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畢業論文

供應鏈管理畢業論文(彙總19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9篇《供應鏈管理畢業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供應鏈管理畢業論文》相關的範文。

供應鏈管理畢業論文(彙總19篇)

篇1:供應鏈管理論文

摘要:

我國是農業大國,據農業部統計僅20xx年我國農產品交易成交額就高達2.63萬億元,且該成交額依然在不斷增長中。這也是中國自加入WTO以後,農業行業發展由單純生產領域轉向市場流通領域所帶來的結果。當然,市場流通領域的信息快速流通與市場經濟發展節奏的不斷加快也無形中增加了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的複雜性與不穩定性,由此所帶來的信息滯後及不對稱或直接、或間接帶來各種市場風險,如果不加以管理控制中國農產品供應領域勢必將陷入被動境地。

關鍵詞:農產品供應鏈金融;價格風險;風險生成因素;風險管理;途徑

一、農產品供應鏈金融風險生成的主要因素。

農產品生產代表農業生產領域,它是自然再生產與社會再生產相互交融的特殊再生產方式。相比於工業再生產,農業再生產的風險因素更多,這主要是因爲農產品的培育生成不但具有嚴謹的系統性也具有諸多不確定性。考慮到農產品種類繁多且與糧食農產品具有替代效應,因此,農產品的市場經濟波動也肯定會影響到它的價格波動,進而造成價格風險因素,這也是本文所提出的農產品供應鏈金融風險主要因素,即農產品供應鏈的價格風險。作爲再生產物質,農產品的價格風險來源於宏觀經濟變量,它也是造成農產品價格波動系統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具體來說,來自於宏觀的農產品市場金融價格風險主要生成因素主要包括以下4類:第一類,即宏觀經濟因素。它就包括利率、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宏觀貨幣供應鏈以及消費指數等等因素。第二類,生產資料價格因素。它就涵蓋種子、肥料、飼料、油料等圍繞養殖需要所存在的生產資料價格波動因素。第三類,國內市場及國際產品市場價格變化因素。農產品的市場價格是時刻變動的,其中糧食價格變動也會直接影響到農產品的市場價格變動,因爲二者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農產品品種,所以它們彼此之間的價格變化影響因素會很大。第四類,自然災害與疫病。這兩種因素對農產品的價格波動影響最大,當旱澇災害或疫病來臨時,蔬菜農產品與肉禽農產品都會受到其直接影響。

二、我國農產品供應鏈金融價格風險管理的基本目標。

首先,要實現對農產品供應鏈的相互協同效益。農業農產品生產企業應該主動提升自身的實體資產使用效率,從成本節約角度來有效增加銷售總量目標,形成互補效應。雖然說互補效應是非常具有經濟價值的,但也要注意它易於被其它企業所模仿,讓企業自身失去核心競爭優勢。

所以企業應該在農產品供應與流通方面突出隱形資產作用,即發揮本企業獨有的資源及技術優勢,讓其成爲企業源源不斷的發展源動力,進而讓其它企業所無法模仿複製,確保實現對農產品供應鏈的相互協同效應。其次,要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滿足農產品供求關係,圍繞市場探清農產品價格波動現象本質原因,並尋求價格穩定方法,避免由於其價格風險過大而對市場供需關係產生危害。因爲它一方面會影響到農民及居民生活收入支出,一方面也會影響市場經濟的健康穩定運行。所以應該穩定發展農業生產及物價,確保滿足人們對農產品的基本需求。

三、我國農產品供應鏈金融價格風險的波動趨勢研究。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產品經濟在社會中地位非常關鍵,這主要來自於人們對農產品的大量需求,是社會安定發展的重要保障條件。據我國農業部及商務部近五年的數據統計顯示,目前國內農產品供應鏈儘管不斷經歷重大自然災害、食品安全問題以及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但實際上其價格波動於供求環境在本質上並未發生過多改變,供需量基本維持平衡穩定狀態,且略有盈餘.在我國,農產品是國民日常需求中佔比重最大的消費品,也是農民增收的最主要途徑。

所以有效管理農產品供應鏈價格風險管理,能夠有效滿足多方需求,穩定社會金融經濟整體健康穩定有序運轉,促進國家宏觀經濟可持續發展。從我國農業部與商務部在過去6年的統計數據來看,國內農產品供應鏈在鮮水產、鮮蛋、鮮奶、糧食方面價格波動變化不大,鮮肉、蔬菜與水果等價格波動幅度較大,而且它們的年增長量趨勢也更加明顯,呈現典型的價格週期性波動。這不但是因爲水果、蔬菜與鮮肉存在明顯的季節性變化趨勢,也因爲國民普遍對這3種農產品的需求導致生產性更爲突出。

四、我國農產品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的優化途徑。

1、基於訂單融資封閉流轉制度的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

農產品供應鏈金融融資呈現特殊的抵押融資模式,考慮到其訂單契約是無法交易的,所以其本身是沒有任何價值的,需要通過訂單金融融資的方式來實現信用貸款目的。考慮到農產品的自利性適應因素誘惑極大,有可能導致經銷商違約,造成農產品流通信息的嚴重不對稱。要巧妙利用農產品現代化電子批發市場,對其進行有效的市場監控融資行爲,主要來說本文給出兩種金融融資資金封閉流轉制度做法。

首先,可以採用“一單一貸”做法,該做法通過某個訂單來實現一次金融機構融資,但它並不能在同一個金融機構或不同金融機構實現兩次或以上次數的融資。所以爲此應該首先從電子批發市場發出公告,並與其簽約合作協議,通過銀行來提供訂單融資,以便於直接從電子批發市場獲取直接信息與融資申請貸前風險評估報告。對現代農產品流通而言,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與相關制度安排是有必要的,即“一單一貸”技術,因爲它能夠大幅度提升金融機構的貸前風險評估效率,使農產品供應鏈價格風險波動降低,確保市場農產品價格穩定,降低供應鏈大風險概率發生的可能性。

其次是“回款鎖定”,該做法通過融資者質押訂單所涉及的一切農產品,在產品交割以後再獲取現金,但現金並非進入融資者所存取交易賬戶,而是進入只能存入不能提取的保證金賬戶。這種做法的原因就在於電子批發市場必須用融資者的資金進行金融機構還款付息,然後再將剩餘資金匯入融資者交易賬戶。簡單來說,這是一種強制性的農產品供應鏈金融保險機制,它能夠幾乎完全杜絕農產品價格波動趨勢的擴大,逐漸促進整個供應鏈的協同風險管理效率。

2、基於不守信懲罰制度的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

農產品供應鏈與一般獨立組織不同,它的內部行政約束手段與制度不夠充分,許多契約也不夠完備。所以應該根據農產品供應鏈參與者分散且經營規模小的特點來構建基於不守信懲罰制度的風險管理機制,強制提高交易流通信任制度,確保農產品供應鏈中各種契約的正確順利履行。

五、總結。

從20xx年——20xx年間的農貿市場價格指數描述統計就可以看出,我國糧食價格的波動方差高達xx,而肉類產品的波動方差爲xx,相比糧食價格波動幅度更劇烈。它們都嚴重影響了國內農產品的供應鏈金融穩定運行,最終導致供應鏈利益分配與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的頻發。所以,政府目前應該加大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力度,作爲供應鏈管理的市場主導角色出現,主動參與農產品生產行業流通交易活動,做好規則制定者與服務者之間的角色轉變,同時在制度、稅收、財政與信息方面給予農產品供應鏈以足夠、可靠的後盾支持。

參考文獻:

[1]趙辛.鮮活農產品供應鏈價格風險生成機理與管理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xx.189-191.

[2]黃寒.鮮活農產品供應鏈價格風險傳導機理探索[J].商業經濟研究,20xx,(12):30-31.

[3]譚濤,朱毅華.農產品供應鏈組織模式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xx,(5):24-27.

[4]孫旭,楊印生,劉春霞等.生鮮農產品供應鏈近場通信智能數據採集終端系統設計與開發[J].農業工程學報,20xx(8):200-206.

[5]董玉德,丁保勇,張國偉等.基於農產品供應鏈的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J].農業工程學報,20xx,32(1):280-285.

篇2:供應鏈管理論文

一、企業採購與供應鏈的含義

1、採購的含義

採購最早被看作一種生產作業活動,企業的生存決定了採購的存在。對於企業戰略管理,採購是一個關鍵環節。從傳統意義的採購到現在的發展,採購正在經歷着轉變,既包含了運作型職能也包括採購戰略職能方面的轉變,這種轉變極大的改善了企業各個部門和採購部門之間的關係,也增加了企業外部多個供應商和客戶同採購部門之間的互動。對於軍工企業來說,合理科學的採購包含以下三點要素,一是從正確的來源,二是滿足價格、數量和質量要求,三是獲得相應的服務、設備、儲備物資和原料。目前,採購起到了選擇和維護整個供應鏈並且管理企業之間信息交換的作用,企業採購在供應鏈環境下具有更廣泛的含義,供應鏈環境下軍工企業採購體現了資源配置在供應鏈環境下的本質要求,揭示了在供應鏈環境下軍工企業內外部資源整合所經歷的過程。所以處於供應鏈條件下的企業,更加註重客戶的多樣化的選擇,以此爲導向,聯繫外部供應商,獲取知識、能力、技術、服務和物質等資源,用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這個過程有利於企業實現互惠共贏的目的,也有利於發展合作企業之間的合作伙伴關係。

2、供應鏈條下的軍工企業採購管理

20世紀90年代以來,物流環境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這些變化包括不斷縮短的訂貨週期、廣泛推廣應用的快速反映系統、不斷升級的顧客需求、經濟全球化的到來,以及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等到,都決定了採購管理要適應這些變化,所以供應鏈管理越來越受到重視。更有專家認爲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將是21世紀的企業之間的競爭的重要部分。供應鏈的職能涉及對供應鏈中信息流、資金流、物流進行全面規劃,計劃、協調、組織和控制。供應鏈管理主要包括四個領域,分別爲生產計劃、物流、需求和供應。這樣就能以最小成本和最低費用爲前提來提高最好的服務和最大的價值,這也是供應鏈管理的總體目標。供應鏈管理是管理模式的一種新的整體優化方式,對物流系統管理採用系統管理的觀點和方法進行,拋棄傳統的局部管理的思想。

軍工企業採購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它和一般的採購不同的是:軍工企業的採購對象多是純粹的軍用裝備,既不是生產資料,也不是一般的消費資料。作爲一種商品,軍用裝備具有特殊的使用價值,由於軍用裝備的這種特殊性,國家十分重視對軍用裝備採購市場的計劃調控,例如,負責對重要軍用裝備的計劃、經費的預算、資源的配置等環節進行嚴格的審批和監督;同一般商品市場管理相比較,國家對於軍用裝備採購市場的管理,顯示出具有較強的計劃性,同時,軍用裝備的採購在特定時期,如戰爭、防暴等緊要關頭,爲保障軍隊戰備、作戰等特殊的需要,在依照一般市場規則無法完成採購任務的情況下,軍隊可以依法實行國家軍事訂貨,強制有關軍工企業按照軍隊特定要求,組織生產和供給。這是一種國家特許的,任何時候、任何人都不可以阻礙的軍用裝備採購行動此外,在特殊時期和特殊情況下,軍方還有權單方面中止軍用裝備採購合同。

而在供應鏈下,軍工企業採購活動將供應商、製造商用戶、銷售商看做是整個供應鏈過程中的一個有機整體,而不是將供應鏈中的各個企業看成孤立的節點;供應鏈得以存在、延續和發展,是因爲有共同的目標、最終能創造需求並且讓購買者滿意;過去具有博弈特點的企業與企業之間逐步轉變爲新型的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供應商數目的減少,對業務夥伴的仔細選擇,形成更爲緊密合作的業務夥伴關係,從而使問題得到共同解決,信息共享得以實現;同時供應鏈條下的採購活動具有全新的庫存觀念。

二、供應鏈下的軍工企業採購風險來源與分析

1軍工企業企業採購風險成因

軍工企業在採購中有很多風險,這主要是由於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造成的,包括產品質量不穩定、採購管理成本不斷提升、財務風險等各種問題。這種不確定性和複雜性主要是軍工企業採購過程出現的一些意外情況,包括經濟風險、人爲風險和自然風險。軍用裝備採購市場信息的非對稱性,一方面,軍工企業爲追求效用最大化,主觀上不願意軍隊完全瞭解其科研、生產、財務、管理等方面的情況。同時,由於軍用裝備科研生產本身技術的複雜性、專業性,軍方受人力和技術水平所限制,難以深入掌握企業關於軍用裝備研製生產關鍵的信息。另一方面,軍用裝備採購的需求信息由於保密等原因,無法在軍工企業中得到較廣泛的傳遞,軍隊比企業更清楚關於軍用裝備的需求情況、實際使用的信息等。成爲了採購風險的來源。

軍用裝備採購過程充滿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可分爲內部不確定性和外部不確定性。內部不確定性是由技術上的未知數所引發的,它在設計階段較強。然而,即使在生產開始之後,產品仍然要適應技術的進步以及爲修正未預料到的問題而做出改進。因此,關於成本和設計的大量不確定性在生產過程中依然存在。外部不確定性是關於軍用裝備需求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是由外部威脅的變化、獲取替代性軍用裝備的可能性變化,甚至是由對某些武器採購意願的變化所引起的。

2軍工企業企業採購風險分類

軍工企業企業採購過程中有些風險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減少或者避免,而有些風險不能。因此按照風險的可控與否可以將採購風險分爲可控風險和不可控風險。

(1)可控風險

可控風險是採購商降低或避免其所面臨的某些風險,使得風險可能帶來的影響或損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內。方法主要包括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加強合作、延伸管理範疇等。它包括以下幾類風險:一是供應風險,其中包括供應市場壟斷風險、缺貨風險、供應商產品質量風險、庫存風險等,這些風險主要來自供應商和上游市場;二是管理風險。採購團隊管理水平底下會造成採購決策風險、成本風險、計劃風險、財務風險、責任風險、信任缺失風險、驗收風險等;三是商業機密泄露風險。企業在相互合作過程可能會出現涉及企業核心技術、項目創新內容、項目進度和計劃等商業機密泄漏的風險;四是合作風險,包括合作伙伴的選擇、供應商壟斷、關係維護投入等風險。每個企業都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爲最終目的,所以當合作企業的某方面利益遭到損害時,具有發生合作伙伴關係終止的風險;五是信息傳遞風險。信息在供應鏈上下游傳遞的過程中可能會有延遲或者不當,這就會發生供貨不及時的現象,造成採購商的採購策略不能適應信息變化,嚴重的還會影響合作各方的信任和合作夥伴關係;六是技術進步風險。企業因技術進步使原有原材料改變導致被丟棄,還有可能由於縮短新產品開發週期而引發部分採購物資不再符合新產品要求而被淘汰。

(2)不可控風險

不可控風險一般由外部環境因素引起,企業不能直接控制,不能通過一定的途徑來降低或避免,它包含以下幾個方面:(l)意外風險。企業採購過程中會因爲山洪、地震、爆炸、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以及火災、交通事故等意外造成採購風險,這些意外會導致企業採購物資蒙受損失。(2)經濟風險。經濟政策變動、經濟危機、投資風險、金融風險等都可能爲企業帶來不可控風險。(3)欺詐風險。企業在運作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以虛假合同,以作廢的票據,以仿造、假造票據或其他產權證明做合同擔保被騙貨款、財產而蒙受損失。(4)市場需求波動風險。市場需求波動造成影響供應和銷售變化的因素很多,市場需求會因爲質量、價格、宏觀政策、消費觀念等因素的變化而產生波動,進而導致採購效率和質量的降低。(5)其他不可控風險。

綜上所述,可控風險與不可控風險具有相對性。對於任何一種不可控風險,如市場需求波動風險,採購商可以不斷探索需求波動的規律,把握市場波動的脈搏,才能將市場爲己所用,將風險帶來的不利影響最小化。

三、軍工企業採購管理的目的和作用

對於軍工企業來說,它的採購職能和任務範圍的非常的廣泛,採購的目的不僅僅是獲得原材料,還應該包括以下幾點:

①保持軍工企業企業運營的連續性。採購計劃的制定要根據市場需求以確保所需的零部件和物料等都能及時供應。

②管理供應商。爲了保障採購源的穩定,軍工企業採購部門必須加強對評估和管理優秀供應商的能力,這樣,才能高效準確地從應商那裏獲得價格合理、具有穩定質量的服務和商品;由於質量或服務水平不達標而造成的額外支出成本就可以減少。

③控制和降低與採購有關的成本。在服務水準和質量完全保證的前提條件下,軍工企業採購部門要保證包括直接的材料成本和間接的服務成本等由供應商提供的服務和產品的總成本(TOC)能夠達到採購商接受的最優價格。

④降低企業的採購風險。在軍工企業採購過程中會遇到來自供應商方面各種風險,例如:延期交貨風險、產品質量風險、供應商的失信風險等,所以要儘可能預防和減少各類風險,同時降低自身管理環節的風險

⑤積極引入新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軍工企業獲取外部新資源有一個重要的渠道就是採購,在這個過程中,軍工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活動能夠融入新的原材料、新技術、半成品等,從而創造更大的價值,這也是採購行爲對於企業的最大貢獻,今天技迅猛發展,企業涉足該行業中的每一個環節很不現實,所以軍工企業應該對一個或幾個環節重視起來,在軍工企業與其他企業合作的過程中,從外界獲取各種有利資源,從而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從而取得最終成功。

供應鏈管理不同於傳統管理,供應鏈管理在對供應鏈管理各個功能進行統籌管理時,通常採用集成化的管理思想。供應鏈管理圍繞整體物流目標而建立,是一種在各企業之間具有高度適應性的合作——競爭模式,它對供應鏈每個節點採取統一整體的一部分的管理方式,而不是傳統的橫向或縱向聯合管理模式;對整個供應鏈進行動態戰略決策是供應鏈管理的最終要求和依靠;供應鏈管理要實現“及時物流”,以“零庫存”作爲管理要求;強調最大化的整體利益,而不是追求對企業經濟效益最大的某一節點利益,其作爲跨行業跨企業管理,要求始終堅持集成化思想和管理方法;由於網絡技術的發展,爲供應鏈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撐,所以供應鏈管理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以互聯網技術爲依託。

三、軍工企業採購價格體系存在的問題

我國現行的軍用裝備採購合同定價,主要以1996年頒發的《軍品格管理辦法》爲依據,沿襲着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定價方法,即:軍品價格=軍品定價成本×(1+5%),遵循“低利無稅”的價格政策,其中,軍品定價成本包括軍品製造成本、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三部分,價格的高低最終取決於成本的高低。在定價成本計算公式中原則上,以有關生產單位平均定價成本來計算,但是由於我國軍工企業分佈不均勻,尤其是導彈、核潛艇等生產企業,基本上是獨家生產,極少有平均定價成本;而且專項費、期間費用計算公式均與工廠自身以前的經營狀況密切相關,因此實際操作中仍是按照個別企業的實際成本制定價格,這樣無法體現“商品的價格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原則。這樣,個別生產成本或個別勞動時間構成了裝備的定價成本,製造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不論高低統統可以列入定價成本,在裝備價格中得全成本補償,裝備的生產成本越高,價格越高,利潤也就隨之越大。軍工企業沒有降低軍用裝備研製和生產費用的動力,反而有增加成本以提高利潤的動力。同時,當軍品價格制定之後,原則上根據市場物價情況和軍用裝備現行成本情況每隔三年進行一次調整,這種定價模式容易造成軍用裝備價格居高不下。

此外,隨着時間的推移,改革發展形勢的變化,《軍品價格管理辦法》本身也越來越不能適應國防科技工業改革發展的需要,如企業自主投入的軍品科研經費無法通過軍品價格得到補償,軍品知識產權的有償轉讓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直接影響了軍工企業的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而軍品技術改造項目的貸款利息不能計入軍品成本,也加大了企業負擔,妨礙了軍品科研生產能力的改造升級和振興裝備製造業措施的落實。

四、軍工企業採購價格管理

採購價格是考量採購成本的主要構成部分,因爲軍工企業節約採購資金,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經濟效益受採購價格高低的影響非常大,所以採購價格管理中是採購管理中的重要內容。

1、明晰採購價格管理的內容

從軍工企業的實際出發來看,採購價格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採購價格分析。其目的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分析軍工物資市場價格變動趨勢,爲制定科學合理的採購決策提供依據;另一方面分析軍工供應商價格構成、定價動機、瞭解供應商價格體系比如出廠價和批發價等。這些分析都能爲談判或招標制定適當的價格提供合理的依據

(2)採購價格政策制定。其中主要包括:一是分析市場價格變動趨勢,對一些物資的採購價格調整提出適當的指導意見;二是根據軍工企業控制成本的要求,制定採購價格當期比上期控制幅度;三是對軍工企業內部產品明確是否實行內部保護政策等。

(3)採購價格管理。包括對價格信息的收集、更新、確定、發佈和執行過程的管理。

(4)採購價格的監督和審查。

2、建立公平合理的價格管理體系

(l)、建立採購價格信息庫。

確定公平合理的採購價格的前提是確定正確的採購價格信息。採購價格信息來源是非常廣泛的,軍工企業採購部門可以根據歷史價格或者招(議)標價格來收集價格信息,而且還可以通過以下形式來蒐集採購價格信息:一是在相關的專業媒介上搜集價格目錄和價格信息;二是向供應商、代理商、批發商、零售商等合作伙伴查詢價格信息;三是在互聯網國內外主要物資交易場所鏈接上網絡查詢,掌握實時的物資價格和信息;四是根據系統的物資採購網絡,一方面在廣泛收集信息的基礎上,建立軍工企業物資採購價格的信息庫,在同行業查詢價格信息,做到價格信息資源的共享;另一方面根據軍工企業物資採購情況和市場價格變動趨勢,適時地對庫內原有的價格信息進行刷新、調整,爲採購價格決策提供依據和指導。

(2)、確定公平合理的採購價格。

對軍工企業採購部門和供應商來說,公平合理的採購價格對雙方都是必須和有益的。從軍工企業採購部門的角度來看,貨物供應商應當能保證不定時間和不定地點的需求,能在最低價格持續供應具有合格質量的貨物;採購人員首先必須清楚貨物供應商確定價格的方法,這樣才能確定合理公平的採購價格。傳統上供應商有兩種確定價格的方法,即市場法和成本法。市場法是指價格是根據市場來決定的,而且商品價格很有可能與成本沒有直接的聯繫。在這種方法下,採購部門必須接受市場上已經決定的價格。但是採購部門也可以找到規避這種價格的方法。而成本法是根據商品價格等於所有直接和間接成本加上一定量的利潤。成本法可以讓採購人員對價格高於成本的部分進行分析,並能更加有效選擇成本較低的替代品和供應商。在供應商的選擇上,要注意尋找採購替代產品或願意提供非價格激勵的供應商等;大量收集貨物價格信息,通過與歷史價格、掛牌價格和招標價格對比,分析貨物資源市場的價格變動趨勢,並依據軍工企業採購價格的相關政策來確定一個合適的目標價格;通過與貨物供應商的談判或者招(議)標來確定採購價格。

(3)、招(議)標確定價格

在採購活動中,招(議)標確定價格是最爲重要的工作,採購部門談判前的準備情況,採購人員的討價還價的能力,招(議)標程序的規範是這種方法確定的採購價格是否合理的三個關鍵因素。

要做好談判商定價格,一般需要以下幾個方面的步驟:首先是建立談判團隊或小組。根據預測價格談判難易的程度的和採購物資的重要性由採購部門的主管、採購人員和貨物交易人員組成談判團隊,根據需要也可邀請相關方面專家參加;其次是做好談判前的準備工作,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了解掌握供應商價格體系、談判對手個人情況、定價動機等,制定適當的談判方案;然後是進行談判。運用各種多樣靈活的談判技巧,與選定的供應商進行公平談判;最後是雙方達成採購價格協議。

另外招(議)標確定價格首先要確定標的價格。採購部門充分了解價格信息後可以測算採購價格標,在對商品價格充分分析的基礎上,依據招標價格、歷史價格和掛牌價格進行測算。其次是確定標的價格的價格評價標準和控制幅度。從多年來軍工企業的招標經驗來看,採購部門在採用招(議)標確定商品採購價格時,應事先制定一個合理的價格控制範圍。比較可行的價格控制範圍是在一3%一5%之間。而精準的商品價格評價標準更有利於採購部門選擇合適的供應商。通常來說,人們更傾向於接受開出最低價格投標書的供應商。但是信息表明有時開出最低價格投標書的供應商也許是不可靠的,或是採購人員與供應商之間存在某些串通行爲。第三是確保更多有誠意的供應商參與。參與投標的供應商通常要求在3家以上。依靠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的協作關係和集中採購貨物,讓供應商提供具有競爭優勢的貨物採購價格。競爭性價格優勢主要體現在一是供應商能夠提供比代理商、批發商更爲優惠的價格,二是供應商可以給予折扣政策。

3、儘快建立軍工企業採購價格管理目錄。

通過建立軍工企業採購價格管理目錄,將分散在物資交易人員和採購人員手中的價格信息集中化,編印成規範統一的價格目錄表,促使價格信息的收集、採購價格、價格分析更加規範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從而提高軍工企業貨物採購價格的管理水平。同時它也方便了採購人員掌控和查詢。軍工企業採購價格管理目錄的主要內容應包括採購價格政策的制定、採購價格管理制度、主要採購物資的價格目錄。採購價格目錄作爲軍工企業價格決策的指南和依據,應注意保密,防止泄密。

4、加強對採購價格審查監督,充分發揮專業審查和價格效能監察的作用。

日常的採購價格審覈是物資交易中心要認真切實做好的重要工作,軍工企業紀檢察部門要對採購價格進行定期效能監察,及時發現價格管理中的不足,及時堵塞價格管理中的漏洞,防止貨物採購環節中出現不規範甚至不道德的行爲。

五、實施採購價格監管

採購價格管理是物資採購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尤其對於採購成本的控制,資金的合理配置以及企業增加經濟效益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因此,目前天源基公司的價格管理急需完善並加大監管、實施力度。

(一)建立價格管控體系

(1)建立價格檔案、價格目錄。物資部要對所有歷史採購的物資建立價格檔案,檔案資料應該包括當時採購的計劃信息、市場信息、各供應商報價以及合同談判過程中與價格相關的所有資料。另外需要定期編制採購價格目錄,將分散於採購人員和相關人員手中的價格信息集中化。在實施採購前,採購人員首先應該與歸檔的歷史價格進行比較,積極分析、調查差異原因[l41。對當下價格信息的把握,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進行收集,如通過供應商、代理商、批發商、零售商報價,通過相關行業的專業媒體,通過互聯網,通過同行或相關行業專業人員等方式進行最新市場價格的瞭解。在此基礎上,建立採購價格信息庫,爲確定公平、合理的採購價格提供依據。

(2)建立價格評價體系。對重要物資的採購要建立完善的價格評價體系。由組織相關部門成員成立價格評價小組,針對重要的物資採購進行定期的價格評價,評價的依據可以參考價格檔案、價格目錄並結合當時的市場信息、採購環境等給出評價結論。評價體系的建立會促使採購流程的程序化、規範化,提高公司採購價格管理水平。

(3)加強採購價格的審批、監管力度。對於日常採購物資、貨到付款物資、非合同項下采購物資尤其需要加強採購價格的審批、監管力度。管理人員要進行把關,執行管理職,責,及時堵塞價格管理中的漏洞,防止採購過程的敗德行爲的出現。

六、採購風險的迴避

通過以上的綜合分析,筆者提出了以下幾種風險規避方案,以控制和降低軍工企業採購過程中的各類風險。

(l)建立採購風險管理和評估機制

採購風險管理是企業採購管理的重要內容,軍工企業應該建立有效的採購風險管理和評估機制,有效的採購風險管理可以減少和控制採購給企業帶來的各種風險。第一,樹立正確的風險控制意識,從經濟上、法律上明確風險管理人員的職責;第二,給與風險承擔者適當的採購資金籌措權、決策權、利益分配權,讓決策者在行使權利時,充分考慮日益變化的企業內、外部環境,謹慎決策;第三,實施獎勵制度,調動風險承擔者的積極性。第四,應明確風險損失賠償的方式,有效的進行風險控制和管理。第五,逐步建立敏捷、完善的採購風險評估機制,全方位評估戰術層、戰略層和運作層上軍工企業採購風險可能帶來的,包括預期風險、中期風險和後期風險的評估等。

(2)維護和開發良好的合作伙伴關係

採購商控制產品質量、交貨期、售後服務、價格、技術等方面的採購風險的最有力保障是良好的合作伙伴關係。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係有利於採購商協調對上、下游“供一需”管理。建立合作伙伴關係發展評估體系,加強合作伙伴關係開發力度,對優秀合作伙伴實施獎勵制度;與此同時,在策略制定、技術研發和創新等方面,讓合作伙伴共同參與一起探討,並積極接受其好的建議,形成互利共贏。

(3)建立分類別、分階段採購策略

軍工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對採購商品具有不同的要求,確立分階段、分類別的採購實施策略,不僅可以有效減少由於“供應一需求”波動引發的採購風險,而且還能分散一次性採購造成的高投入風險。依照所要採購商品的特徵、數量、重要性、可能提供商品的時間期限、供應商等進行分門別類,建立可選供應商資料和企業採購需求檔案,確定採購的實施途徑和方式,保障分階段、分類別採購方案的有效實施。必要時,爲了確保企業能夠從優秀的、高技術水平、有競爭力的合作伙伴中獲取高質量、高管理水平的供應服務,可以對供應商加大管理投入力度。

(4)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加強溝通交流

爲了方便企業選擇合適的供應商和產品,應當建立專業化的採購信息平臺,及時地與供應商交流、溝通,明確其要配合的方向及要求,這樣才能幫助企業更準確、更方便地管理“供應一需求”信息,才能保證採購商品的及時到貨和補貨。另外,這種方式還可以降低軍工企業合作失敗、溝通不及時、缺貨、信息不對稱等因素造成的風險,及時的溝通也有利於採購企業實施應急措施,防止意外發生。還能得到來自供應商對產品應用和技術革新方面的建設性建議。

(5)加強合同管理,建立信任保障機制

採購商和所有合作伙伴之間有效合作的法律保障和最具有強制性約束的手段是合作契約,合同的制定必須遵循專業化、實用性、有效性、責任明確等原則,符合國家法律規定,還需加強合同實施中的具體管理,防止違約等與合同不符的行爲發生。另外,軍工企業之間也要建立相互信任的保障機制,誠信爲本,通過加強信任程度來保證合同的準確落實,可以大大降低商品採購中存在的潛在風險。

(6)降低採購商的過分依賴性

採購商在產品質量和技術方面往往容易對個別供應商產生過分依賴,因此在這方面要控制由於依賴所引發的供應風險。一方面,軍工企業制定採購備選方案及備選供應商,儘可能分散採購風險;另一方面,軍工企業對重要供應商派遣專職工作人員進行監督管理。

(7)縮短採購供應鏈的長度

爲了降低供應鏈各個環節在交互過程中發生風險的機率,可以通過縮短採購供應鏈的長度來減少風險,比如由物流效率、勞動力問題、能源成本、交貨延期等因素引發的一系列的難以預料的風險。還應增強採購供應鏈的有效性,去除不必要環節,從而大大降低採購管理風險。

(8)實施採購外包策略

採購外包策略是軍工企業將部分或全部採購業務外包給第三方採購服務公司或其他企業,間接獲取外界資源,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爲目的一種管理方式。外包可以轉移軍工企業的採購管理成本,以突出和加強核心業務的管理,這種方式對一些中小型企業作用非常巨大。

(9)提高採購從業人員的專業管理水平。

在正確分析供應和採購市場複雜變化的基礎上,提高軍工企業採購團隊的管理水平和綜合素質,制定綜合的採購策略和計劃,同時,建立必要的風險應急措施以應對複雜的供應鏈環境,提高採購的質量和效率,減少或消除由於管理人員的失誤失職導致的各種風險。

事物的發展都有其辯證性和階段性,目前,我國軍工企業對採購風險管理的認識還不夠深刻、決策失誤現象大量存在,採購風險管理水平需要進一步強化和提高。另外,在供應鏈採購環境下,企業採購產品的標準化、流程的規範化、研發的共同性、“共擔風險”和“共同贏利”目標趨勢等都使得采購的風險大幅度降低。所以,如何尋求合理的採購方式來降低採購風險是採購風險管理面臨的新課題。

篇3:供應鏈管理論文

摘 要 財務管理績效的提高將更加有利於企業整體價值鏈競爭力的提升,完善供應鏈的財務管理將是提高製造業水平的關鍵。就供應鏈中財務管理的重點及財務管理系統作了一定的探討。

關鍵詞 供應鏈管理 財務管理

1 供應鏈及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是指一個企業與其供應商、供應商的供應商,以此向前直到最初的供應商,以及與其銷售商、銷售商的銷售商,按此向後直到最終用戶之間的關係網鏈。供應鏈包含所有加盟的節點企業,從原材料的供應開始,經過鏈中不同企業的製造加工、組裝、分銷等過程直到最終用戶,它不僅是一條物流鏈、信息鏈、資金鍊,而且是一條價值增值鏈,能給相關企業都帶來收益,因此,供應鏈是一個範圍更廣的企業結構模式。

供應鏈管理是市場渠道各層之間的一個聯接,是控制供應鏈中從原材料通過各製造和分銷層,直到最終用戶的一種管理思想和技術。供應鏈管理也是一種新的管理策略,它強調供應鏈上各參與成員及其活動的整體集成。它把不同企業的目標集成起來,以增加整個供應鏈的效率。有效的供應鏈管理不僅可以降低成本,還可以提高整個生產和銷售過程的有效性,同時還可以給客戶增值。

供應鏈管理的目的在於追求效率和整個系統的費用有效性,使系統總成本達到最小,供應鏈管理的重點在於採用系統方法來進行供應鏈管理。供應鏈管理關心的並不僅僅是物料實體在供應鏈中的流動,除了企業內部與企業之間的運輸問題和實物分銷以外,還包括以下問題:供應鏈產品需求預測和計劃;戰略供應商和用戶夥伴關係管理;企業內部與企業之間物料管理、產品設計與製造管理、基於供應鏈的用戶服務、企業間資金管理、內部與交互信息流管理等。

2 基於供應鏈的財務管理重點

供應鏈中的財務問題,應該說是以物流爲載體的資金流問題。財務供應鏈與物流供應鏈是同時發生的,不過前者表現爲資金流,後者表現爲物料流動。財務應該涉及在公司控制下的有關資本投資、借款、利潤等方面的決策。人們研究了公司財務計劃優化模型、資產負債優化模型、跨國公司財務規劃模型、金融流量模型等等。基於供應鏈的競爭財務管理是一種與環境變遷相適應的、動態的、戰略的財務管理,它要求企業結合網絡信息經濟發展的現狀,以IT爲基礎選擇適合本企業創新發展的財務競爭戰略,從供應鏈發展的趨勢中把握方向,確立其持久的競爭優勢。

由於財務管理的綜合性、全面性和連續性特徵,規定了它在各種供應鏈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如果基於供應鏈思想的企業管理仍沿用傳統的財務管理方法,它將呈現出諸多方面的缺陷和不適,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成本形成的重心前移,如製造企業產品的75% 的成本因素已在產品研發階段確定,這樣,以事後管理爲主的現行財務管理系統就難以達到優化控制整體供應鏈系統的目的。

(2)現行財務管理系統難以滿足多目標要求,從而使得企業再造(BPR)、增值管理、企業資源規劃(ERP)以及現金流量管理(Cash flow Management)等不能真正落到實處。

(3)現行財務管理系統建立的基準點是“短期的”(1~12個月)。它反映的是企業短期的收益、成本,這種將固定成本簡單作短期化處理,淹沒了大量企業長期性和戰略性的重要信息,使企業各項管理活動績效難以真正體現。

(4)現行財務管理系統與現代管理觀念相牴觸,比如與“零缺陷”的管理潮流相牴觸等。

(5)供應鏈各節點的財務信息不準確。

(6)供應鏈診斷和改進缺乏有效的財務管理方法的支持。

供應鏈管理所提出的要求使現行財務管理系統面臨挑戰和機遇,迫切需要重構財務管理體系,即藉助於信息技術(IT)、電子數據交換(EDI)、產品數據交換(PDI)、Internet、Intranet 的應用發展,創建以培育和發展企業核心競爭力,獲取競爭優勢的財務管理體系。

3 基於供應鏈管理的財務管理系統

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循環雖然是各自獨立的循環系統,但它們又是密不可分的。物流循環和資金流循環相互配比,信息流的前期形成基礎來源於物流和資金流,這“三流”保持者互動促進和互動修正的關係。基於供應鏈的財務管理系統在開發設計階段就應該充分考慮這“三流”循環的成分,以增強企業的市場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

企業要把這樣複雜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及時準確地集成起來,光靠使用傳統的管理手段是很難做到的。資金佔用不明,成本構成不清,消耗定額不準,考覈、決策無依據等問題,使原有的財務管理系統無法滿足企業實施供應鏈管理的要求。面向供應鏈的財務管理系統,應以基於Web平臺的文本信息處理手段爲依託,從企業的日常業務入手,面向未來,面向控制,從而實現基於價值的管理。

供應鏈架構下的財務管理系統,主要包括財務會計系統、管理會計系統、企業控制系統和信息決策系統。

3.1 財務會計系統

企業財務會計系統借鑑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嚴格遵循會計制度的規定,採用科學、快捷的處理技術和手段,在企業信息化過程中,強調面向業務流程的財務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控制。使財務會計系統能支持重組後的業務流程,系統內部的各模塊充分集成,並與供應

鏈和生產製造等系統形成無縫集成。從而使企業各項經營業務的財務信息能及時準確地得到反饋,加強對資金流的全局管理和控制。企業財務會計系統包括總賬系統、現金管理系統、工資管理系統、資產管理系統、應收款管理系統、應付款管理系統、報表系統、財務分析系統等。其中,現金管理系統、工資管理系統和資產管理系統分別用以處理企業的現金、存款、票據管理、薪資管理、固定資產的核算與折舊等業務,並生成憑證,這些憑證與總賬管理系統相集成,可以直接在總賬中進行查詢。應付/收款管理系統對業務、結算、壞賬、合同、分析等業務進行管理。 報表系統對總賬管理系統中的數據進行分類調整、彙總,按照一定的表格形式編制會計報表,集中、概括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爲有關方面進行管理和決策提供所需的會計信息。財務分析系統對會計報表所提供的歷史數據進行分析、比較、評價和解釋,揭示報表數字與數字之間的關係,並指出它們的變動趨勢與金額,從而提高報表信息的決策相關性。

管理會計系統是企業財務管理系統信息化解決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針對企業性質運用管理會計的方法,對企業進行內部管理與控制,它主要有決策和控制兩部分組成,其中決策包括銷售預測、銷售定價、產品生產、成本和投資決策,控制包括全面預算、存貨控制和成本控制。管理會計系統通過責任中心的定義,根據財務會計系統提供的基礎數據,確立預算方案,制訂預算審批流程,明確責任預算編制內容,進行責任預算的編制、審覈、審批。實現對責任中心的控制、分析和績效考覈。此係統以企業的經營目標爲出發點以銷售預算爲主導,進而延伸到生產成本和現金收支等其他方面的預算,最後編制預計財務報表。在此係統中,預算的每一部分都緊密圍繞企業的目標利潤來制定,從而保證目標利潤得以實現,同時提高企業在預算期內經營的經濟效益。企業管理會計系統中的銷售預算在整個系統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它直接關係到企業生產預算、現金收支預算和各種財務預計報表中的有關數據。生產預算則爲材料供應、人力支出、製造費用和現金收支預算及各種財務預計報表提供依據。最後,各項預算的數據經過處理編製成各種財務預計報表,爲企業決策和控制提供強有力的依據。

3.2 企業控制系統

企業控制系統是指採取人工和自動化相結合的措施,保護財務管理系統,確保資料的準確可靠和系統的正常運行。此係統把管理軟件和Internet有機地連接起來,充分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實現異地數據實時快速傳遞,是企業總部和分支機構及分支機構之間信息交換的橋樑,爲企業實現數字化管理提供有力的工具。同時,它採取網絡安全保護性措施,防止傳輸數據外漏。控制系統中傳輸的數據可以是整個數據庫,也可以明細到具體的業務憑證,這樣,總部可以很方便地對企業內部進行監督和指導,保證數據的一致性,並實現各部門往來業務的自動抵消和分類管理。

3.3 企業信息決策系統

供應鏈中信息的作用和價值,直接對於供應鏈績效產生作用。信息作用和價值主要問題是成本和效益優化分析。信息決策系統是一種建立在集成了先進的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和信息管理技術之上的信息處理和決策系統,它以管理科學、運籌學、控制論和行爲科學爲基礎;以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仿真技術和信息技術爲手段,面對複雜的決策問題,輔助中高層決策者決定活動的,具有一定智能行爲的人機交互系統。近年來,微機的普及和應用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在信息存儲、查詢、數據處理等領域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網絡的發展更是以極低的消耗,完成了以往需要付出成倍的代價才能完成的工作。企業的領導階層在做出短期計劃和長遠規劃時,必須對現有的及以往的企業發展狀況做一番全面的瞭解。企業信息決策系統的作用就是對各種報表和那些看似整齊但卻不能及時反映實際狀況的數據進行整理、加工,使其成爲對決策起決定性作用的重要依據。同時,信息決策系統還要滿足領導階層無論何時何地都能瞭解企業的發展動態的需求。

爲達到上述目的,現階段企業的信息決策系統大多分爲兩個層次:一是內層的核心信息系統,一是圍繞在其外部的數據庫。內層信息系統是整個系統的核心,它主要記錄企業中所有與資源流動有關的信息資料,提供企業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會計信息資料。外層數據庫的主要服務對象是企業中各層管理人員,它可以由這些管理者根據需求自行安排信息種類,其範圍可以隨着各層管理人員的不同需求而擴大或縮小,使其能夠更好的適應企業管理者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James Horne, John M. Wachowicz Jr.財務管理基礎[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xx

2 馮巧根.財務範式新論[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xx

3 馬士華.供應鏈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xx

篇4:供應鏈管理論文

製造企業的正常運轉要保證按生產節奏採購和運送各種原材料、半成品,同時要將產品不斷地運離企業,這些都依靠物流以及有關活動加以創造和提供保證。製造企業的供應鏈,從上游來說,主要面向的是各級供應商,供應商將製造企業所需物資送達到企業;從下游來說,主要面向的是各級分銷商、客戶,將產品從製造企業運送到市場中。爲保證供應鏈企業之間的同步化、並行化運作,實現快速響應市場的能力,物流系統管理將面臨一系列的轉變,加強與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的合作,結合所有物流活動,形成整合式管理,並重視供應鏈中成員企業的緊密聯繫。

一、供應鏈管理與物流活動的整合

內外物流結合的物流供應鏈管理是將物流活動視爲由原料採購、生產、分配、銷售和產品到達最終用戶所組成的一定流量的環環相扣的鏈。它通過綜合從供應商到消費者供應鏈的運作,使物流與信息流達到最優化。企業追求全面的物流網絡的綜合效果,而不是單一的、孤立的局部效果。供應鏈管理是全過程的戰略管理,其目的不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供用戶期望以外的增值服務,以產生和保持競爭優勢。從某種意義上講,供應鏈是物流網絡的充分延伸,是產品與信息從原料到最終消費者之間的增值服務。

物流供應鏈的管理不再把庫存當成維持生產和銷售的措施,而將它作爲一種供應鏈的平衡機制。通過簡化供應鏈和經濟控制論等方法解除薄弱鏈,以此尋求總體平衡。通過物流網絡準時化要求供應鏈上的所有要素同步,減少無效作業,做到採購、運輸、庫存、生產、銷售及供應商、用戶的營銷系統的一體化,促進物料與產品的有效流動,追求物料通過每個配送渠道的整體流動的最高效率,杜絕生產與流通過程的各種浪費。

通過快速響應預測未來需求而做出快速反應,重組自己的業務活動,以減少提前期和成本,最終縮短產品在供應鏈上的時間。通過有效客戶響應消除系統中不必要的成本和費用,降低供應鏈各個環節如生產、庫存、運輸、等方面的成本,爲最終給客戶帶來更大的效益而進行密切合作。此時,物流網絡在供應鏈管理中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它爲供應鏈成員提供個性服務,滿足生產和需要的時效性、正確性,解決物流系統協同化等問題。

二、製造企業供應鏈中物流的組織與管理

1、流入物流

流入物流主要是指企業的供應物流,原材料、零部件的採購與調撥。企業供應物流不僅是一個保證供應的目標,而且是在最低成本,以最少的消耗和最大的保證來組織供應物流活動,因此難度很大。企業競爭的關鍵在於如何降低這一物流過程的成本,這可以說是企業物流的最大難點。爲了削減商品製造過程中大量零部件的庫存佔用費用,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應極力排除在途庫存的生產體系。

2、內部物流

製造企業內部物流主要是指企業生產物流,在生產工藝中的物流活動,也就是生產企業的車間或工序之間,其原材料、零部件或半成品,按工藝流程的順序依次流過,使其最終成爲產成品,送達成品庫暫存的過程。這種物流活動是與整個生產工藝過程伴生的,實際上已構成了生產工藝過程的一部分。

3、流出物流

流出物流是指製造企業的銷售物流,將生產出的產品向批發商、零售商傳遞的物流。銷售物流活動帶有極強的服務性,以滿足買方的需求,最終實現銷售。在這種市場前提下,銷售往往以送達用戶並經過售後服務纔算終止,因此,銷售物流的空間範圍很大,這便是銷售物流的難度所在。在這種前提下,企業銷售物流的特點便是通過包裝、送貨、配送等一系列物流實現銷售。這就需要研究送貨方式、包裝水平、運輸路線等,並採取各種諸如少批量、多批次、定時、定量配送等特殊的物流方式達到目的。

4、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是指企業廢棄物物流,對企業排放的無用物進行運輸、裝卸、處理等的物流活動。企業在生產、供應、銷售活動中總會產生各種餘料和廢料,這些東西的回收是需要伴隨物流活動的,而且在一個企業中,回收物品處理不當,往往會影響整個生產環境,甚至影響產品質量,還會佔用很大的空間,造成浪費。

三、供應鏈下物流模式的選擇

企業物流模式主要有自營物流和外包物流等。企業在進行物流決策時,應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資源條件,綜合考慮以下主要因素,慎重選擇物流模式,以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1、物流對企業成功的影響度和企業對物流的管理能力,是影響企業物流採取自營模式還是外包模式的最重要的因素。

2、企業對物流控制力的要求,越是競爭激烈的產業,企業越要強化對供應和分銷渠道的控制,此時企業應該自營物流。

3、企業產品自身的物流特點和企業的規模實力,建立合理的物流系統,制定合適的物流需求計劃,保證物流服務的質量。

4、物流系統的總成本,在選擇和設計物流系統時,要對物流系統的總成本加以論證,最後選擇成本最小的物流系統。

5、第三方物流的客戶服務能力,第三方物流在滿足企業對原材料及時需求的能力和可靠性、對企業零售商和最終顧客不斷變化的需求的反應能力等方面,應該作爲首要的因素來考慮。

6、自擁資產和非自擁資產第三方物流的選擇,在進行企業物流模式選擇的具體決策時,應從物流在企業中的戰略地位出發,在考慮企業物流能力的基礎上,充分比較各方面的約束因素,進行成本評價。

四、物流管理在企業供應鏈競爭中的作用

1、物流過程對供應鏈響應週期的影響,這是對供應鏈競爭力影響最大的一個方面。供應鏈響應週期是指整個供應鏈從接到客戶訂單到最終交貨的時間間隔。物流過程管理水平的高低對供應鏈響應週期的影響是巨大的。

2、物流過程對供應鏈總成本的影響,物流過程管理水平的高低反映在供應鏈總成本上,可以從物流費用佔總費用的比例看出來。在我國製造企業中,物流成本佔總成本的比例之所以

很高,與物流過程在整個供應鏈的組織水平有很大關係。

3、物流過程對供應鏈總庫存水平的影響,低水平的物流過程對供應鏈庫存的影響,最典型的就是訂貨量在供應鏈上被逐級放大。這一效應的結果是造成了供應鏈上各級的庫存量越來越大,增加了庫存成本,使供應鏈的總體競爭力下降。

4、物流過程對供應鏈按期交付可靠性的影響,它是對供應鏈整體信譽的一種衡量,也是供應鏈吸引客戶的一種有利手段。按期交付可靠性高,就容易得到客戶的信任,就會有源源不斷訂貨,反之則會逐漸失去現有客戶。因此,這一點也是影響供應鏈整體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5、物流過程對供應鏈服務水平的影響,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是要向所有提出需求的客戶及時提供精確的產品。因此,客戶服務質量是構成供應鏈競爭力的關鍵要素之一。

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物流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着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力。但是,用傳統的物流管理供應鏈中的物流過程卻難以滿足以上要求,因而製造企業必須建立現代物流的理念。

篇5:供應鏈管理論文

我國物流行業經過長期發展,已促使人們對其形成了良好的信息化認知,物流行業受到了廣泛認可與推廣,並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效益成果.據統計,現代化物流企業多利用多種物流軟件,實施信息化管理,所提供的物流服務涵蓋多個方面,例如,貨運代理、報關、倉儲以及運輸等.但是其信息化程度並不完善,主要原因便是我國物流行業在很多方面均並沒有形成統一標準,例如,物流設施、管理水平、企業規模等.隨着電子商務發展,這些方面給物流行業的發展造成了較大的阻礙,物流企業只有不斷創新自身的供應鏈管理方式,才能實現健康持續發展.

1 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企業供應鏈管理的不足之處

1.1 沒有形成良好的信息共享意識 物流企業的供應鏈成員之間並沒有實現統一協作,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往往都是謀求自身利益,爲了促使自身利益實現最大化,並不會共享敏感信息,最具直觀體現性的便是商業信息.物流企業領導者認爲,保持自身優勢是企業實現最優發展的前提條件,因此,並沒有形成良好的信息共享意識,而正是因此,導致企業供應鏈競爭力薄弱,發展前景較爲狹隘.

1.2 沒有構建完善的信息支持平臺 良好的信息技術,可以提高供應鏈體系內部信息的流動速度、及時性以及準確性.對於物流企業而言,良好的信息技術是其收穫供應鏈效益的根本保證,因此,物流企業在管理供應量過程中,用針對供應鏈的實際運作情況,構建信息支持平臺,並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信息集成系統.

1.3 配套設施與管理手段不適 我國物流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例如,制度體制、技術水平以及傳統觀念等,導致物流企業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無法實現快速發展,脫離社會實際需求.現階段,物流企業供應鏈管理多個環節的發展現狀與電子商務配送需求嚴重脫軌,例如,經營方式、配送管理模式、現代技術應用程度、配送工具、交通運輸網絡建設現狀以及配送規劃與管理等.

1.4 貿易合作效果不理想 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爲物流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但現階段,我國物流企業在貿易合作方面仍存在很多問題,嚴重削弱了供應鏈的整體效益.例如,貿易伙伴掌握某一商業祕密信息,但爲了確保自身發展優勢,並沒有將此信息與其他夥伴共享,這導致供應鏈合作伙伴之間無法實現通力協作,不僅彼此利益無法實現最大化,還極易損害彼此之間的合作效益.物流企業之間的貿易合作效果不理想,追其根源,主要是物流企業之間的商業環境各不相同,而且文化理念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

1.5 缺乏完善的管理體制 基於物流管理體制而言,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企業供應鏈管理仍處於分割狀態,即部分管理與區域管理.這種分割狀態導致區域間的物流企業,在發展規劃方面無法形成統一協調的標準,繼而無法實現協同運作,導致其管理嚴重缺乏有序性,進而誘發一系列隱患問題.

2 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創新策略

2.1 共享商業祕密信息 物流企業之間要想實現有效合作,必須共享商業祕密信息.但是由於合作商會與多家物流企業進行合作,一旦與其共享信息,將會承擔着巨大的信息泄露風險.基於此,物流企業應在與其他企業合作的前期,簽訂相關協議,明確且嚴格規範共享信息的深度以及範圍,並制定相應的懲罰策略,以此來要求彼此,提高合作伙伴之間信息共享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2.2 構建第三方物流 物流企業要想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實現健康持續發展,不僅要強化公司內部物流管理,還要對客戶需求進行全面考慮,提高電子商務信息的綜合性,構建第三方物流.物流企業可以通過第三方物流向客戶提供相關服務,例如,庫存管理、訂單選擇以及產品運輸等,並利用第三方物理管理產品庫存,這樣可以爲物流企業節約大量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以及財力資源,進而集中精力發展核心業務,以核心業務再造物流供應量,不僅可以有效降低物流企業的物流壓力,還能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

2.3 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 對於物流供應鏈管理系統而言,物流信息至關重要.現階段,國外大型物流企業在物流信息方面已經廣泛應用條碼技術以及電子交換技術.條碼技術作爲一種自動識別技術,在供應鏈管理系統中,可以被用以識別、標註配送貨物.而電子交換技術,屬於新興交易方法,具有無紙交易之稱,交易過程中主要是利用網絡傳輸技術,勞動重複率較低,有利於大幅度提高貨物配送效率.基於現階段發展形勢而言,物流企業只有積極引進先進物流技術,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才能促使貨物配送實現機械化與自動化,進而收穫良好的經濟效益.

2.4 制定合理化戰略聯盟 由於我國物流行業發展較晚,相關配送經驗較少,要想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長久發展,應該積極借鑑國外先進實驗結果,對其進行本土化轉變.物流企業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制定合理化戰略聯盟:首先,聯合物流技術、配送職責完全不同的小型物流企業,通過技術、資源互補的方式,整合成一個完善的供應鏈;其次,聯合大型物流企業,構建動態聯盟.

2.5 降低配送成本 供應鏈各個環節要想實現順利運作,均需要各個物流企業通力協作.各個物流企業不能片面追求訂單數量,還要對配送成本進行全面考慮,採取有效措施,促使配送成本實現最小化.

例如,物流企業可以有機整合訂單地址,合理規劃配送範圍,實施集中配送制度.除此之外,物流企業還要對自身管理體系進行有效強化,提高配送人員的協作性,通過開源節流的方式,降低配送成本.

3 結語

隨着電子商務的發展,市場環境產生了巨大變更,與此同時,企業的物流、供應鏈管理也面臨着巨大的衝擊與挑戰,傳統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的發展需求,物流企業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實現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卞璐.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創新探討[J].當代經濟,20xx(24).

[2]於煒傑.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創新探討[J].商場現代化,20xx(18).

[3]張麗娟.基於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企業物流管理創新研究[J].現代營銷(學苑版),20xx(10).

篇6:供應鏈管理論文

1 前言

在競爭範圍全球化的宏觀背景下,各類產品的市場持有周期不斷縮減,產品類型持續豐富,商品的結構和性能迅速推陳出新,消費者對市場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這些變化都向服務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導致企業在滿足消費者需求方面出現了愈來愈多的困窘狀況。但是,市場經濟形勢和需求的變化,也爲衆多企業迅速崛起、成功轉型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供應鏈是以企業作爲核心,通過對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控制,把從原材料採購加工到銷售客戶使用的整個過程連接成爲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通過不斷增加的市場價值或者產品的附加值,來實現自身鏈條的增值。

2 供應鏈管理與物資管理的關係

供應鏈管理就是要考慮企業的整體運營,原材料的供應,運輸,加工,倉儲,物流,客戶的需求作爲一個整體,和供應鏈管理和優化,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增加競爭活力,而生產只是整個供應鏈部分。供應鏈管理不僅包括物料管理,包括供應鏈產品需求預測計劃,供應鏈的設計,企業和企業的物料供應與需求管理、現金流管理、逆向物流管理、供應鏈績效評價與激勵機制。

3 基於供應鏈理論物資管理的特點

基於供應鏈管理理論、材料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根據傳統的採購模式的採購訂單是爲了補充庫存,不瞭解企業的生產進度和產品需求的變化,供應鏈模式下以訂單爲採購提供驅動,以滿足用戶的需求,提高庫存週轉率;二是越來越重視外部資源管理,採購管理,供應鏈環境下加強與供應商的合作,市場的反應能力不斷增強,質量控制可以進行實時控制控制;三是改變供求關係,從一個簡單的買賣關係向戰略伙伴關係發展方向之間的關係,有效緩解了庫存風險和成本的問題;四是實現了信息的集成和共享,不斷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以及相關的數據信息可以及時共享。

4 從供應鏈理論角度來講石化企業物資管理存在的問題

4.1 機構組織設置不夠合理,整個物資流通流程不夠順暢

傳統的物料管理,通過建立多個組織,實現分散管理,導致工作難以相互協調機構之間,各機構不能盡職盡責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互相干擾競爭,使整個材料流通過間歇流。

4.2 機構體系過於龐大繁瑣,工作效率低下,生產成本高

雖然企業物資管理的內容,但模式是相似的,這不僅造成系統過於龐大,也造成了重複投入大量的設備,可能會大大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導致大量機構人力資源繁瑣的浪費,充分利用。

4.3 物資採購管理工作不夠到位,弊端漏洞很多

對庫存的目的採購的發展模式,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不夠穩定,短期的合作,彼此之間有很多矛盾,很多時間被用來解決矛盾,供給和需求往往競爭大於合作的關係,合作氛圍差。

4.4 相關業務流程過於複雜,影響效率

許多水平相關的業務流程,工作效率低,工作的審批機構批准,不能嚴格與實際相符合,與審批機關批准設立的多個層,將嚴重影響急救的採購機會的實現,往往會擴大成本,材料不能充分利用現有的現象,部門之間互相推諉,降低工作效率。

4.5 物資供應管理信息系統存在較大的侷限性,不適應市場發展

在供應和需求信息共享方面的侷限性的管理信息系統很差,相關數據不能共享,造成許多後續工作無法正常開展,另一方面,得到傳遞函數是弱的外部信息,市場信息材料,它們不是有效的理解和反饋,以及整個系統的安全性有待提高。

5 供應鏈理論在石化企業物資管理系統中的應用

5.1 基於供應鏈理論的物資管理體制

通過一個專門的部門對企業物流管理的建立,實現整個物流相關環節的專業管理,物流管理中心和其他相關管理部門的關係協調,每個部分負責相關工作,避免相互衝突的工作,物流管理中心應承擔主要的協調功能,包括資料的採購,到運輸,存儲能力、物流能力、生產要求,檢查安排日期,饋線相關信息記錄、數據文件等。

5.2 物資管理業務流程優化整合

相關業務流程的優化,強調以業務流程爲導向,決策功能分爲執行環節,降低供應鏈節點,建立反饋控制程序,儘可能減少管理層次,提高管理效率,材料管理部門負責統一管理中心。

5.3 基於供應鏈理論的採購管理

在做採購管理改變外部資源管理的方向,一方面提高了相應的採購市場的能力和靈活性,加強交流和與供應商的合作,建立一個新的穩定的合作模式,根據客戶需求推動的庫存採購訂單採購方向轉變另一方面,及時轉變生產方式,使採購計劃以適應生產的需要,以減少庫存成本,提高庫存週轉率,並有助於建立長期的客戶關係。

5.4 完善商情信息管理體系

對提高信息系統的功能一方面實現多物料計劃管理信息,提高庫存管理的處理功能,建立了一套強大的企業信息管理的數據庫系統,對建立開放的另一方面,通過規範化管理,實現有機連接的所有方面。

6 結束語

供應鏈作爲當前產業運作的主要模式,不僅與主體企業的價值創造緊密相關,而且已延伸到與主體企業相關的各個物料設備供應商和各級別經銷商的價值鏈。將供應鏈理論應用到物資管理工作中,能夠有效節約生產成本,在市場經濟背景下提高企業競爭力,使之能夠更好適應市場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謝雨 王躍兵.我國企業供應鏈管理的現狀及對策淺析[J].民營科技,20xx(10):123.

[2] 駱瑞玲 陳敏 先瑜婷.供應鏈碳減排技術投資的收益分析及協調[J].物流技術,20xx(10):119-124.

[3] 黃彬 王磬.大型電子商務企業物流管理現狀分析與對策——以蘭亭集勢公司爲例[J].技術與市場,20xx(11):150,152.

[4] 李曉豔 張文霞 金小燕.基於供應鏈管理的第三方物流發展戰略思考[J].物流工程與管理,20xx(11):1-2.

篇7:供應鏈管理論文

現階段,企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所以,爲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應該加強對企業生產過程中物資的採購、審批、等環節的處理。在企業生產經營的過程中,物資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內容,同樣,物資管理費用在企業的生產中也佔有很大的比例,以下就是對供應鏈理論在企業中應用的分析:

1供應鏈概念

供應鏈的概念是在80年代末提出的,它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實際上,供應鏈是一個系統,是客觀存在的,在供應鏈中,有非常清晰的過程:原材料的生產、產品形成、銷售等一系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是“需方”和“供方”的對應關係,就形成首尾相連的供應鏈[1]。在沒有對供應鏈有明確的認識時,大都認爲供應鏈是企業中的內部過程,是通過生產的轉換和銷售等過程傳遞的,美國的史迪文斯曾經認爲:“供應鏈是從供應商的供應商到用戶的用戶流中所產生的長鏈”,現階段,大部分人對供應鏈的認識停留在了核心企業的網鏈關係上,中國的馬士華教授說:供應鏈是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該條鏈主要是圍繞着企業的核心環節進行,並對企業中的物流、資金流等進行控制,按照生產順序將產品送到供應商、分銷商等手中的一個結構。這條鏈的結構非常簡單,都是按照第一、第二、第三進行排列的,

2物資管理的概念

物資管理的概念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分別是傳統的物資管理概念和現代的物資管理概念,其中傳統的物資管理概念是指企業所需要各種物資的使用和利用等的總稱。物資供應計劃的編制、物資儲備量的控制以及綜合利用的管理等。而現代的物資管理概念則是爲了滿足顧客的需求[2]。

3供應鏈管理的概念

在當下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下,供應鏈管理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實際上,在國際上有一些企業已經將供應鏈管理應用在企業的物資管理之中,並且取得顯著的效果,比如DELL公司、IBM公司以及寶潔公司等,美國供應鏈管理協會將管理鏈管理作出了重新的定義,主要包括:原材料、製造與裝配、訂單管理及最終交付用戶,這些都可以說成供應鏈管理的主要內容。

4供應鏈管理與物資管理的關係

供應鏈管理與物資管理的關係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可以說,物資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的一部分,物資管理僅僅是應用在企業內部,爲了促進企業的發展,將供應鏈管理與物資管理進行有機的結合,將原料供應、生產、銷售等形成一個整體的供應鏈,這不僅能夠提高產品的質量,優化供應鏈管理,還能提升市場競爭力。而供應鏈管理則是對供應鏈中所觸及到的信息流、價值流、資金流等的管理,它主要是以Internet作爲依託[3],並且以同步化生產計劃爲指導、供應、實施的,主要包括:供應鏈產品需求預測和計劃、供應鏈的設計、基於供應鏈管理的產品設計和製造管理、反向物流管理、供應鏈實施的原則和步驟以及基於供應鏈的用戶服務和物流管理等,可以說,供應鏈管理注重的是物流成本和用戶服務水平的關係,所以,要想使供應鏈企業羣體獲取利益,就需要將供應鏈中涉及到的各個部門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將力量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

5基於供應鏈理論的物資管理特點

供應鏈管理是一種新的管理思想,它涵蓋的是由供應商到消費者的全過程,強調的是戰略管理,由於“供應”在供應鏈佔據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進行供應鏈管理的時候,應該加強核心企業與相關企業之間的關係,從而實現雙贏。事實上,供應鏈管理具有更高的目標,它不僅僅是完成市場目標,更是一種服務。供應鏈管理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採用集成的方法對供應鏈進行控制。要知道,物資採購是企業的起點,也是企業核心業務流程的開始,從某種程度上說,物資採購並不是購買原材料,而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聯繫,將溝通生產與物資供應聯繫在一起,在二者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進而促進了供應鏈系統的發展,提高了供應鏈上企業的運作效率。將供應鏈理論應用在企業物資管理中,主要表現在:第一,爲訂單而採購,採購模式簡單,降低了庫存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第二,重視外部資源管理,傳統的採購模式,使得供應商不能夠及時地瞭解採購部門的業務流程,給供應商帶來了缺陷。第三,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在以往的採購模式中,基於戰略伙伴關係的採購方式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是庫存問題、風險問題、降低採購成本問題。其中風險問題主要是在運輸過程中出現的風險或是產品質量的風險,庫存問題主要是由於以往的採購模式不能夠使供應鏈中各個環節共享信息,使得供應鏈的整體效率得不到提高,進而減少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現象。第四,信息集成共享,要想保證供應鏈得到共享,就要協調企業之間的產品流、信息流,並且及時的掌握供應鏈上的信息,以此提升供應鏈的性能,進而保證供應鏈能夠真正的做到信息共享。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文章從不同的程度對供應鏈以及供應鏈管理和物資管理的概念進行分析,並且分析了物資管理與供應鏈管理的關係,在瞭解二者關係後,進一步分析了基於供應鏈管理的物資管理特點,以上所提出的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篇8:供應鏈管理論文

一、汽車供應鏈金融的模式

(一)應收賬款融資模式

應收賬款融資模式主要是爲了解決供應商在銷售環節出現的資金短缺問題。融資企業將在真實貿易背景下產生的應收賬款質押給金融機構,向金融機構申請不超過應收賬款賬齡的,並以合同項下的應收賬款作爲第一還款來源的融資。在應收賬款融資模式下,供應商將應收賬款質押給金融機構,金融機構確定應收賬款的金額和真實性後,覈定質押率,向供應商發放款項,應收到款到期後,核心企業將應付金額支付到金融機構指定的賬號。

(二)預付賬款融資模式

預付賬款融資模式主要是爲了解決經銷商在採購環節出現的資金短缺問題。該種融資模式下,金融機構預付貨款給上游核心企業,核心企業發貨到金融機構指定的倉庫,由合作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行監管,並將既定倉單質押給金融機構,並一次或分次支付貨款給金融機構,金融機構釋放相應的貨物,若融資企業違約,核心企業將剩餘貨物回購,或者金融機構向核心企業索取賠償額。

(三)存貨融資模式

存貨融資模式主要是解決生產型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資金短缺問題,在這裏也可以用在汽車經銷商在運營環節的融資需求。存貨融資是指金融機構接受存貨作爲抵押或質押,藉助物流企業的監管,並以該存貨及其產生的收入作爲第一還款來源的融資。在存貨融資模式下,融資企業將所持有的存貨質押給金融機構,並將貨物存放在金融機構指定的監管倉庫,金融機構給融資企業授信,融資企業通過銷售貨物獲取收入後,一次或分批向金融機構償還款項,金融機構釋放相應的貨物。

二、汽車供應鏈金融風險的識別

(一)融資企業資信風險

應收賬款下的融資主體是上游零部件製造商,融資企業是否會發生違約對應收賬款模式下汽車供應鏈金融的風險具有很大的影響,融資企業的資信風險與融資企業的規模、發展前景,財務狀況、管理水平息息相關。

(二)核心企業的資信風險

預付賬款融資要求核心企業作出回購的承諾,所以核心企業是否能夠按照合同要求進行回購,對金融機構的風險具有很大的影響。

(三)供應鏈的資信風險

供應鏈的協調運作水平能夠加速應收賬款的回收和保證核心企業進行回購,金融機構應考察供應鏈的運行時間,合作的密切程度,以往是否存在違約情況來考察供應鏈的資信風險。

(四)物流企業的資信風險

在預付賬款汽車供應鏈金融模式下,融資企業將車輛質押在金融機構指定的物流企業的倉庫裏,所以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資信是影響金融機構風險的要素。物流企業的資信風險可以通過物流企業規模、專業化程度、資金規模、歷史信用記錄、監管水平等方面進行考察。

(五)質押車輛監管風險

質押車輛的風險主要在於質押車輛的價值、車輛是否投保和車輛的易損程度。

三、汽車供應鏈金融風險的防範

(一)建立汽貿企業信用數據庫

汽車供應鏈金融業務是金融機構爲汽車製造和銷售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的服務項目,要準確的對融資企業信用風險作出評價,建立企業數據庫是提高準確度的措施之一。建立企業數據庫,需要對汽車企業的數據進行蒐集、分析和整理等工作,系統需要足夠的數據支持。我國汽車企業信用風險評價數據積累量不足,目前金融機構對汽貿企業數據不夠完善,不能反映真實的企業信用情況,爲此,建立汽貿企業信用數據庫,豐富汽貿企業數據成爲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建立汽車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管理系統

建立汽車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應急系統非常重要,應急系統中,主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信用風險預警,二是突發事件事後處理。建立信用風險應急部門,部門要做到整體由供應鏈金融風險經理統一指揮,組織、協調好部員工作,做好融資過程中出現突發事件時的應急措施。各部員職能明確,權責清晰。能夠做好銀行、融資、核心企業和物流企業的有效溝通與相關信息共享;在突發事件出現後,參考制定的應急方案,能夠做到快速反應,與依據實際情況對方案做出調整,最大程度的降低損失。

(三)完善金融機構授信管理模式和融資業務流程

完善金融機構的授信管理模式,在授信時秉承審慎性原則,將融資企業授信與項目授信相結合,在融資企業自身授信額度不足的情況下,金融機構給予融資就必須要確保融資交易風險可控。金融機構在審查授信條件時,調整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准入條件,考慮融資企業資信狀況的同時,也要考慮到融資企業的交易對象、合作關係以及在供應鏈的地位等因素,適當調整企業授信。

篇9:供應鏈管理論文

一、我國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管理狀況

(一) 農產品供應鏈參與主體信息化水平較之前得到明顯提升,但各個主體的信息化程度並不一致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家對農業信息化的支持,使得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管理水平較之前有了明顯提高。大型農產品加工單位、農產品零售單位、農產品物流配送單位和部分專業化批發市場等農產品供應鏈參與主體的信息化程度明顯提升,達到了組織化與規模化的標準。越來越多具有一定規模的農產品供應鏈參與主體根據自身優勢,實現了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水平突飛猛進。然而,還有部分農產品供應鏈參與主體規模不大,信息化程度也比較低。例如,部分農業合作機構,因爲其規模不大、人員受教育程度低,信息處理系統通常侷限在幾臺電話、電腦和簡單的信息管理設施。這部分供應鏈參與主體和規模比較大的供應鏈參與主體相比較,其信息化程度存在巨大差距,甚至可以說其根本就沒有實現信息化管理。當前,規模較大的農產品供應鏈參與主體所佔比重並不高,大多數參與主體的信息化水平較低,導致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綜合信息管理水平較低。

(二) 農產品供應鏈信息蒐集與信息加工效率取得明顯進步,但信息集成度依然很低

信息蒐集是供應鏈信息管理的基本單元,而信息加工被視爲信息管理的核心單元。目前我國全部省級農業機構都實現了信息化管理,大約有95%地級市農業單位、85%的縣級農業單位的管理工作與服務工作都實現了信息化,超出70%的鄉鎮地區設立信息站。據統計,鄉村信息服務站點超過100萬,農村信息員超過70萬人。這些部門與人員都會定時對與農產品生產與流通相關的信息進行採集,然後根據特定的模式對所採集的信息進行加工。然而,儘管信息的採集與加工都形成了相應規模,但信息的集成度比較低。當前,農產品供應鏈中的信息都是通過採集與加工的二次信息,這些二次信息的集成度有待提升。

(三) 農產品供應鏈信息傳播機制初具雛形,但信息利用率不高

信息蒐集、加工整理的最終目的是爲了信息能以合適的形式傳送出去。當前在農產品供應鏈中已經出現了傳統媒介和新型傳播途徑相整合的傳播體制,農產品供應鏈中信息公佈的日期、內容已經可以實時傳播。然而,信息的利用率比較低,特別是在大部分農村地區,源自供應鏈尾端回饋的需求信息不能及時被農產品生產者所採用。信息利用率不高有多方面原因。第一,信息通過採集加工以後,就會基於固定的信息傳送途徑進行傳播,並沒有結合信息應用對象的不同需求採用對應的傳送途徑,使得信息傳送針對性不高,使用價值比較低。第二,信息的傳送途徑暢通性比較差,以農村地區爲例,大部分農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是傳統信息媒介,而傳統信息媒介的傳送速度比較慢,信息真實性有待提升,而來自新型傳送途徑的信息,往往需要農民支付一定的費用才能獲取信息。第三,大多數信息接收用戶忽視了信息的重要性,特別是對分散的、規模不大的供應鏈參與主體來講,其缺少主動接收與應用信息的觀念與思想。

二、我國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 農產品供應鏈參與主體間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即在市場交易行爲環節,交易雙方所瞭解的影響交易行爲的信息有着明顯差距。交易中,處於信息優勢的一方成爲受益方,而處於信息劣勢的一方利益受損。農產品供應鏈包括多個交易過程,在任何一個交易過程中都會出現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例如,在農產品供應鏈的全部參與主體中,位於供應鏈上游的每個主體,因爲有着距離農產品生產端比較近的優勢,使得其對農產品供給信息掌握比較充分,而位於供應鏈下游的參與對象,對農產品需求信息與市場信息掌握比較多。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各個交易主體作爲競爭對象,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心理驅使交易雙方都期望掌握更多的交易信息,以保證自身決策的精準性。同時,交易雙方又都希望對方掌握的信息少於自身。這種心理導致交易雙方採用各種辦法隱瞞敏感信息,使得本應該公開的信息變成保密信息。

上述因素交叉在一起,使得農產品供應鏈參與主體間產生信息不對稱,使農產品供應鏈中的信息流暢性差、信息滯後明顯,產生了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現象,增加供應鏈的不確定性。

(二) 農產品供應鏈出現信息失真與信息遺失現象

在農產品供應鏈中有許多信息失真,同時有部分重要的信息遺失。信息失真不僅僅出現了“牛鞭效應”,同時還出現了參與主體爲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蓄謀編造虛假信息。因爲信息不能有效分享,供應鏈中的參與主體在獲取下游反饋的需求信息以後,會根據自身的運營狀況對需求信息整理、加工,然後將整理加工的信息傳送到上游的參與主體中,需求信息在這種從下到上的傳送環節會出現各種歪曲,這種現象被稱之爲“牛鞭效應”。虛假信息是基於自身利益最大化蓄意僞造的。例如,農產品銷售方爲了及時把產品銷售,往往會在農產品營養與成分弄虛作假,誤導消費者,實現自身的目的。重要信息的遺失,從根本上來講也是由於交易主體的“經濟人”存心所爲。所有交易主體都期望自身利益最大化,都會刻意隱藏對自身不利的信息,加上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管理平臺自身監管體制不健全,導致農產品供應鏈信息遺失情況明顯。

三、我國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管理創新內容

在企業以創新供應鏈管理信息爲前提來構建以自身爲核心的供應鏈過程中,就能充分地管理供應鏈各個環節企業的協調性,從而提升供應鏈的整體運行水平。此外,充分管理供應鏈的運行也被視爲重點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內容之一。在供應鏈管理信息創新過程中,供應鏈的結構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

基於供應鏈信息管理創新思想,農產品的供應從採購原材料、生產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到最後通過各種平臺將產品銷售到顧客手中,把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直至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模式。在這個網鏈式結構中要凸顯出核心單位的價值與各個節點單位之間的互利雙贏關係。創新供應鏈管理最主要的特徵是,基於高效信息平臺,利用供應鏈整合功能,各個節點單位之間進行技術溝通、非競爭優勢業務外包等,構建競爭的整體優勢,進而降低農產品的庫存量,保證客戶對信息的反饋效率。

假如將農產品的生產流通組織環節視爲一個整體,就會發覺農產品的生產流通就是一個完整的農產品供應鏈過程:農產品種植戶—產地市場—運銷批發商—銷售地市場—零售商—購買者。基於供應鏈的視角來分析,農產品流通即農產品種植用戶到農產品批發商,再到農產品加工用戶與零售戶的有序鏈條。通過對農產品流通模式的分析可知,當前農產品效率低,是因爲農產品的生產集中性比較差,在農產品供應鏈中並沒有出現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核心單位,同時該核心單位也沒有充分體現出其核心地位,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協調性極差,各個環節的單位都是基於自身利益最大化,缺少團結、統一的思想意識,無法與其他單位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因此,筆者創新供應鏈信息管理的重點是建立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新型農產品流通模式。

在農產品供應鏈中,核心單位可以是該鏈條中一家或者若干家企業。通常來說,部分單位成爲供應鏈核心單位後,很顯然該供應鏈遊戲規則的制定都是由該單位來負責,其被視爲行業的佼佼者。筆者認爲,農產品供應鏈中的核心單位應該是批發市場。通過批發市場來組織、操作整個供應鏈。核心單位明確以後,就是上游與下游單位的選取與溝通。

四、我國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管理創新與應用的建議

(一) 政府宏觀政策引導

政府機構應該合理籌劃,升級產業結構,以此保證市場運行向合理化、規範化等方向發展,充分體現供應鏈的優越性。應該意識到創新與應用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完善物流系統、企業系統和市場系統,推動完善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管理系統。

(二) 發揮行業主管和市場導向作用

把農業視爲一個完整的基礎產業和競爭行業來經營。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統一籌劃管理並監管農業資金投入、農業土地要素投入與農業投入品、農產品加工製成品等,對農業市場進行規劃,發現不法操作要及時糾錯,切實履行部門職責。以市場爲導向,以完成農業生產與市場緊密對接爲宗旨,實現大生產、大公司、大流通與大市場統一協調發展。

(三) 充分發揮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管理的作用

基於供應鏈信息管理在農產品流通領域的創新與應用,在產品加工環節,不僅要分析單位內部生產要素的作用,而且要分析供應鏈對產品成本與服務的作用,將供應商、銷售商與農業公司視爲一體來分析。基於農產品生產的前提對供應鏈進行創新,大力發展作爲核心單位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形成比較優勢與核心競爭優勢,並與供應商、銷售商形成戰略聯盟的關係,使得農業向信息化、集成化、企業化方向發展。

(四) 加快農業信息化發展

第一,提高農業部門信息管理水平,加快信息化發展。第二,構建公共知識庫,構建單位局域網,及時爲單位生產行爲與運行管理決策提供支持,爲單位執行供應鏈管理帶來更多的收益。第三,數據庫的信息集成,對供應鏈的合理管理,需要協調各農業部門與相應部門的核心數據,比如訂貨預算、庫存現狀、缺貨狀況等,使得管理人員及時獲取有效數據信息。因此,要建立健全各部門的信息協調機制。

篇10:供應鏈管理論文

大數據(bigdata,megadata),又被稱之爲巨量資料的集合體,指的是需要經過不斷的更新新處理模式,以此來獲得更強的決策力,洞察力以及流程優化能力的能量,實現高增長率,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大數據是指以多元形式,從許多正當的來源處蒐集而來的龐大的數據組,往往更具有說服力。在企業對企業以及個人進行銷售的情況下,這些數據可能得自電子商務網站,顧客來訪紀錄,不僅只有這兩種來源,同時還有許多其他來源。這些數據,並非公司顧客關係管理數據庫的常態數據,但是對我們研究銷售情況意義重大。

一、供應鏈的概念與作用

供應鏈的概念是由美國管理學者,在二十世紀年代末期提出。在早期的研究過程當中,人們普遍認爲供應鏈只是管理製造企業的一個內部過程,這種傳統的想法的影響下,和不全面的認識供應鏈,使得當時的供應鏈管理僅僅以企業內部的操作層次爲主要的對象,而不是去注重企業內部資源的優化利用,以及供應鏈採購和供應練管理之間的聯繫。在二十一世紀年代初期,有美國學者開始重新研究供應鏈,同時關注供應鏈中的所有成員操作的一致性,但是實施供應鏈管理的重點,依舊是停留在企業組織內部的製造環節,以及與供應商之間的物流管理等職能操作的相對初級的層次上面,雖然相比較以往的定義有了一個大的進步,但是還是沒有能夠把供應鏈管理提升到戰略層次。最後到了二十世紀年代中後期,通過研究學家們的不懈的努力,使得我們對供應鏈的認識形成了一個網鏈的全面的具體的認知。在供應鏈新的要求中,着重強調了物資配送渠道以及物流過程整合的重要性。最新的對供應鏈管理的要求,已經不再僅僅侷限於相關環節的物流管理等職能操作的低級層次,而且還開始注重供應鏈中所有環節之間的集成整合。近幾年來,隨着大家對時間競爭的興起,市場競爭的新態勢也凸顯出新一代製造模式的興起之路。

二、供應鏈物流能力優化研究

參考對大數據概念的理解,以及對供應鏈的認識,我們對供應鏈物流能力優化的研究,概述的可以分爲供應鏈物流要素能力優化和供應鏈物流運作兩個方面。對供應鏈物流要素能力的優化研究可以分爲物流設備,物流設施,以及以勞動力等爲代表的物流要素,物流要素的能力廣泛分佈在整個供應鏈上,例如前一段時間京東公佈的一段視頻,大致的意識就是告訴我們大家,在未來的物流供應鏈當中,全部實現智能化,下面簡單的介紹一下整個流程,從買家進入網頁的那一刻起,先是利用大數據的特長,自動向瀏覽者提供最新的,他可能需要的各種各樣的產品,此舉不僅減少了瀏覽者自己尋找的時間,而且還大大的提高了人們對時間的利用效率,然後買家開始下訂單,從接到訂單的那一刻起,供應鏈就開始不停的運轉,先是確認買家購買的產品,然後確定這件產品在庫房的那個位置,緊接着有機器自動去取,加上必要的人工包裝,填寫收穫信息,一切準備工作做完之後,再由機器把產品運輸到發貨車間,對收貨地址進行自動掃描,不同的車輛,上面裝載的物品的最終地址也不一樣,這樣通過利用供應鏈的物流能力,不僅能夠大大的減少人工的工作量,減少貨物發錯誤的機率,同時也大大的提高了網上購物的效率,跟傳統物流能力相比較,供應鏈物流供應能力得到了質的飛躍,這也說明,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工智能的供應鏈物流將會完全取代傳統的物流。供應鏈當中流通各環節,物流要素的能力,他們之間的匹配程度,以及物流網絡的結構共同決定了供應鏈物流系統的效率,並且最終會影響對物流需求的響應速度,主要體現在靜態需求和動態需求,下面讓我們對需求靜態環境和動態需求環境下的,單一或多個物流能力要素數量的優化進行一點分析。首先是在動態環境下,相關的研究人員,需要結合產品供應鏈系統的實際特點,對各物流環節的物流能力要素進行需求需求,並且針對供應數量不確定的情況下,數量配置的問題,需要建立一個,多級供應鏈的物流能力動態規劃模型,給出一個現階段物流能力要素的最優配置方案。同時應該針對物流的運輸能力對需求分析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明確供應鏈當中企業物流能力所能帶來的價值,給出一種物流能力投資過程中,計算那些不確定性投資收益的具體辦法,建立一個多段隨機規劃的模型,以及一個實物期限的物流能力柔性價值模型。其次是在靜態環境下,對供應鏈的最大流量進行了研究,有關專家借鑑矢量分析的方法,同時結合傳統的供應鏈物流模型,通過整體流通量,整體響應時間等數據給出確定的計算方法。供應鏈物流系統中,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匹配,節點與連線之間的匹配,以及連線與連線之間物流能力的匹配,它們是對網絡物流能力進行優化的關鍵所在。

三、總結

在供應鏈物流運作的過程當中,除了物流環節享有固有的物流能力要素,人們普遍認爲對供應鏈進行的整合,以及它的組織模式,都是不重要的,很容易把那些忽略掉,其實供應鏈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應鏈的集成,以及整合和供應鏈協同的決策問題上面,進行探討供應鏈整合,供應鏈的主要成員之間的協同,實現利用機制和技術的方法對體系進行不斷的完善。未來,供應鏈管理系統將會發展成爲一種集成化的管理模式,將會更加註重每個供應鏈節點之間以及各個企業之間的協調與合作,在信息技術面朝全球化和虛擬化方向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前進的前提下,對供應鏈進行優化研究就非常的有必要了,能提高效率,帶來最大的利潤。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與普及,在這種情況下,僅僅依靠一個企業來對顧客需求進行快速響應是不現實的同時也不經濟的,從而就需要相關企業結合起來以供應鏈形式來滿足顧客的需求,進而達到利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李紅琴.供應鏈運作環境下物流服務集成商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J].物流技術,20xx,(8):423-425,443.

[2]申文.供應鏈環境下的物流能力計劃模型與決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xx.

[3]羅建鋒.動態物流服務供應鏈構建與運作優化研究[D].長安大學,20xx.

篇11:供應鏈管理論文

在我國如今這個市場經濟的背景之下,企業的物流管理變得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爲了影響企業長遠發展的關鍵之點。因此企業想要繼續生存發展下去,就必須改變原來老舊的物流管理模式,特別是隨着供應鏈系統的引進與應用,這一點顯得更加突出。有不少實例表明,具備完善的供應鏈管理系統的企業,其物流管理能力也是處在行業領先地位。那麼,對於供應鏈系統下的企業物流管理研究就顯得極爲重要了。

一、供應鏈系統的概述

1、供應鏈的含義

供應鏈協會對供應鏈的具體定義表述如下:供應鏈包括了在商品的生產和流通過程中,產品從生產到交付的全部環節和提供服務的所有過程,貫穿了商業活動的全部流程。這種定義經歷了一段不斷髮展和改革的過程,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爲商品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供需關係組成的網絡。而這些供需關係的主體則是生產方、批發方以及消費方。

2、供應鏈的特點

供應鏈包括這樣幾個特點:

(1)複雜性。

整個供應鏈上存在多個企業節點,每個節點相連構成了供應鏈。但是每個企業的組織形式各不相同。因此,這使得供應鏈具有複雜性。

(2)完整性。

供應鏈的內部具有一個整體目標,這是整個供應鏈的中心。整個供應鏈也不單是由製造、採購和銷售這些分離模塊而構成的,在供應鏈上的每一個節點都是圍繞着整體目標而運作。這樣密不可分的情況讓供應鏈變成了一個整體。

(3)交叉性。

每個企業的業務所涉及的範圍是不盡相同的。因此,一個企業很可能會在不同的供應鏈上處於不同的節點位置,這樣不同的供應鏈就會形成交叉。這就使得供應鏈具有了交叉性。

(4)動態性。

企業的管理策略不會一直一層不變,反而會爲了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而不斷改變。因此,企業作爲節點在供應鏈上的位置也是具有動態性的,需要進行實時的調整。

(5)綜合性。

供應鏈貫穿於企業的所有商業活動之中,會涉及到企業生產中方方面面的信息,甚至投資情況。同時它也讓各個企業,不管是生產企業還是銷售企業的產品都在供應鏈上流轉增值,最終獲取利潤。因此其本身就綜合了增值鏈、信息鏈、物流鏈和資金鍊,具有一定綜合性。

3、供應鏈系統的含義

供應鏈系統指得是從最初的原材料一直到消費者手中的商品這條供應鏈上所有涉及到的企業主要業務過程的集合。同時,還包括提供的售後服務。

4、供應鏈系統的特點

供應鏈系統所包含的特點如下:

(1)整體性。

供應鏈系統的整體性是由供應鏈上各個節點發揮自身的功能之後,將其集合而成供應鏈系統的整體功能。因爲供應鏈上的任何一個企業都只能承擔自己所當任的職能,只有將其全部整合,才能發揮出供應鏈系統的整體性效果。這個功能的集合,可以讓供應鏈上的企業發揮出最大的作用,收穫最大的利益。

(2)目的性。

如上文所提,整個供應鏈系統有着一個目標。其根本目的就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通過最低的消耗製造出最高質量的產品或服務,以獲得消費者的滿意,使本企業在市場中佔得一席之地,最終獲得收益。

(3)密切性。

供應鏈上個每一個節點都是相連的,由此纔會構成供應鏈系統,併發揮整體功效。而他們的結合就是因爲供需關係所形成的利益相關體,因此,可以看出各個企業之間的聯繫是相當密切的。

(4)適應性。

市場是變化多端的,消費者也是各有所需。因此,企業要想適應市場,就必須有及時捕捉市場信息的能力,通過對市場信息的掌握,不斷地提升本企業的適應能力。而供應鏈系統則可以對市場進行預測,並具備這樣的適應能力。

(5)層次性。

供應鏈系統是不同於單個的企業的,它是一個整體性的管理系統。因此,這個整體性的供應鏈系統必然具有不同層次的主體,層次性就成了供應鏈系統的另一特點。

二、供應鏈系統在企業物流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物流管理理念和方式落後

目前,我國企業的物流管理仍然是傳統的經營方式佔主體,主要還是“供銷一體化、倉儲一條龍”這樣缺乏個性化的服務。這就體現出,我國社會分工還是有點不完善,沒有對物流活動中的採購、倉儲和運送等職能進行有效的整合。這是無法適應現在日益變化的物流市場需求的。隨着經濟的不斷髮展,顧客對物流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如果企業還是無法對物流管理進行有效的統籌,那麼就只能被市場所淘汰。

2、物流設備和技術落後

要意識到的是,物流設備是物流活動的硬件基礎,信息化技術是物流活動的技術基礎。但是,我國企業如今的物流管理現狀則是設備和技術都比較落後。先進的物流設備和信息化技術是保障物流服務的根本,如果存在缺陷,那麼就會導致物流信息不準確、物流速度緩慢的等情況出現。顯然,這些情況的出現會嚴重製約企業的發展,使本企業在供應鏈上發揮的作用效率降低,從而降低整個供應鏈系統的效率,最終使供應鏈上的企業都無法取得最大收益。

3、物流管理流程不穩定

因爲我國供應鏈系統發展速度較爲緩慢,且發展時間也比較短,因此,供應鏈上的每個節點之間存在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會導致整個供應鏈系統管理流程存在風險。這種不安定的風險,會使得密切相連的各企業所形成的供應鏈系統出現破裂。

4、現代化物流管理人才缺乏

在現如今這個環境中,所有的競爭最後歸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競爭。優秀的物流管理人才可以促進企業發展。然而,我國的現實情況卻不容樂觀。因爲物流管理髮展較晚,供應鏈系統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因此無法爲市場提供複合型的物流管理人才。同時,也因爲很多企業並不重視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造成供應鏈系統下的企業物流管理一直髮展較爲緩慢。

三、供應鏈系統下的企業物流管理的改進措施

1、重視現代化物流管理

企業應當重視現代化物流管理,明白現代化物流管理對企業長遠發展有着重要意義,將供應鏈系統下的企業物流管理提升到企業戰略的地步。同時,企業還應當積極尋求戰略合作伙伴,組建物流戰略同盟,建造一個堅固的供應鏈系統。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供應鏈系統的優勢,從而提升本企業的競爭力。

2、建立現代化物流管理理念

企業需要明白的是供應鏈系統下的企業物流管理是一種以滿足顧客的需求爲目的的服務行爲,整個供應鏈系統的運作都是爲了達到這一目的。但是,顧客的需求是多樣化的,企業的物流管理必須做到去適應這些多樣化。因此,企業需要以顧客需求爲導向的去運作企業的物流服務。同時,物流服務過程中,其服務方式也要與時俱進,做到能與顧客進行實時溝通,方便服務顧客。

3、培養現代化物流管理人才

現代化物流人才短缺一直是制約我國企業物流管理髮展的重要因素。針對這種情況,可以看出,現代化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刻不容緩。因此,企業可以通過加強與諮詢公司相合作的途徑,來培養出優秀的物流管理人才。與此同時,企業自身也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用人制度,讓有物流管理才能的員工可以進入到企業的物流管理之中。另外,企業也可以和學校建立起校企合作,可提供給學校一些機會,比如校外實踐或者頂崗實習的方式給予學生們一次真實的崗位學習模擬,事實上這種利用學校的優質人才資源爲自己培養物流管理人才,並能最後準確對接這些人才,不失爲一個好辦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供應鏈系統下的企業物流管理是適應時代潮流發展的產物。但是我國企業的物流管理存在不少問題,正視這些問題,努力改進這些問題,儘早建立起一個堅固完善的供應鏈系統是每個企業的責任。無論是爲了企業的自身利益,還是爲了我國物流管理的發展,這都是義不容辭的。

篇12:供應鏈管理論文

摘要:文章針對近期我國農產品市場出現的“白菜劫”,“芹菜劫”(農產品滯銷與價格大幅波動)等農產品種植風險,從供應鏈的角度,運用層次分析法對農產品種植的風險進行了識別與評價,並提出了相應的風險防範措施,以便更好地保護農戶與消費者的利益。

關鍵詞:供應鏈;農產品種植;層次分析法;風險管理

一、引言

近期來, 農產品的安全事件層出不窮,從農業自然災害、農產品滯銷到農產品食品安全再到農產品價格的大起大落,農產品供應鏈的各節點的運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許多問題, 越來越暴露出了農產品供應鏈的脆弱性,這些脆弱性無疑給農產品種植者帶來各種風險,農產品供應鏈是供應鏈管理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引起國內外學者的普遍關注,但現在的研究多數集中在農產品食品安全的供應鏈管理上,卻很少研究農產品種植的風險管理,因此有必要對農產品種植風險管理進行研究,以便保護農戶的利益。文章將農產品供應鏈看成由農產品種植過程,加工運輸過程,經營消費過程三個環節構成,建立了從農產品種植的風險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層次分析法進行風險評價,即用層次分析法對各個風險指標權重進行評價,然後對評價結果進行分析並根據風險評價結果提出了相應的風險防範措施。

二、國內外農產品種植風險管理的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

目前國外衆多文獻中,運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來研究農產品供應鏈風險管理問題,定性、定量以及層次分析法等方法均被不同程度的加以運用,並顯示了各自的特色[1]。Smelzer和Siferd(1998)探討了農產品供應鏈的供應風險管理問題,爲更好地從採購管理角度理解農產品 供應風險管理,他們用交易成本理論和資源依賴模型進行了分析,指出主動積極的採購管理有利於控制農產品 供應風險。Tah.J.和Carr.V.(20xx)研究分析了農產品供應鏈的供求風險,指出了當前農產品供應鏈風險管理過程、工具和技術的缺點,提出了一個等級風險統計結構的風險描述語言,作爲一個可共享的知識驅動風險管理方法,並界定了農產品供應鏈風險的涵義,建立相應的補救措施。此外,還簡單分析討論了建立風險知識數據庫管理系統支持風險管理的框架。近年來,由於食品供應鏈合作的重點由原來的保證供貨質量逐步轉向加強食品和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二)國內研究現狀

農產品 供應鏈管理的每個部分或要素間的互動都是通過信息溝通來完成的,農產品 供應鏈風險管理的關鍵之一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讓農民、加工企業、批發零售商以及消費者之間建立協同關係來提高整個供應鏈抵禦風險的能力。國內一些學者也從不同角度對農產品供應鏈風險管理中信息流的管理和控制做了研究[1],分析了當前我國農產品供應鏈中信息流的複雜性、不通暢性和不穩定性,提出應健全供應鏈信息網絡,並對信息流進行有效控制, 控制方式包括信息標準化、信息網絡體系建設、有效信息傳遞、信息提供方式選擇、信息反饋的控制等。從信息經濟學的角度看,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對稱導致了市場風險, 顯着地降低了市場的運作效率。爲此,彭泰中和廖文梅(20xx)採用信息經濟學中信息不對稱理論對我國目前農產品市場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現狀進行了分析,主要探討了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供應鏈主體的行爲以及由此引起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最後,針對市場交易中信息弱勢方農民的特點,提出應從政府行爲、農業組織合作經營、信息化服務體系等方面防範和化解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農產品 市場風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以戶爲單位的農業生產不僅要面臨自然災害的影響, 又要面臨市場經濟的風險和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而農業生產中的信息不對稱已經成爲農民增收困難和新農村建設的一大障礙,甚至會影響農業戰略結構的調整。郝慶芹(20xx)運用經濟學的理論分析了農業的生產特徵、農業生產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途徑。王曉燕(20xx)從農業風險的角度闡述了農業風險管理中的風險識別與控制兩方面內容, 提出在農業風險有效識別的基礎上,在政府有關政策扶持下及在農業經營者及風險專業經營機構的配合下,對農業風險進行有效控制,將有利於我國農業的發展,有利於在源頭上控制農產品 供應鏈的風險。

三、風險識別與評價

農產品供應鏈指的是由涉及將農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消費者的過程與活動的上游及下游農戶、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以及最終消費者組成的供需網絡[3]。供應鏈風險是指供應鏈企業在生產過程當中,由於各種事先無法預測的不確定因素帶來的影響,使供應鏈企業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差,從而有受損的風險和可能性[3]。風險識別主要是對風險的調查和分析。我國農產品的生產條件、供應條件、銷售條件在各個時期變化很大, 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再加上我國人口的持續增加,耕地面積的逐年減少,農產品資源相對來說越來越稀缺。因此有效識別農產品供應鏈的風險有利於緩解農產品的市場價格波動。

我國目前的農產品供應鏈以批發市場爲核心,由農戶、生產加工企業、批發市場、農產品集貿市場、超市以及消費者組成, 在該模式下農產品的物流一般都會經過這樣幾個主要環節:農產品種植過程,加工運輸過程,經營消費過程。通過對上述傳統的農產品供應鏈環節的分析,可以發現農產品種植存在以下問題: 1 、批發市場發育不完全;2、農貿市場作爲現階段主要的零售終端無法保證農產品安全;3、農產品安全、物流成本問題;4、農產品供應鏈中產銷脫節;5、農產品物流處於無序狀態;6、物流技術問題;7、供應鏈各結點之間信息流通不暢。由此可以得出農產品各個環節的風險,根據層次分析法建立我國農產品種植風險的指標體系,見圖1 。

層次分析法(AHP)[2]的原理是先根據以上分析,在農產品供應鏈環境下建立層次結構模型,識別不同階段的風險因素,爲求出指標權重,我們請相關專家對同一級指標以上一級子目標爲準則進行兩兩比較,建立判斷矩陣,比較標度見表1,再按照上述步驟,求出這一級指標的相對權重,並進行一致性檢驗。其中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徵值

篇13:供應鏈管理論文

摘要:介紹了電子商務以及供應鏈管理的基本知識,論述了在電子商務環境下, 施行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必要性、指點思想、優勢以及電子商務爲供應鏈管理提供的主要技術手腕, 指出了基於電子商務的企業供應鏈管理的發展趨勢。

癥結詞:電子商務;供應鏈;供應鏈管理

跟着科技進步以及經濟的不斷髮展, 全世界化的市場競爭日益劇烈,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企業管理思想帶來了巨大的變革, 電子商務的呈現以及發展, 對於社會的各行各業都發生了巨大的衝擊, 引發了商業模式的劇變, 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市場競爭請求, 基於電子商務的企業供應鏈管理應運而生。如何在 電子商務環境下施行供應鏈管理,它對於於企業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擁有10分首要的意義。

一 電子商務以及供應鏈管理

一.一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是指通過信息網絡以電子數據信息流通的方式在全球規模內進行並完成的各種商務流動、交易流動、金融流動以及相干的綜合服務流動。

電子商務所強調的是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商業化利用,不單單是硬件以及軟件的結合,也不單單是電子商務,而是把買家、賣家、廠商以及合作火伴在Internet中結合起來的利用。IBM公司認爲電子商務包含3個部份:企業內部網、企業外部網以及電子貿易。

電子商務規模廣闊,觸及LAN, Intranet以及Internet等領域,它應用1種史無前例的網絡方式將顧客、銷售商、供貨商以及僱員聯絡在1起。簡而言之,電子商務系統能夠將有價值的信息迅速傳遞給需要的人們。

一.二 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管理是指人們在認識以及掌握了供應鏈的各個環節的內在規律以及互相聯絡基礎上,應用管理的規劃、組織、指揮、調和、節制以及鼓勵職能,對於產品出產以及流通進程中各個環節所觸及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價值流和業務流進行的公道調控,以期到達最好組合,施展最大的效力,迅速以最小的本錢爲客戶提供最大的附加值。

供應鏈管理主要觸及到4個主要領域:供應、出產規劃、物流、需求。供應鏈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出產規劃爲指點,以各種技術爲支撐,特別以Internet/Intranet爲依靠,繚繞供應、出產功課、物流 、知足需求來施行的。供應鏈管理主要包含規劃、合作、節制從供應商到用戶的物料以及信息。供應鏈管理的目標在於提高用戶服務水祥和降低總的交易本錢,並且追求兩個目標之間的平衡。

二 基於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

基於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的目標是通過Internet優化整個供應鏈,即應用Internet完整的自助交易方式與網絡業務火伴實時進行合作以及首要規劃信息的交換。在優化的供應鏈中,客戶能夠分享各種預測,看到定單的狀況,隨時輸入及修改需求規劃。外部採購合作火伴能同享1些可應用資源以及出產過程信息,供應商可以瞭解企業的原料需求並介入投標。企業可以從全局規模瞭解業務運作情況,供應商以及客戶信息,並通過平衡核心競爭力以及防止無效操作來調劑設計自己的供應鏈。對於供應鏈上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進行有規劃的節制。

二.一 必要性

傳統的供應鏈管理僅僅是1個橫向的集成,通過通信介質將預先指定的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以及客戶順次聯絡起來。這類供應鏈重視內部聯絡,靈便性差,僅限於點到點的聯絡。傳統的供應鏈管理難以適應該今全世界競爭的新形勢,於是基於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應運而成。

目前國內外良多大公司都施行了基於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比如Intel公司、海爾公司以及華爲公司等。海爾公司通過BBP採購平臺,所有的供應商均在網上接受定單,並通過網上查詢規劃與庫存,及時補貨;貨物入庫後,物流部門可依據第二天的出產規劃應用ERP信息系統進行配料,同時依據看板管理四小時送料到工位;出產部門依照B二B定單的需求完成定單之後,知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定製產品通過海爾全世界配送網絡投遞用戶手中。目前海爾在中心城市實現八小時配送到位,區域內二四小時配送到位,全國四天之內到位。通過基於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可以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企業更好的發展。

二.二 指點思想

基於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思想主要有協同電子商務、電子企業以及業務外包3種。

(一)協同電子商務

協同電子商務是電子商務時期供應鏈管理的核心。企業通過樹立自己的電子商務網將本身業務流程、客戶、供應商及其它業務火伴集成起來, 使企業在自身的市場領域降低了交易本錢, 提高了競爭力。依據美國Gartner Group 諮詢公司調查顯示, 1個施行協同電子商務的企業, 能實際有效地降低企業開發本錢的二五%、交易本錢的三0 %⑺0% 以及 庫存本錢的二五%⑷0 % , 爲企業大大擴大了利潤空間。

(二) 電子企業

電子企業是指把現實資產以及網絡結合在1起並很好加以平衡的企業,它是電子商務發展的最高階段。在電子企業裏面,每一個僱員會像注重瓜葛到企業生存的戰略任務那樣注重互聯網。不是某1個專家管理着員工,而是靠詳細的分析以及投資回報率指點着企業的領導者。網絡利用程序會遭到注重,最有價值的資產將是那些把網絡科技以及商業結合在1起爲公司服務的科技人員。

(三)業務外包

業務外包是企業將自己的業務集中在具有核心技術、能夠增添最大附加值的環節,而把不屬於核心能力的功能弱化或者獨立分離出去,以便獲取最大的投資回報,它體現了企業在新的競爭情勢下,通過不斷挖掘進而

強化本身核心競爭力。充沛應用業務已經是企業首要的經營戰略。耐克作爲世界上最大的運動鞋製造商,沒能出產過1雙完全的鞋;波音作爲世界上最大的飛機制造公司,自己卻只出產座艙以及翼尖,波音七四七飛機的四五0多萬個零部件,大都是由世界上幾10個國家的有關企業提供;通用汽車公司居世界五00強前列,仍把年營業額高達二00億美元的出產汽車零配件的Del-phi公司分離出去。這些廠商或者具有設計、或者具有品牌,或者在銷售上擁有獨特競爭優勢,所以他們將出產進程外包給了其他廠商,從而獲取了更大的利潤。據調查,全世界外包市場以年增長二五 %的速度發展 ,其中亞洲將以年增長五0 %的速度增長。

二.三 基於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的優勢

基於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是以顧客爲中心,集成整個供應鏈進程,充沛應用外部資源,實現快速麻利反映,極大地降低庫存水平。擁有優勢如下:

(一)有益於維持現有的客戶瓜葛,開闢新的客戶以及新的業務

基於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直接溝通了供應鏈中企業與客戶的聯絡,並且在開放的公共網絡上可以與終究消費者進行直接對於話,從而有益於知足客戶的各種需求、保存現有客戶以及吸引新的客戶。

(二)有益於維持現有業務增長,提高營運績效

通過施行基於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可以實現供應鏈系統內的各相干企業對於產品以及業務電子化、網絡化的管理。同時,供應鏈中各企業通過運用電子商務手腕實現有組織、有規劃的統1管理,可以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本錢、縮短需求響應以及市場變化時間,提高運營績效,爲客戶提供全面服務,實現最大增值。

(三)有益於分享需要的信息,增進供應鏈中信息流的改善

供應鏈中的企業藉助電子商務手腕可以在互聯網上實現部份或者全體的供應鏈交易,有益於各企業掌握逾越整個供應鏈的各種有用信息,及時瞭解顧客的需求和供應商的供貨情況,同時也便於顧客網上定貨並跟蹤定貨情況。

三電子商務爲供應鏈管理提供的主要技術手腕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促成爲了電子商務的興起,電子商務爲供應鏈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主要有EDI銷售點與預測、財務技術手腕、非技術型企業的EC以及同享數據技術四種技術。

(一) EDI銷售點與預測

EDI是1種在合作火伴企業之間交互信息的有效技術手腕。它是在供應鏈中聯接節點企業的商業利用系統的媒介。供應鏈環境中不確知的是終究消費者的需求,必需對於終究消費者的需求做出好的預測,供應鏈中的需求大都來源於這類需求預測。儘管預測的法子有上百種,但通過EDI預測,可以最有效地減少供應鏈系統的冗餘性,這類冗餘可能致使時間的揮霍以及本錢的增添。

(二)財務技術手腕

財務EC廣泛利用於業務以及他們的財務機構之間,通常採取的技術手腕有三種方式: 1是用戶可以通過匯款通知系統結賬,而不是通過支票。匯款通知數據包含銀行帳號、發票號、價格折扣以及付款額,用戶的財務機構將用EFT系統將匯款通知信息傳遞給供應商的財務機構,供應商的財務機構將付款確認信息傳送給供應商,並收款結賬,供應商則依據付款信息更改應收賬款等數據;2是用戶將支票或者電子付款單傳送到供應商的Lockboxes,供應商的財務機構會處理這1付款單,將付款存入供應商的賬號,同時從用戶的財務機構扣除了此款,財務機構會通過EDI-Lockboxes將付款單信息傳給用戶以及供應商;3是用戶可以在接管到產品或者服務時自動地以共同約定的單位價格付款給供應商。

(三)非技術型企業的EC

大企業不但願同時具有擁有相同功能的多個系統,所以但願通過EC實現商業交換的標準化,而疏忽了商業火伴的EC能力。沒有EC系統的小企業,將採取E-mail、電子會議、電子市場營銷、電子用戶支撐系統、用戶網上採購或者傳真的服務實現EC功能。

(四)同享數據技術

戰略合作火伴可以通過必定的技術手腕在必定的束縛前提下互相同享特定的數據庫,這樣他們將快速知道所需要某些更新的數據。如有郵購業務的企業將與其供應商同享運輸規劃數據庫,裝配製造商將與他們的主要供應商同享出產功課規劃以及庫存數據。

四 收場語

作爲1種新的管理模式,供應鏈管理的實際運用還存在不規範、不成熟之處。跟着電子商務的高度發展,在企業信息化以及電子商務結合的進程中,將對於供應鏈管理請求愈來愈高, 供應鏈管理也將向集成化供應鏈以及挪動供應鏈發展。

參考文獻:

[一]王國華.供應鏈管理[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二00五.

[二]侯方森.供應鏈管理[M].北京:對於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二00四.

[三]朱曉妹, 林井萍.電子商務時期供應鏈管理的思考[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二00二 (一二).

[四]孫波,陳寶林.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管理[M].信息技術,二00四 (一0).

篇14:供應鏈管理論文

一個優秀的企業,應該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企業的關鍵業務上,充分發揮其優勢,同時與全球範圍內的合適的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係。企業中非核心業務比如物流管理可以由合作企業來完成,企業通過物流業務外包,可以獲得比單純利用內部資源更多的利潤,以及競爭優勢。本課題正是在此背景下,通過借鑑國內外有關研究成果,分析國內外企業物流外包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主要從物流服務需求方的角度,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相結合,希望能對我國物流業發展過程中有關物流業務外包的理論問題與實踐課題進行初步地討論、探索。

21世紀的今天,隨着專業物流經營理論的成型,企業物流外包已經成爲研討問題的熱點之一。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將自己的物流業務委託給第三方物流公司來完成。但是,我們還是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國企業物流外包的發展與國外發達國家相去甚遠,制約我國企業物流外包發展的機制因素也有其特性,因此如何正確認識我國企業物流外包現狀,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實際工作中都值得探討研究。

一、我國物流費用支出狀況

我國物流費用支出狀況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費用支出龐大,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物流費用支出高

據世界銀行的推測,美國的物流成本佔整個GDP的9%左右,而中國的物流成本佔整個GDP的25%。此外,我國的物流成本一般佔總成本的30%~40%,鮮活產品佔60%左右甚至更多。而發達國家一般將物流成本控制在總成本的10%左右。

2.庫存大,成本高

由於我國物流速度緩慢,長期以來大量庫存成了吞噬利潤的“虎口”。目前,工業企業歷年累計的數萬億鉅額庫存不僅難以消化,而且新生的庫存商品仍在增加。我國生產企業的原材料庫存期、生產企業成品庫存期和商業企業商品庫存期分別爲20天、51天、34天。而美國汽車、電子產品和零售企業商品的庫存時間僅爲12天。據估計,我國的庫存商品與GDP的比例高達6.8%,而國際公認的庫存商品與GDP的比例發達國家一般不超過1%,發展中國家不超過5%。

3.資金週轉速度低

落後的物流和巨大的庫存佔壓資金,從整體上看我國企業資金週轉極其緩慢。我國的生產企業和商業企業的流動資金週轉速度爲1.2次/年和爲2.3次/年。而相比之下,建立了現代物流體系日本的生產企業和商業企業的流動資金週轉速度爲8次/年和16次/年。一些知名的跨國連鎖商業企業如沃爾馬、家樂福、麥得龍等流動資金週轉速度達到了20-30次/年。

4.效率低,物耗高

我國傳統的物流狀態是“大而全”、“小而全”的小作坊式經營方式,是一種分散、低效、高耗的物流組織形式,各種物流方式互不關聯,物流工程中的物資消耗相當驚人。在傳統的物流框架下,一件商品從生產出來到最終的消費環節,至少要被搬動、裝運幾十次。如果實現了社會化的多式聯運、一單到底,物流過程中的物耗可以大幅降低。

二、我國物流外包市場現狀

我國物流外包市場目前尚未成熟,供需關係極不穩定。以下是根據中國採購與物流聯合會完成的全國第四次物流調查資料得出的一些結論。

1.我國企業物流外包市場需求現狀

(1)物流外包需求市場潛力巨大,增長較快,第三方物流業有較大發展空間;大多數企業物流需求量處於增長狀態,即時性的服務需求也將增多。

(2)物流業務外包需求存在着明顯的地域和行業分佈特點。從地域上看目前需求主要來自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從行業上看,電子、菸草、醫藥等行業生產和流通企業的平均物流量小於機械及原材料行業企業。

(3)生產企業自營物流的比例偏高,導致物流業務外包的有效需求還不足。企業物流供應一般都由企業自身或供貨方來承擔,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擔的較少,據統計我國生產企業原材料、生產企業成品、商業企業等的物流外包所佔比例分別爲15%、47%、47%。

(4)物流外包需求企業對物流服務需求的層次還不高,服務需求仍集中在傳統倉儲、運輸等基本服務上。生產企業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幹線運輸,其次是市內配送;商業企業的外包物流一般依次集中在市內配送、倉儲、幹線運輸等。

(5)物流服務企業目前的信息化程度還不夠,難以滿足需求企業要求下的整個系統無縫鏈接,從而達到物流運作的高效率的目標。

2.我國企業物流外包市場供給市場現狀

我國企業物流外包市場供給市場現狀可以說是物流供給能力有效利用率不高,資源浪費、物流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1)我國物流服務企業規模普遍偏小,500人以上的企業僅佔20%左右。並且擁有的物流設施設備及其能力也較弱。

(2)我國許多生產和流通企業擁有並保留着自己的運輸、倉儲、裝卸服務物流設施,生產企業和商業企業自身擁有汽車車隊、倉庫、機械化裝卸設備的比例分別爲53%和70%、59%和80%、34%和25%,自我物流服務依然是工商企業獲得物流服務的重要來源。由此造成企業的運輸供給能力還沒有達到運輸需求規模及網絡分佈要求,生產企業和商業企業的車輛空駛率平均高達34.70%和38.50%;同時物流企業的倉庫供給能力有餘,但效率不高,生產企業和商業企業庫房平均利用率爲78.50%和76.40%。總之現有的功能性物流企業,運作供給能力要大於物流市場需求。

(3)從數據來看,物流服務企業的作業能力,以及作業質量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統計顯示物流企業的單據準確率爲97%、配送及時率爲92%、貨損率爲2%。

(4)物流信息系統建設情況有了較大改善,信息建設受到物流企業的重視,擁有物流信息系統的企業比例已經提高到接近60%。

三、影響物流外包的主要因素

1.出於制度和觀念的阻礙,其主要表現爲以下幾點:

(1)內部員工的抵制: 企業物流外包是對企業的內部業務流程重組,企業某些員工目前從事的工作很可能會被第三方物流所取代,這也就意味着企業將解僱大批員工,這對企業的管理者來說意味着一個不小的風險。

(2)缺乏認識:第三方物流行業相對來說還很年輕,尤其是在中國,一些領先的物流公司只有不到10年的歷史。許多企業還沒有認識到供應鏈管理在企業競爭中的巨大作用。

(3)害怕失去控制:企業擔心,當企業過於依賴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卻無法控制或影響他們的時候,物流活動的失控可能阻礙核心業務與物流活動之間的聯繫而降低用戶滿意度。此外,企業還需要在長期依賴某一個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和依賴多個第三方物流服務商之間權衡。長期依賴某一個第三方物流服務商會對其資本投資、效率提高具有潛在的好處,但同時又會使其滋生自滿情緒而讓企業難以控制。爲了便於控制,企業應該選擇多個第三方物流服務商,但是這種短期行爲又會令企業的成本提高或服務質量降低。

2.物流外包業務有其自身的複雜性

首先,供應鏈物流業務通常和公司其他業務,如財務、營銷或製造集成在一起,物流外包業務本身就很複雜。對一些實際業務,包括運輸和倉儲的集成可能會帶來組織上、行政上和實施上的一系列問題。其次,公司內部信息系統的集成性特點,使得把物流業務交給第三方物流公司來運作變得很困難。最後,準確地衡量物流成本對信息技術和人力資源的影響比較困難。很難確定物流外包業務到底能夠給企業帶來多少潛在的成本好外。

3.第三方物流市場的不成熟也使我國的物流外包舉步維艱

在國內,第三方物流市場相對較新,因此行業發展中難免所存在許多不規範的地方。比如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內部管理失控,在其短期利益的驅使下,尚未樹立提供優質服務的經營理念。更有在具體外包細節,以及工作範圍劃分不明確,第三方物流公司卻沒能在客戶要求的時間內去完成,或者只是爲完成而完成,並沒有認真對待。

四、對我國物流外包市場健康發展的展望

儘管物流業務外包在近階段得到迅猛發展,但是未來我國物流外包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須注意解決好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提高物流服務供應方服務水平

這些物流服務方企業必須通過自身成本的降低來優化客戶的物流成本,提高運作管理水平,加強規範化管理,明確物流服務供應方的工作範圍,要在服務質量、響應速度和費用等多方面爭取滿足物流需求方的要求。

2.培養專業的物流人才

美國著名物流專家Jack Roser認爲:在處理外包時,專業物流顧問與技術工人一樣,他的作用比企業領導更重要,合格的顧問能夠給項目帶來許多領導所不知的東西,他需要去管理維護公司項目設計規劃的過程、提供物流需求,以及項目數據,而這些事情常常與外包的成敗相關聯。企業領導僅僅扮演監督員的角色,如果缺乏具有項目設計和作業操作技能的專業人才,那麼,外包營銷將無從談起。

3.供需雙方建立有效的協調交流機制

企業的物流外包決策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求企業與物流服務商的合作也是一個長期磨合的過程,需要雙方經常進行信息交流,加強溝通,出現問題及時解決。

總結

在全球正在掀起外包旋風的同時,物流外包在我國卻還沒有能夠引起足夠的重視。整個社會的物流效率低下、物流費用驚人。我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外資企業蜂擁而至,如果仍舊保持現狀維繫大而全的局面,將很難面對來自外國競爭對手的競爭。我國生產及商業企業應該轉變觀念,認識到物流業務外包的迫切性,及時整合自身優秀的資源,這樣才能夠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篇15:供應鏈管理論文

摘要:供應鏈庫存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首先描述了供應鏈庫存管理的特徵及與傳統庫存管理的區別;描述分析了目前流行的供應鏈庫存管理策略,JIT庫存管理策略、VMI庫存管理策略、JMI庫存管理策略、多級庫存優化與控制,並描述了各自在庫存管理過程的優缺點。

關鍵詞:供應鏈庫存管理;VMI;JMI

0 引言

自供應鏈管理理念出現至今,供應鏈庫存管理一直是管理的焦點之一。一方面由於庫存管理本身對企業經營發展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有關研究報告顯示庫存費用將佔庫存產品的20%-40%,庫存成本降低將會使企業獲取更多的利潤;另一方面由於供應鏈庫存管理本身特殊性,供應鏈本身具有很強的複雜性,它是由無數個具有四“自”(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特徵的企業主體構成,那麼如何實現科學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使供應鏈庫存管理優化,並取得供應鏈競爭優勢,成爲歷來管理學者及企業家的最大困惑。

1 供應鏈庫存管理特徵

幾乎供應鏈中每一個環節都存在着庫存,從原材料到零部件,從半成品到產成品,從生產到銷售。爲獲得市場份額、維持客戶服務水平,供應鏈成員企業,如供應商、生產商、銷售商以及第三方物流企業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庫存。根據庫存在供應鏈中不同環節表現形式大致可分爲生產庫存、循環庫存、安全庫存、季節性庫存、促銷庫存和投機性庫存等。

供應鏈庫存管理同傳統庫存管理相比他們之間既有相互關聯部分,又有明顯的區別。傳統的庫存管理方法,如ABC庫存管理法、CVA庫存管理以及一些訂貨方法,在供應鏈庫存管理具體應用中依然有重要的應用價值。供應鏈庫存管理同傳統庫存相比具有明顯特徵,如管理集成化,供應鏈庫存管理將鏈中所有節點企業的庫存看成一個整體統一管理,而且將庫存與物流、生產、銷售等相結合進行管理;資源範圍擴大化,供應鏈庫存管理將鏈中所有節點企業資源看作一個整體,資源管理的範圍由企業內部擴展到了企業外部,從而使供應鏈內資源得到統一規劃充分利用;企業間關係夥伴化,供應鏈庫存管理中體現以客戶爲中心的管理思想,因此供應鏈中主體企業間爲了實現最終客戶利益,企業間關係得到加強,供應鏈中各主體企業通過對市場的快速反應共同致力於降低庫存整體水平。

2 供應鏈庫存管理策略

2.1 準時制(JIT)庫存管理 準時制最早是由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提出了的一個管理理念,準時制(JIT)庫存管理是準時制管理內容之一。準時制庫存的核心思想是: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以恰當的數量、恰當的質量儲存恰當的物品。目的就是減少浪費,實現零庫存,同時又保證下游環節的使用。這是一種理想化狀態,在消費需求日益多樣化、個性化的壓力下,要求供應鏈中採購、生產、銷售各環節按照下游要求的時間、數量、結構、質量及其它條件組織協調好各項工作。準時制庫存同時也需要準時制採購、準時制生產等相互配合,從而實現供應鏈庫存管理的優化。

準時制庫存管理是一個優秀的庫存管理方法,在實施過程中不僅可以降低供應鏈庫存成本,同時也可以在其他方面獲益,如零庫存、零設備故障、零機器調整時間、零缺陷、零廢棄、零浪費等。當然準時制庫存管理的硬傷在於難以解決突發事件,如低庫存會導致原材料的供應不及時。

2.2 供應商管理庫存(VMI) VMI產生於20世紀90年代初,是針對傳統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對庫存管理各自爲政,導致庫存需求預測放大及庫存費用居高不下的現象而提出的。國家標準《物流術語》中VMI定義爲“按照雙方達成的協議,由供應鏈的上游企業根據下游企業的物流需求計劃、銷售信息和庫存量主動隊下游企業的庫存進行管理和控制的庫存管理方式。”

VMI實施不僅可以降低供應鏈庫存水平,而且可以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務,使供應和需求雙方達到雙贏。優勢:①需求方可以省去經營中相應產品的庫存相關多餘環節,專注於提高服務水平;②供應方掌握庫存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時性;③供需雙方進行信息共享,供應方可以得到相對準確的銷售信息並做出預測,減少不確定性;④可以實現需求方零庫存,同時降低供應鏈整體庫存水平。

當然在實施VMI策略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風險,如①上下游企業間協作水平有限,限制了雙方合作;②需要企業間較高的信任水平,實現信息共享和企業間的集成和協調;③VMI實施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供應鏈總庫存水平,但風險轉移到了上游企業身上,因此要求在協議制定過程會考慮的風險分擔。 2.3 聯合庫存管理 JMI於20世紀90年代初出現,是一種在VMI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庫存管理模式,克服了VMI系統的侷限性和規避傳統庫存控制中的牛鞭效應。國家標準《物流術語》中對聯合庫存管理定義爲“供應鏈成員企業共同制訂庫存計劃,並實施庫存控制的供應鏈庫存管理方式”。聯合庫存管理實現了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權力責任平衡和風險共擔的庫存管理模式。它把供應鏈系統管理集成爲上游和下游鏈兩個協調管理中心,庫存連接的供需雙方從供應鏈整體的觀念出發,同時參與、共同制定庫存計劃,實現了供應鏈的同步化運作,從而部分消除了由於供應鏈環節之間的不確定性和需求信息扭曲現象導致的供應鏈的庫存波動。

JMI實現了供應鏈中供需雙方之間共同管理庫存,促使雙方可以實現共享利益同擔風險。具體優勢體現在:①成本優勢,JMI實現了供應商、製造商、銷售商之間在庫存方面實現一體化管理,有利於實施JIT採購、JIT生產、JIT庫存,同時通過第三方管理庫存也可以實現規模效益;②信息優勢,JMI促使企業間形成戰略聯盟建立長期合作的關係,有利於建立信息共享,及時準確地獲取市場需求信息;③供應鏈優勢,實施JMI可以有效獲取供應鏈競爭優勢,減弱牛鞭效應、減少信息不確定性及減少信息不對稱性等供應鏈固有的隱患。儘管通過實施JMI可以有效的避免一些風險,但不足之處在於協調JMI需要較高的協調成本,而且企業間的合作要求很高,必然會產生比較高的運營成本。

2.4 多級庫存優化管理與控制 供應鏈中各主體企業都存在庫存,上述幾種管理策略:JIT庫存管理、VMI庫存管理、JMI庫存管理都是建立在企業獨立庫存基礎上,對供應鏈庫存管理進行局部優化。爲了達到供應鏈庫存管理的整體優化,有些學者和專家提出了多級庫存優化與控制。所謂多級庫存優化與控制是指以供應鏈總的庫存成本最低或供應鏈總的庫存週轉時間最短爲目標對整個庫存進行管理和控制的庫存管理方法。

目前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開始關注供應鏈多級庫存管理,管理方法按照控制管理的集中程度分可分爲中心化多級庫存管理,主要是把庫存控制的任務交由核心企業來完成,協調上下游企業的庫存活動;非中心化多級庫存,也稱之爲分佈式庫存管理方法,是把供應鏈庫存分爲三個成本中心,製造商成本中心,分銷商成本中心和零售商成本中心,各自根據自己的庫存成本做出優化策略。

參考文獻:

[1]張亞春.基於JIT理論的供應鏈採購模式探析[J].中國商貿,20xx(09).

[2]唐宏祥對供應鏈性能的影響分析[J].中國管理學,20xx(4).

[3]曹慶奎.供應鏈多級庫存成本優化與績效評價研究[D].天津大學,20xx.

[4]彭建強.基於CAS理論的企業物流系統建模與仿真研究[D].河北工業大學,20xx.

篇16:供應鏈管理論文

一、供應鏈一體化下企業物流管理的新特點

當今企業的物流管理包含在各個供應鏈的管理當中,而供應鏈的管理範圍也已經包括了外包和其他渠道夥伴關係的管理等多方面的的管理範疇,因此,許多企業在供應鏈一體化的物流管理水平下提高了企業的辦事效率與管理水平,而這些方面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市場反映性。作爲企業來說應該要對市場的需求變化有一個快速的反應,以便更快的做出相應的對策,這就要求企業在供應鏈的上下環節根據市場需求,來制定相應的生產、採購以及各環節的配送都能有一個非常順暢的條件,從而加快物流的流通速度,對市場需求做出更加快速的反應,這就要求在在物流配送的過程中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爲企業降低生產成本,使整個物流管理水平更加高效同時也更加標準,從而提高整個物流管理水平。2.信息技術性。傳統的企業物流管理由於信息普及還不是那麼廣泛,加之企業對於物流管理部門的重視程度不夠高,使得對數據的處理還比較落後,容易造成數據上的誤差,與企業內部之間的信息交流不能及時反饋,這就造成了物流水平比較低下。而如果運用最新的信息技術則能很好的解決上述出現的問題,使得企業在供應鏈的鏈接上更加迅速準確,與企業內部之間的交流也更加高效,大大降低供應鏈的運營成本,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效率。3.物流服務性。經濟的快速發展加快了供應鏈的一體化進程,而現代企業通常是利用物流職能當中的外包形式來達到整合利用資源,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從而提高整個的物流服務水平。物流服務商的形成,在整個物流供應鏈當中充當着一個協調者的角色,提高整個物流管理水平,減少與客戶之間的矛盾,提高物流服務的質量,使物流服務水平更加多樣,滿足不同羣裏之間的需求。

二、供應鏈一體化下企業物流管理的有效對策

隨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物流管理已經成爲企業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給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因此,加快供應鏈一體化企業的物流管理水平的方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樹立正確的物流服務供應鏈一體化意識。供應鏈要想更好的發展首先應樹立物流服務供應鏈一體化意識同時還應該加快各信息之間的共享,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拓展範圍,在管理上企業應根據自身經濟發展實際不斷進行調整以適應市場服務的變化,從而與供應鏈形成一種戰略伙伴關係,更好的爲企業發展服務。因此,加快建設行之有效的供應鏈一體化物流管理就顯得十分的緊迫,企業在選擇供應商的時候首先應看他是否符合企業發展的需要,產品的質量是否達到標準等等這些方面都是企業需要考慮的地方,從而與之建立長期的合作伙伴關係,減少供應商數量的同時提高產品的質量,優化供應商的管理。2.完善供應鏈一體化中企業的物流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供應鏈一體化中的物流體系,首先要對整個供應鏈當中的物流體系進行整合,以往的往往是追求以利潤爲主,分工較爲分散整個物流管理體系分工不明確,造成資源浪費,而通過完善供應鏈一體化的物流管理模式則可以簡化很多不必要的程序,使得整個物流的工作效率加快。其次,應重視維護客戶關係管理,在企業加快供應鏈一體化的過程中維護客戶關係的管理越來越重要,管理上不再是被動的與客戶進行溝通而是更加主動的開發那些潛在客戶瞭解他們的需求,所以,加快完善規範的客戶管理體系網絡,瞭解客戶需求來指導整個物流體系的工作,從而滿足不同客戶的多樣化需求。3.建立企業供應鏈一體化的庫存管理模式。在企業加快建立供應鏈一體化的進程中建立聯合庫存模式也是非常需要的,以往的庫存管理往往是多個庫存中心,而這種分散的庫存中心容易分散企業的資源,同時也不利於企業管理,而如果建立一個以企業爲核心的庫存管理模式則能爲企業節省很多的存儲成本,雙方共同制定計劃,共同承擔存在的風險。建立聯合庫存是一種全新的庫存管理模式,供應商可以隨時根據市場的變化調整生產計劃,從而集中更多的資金來提高市場競爭力。4.提高物理管理的服務質量與技術含量。提高物流的服務質量也是供應鏈一體化中所需要提高的地方,只有服務質量提高了才能構建一個更加高效和諧的供應鏈一體化體系,在提高服務質量的同時提高供應鏈一體化中物流管理的技術含量,現代任何一項技術的發展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物流管理也同樣離不開技術的支持,供應鏈一體化本身也是需要在技術的支持下才能形成,物流管理只有不斷提高技術含量,才能更好的適應供應鏈一體化的需求,才能在市場上保持足夠的競爭力,提高物流市場的流通速率。

三、結語

供應鏈一體化是企業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必然趨勢,物流管理是與現代經濟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作爲企業應與各個企業以及市場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瞭解市場需求,從而加快供應鏈一體化的發展,物流管理在供應鏈一體化下取得長足的發展,同時也爲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紮實的基礎。

篇17:供應鏈管理論文

摘 要:本文首先通過梳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思想方法,瞭解供應鏈理論的逐步完善和日趨完整的過程,在深入研究電子商務的條件中,結合在新的網絡平臺下供管理,對我國應鏈管理的變化,提出具有現實意義和創新意義的建議,重點研究企業的供應鏈供應鏈管理進行了細緻深刻的剖析,並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建議。

關鍵詞:電子商務;供應鏈;供應鏈管理

一、供應鏈管理的概念

供應鏈管理是基於整個產品鏈的管理模型,圍繞核心企業的產品鏈,關鍵在於掌控供應鏈上的企業電子信息流、生產物流和現金流,通過對數據流的分析和預測,做出正確的決策,整合和優化企業間的業務效率,使正確的貨物數量,正確的質量,在適當的地點、時間,形成生產和銷售的最佳成本。[1]

二、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管理的優勢

(一)信息共享 通過信息共享可以使供應鏈上的企業及時瞭解客戶需求並及時響應,能夠適應市場的迅速變化,避免因信息失真,供需不一致造成庫存成本增加,從而提高了運營效率。

(二)網絡優化 通過先進的網絡技術,企業可以收集和處理大量的信息,並結合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的信息,企業能夠應用所收集的信息和數據制定出詳細準確的產品供需圖表並進行有根據的預測整合,以此制定合理準確的計劃。

三、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管理的發展現狀 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緩慢,我國經濟社會對於供應鏈管理方面的研究也受到相應影響,企業還處於一個孤立的狀態,企業的經營形式甚至是粗放的,供給方的市場,只要產品生產出來,就一定能夠賣得出去,這種條件下對供應鏈根本毫無概念,因而起步較晚,研究氛圍不夠濃厚。衆所周知,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是影響社會意識的關鍵因素,也決定了上層建築,更影響了知識體系的形成和發展。

四、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的觀念問題 在我國,由於經濟原因的限制,佔統治地位的仍是傳統的計劃經濟思想,企業的核心業務沒有其獨具特色的一面,企業雖然各種職能兼備,但是都中庸平常,不能爲企業帶來巨大利潤的核心業務支撐。企業組織健全,但很多都是拖後腿的部門,多層機構部門的疊加,不僅影響了企業信息的及時傳遞,也加大了效率提升的難度。

(二)貿易伙伴的協作 現代博弈思想告訴我們,非零和博弈能夠使合作伙伴之間實現共贏,企業的良好合作能最大限度的共用資源,節約成本,實現利潤上的突破,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此時,合理的績效分配變得更加重要,只有實現了分配的公平,才能更加促進雙方效率的提升。

(三)知識獲取和轉換技術上的要求 在電子商務條件下,製造商依靠產品,價格,地點,促銷讓消費者被動地接受產品變爲以消費者爲中心將消費者的需求傳送給生產者。如何正確地對這些數據進行整合分析,獲取能夠反映實際問題的知識,得出有效結論以及怎樣將結論應用於實踐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

五、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管理的對策 電子商務下的供應鏈管理,是圍繞消費者需求進行的,公司應該着眼於自己的核心能力建設,去掉沒有盈利能力的、冗餘的職能部門。以供應鏈的利益作爲契機,維護好各成員的關係,形成良好的企業間戰略伙伴關係。這種先進的管理思想爲供應鏈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策略選擇:

(一)快速反應策略 快速反應是供應鏈成員企業利用EDI等相關的電子信息技術,收集和整合從下游企業彙集的數據流,交換和共享信息,加上一個高的小批量的訂貨頻率分佈方法,以實現更短的交貨時間,降低庫存,提高客戶服務水平和企業競爭力的供應鏈管理爲戰略目的。快速反應的重點是快速響應消費者的需求。

(二)有效消費者響應策略ECR 高效消費者響應指的是滿足客戶的需求,減少物流成本的原則,能夠及時響應市場變化,讓每一個消費者的信息能夠彙總在供應鏈共享的電子商務平臺之上,也讓每一個消費者的每一條建議或者意見能夠及時傳達給電子商務平臺,讓供應鏈上的各個企業能夠及時掌握消費者動態並及時做出調整與迴應。

(三)採用第三方物流 對於一個生產型企業來說,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於產品的技術水平,而產成品的運輸問題對於企業來說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也不可惜。爲改善企業的盈利狀況,就必須拋棄自己運輸這種方式,提升外部物流狀況。因此,採用第三方物流,對於企業來說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四)建立戰略伙伴關係 一個高質量的供應鏈系統,不僅僅需要加快供應鏈的反應速度,還需要建立一個長期穩定的雙贏的戰略伙伴關係。[4] 六、結論 綜上所述,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都是新興的商業經營模式,它們固然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機,也相對地對企業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帶來了新的商業競爭與挑戰。因此,企業如何導入電子商務改善供應鏈管理,並藉助供應鏈管理來拓展電子商務。在當今競爭的時代取得勝利,便是當前理論和實踐中最迫切的問題。

篇18:供應鏈管理論文

自1962年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德魯克首次把物流領域稱爲“經濟的黑暗大陸”,以及隨後爆發的石油危機,物流這一環節的增值效益就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關注,甚至被稱爲企業發展的“第三利潤源”。之後隨着經濟全球化的加速發展,企業越來越關注核心競爭力的提升,而將非核心業務進行外包,企業物流活動的範圍變的越來越廣,可以說已經從傳統物流階段逐步進入到了供應鏈時代。因此物流管理必須不斷的改革創新,才能在供應鏈管理中發揮最大的作用,進而提升企業競爭力。然而我國企業物流目前的發展狀況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阻礙了企業的發展。本文就立足我國企業物流發展的現狀,提出如何在供應鏈管理的背景下加強企業物流管理的幾點建議,以期拋磚引玉。

一、我國企業供應鏈物流中存在的問題

(1)傳統物流理念的影響。當前,我國企業的物流模式仍然廣泛採用倉儲運輸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等傳統的運作方式,企業基本依靠自身完成採購、倉儲和配送等業務。這種模式將物流看作對企業主營業務的一種支持活動,一種輔助性功能。由於對物流活動不夠重視且專業化程度不足,必然導致物流管理水平也相對比較落後,從而影響了企業整個供應鏈物流的效率,這將會導致企業在在消費者需求日益多樣化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難有立足之地。

(2)物流基礎設施的落後。近年來,雖然我國企業普遍重視物流設備的自動化及信息化建設,但是仍有很多企業,對倉庫、車輛、裝卸搬運設施等方面投入不足,物流設備基本上是半機械化爲主,物流作業仍以人工操作爲主,工作效率較低;此外,各企業物流信息系統建設也極度不平衡,在整個供應鏈上,實體的流動離不開信息的傳遞,只有瞭解貨物在物流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實時動態,才能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行,然而由於企業引入信息系統高昂的成本費用,致使很多企業望而生畏,以致信息無法在供應鏈上進行良好的傳遞,阻礙了企業高效率地開展各種物流活動。

(3)物流網絡不健全。供應鏈管理的有效推行,要求供應商、生產商及分銷商等經營主體彼此間緊密配合、長期合作,這就要求每一個成員之間的合作渠道最優,在合理的成本範圍內及時供貨,快速響應,然而現實卻不盡如人意,供應鏈上企業各行其是,沒有實現統一的存貨和庫存管理,導致庫存量高、而且佔用了大量流動資金;配送運輸更是各自爲政,缺乏整體的規劃導致運輸線路不盡合理,並且配送率低,而回車空駛率高,這不僅浪費了大量運力,而且增加了運輸成本。

綜上,目前的企業物流管理現狀已經與供應鏈環境下的企業管理格格不入,如何從整體上提高整個企業的物流運作效率,促進供應鏈的良性發展已成爲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加強我國企業供應鏈物流管理的幾點建議

(1)創新觀念,注重企業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環境下企業物流管理的目標是實現在向客戶提供滿意物流服務的同時,儘量的降低物流成本,而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必須要求企業從戰略層面上去認識供應鏈物流管理,把做好供應鏈的物流管理當成企業的戰略來抓。因此,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說,必須給予供應鏈物流管理足夠的重視,同時積極和其他企業展開合作,形成物流戰略聯盟,避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此外,還要樹立以用戶需求爲核心的企業物流服務理念,將客戶服務取代傳統的經濟效益最大化作爲物流管理創新的原動力。並且付諸行動,在運輸、配送、倉庫存儲等具體物流內容上不斷創新,通過提供顧客所期望的服務,在積極追求自身交易擴大的同時,強調與競爭對手的差異化。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物流管理既要快速適應客戶需求的變化,又要不斷引領客戶需求。

(2)注重基礎,加快建設物流信息網絡。企業物流的高效運作離不開高技術含量的物流設備。因此企業應該有意識的淘汰陳舊落後效率差、安全性能低,尤其是具有安全隱患的物流設備,配置先進物流機械設施,如運輸系統中的新型機車、車輛、大型汽車、特種專用車輛,倉儲系統中的自動化立體倉庫、高層貨架,搬運系統中的起重機、叉車、集裝箱搬運設備、自動分揀和監測設備等。此外,還應加強物流網絡的建設。供應鏈環境下企業物流的信息量大大增加,成網絡式傳遞,因此信息的收集與分析處理變的十分重要。企業通過信息系統可以快速掌握供應鏈上企業的供求信息和市場信息,避免信息失真從而做出快速響應。現代物流只有依靠高度發達的信息網絡和全面、準確及時的市場信息才能真正促進整個供應鏈的效率化。但是由於物流基礎設備及信息化建設的成本很高,因此對於資金相對缺乏的中小企業而言,將物流業務外包給第三方企業未嘗不是一個明智之舉,即進行了非核心業務的剝離,整合了資源,同時也促進了物流行業的專業化發展。

(3)強調整合,構建科學有效合理的配送中心和網絡。物的流動終究離不開運輸網絡,實體產品是否能夠快速、準確的通過供應鏈達到目的地,與是否有科學合理,有效安全的配送中心和網絡緊密相連。同時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物流不再是企業內部生產、銷售、採購部門的事,甚至是單個企業的事,而是包括供應商、生產商、零售商等供應鏈內相關企業的共同活動。因此配送中心及網絡需要各企業能達成共識從整個供應鏈全局的角度去構建,這裏尤其要發揮核心企業在整個供應鏈上的影響力,通過合理的利益分配,實現成本效益的最優化。

雖然充利用供應鏈管理提高企業自身的競爭能力已成爲越來越多企業的共識,但是在供應鏈環境下,企業的物流系統不盡相同,若想讓它成爲提升企業競爭力的來源,還需要不斷在實踐中進行總結和探索。

篇19:供應鏈管理論文

【摘要】在企業中,存貨是一項重要的流動資產,它的存在勢必佔用大量的流動資金,而且存貨區別於固定資產等非流動資產的最基本的特徵是:企業持有存貨的最終的目的是爲了出售。因此,存貨管理在企業流動資產中佔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隨着我國市場競爭的越加激烈,存貨管理存在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一個好的存貨管理方法,不僅有助於防止存貨賬實不符,可以降低企業平均資金佔用水平,可以提高存貨的流轉速度、總資產週轉率,還能使企業加強成本控制,實施低成本戰略,這些對提高企業的效益尤爲重要。

【關鍵詞】VMI庫存供貨商管理採購流程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技術、管理技術迅猛發展,企業競爭環境和競爭市場發生了深刻變化。企業不僅面臨縮短交貨期、降低成本和改進服務的壓力,也面臨技術進步和需求多樣化的壓力。因此,單個企業通過提高生產力、產品質量和採用先進技術而帶來的利潤越來越有限,企業與企業間合作伙伴的關係日益凸顯,供應鏈管理正日益成爲全球化市場競爭環境下企業的一種最有效的新的競爭戰略。很多成功的企業都將與合作伙伴的關係轉向建立聯盟或戰略伙伴關係。當今,行業領頭企業在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競爭優勢的關鍵在於戰略伙伴關係的建立。

一、庫存管理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背景

隨着全球製造的出現,動態化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用戶需求變化迅速、市場瞬息萬變的新環境。面對市場的風險及競爭的壓力,企業對供應商的選擇也日趨嚴格,供應商與企業之間逐步建立了戰略性的合作伙伴關係。

(二)發展現狀

在西方國家,自十九世紀以來,隨着工業經濟進一步的發展,對存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時在存貨理論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越來越多。自工業化開始,西方國家不管是在理論方面還是實踐方面,都一直不斷探索各種存貨管理模式。傳統的存貨管理理論與方法孕育於賣方市場,在物質產品相對潰乏的時候,企業不愁產品賣不出去的風險。這個時期,企業存貨管理思路只是從企業內部改善管理條件,加強和完善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保證存貨資產的安全,降低庫存水平,VMI理論引進,提高企業經營效益。相對於國外對供應鏈庫存的成熟研究,國內的研究起步相對比較晚,國內大多數學者對於庫存管理的研究是以國外物流專家的推理和結論爲依據的,借鑑了國外學者的著作研究成果。庫存管理一直是困擾各行業企業的難題之一,目前我國物流界裏面有相當一部分的專家已經認識到庫存對於企業發展至關重要,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三)發展趨勢

現代存貨管理理論和方法產生於買方市場,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和技術不斷的進步,顧客需求差異化要求與之相適應的產品豐富多元化,企業必須提高快速市場反應能力,適時調整戰略。二十世紀下半葉,隨着經濟全球化以及企業之間競爭焦點的轉變,供應鏈管理作爲一種全新的管理思想,逐漸受到衆多學者的關注,其實踐與理論也在西方發達國家逐漸得到完善。VMI模式作爲供應鏈管理的一種新型庫存管理模式,庫存同樣也是企業採購物流管理中的重要環節,它不僅直接影響企業流動資金的週轉,而且是銜接採購與生產、生產與銷售的重要環節。有效地降低庫存水平,控制庫存成本,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二、庫存改善的實施

企業和供應商建立聯盟的背後動機是增加企業的競爭力,其包含兩個基本的信念:合作行爲將減少風險,提高整個物流過程的效率;排除浪費和重複努力,分享信息和共同計劃可以排除或減少與存貨投機相關的風險。企業如果缺乏高效率的內部資源整合將無法快速對市場做出反應。而如果企業能在很好規劃運作內部資源的同時,整合其外部供應商,將提高其生產、採購以及交貨計劃的準確性,從而在快速應對市場的同時,提高對客戶銷售及服務承諾的準確性,將使企業在強大的競爭環境中保證市場優勢。因而對供應商選擇及評價方法的選擇己日趨重要,建立選擇供應商的指標模型以抵禦市場風險、增強競爭力,成爲企業的迫切選擇。

通過了解供應鏈的工作流程、收集企業相關數據、分析企業成功案例,及企業目前基本運營現狀等因素對原材料庫存的影響,系統分析問題所在,構建論文思路。以及通過對企業近三年來監測到的庫存數據的分析,查找企業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制定可操作的實施方案。經合實際,系統分析出企業的優勢及當前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結合企業供應鏈庫存管理管理,推定供應鏈庫存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剖析企業存在的問題,得出改進和加強的具體措施。

三、供貨商管理庫存的建議

總結國內外採購物流理論及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本企業採購組織及流程、採購策略、物料分類管理、供應商和庫存管理等方面進行分析,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根據理論指導並結合公司現狀,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採用實證分析和理論分析相結合,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針對企業採購物流管理現狀進行分析,並提出可行性建議。同時針對有時需求的不確定性,研究出在需求不確定的情況下怎樣用最低的庫存來滿足客戶需求。通過各種優化方案達公司庫存值最低的運營指標。

科技日益進步和經濟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速,以及全球信息網絡和市場的逐步形成,推動了我國製造業的迅猛發展,企業之間競爭加劇,需求日益多樣化。供應鏈管理作爲企業經營活動中的基本環節,是保證生產節奏、不斷組織原材料、零部件等供應的保障性物流活動。通過加強採購物流管理,控制生產成本,調整企業結構,從而達到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的目的。通過總結國內外採購物流理論及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海灣安全技術有限公司採購組織及流程、採購策略、物料分類管理、供應商和庫存管理等方面進行分析,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根據理論指導並結合公司現狀,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如:建立物料分類矩陣,實施新型JIT採購模式,選用層次分析法對供應商進行選擇,建立新時期的供應商管理庫存等。幫助企業規範業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採用實證分析和理論分析相結合,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針對海灣安全技術有限公司採購物流管理現狀進行分析,並提出可行性建議。雖然真正實施和有效運用這些措施、方法存在一定困難,並且是一個異常艱難的過程,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對先進理念的追求,隨着企業技術水平的不斷髮展,相信在不久以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將會得到巨大的提高。創新之處在於:基於供應鏈管理理論,針對海灣安全技術有限公司這一具體企業,結合實際參考數據,提出了改善其存在問題的可行性建議,以期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