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公文 > 公文精選

關於加大人才引進工作力度的建議4篇

關於加大人才引進工作力度的建議1

關於加大人才引進工作力度的建議4篇

近年來,我市大力引進高新技術項目, 集聚高層次人才,促進了經濟發展。但在人才引進和隊伍建設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制約着我市轉型發展。主要表現在:市域內人才總量不足,分佈不均衡;引進外來人才缺乏政策優勢和吸引力;人才儲備數量偏少、質量偏低等。人才工作是促進忻州轉型跨越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程,爲進一步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爲此建議:

1.要進一步完善人才引進政策。要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縣市區要結合實際,出臺系統完善、政策優惠、操作性強的人才引進配套文件,明確規範引進工作程序,讓引進的人才真正爲我市服務、爲促進經濟轉型發展服務。根據我市產業特點和實際情況,建議市委、市政府在人才引進政策中將高級技師列入高層次人才範疇。要堅持“培引結合,以引促培”,有針對性地搞好高層次人才引進和本土人才開發工作。

2.在人才引進上,可採用“柔性引進”的靈活方式,通過聘請諮詢、講學、技術合作、兼職、短期聘用、承擔項目與課題研究等靈活方式引智。

3.突出人文關懷,打造引才特色品牌。建立領導幹部聯繫人才制度,隨時掌握引進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情況,協調解決各類困難,落實好住房保障、安家費用、戶籍落戶、醫療保障、子女入學等相關事宜,解決引進人才的後顧之憂。

4.建立“人才儲備庫”。根據需要,定期制定發佈人才儲備目錄,進行精準儲備。同時提高高校畢業生人才儲備工資待遇,可參照事業單位基本工資標準執行。

5.要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探索建立優秀人才列席市委、市政府重要會議工作機制,讓他們參與重大工程、重大項目的審議。對優秀科技人才,給予適當的政治安排,提高政治待遇,最大程度地激勵優秀人才當好科技創新進步的帶頭人、轉型發展的智囊團和推動者、人才隊伍建設的領路人、時代精神和道德建設的師表和楷模,積極爲忻州轉型跨越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關於加大人才引進工作力度的建議2

人才資源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科學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人才工作,並提出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強調人才對整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一個城市,如果沒有人才的支撐,會導致發展滯慢,經濟水平低下,同時,因經濟水平與發達地區、發達城市相距甚遠,會導致現有人才大量流失。因此,相比發達地區的人才“氾濫”,佳木斯市作爲落後地區的小城市就要靠情感留人、用政策留人、造環境留人。 
  建議:  
  一、優化服務、提升質量,靠情感留人。在“小城市”要貫徹好“三寬”精神。一是寬容,在鼓勵成功的同時,也要接納人才在工作當中的失敗,讓他們能夠在失敗中儘快站起來、繼續前進、獲得成功;二是寬厚,要創造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讓他們能夠專注於自己的事業,心無旁騖;三是寬廣,就是要用更高的眼界贏得人才,留住人才。同時,要建立完善人才服務機制體系,主動提供熱情、周到、個性化服務,用感情投入和人文關懷人才,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讓在小城市工作的人才感受“家”的溫暖,產生對“家”的依戀。 
  二、建章立制、加大投入,用政策留人。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多元化人才發展投入機制。鼓勵支持用人單位建立並用好人才發展專項資金,重點用於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獎勵和扶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將此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並隨着“小城市”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以及引進高層次人才工作的實際需要而逐年增加。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獎勵分配和人才激勵制度。鼓勵並積極推動企事業單位對人才實行年薪制,利用股權、期權激勵的方式,採取將人才的收入與業績、貢獻掛鉤的績效分配方法,使人才的價值真正得到體現,以最大的誠意留住人才。留人的方式很多,靠事業留人、靠平臺留人、靠物質激勵留人,靠感情留人等都很重要。多種模式並行,並針對不同人才的需求設計不同的人才激勵模式。有的人需要給予足夠的物質回饋,有的需要歸屬感,有的是因爲看中了事業發展的價值。 
  三、依託產業、聚集力量,營造環境留人。要依託產業聚集人才。堅持把各類人才尤其是高層次人才的成長髮展與產業開發相結合,引導各類人才把心思和精力用到創新產業升級、做大做強優勢產業、着力打造新興產業,爲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發展特色產業是留住人才的突破口。特色產業具備的異質性確保人才的黏着性,藉助專業人才發展特色產業逐步形成產業鏈帶動地區經濟發展,我市作爲不發達地區小城市應重點培養專業特色人才,促使人才完全融入地區城市生活,滿足地區經濟發展需求,降低人才流失率。要整合政府、企事業單位等各種平臺,通過招聘新型人才,提升政府、事業單位的文化水平。企業通過技術入股、項目合作、行業技術開發等,促進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爲各類人才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和工作平臺。 
  四、要留下人才既應滿足其物質需求,也應滿足其精神需求。地方政府應從滿足人才多元化需求方向入手,在滿足人才物質需求基礎之上加大對人才精神需求研究力度,解決人才情感問題、尊嚴問題、自我價值實現等問題,如:可以多提供物質之外的福利待遇,開展學習培訓、組織實踐活動,注重勞逸結合,要尊重人才,與人才多溝通,打感情牌,瞭解人才的問題和需求,結合實際,提供幫助。 
  五、關注培養本地化人才。我們佳木斯作爲中小城市,一定要關注從我們家鄉走出去的本地化人才,因爲本地化人才的突出優勢就是一旦返鄉就業便相對穩定,尤其隨着個人成家立業,跳槽到其他城市的概率會更低。所以,應加大本地人才培養力度,放寬本地人才返流政策,拓寬渠道開展人才培養和搜尋招募工作,把這些人才吸引回來。爲城市培養自己本土化的人才,才能將人才的力量發揮到極致。 
  六、着力於城市文化建設,用文化涵養人才。用文化彌補經濟短板,突出自身優勢,提升城市文化底蘊,打造特色城市,以達到留住人才與涵養人才的目的。中小城市要想改變人才“入不敷出”的現狀,人才工作刻不容緩。人才工作的前提是要留住人才。留住人才,就是要留住他的心、他的情;留住人才,就是要給予他更好的發展空間和平臺,實現他的人生價值。 

關於加大人才引進工作力度的建議3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並要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這是黨中央對人才工作的新定位。2018年將迎來海南建省三十週年。常言道:三十而立。站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歷史方位上,海南作爲經濟特區,如何在而立之年,充分結合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視察海南時提出的“使海南成爲人才薈萃、技術創新之島”的指示,踐行好十九大精神,將海南進一步打造成爲符合國家戰略需要和人民需求的人才特區,更好發揮海南的“一帶一路”倡議支撐作用,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重大課題。
    一、問題與挑戰
    建省三十年來,海南人才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相對於兄弟省份而言,海南仍然是人才缺乏地區,人才引進力度與發達省份相比,差距很大。現有的人才總量和結構還不足以擔負起建設美好新海南的重任。主要問題表現在:
    1、高層次人才極度缺乏,且分佈不合理。從學歷上看,目前海南擁有博士學歷人員占人口總數量的比重不到0.3‰,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僅佔人口總數的51.2%,海南大學博士學位教師佔專任教師的比例爲40%;海南師範大學博士學位教師佔專任教師的比例爲36.5%。高精尖應用型人才和高等級研發人才嚴重不足。在頂尖人才中,僅有柔性引進的十餘名兩院院士,本土化培養的兩院院士還未實現零的突破,包括長江學者、千人計劃、傑青、萬人計劃等國家級人才更是海南的稀缺資源。同時,醫藥衛生、信息產業、製造業、建築業、農業以及第三產業中的支柱產業的專業技術人才也明顯短缺。
    2、人力資源配置不科學、不平衡,結構性矛盾突出。教育、衛生等事業單位人才多,企業人才少;第三產業人才多,第一、二產業人才少;中心城市人才多,市縣人才少。
    3、人才服務體制機制相對落後。計劃思維管理人才的慣性仍然很大,服務理論相對滯後,還存在着政事不分、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等問題;統一的人才市場體系還未形成,人才公共服務體系不健全,人才的互通機制尚未完全建立,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多頭管理,責任分散,信息化程度不高導致出現重複工作。戶籍、檔案、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滯後。
    二、政策建議
    1、建立海南省中英文的人才招聘網站,面向全球發佈人才需求信息。藉助我國駐外使領館的資源和幫助,在美國、歐洲建立海外人才聯絡中心,主動去海外招聘人才。建立人才引進一站式服務平臺,其服務內容涵蓋出入境、居留、醫療、社保、購房、稅收、子女入學、配偶安置等方面,用高效特色、全方位的服務解決人才後顧之憂。讓各級各類人才工作安心、居住定心、生活舒心,增強人才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2、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推進人才安居工程建設。築巢才能引鳳,安居方能樂業。由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推進高層次人才、領軍型人才、產業緊缺人才、高校畢業生等各類人才的住房保障,推動包括高端人才公寓、海歸公寓和創客公寓等的建設。要根據不同的目標人羣,在不同類別公寓的規劃與設計中體現差異化的設計理念。按照出行交通便捷、配套設施齊全、自然環境優美、社會秩序良好、文化氛圍濃厚、人際關係和諧、高端人才集聚的高標準社區進行打造。海南省高層次人才公寓,對引進的國家級高端人才視其服務年限後可供其終身使用。對其他層次的人才政府爲其提供廉租房。
    3、在桂林洋高校區建立高層次人才公寓。在桂林洋高校區由政府集中建設高層次人才公寓,統一建設,統一管理 。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含長江學者、千人計劃、青年長江、青年千人等)簽訂10年以上合同,可獎勵住房一套;博士或高級職稱的人才,可以提供一套限價房。同時要加強配套設施含(幼兒園、國小和中學)、醫療配套(社區醫院)、生活配套設施(大型超市和農貿市場)的建設。海南省高層次人才公寓,對引進的國家級高端人才視其服務年限後可供其終身使用。
    4、爲青年大學生落戶海南提供政策支持。年輕的畢業生是海南可持續發展最重要力量,實行大學畢業生落戶海南“零門檻”,如對本科、碩士、博士畢業人才放開落戶,並給予租房金(如兩年期,本科3萬,碩士5萬,博士8萬)和購房補貼(兩者不重疊),建設大學生人才公寓,提供給畢業3年內在海南創業就業的無房大學生,租賃價格不高於同一地區市場價格的70%。
    5、繼續推進人才綜合性服務工程,爲吸納入才留住人才創造良好的環境。目前,海南省政府已經印發了《海南省引進人才落戶實施方法》,但還需要一系列的“連環拳”方能解決人才落戶的後顧之憂。要爲引進人才解決配偶工作問題,解決隨遷子女是就近入學問題,以及隨遷父母的醫療服務。這一系列的問題雖然繁瑣,但卻關係着落戶人才的具體利益。因此,我們還需要各項具體條例、細則的頒佈實施。
    6、建議高校高層次人才引進不佔用高校原有的計劃編制、二級教授的指標和績效指標,這樣能有效解決引進人才與原有人才爭搶資源的矛盾。

關於加大人才引進工作力度的建議4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馬鞍山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總量顯著增加,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人均值曾經連續多年保持全省第一,達到或接近長三角中等城市水平。“十二五”以來,在馬鞍山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馬鞍山市緊緊圍繞轉型升級、加快發展主題,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力以赴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 

馬鞍山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良好,只是在合肥、蕪湖等城市高速發展的襯托下顯得有點慢。由於歷史原因,馬鞍山產業結構過於單一,鋼鐵和重工裝備製造產業比例較重,輕工業、商業和服務業不成氣候。經濟體量不大、結構不優,傳統產業增長動力不足、新興產業支撐不夠,是馬鞍山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困難和問題。當前,皖江城市帶上升爲國家戰略,爲馬鞍山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但也受到很多短板的制約。其中,最爲嚴重的就是人口總量少特別是人才數量少的問題。合肥、蕪湖發展迅猛,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爲兩市有巨大的人口腹地和大量高校。馬鞍山沒有他們的先天優勢,要想加快發展,迎頭趕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人才問題,而引進人才的關鍵就是在政策層面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當今社會,人才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人才問題是關係到一個城市、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發展全局的根本問題。馬鞍山市提出了人才強市發展戰略,出臺了《馬鞍山市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但政策力度與省內周邊城市如蕪湖市還有距離,對人才的吸引力較低,不利於馬鞍山市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引進人才。特別是馬鞍山市給予高層次人才的引進政策力度較大,但給予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等人才的引進政策沒有或很少,有也僅限於少數大型企業的緊缺急需專業,沒有惠及大多數企業,覆蓋面不寬,不利於大批量的引進人才。 

比如,蕪湖《引進高層次人才實施辦法》的優惠政策中明確規定:引進具有博士學位或正高級職稱的人才享受每月2000元生活補貼;引進具有博士學位或正高級職稱的人才5年內可享受住房補貼每月1500元;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的配偶、子女可根據本人意願,將戶口遷入市區。引進人才要求爲配偶安排工作的,用人單位應提供幫助,人事和勞動部門予以協助;子女安排到重點中學或市屬國小就讀;等等。蕪湖《2015年人才特區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公告》中明確規定:對應屆高校本科及以上畢業生在蕪湖市企業穩定就業、簽訂勞動合同且參加社會保險滿3年的,給予10000元的一次性生活補貼;對於已在蕪湖市就業滿3年的本科及以上學歷高校畢業生或具有技師及以上職業資格、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人才,在蕪湖市購買普通自住商品住房的,給予所購房屋需繳納的房產契稅補貼和不少於2萬元的購房安家補助;對博士、碩士畢業研究生和本科、專科畢業生來蕪湖市就業,3年內分別給予每月基礎租金的80%、60%和40%、20%住房租金補貼等。 

以上這些政策,既加大了對人才的吸引力度,又有效減輕了用人單位的人力成本,對蕪湖市的經濟發展帶來了積極明顯的影響,而馬鞍山市並沒有這些政策。 

建議:

在新的形勢下,作爲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重要城市和連接長三角的橋頭堡,馬鞍山市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使經濟、社會的發展充滿活力,就必須制訂並組織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經濟上、生活上提高對人才的吸引力。爲此,特提出以下建議: 

1.按引進人才層次給予相應生活補貼和住房補貼。建議參照蕪湖等周邊城市引人政策,對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引進來馬鞍山市就業的人才,按照碩士畢業生、博士畢業生給予1000-2000元/月的生活補貼,給予1000-2000/月的住房補貼或一次性的安家費,特別緊缺的專業和特別優秀的人才可適當放寬。對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引進來馬鞍市就業的本科生或本地高校畢業的本科生按月或給予一次性的生活補貼和住房補貼。對引進的人才在馬鞍市購房置業的,給予適當的稅收減免。 

2.給予引進人才的配偶就業和子女入園入學創造條件。建議對引進的人才的配偶、子女可根據本人意願,將戶口遷入市區,引進人才要求爲配偶安排工作的,用人單位應提供幫助,人事和勞動部門予以協助;子女有上學需求的,根據本人意願,將其子女安排到市內公辦幼兒園、國小和重點中學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