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德育論文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目錄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緒論

1.1研究目的

1.2理論背景

1.3研究意義

2.留守兒童現狀和發展趨勢

2.1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

2.2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

3.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4.留守兒童心理髮展水平的提升措施

4.1政府要擔負起關心留守兒童的責任

4.2學校要重視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4.3家長應當多與孩子溝通

4.4社會方面

5.結論

1.緒論

1.1研究目的

對留守兒童的成長特點進行實踐探索和理論總結,總結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探索出適合留守兒童的教育對策。

1.2理論背景

在中國廣大的農村,存在數千萬的留守兒童,留守兒童長期與外出打工的父母分離,使他們在正常的生長環境中經常性的缺少來自父母的教育和關愛,給他們的成長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尤其是心理健康問題存在適應不良傾向。

1.3研究意義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重點關愛弱勢羣體,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摸索出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途徑,方法,爲學習可持續發展找準路子。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2.留守兒童現狀和發展趨勢

近年來,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選擇外出務工,留守兒童已經成爲社會的普遍現象。父母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造成不良影響,與父母溝通少,容易導致“親情飢渴”,心理健康,性格方面的偏差,這就要求我們作爲老師給予更多關注,加強他們心裏健康教育。本文主要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分析展開探究。

在大部分學校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僅限於課堂,所以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方面關注度不夠,更多的是去傳授知識,很少去關注學生心裏健康問題。學校也很少去安排心理諮詢室去解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一些兒童由於長期缺乏家庭的關愛性格內向,不善交流,自我封閉。這不僅不利於學生成長更影響未來的發展。受“應試教育”思想影響,一些老師認爲學習成績最重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多此一舉。再加上很多農村師資力量的匱乏。

如今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應該提高國小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的策略,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爲此老師要多鼓勵學生與父母溝通,彙報自己的學習生活和思想情況,瞭解父母的工作,拉近與父母的距離。教師要在學習上思想感情等方面給與學生更多的關注和關愛,瞭解學生的內心,打開學生的心結。

留守兒童問題需要來自社會各方面的關心與守護,只有各方面相互協同合作,才能真正起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實質的目的,而作爲老師,揹負着更大的責任和義務去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只有方法恰當,這些留守兒童也能夠像其他孩子一樣陽光開朗,內心充滿對世界的正能量。

3.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社會的希望,如果要健康地成長僅僅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是不夠的,還必須關注其身心健康,在兒童的成長時期,具有良好的心理狀況對於以後品德思想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留守兒童作爲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視,在國小階段,必須把保護留守兒童的生命和促進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通過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確保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如果我們不利用這個塑料週期,不向兒童提供他們所需的照料和教育,不利於他們的終身發展,代價教育是有很多弊端的,很多老年人只知道衣食住行,不知道如何給予孩子成長所需的心理護理,很容易導致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很多學者認識,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較低,心理問題突出,主要表現爲焦慮敏感自卑孤獨委屈和抑鬱。兒童與父母分離會引起焦慮,父母都在外工作,一年才能見幾面,這很容易導致他們失去孩子的感情。當父母不在身邊會感到孤獨。由於年齡小不理解父母外出的原因,認爲自己被父母拋棄,更不能理解體會父母的辛苦,心力還抱怨父母,與父母產生感情隔閡,由此產生埋怨心理。缺乏愛影響孩子的個性形成,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不可替代的,是任何人無法取代的,從長遠來看,一些留守兒童更有可能是孤僻的,不太願意溝通交流。遇到事情不能第一時間與父母交流,做事沒有父母的鼓勵與支持,久而久之,就變得畏手畏腳,缺乏自信,性格內向,自卑。因此,相比於父母在身邊的兒童,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更爲凹顯,更加容易使他們產生自卑心理,怨恨心理,36.7%的留守兒童普遍認爲,他們的父母外出打工對他們而言無疑是一段痛苦的經歷。

4.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措施

政府需要進一步加大農村經濟的投入,一般來說,往往是經濟環境問題導致了農村留守兒童的產生,要想從根上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政府必須要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努力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提升農民生活質量,以經濟發展引導更多的農村外出勞動力回村建設。父母回家了,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即使父母仍在外工作,經濟條件的改善也一定程度上助於增長兒童的自信心,滿足兒童成長過程中合理的物質需求。其次,出臺相應的政策,如改善僵化的戶籍管理制度,儘量避免父母與子女的分離,加強城市接受民工子女教育的能力,降低收費標準,使民工子女獲得和城市子女同等分受教育條件。政府也應加阿達農村的心理健康的投入,聘請專業的心理老師進行,必要時開設心理健康門診,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關注留守兒童心理髮展變化,並給予相應的干預措施。此外,衛生醫療教育部門需統籌協做,通過講座,電視,課外書籍等。多種形式,引導兒童學會正確控制和調節,培養留守兒童積極向上的心態。

加強留守兒童的情感溝通交流。父母與子女面對面溝通不夠,是影響留守兒童心理髮展的一大因素,常年在外的父母要多回家看看,利用回家的時間與孩子溝通交流,解決孩子的問題,培養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在外工作時,經常給孩子打電話,關心其學習生活情況,全面瞭解孩子的意願,從孩子角度出發,在正確的引導下保留孩子的意願,要在滿足孩子物質需求的同時,注重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孩子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學校的老師是與兒童相處最久的教育者,閒暇之餘多關心兒童,以滿足兒童需求,可以利用課餘時間進行心理疏導,完善兒童檔案,是準確把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核心,班主任要針對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如家庭住址,父母電話以及聯繫電話,建立檔案,爲及時與兒童監護人溝通交流兒童學習,生活情況提供便利,同時,針對特殊留守兒童能夠建立一套專門的檔案,內容包括幫扶計劃,心理狀況及談話措施等具體內容。將教育學和心理學有機結合,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幫助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健康成長,老師也要注意正確的引語,‘三觀’要在課堂上對孩子有多貢獻,在教學中滲透面臨困難時,面對逆境,要力去自強,積極的心態等正面觀念,引導孩子成長,保護他們的心理。此外,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學校和班主任可以組織各種各樣的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環境,如幫助兒童向自己的父母寫信,吐露心聲,表達自己的情感。讓優等生幫助留守兒童,一起學習、一起進步,爲留守兒童過生日等等。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讓留守兒童切切實實感受到學校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留守兒童問題需要來自社會個方面共同的關心與愛護,只有各方面相互協同配合,才能真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實質的目的,而作爲老師,揹負着更大的責任和義務去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學校、家庭等不同引導環境,爲留守兒童塑造有效平臺,滿足其心理意識和正確價值觀念的導向作用,促進留守兒童發展。只要方法恰當,這些留守兒童也能夠像其他孩子一樣陽光開朗,內心充滿對整個世界的正能量。

5.結語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作爲社會的弱勢羣體,其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低於正常兒童,存在孤僻、自卑、逆反等心理問題,導些這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身成長過程的問題、親情的缺失、學校對心理健康的不夠重視、城鄉二元化的問題。面對這日益凸顯的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想要徹底解決必須依靠家庭、學校、社會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家庭儘量彌補對兒童情感的缺失;學校加強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政府加大政策推進,加強農村師資隊伍建設等。通過全社會共同努力,爲農村留守兒童營造一個和諧健康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