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如何引領學生在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創新

國小階段“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的科學課改理念,爲使這一理念落到實處,教師應該創設問題的情景,提供了簡約的有結構性的材料,引領學生在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探究、創新,在衆多的體驗中感悟到科學探究的樂趣與意義。如何落實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應把握好五個基本環節。

如何引領學生在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創新

一、把握導入環節,引發學生探究興趣

學生對探索事物的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態度將會直接影響整個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備課要精心設計,把握好激趣導入這個首要環節,通過小魔術、小競賽和遊戲等活動,給學生以懸念和激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想象力,探究活動就開好了頭。上三年級《我們周圍的材料——紙的觀察》一課時,我問學生帶了哪些紙,平時見過哪些紙,學生說了很多,但對紙產生的好奇心不強,氛圍不活躍。後來到另一個班上課時,我設計成讓學生撕幾種紙,讓學生說一說感受,猜一猜紙類,引發了學生對紙構造和質地的興趣,探究教學的氛圍也營造的更濃厚。

把握好激趣導入環節,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初步感悟到身邊處處有科學。

二、提出問題

把握問題環節,培養學生探究思維,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個問題的產生通常要比它的結論的得出更爲重要。”觀察發現、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學中需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教師要積極創設一種使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情境,啓發學生提出儘可能多的問題,使整個教學過程圍繞學生產生的問題而展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被大大的激發。二是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出問題,學生纔會有強烈的探究問題的慾望。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教師根據觀察現象本身給學生適當的時間觀察、發現、提出問題,切忌爲了完成探究的所有環節,而及早地進入所謂的正題。問題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自然有較強的探究慾望,問題明確後,在教師的引導下,纔會收到更好效果。教師要善於指導,幫助學生學會抓住事物的關鍵,學會不斷自我矯正提問,決不能操之過急,自以爲是,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三是對學生提出的許多問題,要及時整理問題,幫助學生選擇問題,將課堂上能研究的、要研究的問題突出出來。如我在教學《奇妙的指紋》一課時,如引導學生對“我的指紋與同桌一樣嗎?”作出猜想,並引導學生制定如何驗證的方案。對如“爲什麼有指紋”等學生無法研究的問題可刪選,對如“我的指紋和**(媽媽)一樣嗎?”課堂上無法研究的問題可讓學生帶回家課後研究。如中心問題,學生探究熱情高的問題,就明確提出當堂研究。

三、把握動手環節,培養學生探究方法引領學生在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探究

俗話說:“眼觀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動手實驗符合兒童喜歡自己動手擺弄、嘗試的心理特點,符合兒童需要經過動作思維感知建立具體形象才能進行抽象思維的認識發展規律。學生動手實驗的過程既是探究自然事物的過程,也是思維的外顯過程,更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方法的必由之路。

通過自己動手實驗,在做中學,學生能更細緻地觀察和研究一些自然現象,驗證一些規律,熟悉一些簡單儀器的使用和性能。爲此,在指導學生實驗時,我都提出明確的要求,講清楚實驗的目的和研究的問題,交代儀器的名稱以及使用方法,爲學生分組實驗創造良好的條件。例如在教學《磁鐵》一課時,我把事先準備好的磁鐵和各種材料如銅片、鐵片、木片、塑料、玻璃等,放到材料超市,並告訴學生們儘可能多地去設計試驗方法,來探究磁鐵的性質。學生開始設計實驗,選取材料,開始實驗。經過一階段實驗,各小組推選代表彙報實驗結果,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完成實驗報告。

四、把握交流環節,深化學生探究成效

探究交流是學生自我評價和反思的重要環節,是讓孩子用自己可以理解的語言表達方式來表述自己認識的過程。學生在實驗探究中不僅觀察了現象,記錄下數據,還獲得許多成功和失敗的內心感受和體驗。他們急於想表達,這是孩子的天性。在實驗結束後,教師要給予充分的交流討論時間和機會,鼓勵學生憑現象思考,拿證據說話,學會定向地觀察和分析,養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習慣。通過充分的討論,獲得共識,同時鼓勵學生與學生之間,組與組之間提出質疑,並引導學生對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形成全班的記錄,達到知識的共享和智慧的共享,使學生的交流真正發揮作用。例如,教學《導體和絕緣體》一課時,先讓學生分組做實驗,探究導體和絕緣體。學生實驗完畢後,組與組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展開了開放性的探討,通過充分的討論和交流,達成了一些共同的認識,得出了同學們較爲滿意的結論。特別是學生之間的學習和交流,有時比老師和教材對他們的啓發更爲具體和深刻,也更容易爲他們接受。

五、把握評價延伸環節,培養學生探究精神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國小生“探究活動”重要的是過程,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不僅要評價探究結果,更要對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給予積極的評價。要讓孩子們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要把他們遭遇的挫折和失敗轉化成再探索再學習的動力,這是保護和促進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探究熱情的關鍵。

評價環節,教師應把握三個延伸。一是啓發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將感性思維和理性分析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理性思維能力。二是因勢利導進行科學思想、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教育。三是科學教育不能“以問題開始,以答案結束,”而要“以問題開始,以問題結束”,要讓學生通過問題來學習,再通過學習來生成新的問題,開展課後的後續性研究活動,培養學生科學的探究習慣和精神。如講三年級上冊《尋訪小動物》一課後,學生通過學習激發了觀察動物的興趣。有的學生喜歡觀察螞蟻,我就鼓勵他,課後,你觀察一下螞蟻,它的家在什麼地方?它喜歡吃什麼?它是怎樣找食物的?並做好記錄。通過學生課上課下的自主探究,生成了許多新的問題,如螞蟻搬家說明了什麼?冬天它爲什麼躲起來?螞蟻會迷路嗎等等。這樣不但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還提高學生進行探究的積極性,創造潛能也得到最大提升。

標籤:探究 學生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