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教學論文

國中語文課堂讀寫結合的有效途徑

【摘要】國中語文有着特殊性與重要性,首先作爲一門主科必修科目,語文有着重要的教育意義;其次國中教育是由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過渡階段,這個時期的課堂教學顯得尤爲重要。這就要求教師自身具備良好的文學素養和課堂引導力,帶領學生學會閱讀並且嘗試寫作;同時學生自身也必須要有感知閱讀並將其運用到日常寫作裏的能力。那麼,如何正確的去閱讀,如何將閱讀合理運用到作文寫作中去,成了我們需要重點思考探究的問題,而研究國中語文教學的讀寫結合,也將爲我國國中語文教學指明發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國中語文課堂讀寫結合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國中語文教學讀寫結合途徑目的性引導分析與探討

【正文】

一、當代國中語文課堂上的讀寫作用及存在問題

國中語文處在國小與高中語文的過渡地帶,其課堂教學會以閱讀爲主,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及賞析共情能力,在此基礎上提高寫作技能;且這一階段的學生對事物感知能力逐漸提升,自身表達能力也在與日加強,這就要求語文課堂要讓學生在閱讀與寫作之間建構聯繫,將所學知識及感悟儘可能準確無誤的傾吐出來。

經過兩年多的嘗試、摸索、探究,以讀啓寫,以寫促讀,讀寫的有效結合對國中語文素養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具體體現在:

(一)讀寫的有效結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七年級上半學期,我對任教的兩個班的學生進行了一次關於課程開設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將課外閱讀列爲第一的佔比71%,將上語文課列爲第一興趣的佔比爲22%,兩項總計93%,這說明,讀寫的有效結合能夠很大層面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

(二)讀寫的有效結合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閱讀能力主要包括速度、理解和記憶力三項指標。七年級下期的一節語文拓展課上,我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了測試:出示童話故事《漁夫與金魚》(約2000字),要求學生在默讀兩分鐘後,寫出故事的大意,越接近原文越好,在不改變原文原意的基礎上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佳詞妙句。結果顯示,52名學生中有11名學生一氣呵成的寫了約600字,並加上了好詞好句;有25名學生寫出了故事的大致內容,約400字,有一些好詞好句;14名學生寫出了故事大意,約350字;2名學生未完成任務,閱讀能力還存在問題。由此可見,讀寫的有效結合能夠同時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三)讀寫的有效結合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課堂上的課外閱讀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進入到文中的情景,課外閱讀的範圍很廣泛,學生一旦選中了自己愛讀的書,就會傾注所有熱情和心思的去閱讀,很容易受到感染和教育,閱讀能夠讓學生擁有知識的海洋,從而更好的和世界接軌,和未來接軌。既有利於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又有利於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客觀世界。通過讀寫的有效結合,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然而,語文課堂上要做到有效的讀寫結合並非易事,在現代語文教學過程中卻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學生自身由於閱讀素養不足或表達能力欠缺,導致其不能很好的完成閱讀與寫作的雙向轉換,只是單方面的“吸收”或“吐出”,學生的閱讀與寫作不能實現有效結合,有悖於語文課堂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由此可見,在讀寫之間搭建一座橋樑的任務迫在眉睫。

(二)現代語文教學中存在一種普遍性現象,即課文與作文的完全脫節,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無法做到將課文與作文視爲一體,而是將課本教學看作是歸納固定答題模式,作文寫作是培養表達能力,老師由於自身教學水平的侷限性,並未採取有效策略引導學生將閱讀與寫作結合,學生由於對讀寫認識不足、自身學習能力有限等原因,也無法自主將閱讀與寫作融爲整體,這就導致閱讀與寫作成爲獨立個體,師生雙方都並未掌握到讀寫結合的重要性及其在語文課堂上的“靈魂性”作用。

二、國中語文課堂讀寫問題的策略探究

如果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把閱讀教學與學生的作文寫作實際有效的緊密結合起來,根據教材特點,切實找準讀寫結合點,給學生提供有效的借鑑範本和運用途徑,適當地進行模仿性寫作和創造性練習,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百利而無一害,也能展現素質教育下的現代語文新型課堂模式,學生通過在讀中悟寫,用閱讀帶動寫作,充分發揮閱讀的借鑑作用,實現讀寫的有效結合。基於上述情況,我在課堂教學中就國中語文教學的讀寫結合策略做了以下嘗試:

(一) 合理運用語文課堂教學,以讀啓寫,展開情感式教學。

語文學習過程並不是大衆思維裏的死記硬背,更多的是需要思想感染與情感薰陶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從情感入手,在日常閱讀中要有意識的選擇一些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的文學作品供學生閱讀學習,培養學生在思想和情感方面的初步悟性,在此基礎上嘗試同等手法運用的寫作模式,達到一定的移情換物的目的。例如:在《社戲》的教材文章教學過程中,魯迅通過對水鄉各種人物、活動場景及自然風光的描寫,以多種表達方式敘述了“我”少年時期一段看水鄉社戲的往事,字裏行間無不表現出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與留戀的心情,這是一種寓情於景的寫作手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讀全文,從作者簡單而生動的筆墨中感受水鄉美麗動人的自然風光,體會夜晚隨船而行,沿途美景作伴,夥伴嬉鬧的歡快場景。然後教師藉此契機拋出問題,例如你們的童年發生了哪些趣事,這些趣事發生在哪些地方,這些地方有着怎樣的特點。學生可以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分享交流,通過豐富的回憶和聯想,將當時的場景再現,且將自己由當時到現在不同的心裏感受盡量準確完整地描述出來,此時老師可以趁熱打鐵,順勢開展寫作任務,讓學生仿照《社戲》裏的寫作方式,建構自己的童年往事,將這些愉快的往事編織成一篇完整的文章。這種帶着思想與情感的寫作,能夠更好的增加學生的寫作能力與作文的真實性。

(二)學會適時留白,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以寫促讀,建立探索式教學模式。

國中的學生處在青少年階段,這個時期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渴望自身思想人格獨立的同時,也會不斷地進行想象與創造,那麼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就可以順勢抓住這一特點,展開讀寫結合教學,即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選擇一些特別的句子,將其形容修飾部分進行留白,引導學生通過自我思考與想象對此類句子進行填充,再將其與原句進行對比閱讀,讓學生在對比中感知這些字詞特有的美感與魅力。例如:在進行《散步》這篇課文的學習前,教師可將以下片段進行留白:“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塊兒小塊兒的 隨意地鋪着,有的濃,有的淡;樹枝上的 也密了;田野裏的冬水也 ……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樣東西——生命。”同時讓學生進行填空訓練,學生需要填補的大多爲景物或需要一定的寫作手法描述,學生就會憑藉着自身的想象進行填補:“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塊兒小塊兒的小草隨意地鋪着,有的濃,有的淡;樹枝上的樹葉也密了;田野裏的冬水也開始融化了……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樣東西——生命。”這時教師可組織學生作爲評審組對同學的片段填充進行點評,即片段裏對於景物的把握可圈可點,但作爲寫景句子還缺乏生動性,給人帶來的視覺享受遠遠不足,缺乏修辭手法的運用,這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展示本文的寫作手法,並評價這種寫作手法的好處。又例如:在進行《紫藤蘿瀑布》一文的教材講解前,教師亦可將以下片段進行留白:“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 。只是深深淺淺的紫,彷彿 。紫色的大條幅上,泛着點點銀光,就像。”讓學生對其進行填寫訓練,學生能初步感知到殘缺部分多爲帶有比喻或擬人類修辭的句子,學生會根據上下文的聯繫進行思考和想象,就會採用比喻或擬人的手法進行填補:“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披在少女身上的柔軟錦緞。只是深深淺淺的紫,彷佛顏色深淺不一的綢緞。紫色的大條幅上,泛着點點銀光,就像鑲嵌在綢緞上的鑽石一般。”這時教師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先就同學給出的片段進行點評,再在此基礎上進行完善。教師可向學生展示本文的寫作手法,並抽選同學來評價這種寫作手法的好處。這樣的課堂引導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和創造能力,讓學生通過練習寫作來實現課本知識的遷移,學會不同文體的寫作模式,同時通過對比評價加深對課本文章的理解,從而達到以寫促讀的教學目標。

(三)學會自我創作,讀寫結合,實現從知識遷移到獨立文章寫作的過渡。

語文的學習過程應該是靈活變通的,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有基礎性的知識積累,還必須在此基礎上實現知識的遷移與創新,特別是在閱讀與寫作中,要在完成仿照式寫作的基礎上以文本中某一種突出寫作手法作爲基本,另立文意,創作新的作文,從而順利的實現知識遷移到獨立文章寫作的過渡。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作者在文中對父親這一人物形象的刻畫進行了細緻的動作刻畫及語言塑造,讓我們能夠跟隨着作者的視角去認識一位默默無言、將愛藏於心間的偉大父親,同時也能感受到父子之間那種無言的愛。那麼在明確本文塑造人物形象最爲突出的手法是描寫後,教師可以適時的引導學生選擇自己最想刻畫的人物,用到文中的動作、語言描寫,完成片段式寫作。然後以一位同學的寫作片段作爲範本,引導其他同學就這一片段積極發言,提供更多的描寫手法,使得這一同學筆下的人物形象更加的豐滿,在整個過程中,同學出謀劃策的過程就是自我創新的過程,最後教師再引導學生自行修改先前寫作的片段,豐富筆下的人物,學會多種描寫手法的運用,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讀寫結合與創新。

四、結語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歲月的長河裏語文永遠是一顆璀璨的明珠。當今時代要求人們必須擁有更高的文學素養和更廣闊的思想境界,語文教學已經成爲我國教學的核心,也應該得到繼承與發揚。而語文課堂上的讀寫結合更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通過讀寫結合可以使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化,更具有藝術性和美感,同時也能充分的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學生不斷地通過課堂實踐實現閱讀與寫作的完美轉換,以讀啓寫,以寫促讀,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讀寫結合,創造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語文新型課堂。

【參考文獻】

1. 國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研究【J】,周福娟

2. 談國中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J】,胡月霞

3. 張文熙.中學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初探【J】.贏未來,2017(6).

4. 李巖.“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構建高校國中語文課堂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