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畢業論文

我國基層政府公信力問題淺析

我國基層政府公信力問題淺析

我國基層政府公信力問題淺析

基層政府作爲我國政治體系的基礎環節,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推動了地方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加快了基層民主化的進程,促進了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等等。其中大多數的基層政府都能夠爲羣衆辦實事、做好事、竭盡所能爲羣衆服務,也得到了羣衆的認可和信任、贏得了羣衆的擁護和支持,擁有較高的公信力。但是有些基層政府卻不同程度的存在公信力弱化的現象。就各級政府比較看來,中央政府的公信力高於省政府,省政府高於基層政府,基層政府的公信力最低。通過參考專家學者的著作以及自己的理解與導師的指導,本文總結了以下幾種觀點:

一、我國基層政府公信力弱化的問題

(一)政府方面

1.職能轉變滯後

我國當前正處於改革轉型發展的重要時期,所以包括基層政府在內的地方政府都可能或多或少的沒有認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從而在履行政府職能方面有所欠缺。一些政府過度追求GDP的增長,大搞“形象工程”忽略了羣衆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的需求,這也就導致了基礎設施建設落後、提供的公共產品與服務的水品不高,從而不能讓羣衆滿意和認可,那麼羣衆對其公信力的評價也就自然而然的降低了。

2.作風不實

當前,一些基層政府不能切實把羣衆的問題和困難作爲自己工作的核心。羣衆遇到問題找政府解決,卻遇到阻撓、應付推諉。即使是一些小事,羣衆也有可能跑了三番五次仍然得不到解決。2013年10月11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播出了“河北省、江蘇省部分窗口單位存在‘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等現象”爲主要內容的專題節目,顯示出了我國一些基層政府存在自由主義現象、紀律鬆弛、作風渙散等問題。而一些基層政府的工作作風浮躁、工作效率不高,同時,官僚主義現象存在、服務意識淡薄、服務態度蠻橫。導致羣衆對此意見很大,更加使得羣衆對政府失去信心。

3.信息公開程度低 

對政府可公開的信息特別是涉及財務等諸多敏感的信息,一些基層政府選擇不透明、不開放的態度。即使是公開的信息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虛假現象,還有就是部分基層政府對於信息的公佈公開不重視,政府網站打不開、政府網站發佈的信息不準確及發佈的信息已經過時,例如:今年3月,安徽省宿松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官網上發佈了一條“今天心情非常的不好”的信息,這讓嚴肅正規的政府官網形象大受損傷,也使得羣衆對於政府的工作存在不信任。這就導致國家的各項政策,特別是關係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優惠政策,不能在基層得到很好的傳達與貫徹,從而造成羣衆對政府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引發羣衆的不滿。一部分基層政府對於可以公開的行政工作的辦理程序、辦理方法、辦理條件、辦理結果等過程不予公開,使得羣衆不能及時瞭解國家的政策法規制度,同時,在不瞭解信息的前提下浪費時間和精力去辦事,造成羣衆不滿。另一部分基層政府即使公開了工作信息,其公佈的信息也存在虛假的現象、與事實不符,也造成了羣衆的不滿與不信任。                              

(二)行政工作人員方面 

1.行政行爲不規範  

由於一些基層政府的工作人員自身素質與能力有所欠缺,其行政行爲不規範,引起羣衆不滿。具體表現在:搞形式主義、忙於應付上級檢查、出文件、開會議,但正真落實了的工作卻很少;有的搞暗箱操作,給不符合國家優惠條件標準的人放綠燈,真正符合國家優惠政策的羣衆卻得不到實惠;有的存在“缺位”、“越位”、“錯位”現象,濫用職權、越權等等不規範行爲;有的服務意識淡薄,只爲上級辦事,不能實心實意爲羣衆解決問題;有的責任意識欠缺,對於羣衆要辦的事不重視、應付了事等等行爲。基層政府的公信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爲間接表現和衡量的。行政行爲的不規範引起羣衆的不滿意,從而造成政府公信力缺失。

2.行政方式落後  

基層政府工作人員行政方式簡單粗暴是基層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又一表現。有的基層政府的工作人員沒有進行過專業的崗前培訓和定期學習,其行政方法簡單落後、其行政方式粗暴;有的執法人員沒有執法資格就上崗、濫用職權,在羣衆中造成惡劣影響;有的存在執法不公、執法擾民、有法不依的現象嚴重,近幾年頻頻曝出的城管暴力執法即是其中的典型。行政方式落後是不容小視的公信力缺失的一大表現。 

3.政策執行力度不夠   

基層政府對中央和上級的政策貫徹執行不力,是基層政府公信力缺失的一大表現。近年來,國家不斷出臺惠民政策,目的是爲了能讓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然而,在基層,政府工作人員作爲政策實施者和貫徹者卻出現政策執行力度不夠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有的基層政府缺乏實際的調查研究,頒佈的政策不符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收到的工作效果甚微:有的頒佈的政策出自多個部門,政令難以統一;有的頒佈的政策出爾反爾、朝令夕改、往往失信於羣衆;有的爲了維護自身部門的利益,對於上面的政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挖空心思爭取利益;有的變相實施中央及地方的政策,是得政策失去了原有的意思;有的對上級的政策不認真貫徹,不把上級頒佈的政策當回事,對百姓享受的優惠缺乏有效的監督與及時的信息反饋;有的在接入市場經濟的活動時人違背對投資者事先的承諾,造成投資者的損失,失去政府信用等等。政策、法律、法規制度的頒佈與政府執行政策的力度直接影響着羣衆對於各級政府頒佈的政策的認可與接納,從而間接影響各級政府政策在基層能否順利貫徹執行。基層政府的政策執行不力就會失信於羣衆、失信於投資者,從而使羣衆滿意度降低。

(三)公民自身方面

1.公衆獲取信息少

由於政府部門規章條例的限制以及政府信息公開程度較低等原因,導致了我國大多數公民在獲取有關政府政策方面的信息大多是靠市井流言和自己對於政策方案的理解,這就導致了政府信息不能及時讓公民收到,即使是收到了相關的信息也不能保證信息的權威性與正確性,從而影響政府工作的開展,使得政府公信力下降。

2.公民文化程度較低

從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來看,2010年大專學歷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比重爲8.9%,國小文化程度人口占26.8%,人口粗文盲率爲4.08%。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基層政府政策文件的傳達效果,具體表現在,老百姓對政策文件的內容及精神不理解甚至有誤解,進而對政府產生不信任。

3.公民監督不到位

公民監督是現代化政治生活中的主要構成要素,但是在我國對政府的監督需要一定的權限及經濟實力,而這些條件又不是普通人能夠滿足和達到的,就使得公民對於政府行政行爲的監督流於形式,而不受監督的政府機構必然會產生腐敗,因而公衆對於政府的信任就會下降。近年來由於基層政府在執政過程中的違規違法而引起的上訪事件頻頻發生,這就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我國在公民監督執政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二、基層政府公信力弱化的危害    

(一)幹羣關係惡化

基層政府是最直接與羣衆打交道的地方,政府提供公共產品與服務的質量與水平直接決定着羣衆對政府的認可度和滿意度。基層政府公信力弱化的直接後果就是羣衆對政府有怨氣、對政府部門不滿意。如果羣衆對政府有了怨言,久而久之必然會影響幹羣關係。如果幹羣關係的緊張狀態得不到緩解,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會激化幹羣矛盾,甚至會演化成羣體性事件。例如:在2012年7月28日發生的“江蘇啓東事件” 由於網絡上的流言大行其道,政府沒有及時發佈官方的正確信息闢謠,最終導致了大規模的羣體性事件,而在事件發生以後政府的公信力遭到羣衆的質疑,政府陷入了“塔西陀陷阱”(塔西陀陷阱是由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提出的,意思就是當政府失去公信力的時候無論是說真話還是說假話,做好事還是做壞事都被民衆認爲是說假話做壞事)。羣體性事件如果被不法分子煽動、利用,對於政府和羣衆而言,都是有極大危害的。對於政府而言,羣體性事件會影響正常工作的進行,並且損害政府的形象。對於羣衆而言一時的不理智行爲並不有利於問題的解決,相反還會耽誤政府處理事情的速度。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基層政府公信力弱化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幹羣關係緊張、激化幹羣矛盾。

(二)地方經濟發展受阻   

發展國民經濟,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已經成爲基層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基層的貫徹和實施,需要基層政府通過確立相關的具體的制度來保障。在基層,羣衆的文化水平、法制意識、綜合素參差不齊,羣衆對於政府政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如果基層政府僅僅依靠手中的強制力來強迫羣衆實施已制定的制度,以保證市場經濟正常運行,那麼勢必會使羣衆埋怨、制度失去了人性化,而最初爲人民羣衆謀利益的宗旨也受到扭曲。與此同時,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需要基層政府的公信力作爲保障。如果一個基層政府的公信力差,其頒佈的各項制度得不到羣衆的認可和信任,那麼羣衆不會心甘情願的接受和遵守這些制度,這樣會給基層政府工作帶來難度、增加行政成本。目前經濟發展的主流是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交流合作。如果基層政府公信力低下,那麼必然會給投資者以及相關專業的人才留下不好的映像,從而導致當地經濟發展受阻。

(三)社會穩定難以實現

基層政府在社會中扮演着調解員的角色,一些社會矛盾需要基層政府介入解決,如果一個基層政府的公信力較高,那麼它提出的解決方案必然會得到大多數羣衆的認可與支持,相反,如果一個基層政府的公信力較低,那麼在處理類似問題的時候就得不到羣衆的支持,還會激化羣衆中間的矛盾,使問題更加嚴重。另外,基層政府的公信力關乎着政府的政策及法規能不能得到老百姓的認同與支持,如果基層政府的各項工作都不能使民衆滿意,那麼久而久之就會引起民衆對於基層政府存在必要性的質疑,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民衆不再配合基層政府的工作,不再信任政府,不再將自己的公權利交給政府去代理,從而通過自己的手段與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導致社會的混亂。

總之,基層政府公信力弱化對我國的基礎建設是很不利的。

三、提高基層政府公信力的措施及意見

(一)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

國家設立基層政府的目的就是爲了加強對公民的管理,以及對公民提供更好的服務,但是目前我國的基層政府卻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上,而對於老百姓關注較多但是不見利益的問題卻很少去解決,以至於公民對基層政府提供的基礎服務有很大的意見,進而對政府的信任程度也不斷下降,還出現了對基層政府的工作也不配合甚至是抵制的行爲。所以說,提高基層政府公信力的首要措施就是改變政府的職能,把只顧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的政府改變爲爲公民提供基礎服務,爲公民謀福利的政府形式,從根本上解決羣衆對於政府不信任的情況。

(二)提高公務人員業務素質

基層政府公務人員是基層政務的直接參者、實施者、號召者和組織者。其自身能力的大小及素質的高低都或多或少的影響着基層政府工作的開展。而許多基層政府的工作人員並沒有把服務大衆的人民公僕做好、做到位,他們不積極爲羣衆解決問題,遇事互相推諉“踢皮球”,導致羣衆對於政府工作人員的印象極差,繼而產生對政府的不信任。所以提高基層政府工作人員的工作素質以及其業務水平,對提高基層政府的公信力提升有很大的意義。其中,應該把基礎能力、專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提升作爲重點。

(三)建立健全公民監督體制

目前我國對於政府行政過程的監督還是主要靠國家的有關部門,公民的監督只能發揮很小的作用,以至於導致現在許多羣衆發現不合理的事情,覺得有必要調查清楚事情的真相,但是苦於自己沒有經濟實力、能力與時間,所以就只能作罷,而有些基層政府與其工作人員又會利用在這個監督不全的空子從事一些違法違紀的事情。這種情況長期發展下去必然會導致羣衆對政府的信任程度不斷下降,要想規範基層政府的行政過程及行爲,必須建立完善的監督制度,讓政府服務的受益者也就是公民自己監督政府的行政過程和行爲。從而讓基層政府的行政行爲趨於規範化。

)信息公開透明

由於老百姓獲取政府相關信息的渠道較少,所以許多老百姓對於政府對未來發展的規劃,以及對老百姓利益的考慮都是一頭霧水。這也就導致了老百姓對於政府相關政策的不理解與不支持,從而導致基層政府工作的困難重重。爲了能讓羣衆能夠及時正確的瞭解政府相應的政策與條令,政府應該對老百姓關注度較高而又不涉及國家機密的信息用適宜的方式向老百姓公開,讓老百姓不再被一些流言以及虛假信息迷惑,通過信息的及時公開讓羣衆能夠及時準確地把握國家政策,提高政府的服務能力,從而讓老百姓能夠參與到政府政策與條例的制定中去,以增強政府公信力。

研究基層政府公信力問題,從而建立基層政府與羣衆之間的信任關係,對於國家開展各項事務都是非常有利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部分基層政府都積極的發揮了它們應有的作用,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出現了公信力弱化的問題。究其原因有政府自身的原因也有公民和制度的原因,但是主要問題還是處在政府方面。所以要想很好的提高基層政府的公信力,首先應該從政府方面着手,當然這也需要公民的配合以及法律法規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