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談談教師的專業成長

教師的專業成長是深刻的時代命題,是融合社會的變革、學校的發展及教師職業發展要求等廣泛領域的立足教師從業需求的終身課題。接到這樣一個報告的題目,想要觸及這一問題的根本,也希望能從教師個人的成長和學校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領個層面,就孝義市、孝義六中的具體做法以及我個人的感悟與大家一道做個交流。在梳理了其中的邏輯關係之後,今天從“教師專業成長”的必要性和深入瞭解教師的專業素養的組成來一同提高對這一命題的認識;也就具體的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措施、做法從地方、學校、個人三個層面圍繞貼近實際、展望未來的思路進行一些相關的探討和交流,嘗試解讀今天命題存在的必要性、命題的內涵、和推進命題的做法,即:爲什麼、是什麼、怎麼做的問題。希望能對各位有所幫助。

談談教師的專業成長

一、爲什麼要談教師的專業成長?

教師是教育改革的關鍵因素。面對未來,我們準備好了嗎?

我們正面對一個不斷變化、迅猛發展的時代;

(視頻《未來,撲面而來》)

我們將面對一個教育領域巨大變革的時代;

(未來課堂視頻1、2)

我們是否是不可替代的專業的從業人員?

(以2016年山西省會考語文試題爲例,談教師職業須不可替代)

1.2016山西會考語文“大變臉”,你怎麼看?(搜狐教育)

熱點回放

語文題型發生重大變化,成爲當天考生家長熱議的話題。語文滿分依然是120分,閱讀理解被取消,四個篇幅要求不同的作文共佔了70分,此外還有一個閱讀心得,也是考察寫作能力。有考生認爲,考前做了無數套模擬題,結果考試題型卻大不相同,有一種踏空的感覺。也有家長認爲,改變題型無可厚非,要是提前給考生們預告一下,更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爭議焦點

此次山西會考僅一套語文試卷就引發了外界強烈的關注和爭議,重新梳理一下,對問題的爭論其實可以分爲兩大焦點:一、這樣考對不對?與前面近二十年的試題相比,是進步還是退步,它能不能代表語文教學改革未來的方向?二、該不該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對考生搞“突然襲擊”?

學生、家長、教師、外界四方代表熱議。

結語

一份考卷竟然引起軒然大波,不論是點贊還是批判,冷靜下來,客觀分析與評價才能真正助力於今後的命題。有爭鳴是好事,理不辯不明。

對於2016年山西會考語文發生的重大變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和看法,誰是誰非,誰也別急,留給時間就行。

此次山西會考語文大變革,是好還是不好,是利多還是弊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自有公論。也許除了上面代表的不同觀點以外,還有其他不同的聲音,但這已經不重要了,因爲我們的初衷與最終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希望山西會考能伸出手臂爲我們指引今後語文教學改革與發展的方向。這點,值得我們大家在今後的日子裏共同反思與考量。

到底誰打了誰的臉?——不是“誰打誰的臉”的問題——體現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考驗,突出教師面向學生是否有作爲、有擔當——教師應該是不可替代的專業的從業人員

2.爲順應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高度融合,孝義市正在推進“學樂雲教學平臺”的應用。學樂雲教學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應用技術構建的服務於教育管理部門、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第三方合作商等七邊羣體的教育生態圈平臺。在這裏,老師們通過雲教學平臺可以享受海量的PPT、教材輔助材料,利用手機直接備課、佈置電子作業,並通過手機將所備資源分享給學生及家長,即時查看全班同學參與情況並進行點評互動,大大減輕了工作負擔,提升了工作效率。學生利用手機可以直接完成老師佈置的課文朗讀、單詞朗讀等音頻視頻作業,可以與同學互動互評、相互學習,刺激了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創造整個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學校、家長和教育局也可以瞭解整個教學互動的過程,使用大數據監控教學質量。信息技術正在引發課堂形式的變革,教師專業成長也將面對新的挑戰,引起廣大教師的重視。

二、教師專業的內涵是什麼?

“人啊,認識你自己!”這是鐫刻在古希臘德爾斐神廟上的一句意味深長的格言。據說,當蘇格拉底看到這句話後,頓生靈感,他說這纔是人生的至理名言,纔是哲學的最高任務。

這種力求“自知”的使命,也成爲我們不斷自我探究、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的動力。在當今充滿反思、質疑、變革和轉型的時代,歷史和現實、事實和邏輯都在呼喚我們對教師這一職業或者說是專業做一種自我反思和理性思考。通常的發問:“教師是什麼?”“什麼樣的教師是好教師?”“如何才能成爲一名好教師?”結合今天的話題,具體到教師的專業成長,我們要來談談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師的職業能力和專業技能,以及教師專業成長達到成熟的標誌。

(一)教師的專業素養

我們探求的教師專業素養主要包括下列幾個方面:

首先, 教師應該具有與時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 並以此作爲自己專業行爲的基本理性支點。

教育理念是指教師在對教育工作本質理解基礎上形成的關於教育的觀念和理性信念。有沒有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理念, 是專業人員與非專業人員的重要差別, 也是當下教師專業素養不同於以往對教師的要求的重要方面。(砌牆、蓋樓和建城市的區別——三個工人在建築工地上砌牆。有人問他們在做什麼。第一個工人悻悻地說:“沒看到嗎?我在砌牆。”第二個人認真地回答:“我在建大樓”。第三個人快樂地迴應:“我在建一座美麗的城市。”十年以後,第一個工人還在砌牆,第二個工人成了建築工地的管理者,第三個工人則成了這個城市的領導者。)因此它要求從業人員有高度的自覺性、責任感和進行創造性的工作, 尤其要求教師具有明晰和正確的教育理念。

中國小教師的教育理念, 主要是在認識基礎教育的未來性、生命性和社會性的基礎上, 形成新的教育觀、學生觀和教育活動觀。

未來性——立足於未來、爲了未來來確定今日之“基礎”的涵義與基礎教育的任務, 成了當代基礎教育與以往不同的特徵, 即未來性的特徵。基礎教育是整個教育系統的奠基部分,不管時代如何變化, 其基礎的地位是不變的,所變化的只是如何確定基礎的立場和具體的任務。當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加速, 使人們在確定基礎教育的任務時更強調人對未來社會的適應能力, 強調爲人的終身學習與發展打好基礎。

生命性——在基礎教育中特別被強調, 因爲基礎教育的對象是處在人生童年期和少年期的學生。他們一方面年幼、缺乏生活經驗, 需要學習,一方面又處在生命中充滿活力和潛力、多方面都需要發展和具有多種發展可能的重要時期。這是人生最集中的一段學習時期, 對於每個人來說是十分寶貴但自己卻並不知曉其價值的時期。因此, 教師在這一階段的作用特別重大, 他不只是影響學生髮展的這一階段, 而且有可能對其一生產生作用。這是最需要優秀和出色教師的人生時期, 需要珍愛生命、懂得生命的整體性和童年、少年期對於生命的獨特重要價值, 並善於開發生命潛力的教師。

社會性——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基礎教育的任務和內容要有助於學生認識社會、熱愛本民族優秀文化傳統, 爲未來社會培養合格和出色的公民。另一方面, 基礎教育和千家萬戶、生活社區、城市、農村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因此向社會和全體公民負責, 緊密依靠社會和社區開展工作是基礎教育社會性的重要特徵。

對以上三個特性的認識爲形成新的基礎教育觀、學生觀和教育活動觀提供了理性的依據。

新的基礎教育觀——是教育價值取向的定位。新時期的基礎教育應把每個學生潛能的開發、健康個性(指個體獨特性與社會規範性的有機統一)的發展、爲適應未來社會發展變化所必需的自我教育、終身學習的意義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爲最重要的任務。這與傳統教育中把基礎主要定位於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技巧的訓練有很大的區別。我們不僅強調基礎知識等本身應隨時代的變化而更新,更強調人與社會發展的需求在基礎教育中的獨特反映。“ 發展”作爲一箇中心詞, 在基礎教育價值定向中應得到充分具體的體現。

學生觀——是關於教育對象認識的集中體現。傳統教育中對中國小學生的看法, 強調的是他們缺乏知識、能力和經驗的一面, 即主要看到的是學生的現在狀態, 而不是它的潛在狀態、內在的積極性和發展的可能性傳統觀念把學生髮展的過程, 主要看作是把人類已有的文化傳遞給學生的過程, 忽視了學生作爲學習主體的作用。新的學生觀把學生看作雖有不足和幼稚, 但卻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多方面發展需要和發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觀能動性, 有可能積極、主動參與教育活動的人把他們看作是學習活動中不可替代的主體。只有具備了這樣的學生觀, 教師纔不會把教育僅作爲一個灌輸的過程, 把學生當作一個可裝大量知識的瓶子, 通過反覆操練形成技能、技巧的人。除此以外, 學生觀還應該包括對學生差異性、個別性的尊重, 正像美國全國專業教學標準署制定的優秀教師知識和技能標準中所指出的那樣, “優秀教師熱愛青少年, 一心撲在學生身上, 承認學生有不同的特徵和察賦並且善於使每個學生都學到知識。他們的成功在於相信人的尊嚴和價值, 相信每個孩子內在的潛能”。

教育活動觀——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的實踐方式, 它是溝通教育理想“此岸”和學生髮展“彼岸”的具有轉換功能之“ 橋” , 是師生學校生活的核心構成。教師作爲教育活動的策劃者、承擔者、指導者和評價者, 必須圍繞活動的目的與任務、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學習中培養和發展能力、學會學習與創造等提供可能、創設條件, 使學生在活動中得到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 增強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其次, 當代教師的專業素養在知識結構上也不同於以往。它不再侷限於“學科知識+教育學知識”的傳統模式, 而是強調多層複合的結構特徵。

處於未來教師專業知識結構最基礎層面的是有關當代科學和人文兩方面的基本知識, 以及工具性學科的紮實基礎和熟練運用的技能、技巧。

這是作爲人類社會中知識分子的教師所必需的, 也是要與充滿好奇心、隨時會提出各種問題的學生共處, 並能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勝任教育者角色的教師所必需的, 同時還是需要隨着時代、科學發展而不斷學習、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的教師所必需的。在未來社會, 每一個人, 尤其是未來的教師都將是終身學習者, 是精神生活的富有者, 他不僅應有強健的自然生命力, 同時有旺盛的精神生命力—學習的需要、信心與能力。只有這樣的教師纔會從自己的生命體驗中懂得終身學習的價值, 努力在自己的教育實踐中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習慣與能力。

具備1一2門學科的專門性知識與技能,是教師專業知識結構的第二個層面。

兩門學科的性質可以是臨近、相關的, 也可以是相距甚遠的, 由學習者根據本人的興趣和能力進行選擇。這部分知識是教師勝任教學工作的基礎性知識。與非教師的其他專業人員學習同樣學科的要求相比, 教師有其特殊的專業要求。

首先, 教師應該對學科的基礎性知識、技能有廣泛而準確的理解, 熟練掌握相關的技能、技巧。這不僅是因爲不能把不準確和錯誤的東西教給學生, 還因爲只有在對知識和技能準確熟練掌握的基礎上, 教師纔有可能花更多的精力去設計教學, 在課堂上更多關注學生和整個教學的進展狀態, 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不要把知識講錯、習題做錯上。

其次, 教師要對於該學科相關的知識, 尤其是相關點、相關性質、邏輯關係有基本瞭解, 這使教師有可能與傳授相關學科的教師在教學上取得協調, 在組織學生開展的綜合性活動中相互配合。

第三, 教師需要了解該學科發展歷史和趨勢, 瞭解推動其發展的因素,瞭解該學科對於社會、人類發展的價值以及在人類生活實踐中的多種表現形態。這些知識的意義在於使教師能在教學中把學科知識與人類的關係、與現實世界的關係揭示出來,使科學具有更豐富的人文價值, 同時也能激起學生髮現、探索和創造的慾望、爲人類和社會的發展作貢獻的願望。

最後, 教師需要掌握每一門學科所提供的獨特的認識世界的視角、域界、層次及思維的工具與方法, 熟悉學科內科學家的創造發現過程和成功原因, 在他們身上展現的科學精神和人格力量, 這對於增強學生的精神力量和創造意識具有重要的、遠遠超出學科知識所能提供的價值。

上述四方面的要求都服務於教師教學的成功, 使教師具有豐富的、紮實的知識底蘊, 能在科學體系中把握自己講授的學科, 能使知識在教學中不只是以符號形式存在, 以推理、結論方式出現, 而且能展示知識本身發展的無限性和生命力, 能把知識活化, 在教學中真正實現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理論與實踐、知識與人生的統一, 充分發揮學科知識全面育人的價值。

教師專業知識結構的第三個層面屬教育科學類, 它主要由幫助教師認識教育對象、教育教學活動和開展教育研究的專門知識構成。

過去在教師培養中儘管也包括此類知識,但大多停留在一般理論與教學法方面,過於簡單,並沒有突出教師認識學生與教育工作所必備的知識。在這方面,教師要加強有關對象—人的認識、教育哲理的形成、管理策略、教育教學活動設計、方法選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它們之必要都是由未來教師承擔的工作和角色的豐富化決定的, 也是與要求教師不僅是實踐者, 而且是研究者, 教師不僅會教, 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 能爲教育事業和科學的發展作出創造性貢獻直接相關。

教師專業知識結構的多層複合性,還體現在三層面知識的相互支撐、滲透與有機整合上, 只有實現了整合, 而且這種整合了的專業知識表現爲教師教育行爲的科學性、藝術性和個人獨特性, 表現在教師精神生活的豐富性和發展性時, 它才充分顯示出教師作爲一個專門職業對豐厚而獨特的專業知識的要求, 絕對不比其他專門職業低。

(二)教師的職業能力與專業技能

教師的職業能力是教師以順利地乃至完美地完成教育任務特徵的職業活動力。當今社會賦予未來教師更多的責任和權利, 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教師要勝任就需要新的能力。以往的認識中,教師的職業能力等同於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不否認教師教學能力的核心地位,但過往的理解認識僅僅是教師職業能力的狹義範疇。就像當下提出的“全面提高學生素養,倡導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一樣,教師的職業能力也包括很多新的內涵。還包括:教師角色的認知能力、心理調試能力、德育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信息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自我提高能力等。

教師的專業技能主要指師範院校學生畢業後從事教師職業所應具備的技術和能力,是綜合的教育教學能力系統。包含通用技能與專業技能,二者互爲倚重,互相生成。具體來說,主要包括:說普通話和規範漢字書寫技能;教師書面及口語表達技能;教學工作技能;現代教育技術運用技能;教學研究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

(三)教師專業的成熟標誌

具有教育智慧, 是教師專業成長達到成熟水平的標誌。它既是上述諸方面專業要求在教師身上實現綜合的結果, 又是教師長期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實踐, 不斷反思、探索、創造所付出的心血之結晶。教師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現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他具有敏銳感受、準確判斷生成和變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情勢和新問題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時機、轉化教育矛盾和衝突的機智;具有根據對象實際和麪臨的情境及時作出決策和選擇、調節教育行爲的魄力;具有使學生積極投人學校生活, 熱愛學習和創造, 願意與他人進行心靈對話的魅力。教師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進人到科學和藝術結合的境界, 充分展現出個性的獨特風格。教育對於他而言,不僅是一種工作,也是一種享受。

三、教師專業發展該怎麼做?

《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中對於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有如下表述:

 

 

 

 

 

 

 

 

三、引領教師專業發展

加強教師管理和職業道德建設

37.要求教師熟知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經常開展師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強教師立德樹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38.引導教師加強學習,閱讀經典,提高修養。要求教師衣着整潔得體,語言規範健康,舉止文明禮貌。

39.要求教師尊重學生人格,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收受學生或家長禮品,不從事有償補課。

40.健全教師管理制度,保障教師合法權益,完善教師考覈評價機制,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41.關心教師生活狀況和身心健康,經常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定期安排教師體檢。

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42.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課程標準,熟練掌握學科教學的基本要求。

43.定期開展集體備課、聽課、說課、評課等校本研修,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教法,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

44.落實《中國小班主任工作規定》,制定班主任隊伍培訓計劃,定期組織班主任學習、交流和培訓,提高班主任組織管理和教育能力。落實班主任工作量計算、津貼、獎勵、表彰等待遇和保障。

45.加強教師教學基本功考覈,提升教師普通話水平,規範漢字書寫,增強學科教學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建立教師專業發展支持體系

46.完善教師培訓制度,制訂教師培訓規劃,指導教師制定專業發展計劃,建立教師專業發展檔案。

47.按規定將培訓經費列入學校預算,支持教師參加必要的培訓,落實每位教師五年不少於360學時的培訓要求。

48.引進優質培訓資源,定期開展專題培訓,促進教研與培訓有機結合,發揮校本研修基礎作用。

49. 鼓勵教師利用網絡學習平臺開展教研活動,建設教師學習共同體。

可以看出,《標準》的制定、相關的表述多是具體的實施要求和標準,是學校發展中相關領域的指導性意見。學校的發展,教師個人的專業成長都需要有一個整體的規劃,以做到認真落實,將教師專業成長落到實處。

(一)方向與目標

教師的專業發展規劃應先從確立明確且符合學校發展實際的目標開始。教師發展有具體的國家要求與上級指示,但也要結合本學校的發展方向和工作特色。教師隊伍也存在不同角度的結構層次(年齡層次不同、教師素質層次不同、教學水平層次不同、教師專業成長意願層次不同等等),不同層次的教師成長點在哪,學校和教師自己共同認同的成長到何種程度等等都是確立目標的實際依據;通過哪些途徑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教師自己通過何種途徑自覺提高就是目標達成的過程與方法;確定終極理念,發展教育情懷,形成教育智慧是學校整體與教師個人的共同教育情感。

孝義市近年來持續推進特色學校建設,“一校一特色,一校一理念”。結合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化實驗工作,思路明確,即“規範化管理,特色化發展”。針對市局安排和自身發展,定位我校“幸福教育”特色理念。

具體到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即:“成就幸福教師——持續推進名師培養工程,完善教師發展性評價制度,形成教職工結構優化機制,有效開展教育科研、校本研訓活動。”                        ——《孝義六中三年發展規劃》                                     

(二)過程與方法

1.營造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大環境”。

“大環境”——區域教育形成“孝義模式”

(1)從教“有格”

“格”即底線——覈減編制、整肅紀律。

(2)尊師“有禮”

物質獎勵——孝義市政府每年教師節表彰現金獎勵、專項的教育培訓經費(北師大合作培養項目)等;

精神鼓勵——教育局每年主辦的教師節表彰及專場文藝演出、“四有教師”評選、教學標兵評選等。

(3)晉升“有道”

新教師聘任(二本B類以上、高中要求研究生學歷);

中層幹部選拔(教學工作表現優異),如是否是各級教學能手等;

職稱評定(傾向班主任、教研組長、工作實績等);

校長選拔(讓懂教育的人辦教育的事——有教導主任工作經歷等);

(4)均衡“有效”

圍繞均衡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效的舉措常抓常新。

集團化辦學——優質學校帶動薄弱學校(教師長期流動);

學校發展共同體——牽頭學校帶動薄弱及鄉鎮學校(教師學術時時交流);

教師培訓——外出培訓層次高、時效強,本土培訓慣例性與針對性相結合;

2.治理引領教師專業成長“小流域”。

在引領教師專業成長方面,學校在共建孝義模式的基礎上體現六中特色。即既依據市局安排,做好相應工作,又結合學校實際走出自己的路子。也就是要在具體的環境背景下治理學校“小流域”,形成學校特色。

特色在精細

圍繞上述市局(大環境)內容例舉。

特色在創新

(1)“幸福教師”有職業文化氣質

“文化”是什麼?

是植根於內心的修養,是無需提醒的自覺,是以約束爲前提的自由,是爲別人着想的善良。孝義六中倡導教師做好“四個自己”。即“以高尚品質修爲自己,以淵博知識豐富自己,以優雅形象展示自己,以飽滿精神激勵自己”,同時把這種品質、精神、知識傳遞學生、影響學生、感染學生和啓迪學生,讓教師成爲學生成長中的影響者、引路人和好朋友。

(2)“幸福教師”有職業獲得感、滿足感

在六中校園文化建設上,校史館、團隊精英展示區及很多區域陳展教師與學生的合影、教師的榮譽、教師的作品。爲了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推動藝體教師專業成長,書法、國畫教師的工作室得以成立等等。教師角色歸屬感、教師辛勤工作的獲得感和滿足感都在這些細節當中有所得。“愛校如家”在六中不單單是行政指令,重要的是環境薰陶。

(3)“幸福教師”有良好的職業發展前景

剛剛已經例舉了孝義模式下六中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全景推進。教師受尊重、晉升有道路,成長有推動。(學校新出臺的教職工考覈及獎勵性績效分配方案)

(4)“幸福教師”有舒適的職業工作環境

所有教師的辦公環境得到優化,辦公室硬件設施和辦公室文化建設得到提升。

(5)“幸福教師”要有健康的身心等等。

以上例舉了一些解決引領教師專業成長、指向根本的一些舉措,使教師在思想上從被要求進步向有進步需求發生轉變。下來談談具體環節:

3.爲教師專業成長“注活水”。

養成學習習慣,抓好教研建設。只有養成“學習、教研”習慣,用科學研究來拓寬思維,纔可以引領教育教學,教好現在的學生;只有具備“創新”精神,不斷領先學科,纔可以佔領制高點,教好未來的學生。

一是“出去學習”。選派教師參加“國培計劃”、市優質教育均衡項目組的名師培養工程、北師大項目工程、學校自身發展的專項培訓工作等各項活動,參加高一級的培訓進修,促進教師快速成長。

二是“進來指導”。邀請名師、優秀教育專家來校講學,傳經送寶,釋疑解惑。

三是“蹲點教研”。形式:週末大教研——半天無課日——中層領導蹲點學科組。內容:集體備課——無生上課——專題研討——集中學習等

四是“下去實踐”。從定期分批選派骨幹教師赴市內共同體學校,進行爲期一週的支教活動,與鄉鎮教師同吃,同住,體驗鄉村教育甘苦,感受交流的快樂到“按需送交,訂單幫扶”。

4.爲教師專業成長“搭臺子”。

“教師專業成長規劃”

“青藍結對工程”

“千名教師課堂教學大比武”

“三課活動”:能手示範課、新調入教師的亮相課、青年教師彙報展示課

讀書活動

學習經驗交流

職業技能評比(考試、比賽)

師生同考

推門課與領導蹲科制

項目促提升:國培基地校項目、命題組、國培遠程培訓項目、共同體送教幫扶

5.凝聚點滴匯細流——教師個人專業成長的點滴心得

(1)從一次學習經歷談起

(2)以一堂語文課《故宮博物院》說說課堂教學

理念更新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根本;區域政策和學校培養策略是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的助力;個人有成長意願併爲之“衣帶漸寬”是唯一途徑。換個角度來說,沒有可以照搬的工作,沒有可以複製的名師成長道路,我們的工作,我們自身的專業成長要走一條自己的路。希望今天的交流能給大家一些借鑑。

標籤:教師 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