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探索市域鄰界同鎮學校的發展模式

以大竹縣歐家鎮爲例 探索市域鄰界同鎮學校的發展模式

探索市域鄰界同鎮學校的發展模式

一、基本概況

(一)學校駐地情況

大竹縣歐家鎮中心國小位於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的南大門——大竹縣歐家鎮學府路61號,與廣安市鄰水縣太和鎮普新街道接壤,鄰市的廣安市鄰水縣在該場鎮建有九年一貫制學校一所,兩校直線距離僅500米,屬典型的一鎮兩校。

(二)學校基本情況

大竹縣歐家鎮中心國小位於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的南大門——大竹縣歐家鎮學府路61號,與廣安市鄰水縣太和鎮普新街道接壤,大竹縣歐家鎮中心國小屬農村公辦九年一貫制學校,1995年9月,由大竹縣歐家初級中學、大竹縣歐家鄉中心國小合併而成,是一類公益事業單位。截止2020年9月,學校佔地面積15000平方米,教職工62人,中國小高級教師11人,中國小一級教師24人,本科學歷22人,學歷合格率100﹪。現有14個教學班,學生437人。

二、兩校發展共性優缺點

(一)優點。一是基礎設施明顯提升。四川省將“鄉鄉有標準化中心校”納入貧困縣摘帽條件,兩所學校均加大了建設投入,基礎建設和設施設備都得到了明顯改善。二是師資力量明顯增強。兩校都撤併了村小教學點整合師資,兩市兩縣均加大招聘力度引進師資,開展交流研培提升教師業務水平。三是一貫制管理明顯到位。兩校均爲九年一貫制學校,學生的國小和國中均在一個學校就讀,減少了國小升國中的磨合,有利於學生迅速進入國中學習狀態。同時,教育教學統一管理和安排,有利於實施一體化的教學設計和教學評價。

(二)缺點

1.教師融合尚在路上。一是職稱評審國小國中界線分明。編制管理同一學校仍分爲國小、國中不同崗位,在職稱評聘上國小、國中按崗位獨立劃分職稱比例,目前職稱體系上只是從名稱上統一了國小國中。二是教師資格國小國中要求不同。國小和國中教師難以形成大循環。

2.學生管理難度加大。一是農村學校存在較大比例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習慣養成難度加大。二是預防校園欺凌較爲困難。國小、國中同校,易產生高年級學生(初 中生)欺負低年級學生(國小生)的問題,帶有隱蔽性,不易發現。

三、兩地政策差異帶來師生管理的困惑

(一)教師待遇。鄰水縣教師年度目標考覈發2.8萬/人,參照公務員發放年終一次性獎勵(俗稱十三個工資)。大竹縣教師年度目標考覈發1.3萬/人,沒有同步參照公務員發放年終一次性獎勵(俗稱十三個工資)。同一場鎮兩所相距500米的學校,由於管轄不同,待遇截然不同,嚴重影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二)學生方面。

1.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餐改善計劃。鄰水縣實行政府全額保障,不收取學生一分錢,而且撥付食堂工作人員的工資,保證國家補貼讓學生吃飽吃好。大竹縣要向學生收取2—3元補充營養餐的不足,而且不撥付食堂工作人員的工資,完全由學校自籌經費解決。

2.課後服務。按照國家、省市相關政策,大竹縣2020年秋季全面啓動課後服務,上早晚自習的每月收取120元/生,不上早晚自習的每月收取100元/生。鄰水縣至今沒有實行課後服務,同樣上早晚自習,也沒有向學生收取費用。

同時,還存在學生保險、教輔資料的費用收取存在相當的差距,嚴重影響學校在羣衆中的聲譽,給學校管理帶來相當的難度。

四、破解兩校發展共同的瓶頸

(一)從政策層面推進教師融合。一是修訂《教師法》,統一國小、國中教師資格條件設立義務教育教師資格。二是改進教師編制管理,九年一貫制學校不再分別設立國小、國中編制,全校統一一種教師編制。三是破解職稱評審障礙,職稱評審全校一盤棋,不再按國小、國中劃分職稱結構,職稱全校統一職稱結構和條件。

(二)從制度層面堅持統一管理。在學校管理制度上堅持國小和國中以一種制度統一管理,全校實施一致性管理模式和方式,將學校的辦學理念、規章制度、工作安排進行統一安排,對國小和國中進行統一協調,教師教學安排實行九年一貫大循環或分段循環。保證學校的辦學特點和辦學特色,做到對學生進行連貫式培養,不斷提升管理水平。

(三)從機制建立一貫制運行。在各個年級的教學管理、教師管理和學生管理中,應堅持一貫制原則,制定和執行適合年級特點的教師管理制度和學生管理制度。

五、組建跨市域的學校發展共同體

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大舉措。

2020年7月10日,中國共產黨四川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四川省委關於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定》,明確指出:強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建設區域教育中心,統籌發展職業教育,組建多領域教育聯盟。

緊扣國家、四川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發展戰略,抓住達州市奮力攻堅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北翼振興的歷史機遇,由大竹、鄰水從縣級層面在歐家鎮建立兩校發展共同體,統籌推進兩校的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文化特色等方面工作,積極探索學校發展共同體的合作模式,實現兩所學校高位優質發展。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論述爲指導,緊緊抓住“優質發展”和“提升內涵”兩條主線,通過兩校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實現兩校間的教育理念共享、教育資源共享、管理制度共享、特色辦學共享和發展成果共享,打造高質量高水平的發展共同體,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國家戰略,爲跨市域臨界同鎮學校合作發展、提升政府教育公共服務水平積累經驗。

(二)發展目標

1.管理機制創新。加強兩縣縣級部門間的交流合作,在教師管理、經費保障、幹部任免、學生髮展等方面創新管理模式,努力形成兩校共同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機制,爲提升教育公共服務水平提供政策支撐。

2.學校優質發展。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升,不斷增強人民羣衆的教育獲得感,促進兩校成爲本市優質學校。

3.品牌效應凸顯。通過共同體建設,兩所學校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各校在建設高效課堂、推進有效德育、發展校園文化諸多方面形成自己的品牌。

4.教師專業發展。兩校教師通過業務上交流,思想上溝通,工作上合作,不斷提高業務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師職業自信和幸福獲得感,打造一支優秀的名師團隊。

5.學生快樂成長。通過校際間共同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拓展學生髮展的空間和舞臺,爲所有學生提供更加適合自己的教育,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6.校本課程優質。統籌校本課程建設,設置兩校共享的校本課程資源,建設優質的校本課程,豐富學校發展內涵。 

(二)工作任務 

1.推動優質發展。兩校之間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發展,互爲一體,榮辱與共,通過共同體建設,推動學校優質發展,爲促進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推動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發展,提升教育公共服務水平,優化跨市域同鎮學校管理,實現區域內教育優質發展積累經驗。 

2.細化工作目標。追求高質量、高品質的合作效能,保證合作的廣泛性和連續性。共同制定縣級層面的《學校發展共同體建設三年行動規劃》,落實好《學校發展共同體管理常規》,細化每學年的工作目標任務。 

3.實行交流輪崗。實行校長、教師的隨機交流和崗位輪換。學校每年至少安排兩名教師在對方學校進行輪崗交流,鼓勵學校領導在對方學校進行兼課兼職交流,兩校校長每學期在對方學校掛職學習一星期。 

4.解決突出問題。研究和解決當前學校發展的六大突出問題:教師專業發展、高效課堂建設、校本課程開發、德育教育推進、藝術體育實施、課程教學評價。兩校要以上六個方面爲合作交流重點,創新思路,講求實效。

5.落實工作常規。校長在對方學校爲期一週的課堂調研,爲對方學校教師做一次專題報告;雙方安排好爲期一週的校際課堂交流,組織一次師生聯誼活動,一次德育工作論壇,一次社會實踐活動。

(四)保障措施

1.成立工作專班。一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由兩縣政府分管領導、相關部門負責人、教育研究督導機構和兩校校長參加的學校發展共同體聯席會議,從政策、制度層面解決兩校合作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二是成立業務指導組。由兩縣教育局、教育督導室、教研室、進修學校領導管理和指導共同體建設,使共同體建設有了組織保證和智力支持。三是兩校設立工作專班。由兩校校長任組長,負責組織領導、統籌安排共同體建設的各項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教師發展組,課程建設組,德育工作組,體育藝術組。

2.重視激勵評價。兩縣設立專項獎勵激勵基金,每學年,由業務指導組對兩校共同體建設進行評價,形成捆綁式的一體化聯動考覈。 

3.提升知曉度。加大宣傳力度,兩縣、兩校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教育網站進行宣傳,使學校發展共同體得到社會、家長、教師和學生一致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