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精品多篇】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精品多篇】

舌尖上的年味優秀作文 篇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不知不覺中,新年鐘聲敲響,豬年來臨。回顧春節,年味蘊藏在其中

每到大年三十,奶奶總是會包一些糉子爲年夜飯做準備。她準備好一大盆糯米,然後再準備其他一些餡,有紅棗、豬肉、花生,我不解地問奶奶:“往年不是都用豬肉的嗎?今年怎麼還有花生啊?”奶奶笑着說:“糉子裏放花生寓意着新的一年會運氣好,事事順意,事業節節高升,是一種好運的象徵。”我恍然大悟。

奶奶把生的花生洗乾淨,然後和在拌好調料的糯米中,然後拿起兩張糉葉開始包起了糉子,伴有肉餡的糯米和花生交融在一起,秀色可餐,讓人不禁想象煮好糯米的飄香。

奶奶幹起活來麻利得很,三兩下就包了很多個糉子,我呢邊看邊學,好半天才包了幾個,還是不太合格的,一個個糉子匯聚一堂,蹦蹦跳跳地跳起了舞。不一會兒,整個廚房裏香氣四溢,我迫不及待地撥開一個糉子,“哈哈!是個肉糉子。”雖然沒有媽媽運氣好抽到個夾花生的肉糉子,可是這味道還是美味極了。

今年我們家的年夜飯有魚有肉有菜,這麼豐富的菜餚,繽紛的色彩,令人賞心悅目,垂涎三尺。全家人圍坐在桌前,一邊吃飯,一邊讚賞奶奶的廚藝,特別是她包的糉子,手藝真的好。飯後,我們坐在電視機前,看着春晚,吃着零食,一邊談論着春晚的節目,一邊分享着搶紅包的戰果,房間裏洋溢着溫馨、祥和的氣氛。

年味如油,在愛中升溫。有人說,過年不像從前那樣熱鬧、有人情味了。但我不這樣認爲,年味只是隨着時代變遷而變化。從短信、電話祝福變成了微信祝福,從送紙質紅包變成了搶微信紅包,方式變了,但情意不變,過年最重要的還是家人團聚、享受親情啊!

窗外五彩繽紛的煙火接連綻放。爆竹聲中,年的味道深深地藏進我的每瓣味蕾裏。

舌尖上的年味 篇二

日出祥雲飄天邊,鞭炮齊響奏美滿。佳餚滿桌慶團圓,來年紅火吉祥日。

在我看來,年味是凝結在舌尖上的。年糕永遠是過年餐桌上最重要的角色,年糕寓意着年年步步高昇,無論這一年過得怎樣,春節的年糕永遠是一家人的年終盛宴。希望來年能夠風調雨順,幸福美滿。年糕不僅美味,而且樣式變化多端,令人百吃不厭。

在我的家鄉,年糕像是一塊潔白的寶石,漂亮極了。樣式也衆多,有自制年糕、桂花年糕、蜜豆年糕、桂花紅薯年糕、南瓜紅棗年糕、還有紫薯年糕……剛出鍋的年糕香味撲鼻而來,使人垂涎欲滴。嘗一口,爽滑酥嫩、酥脆香口。簡直別有風味。

過年時我們家家戶戶都會準備做年糕。首先把準備好的米粉和糯米粉用水攪拌開,再用一塊打溼的網布放在蒸籠裏面,接着把粉均勻地鋪在上面,蒸30分鐘。蒸熟之後把它揉成麪糰。在打開鍋蓋的瞬間散發出一股糯米的香氣,那糯米香味香飄十里,傳到左鄰右舍。

我們傳統的吃法是這樣的:把年糕從側面切開,切成小片小片,再放入鍋裏油炸。同時也要注意火候,避免炸糊。吃的時候可以配上自己喜歡的調料解解饞。我吃年糕的時候總愛說話。年糕就會粘在我的牙齒上。我用舌頭在裏面不停的舔才能把把它弄下來。我伸長舌頭時就好像鴨子吞食,大家看到我吃年糕的模樣,都會捧腹大笑。而我卻覺得年糕粘在牙齒上,寓意着明年好運連連,步步高昇。我閉上眼睛享受着一瞬間的滋味,既美味又香甜。讓人吃了不自覺的回味。

古人云:“年糕寓意稍雲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吃過浙江年糕的人,都曾爲之讚不絕口。我曾吃過福建的年糕,味道雖不錯,可口感單一至極,好像在咬糯米糰子。山東的黃米年糕,造型美觀,但口感太硬,就像在咬石頭。稍一不留神,裏面的棗核便會磕到牙。過年其實不僅是一個盛大的節日,也是億萬中國人的心靈寄託,我衷心希望浙江的年糕能凝固成舌尖上的年味,一代又一代流傳下去,一年又一年期盼下去。

家人們紛紛下樓點燃鞭炮。頓時滿城近帶鞭炮聲,花炮升騰、五彩斑斕。整個城市都沉浸在煙花爆竹聲中,一個個五顏六色的煙花升上天空。象徵着祖國在新的一年裏國泰民安,繁榮昌盛。

舌尖上的年味優秀作文 篇三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到了,今年外公外婆在這邊過年,所以我們大家一起包餃子。

首先,外公把麪粉和好後搓成麪粉條,再用刀把麪粉條切成小麪糰。我們在桌子上先灑了點乾麪粉,再把小麪糰放在上面用擀麪杖擀成一個圓圓的、薄薄的麪皮。然後把麪皮放在手掌的四個手指上托起,接着把之前準備好的餡放在麪皮的中間,再把麪皮的前後兩個對邊對摺捏緊,然後把左右兩個邊往裏壓,又把左右兩邊後面的角捏緊,最後再把兩邊前面的角往裏壓緊,就這樣一個餃子就包好了。不一會兒我們就包了幾十個。

接着就是煮餃子了,先把水燒開,再輕輕的把餃子一個一個的放進鍋裏。在煮的過程中先後加了三次冷水,每次都要等水燒開幾分鐘,直到把餃子煮熟,再撈上來就可以吃了。

我咬了一口自己做的餃子十分美味,因爲是自己動手做的,所以還多吃了幾個呢!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十 篇四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北宋時王安石的《元日》中,描寫的當時過年習俗。

每個地方過年的習俗、美食都不一樣,家鄉的年味也自然是獨特的,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家鄉莆田過年時必不可少的一種美食——紅團。

紅團是蒸食,由皮與餡做成,餡料可以根據各自的喜好做成不同的材料。現在一般是香甜軟糯的糯米餡或甜而不膩的綠豆餡。兩種不同的餡,口感也不同,糯米餡吃在嘴裏又粘又軟,綠豆餡在口中則是滿腔綿密,比較有嚼感。

還有的人喜歡吃鹹味餡的,那麼只要在糯米中拌上肉、香菇與花生即可。

再說皮吧,先用開水灌入糯米粉,揉成麪糰。製作過程當中,要先加入一種可以食用的紅色粉末,這樣蒸出來纔會是鮮豔的紅色;水一定不要放太多,否則整盆都是白色漿糊,遇到這種情況還得再加麪粉,一直到能揉成團而不粘手爲止。然後,從揉好的麪糰中,揪出一塊,捏成巴掌大小,把搓好的餡放在皮的中間,小心翼翼的包好,絕對不能露餡。包好後在麪粉當中打一個滾,這樣紅團不會粘在模具上。然後在模具裏一按一敲,墊上葉子就完成了。

介紹完畢,我準備親手嘗試製作了。

麪糰、葉子、餡料、模具都已經準備好了,我迫不及待的開始製作。

由於我還是個初出茅廬的“萌新”,所以在做麪皮時就栽了跟頭。

我和好的麪糰粘糊糊的,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沾上了一層面粉。我掌心託着裹好麪粉的麪糰,一隻手輕輕地壓着,壓出來的皮與餃子皮一樣薄,我只好再加了一些麪糰,這下可好了,“餃子皮”變成了春捲皮。我意識到自己壓的太用力了,只好重新再做,這一次我小心翼翼的剋制着力度,終於捏出了一張像模像樣的餅皮。

接着我用手拿起了一個捏好的糯米糰,剛把它放到皮的中間,它就不聽話的粘在了我的手上,我迅速把他用皮嚴嚴實實的包住,然後裹上一層面粉,甩進模具裏一壓,輕輕一抖,一個紅團掉了下來。

最簡單的就是剪葉子了,只要目測估好大小,用剪刀沿着邊沿剪好就完成了。再上鍋蒸十來分鐘後,香噴噴、紅豔豔的紅團就可以出鍋了。

紅團象徵着紅紅火火,團團圓圓,還代表着幸福快樂。

這就是紅團一一莆田特色美食之一。

舌尖上的年味優秀作文 篇五

春節是中國最盛大的節日,也稱農曆新年,節日歡慶時間最長,禮俗最爲隆重繁瑣,也是中國人最爲重視的節日,這一天終於萬衆矚目下到來了。

鄉下,過年時有一種特殊的美食,那就是糖餃子。過年時吃糖餃子就寓意新的一年裏招財進寶。財源滾滾。聽奶奶說,以前辦酒宴才用這種餃子,很多人帶回家給小孩吃。

這次到鄉下恰逢爺爺奶奶包糖餃子,我趕緊湊過去看,只見爺爺拿來一塊和好的麪粉,切出一小塊來,用手均勻地搓,拉扯成一個條形,再切成一小塊小塊的,好似一個個鼓鼓的方枕頭,然後拿出一個空瓶子,把小枕頭擀成一個個的小圓餅,爺爺拿起一塊小心翼翼的放手中,用勺子舀一勺特製的糖放中間,對摺合上,用手捏合,最後別上一個個精美的花邊,就大功告成了。媽媽試着做了一個,那餃子真是別具一格呀,前面開始很好,漸漸的越來越小,媽媽看了,笑着對我說;‘來,你也來做一個。’我因爲·笨手笨腳,所以奶奶遞給我一個只剩最後一步的,我手有點發抖,照着樣子做,結果成了一朵花,全屋的人哈哈大笑。

動物有‘四不似’,可我們做的餃子有‘七不似’。‘八不似’,因而引得我們捧腹大笑,爺爺笑紅了臉,奶奶笑彎了腰,一屋的喜氣洋洋!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六

舌尖上的年味,舌尖上的家。老家的年味是中國人深入骨髓的味道,在位於中國浙江省東部的安吉,正上演着舌尖上的年味。

臘月一到,挨家挨戶開始了上演打年糕的戲碼。

婦女們將早早泡好的糯米洗淨,放入鍋竈中烹煮。幾個年輕力壯的漢子排着隊打年糕。只聽叫喚聲“出鍋了!”婦女們將煮熟的糯米放入石臼。一個壯士立馬掄起木槌,捶向石臼中的糯米,旁邊有一人需要配合的翻動糯米糰。你一錘,我一翻,如此默契,如此和諧。

大約十分鐘後,一顆顆糯米粗糙小子在木槌的造化下,形成了一個個俊俏的白面書生。光滑的糯米糰從石臼中被請上了案板上,下面的活就要交給有着二十年經驗的老師傅了,只見他雙手不停地搓,揉,按,麪糰好像和他很投緣,乖乖地隨他折騰。等到圓鼓鼓的麪糰化身成長長的條子,只見他拿着一根細細的白線,用力拉緊後,三下五除二就把一塊糯米糰拉成了幾塊大小長度,寬度一模一樣的年糕。

流水線似的工序還沒有完結,最後的畫龍點睛之筆就要交給我了。我拿起刻有福字的印章,沾上紅水(可食用的)輕輕地印在年糕上,陽光下,潔白的年糕鑲着鮮豔的福字,寓意來年日日高。

大人們憧憬着來年的美好願望。饞嘴的我卻一手抓起一塊沒有成形熱氣騰騰的年糕,往芝麻糖碗了重重的沾了一下,急切切地放入口中。小嘴巴包着年糕,用力地咀嚼着。年糕的韌勁有道,芝麻的脣齒留香,好吃的讓我無法啓齒。

大年七年級,年糕就粉墨登場了。炒年糕,湯年糕,煎年糕……但這些並不能抓住我的味蕾。我的最愛――煒年糕。生起熊熊烈火,去大缸裏取幾根自家打的年糕,洗淨,擦乾,放入火爐中,年糕開始了它獨特的處子秀。竹排霹靂啪啦的作響,大火中的年糕脫去了白面書生的模樣,搖身變成了黑臉大漢。掰開烤好的年糕,外焦裏嫩,再沾上細膩的白砂糖。咀嚼,品味,綿滑的年糕久久在口腔打轉,似乎不捨下肚。

焦糯的年糕味,伴着淡淡的柴火味,和着濃濃的幸福味,新年開始了。

舌尖上的年味優秀作文 篇七

或許是因爲第一次在外地過年吧!別樣的年味,讓我感動、憧憬、期待。這裏沒有了往年家裏的那麼多忙碌。家鄉過年最注重吃,從臘月二十鎮上的年集開始後,就要開始忙碌準備食材。到過年家家都要準備帶有地方色彩的“臊子、肘花、帶魚塊、麻辣雞塊等”多種美食。小時候最期待的是過年,簡單原因——吃好吃的、掙壓歲錢。這樣的節奏伴隨着我長大。

“媽,今年你就隨便準備點,不讓自己太勞累了。去年就因爲太累感冒都住了好幾天醫院。”“沒事,就累那麼兩三天,再說過年不就是個吃啊!只有吃好了大家開開心心的纔有年味呀!就是你今年回不來,吃不上最愛吃的臊子面了,你在那邊要吃好,睡好…”。聽着母親慈祥的關心話語,我的心暖暖的。我知道母親特別累,因爲家裏的親戚特別多,每年都需要準備大量的美食。春節前的那幾天,是母親最忙碌的時候。這些年因爲油煙吸的太多使她容易感冒,身體越來越不好,但是固執的母親從來不聽我的勸解,每年總是這樣的忙碌着,爲過年準備着大量的美食。每當看着大家高興的吃着餃子、臊子面,小孩子歡樂的領着壓歲錢時。我覺得或許就是因爲母親的忙碌,家的年味,在母親的臊子面中得到了挽留,在母親可口的飯菜下被昇華。

如今家的年味在工作與距離中慢慢消散,入口的餃子失去了專屬於母親的那種味道,但是也具有了別樣的滋味。遠離家的我們給予了餃子思念的味道、祝福的味道、責任與義務的味道。別樣的滋味讓我們擁有了別樣的年味,我們因爲品味它,我們才懂得了、成長了好多好多。

年味,或許就是我們一年的工作累了、困了,回到家或在聚在一起去尋找最初的心靈的港灣,去停靠那裏,在哪裏吃、喝、玩對自己壓抑內心的一種釋放,去尋找最原始能給我們帶來快樂的東西,從其中去品味珍惜。

舌尖上的年味 篇八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雖然平時已經有各種食物讓我的味蕾得到滿足,但我最期待的仍是除夕的年味。

故鄉的年味是融入血液中的印記,不僅已深深融入身體,更讓我魂牽夢繞。

今年除夕夜的年味活動依然是兩大件:一是做沔陽三蒸,二是包餃子。

外婆在廚房裏麻利地處理蒸菜有關的食材,我偶爾往廚房裏竄竄頭,想幫也幫不上什麼忙。

我便纏着外公聊天。外公說,在湖北仙桃,過年總是少不了沔陽三蒸,即蒸魚、蒸肉、蒸菜。做法其實很簡單:先處理魚塊、肉塊以及蔬菜;再把這些食材醃製半小時;最後再放到籠屜裏蒸熟。

由於高溫蒸汽讓菜品受熱均勻,成熟較快,所以在蒸制過程中不需時時翻動,這樣更容易保持食物的形狀和風味。蒸菜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食材的營養,集鮮、嫩、爛、香於一身,原汁原味,清淡、綿軟、風味醇厚。

不一會兒,屋內就開始飄出蒸菜的陣陣香氣了。“太香了!”我時不時往廚房瞄一眼,饞意大發的樣子,惹的外婆止不住地笑,“一會吃個夠。”

包餃子的食材豐盛:大塊的新鮮豬肉,肥瘦適中;飽滿的蝦仁;碩大的白菜;綠油油綠色作文網的韭菜;圓不溜秋的香菇;香蔥、薑末等各種配料也一起備足。

外婆備好餡後,一家人圍在一起包餃子。我有模有樣地學着大人們包餃子,把放了餡兒的麪皮由邊緣開始,右手一隻大拇指向前推,另一隻食指向前壓,一個褶皺就好了,就這樣重複幾次,一個玲瓏可愛的、似月牙的小餃子就誕生啦!原來包餃子並不是很難哦,我心中成就感滿滿!

外公告訴我,沔陽三蒸是仙桃特有的民俗美食,象徵蒸蒸日上的美好祝願;餃子因爲寓意“更歲交子”,除夕吃“餃子”是中國人的過年標誌,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盛宴。

吃年夜飯的重要時刻到了。我們一大家子圍在一起,一邊吃着美味的蒸菜和餃子,一邊說說笑笑。滿屋子都是濃濃的年味,而比這年味更濃的是親人歡聚的喜悅!

歡聚的快樂和美食的味道互相摻和,就如空氣一般悄無聲息地進入我的身體,享受這舌尖上的美味,也享受着這濃濃的親情。

中國人看重過年。長大後漸漸明白,舌尖上的年味,或許不在於美味佳餚,不在於形式花樣,這年味是每個人根植於心的血脈親情,也寄託着千家萬戶對祖國大家庭繁榮昌盛的美好祝願。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九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立春時節恰逢新春到來,萬物都披上了華麗的外衣。在這春色萌芽之際,最歡愉的莫過於與親人相聚一堂,共享天倫之樂。

談起過年,想必最難以忘懷的便是年夜飯了。下午三四點鐘,主廚們就開始輪流上陣了。鍋中沸騰的聲音不時響起,陣陣香味也撲鼻而來,弟弟妹妹們饞得直流口水。

六點整,年夜飯終於開始了。一道道菜餚全都色香味俱全,拿着筷子竟不知從何享用。那就從清蒸鱸魚開始吧,鱸魚肉鮮滑香嫩,和小米辣混合簡直是絕配,清爽宜人。又嘗一塊鮮椒兔肉,辣得我直流眼淚。

這時,貼心的外婆盛來一碗雞湯。哇,舌尖的辣味已然消失,只留下縷縷雞湯的美味鮮香。桌上的啤酒鴨、幹拌牛肉、鐵板豆腐、紅糖餈粑……全讓人停不下筷子,真是美味至極呀!

吃完年夜飯,當然是激動人心的拜年時刻。“恭喜發財”、“身體健康”、“闔家歡樂”的祝福聲越來越多。你瞧,弟弟的口袋早已裝滿,笑起時,缺掉的大門牙惹得人們哈哈大笑。幾個孩子全都滿載着豐收的喜悅,準備着進行揮霍。

賣煙花的小攤成了孩子們的快樂聚集之地。我們拿着煙花去空曠的地方,早有人在這裏點燃五彩斑斕,讓歡快四射。我們也點燃一個“彩響雷”,“砰”地一聲,氣震山河;再來一個“直衝雲霄”,真的似飛機般直奔天宇……

舊年的煩惱全都煙消雲散了,真想時間就永遠地定格於此。累了,大家就樂呵呵地吃着路邊賣的炸土豆,真香啊——的確是記憶中的味道,十年從未改變。

待回到家裏,已是十一點,窗外的煙花絢爛而又迷人;欣賞片刻,午夜12點的鐘聲就響起了,不帶保留地與舊年告別,從此美好的一年從此刻歡愉開啓。我只願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

睜開眼,大街上到處張燈結綵,向着新的一年打聲招呼,望着湛藍的天空,虔誠地許下新年的願望——我要自己變得更加美好,我要做更棒的自我!

舌尖上的年味 篇十

在我的家鄉慶元,人們喜歡以手工美食來表達對春節以及團聚的重視。

家鄉保持着“節前做黃粿,除夕吃黃粿”的習俗,這是一項千百年來的傳統。每年臘月一到,各家前往山上砍下一捆捆優質的喬灌木,然後放在空地上燒成灰,當地人稱爲“粿灰”。每當濃煙翻滾的壯觀景象出現,這就意味着春節越來越近了。把“粿灰”用水衝成天然的植物鹼水,然後加入粳米浸泡,隔水蒸透,倒入石臼中捶打,熱騰騰且嫩滑的黃粿就可以出臼了。如今人工捶打已經被機器代替,但家家戶戶依然保留着這個石臼。聽奶奶說,吃黃粿表示着本年的豐收,預示着來年的希望。

家鄉還有過年吃甜糕的習俗。吃的糕以紅糖的甜糕爲主,基本原料是糯米和米,再添加紅糖水,調和成漿糊狀,放進大蒸籠裏。蒸好後倒扣在大篩子上晾乾,大部分人家,會等到大年三十才動刀開吃。除了黃粿和甜糕,人們還會製作麻餈、豆腐、紅酒等等。

在家鄉的農村,臘月裏還有一件大事就是殺年豬。殺了年豬,村裏人就會相互叫着吃“豬頓”。“豬頓”的菜餚很豐富,紅酒燉豬腳、豬肉拌菜乾、豬血豆腐湯、酸菜炒豬腸、豬肝湯等等。農村土竈燒出來的肉總是特別香、特別好吃,特別是放到大鍋裏用慢火清燉的豬腳,紅酒的香氣慢慢燉入豬腳的骨髓,紅酒裏又溶入了豬腳的肉香,掀開鍋蓋,紅酒和豬腳特有的清香就飄散開去,令人垂涎欲滴。

春節過後,大家又要各自回到生活的城市,這時長輩會打包各種親手製作的黃粿、甜糕、年豬肉讓子女帶上。因爲新冠疫情,許多人相應國家號召就地過年。有時只要一碗黃粿、一塊甜糕,就可以一解他們的鄉愁,就彷彿自己正在老家的大飯桌前,正和親人們一起吃年夜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