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先做後學”與“先學後教”生本教育讀書分享會

“先做後學”與“先學後教”生本教育讀書分享會

“先做後學”與“先學後教”生本教育讀書分享會

語文  喬信

我們傳統教學是先教會學生知識,學生學習之後進行反饋,大家有沒有嘗試過在學生自己學會的基礎上再進行授課!

一、引言

先前在渭南市北塘實驗國小聽了石秀蘭老師《陳毅讀書》的一堂語文課,說的是陳毅小時候愛學習的故事。其中敘述了陳毅在課前自習的幾種方法和在課堂上積極思考問題的情況,並寫了老師對陳毅好學的肯定和稱讚。顯然,這篇課文的編寫意圖是要學生學習陳毅的好學精神。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如果按這一目標來設計教學活動,語文課就變成了思品課,很難擺脫許多說教式的口號,學生自然厭煩,教師也會感到索然無味。爲了避免這種吃力不討好的情況發生,石老師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將教學的重點轉移到“語文學習方法研究”的目標上來,結果那堂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兩堂課的教學實踐

召開一個“語文方法研討會”,學生按自願方式分成三個研究小組。學生一起先圍繞課文第三節的內容,針對陳毅的學習方法把課文分爲課前、課後兩部分。聽課前,對懂得的生字、新詞打圓圈,對還不大明白的字詞先打上半圓,對完全不認識的打上黑點。到了聽課時。針對不懂的,特別小心;聽了還不懂的,請教老師。老師將陳毅的學習方法加以歸納後寫在黑板的左半部分。接下來,我請學生談談對這些學習方法的看法:你認爲陳毅的學習方法好嗎?哪些是值得你學習的?哪些是你認爲不夠妥當的?學生針對陳毅的學習方法結合自己預習實際談了談自己的感受。精彩發言不斷,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有的說:“對已經懂得的生字、新詞就不用打圈了,只對不認識的字打上圈更好些。”有的說:“還是陳毅的方法有道理,把生字分成三種,自己心裏很清楚。”有的說:“上課時對不懂的問題多加留心,這個方法挺好的。”趁熱打鐵,鼓勵學生分小組說說自己的預習方法,評價一下自己的學習方法,然後,我對學生談的學習方法進行概括,寫在黑板的右半邊。這樣,一左一右,互相對照,一目瞭然。最後,讓學生分組討論,彙報交流,說說自己認爲較好的學習方法有哪些。學生們各抒己見,氣氛十分熱烈。一堂語文課很快就在這別具一格的研討中結束了。

爲了檢驗學生說的學習方法是否是“紙上談兵”,在教學後一篇課文前,有意讓學生按各自喜歡的方式進行預習。第二天,老師發現有抄生字的,有抄書上例句部分的詞語的,有的只抄了一遍。有的抄了好幾遍。順勢開了一個“學習成果展覽會”。在課上,先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已經知道了關於這篇課文的哪些內容,如:時間、地點、人和事。接着,請學生輪流做小老師,說說生字、讀法和結構。不知不覺下課了,但大家意猶未盡。

三、反思

這兩堂課的實際效果,超乎我的意料。以往的教學中,有時爲了一個小小的知識點都常常要採取“小步子、多循環”、“螺旋式遞進”的教學策略,因而,受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模式的影響更明顯,但是經歷了這件事,我的教學心態不禁“柳暗花明”起來,以學生爲本的教育體系的方法論,即:“先做後學,先學後教”。

在這兩堂課的教學中,前一堂課側重於“先做後學”,而後一堂課側重於“先學後教”。它又將學生的學習方法向前推進了一步。這種嘗試正好貼合大力提倡的“以學生爲本”的教育理念。這種教育理念要求我們教師從單純的對“教”的關注逐漸轉移到對學生“做”與“學”的探究上來。通過這兩堂課,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規律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就拿“先做後學”和“先學後教”來說,學生普遍具有“做”的慾望和“學”的主觀能動性,關鍵在於教師如何去發現和挖掘這種慾望和能動性,並找到一個恰當的結合點。

威廉 布萊克在《天真的預言》中說道:一顆沙子裏一個世界,一朵野花裏一座天堂。把無限放在你的手上,永恆在一剎那裏收藏。

希望在今後有關生本課堂的教學中,和大家繼續探討,一起努力,讓自己儘快進入生本課堂的教學模式,更好的服務於學生。

201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