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劃(精選多篇)

第一篇: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劃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劃(精選多篇)

王河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劃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和貫徹國家《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以本地區的自然、歷史、人文爲研究背景,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實驗爲基礎,以教師指導下的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爲載體,加強學科有效整合和教師文化溝通,幫助學生學習、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更新教師與學生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爲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形成區域辦學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課程目標

(一)總體目標: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區域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學科整合,學生實踐,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二)具體目標: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結合學科課程的學習,有效進行學科知識的整合與溝通,教育和引導學生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走進自然、主動實踐,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和合理開發周圍自然環境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爲規範,增長社會見識和行爲辨析能力,初步養成服務社會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積極的、科學的人生觀。

4、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問題的能力。

三、課程設置及課時安排

按照《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試驗稿)》的規定,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小3-6年級的一門必修課程,每週平均3課時。依據《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及《國小綜合實踐活動學習指導》的精神,結合我校教學的實際,綜合實踐活動全校自國小三年級開始設置每週固定1課時,根據需要每週可加2課時的“1+2”課時設置。

四、具體工作及措施

(一)師資建設

由於我校師資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師兼任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

1、加強教師培訓

教師培訓是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實施的關鍵,學校要十分重視通過各種形式開展教師培訓工作。通過培訓促進教師教育觀念轉變同時,要鼓勵、支持教師去研究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規律,提高開發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能力。

2、注意開發利用多種教育資源

學校要因地制宜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包括校內資源、社區資源和學生家庭中的教育資源),落實課程計劃的要求。要積極創造條件開發信息化課程資源,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空間。

學校還要注意發展校外指導教師隊伍,構建起指導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人才資源庫。

(二)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

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指導過程中要用新的評價理念與評價方式。反對通過量化手段對學生進行分等劃類的評價方式,主張採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

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自我反思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的表現進行評定、進行鑑賞。

1、評價理念

a、整體觀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的整體觀要求在評價中把課程、教學和評價進行統整,使它們融合爲一個有機整體、貫穿到活動進行中去。

b、多元化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強調多元價值取向和多元標準,肯定學生與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過程性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要重視學生活動過程的評價,對學生進行評定的作業應該揭示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以及他們是如何解決問題的,而不僅僅是針對他們得出的結論。

2、評價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方式多種多樣。在具體操作中,“檔案袋評定”和“協商研討式評定”等方法被認爲是非常有效的評價方法。教師在運用這些方法時要注意用文字說明學生活動令人滿意或需要改進的地方。

總之,教師要鼓勵每個學生建立自己的綜合實踐檔案,以便使學生深入的瞭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並能與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體會及進步的喜悅

五、組織機構

學校成立以校長爲中心的綜合實踐領導小組,在教導處、班主任的領導下開展工作。該活動具體由實踐活動指導老師負責日常工作,各任課老師協同配合,確保活動正常有序地進行。

六、活動安排

制訂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劃,組織教師學習《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和與綜合實踐活動相關的一些案例,激發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熱情,召開家長會取得家長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支持,指導學生確立研究主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進行階段性成果展示。

第二篇: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劃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背景及理論依據

(一)實施的背景: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注重對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體現經驗和生活對學生髮展價值的實踐性課程。它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所規定的國小3-6年級的一門必修課程。新課程實施以來,課程的價值取向已由以知識爲中心轉移到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上,提出了課程內容選擇與自然、生活、社會實踐相聯繫,使自然、生活、社會成爲課程資源,這意味着課程已不再是一份教材,自然即課程,生活即課程,社會即課程。我們在對部分學校的調查中發現:在偌大的校園裏,雖然進行了全面的多種類植被綠化和一些校園景點的佈置,但缺少能讓學生自主探究、觀察體驗、動手實踐的資源中心和活動基地。在新課程實施的大背景下,建立校園實踐基地,開展實踐體驗活動,既是促進國家課程計劃的全面落實,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系,也是開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徑。基於此,學校根據周邊經濟、文化等社區資源,充分考慮學生個性化、全面化、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決定建設一個有效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校園種植實踐活動基地,研發《綜合實踐基地活動手冊》,以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

(二)實施的理論依據:

1、教育家米爾曾經說:“所有現存的好東西都是創造的果實。” 華中師大教授楊再隋說:“要建構一種新型的教學生活,把教學過程還原爲生活過程,把教學情境還原爲生活情境,把教學活動還原爲兒童的生命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屬於國家課程,是學校必須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國家規定、地方管理、學校開發的三級管理課程。綜合實踐活動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每一個學生髮展的特殊需要,其課程的目標和內容具有開放性;隨着每一個活動的不斷展開,新的目標也隨着過程取向變化而不斷生成,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生會在這個進程中,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

2、當今教育改革的新趨勢——積極開發併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綜合實踐活動反映了學生個性發展的內在需要,體現了科技發展與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都具有獨特性、具體性,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需要、興趣和特長,都有自己的認知方式和學習方式,他們的發展不僅僅是通過書本知識的學習而獲得的。綜合實踐活動爲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創造了空間。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有利於克服書本知識和課堂教學的時空侷限,引導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發展。當今社會迅猛發展,產生了一系列新的問題,如環境問題、道德問題、國際理解問題、信息科技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具有跨學科的性質,綜合實踐活動爲學生參與、探究、理解這些新的社會問題提供了機會。結合學校實際和周邊環境的優勢,開發校園實踐基地,可以爲新課程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爲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提供工作抓手,通過此抓手達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乃至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目標。

3、現在世界各地都在重視勞動技術教育,尤其是聯邦德國。他們有句名言,“我們的學生考試考不過你們,我們的學生做的產品專門賣給你們。”可見德國人十分重視學生的勞動技術並非常有成就。他們的學生的勞動技術在學校就得到了應有的重視,學生的勞動素養非常高。我們的學校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適應大學聯考方面做的很多,恰恰忘記了 “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千年古訓。導致國小生不會做家務,不會自我服務,在考上大學就是成功的背景下,“勞動最光榮”已經是口號、擺設。今天的教育已不能僅滿足於課堂,應該要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把廣闊的生活空間作爲師生共同生長的天地。伴隨着新課程的實施,一項全新的課程已開始顯露其勃勃生機,那就是新課程改革中所設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4、心理學、教育學理論。有研究表明:人的生活習慣和技能,3歲前形成50%;6歲時形成30%;其餘20%是20歲前形成的。兒童和少年精力旺盛,接受新鮮事物快,可塑性強。如果他們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實踐教育,則對於他們以後的學習與生活能力將有深遠的影響。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目標與內容

(一)課程實施的總目標

整體規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序列,形成學校、家庭與社會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教育實施體系。通過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基地的開發和研究,進一步優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結構,豐富新課程資源。“綜合實踐活動基地”的開闢、各學科研究性學習的滲透延伸、信息技術的學習利用、社區服務的開展,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和積極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實踐技能,培養學生親近土地、熱愛大自然、關愛社會的思想感情,切實加強和推進學校的素質教育工作。

(二)課程實施的具體目標和內容

1、綜合實踐活動(校內基地)課程研究的實施目標和內容

(1)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基地的開發,引導學生了解關於種植方面的知識,認識並學會使用各種勞動工具進行簡單的勞動實踐,體驗勞動的快樂。

(2)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基地的開發,豐富植物類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實踐體驗中加深對自然的認識。同時通過花卉類植物的種植活動,綠化和美化校園,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

(3)通過相關植物的種植和專題研究,豐富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素材,提高學生實踐研究能力,培養學生敢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探索精神,並能積極主動地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

(4)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基地的開發,不斷提高廣大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爲更好地實施新課程服務。

(5)在綜合實踐活動基地中瞭解植物生長的規律,體驗勞動的樂趣,有利於樹立正確的科學人生觀。

(6)瞭解本地農村常見的農作物,開展分班分片分期進行農作物的種植活動。收集各學科有關植物內容的信息,在校內的實踐基地上開展種植活動,豐富各學科的植物類課程資源。分年級開展花卉和苗木的種植活動,積累研究素材,開展專題研究。

2、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目標和內容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科領域內或現實生活情境中選取某個問題作爲實破點,通過質疑、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分析研討,解決問題;表達與交流等探究學習活動,獲得知識,激發情趣,掌握程序與方法。研究性學習融入在各學科的學習之中與各學科整合,是各學科的拓展和延伸。

(1)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2)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學會分享與合作

(5)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

(6)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3、信息技術的實施目標和內容

《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課程目標是“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爲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爲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1)瞭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感性認識計算機,瞭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3)在使用信息技術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利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能夠在他人的幫助下正確使用通訊遠距離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開展直接和獨立的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應該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和軟件,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4、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的實施目標和內容

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的開展應考慮爲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走出教室、參與和體驗社會生活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實際鍛鍊,不能侷限於教室和書本知識。應圍繞主題整合各科知識,幫助學生提高綜合應用各學科知識的能力,使學生形成較完整的經驗。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自己參與設計、自己選擇主題、自己組織實施、自己進行評價,儘可能將活動的實施過程作爲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學會學習的過程。

國小階段目標(3—6年級)

(1)開闊眼界,初步獲得社會經驗與能力。

(2)學會交往與合作,遵守社會規範與公德。

(3)熱心公益活動,關心他人與社會。

(4)關愛自然,逐步形成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5)珍視生命,陶冶性情,熱愛生活。

(6)初步瞭解自我,發展興趣,展示才能。

活動實施

以“走近家鄉廚都”爲主線,結合各班的活動主題開展“五個走進”活動。

1、走進自然。可以帶領學生到家鄉田野、洪福園華東碑林等地進行實地參觀和考察,瞭解社區的環境,體驗大自然的美妙。

2、走進企業。學生可以到社區企業中參觀,感受廚都經濟,體驗勞動樂趣,瞭解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3、走進敬老院。讓孩子們孝敬長輩,關心他人。定期組織學生到敬老院、社區慰問孤寡老人,要求每個班級都能與孤老結對,學生們定期上門慰問,幫着打掃衛生,陪着聊天。

4、走進家庭。建立家庭學藝陣地,如學做家務活、廚藝大比賽、棋藝比高低等都可在家裏進行。建立家庭娛樂活動場所,如可以開展打羽毛球、跳繩、踢毽子等體育活動。

5、走進社區。開展美化社區活動,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組織各種志願服務小隊,行走穿梭於街頭巷尾,做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擦窗、綠化、清潔、清除白色垃圾等等。讓學生認識到這是我們的社區,這是我們的家庭,這是我們應該愛護的地方,增強環保意識。

三、學校實施條件的分析:

1、硬件分析:付園中心學校(新校)1995年建成並投入使用,服務於趙趙、趙馬、付園、南吳、官廠5個自然村,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突出;學校新徵地5畝

第三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素質教育理論爲指導,全面貫徹全教會的精神,積極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的有關目標,根據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的學習力度,創新學習的形式,推進學習沙龍的活動,發揮課題的導向作用,汲取兄弟學校的寶貴經驗。結合本校的特色,加強學科間的整合,積極構建活動的評價體系。以綜合爲特徵,以實踐爲核心,以活動爲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力爭讓綜合實踐活動成爲我校的辦學特色。

二、時間安排

由於綜合實踐活動極具開放性,它需要打破傳統的學校教學時間管理策略,因此本學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時的安排上,我們採用彈性課時制,即“2+1”的模式。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將每週3課時的綜合實踐活動時間根據需要靈活安排,教師組織學生全員參與,及時對班級或小組的活動情況加以指導。當需要走出校門開展實地活動時,可以將綜合實踐活動時間與某學科打通使用,或者將幾周的時間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實施策略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每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都互相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學生會由本學科生成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時,教師要具有敏銳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提煉加工使之成爲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課題,每一個教師都要在教學中培養自己挖掘綜合實踐活動素材的意識,使學科教學深入、徹底,更使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的選擇具有廣泛性。如結合語文的閱讀教學可開展閱讀實踐: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各種閱讀材料、開展大量語文閱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各類讀物和閱讀活動的強烈興趣,使之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優良的閱讀品質,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可採用室內與室外相結合、個體與羣體相結合、小組與班級相結合等多種形式提供閱讀素材展開閱讀。

2、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

生活,是學生學習的大舞臺。但是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熟視無睹,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平淡無奇的。這是因爲他們對身邊的小事往往習以爲常,見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認識身邊的小事,不僅會理解小事的教育意義,而且會提高思維的品質和研究習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如開展賞識活動課:即通過多種形式開展賞識活動課,可以幫助學生學會正確賞識自己、賞識別人、賞識自我,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進而關注個人專長、能力、樹立自信心,賞識別人,讓孩子發現別人長處,學會與別人合作,發展學生合作過程中的人際溝通能力。

3、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

現在的學生不再是隻會讀書的機器了,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的焦點問題。對一些公衆現象,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渴望被大人們認同,希望得到和大人們一樣的成就。我們把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校園,指導他們採用具有個性化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從而獲得自己獨創性的理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旨所在。如通過對自然界觀察、參觀、飼養、調查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珍愛生命,讓學生從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中獲得美的體驗。

4、與傳統節日相結合

我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精髓是學生學習的極佳資源,爲了讓學生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結合傳統的節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由中秋節、重陽節引申開來的以敬老愛老爲主題系列活動。

5、與學校工作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並不是沒有目標。而這些目標和要求往往也是學校德育工作要達到的。因此,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與學校德育、少先隊活動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起來,互相借鑑、互相滲透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如可結合國旗下的講話內容、紅領巾廣播欄目,開展行爲習慣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時事熱點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四、評價體系

1、強調課程、教學、評價的整體性

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不止是外在於課程、教學、學習的環節,而是與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活動融爲一體的有機整體,三者是同時發生與發展的。一方面將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和活動成果作爲評價他們學習情況的依據;另一方面,注重把評價作爲師生共同學習的機會,提供對課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實踐與教學。檔案袋的使用及每一個領域最後的反思環節無不體現出這一特徵。

2、重視評價的過程性

在傳統評價中,往往只要求學生提供答案,而對學生獲得答案的過程卻無任何要求。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要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包括學生在活動中的情感體驗、參與程度、投入程度、學習方式等表現,及時評價將促進學生學力的發展,保證活動的順利展開。

3、倡導評價的多樣性

綜合實踐活動具有開放性的特點,也就決定了評價的多樣性。首先是評價的多樣化,對學生的評價可採用自評、夥伴評、教師評、家長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評價對象多樣:可以是調查報告、研究報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記、設計說明,還可以是主題演講、口頭彙報……;再次是評價的方法和手段多樣:方法上是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以定性描述爲主;過程與結果相結合,以過程爲主;主體與客體相結合,以主體爲主。手段上是開展辯論會、成果展覽會、表彰先進、公佈評價成果等。

4、注重評價的寬容性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不能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學生。對學生學習的評價要寬容一些。從尊重學生的尊嚴、尊重學生的人格、熱愛學生的角度出發,以發展的觀點,正確地對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杜絕評價中經常出現的“貶損性”評價,強調評價始終在寬容、友愛、信任、尊重的氣憤中進行,多肯定、多指導,使評價更具有教育、激勵的功能。

5、關注評價的反思性

在每一次活動的進行過程中或結束後,要經常採用發放問卷、同學辯論會、師生訪談會等形式來引導學生在評價的基礎上反思自己在實踐活動的得失,恰當規劃未來的行動。這樣評價能突破原有意義上判別的概念,而真正體現了(來自好範 文網:)利用評價促進學生髮展的思想。與此同時,教師則用撰寫案例,在特定現象的基礎上反思自己的指導策略,做到教學相長。

五、機構建設

羅村國小綜合實踐課程實施領導小組

組長:朱小平

組員:李輝明周夕中劉國勇

張衛華戴留鬆

羅村國小綜合實踐教研組

蹲點領導:朱小平

組長:張衛華

組員:陳靜茹朱洪明鮑梅英武留華柴松青吳永前

傅光輝夏春梅楊春華章卉吳粉珍馬旺平

六、具體安排

周次

主要內容

參與實施人

1

①參加市綜合實踐活動開學工作會;

②制定並下發綜合實踐活動校級工作計劃

張衛華

2

①教研組成員例會;

②各班制定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

③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研討會,下發主題推薦表;

④徵集綜合實踐活動優秀案例;

教研組成員及部分學生代表

3

①各班確定活動的主題(偶發性、即興生成活動另作安排)並着手設計;

各班任科教師

4

①安排教師外出聽課並作聽課彙報;

待定

5

①舉行題爲“綜合實踐對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學習沙龍活動;

②上交綜合實踐活動優秀案例;

薛xx

6

①迎接市教研室的常規調研;

全體任科教師

7

①三年級綜合實踐活動“集體備課”;

朱xx

8

①三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觀摩活動

三(1)班朱xx

9

①四年級綜合實踐活動“集體備課”;

待定

10

①四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觀摩活動

待定

11

①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集體備課”;

陳xx

12

①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觀摩活動

五(3)班陳xx

14

①六年級綜合實踐活動“集體備課”;

吳xx

15

①六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觀摩活動;

六(4)班吳xx16

第四篇: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劃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和貫徹國家《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以本地區的自然、歷史、人文爲研究背景,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實驗爲基礎,以教師指導下的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爲載體,加強學科有效整合和教師文化溝通,幫助學生學習、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更新教師與學生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爲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形成區域辦學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課程目標

(一)總體目標: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區域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學科整合,學生實踐,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二)具體目標: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結合學科課程的學習,有效進行學科知識的整合與溝通,教育和引導學生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走進自然、主動實踐,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和合理開發周圍自然環境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爲規範,增長社會見識和行爲辨析能力,初步養成服務社會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積極的、科學的人生觀。

4、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問題的能力。

三、課程設置及課時安排

按照《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試驗稿)》的規定,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小3-6年級的一門必修課程,每週平均3課時。依據《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及《國小綜合實踐活動學習指導》的精神,結合我校教學的實際,綜合實踐活動全校自國小三年級開始設置每週固定1課時,根據需要每週可加2課時的“1+2”課時設置。

四、具體工作及措施

(一)師資建設

由於我校師資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師兼任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

1、加強教師培訓

教師培訓是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實施的關鍵,學校要十分重視通過各種形式開展教師培訓工作。通過培訓促進教師教育觀念轉變同時,要鼓勵、支持教師去研究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規律,提高開發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能力。

2、注意開發利用多種教育資源

學校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包括校內資源、社區資源和學生家庭中的教育資源),落實課程計劃的要求。要積極創造條件開發信息化課程資源,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空間。

學校還要注意發展校外指導教師隊伍,構建起指導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人才資源庫。

(二)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

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指導過程中要用新的評價理念與評價方式。反對通過量化手段對學生進行分等劃類的評價方式,主張採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自我反思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的表現進行評定、進行鑑賞。

1、評價理念

a、整體觀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的整體觀要求在評價中把課程、教學和評價進行統整,使它們融合爲一個有機整體、貫穿到活動進行中去。

b、多元化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強調多元價值取向和多元標準,肯定學生與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過程性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要重視學生活動過程的評價,對學生進行評定的作業應該揭示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以及他們是如何解決問題的,而不僅僅是針對他們得出的結論。

2、評價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方式多種多樣。在具體操作中,“檔案袋評定”和“協商研討式評定”等方法被認爲是非常有效的評價方法。教師在運用這些方法時要注意用文字說明學生活動令人滿意或需要改進的地方。

總之,教師要鼓勵每個學生建立自己的綜合實踐檔案,以便使學生深入的瞭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並能與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體會及進步的喜悅

五、組織機構

學校成立以校長爲中心的綜合實踐領導小組,在教導處、教研組的領導下開展工作。該活動具體由實踐活動指導老師負責日常工作,各任課老師協同配合,確保活動正常有序地進行。

六、活動安排

1.9月:制訂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劃,組織教師學習《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和與綜合實踐活動相關的一些案例,激發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熱情,召開家長會取得家長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支持。

2.10月:指導學生確立研究主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3.11月:進行階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四、五、六年級各推出一節研究課,大家談體會。

5.關於下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研討會

第五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素質教育理論爲指導,全面貫徹全教會的精神,積極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的有關目標,根據各級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的學習力度,結合本校的特色,加強學科間的整合,積極構建活動的評價體系。以綜合爲特徵,以實踐爲核心,以活動爲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力爭讓綜合實踐活動成爲我校的辦學特色。

二、時間安排

由於綜合實踐活動極具開放性,它需要打破傳統的學校教學時間管理策略,因此本學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時的安排上,我們採用彈性課時制,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將每週3課時的綜合實踐活動時間根據需要靈活安排,當需要走出校門開展實地活動時,可以將綜合實踐活動時間與某學科打通使用,或者將幾周的時間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實施策略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每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都互相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學生會由本學科生成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時,教師要具有敏銳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提煉加工使之成爲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課題,每一個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手中的教科書,並在教學中培養自己挖掘綜合實踐活動素材的意識,使學科教學深入、徹底,更使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的選擇具有廣泛性。如結合語文的教學可開展閱讀實踐,生活語文實踐的教學活動,結合英語學科開展英語表演等活動,結合數學學科開展生活中的數學調查研究,結合科學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結合信息技術課開展如何收集資料的研究。各種研究採用室內與室外相結合、個體與羣體相結合、小組與班級相結合等多種形式開展帶有學科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

2、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

生活,是學生學習的大舞臺。但是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熟視無睹,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平淡無奇的。這是因爲他們對身邊的小事往往習以爲常,見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認識身邊的小事,不僅會理解小事的教育意義,而且會提高思維的品質和研究習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1)賞識活動:即通過多種形式開展賞識活動課,可以幫助學生學會正確賞識自己、賞識別人、賞識自我,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進而關注個人專長、能力、樹立自信心,賞識別人,讓孩子發現別人長處,學會與別人合作,發展學生合作過程中的人際溝通能力。2)學會關心: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學會關心自己、關心他人、關心自然、關心社會,通過設計系列化的實踐活動、校園文化活動體系。3)主題教育:通過每月一個主題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九月份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十月份是我爲家鄉喝彩,十一月份是爭做規範生,十二月份是爭做守法小公民。4)體驗教育:讓學生走出教室,參與社區和社會實踐活動,以獲取直接經驗、發展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如參加社區活動,我的第一桶金,實踐小能手的評比等等。通過該學習領域,可以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繫,不斷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識和實踐能力,使學生人格臻於完善。

3、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

現在的學生不再是隻會讀書的機器了,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的焦點問題。對一些公衆現象,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渴望被大人們認同,希望得到和大人們一樣的成就。我們把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校園,指導他們採用具有個性化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從而獲得自己獨創性的理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旨所在。如通過對自然界觀察、參觀、飼養、調查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珍愛生命,讓學生從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中獲得美的體驗。

4、與傳統節日相結合

我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精髓是學生學習的極佳資源,爲了讓學生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結合傳統的節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由中秋節、重陽節引申開來的以敬老愛老爲主題系列活動。結合學校的常規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秋遊)進行學生同伴間的交往活動、學生個人或羣體的心理健康活動等等。

5、與學校工作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並不是沒有目標。而這些目標和要求往往也是學校德育工作要達到的。因此,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與學校德育、少先隊活動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起來,互相借鑑、互相滲透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如結合國旗下的講話內容、紅領巾廣播欄目,開展行爲習慣系列、文明道德系列、 時事熱點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結合實際工作的需要可以邀請縣內各界人士前來學校講座,如緬懷先烈,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國情教育、消防教育等。

五、第一學期月份安排

九月份:

1、制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

2、傳統節日:教師節、中秋節

十月份:

1、學會關心活動

2、傳統節日:國慶節、重陽節

十一月份:

結合語文學科特點,開展綜合性學習

十二月份:

1、爭做合法小公民

2、各班綜合實踐活動成果整理(各類案例,論文及學生活動體驗文章)

3、編輯校優秀案例集,論文集,學生習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