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當前中學作文教學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

當前中學作文教學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

當前中學作文教學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

進入21世紀,教育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特別是國家剛剛頒佈的2010—2020年教育改革發展綱要,更把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推到了風口浪尖上。而作爲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的學科——語文教學的改革和發展更倍受人們關注。

語文學科是學習其他各門學科的基礎。學好語文無疑對其他各學科的學習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併發揮重要的作用。故要想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就必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而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素質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教學在接收和輸入信息、傳遞和交流思想、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等方面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新課標(7—9年級)從目的對象、寫作情感、觀察生活、作文表達、文體等10個方面進行了全面勾勒。那麼在這種新課改的情況下,我們農村國中當前作文教學的現狀怎樣呢?爲此,我對農村國中作文教學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

一、當前中學作文教學的現狀分析

1、當前中學作文教學中的師生定位不準確,重“師”輕“生”。

素質教育下新課程的理念提倡以學生爲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他們爲學生提供學習資源,鼓勵學生把個人的知識和經驗納入到這種學習資源之中,引導學生利用這些學習資源形成個人的信念和意識。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和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學習資源。這種教學理念隨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平時的語文常識教育中已有所體現,但在作文教學中通過調查發現不少教師由主導作用越位成了主體作用。

在農村國中,由於教育資源相對缺乏,而教師所出的題目往往脫離學生生活實際,這樣作文便失去了源頭活水。例如有個教師出了個題目《大海抒情》而絕大多數學生根本沒見過大海,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需要幫助學生提供教學資源,指導分析作文方法,而有的教師卻是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思維去給學生講這個題目該怎樣寫,從哪些方面寫等。一節課下來教師自我感覺良好,覺得給學生講透徹了。實際上他不是給學生提供的資源而是基本上幫學生寫出了作文,結果學生的作文大同小異。

2、作文教學中的重“改”輕“評”

作文講評是師生互相交流讓學生髮現和認識不足,提高寫作水平的一個有效方法。然而在這一環節老師卻不願花費時間。因爲教師課外已用大量的時間完成了作文批改,所以他認爲不需要再花時間去評講了,學生課後自己會根據教師的批改去改進的,此時主要是指導學生寫作。但據筆者調查顯示:約有56%的學生去看教師的批改,約有28%的學生去認真的看眉批和總評,去思考自己的不足,而大多數學生只關注分數。所以教師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批改的作文如果不注意講評則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作文批改時教師應針對每個學生習作的特點寫出切

實可行的評語,有針對性地指出這篇習作 好在哪裏,差在哪裏如何進行修改,而不要用大量的套話如:錯字連篇、語句通順(不通順)、段落清楚(不清楚)、中心突出(不突出)等。這些套話學生看起來一頭霧水,只能使作文批改流於形式,作文講評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3、作文教學中的“範文”應用不恰當

對於生活閱歷較少的國中生來說,讓學生參考範文進行寫作對於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有的教師出示範文的時間恰恰是放在作文指導的讀題、分析要求之後,這樣在學生寫作還未摸出頭緒的情況下,範文容易先入爲主,造成千篇一律的情況。

另外,不少語文老師對範文的講解過於細緻,這種公式化、滿堂灌式的教學不能利用創設情境、環境烘托所帶來的真實氣氛去激發學生作文興趣,因而難以喚起學生寫作的激情,學生難以展開想象的翅膀,把本來最富有情趣、最豐富多彩、最生動活潑的作文課變成照本宣科、抽象乏味死氣沉沉的“填鴨課”。

4、作文教學中的重“寫”輕“說”

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裏有個“語”字。如何聽他人的話,如何更好的說自己的話,正是語文老師應該教會學生的。語文的含義本來就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結合。“語”指的是口頭語言,“文”指的是書面語言,合起來纔是“語文”。而我們當前的作文教學中卻普遍存在只重視“文”不重視“語”,只重視“寫”而輕視“說”。注重讓學生多寫多練,卻很少讓學生在課堂上說話。

調查顯示: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在作文課上練“說”文章的教師只佔15.3%,76.4%的教師只注重指導學生如何寫,而忽略了讓學生說。只有8.3%的教師注重指導學生由說到寫。經過比對其效果,這些學生不光寫作水平較好,而且臨場發揮也好。那些只寫不說的學生到說時卻一張口面紅耳赤、結結巴巴。造成許多學生不敢說話、不會說話。

二、 對策研究

1、 豐富學生生活,激發寫作興趣

興趣是人的意識對一定客體帶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內在趨向性和選擇性的體現。心理學認爲,學習的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是語文學習最好的導引,它還是促進學生學習的直接動機之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發揮出來。搞好作文教學,首要的也是關鍵的是要激發起學生的作文興趣。

生活是作文的源,是作文的水,沒有生活作文便失去了源頭活水。生活是作文之根,是作文之本,沒有生活作文便成了無本之木。正如葉聖陶先生所倡導的“生活本源論”那樣,趣味的生活,纔可以找到一切源泉。新課標也強調作文與生活的聯繫,強調作文來源於生活,表達對生活的感受,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要求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那麼,如何豐富學生的生活呢?

首先,要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教師不僅要注重課堂教學,還要把語文學習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

比如,在七年級作文課時,前20分鐘做“成語接力遊戲”。接不上來的抽籤背詩,背得好發獎品;背不出來的,唱一首歌。後25分鐘即興作文《記一次背詩有獎賽》。這堂課,學生練習了成語,背了詩,寫了文章,做了遊戲,一舉多得。

課外活動時間,還應成立多種興趣小組,在教師指導下,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讀書競賽、演講比賽、朗讀比賽、出黑板報等。這樣做不但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而且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其次,要讓學生多參加社會活動。可引導學生在節假日作社會調查,參觀當地名勝古蹟,瞭解家鄉風土人情、文化動態、時事要聞等。還要讓學生積極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這樣在社會活動中就可以觀察社會,體悟人生,獲得大量的社會生活積累,感悟人生的真諦,使自己充實起來。

2、 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

作文能力是學生綜合地、創造性地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現狀,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書面表達的本領。作文能力是語文特殊能力之一,它既是識字、說話、聽話和閱讀能力綜合訓練的成果,又是觀察、想象、思維等智力因素綜合訓練的成果。

教育改革家、語文教育專家魏書生老師很重視十八世紀德國啓蒙運動思想家、文學理論家、劇作家萊辛的這麼一段話:“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尋找真理的能力,任憑選擇一個的話,我寧要尋找真理的能力。” 他把它抄給學生,要學生作爲學習語文的座右銘。可見,培養學習的能力是比較關鍵的。

那麼,怎樣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呢?

①導引結合,培養審題能力

在作文教學中,有不少學生審題能力較差,寫文章往往偏題,走題,特別是出一些字句相似,但題裁、要求各不相同的命題讓他們練習寫作。在語文學習時要引導學生對比學習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散文等語文知識,並強調審題的重要性,講授審題方面的知識,提高他們的審題能力。

② 重視指導,培養選材能力

學生提筆作文的過程,既是把思維轉化爲語言表達的過程,又是藉助語言表達整理思想,深化認識的過程。教師應重視作文指導,及時點撥思維方向,拓寬選材思路。

首先,指導選材,拓寬選材思路。指導學生廣開思路,捕捉材料。從不同的時間、地點、人物去追溯材料,這樣,學生選材時會從不同角度、時間、空間去思考,思路開闊,內容豐富。

其次,指導列提綱,抓素材篩選。

③熱愛生活,培養觀察能力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學生的作文內容當然也來源於生活。生活從何而來?生活靠積累,而積累生活的主要方法是觀察。國中學生的學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理應寫出內容充實、言之有物的好作文來,然而由於他們觀察事物時往往不細緻,不知道怎樣去觀察,缺乏必要的方法,教師應給予指導。

④加強閱讀,培養創造思維能力

作文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是學生有選擇、綜合地、開拓性的運用語言文字來反映客觀現實,表達自身情感的智力活動。它是在思維活動的支配下進行的。愛因斯坦在《論教育》中說:“由沒有個人獨創性和個人志願的統一規格的人所組成的社會,將是一個沒有發展可能的不幸的社會。”學校的目標應是培養獨立工作和獨立思考的人。語文教學中要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卓有成效的培養,讓學生在作文中“學會創造”就必須從閱讀訓練入手,努力創設一種有利於迸發學生創造意識的心理環境,觸發創造思維的火花。

3、 讓學生大膽地“說”出來

從信息加工過程看,“說”和“寫”均是屬於信息輸入,都是個體的思想、觀點或情感的表達,只是表達方式不同而已。重“寫”輕“說”的做法不僅影響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也影響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

作文教學中應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首先,在審題中可以讓學生說說要求與範圍,以反饋學生對題目要求與範圍的理解程度,教師予以補充。

其次,指導學生進行材料的選擇。讓學生說說準備寫什麼,怎樣寫,教師適時點撥,使學生所選的材料是否切題,是否典型,在表述時是否清楚,語句是否通順等。從而讓學生能從“說”中懂得如何寫作。

最後,在學生打好草稿後,再讓他們談談自己的作文,請同學們幫忙指正,討論如何修改。最後再讓他們反覆修改後,抄到作文本上。

4、 摒棄傳統方法,讓學生自評自改

著名教育家吳伯蕭說:“批改作文是語文教師的一面枷鎖。”葉聖陶先生說:“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麼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做,養成了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傳統的“精批細改,全收全改”不僅佔用了教師大量時間,更使學生的作文過程囿於教師畫好的框框條條“照葫蘆畫瓢”。這既不能讓學生有更好的作文機會,又不能挖掘學生的潛力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教師批改作文可採用抽批、師生共改、學生自改等方式。教師在批改時不應當加過多的條條框框,可有重點地進行批改。要善於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點滴進步,寫上幾句鼓勵性的批語,讓學生從中看到自己的辛勤勞動成果已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這樣可誘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和寫好作文的內驅力。師生共改時教給學生批改的方法,指導學生批改。學生修改時應先從語言入手,循序漸進,在不斷修改 中明確寫作的得失,從而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學生自改自評有許多好處:

其一,避免了教師的主觀性,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有利於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

其二,把競爭機制引入課堂。學生寫作都力求精益求精,學生評論都力求有理有據。心理學研究表明,積極上進是人的共性,青少年尤甚。注重學生的這種心理因素,學生作文就會出現一個你追我趕的局面。

其三,教師可以從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來,保證充足的時間備課,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保證充分的時間開闢第二課堂,以增強學生的智能和才幹,發揮學生的潛能。

總之,作文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本文只是對當前作文教學的狀況進行了膚淺的調查分析,要想切實抓好作文教學,提高學生作文水平,還需要我們繼續探索和實踐,爲作文教學貢獻我們的智慧和力量。

標籤:對策 教學 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