這樣說?

(提示:因爲天都峯又高又陡,而老爺爺年紀又很大。)

7、師:爲什麼最後老爺爺還是爬上了峯頂?請用你自己的話說說。

(提示:看到小朋友也爬天都峯,他覺得有了信心。)

8、師:作者也感謝老爺爺,說看到老爺爺也要爬天都峯,纔有能力向上爬。這裏作者用了一個“才”字。“才”的意思是什麼?請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說說。

(提示:“才”的意思是:由於有了一定的條件而能怎麼樣。比如:放學才能回家。

9、師:作者爲什麼說見到老爺爺爬天都峯,她纔有勇氣向上爬?請用你自己的話說說。

(提示:因爲天都峯又高又陡,作者都打顫了,懷疑自己爬不上去。但是,看到老爺爺年紀比自己的爺爺年級還大,爬天都峯,他都不怕,自己當然也不怕。)

10、聽到我和老爺爺的對話,爸爸怎麼說?

(提示: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11、師:“汲取”是什麼意思?

(提示:“汲取”的意思是吸取。)

12、師:爸爸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提示:作者和老爺爺善於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從而克服了害怕的心理,獲得了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最終戰勝了困難,爬上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峯。)

六、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爬天都峯》,現在再播放一遍《爬天都峯》,請同學們想想,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爬天都峯的過程?在這過程中,作者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學生答,教師補充並板書:

時間順序:

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峯頂後

《爬天都峯》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認識“陡、鏈”等6個生字。會寫“爬、峯”等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過程與方法:利用課件學習生字,並鞏固。 3、懂得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教學重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扣題導入

1、記得二年級時我們學過一篇課文《黃山奇石》,瞭解了黃山的雄奇秀美,誰願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歡的課文來背給大家聽?

2、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黃山三大奇峯之一的天都峯,誰願意來介紹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峯圖片資料?

板書:天都峯

3、這篇課文寫誰爬上了這陡峭的天都峯了?他們又是怎樣爬上去的呢?板書:爬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帶着問題聽教師範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3、自學生字,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4、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a. 小組內拿出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b. 全班開火車賽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響亮又準確。 c. 小組交流各自學習生字、巧記字形的方法。

三、通讀課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疏理字詞含義。 石級:石頭臺階。 仰望:擡頭望。 攀着:(抓着鐵鏈)向上爬。 心顫:心在顫抖,說明心裏很害怕。 鯽魚背:結合看圖理解,天都峯最險處。它是一道長十幾米,寬不過1米的狹長光滑的石脊,石脊兩旁是萬丈深淵。

2、按“爬山前-爬山時-爬山後”的順序把文章分爲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話說說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疏通課文大意。

四、品讀感悟

1、作者寫爬天都峯,爲什麼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討論後使學生明白:因爲天都峯高而陡,用“爬”更能準確反映出登山的費力、艱難。

2、(出示天都峯的多媒體畫面)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把文中的話變成自己腦中的“畫”。 學生練讀後指名交流、教師評議,引導學生感受天都峯的險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3、深入讀議,體會“我”受鼓舞爬上峯頂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峯,“我”心裏是怎麼想的?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想想從哪些詞語、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懼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並指導讀好問句“我爬得上去嗎?”、感嘆句“真叫人發顫!”以及語氣詞“啊”“哩”等,讀中體會“我”缺乏自信、畏懼退縮的心理。

(2)、結果“我”爬上峯頂了嗎?自由讀課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說的話,指名朗讀。

(3)、“我”看到了什麼從而下定決心爬上峯頂呢?自由讀課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髮生了怎樣的變化。 a. 出示第4段重點句,引導學生深入討論交流,從中感受到“我”受老爺爺爬山鼓勵而下定決心爬上峯頂的內心活動。 b. 體會“我”的心理,指導朗讀3、4自然段。

4、“我”是怎麼爬的?自由讀6、7自然段,畫出描寫爬山動作的詞語。 a. 學生讀書圈劃。 b. 學生交流。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會“奮力”是拼盡全身力氣的意思。 從“攀着鐵鏈”、“手腳並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艱難。 c. 引讀第7段,從“終於”二字上體會爬得辛苦、上山後的喜悅。 d. 體會爬山的艱難、上山後的喜悅,指導朗讀6、7兩段。

5、啓發想象,明白“老爺爺”也是受鼓勵爬上峯頂的

(1)、老爺爺爲什麼也能爬上峯頂呢?帶着這些問題一邊讀,一邊想。 多媒體出示思考題: a. 老爺爺來到天都峯腳下,心裏怎麼想 b. 他看見了小妹妹,心裏又怎麼想呢、c. 後來,他是怎樣爬上天都峯的?

(2)、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明白他倆始終相互鼓勵,老爺爺也是受到“我”的勇氣鼓勵爬上峯頂的。指導朗讀。

五 總結課文,明白道理

1、讀爸爸的話,討論:“汲取”是什麼意思,“我”和老爺爺是怎樣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從“爸爸”所說的話中懂得了什麼道理?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評點: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不管多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爬天都峯》教案 篇五

教學目的要求:

1、教育學生懂得: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勇氣,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

2、學會本課15個生字,理解“猶豫、奮力、終於、居然、汲取”等詞語的意思,掌握“都、顫”兩多音字的正確讀音。會用“終於、紀念、鼓舞”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能回答課後的問題,並會用“比”和“一會兒……一會兒……”說或寫一句話。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天都峯“高”和“陡”的特點。

2、理解“我”與老爺爺的兩次對話,尤其是最後一次對話。

3、準確掌握“居然”、“終於”、“汲取”等較抽象詞語的意思。

教學思路:

這篇課文依照登山的順序:“在天都峯腳下”——“向頂峯爬去”——“爬上天都峯頂”記敘了“我”同爸爸以及一位不相識的爺爺,一起登上天都峯的事。

課後的思考,練習向我們提示了閱讀的重點,閱讀時應引導學生先認識天都峯的“高”和“陡”,然後通過對重點詞語的理解,讓學生認識到爬山過程的艱難,特別要抓住“我”和“爺爺”的兩次對話,前後聯繫起來理解,才能真正體會對話中所包含的豐富而深刻的內容。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黃山是我國著名的旅遊風景區,每年夏天吸引着衆多的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天都峯是黃山的一個山峯,這裏山高路陡,風光無限好,只有勇於攀登的人,才能到達頂峯。今天讓我們隨同作者一同感受一下攀登的滋味。

板書課題:爬天都峯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生字的音。2.理解帶生字的詞。

重點理解:

似乎:好像。

猶豫:拿不定主意。

奮力:充分鼓起勁來。

攀登:抓住東西往上爬。

終於:表示經過種種變化後出現的情況。

汲取:吸取。

居然:出乎意料。

3、質疑問難。

4、試讀課文,糾正字音。

文中除“發”是多音字外,另外注意讀準“天都峯”中的“都”念(dū)不念(dōu);“發顫”的“顫”讀(chàn)不讀(zhàn);“似乎”的“似”讀(sì)不讀(shì)。5.分段讀課文,概括段意。

第一自然段:暑假裏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峯。

第二自然段:天都峯既高又陡。

第三至五自然段:講“我”與一位不相識的老爺爺相遇並約定一起爬天都峯。

第六至八自然段:講“我”與老爺爺、爸爸一起奮力向上爬,終於爬上了天都峯。

第九、十自然段:講“我”與老爺爺爬上天都峯以後,相互道謝。

第十一自然段:講爸爸總結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第二課時

一、講讀課文中描寫天都峯山勢部分。

1、默讀課文。

思考:這段話有幾句?突出了天都峯的什麼特點?

2、指名讀第一句,說說你從哪兒看出天都峯的高。要求抓住以下詞句理解:

“擡頭望”:說明“我”還在山腳下,不擡頭看不到峯頂。

“啊”、“哩”表達了“我”的讚歎,襯托了天都峯的高。

“我”爬得上去嗎?”——這是個疑問句,對能不能爬上天都峯,連自己也產生了懷疑。通過這個懷疑進一步表現出了天都峯的高。

3、指名讀第二句,理解天都峯的陡。

重點理解“從天上掉下來”和“真叫人發顫”。

4、小結。

這一段作者對天都峯高和陡的描寫,目的在於突出爬天都峯的困難,同時也暗示了我們爬天都峯非常不容易,沒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是不行的。

二、講讀課文3—5自然段。

1、指名讀“我”和爺爺的對話。

2、從“我”和爺爺的對話中,你知道了些什麼?

通過對“也”字的理解,我們不難看出:這一老一小都對對方能爬上天都峯持懷疑態度;但是我們仔細一想,這個“也”字還含有“羨慕”和“敬佩”的意思。

3、從文中的兩個“點點頭”中你又體會到什麼?(都從雙方身上汲取了戰勝困難的勇氣。)

4、小結。這一老一小在相互精神鼓舞下,約定一起爬天都峯。

三、講讀6—7自然段。

1、默讀課文,畫出表明爬山艱難的詞語。

(“奮力”、“一會兒……一會兒……”、“手腳並用”、“爬呀爬”、“終於”)

通過這些詞語體會爬山過程的艱難,儘管山勢又高又陡,但他們不怕困難,想方設法克服困難,憑着努力向上攀登的精神,“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天都峯。

2、指導朗讀。

3、小結。三代人戰勝各種困難,終於爬上了天都峯。

四、講讀8—9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老爺爺說的話裏包含幾個意思?

(兩個意思:一是表示感謝,二是講感謝的原因。)

3、理解“居然”“鼓舞”的意思。

“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文中是講“老爺爺”爬上天都峯出乎人的意料之中。但是也在意料之中。(聯繫第一次對話可以看出。)

4、小妹妹說的話裏又講了哪些內容?

(也是兩個意思:先講了“我”爲什麼能爬上山,再講對老爺爺的感謝。)

5、“我”和老爺爺爬上天都峯以後,爲什麼要互相道謝?提示:兩個人的對話中爲什麼都有“勇氣”一詞?兩人的話中都有“勇氣”一詞,從他們的第一次談話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如果沒有勇氣他們怎敢爬天都峯?如果沒有勇氣,他們又怎能爬上天都峯?這個勇氣來自對方的鼓舞,使他們增添了戰勝困難的勇氣,奮力向上勇攀高峯。

6、感情朗讀(注意對話部分,要讀好語氣語調。)

7、小結。“我”和老爺爺在峯頂互相道謝,感謝對方對自己的鼓勵,給了戰勝困難的勇氣。

五、講讀最後一段。

1、齊讀課文。

2、“真有意思”是什麼意思?

指的是“我”和老爺爺雖然互不相識卻能相互鼓舞,相互學習。

3、理解“汲取”和“力量”。

“汲取”就是吸取,“力量”這裏指勇氣。

4、說說爸爸這番話的意思?你從中明白了什麼?(這句話告訴我們,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舞,才能取得進步。)

六、總結。

1、簡要說說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2、讀了這篇文章後,你受到什麼啓發?(我們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隻要我們有克服困難的勇氣,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同時,我們在與同學的相處中,也要注意相互學習,相互鼓勵,這樣我們的進步會更大一些。)

七、重點指導學生完成課後2、3、4題的練習。

八、作業。

1、感情朗讀課文。

2、抄寫詞語。

3、用“比”和“一會兒……一會兒……”各寫一句話。

附:板書:

三年級上冊語文《爬天都峯》教案 篇六

第一課時

1.認識“陡、鏈”等6個生字。會寫“爬、峯”等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峯頂、似乎、忽然”等12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過程。

教學重難點: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教學過程:

以舊引新,扣題導入

1.記得二年級時我們學過一篇課文《黃山奇石》,瞭解了黃山的雄奇秀美,誰願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歡的課文來背給大家聽?

2.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黃山三大奇峯之一的天都峯,誰願意來介紹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峯圖片資料?板書:天都峯

3.這篇課文寫誰爬上了這陡峭的天都峯了?他們又是怎樣爬上去的呢?板書:爬

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帶着問題聽教師範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3.自學生字,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4.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a. 小組內拿出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b. 全班開火車賽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響亮又準確。

c. 小組交流各自學習生字、巧記字形的方法。

通讀課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疏理字詞含義。

石級:石頭臺階。

仰望:擡頭望。

攀着:(抓着鐵鏈)向上爬。

心顫:心在顫抖,說明心裏很害怕。

鯽魚背:結合看圖理解,天都峯最險處。它是一道長十幾米,寬不過1米的狹長光滑的石脊,石脊兩旁是萬丈深淵。

2.按“爬山前-爬山時-爬山後”的順序把文章分爲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話說說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疏通課文大意。

指導寫字,掌握筆順

1.教師範寫“辮”字,提示書寫時左中右三部分要寫得緊湊,學生描一遍、臨一遍。

2.指導學生觀察、書寫其餘生字。

佈置作業

1.正確、較流利地朗讀課文。

2.抄寫本課的生字和詞語。

3.把課文第2段描寫天都峯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來,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認識“陡、鏈”等6個生字。會寫“爬、峯”等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峯頂、似乎、忽然”等12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懂得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教學重難點: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教學過程:

緊扣課題,承前啓後

1.作者寫爬天都峯,爲什麼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討論後使學生明白:因爲天都峯高而陡,用“爬”更能準確反映出登山的費力、艱難。

2.(出示天都峯的多媒體畫面)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把文中的話變成自己腦中的“畫”。

學生練讀後指名交流、教師評議,引導學生感受天都峯的險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讀議,體會“我”受鼓舞爬上峯頂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峯,“我”心裏是怎麼想的?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想想從哪些詞語、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懼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並指導讀好問句“我爬得上去嗎?”、感嘆句“真叫人發顫!”以及語氣詞“啊”“哩”等,讀中體會“我”缺乏自信、畏懼退縮的心理。

2.結果“我”爬上峯頂了嗎?自由讀課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說的話,指名朗讀。

3.“我”看到了什麼從而下定決心爬上峯頂呢?自由讀課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髮生了怎樣的變化。

4.“我”是怎麼爬的?自由讀6、7自然段,畫出描寫爬山動作的詞語。

a. 學生讀書圈劃。

b. 學生交流。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會“奮力”是拼盡全身力氣的意思。

從“攀着鐵鏈”、“手腳並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艱難。

c. 引讀第7段,從“終於”二字上體會爬得辛苦、上山後的喜悅。

d. 體會爬山的艱難、上山後的喜悅,指導朗讀6、7兩段。

啓發想象,明白“老爺爺”也是受鼓勵爬上峯頂的

1.老爺爺爲什麼也能爬上峯頂呢?帶着這些問題一邊讀,一邊想。

多媒體出示思考題:

2、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明白他倆始終相互鼓勵,老爺爺也是受到“我”的勇氣鼓勵爬上峯頂的。指導朗讀。

總結課文,明白道理

讀爸爸的話,討論:“汲取”是什麼意思,“我”和老爺爺是怎樣互相“汲取”力量的?

板書:

3、爬天都峯

又高又陡

奮力向上 互相鼓勵 戰勝困難

相互道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