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農村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隨着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健全與完善,農村青少年教育特別是農村留守兒童關愛與保護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國及各地出臺了一系列關愛保護政策及措施,如實施教育精準扶貧、實行留守兒童結對幫扶、建立留守兒童關愛之家、招募愛心媽媽、開展暖心助學行動等,促進了農村青少年和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在政府、社會、學校和老師、社會愛心人士的共同關愛下,有效解決了農村廣大青少年和留守兒童的生活貧困問題,讓他們都能上得起學,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但隨着生活貧困問題的解決,一些農村青少年特別是留守兒童在精神文化方面卻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諸如有的沉迷網絡和遊戲,對傳統和主流價值觀缺乏認同;有的吃不起苦、耐不住勞,樂於享受,奮鬥的動力不足。針對這一問題,市委成立專門調研組深入農村、深入學校、深入學生家庭及師生進行了專項調研。下面,從農村青少年教育關愛工作的現狀、問題作以分析,並提出相應對策。

農村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一、農村青少年教育關愛工作現狀

近年來,我市始終把農村青少年教育關愛工作作爲改善和保障教育民生、推進教育公平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通過積極落實政府責任,充分發動社會力量,努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關愛體系,取得了顯著成效。在農村青少年教育關愛方面,我市通過實施教育精準扶貧,對全市5600多名在市內市外就讀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學生進行了全部資助,使其生活無憂。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關愛方面,除對其中的貧困留守兒童進行教育資助外,我市還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發動了一大批社會組織,從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實施全員幫扶。一是積極落實政府責任。2011年市委、市政府就成立了關愛農村留守婦女兒童工作領導小組,並在陝西率先成立了關愛農村留守婦女兒童基金會。從2014年起,市財政每年又列支60萬元留守兒童幫扶工作專項資金,爲推進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建立了組織保障和經費保障。二是大力實施結對幫扶。實施了千名教師幫扶千名留守兒童行動,開展“四個一”幫扶,即每天檢查輔導一次作業、每週進行一次談心交流、每月與家長通一次電話,每學期給家長寫一封信,對留守兒童進行跟蹤教育管理。同時,通過邀請心理教育專家,定期爲留守兒童做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進行心理疏導,促其身心健康成長。三是發動社會組織關愛。由市婦聯負責,在全市招募了100名愛心媽媽,與留守兒童手牽手,進行親情關懷。同時廣泛發動123、衆幫等公益協會,發動銀行、超市及廠礦企業等開展愛心助學活動,形成了關愛留守兒童成長的濃厚社會氛圍。

二、農村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面臨問題

在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關愛下,農村青少年特別是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有了可靠保障,他們再也不必爲生活而擔憂。但隨着物質生活的滿足,部分農村青少年特別是農村留守兒童卻出現了精神貧困的問題。

一是父母親情缺失,心理和性格不健全。政府和社會的關愛始終替代不了父母的關心。由於父母雙方或一方長期外出務工,許多留守兒童一年半載甚至更長時間不能和父母團聚,得不到父母的關愛。沒有父母陪伴的青少年生活是不完整的,極易造成留守兒童心理自卑,使他們在學習和交往生活中往往表現出不自信或者孤僻的性格特徵。有的甚至自暴自棄,無論社會怎樣關懷、老師怎樣關心,其始終不能融入社會。

二是家庭教育缺失,精神文化生活不健康。這裏所說的教育不是學校教育,而是家庭教育。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將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的責任直接拋給祖父母。大部分祖父母由於過於溺愛或教育方法不科學,對其平時變現出的一些不良行爲過於縱容或矯正不力,導致其在家中缺乏應有或科學的教育,因此使其極易沾染一些社會不良風氣、極易被一些社會負面能量浸染,從而滋生一些不良行爲習慣。

三是缺少適合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活動場所

 不少行政村公共文化設施少,缺少體育健身器材,缺少活動場館,缺少健康有益的活動形式,放假後,學生沒有地方去,更沒有地方玩。

對於加強和改善農村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議

 加強和改善農村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豐富學生課餘精神文化生活,這是一個大課題,意義重大,涉及到幾億青少年健康成長問題,我們的建議是

(一)地方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農村青少年健康成長問題

 地方政府包括縣鎮村要成立一個專門負責管理農村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組織機構,加強領導,加強指導,加強規劃,加快實施。

(二)打破家校之間的壁壘,統籌學校、家庭和社會資源,齊抓共管。

 學生的課餘時間主要集中在節假日和寒暑假,時間充裕,如果學校和政府不加以科學引導,大部分學生是在空虛無聊中度過,浪費了寶貴時間。因此,我建議由鄉鎮組織,行政村和學校共同參與,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課餘活動計劃。比如,開展家長培訓班,由學校安排人員場地,對村民進行培訓,讓他們擔負起假期監管孩子的義務,向他們傳授科學的教育方法。成立若干義務輔導小組,每個自然村安排一個輔導小組,有老師和有文化的家長參加。每個村要有一個容納30人左右的閱覽室,圖書和雜誌要在1000冊左右,不僅向學生開放,還向村民開放。

(三)不斷提高村民的整體素質,建設美麗鄉村,給青少年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村民強,則學生強,村民素質不高,也不利於青少年成長,目前在農村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慢慢消失,紅色文化,正能量文化很少,不少村民主要娛樂方式是打牌、看電視,看戲的也少了,何況除非廟會幾天有唱戲的,平時村裏是沒有演戲的。年輕的村民是玩手機,有高雅興趣愛好的幾乎沒有,以前還有下棋插碼的,現在大都是低頭族。也有村民賭博的,因此,從整體上看,農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蒼白乏味的,又怎麼能夠引導好青少年呢?農村的環境衛生也不容樂觀,髒亂差還存在,所以,怎樣引導培養村民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和愛好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加大投入,每個行政村建立一個綜合性的活動中心。

一個行政村起碼有一個籃球場,幾個乒乓球檯,閱覽室,棋牌室,圖書室,放映室等並有專人負責管理,平時對村民開放,假期對學生開放。

(五)以行政村爲單位,成立青少年假期活動組織。

  特別是寒暑假時間較長,如果沒有人管理,學生在家基本上貪吃貪睡貪手機,傷害了眼睛,傷害了身體,傷害了靈魂。如果發動村民,讓一些有境界有方法有特長的村民把學生組織起來,開展有意義的活動,就能夠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比如組織學生清掃農村衛生,既能鍛鍊身體,也能培養勞動觀念;組織學生參加較輕的農業勞動,學習農業知識;比如開展民俗文化講座,向青少年傳授傳統文化;開展體育活動如拔河比賽、籃球賽、乒乓球賽等;開展讀書讀報活動;開展收看優秀影片活動,比如收看一些愛國主義影片等。開展關心老人活動,對敬老院或孤寡老人組織學生關心他們。其實,現在農村有不少有愛心有文化的人,只要把他們組織起來,爲青少年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不僅幫助了青少年,也提升了自己的道德水平。

(六)切實關心愛護留守兒童,輟學兒童和輕微違紀兒童

對這些學生,行政村和學校要聯手擔負起責任。這些孩子的最大問題是缺少關愛,缺少健康向上的課餘精神文化生活,我們可以組織有經驗的老師和有愛心的村民成立幫扶小組,經常開展一些有意義道德實踐活動,組織他們多參與一些集體活動,幫助他們輔導功課,真心關愛他們的生活困難,多和他們談心交朋友,這些孩子引導好都會健康成長。

(七)學校要在假期組織有特長的老師開展興趣活動。

寒暑假時間比較長,學校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和場館設施,假期應該合理安排,對學生和家長開放,多開展一些興趣活動和義務補差補缺教學活動。這項經費應該由政府補助。

(八)政府、學校、社會和家庭必須共同承擔起責任,爲農村青少年的成長提供更優質、更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環境。“孩子身上深深印着家庭文化的影子,培養‘智慧父母’,對農村來說任重而道遠。建議通過組建學習小組、興趣小組等方式,對家長進行培訓。如果學生父母長期外出務工,應加強聯結教育部門、學校、家長和學生的智慧校園平臺建設,在這個平臺上充分發揮各方的監管作用,共同做好鄉村青少年的文化供給工作。構建系統性的鄉村文化生活供給體系。管齊下,從基礎設施建設配置、文娛活動組織動員、專業人才培養使用等方面入手,構建系統性的鄉村文化生活供給體系。應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公益組織、熱心人士的作用,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成立公益活動團隊乃至青少年協會,利用假期多開展一些活動。應讓家風教育和鄉風傳承進村入戶,讓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中受到薰陶。可以研發一些針對農村青少年的網絡文化產品,以滿足他們娛樂、學習和成長的需要。

我們相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指導下,隨着鄉村振興戰略和扶貧政策的實施,農村必將發生根本性變化,作爲學校要和地方政府緊密配合起來,認真組織,紮實工作,齊抓共管,爲農村青少年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用先進的文化,科學的方法,良好的設施,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農村青少年的課餘文化生活充實起來活躍起來靈動起來,我堅信農村每一位學生都能變成陽光少年,都會成爲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