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對中學生如何學習文言文的研究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載體,是中華文化的根。學好文言文是傳承傳統的需要,是修身明理的需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良好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事半功倍。下面我介紹幾種自己總結或經典得行之有效的方法:

對中學生如何學習文言文的研究

一、聽

1、聽示範,這包括聽錄音示範、教師朗讀示範等。標準規範的朗讀不僅可以達到正音、斷句的目的,而且也是初步瞭解課文語言、感情的過程。因爲作爲示範性朗讀特別是一些播音藝術家的朗讀,都是字斟句酌,深入領會文章主旨進行的二度創作。這正如現在小孩會說電視廣告詞一樣,聽高質量的示範朗讀甚至可能讓我們在還沒聽講前背誦過文言文最起碼一些經典句子會記住。

2、聽講解,就是聽老師上課講解。老師的講解會讓我們更快速更準確的理解,文字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理解了、喜歡了、好愛了,當然這個時候學習就變成了快樂的事。

二、讀

重視讀事我國傳統語文學習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但在教學實踐中我看到一些同學對此不屑一顧。我就給他們講,古代孩子上學主要就是同學在下面讀,先生在講臺讀不;給他們講:書讀百遍,其意自見。

1、讀熟,即“使其言若出於吾之口”。按照朱熹的說法達到這樣的程度: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他要求學生不可牽強暗記,多讀自然上口,將會永久不忘。

2、讀精,即在重點文言文學習中不要放過每個字。比如國中階段十一文言實詞積累爲主。積累實詞我們通常用以下辦法(以八年級課文爲例): a.溫故而知新。在理解27課“夕日欲頹”的“欲”時要聯想到21課的“欲窮其林”,自然實現加強記憶和知新。b.比較中鑑別。這又包括三點:首先古今字詞意對比:在學習《桃花源記》時要注意妻子、交通等詞意的古今變化。其次,同一字詞的不同義項如《三峽》中三個“絕”字的不同意思。還有同義詞的積累如《核舟記》中的“了了”核“歷歷”都是清清楚楚的意思。c.趣味古文翻譯。這要求大家更好的聯繫已有知識。比如《三峽》中有“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你就完全用學齡前背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來理解。

3、猜讀,指在讀書中根據已知內容推測未知內容。比如,看到標題,猜正文;看到上段或句猜下段或句等。猜讀把讀和思聯繫了起來,是閱讀變成一次探險,變成樂趣。這特別適合基礎較好的同學玉溪時用。熟讀,幫我們理解;精讀,叫我們深化;猜讀,讓我們探索。

三、寫

1、改寫,即在保持原作思想內容,只把文言文改成白話文。切忌不是翻譯,比如還可以改文體、改結構、該人稱等。例如我們熟知的《公輸》就被魯迅改變成小說《非攻》。可見成功的改寫正是對文言最深入的理解。

2、擴寫,就是對原文在保持原意的基礎之上的擴展補充,使之充實具體。這一點對古詩歌學習尤爲重要,詩歌的特點決定了它的跳躍性。而完美的擴寫給這種跳躍以最好的過渡。這正是我們理解詩歌的大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