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品德精品教學論文多篇

國小品德精品教學論文多篇

校本培訓自我評價 篇一

__學年度,我們國小校本培訓工作在區文教體局指導下,以深入開展“國小教師第三輪繼續教育培訓”爲契機,繼續以課程改革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爲中心任務,多渠道加強教師的業務指導和培訓,將教師的觀念的轉變,理念的提升貫徹於培訓的全過程。堅持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初步構建了將理念的引領與教學行爲的跟進有機結合的校本培訓模式。主要做法有以下幾點:

一、成立領導小組,構成校本培訓機制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校本培訓工作,成立了以李少寶校長爲組長的“校本培訓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織教師認真學習了《安徽省__-__年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實施方案》,做好宣傳發動工作。爲了切實抓好校本培訓管理工作,教導處設置一名專職主任負責,由學科教研組組織牽頭,佈置校本培訓具體資料,定期進行培訓學習。爲做到培訓管理規範化,指派專人負責,建立了教師個人培訓檔案。我校校本培訓有組織、有方案、有計劃,制度健全,構建了以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爲核心,以假日學習爲依託的校本培訓模式;構成了集中培訓、個人自學、教研培訓有機結合的繼續教育運行機制。

二、制定方案,推進校本培訓進程

1、我校從__年5月開始啓動《黃泥崗中心國小__-__年度教師全員培訓“備好課”專題學習指導方案》。由各國小學科負責人組織,進行《新課標》學習,熟悉教材知識體系、研讀《教參》和相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學科負責人將備課資料分配到人,確定主備人。主備人首先進行個人初備,擬出詳細的草案。各學科在團體備課的基礎上,按照必須時間進行集中研討。一年級語文和數學爲每週二午時,二年級語文和數學爲每週三午時。集中研討時,各主備人根據確定的資料進行周前備課,並在集中研討的前一週星期五,將教案上交到教導處,進行復印,確保參與教師人手一份。集中研討由學科負責人組織安排,主備人首先進行說課,其他教師對主備人的說課和草案進行補充、討論。學科負責人對研討過程,做好詳細、完整的記錄。主備教師將草案和定案稿,上報教導處,進行集中評議。

2、對教師的自主個性化學習,我們要求每位教師都根據自身的特點自主選擇學習資料,並制定學習計劃。再由學科組對每位教師提出具體要求。

3、在教師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我們還鼓勵教師之間合作和相互學習。經過正式和非正式的學習過程,如教師之間的相互聽課,相互交談,從中反思教學過程,交流教學經驗;學科組爲組織教師相互學習,利用課餘時間,進行教案設計交流,進行案例分析和教學反思,促進了教師共同提高。

4、本學期,我校實行了“周聽課制”,即每週安排2位教師上示範課,其餘教師可自主聽課,並認真記錄聽課筆記10次以上。每週五進行交流、討論和總結。

5、我校在教學常規管理上加大了力度。教導處進行隨堂聽課,不定時檢查教師的備課、上課和作業批改情景。語、數教研組長經常深入各班聽課,評課,參與各年級的教學研討活動,校長親自率隊組織檢查各校的教學常規和各項制度的落實情景,要求教師在備課、上課,作業佈置、批改、輔導等工作中嚴格按照常規要求實施。本學期已組織教學常規檢查3次,並將檢查結果通報全鎮各校,有利地促進了常規教學各項制度的實施。

6、我們組織了全鎮教師參與的備課本事考覈活動。由教師自主選擇備課科目,學校根據實際劃分研討小組(2-4人),同時備同一課題。活動嚴格要求:現場抽題,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一份完整詳細的教學設計。

7、本學期,我們按計劃組織了全鎮國小教師參加了“一日教研活動”,凌先莉、張園園、宋芳、方克宇等年輕教師展示了六年級語文、作文指導、英語等公開課4節。經過上課、說課、評課,充分挖掘公開課中的閃光點和存在的不足。教師們結合自我的教學實際,揚長避短,促使自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本事,構成課堂教學特色,錘鍊課堂教學藝術。

8、我們多方創造機會,讓教師多接觸,多學習。進取組織教師參加市、區及組織的各類觀摩、培訓等教研活動。先後選派年輕教師張園園、凌先莉到南京參加《全國課改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二屆課堂教學大賽》觀摩學習,選派張家芳等教師到馬鞍山、上海蔘加英語教學聽課學習,選派童春迎、張園園、凌先莉、王麗萍、宋芳等教師到合肥參加作文教學觀摩課學習。派出學習教師把當前教學新理念、新信息經過上彙報課、開講座等不一樣形式傳遞給本校教師,教師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了更新。同時,我們進取參加上級組織的各種課堂教學、教學設計等比賽,宋芳教師參加區級國小語文優質課大賽獲二等獎,王寶殿說課,喻秀敏、王德琴、張勇等教師的教學設計分別獲區級一、二等獎,副校長童春迎的作文設計獲市級二等獎。

三、開展論文交流,爭做研究型教師

近年來,我校領導教研意識強,帶頭參加教學研究。中心國小校長李少寶的論文,《國小數學教學中如何運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在cn刊物上發表,《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刊登在《滁州日報》上。副校長童春迎論文《“聽”同樣重要—一節閱讀課引起的思考》獲安徽省教學論文二等獎。在領導的帶動下,教師的科研意識、科研本事有了顯著提高。廣大教師結合教育教學實踐,撰寫了很多的教學隨感、案例分析。有多名教師參加了市、區級教學論文評選活動並獲獎,有20篇教師論文在cn刊物上發表。

四、加強課題研究,提升教研水平

我校高度重視課題研究工作。__年9月啓動《農村國小如何提高小學生作文寫作本事》專題研究工作。中心國小成立了以校長爲組長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制定了課題研究方案和計劃。具體做法是:

1、明確研究資料:

我校確定課題資料是:將從改變農村學生作文與生活相脫離的現狀爲主,探索如何挖掘農村習作資源,從而解放學生作文觀念,豐富其寫作資料,充實其語言儲備,進而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2、採取有效措施:

⑴組織教師學習有關作文教學的書籍,加強理論基礎。

⑵學校購置教學設備,爲科研活動的開展供給物質上的保障。

⑶開展問卷調查活動,充分了解我校學生作文水平低下的原因,做到研究有的放矢。

⑷組織力量經過多種途徑蒐集習作資源。

⑸進行師資培訓,加強教師自身修養,提高科研本事,促進教師向科研型轉變。

⑹經過問卷調查、學生座談、教師座談的形式,明確研究的具體資料,寫出分析報告。

⑺鼓勵學生認識農村、熱愛農村、融入農村。經過日記、知心話等活動,鼓勵學生觀察農村生活,教給觀察方法,養成隨見隨記的習慣。

⑻爲學生購買讀物,並充分利用學校閱覽室,鼓勵學生購買課外讀物,班內傳閱,開展多種活動,加強學生知識積累。

目前,研究案例、展示課、實驗報告、撰寫的論文及交流文章、專題總結報告等材料已經由專人整理,__年12月底將請專家認定結題。

我校校本培訓工作經過能努力,取得了必須成績。廣大教師經過校本培訓,教育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首先,廣大教師真正學有所得,學以致用;其次,教育理念也發生了深刻變化,校本培訓是教師繼續教育的主要形式,學校是教師繼續教育的主陣地;第三,廣大教師的終身教育理念已經初步構成,教師們深切地認識到,理解終身教育不僅僅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也是自身發展、自身生存的需要。經過培訓,許多教師能夠把現代教育思想和先進經驗轉變爲自身的教育教學實際行動,提高了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自覺性。

校本培訓自我評價 篇二

__學年第二學期,處依據__市第二十二中學《教師學科素養提升行動計劃實施細則》,圍繞《教師專業技能訓練“四個一”活動實施細則》落實常規工作,在上級教育部門指導下,多渠道加強師資培訓,開展精細化教學管理,重視專業化教學引領、課題化校本教研,多樣化教學特色、規劃化培訓引領,取得了必須成效,現回顧

一、領導重視,保障得力

我校專門成立了校本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健全組織,落實職責。由校長任組長,教學副校長任副組長,主管校本培訓工作,具體工作由教務處(教研室)負責實施,制訂計劃,設計活動,輔導教學研究,紮實工作。學校領導身體力行,進取參加各種校本培訓活動,還帶頭承擔課題研究項目,主持、組織並參與具體的教育科研實踐研究。比如校領導中先後有《數化學校構建》、《自助式課後學習網絡的構建——以__級高一學生爲例》,有多篇論文在《中國教育報》、《實驗教學與儀器》等國家級核心刊物上發表,並多次在教職工會議上給教職工作業務培訓。

上學期,學校不斷加大對校本培訓經費投入力度,組織教師外出參觀、學習、培訓;邀請教師教育院婁沂、盧尚建等專家到校聽課指導;購置教育教學研究書籍和刊物,爲所有學科教研室配多媒體,改善教研組和備課組的辦公條件等。

二、規範管理運作,健全規章制度

學校關於校本培訓的規章制度健全,並能落到實處。今年我們修訂了《__二十二中學星級教研組組評選制度》、《__二十二中學教研(備課)組長考覈制度》、《__二十二中學教師外出學習制度》、《__二十二中學常規校本培訓活動制度》、《__市第二十二中學骨幹教師評選條例》等等。尤其是修訂一人一節公開課制度和微格教室常規化教研相關規定,對促進教師的自我反省,提升專業成長供給了便利條件。

三、堅持打造好五大平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根據“__”規劃,學校按照“三年而立,六年而秀,十年而名”的教師培養目標,我們繼續做好經過學習培訓、技能訓練、教學研究、教學業務展示、名優教師培養五大平臺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進取打造名優教師。上學期,我們組織了新教師學習培訓活動,結合教師教育院的新教師培訓,我們又開展了本校的新教師彙報課活動;開展了校第二屆骨幹教師與班主任的評選活動。

四、措施求實創新,工作成效顯著

(一)堅持教師技能“四個一”評比活動爲校本培訓出成果打基礎。

我們在全校開展“四個一”活動,即“一次教師專業知識考試”、“一次教師命題技能比賽”、“一次教學技能比賽”以及“一次論文(案例)寫作技能比賽”,制訂相應的獎勵方案。“四個一”活動在提升教師教學基本功的同時,爲校本培訓出成果奠定了基礎。今年有7個課題在市裏立項,18篇論文在市直級以上評比中獲獎,陳良彬教師榮獲班會優質課一等獎,4位教師在市優課評比中榮獲一等獎。

教學技能評比活動做到將評比和培訓學習結合。比如在班主任技能評比中,所有班主任觀摩,專家點評;在校級骨幹教師評比中,評出最佳板書、最佳設計,還進行相關講座和輔導。

“評比”和“指導”、“培訓”相結合的形式對提升評比的質量,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堅持教研活動主題化,引導教師做真實的研究。

上學期,我們強化教師有效教學小課題研究,緊緊圍繞促進有效學習課堂變革和深化課程改革兩大主題,督促教研組關注課堂,做切實有效的校本培訓。

1、堅持校級公開課主題化。

每學期一人一節公開課是我校長期堅持的常規教研活動,爲提升公開質量,我們不斷改善相關制度,構成了校級公開課的基本流程:教研組確定學期教研主題——備課組教師申報,備課組長審覈——教研組長統一規劃——教研組組織開課——教務處檢查督促——活動成果上報——活動成果評比。這就比較好的解決了公開課無主題、質量差的現象。同時,公開課不僅僅要交教學課件還要交教學設計和反思,並要求公開課在微格教室進行。這就爲教學實踐轉化爲教科研成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堅持教研組活動主題化。

教研組活動構成了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相結合的特色。我校堅持備課組每兩週舉行一次教研活動,教研組每月舉行一次教研活動。教研組活動要進取圍繞學校教研主題,尤其是本組的主題開展研討活動。其中規定一次讀書沙龍、一次教學技能評比、一次素養培訓。

3、藉助微格教室,深入課堂。

我校微格教室實現了網絡化,校內網和校外網都能夠實現實時觀看,上學期一人一節的公開課不衝突情景下都在微格教室進行,並且全部對家長和兄弟學校教師開放。微格教室開出校級公開課13節,承辦相關市直級以上教研活動7次。這就爲教師們關注課堂,實現有針對性的培訓供給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三)堅持以課題研究爲抓手推動校本培訓工作深化。

1、課題研究促進學校教學特色構成。

作爲市級試點學校,我校促進有效學習課堂變革項目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而這一項目就是來自申報了市教育局國家級課題《區域推進數化學校建設的實踐與研究》的子課題:《數化學校環境的構建和實施》(省規劃課題已結題)。在課題實施中,我們創辦了以平板教學爲特色的理科教學創新實驗班,在全體教師中開展了翻轉課堂、平板教學、微課製作等一系列培訓,成功舉辦了多次市、校級平板教學研討活動,得到了市教研院胡玫院長的肯定。另外還有多位教師的相關課題、微課和論文在市級以上立項或獲獎。

市級課題《學生課後自主學習網絡體系的建設研究與實踐探索》來自於市教育協會教育創意項目,之後逐漸發展爲我校要努力實現學生“自主管理,自主學習”的重要推動力。目前課題正在進行中。

教育技術類課題的研究促進了功能室建設,爲學校申報省二級特色示範高中做出了重要貢獻。比如,以《高一地理實驗資料及其教學設計》課題加強地質地貌管建設;以《高中物理數化教具學具校本化研究》課程促進科技館和數化物理實驗室建設,以《基於數據庫應用技術(access)的高中化學探究實驗室建設實踐研究》提升化學實驗室利用效率,以《中學圖書館午間休閒閱讀的實踐與探索》促進圖書館管理。這些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功能室相繼成爲省市示範。

2、課題研究促進了教研組特色的打造。

開展有效校本培訓活動,努力做到一科一特色,一師一品牌,是我校追求“有效、趣味”兩有課堂的重要手段,學校堅持開展教師有效教學小課題研究成效顯著。經過“以學定教在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中的實踐研究”、“基於學情分析的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學”、“利用‘網絡微課’提高高中數學複習課的有效性”、“基於學習目標設定的高中英語閱讀課有效活動設計實踐探究”、“高中物理概念教學重演模式的課例研究”、“‘每週一議’提高自然地理學習效率的實踐研究”、“高中物理數化教具學具校本化研究”、“化學必修模塊中欄目資源的利用研究”、“基於學情的高三歷史課堂的學習任務設計與運用研究”、“面向學習者的高中地理微課堂模式的建構”等課題,不斷深化教師有效教學小課題研究,促進教研組構成學科特色。今年已自編課後作業本3本。

經過幾年的努力,我校的每個學科基本上都有了屬於自我的課堂教學亮點,比如數學組的同課異構;政治組依據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的特點開創了在新授課中以“課堂諍言”作爲課堂結尾形式的課堂教學模式;英語組藉助本校的加拿大高中的優勢,與加高教師長期建立教學研討活動,引進加拿大的教學理念改善傳統教學;地理、歷史的學案教學等。這些多樣化教學不僅僅在我校的教學中發揮日益顯現的作用,並向構成特色的方向逐步邁進。

五、亮點創新:師徒結對“常規+項目”形式

隨着年輕教師的不斷成長,徒弟越來越少,爲此我們改變原有師徒形式,構成“常規+項目”的協作體。在原先聽課學習的常規形式基礎上,讓每個協作體申報一個研究項目,能夠是一門課程、一本自編作業本、一個課題等。

課題研究和學校師徒結對工作相結合,構成了“常規+項目”的教師成長互助形式,大大提升了教師隊伍團隊協作本事,同時也提升了校本培訓成果的質量。今年立項的7個課題中,有一半是本學年師徒結對還未立項的項目。(上學期已立項7個)。

爲了把工作做紮實,我們還進行了師徒結對考覈,力求師徒結對工作能促進我校教師的專業成長和教科研的發展。

經過以上種。種措施和活動,我校__年上半年校本培訓活動碩果累累。選修課程獲市級獎勵以上2個。3個課題獲省、市級獎或結題,省、市級各類競賽中獲獎的學生近1200人次,30人以上教師在市直以上學科素養、優質課、優課等評比中獲獎;8位教師參加了市學科骨幹評選,1位教師被列爲浙派名師培養對象。

校本培訓自我評價 篇三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整個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資料,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教師是課程實驗和推廣工作的重要實施者和參與者,所以,師資培訓工作是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關鍵環節。本學年,爲確保課改實驗的有效開展,落實好課改的精神,我校以校本培訓爲重點,以提高培訓質量爲目標,開展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的一系列培訓工作,使培訓工作切實爲教學教育供給理論支持。現總結

一、目標明確、自訓自練

當前,我校的教師校本培訓目的爲了讓全體教師瞭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意義和目標,明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更新教育觀念,增強實施課改的自覺性和職責感。掌握課程標準和新教材,改善教育方法和教學手段,具備實施新課程的本事和水平。力爭使一批教師成爲教育教學骨幹、學科帶頭人和研究型教師。

一是針對我校的教師實際,我們分別制定學校教師校本培訓計劃,學校教師繼續教育年度計劃、教師則根據個人所需,制定了以課程學習爲重點的自訓自練計劃。

二是學校班子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學校領導是新課程實驗改革的身體力行者和職責人。在課改實驗中,我們切實做到三個“自覺”:自覺參加上級組織的各種學習培訓,自覺參加校內每次課改學習,自覺學習教育報刊,廣泛吸收課改信息。

三是根據不一樣年齡、學歷、水平、學科教師的自身需求,對全年的教師校本培訓工作進行統一部署和具體安排,並加強組織指導,把培訓工作各項措施落在實處。極大地體現了教師的主體地位,避免了在繼續教育中“一刀切”的現象,使教師進取主動地參加繼續教育學習。

二、形式多樣,求實創新

實施課改以來,我們堅持樹立“以人爲本”的思想,經過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調動教師的自主學習、自我反思、自主探究的進取性和創造性。一是堅持用課程理念統領培訓全過程,用課程的最新信息和最新動態貫穿培訓過程,倡導參與式、交互式、探究式、交流式等各種互動培訓方式。二是實行分科、分期、滾動進行的集中培訓方式和校本培訓的方式進行。集中培訓主要方式有:專題講座,參加各級課程培訓的人員做專題講座,並對理解培訓人員提出的問題給予對話式的解答和指導;研討交流,以參與式研討爲主要形式,集中或分組交流、討論、合作探究,在體驗、互動中切實提高教師實施課程的本事。三是以教研組爲單位,開展集中學習、案例分析、交流探究、互相聽評課等多種形式的培訓。

(一)理論學習,夯實基礎

1、師德方面培訓

以鄧小平“三個面向”教育思想爲指導,開展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爲重點和《中國小心理行爲問題干預》的培訓,結合《教育法》、《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等對教師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使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教師職業觀。經過各種形式的師德培訓、培養造就一支品德高尚的教師隊伍。

2、新理念方面的培訓

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學習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改革目標及相關政策等。重點要結合本人的教學情景選修新課程培訓的有關專題進行自學。同時學校方面也要進行集中培訓,培訓資料主要有《從做課和評課說開去》、《李元昌“主題教研”有感》、《課堂教學評價標準》、《課堂教學結構的調整》、《影響教學質量的幾方面因素》、《課標與考試命題》、《教育教學思潮的更迭》、《關於考試類型和成績分析的幾個問題》的學習和對新課程改革教學中問題的研究爲主要資料,蒐集、整理相關課改信息,組織學習、研討交流,使理論與教學實際相結合,促進教師將先進的理念內化爲教學行爲。學習時間爲每週一學三學時,促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研究掌握實施新課程的有效教學方法和手段。

3、舉辦教育、教研理論專題講座。爲促使教師教育理論水平的提高,在校本培訓中,我校除對自學進行督促、檢查考評外,還進取舉辦各類專題教育理論講座和組織教師參加市、鎮級(官地鎮中)專題講座並組織部分教師參加市級培訓,學校也多次組織學習“新課程與教學改革”等有關專著,觀看新課程課堂教學錄象。我們重視抓好有實驗課題年級教師的課程培訓工作,以點帶面,經過一系列的理論培訓,使我校教師對教育理論知識及時進行了吸取和消化,不僅僅更新了教育觀念,構成了新的人才觀、質量觀、教師觀、學生觀、課程觀等,同時促進了教育理論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爲改變教育教學行爲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4、開展專題研討活動。我校的教育專題活動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方面,我們開展不一樣形式的教研實踐活動。如承擔州、市組織的新課標課堂教學比賽、研討或觀摩課、分學科開設一些教學理論講座,使新課程理念深入人心。還以教研組爲單位的教研活動,更是充滿是新的氣象,教研組在每次教研活動都做到“四有三保證”:有主題、有目標、有主講人、有記錄;保證時間、地點、參加人員的落實。經過“備課——說課—講課——反思——評課”五位一體的教研模式,爲教師營造了一個研究學習的氛圍和環境。不僅僅使廣大教師教研本事有所提高,並且也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研訓結合,促進發展

1、開展活動,激活教師學習與實踐內驅力。

爲充分調動教師學習、實踐課程的進取性,提高培訓效率,使教師真正把學得的新課程理念轉化爲教學教育行動。我校採取了“以教研驅動自訓”的策略來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具體做法是:

開展教學“三個一”這一羣衆性的教研活動,促使教師在活動過程中成長。學期來,我們認真落實聽、說、評“三課”制度。教師們能根據各教研組的安排,遵循新課標新的教學理念,認真地上好每一節教學活動實踐課。在反思課堂教學中,教師們能夠本着互相學習、互相提高的指導思想,比較恰當地評好每一節課。經過活動,開展反思性學習,對教學的實際情境做多角度、多層面、多方向的理性反思,在反思教學中學會教學。

進取參加校外舉行的各項競賽活動,努力促使骨幹教師脫穎而出。我校進取參加州、市、基地組織的課堂教學競賽,外出參加競賽活動的教師,都能認真準備,深入思考。學校還重視發揮骨幹教師羣體力量,全力以赴幫忙做好參賽的準備工作。我校佟殿臣高豔傑等教師在參加市、縣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中都取得較好的成績。

2、以課題研究爲載體,提高教師新課程研究本事。

教育科研本事是校本培訓的一個重要資料,教師要逐步樹立教研科研意識,圍繞新課程的實施,結合課堂教學,進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訓。注重教師教學科研意識和本事的培養,根據本校、教師本人實際,針對當前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異常是基礎教育新課程實施中的問題,圍繞我校教育教學科研課題,有效地開展課題實驗,引導教師從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經過教育科研知識的培訓:逐步提高教師教育科研工作的水平和本事。

3、信息技術方面的培訓

在全體教師中開展以“此刻教育技術”爲主要資料的現代教學技能培訓;一是信息技術基礎理論和設備操作的培訓,二是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教學的培訓(上學期主要培訓應用軟件_ord和po_erpoint。下學期主要培訓e_cel、flash),全員普及培訓電子辦公所需的基本知識、基本操作。包括四個模塊的基本操作與應用,網絡的基本操作與應用。經過計算機培訓提高教師教育技術水平和本事,進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4、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

班主任是全面直接負責一個班級學生的思想、學習、健康和生活的教師。班主任隊伍的業務本事和管理水平直接影響到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爲提高班主任的整體素質,經過組織外出學習、培訓和班主任自學相結合等方式加強對班主任的培訓,同時我們還注重對班主任工作研究,不斷地總結和傳授工作經驗,培養了一批具有較高教學水平和熟練的業務知識的班主任。

5、充分發揮青年骨幹教師的帶頭作用。

學校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開展結對子活動。並經過舉行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團體研討等活動,促進教師間的相互學習,相互借鑑。鼓勵各位教師利用各種渠道學習,蒐集各種先進的教學工作經驗和班級管理方法,並靈活運用於實際工作中。

三、培訓到位,成效顯著

經過狠抓新課程培訓,我校教師師德師風不斷改善,改革意識不斷增強,實現了教學觀念能轉變、教學模式善提煉、教學結構會構建,取得一系列的成績。本學期在各級各類觀摩課、研討課中,上課教師都精心設計教案,異常是佟殿臣高豔傑兩位教師在州、市、校組織的課堂教學研討中取得較好的成績。學校教研風氣好,很多青年教師改革力度大,改革精神強,教學本事提高較大。

四、存在的問題

1、培訓過程原始資料的收集、整理有待加強。我們還缺乏收集過程原始資料的意識,資料還不夠齊全,資料的整理、歸類還不規範,還不善於對資料進行分析,並從中總結工作中的經驗、發現存在的問題。

2、校本培訓的項目意識不強。我們還不能根據本校發展的實際需要、教師發展的需要制定昝爲切實的校本培訓項目,使整個培訓工作顯得較爲盲目,缺乏針對性,對提高教師的實際教育教學本事、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還沒有發揮出校本培訓應有的作用。

3、校本培訓的方式還比較單一。目前,開展校本培訓的方式仍然是單一的講授形式,在必須程度上影響了教師參與培訓的進取性。

總之經過開展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的一系列培訓、學習工作,使培訓工作切實爲教學教育供給了理論基礎,同時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本事,提升了個人的自身素質。但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今後我們將採取進取有力的措施,與時俱進,探索校本培訓的新思路、新形式、新資料,爲建設一支合格穩定、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而不懈努力。

《品德與生活》教學論文 篇四

國小低年級階段是兒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由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畢竟年紀小,涉及社會面窄,應該以正確的價值觀去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關注教與學的方法。所以筆者認爲《品德與生活》的教學應注意幾點:

一、教學流程 找準迴歸生活的切入點。

《品德與生活》以兒童現實生活爲重要題材,擴展到家庭、社會及兒童生活的所有空間。鑑於此,教師要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爲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教學活動的每一環節應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生活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教案,找準生活中切入點。《品德與生活》(人教版一上)第一單元組“我上學了”,由《我背上了新書包》、《我們的校園》、《新朋友、新夥伴》、《校園鈴聲》、《平安回家》五課組成。孩子們告別了幼兒園生活,走進學校大門。他們的生活和上學前不一樣,面臨着許多新的問題:“老師會喜歡我嗎?”“同學願意和我一塊兒玩嗎?”“我能找到老師的辦公室嗎?”“上課鈴響後,我應該怎麼做”?“下課鈴響了,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放學了,我能與不認識的人一起走嗎?怎樣過馬路?”這些都是學校日常生活中學生自己面臨的問題。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校生活實際,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如:引導學生並關注學生的交往、合作,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消除不安心理;帶領學生參觀校園,讓學生親自找一找校園的每一處地方,熟悉校園環境;結合學校一日常規教育要求,指導學生做好課前、課中、課後的每一件事;模擬交通規則情景,做交通安全標誌識別的遊戲;放學組織路隊回家時,告訴他們怎樣過馬路平安回家等。讓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習慣,瞭解環境與人的生存關係,懂得集體生活的重要性,懂得珍愛生命,使之健康、安全、愉快積極地生活。

二、凸現活動 引領體驗感悟的鏈接點

品德與生活課程所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地只講教科書,所以在教學中,唯有凸現活動,引領學生在實實在在的生活中,在兒童喜愛的、樂於參與的活動中自我體驗到、感受到、領悟到,去自主建構新的意義世界,才能鏈接使道德認知在多層面的體驗活動中無痕地內化爲道德行爲。如在教學《秋天在哪裏》一課時,要求讓學生觀察認識秋天的季節特徵,感受秋天的美麗。而秋天的變化卻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呈現出來的,更不是孩子們坐在教室裏或呆在家中就能觀察體驗到的。爲了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了解到秋天的變化,都能參與到探祕秋天的活動中去,可以組織學生走出課堂,把觀察、活動的場地擴展到了校園、田野、市場、商店、公園、花木園林之中,讓他們在動物、植物、人類生活等大千世界的點滴變化中去尋找,去發現,去體驗,去獲取。他們在秋風中奔跑,和落葉低語,在草地中尋覓小生靈的足跡……在這片廣闊的開放天地中,秋天毫無保留地向孩子們敝開了胸懷,綻放了它的美麗,大自然也悄悄地向孩子們訴說了自己的祕密。在與秋天的親密接觸中,孩子們對秋天的認識,對自然的熱愛不斷地積累、延伸。這種超越了時空的形式讓孩子們忘我地投入到了發現的快樂中,獲得的快樂中,參與的快樂中,體驗的快樂中。此時此地,已經不是活動激勵了他們,而是他們轉動了這塊最廣闊的生活舞臺。

三、挖掘資源 提升品德教育的着力點

在品德與生活課教學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要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及時地把社會中的新信息、兒童生活中的新問題和新現象吸收到課程內容中來,創造出更多、更好、更適宜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良好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力得到初步的培養,以提升品德教育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可以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挖掘出有教育意義的資源內容,或與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例如,在教學《秋天的收穫》一課前,根據教材內容,提議要舉辦一個“豐收展”的活動,由於學生都是農村的孩子,所以當老師提出讓同學們從家裏帶些秋天的果實到班上來展覽時,同學們都很高興。在上課時,我用卡片標出“水果類”“糧食類”“蔬菜類”“乾果類”等各種類農作物,讓學生先想想自己帶的東西屬於那類,然後放在相應的位置上,接着讓同學們看看、摸摸、聞聞,感知各種果實的形狀、顏色、氣味等,讓學生學會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最後讓學生說說這些豐富的果實是怎樣得來的,說說父母的勞動情形,體會勞動的艱辛,感受勞動果實的來之不易,從而讓學生懂得應該珍惜勞動果實,尊敬勞動者。

四、拓展延伸 踐行品德形成的落腳點

品德課教學的落腳點是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行爲習慣、熱愛生活、健康成長,但僅靠在課堂上去完成學生道德品德的形成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延伸擴展到課外,教師應該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造條件,引導學生開展觀察、體驗、操作、交流等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學習實踐活動,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從中悟出道理,是自己的、行爲以及情感態度不斷得到昇華,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這是品德課教學本身所要求的,也是學生踐行品德形成的基石。如教學《我自己會整理》一課,在開展“我能做好”的活動後,可以讓學生把會整理的事兒做個列表,列出自己在每天準備做的事情,如收拾自己的書包、整理書桌和抽屜,整理玩具、用過的東西放回遇原處等,並留出給家長寫評價意見的地方。這樣,拓展到課外去,既鍛鍊了孩子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同時又養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好習慣,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國小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 篇五

摘要:

近些年來,隨着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進城務工,導致目前絕大部分的農村國小學生都是“留守兒童”,這些兒童常年不在父母身邊,會產生這樣那樣的性格以及品質問題,因此,怎樣加強農村國小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了現階段農村國小老師們研究的首要課題。

關鍵詞:

農村國小;留守兒童;思想品德教育

國小階段是一個人正式接受教育的階段,也是一個兒童思想品德建立的初級階段。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涌入進城務工的大潮,使得我國的農村留守兒童逐年增多,這些孩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行爲、心理、品德問題,因而,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了每一個農村國小老師關注的重中之重。

1.農村國小思想品德教育的'現狀

1.1只要學習好就是好學生:有很多農村的家長,信奉“知識改變命運”,片面的認爲,孩子只要學習成績好,那就是有出息的孩子,以後就能夠走出農村,脫離“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而學校爲了升學率,也會比較重視文化課的教育,而忽視了兒童思想品德的教育,導致有一些農村國小生思想偏激,極易走上犯罪道路。

1.2父母不在身邊,兒童缺乏父母關愛:近些年來,我國的城鎮化發展越來越迅速,很多農村的青壯年爲了脫貧致富,選擇離開家鄉進城務工,使得農村留守兒童人數逐年上升。這些嚴重缺乏父母關愛的孩子,他們的思想品德教育只能交由學校來進行,這樣的教育是不完善的,而一旦國小生的思想品德出現問題,這會對他們今後的健康成長造成阻礙,進而也會給社會帶來一定的不穩定因素。絕大部分的家長會在回家之後,過分地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導致留守兒童的價值取向也受到影響,甚至會帶來很多不良風氣的出現,比如賭博等。

1.3農村國小生的集體榮譽感不強:農村裏有很多有條件的家長會選擇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師資條件更加優越的學校去就學,使得近年來農村國小的生源數量越來越少,有的班級甚至只有可憐的幾個學生,這就很難培養國小生的集體榮譽感,而且他們的溝通交流能力以及爲人處世都會不同程度的受到影響,很容易使國小生形成以自我爲中心的性格,這對他們的思想品德教育很不利。

1.4農村國小的師資力量比較匱乏:有些偏遠山區,交通不發達,經濟條件也比較落後,很多的老師不願意來到農村,這就使農村國小無法接受到最新的思想品德教育信息,致使農村國小思想品德教育方式比較落後,與當前的國小生的身心發展嚴重不符;另外,有的老師沒有以身作則,在學生中沒有做好引導作用,將社會上的一些歪風邪氣帶入校園,進而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響。

2.加強農村國小的思想品德教育

2.1讓孩子們走出校園,更加親近自然:以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草場鄉爲例,這裏有“山高一丈,大不一樣”、“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說法,它獨特的氣候條件,使得這裏的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運用好這些自然資源,可以讓農村國小生能夠更好地感受到家鄉的美。農村國小老師可以常常組織國小生走出校園,欣賞家鄉周圍的山山水水,陶冶情操,讓學生們從小就親近自然,進而培養他們熱愛生命、熱愛家鄉的情感。

2.2讓孩子們能夠更加貼近生活:常言道:“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相對於城市裏的孩子,農村的孩子會在很小的時候就跟隨在父母身邊,春種秋收,比城裏人更早的瞭解到生活中柴米油鹽的來之不易,也會在很小的時候就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就能夠在生活中讓他們具備熱愛生活的品質。然而,有些家長的文化水平較低,思想也比較陳舊,學校老師應該要對農村國小生的生活進行一個基本的瞭解,並且經常與家長進行溝通,實現家長學校相結合,共同對學生出現的思想品德問題進行及時的引導和糾正,使那些不良行爲習慣被扼殺在萌芽階段,進而達到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2.3讓孩子們能夠更加接近傳統文化:隨着新農村的建設,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村傳統文化項目得到了很好的傳承,這些文化活動中有很大一部分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因此,農村國小老師可以對這些傳統文化活動進行調研,篩選出能夠作爲思想道德教育素材的活動,與此同時,老師應該與當地的村委會或者活動發起組織進行協商,讓農村國小生也能夠參與到這樣的活動中來,使他們能直接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能更好地認識這個社會,進而養成良好的傳統美德,爲以後更好的步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2.4讓留守兒童也能感受到關愛:由於留守兒童常年沒有父母在身邊,缺乏父母的關愛,一旦思想品德上出現了偏差,很難有人及時的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糾正。所以,針對這一現象,學校和老師應該對這個特殊的羣體進行重點關注,加強與他們的溝通,關心他們的日常生活,並及時對這些兒童課外的心理變化進行了解,以避免他們因爲缺乏父母的關愛而出現心理偏差,甚至誤入歧途。

2.5農村國小老師要以身作則:在進行農村國小思想品德教育時,老師應該以身作則,從自身的行爲、語言、作風以及儀表上出發,不斷提高老師自身的文化素養,才能給學生做好學習的榜樣。國小階段的兒童思想品德還沒有定型,極易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應該淨化農村國小的校園風氣,抵制一切社會上的不良風氣,保持校園的純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並積極發揮它對農村國小思想品德教育的至關重要的作用。

3.結語

國小生正處在一個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塑造良好的品德以及對價值取向的正確引導,都會對國小生今後的健康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農村國小的思想品德教育貫穿於農村國小教學的全過程,而且也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慢慢滲透。因此,加強對農村國小思想品德教育的力度,可以爲我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現階段,我國農村國小思想品德教育的缺失,應該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農村國小學校應該加強對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視,並與學生的家長進行積極的溝通,取得他們的配合,共同努力,來爲農村國小生創造一個積極向上的成長環境。

參考文獻:

[1]陸亞峯.關注農村國小思想品德教育[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8):4-4,5.

[2]李道知.淺談農村國小思想品德教育的幾點措施[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17):15.

[3]許治潔.農村國小留守兒童思想品德教育之我見[J].少兒科學週刊(教育版),2014,(11):25-25.

[4]付朝友.淺析農村國小思想品德教育的幾種途徑[J].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2014,(16).

國小品德教學之我見的論文 篇六

國小品德教學之我見的論文

摘要:在傳統的品德課程教學中,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臺,只有教師講學生聽,沒有學生的天地,而如今課程的改革也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這種一個人在上,多人端坐的滿堂灌已不復存在。現在的品德課教學要讓學生走進生活,走出課堂,成爲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

關鍵詞:品德教育 走出課堂 走進生活 活動性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品德影響着人的一生,陪伴人的一生,一個人將來發展如何,將取決於他做人的原則。國小生正處於人生的初期階段,因此,對國小生進行品德教育就非常重要。如何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成就高效品德課,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出品德課堂,走進社會,真正學會生活、感悟生活。通過這些年的品德教學和參加聽課、評課等一系列活動,有很多感悟和體會,使自己的教育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收穫頗多。現就結合平時的教學經驗,歸結出幾點品德教育的方法,供各位同行參考。

一、從思想上重視學生的品德教育

品德學科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工具,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和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雖然品德列入了考試科目,但是遠遠不如語文、數學的功夫多,老師都不重視,上課沒精神,整節課只是照本宣科,空洞乏味,只作爲學生的一項任務去完成,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導致學生對品德課的反感和漠視,學生怎能喜歡呢?在我看來,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固然重要,但有一樣東西更重要,那就是做人。如果說其他學科是教給學生如何做事,那麼品德學科則是教給學生如何做人。對於國家來講,國人的品德就是這個國家的軟實力。品德,是人的最高學歷,也是人能力施展的基礎,這就是思想品德課程存在的意義。品德和能力,如同左手和右手,單有能力,沒有品德,人將殘缺不全,沒有品德,能力也將成爲危險品。因此,對品德這門課程一定要提高認識,從思想上高度重視,這就要求教師要與時俱進,加強這門學科的教學工作,教師作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學內容必須反應學生的現實生活,滿足學生的生活需要,應大膽地讓學生的品德課走出教室,走進學生的生活。

二、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出品德課堂

國小品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體現出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這就要求我們品德課的課堂不僅僅是教室,而是可以從教室擴展到校園、家庭、社會及其學生的其他生活空間,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學生的活動,而非單純地只講教科書,學生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正如法國偉大的`思想家盧梭說過:“你們完全可以相信,一小時勞動所得來的東西,勝於一日的講解。”這一小時的體驗過程對學生來說,該有多深的印記呢!在品德課教學中,能讓孩子流露真情實感的活動,纔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活動,因爲它可以讓學生在自我體驗、自我感受中感悟生活。如在執教《平安回家》一課,教師先用多媒體演示學生熟悉的交警指揮交通的場面,然後帶着學生在操場上進行人人爭做“文明小交警”角色扮演,讓學生指揮車輛通行,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老師藉此提問:“過馬路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看見紅綠燈的十字路口又該注意什麼?”學生各抒己見:遵守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黃燈可以通行但請注意安全,在路上靠右側行走,不打鬧不併排走等等。這一活動的安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學生的道德情感不斷加深。

三、讓品德教育生活化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於生活之中,那麼,自然道德教育也要貼近與生活。正如我國著名學者魯潔曾指出:“道德存在於人的整體、整個生活之中,不會有脫離生活的道德。品德的培養應當遵循一種生活的邏輯,而不是一種純學科的邏輯。”因此,我們在上課時要特別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應兒童需要爲根本,讓兒童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教師要把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相結合,在教學中加入生活中的案例,讓課堂迴歸生活,不斷貼近學生生活,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如《自主選舉班幹部》這一課,我真正地進行了一次學生自己選舉班委會的活動,教師只對選舉程序和要求做了說明和解釋,然後放手讓學生去做,讓學生懂得自己應有的權利,並學會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和他人。生活化的巧妙引入,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當學生從心底真正地喜歡一門課程的時候,其主觀學習意識才能夠加強。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從真正意義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品德。

四、多樣的教學方法成就高效品德課

新課標的解讀中明確提出國小品德課要呈現出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再是一本書,一支粉筆的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而是要求我們針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課程特點,以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達到最優的效果。

1.創設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要讓學習的過程讓孩子感到厭煩,就不要把他們引入一種疲勞和對一切漠不關心的狀態,而要使他們的整個身心充滿歡樂。”創設教學情境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角色、情境中馳騁,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而且情境的設置是對生活的模擬,使課堂教學更加接近現實生活。

2.講故事,激興趣

國小生天生好動,對於枯燥的課本知識沒有太大的興趣,但是對聽故事卻情有獨鍾。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講故事,通過講故事講解,闡釋課本中深刻的道理,使學生對課本知識有更加全面、系統的瞭解,使用講故事的教學方法時,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講解。

3.巧設問題,解決問題

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得出結論,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進行問題設計的時候,要注意問題深淺的把握,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引導,以提高學生的內在水平。

4.角色表演,學會換位思考

角色表演的教學方法,能夠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更加有趣味性,學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親身體驗達成教學目標。

5.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

國小生的注意力比較分散,很容易被其他的事物吸引注意力。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儘量使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思想品德相關的視頻動畫,讓學生充滿了觀看的興趣。對於很多經典的案例,教師只是使用一張嘴很難表達清楚,不如使用多媒體播放製作好的動畫,讓學生更加直觀的進行學習。

以上四個方面是本人在品德教學中的見解。現階段對國小品德教育十分重視,教師要立足生活,爲學生創造一個開放和諧的課堂。走進兒童的世界,聽聽他們在說什麼,看看他們在做什麼,想想他們有什麼困惑,纔是我們老師應該做的事情。教師要與時俱進,才能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體驗,成功地駕馭課堂教學,讓學生喜歡你,喜歡這門課!

參考文獻:

1、朱啓濤:輪中國小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迴歸

2、《中國教育實踐與改革》 新疆人民出版

3、魯潔:在學習中找到通向生活的道路 中國教育報

4、《德育應貼近生活世界》 廖興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