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畢業論文

關於旅遊管理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關於旅遊管理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關於旅遊管理畢業論文範文一:高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對策 篇一

摘要: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不再僅僅侷限於滿足基本衣食住行,開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旅遊業的蓬勃發展,成爲拉動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我國各大高校審時度勢,紛紛開設了旅遊管理專業,致力於培養大量高素質、創新型、應用型的複合式旅遊管理專業人才,旨在推動旅遊業的迅速發展、滿足旅遊業崗位的用人需求。筆者從各大高校開設旅遊管理專業的起點和層次各不相同的角度出發,探討了以就業爲導向的高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關鍵詞:就業;高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2009年,在國務院文件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戰略地位:“要把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羣衆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目前,中國旅遊業處於黃金髮展期,對旅遊管理專業人才需求量日趨旺盛,目前高校旅遊人才培養教學模式與旅遊業崗位需求嚴重脫節、旅遊企業不平等的用人制度造成了高校旅遊管理專業畢業生“有業不就”或“頻繁跳槽”,解決旅遊管理專業人才“供需失衡”的問題已經是刻不容緩。

一、高校旅遊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

(一)高校旅遊專業畢業生就業前景良好

中國旅遊研究院最新發表的藍皮書表明:中國旅遊業收入逐年創新高,旅遊市場呈現出“兩高一平”的局面,國內旅遊和出境旅遊保持快速增長的發展態勢,入境旅遊平穩增長。我國旅遊業的增長使我國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爲世界第一客源國,以及較大的旅遊目的地國。旅遊業是一個綜合性較強、服務範圍較廣的產業,就業門檻較低,能夠吸納大規模的畢業生。同時,我國各地區的酒店業管理人才缺口也非常大,就北京、上海來說,酒店業管理人才缺口均在55萬以上,並且現在每年新增的旅遊企業中,中、高級管理崗位就有一千多個。由此可見,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將會大大彌補崗位人才缺口的局面,應用型、技能型、素質型的旅遊管理人才不愁將來會找不到對口的工作。

(二)旅遊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潛流失”現象嚴重

由於家長和學生對旅遊管理專業的就業方向不瞭解、高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崗位需求嚴重脫節、旅遊業不合理的用人制度、社會各界對旅遊行業的偏見等因素致使旅遊管理專業畢業生普遍存在“有業不就”或“頻繁跳槽”的“潛流失”現象,這直接導致了國內旅遊管理專業人力資源的嚴重浪費。許多家長和學生對旅遊管理專業就業有錯誤的認識,認爲旅遊管理專業一畢業就能擔任管理層職務,這種眼高手低的擇業觀念,致使很多家長和學生對未來的職業發展很是失落。所以部分學生會選擇轉專業或者是修讀雙學位來達到將來不從事旅遊管理崗位的目的,尤其是本科畢業生從事旅遊業工作的佔總學生規模的不到35%,許多畢業生都從事了不對口的職業,形成了“有業不就”或“頻繁跳槽”的就業局面。

(三)旅遊管理專業大學生就業亦有困境

一般按照理論上講,旅遊業的迅猛發展勢必會爲高校旅遊管理專業學生帶來廣闊的就業前景。但是,情況不容樂觀的是,旅遊管理人才的供給質量無法滿足旅遊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旅遊管理人才“供需”矛盾日趨明顯。一方面,旅遊管理專業作爲“新興專業”,高校緊跟社會崗位的需求,紛紛開設了旅遊管理專業,每年報考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數量呈現直線上升的趨勢,遠遠超出了旅遊企業可提供的崗位;另一方面,旅遊管理專業又是“弱勢專業”,許多考生在不瞭解旅遊管理專業或者是“被調劑”的情況下誤學了旅遊管理專業,結果造成旅遊管理專業大量流入其他行業,未入行,先轉行的局面。由於教學模式的缺陷以及學生的個人態度造成了旅遊企業在招聘旅遊管理人才時遲遲招不到人或者是招不到合格的畢業生。這樣給企業、學校、學生都帶來的困惑,陷入了無盡的惡性循環中,這樣旅遊管理專業會給後來的學子和家長帶來這樣的影響:學習旅遊管理專業難就業、就業面狹窄、找不到工作等等諸如此類對高校旅遊管理專業發展極爲不利的負面評價。

二、影響高校旅遊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因素

(一)現階段旅遊業用人單位用人制度不合理、不公平

旅遊業用人單位在招聘畢業生時功利性較強,企圖縮減用人成本,因此,招聘人員時過分強調畢業生是否具備豐富的旅遊管理經驗或旅遊從業經驗,完全忽視了畢業生的可塑性和再造性。旅遊管理專業學生在不合理的教學模式的培養下缺乏一定的工作實踐經驗,但是如果就因爲這個原因將旅遊管理專業求職者拒之門外,是否會顯得旅遊企業不通情達理?旅遊企業要充分考慮到畢業生的實際情況,建立起優勝劣汰的選拔機制,爲廣大旅遊管理畢業生提供一個可以施展自身能力的平臺,經過嚴格筆試、面試和考覈後擇優錄取。另外,旅遊業的現實情況:管理人員要從服務人員做起,要做好飯店管理者,必須具備基層服務人員和部門經理的經驗。而且服務人員勞動強度大,收入水平和社會地位都較低,很多畢業生眼高手低,覺得自己高校畢業,可是畢業後還是照舊需要從基層幹起,不甘於基層等服務客戶的工作,畢業生從事旅遊管理行業侷限了個人的發展空間,造成人才流失現象嚴重。

(二)旅遊管理專業學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1、缺乏合理有效的旅遊職業規劃

旅遊管理專業學生對旅遊管理專業本身沒有正確的認識,盲目的將旅遊管理專業和旅遊等同,忽視了畢業後所要從事的是旅遊管理職業,而非是旅遊本身;另外,旅遊管理專業學生盲目跟風,在校期間只忙着報考旅遊證、二級計算機證書以及教師資格證,證書缺乏針對性,對學生日後就業用處不大,忽視了對自身未來的職業奮鬥目標的規劃,學生在旅遊行業就業的願望不強烈。

2、缺乏必要的就業準備

部分大學生眼高手低,對於從事旅遊管理的晉升行規無法坦然接受。在情理上也是可以理解的,大學生在家裏被奉爲“天之驕子”,可是如果從事旅遊管理行業就要從基層服務員幹起,大部分大學生心氣高、礙於面子,不願意從事較不體面的服務性行業,就業心理出現了嚴重的偏差。在校期間沒有從事服務管理的實踐經驗,大學畢業後無經驗之談,更不要說可以在短期時間內提升爲正式的管理部門高層幹部。

(三)高校旅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不能適應旅遊人才市場的需求

1、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

旅遊管理專業的開設與社會崗位需求嚴重脫節,部分高校只是生硬的培養學生,對學生未來的就業不負責任,沿襲落後的教學體制,沒有擺脫“以知識爲中心”的應試教育體系,導致學生理論能力較強而實踐能力較差,無法滿足旅遊行業就業崗位的要求。

2、課程設置不合理

課程沒有針對市場需求而設置,而且課程體系不夠完善,缺乏針對性,無法滿足外向型旅遊行業的崗位需求。在實際教學中,尤其是在初級教學階段,比如在大一、大二年級,以專業理論教學爲主體,忽視了對實踐應用類課程的設置,致使學生缺少了許多鍛鍊的機會。另外,教材內容太陳舊,缺乏系統新和創新性。課程設置的不合理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

三、探討以就業爲導向的高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一)以市場爲導向,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目標,創新辦學模式

各個高校在開設旅遊管理專業之前,要明確並制定出人才培養目標,這樣教學模式的創新也有緊緊圍繞的中心,不至於盲目追求辦學模式的創新,而與教學任務嚴重脫節。值得部分高校的借鑑的是,在國際較發達的地區對於旅遊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相當明確,國內也有許多值得借鑑的高校,比如旅遊教育領域世界排名第二的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制定了旅遊管理專業招生-在校學習-崗位實習等環節分階段的人才培養方案;華東師範大學旅遊管理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基礎理論紮實、實踐操作能力強、具有未來發展潛力的適合旅遊業、旅遊教育、旅遊行政部門以及其它相關行業工作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大旅遊管理人才”。那麼,如何制定出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目標,筆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爲導向,立足於旅遊業發展的崗位需求,爲社會培養優秀的複合式創新型的旅遊管理人才;第二以崗位實踐能力爲核心,建立應用型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專業知識、實踐能力、思想意識協調發展的培養體系;第三更新教師教學觀念,在旅遊管理專業教師隊伍中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外向型、複合型、創新型和應用型的高級旅遊專門人才;第四延長旅遊管理專業學生的實習時間,實現教學理論知識和實際管理技能的相輔相成。

(二)建議大學聯考生理性報考,招錄有行業內就業意願與行業潛質的學生

部分考生在大學聯考志願填報中由於缺乏對旅遊管理專業的認識以及“在服從調劑”情況下被調劑到旅遊管理專業,這一部分學生在對旅遊管理專業知識學習的時候,對這門專業感到很失落,甚至通過選修雙學位或者是轉專業來改變自身的未來職業選擇。要想培養出綜合型、創新型、外向型的旅遊管理人才,學校要從招生源頭做起:首先要宣傳學習旅遊管理專業人才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個性特徵,比如說酒店服務人員要具備外向型的性格特徵,旅遊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習內容、未來就業方向等情況,讓學生在充分了解旅遊資源管理專業的基礎上,做出自己的專業選擇,防止考生錯報專業,經過正式學習後才發現實際的旅遊管理專業與自己想象中的大相徑庭;其次,教育部和各大高校要加大對旅遊管理專業的宣傳力度,通過網絡平臺、報紙、白皮書等形式向廣大大學聯考學子具體介紹旅遊管理專業,可以爲學生報考志願提供參考依據,便於考生作出理性的專業選擇。這點,各大高校要借鑑旅遊教育領域排名第二的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的人才培養經驗:第一,該學校在招生時不僅注重考生的成績,而且會進行一定的筆試、面試或者電話交流,瞭解學生的喜好態度以及個人的性格特徵和就業方向,反饋給學生專業評估報告,招錄有行業潛質與行業內就業意願的學生;第二,努力加強專業建設,增強旅遊管CENTURY理專業自身的影響力與吸引力,努力將該專業做大做強,打造世界一流旅遊管理專業。

(三)構建全新的課程體系,科學設計課程設置

高校專業是否成功很大的一個影響因素便是課程的設置,其代表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知識的架構。目前旅遊業外向型的發展模式對旅遊管理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其要求學生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並且還要具有熟練的專業技能,同時還需要外語、計算機互聯網等綜合運用能力,能夠與客戶進行順暢的溝通,以及相關的法律專業知識。這對於高校的旅遊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來說需要作出合理的規劃、設計:首先,要堅持課程設置與旅遊行業的實踐性特徵相符合,又要具有專業綜合性的原則;其次,課程的開設要注重理論的應用型,適當增加學生的實踐環節;另外,學校要注重初級階段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構建,旅遊管理專業不同於學術性的課程,教學理論離不開與實踐的結合,因此要克服以往旅遊管理專業在大一、大二課程設置上缺少實踐應用類課程,重視對學生初級階段實踐能力的培養;其他方面,要增加選修課程的範圍,合理設置涉及人文知識、自然知識、地理知識、歷史知識、國際服務貿易的規則和慣例等方面的課程,無論將來從事什麼崗位,豐富的知識儲備對於個人發展是百利而無一害的;除此之外,學校要不惜投入重金邀請旅遊業資深專家學者參與課程設置,並根據課程教學需要招聘對口教師,以提高旅遊管理專業課程的專業性、針對性與應用性,提升學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在行業的競爭力。

(四)加強對旅遊管理專業大學生的創業教育,鼓勵學生自主創業

高校因素、社會因素、大學生自身因素影響了旅遊管理專業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發展,加強對旅遊管理專業大學生的創業教育,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幹意識,爲競爭激烈的旅遊管理崗位降溫。如何實現學生的自主創業,加強對旅遊管理專業大學生的創業教育,筆者建議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完善旅遊管理專業中的完善創業教育的系列課程,就業或者創業類的指導性課程不要僅僅侷限於“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這兩門選修課,要增加實戰演練性的課程;營造良好的校園創業文化氛圍,定期聘請校外專家、企業界人士或者校內創業成功人士來校做一些創業經驗之談,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在保障安全和不影響正常學業的情況下在旅遊企業兼職,爲日後走上工作崗位總結豐富的工作經驗;教育部和高校要加大對旅遊管理專業創業教育財政和政策的支持力度,積極籌備的創業基金,拓寬大學生開設特色旅行社、小型旅店籌集資金的渠道;旅遊管理專業的大學生要樹立起正確的擇業意識,不要企圖畢業後自身的事業能夠一蹴而就,要在兼職實踐中踏實肯幹、任勞任怨,要甘願從基層做起,避免眼高手低,在兼職過程總結出旅遊管理的新思路,爲自身日後的創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財富;政府要引導旅遊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增加寒暑假大學生實習崗位,維護大學生實習的勞動合法權益,保障大學生在實現期間的人身安全。

(五)對旅遊管理專業實施校企合作辦學,提供實習 平臺

目前來講,校企合作教學在各大高職院校中應用的較廣泛,旅遊管理專業帶有自身的特性,其不需要進行實驗研究,也不需要嘔心瀝血的撰寫學術報告,唯一需要關注的是學生本身的實踐演習能力,學生只有在親身體會旅遊管理專業的崗位要求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專業知識理論的學以致用。關於旅遊管理專業的校企合作,目前在國際和國內取得卓有成效的形式有多種,筆者從校企合作的結合點出發,將校企合作的形式分爲三大類:一是以校企股份合作模式聯合辦學、企業參與旅遊院校辦學、校辦企業等爲代表的以辦學模式爲校企合作的結合點;二是合作形式爲校外實訓基地、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專業教學顧問委員會等以以實踐教學體系爲結合點;三是體現在理論教學體系上,表現爲編寫特色旅遊教育教材、開展專題講座、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等等。筆者建議從以下校企合作模式出發,實現旅遊管理專業產學研一體化:一是旅遊企業根據工作崗位需要與學校共同確定培養對象,簽訂用人訂單,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目標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這樣學生畢業後可以直接到簽訂訂單的用人單位就職,旅遊企業也省去了不少人才招聘環節、節約用人成本,實現了校企雙贏;二是企業積極參與到學校的建設和學生的培養過程中的校企股份制合作模式,企業不僅爲旅遊管理專業提供實習場地,還在教學領域開展合作。企業及時的向高校彙報國內外旅遊飯店業發展的新動態、新信息,同時向學生提供就業信息;三是高校投入資金根據專業特點建立實訓基地,集學校的主體地位和酒店的載體地位爲一身。校辦企業實現產教合一,既能實現人才培養效益,又能創造經濟價值。

(六)借鑑以就業爲導向的高校旅遊管理專業階梯式人才培養模式

以就業爲導向的階梯式人才培養模式是內蒙古財經大學旅遊管理學院教學模式的重大突破。利用學生在校四年的學習時間,實現學生的自我認知、行業認知、專業知識的深化以及實操技能的鍛鍊四個方面逐級深入、環環相扣,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幫助畢業生熱愛、瞭解自己的專業,進而樂於走進旅遊行業。高校旅遊管理專業階梯式人才培養模式在內蒙古財經大學旅遊管理學院的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國內外有必要借鑑其成功經驗:大一時通過職業生涯規劃,綜合分析學生自身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經歷及不足等各方面,啓發學生對職業做出初步的定位,並且爲實現自身的職業目標制定出短期、長期的學習計劃。通過職業生涯規劃,使學生對自我個性、能力有了充分的認知;大二時。隨着專業課程的逐步增多,再加上學生對工作崗位環境接觸的機會較多,學校和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專業認知實習,開設一些認知實習課程,促使學生形成對所要從事崗位的初級認知;大三時在課外要延伸實踐教學,積極開展一些專業技能大賽,通過模擬工作環境,提供實踐演習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業的理論知識,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對於即將畢業的學生還要建立與企業的合作,讓學生走入企業崗位,在實際工作中瞭解酒店的工作流程,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並嘗試將理論應用於實踐。

(七)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的師資隊伍建設模式

師資力量對於學生學習旅遊管理專業的質量提升非常重要,要培養出應用型、創新型、素質型的旅遊管理人才,首先就要建立“行業實踐+研究平臺+創新團隊”的產學研一體化的旅遊師資隊伍建設模式。學校要定期對教師隊伍展開培訓,考覈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組織教師親自去觀摩旅遊企業的運作方式、市場營銷等機制,教師在親身體驗之後,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纔能有機的將這些事例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學校建立區域旅遊經濟研究所,進行創新團隊建設,爲教師的科研提供可操作的平臺;學校要重視教師與校外先進旅遊管理師資隊伍之間的交流合作,通過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意識到自己教學的不足,借鑑其他教師的成功經驗;學校從旅遊企業中引進、聘請高水平的業務人員參與教學過程,改善師資隊伍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總而言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學相長,在產研學一體化的教學體系中鍛鍊自身的實踐能力,更新教學觀念,爲培養出應用型、技能型、素質型的旅遊管理人才而努力奮鬥。結語:基於以就業爲導向的高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策略的研究,是培養出應用型、創新型、技能型、素質型旅遊管理專業人才的重中之重。各大高校和教師要高瞻遠矚,站在社會時代發展的浪尖上,打造出一批旅遊管理精英隊伍。

參考文獻:

[1]範新宇。以就業爲導向的高校旅遊專業階梯式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3,(5)。

[2]楊帆,朱定秀,程曉麗。旅遊管理專業學生就業質量提升策略研究——基於高校A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視角[J]。池州學院學報,2014,(6)。

關於旅遊管理畢業論文範文二:旅遊管理本科實踐創新教學思路 篇二

一、旅遊管理高校本科實踐教學創新的外部環境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的核心議題是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全會強調“十三五”時期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有助於進一步推動中國未來發展模式的突破和轉型創新,也必將對旅遊業的發展產生重大和深遠影響。當前,中國在發展過程中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較爲完備,未來的發展如何突破瓶頸,進而在“新常態”下進一步發展,主要就是靠創新。這種創新,不僅是發展方式、方法的創新,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創新。因而,旅遊業界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創新吻合了當下政策引導的主流方向。旅遊管理高校本科實踐教學創新也成爲當代旅遊教育發展的迫切需求和發展潮流。

二、旅遊管理高校本科實踐教學創新的內部環境

國家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爲服務管理類人才培育的標杆之一,旅遊管理高校本科實踐教學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在學術環境創新構建、教學模式和方法創新改進、教學思想和理念創新發展等方面具有無限發展空間。旅遊管理高校本科實踐教學在課程設置上,日益注重實踐性內容。比如,項目教學環節的設置已經出現在主幹課程的教學計劃中,項目教學內容緊扣專業理論基礎知識,使之得到凝練和昇華。高校在大學生自主創業活動中,日益加大扶持的政策導向和資金引入,師生學術環境逐步開放。同時,學生羣體在團學活動中,經歷調查研究、實踐訓練等活動的不斷錘鍊。旅遊管理本科實踐教學模式和經驗已經發展成熟起來,成爲旅遊人才培養方案的重中之筆。在旅遊管理人才培養中,旅遊業界、行業精英的第二課堂介入,極大地豐富了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和改革,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了行業壁壘式就業渠道,使得旅遊管理專業人才能揚其所長,避免優秀專業人才流失進一步加劇。與此同時,在實踐教學中,中低年級旅遊管理專業班級學生分批到旅遊企業進行實訓;部分院校還借鑑西方國家旅遊業的人才培養方法,中西交流學習也逐步開展。可以說,面臨創新理念政策方針強勢引導之下的旅遊教育模式、旅遊教育產品、旅遊教育管理、旅遊教育服務、旅遊教育營銷等方面的創新,旅遊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創新的發展空間不斷拓展,改革前景日益廣闊。因而,應充分發揮旅遊管理本科實踐教學日積月累的成果和作爲服務行業人才培養標杆的獨特優勢,大力拓展旅遊管理本科教學新領域,提升新水平,更好地把旅遊人才培養落到實處。

三、旅遊管理本科實踐教學創新的幾點思考

創新是旅遊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開展的推動力,旅遊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是實現旅遊教育現代化的基本內容。

其一,旅遊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創新要以人爲本。以人爲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以人爲本,重視學生的需要,以學生爲主體,教學設計和安排圍繞培養學生這個中心,其目標是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因而,旅遊管理教育力圖構建基於人性化的兩種實踐教學模式,即“課程內實驗教學”和“課程外實習、實訓教學”。這兩種實踐教學是在綜合學生個性心理特徵、興趣愛好及其優勢的情況下開展的。這種人性化的實踐教學創新方式,使得學生自己在專業學習過程中得以投入熱情、專注、精力和時間,創新精神得到鼓舞和激勵,創新能力得到提高,這爲學生步入社會之後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其二,旅遊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創新需要加快理念更新。較高的職業綜合能力是現代社會旅遊業崗位對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因而對於應用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旅遊管理專業來說,其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和完善需要探索職業綜合能力的培養模式和理念創新。旅遊業人才需求的特殊性決定創新能力爲核心競爭力,創新能力培養是旅遊教育發展的核心要求。旅遊人才市場可細分爲專業教學研究單位、政府管理部門和企業。從國際人才市場來分析,需要具備較強的整合創新能力、國際戰略掌控能力和較強的經營管理水平,專業高端管理人才並不富餘甚至短缺;從國內人才市場來分析,無論是專業核心還是中低端人才,都需要具備較強的旅遊業產品開發設計能力、市場推進和控制能力,以及旅遊業規範的管理服務能力。可見,不論國際還是國內人才市場都離不開創新能力,因而創新能力培養成爲實踐教學的內核要求。

其三,旅遊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創新需要_制約因素。在近年的中國旅遊業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到了旅遊人力資本薄弱和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缺乏高水平的旅遊研發機構、旅遊教育創新的激勵不足等原因,制約了旅遊業的發展。因而,要以旅遊產業發展需求爲導向,實施“人才強旅、科教興旅”戰略,確立人才優先發展地位;建立新型的旅遊人才培養與發展機制,全面提升旅遊教育質量;加強旅遊科研,儘快形成能夠支撐和引導產業發展的旅遊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體系。推動高校創新組織模式,培育跨學科、跨領域的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的團隊。促進旅遊教學與科研互動、與創新人才培養相結合。加強旅遊實驗室、校內外實習基地、課程教材等基本建設。依託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和重大工程、重點學科和重點科研基地、國際學術交流合作項目,建設一批高層次創新型旅遊人才培養基地。加強旅遊就業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服務,積極推動校企合作,建立高校與科研院所、企業聯合培養旅遊人才的新機制。按照統一標準和區域分佈,規劃建設一批全國旅遊教育培訓基地和旅遊人才開發示範基地。

其四,旅遊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創新要突出個性化教育。個性化培養模式是指,結合學生個性、興趣和自身優勢,讓其在“專業學術類”和“就業創業類”兩種發展路徑中自由選擇,並就此對學生本人執行個性化的課程計劃和導師輔助。但現實情況是專業課程建設缺乏“個性化”特色。旅遊管理專業實踐課程包括實驗、實訓和實習。從本專業與高校其他專業實踐教學相比較,其課程內容設置不具有專業個性化特色和較強的就業競爭力,因而導致本專業就業難度加大。從本專業內部來分析,旅遊管理本科的實踐教學與大專或中專實踐教學並無明顯差異,因而不僅要考慮到人才培養的各層次市場需求,更要關注本科實踐教學創新和特色內涵的深入挖掘。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內容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必然導致實踐教學缺乏個性化創新。旅遊管理專業由於歷史緣故,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內容多有雷同,甚至與產業發展脫節。教師不能及時瞭解國際旅遊業發展趨勢和國內行業發展方向,因而,計劃編撰的基本教材也無法及時更新內容,無法與時俱進。

四、旅遊管理本科實踐教學創新的現實意義

實踐教學是旅遊管理專業教育的基本內容之一,是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檢驗。通過實驗、實訓、實習等多環節的教學互動,可以培養和提升學生多方面的實際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個性鮮明的全面發展。它是培養適合社會需求、適應旅遊市場經營管理服務人才的不可或缺的教學環節。實踐教學創新要求教師有較高的理論素養和實踐指導能力。同時要求校院系多個層面協同創新,實施人性化和個性化的教學,以使實踐教學更趨科學化、合理化,取得好的效益。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旅遊管理本科實踐教學的創新正是符合了時代發展的潮流,推動了實踐教學工作發展的進程,具有其不可或缺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