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行政管理論文

正確發揮網絡和輿論監督的作用研究

正確發揮網絡和輿論監督的作用研究

正確發揮網絡和輿論監督的作用研究

 

完善社會管理機制 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在互聯網出現之前,社會輿論一直存在,也得到一定的重視。但因缺少便捷的表達渠道,社會輿論一直受到官方主流輿論和大衆傳媒輿論的選擇性重視,其中極少部分能有幸成爲政府和大衆傳媒的議程,更多的民意則是選擇性地被遺忘,公衆也成爲“沉默的大多數”。但在互聯網普及併成爲公衆生活方式的當下,網絡輿論極大地方便和豐富了公衆輿論的表達,併成爲社會的顯性輿論。

在社會轉軌、經濟轉型的宏觀背景下,各類社會矛盾不斷顯現,腐敗、貧富差距、食品安全、住房價格、環境問題、生產安全等等熱點難點問題,成爲舉國關注的焦點,也是網絡輿論重點聚焦的主題。而近些年來突發性、羣體性事件,特別是徵地拆遷等方面事件的不時發生,成爲了社會輿論一個接一個的爆炸點。

網絡輿論作爲社會輿論的一個集中表達和展示的窗口,承載着社會與公衆的諸多期盼,也與世情、國情、社情、民情、輿情等方面有着深刻的聯繫和互動。全面把握網絡輿論的規律和走向,進行積極的引導,發揮網絡輿論監督作用,既有助於傾聽、引導和滿足公衆訴求,更有助於從國家和社會等宏觀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和積極疏導,化解社會風險,促進社會和諧。面對快速興起的網絡輿論監督,如何正確判斷網絡輿論,加強網上輿論引導,把我網絡輿論主動性,切實發揮網絡監督作用,對我們來說,是個重要而緊迫的課題。

一、網絡輿論監督的特點

(一)網絡監督主體廣泛,影響大。隨着網絡的普及,網絡輿論監督逐漸成爲輿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通過微博、論壇、博客以及各類網站及相關頻道將自己的意見發佈。來自社會不同階層的人,都可以通過網絡的形式,參與監督,而且參與的監督者,具有不可控性,呈無限擴大的趨勢,使得監督者無處不在,儼然一張“天網”。

(二)網絡監督容易集結,時間短。在網絡時代,只要有一臺電腦,會基本操作,那麼,你就可以在網絡上發表自己對某一事件的看法,成爲輿論監督的一員。網絡爲民衆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表達意見、闡述觀點的平臺,通過觀點交流,網民能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網絡,達到一呼百應的目的,爲形成強大的輿論創造基本條件。

(三)網絡監督安全較高,風險低。人們在傳統媒體上表達監督意見時通常要署名,有時還需要提供單位和個人身份證明,這就給意見表達者帶來顧慮,特別是對於個人信息的充分暴露往往會使意見表達者因害怕打擊報復或帶來其他負面影響而謹慎從事。相比而言,在網絡上,網民可以在不暴露自己任何身份的情況下,向社會傳播自己對政府機關及公職人員的意見建議或看法,大大降低了因舉報給監督者帶來的風險。

(四)網絡監督存在虛假,易混淆。目前網絡輿論監督仍處於一個較爲初級的階段,不可避免地帶有局部性、片面性或虛假性的缺陷。網絡屬於意識形態領域範疇,網絡的安全隱蔽性,使網民可以在網絡上隨意發表自己的見解,讓網民投訴無後顧之憂,給其它網民造成真假難辯,甚至有的混淆視聽,以至於會出現有人通過網絡散佈謠言,侵犯他人合法權益,宣泄對社會不滿,侵犯他人隱私,形成“網絡暴力”的現象。

(五)網絡監督舉報多樣,信息多。網絡技術引領了傳播方式的飛躍,實現了網絡輿論監督內容的生動性和方式的靈活性。表現形式的多樣化使輿論監督報道更爲形象、直觀、立體化,增強了感染力和影響力。不僅如此,它還使公衆能夠更有效快捷地整合信息,讓輿論監督有聲有色,靈活凸顯,網民在提交舉報材料的同時可以是文字、圖象、視聽資料等多種材料。

(六)網絡監督互動增強,速度快。互動性是網絡最顯著的特徵之一,使舉報受理機關可通過網絡直接與舉報者交流互動,有效提高信息反饋速度。使辦案機關可以通過網絡主動出擊,快速蒐集案件線索,實施“網絡監察”。在網絡中,每個人都可以成爲輿論的主題,既是受衆,又是傳播者,在網絡中自由交流、發表意見,使公民的參與權更直接、更便捷的實現。

(七)網絡監督方便快捷,易操作。人們在傳統媒體上發表言論往往要經過層層篩選和過濾,因而傳播的時效性大打折扣。而網絡輿論監督實行的是“點對點”的溝通,具有“瞬發而即至、始悉而周知”的傳播特點。網絡以其傳播速度快、受衆面廣、操作便捷等優勢,使監督變得更爲迅速及時。網民隨時隨地都可通過網絡對各種社會問題發表意見,參與監督。

二、網絡輿論監督的現狀

網絡輿情作爲社會民意的反映,相關信息甚至是網絡輿論危機幕後所透露出來的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矛盾和對立,以及社會轉型過程中正常信息傳播和利益訴求機制的缺位等諸多因素的產生,這些因素的疊加效應,造成了當下網絡輿情過度火爆的格局,同樣網絡輿情監督也愈加凸顯。##

作爲一種發展迅猛的新生事物,網絡輿論監督的積極意義主要體現在:一是開闢了民意訴求的新平臺,網絡輿論監督在真實、直接、及時反映民意等方面具有代表性,實時互動的網絡平臺已成爲觀察中國社情民意的最佳“瞭望點”。二是開闢了了解民意的新途徑,越來越多的政府官員重視網絡這種新媒體,開始走進網絡,就熱門話題與網友互動聊天,平等交流,或開通微博,體察民情,廣泛徵求羣衆意見。三是開闢了民意監督的新手段,網絡輿論主體的匿名性,激發了羣衆參與監督的積極性,網絡輿論一旦形成,就會產生巨大的作用力,會促使解決問題的各項流程更加公開透明。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存在如下消極意義:一是輿論情緒化較明顯;二是信息虛假較突出;三是言論隨意較普遍;四是網絡輿論非理性化。

三、行政執法單位在認知和應對網絡輿論監督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對網絡輿論監督效能的認知度不高。一些部門和個人在行政執法中往往缺乏對網絡輿論這種新興監督手段的認知度,片面認爲只有報刊、廣播、電視媒體等傳統媒體,只有記者才具有對依法行政的媒體監督效能,而輕視網絡輿論的巨大社會監督能量,忽視廣大人民羣衆都可能成爲網絡媒體的監督者。正是這種淡薄觀念的影響,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有些隊員對待羣衆不注意自身形象,不講究執法用語;甚至明知道違章人員和圍觀羣衆在用手機對其執法行爲進行隱蔽錄像,認爲這種方式不會形成輿論,只是羣衆的一種“無效作爲”方式,依然我行我素,不規範、不理智執法,這些都有可能成爲百姓抓拍、網絡媒體追蹤炒作的“熱點”。

(二)對網絡輿論執法監督的敏感性不強。隨着手機、微型攝錄機等電子產品的普及化和高技術性能的不斷升級,通過手機和帶攝像頭的電子設備進行照相、錄像越來越便利,在網絡上登載視頻錄像加以評論的手段和頻率越來越廣泛,通過網絡媒體進行執法監督的渠道也越來越受到廣大人民羣衆的認可和應用。在這種新形勢下,面對網絡媒體超能量的監督力量,行政執法單位在執勤執法工作中缺乏一定的敏感性,沒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從深處認識到網絡輿論監督的重要性。個別人員的一些不當行爲,很可能在第一時間就被媒體追蹤曝光,並通過網絡傳送的形式,瞬間形成網絡評論的焦點,形成嚴重的行政執法人員公衆形象危機。

(三)對網絡媒體輿情的應對能力相對薄弱。自媒體時代,其信息傳播的迅捷性和互動性是其他媒體所不可比擬的,同時,網絡媒體的海量性信息也爲報紙、廣播和電視等傳統媒體提供了廣闊的新聞參考,是當前執法監督最直接有效的一種輿論平臺。面對網絡媒體這種新形勢的監督力量,大部分的行政執法單位應對的能力還比較薄弱,特別是當網絡危機事件發生後,如何在第一時間說明事件真實情況,如何表明自己對事件的立場、主張和態度,如何爲網民的理性思考提供思路,如何正確引導網絡輿論等,這些都是當前行政執法單位在新形勢下面臨的一個新問題。

(四)對網絡監督中個體與整體關係意識不強。網絡媒體對行政執法部門監督的客體一般是單個行政執法人員的個體執法行爲,而一旦因爲個別行政執法人員行爲在網絡媒體上形成輿論焦點,矛頭指對的不僅僅是本人,而是整個行政執法隊伍的形象。當前我們個別行政執法人員對自身個體和單位整體的關係意識性不強,缺乏大局和集體觀念,一味地按照自己主觀意識去做,因自身的行爲被網絡媒體追蹤炒作,從而給行政執法隊伍形象帶來了無法衡量的損失。

三、正確發揮網絡輿論監督作用的途徑

(一)高度重視,正確對待。隨着網絡的迅速發展和普及,網絡已逐漸成爲民衆表達民意的“直通車”和行使話語權的“綠色通道”,我們要高度重視網絡輿情,正確對待網絡監督。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要加強與網民的互動,通過網絡交流了解民情、匯聚民智、解決民生,把網絡監督作爲促進工作的重要抓手。要加強對幹部的培訓,引導他們正確對待網絡意見,及時發現和疏導民間怨氣,妥善處理各類突發事件。要特別關注涉及本地民生方面的意見、可能引發大問題的突發事件,要善於從網絡輿論中發現腐敗案件線索。

(二)遵循規律,適時引導。網絡輿情之所以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和關注,除了各級黨政部門自上而下的重視之外,更多的原因是網絡輿情與生俱來的特徵和影響力。我們要遵循網絡輿論監督發展演變的規律,及時滿足公衆對輿情信息中相關真相的期盼。我們要加強對網絡輿論監督進行因勢利導,充分發揮它的積極向上作用,牢牢地把握主流輿論控制權,使其朝着有益的,健康的方向發展。同時,要注重提高各類政府網站和廉政網站的質量和水平,豐富網站內容,創新宣傳方式,採取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增強網絡宣傳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主流觀點在與其他各種觀點的交鋒碰撞中主導網絡輿論,讓主流聲音壓倒噪音和雜音。

(三)線上線下,互動配合。在網絡信息出現到演變成輿情危機的過程中,存在着輿情醞釀、輿情發生、輿情激化、輿情持續、輿情消退等發展階段。正是由於輿情信息傳播與演變過程中存在着線上線下相互結合、相互影響的規律,在輿情溝通和輿論引導過程中,我們要充分考慮到網絡空間和現實社會的互動和配合。網民通過網絡反應民意,無論是長篇大論,還是具體建議;無論是隨意感言,還是談古論今,都包含了網民的心血,傾注着網民的情意,折射出網民對一方執政着的殷切期望。所以,我們各級領導幹部對待輿情,要象對待自己的眼睛一樣。

(四)整合資源,形式多樣。在“全民皆記者”的網絡時代,以互聯網媒體爲主體的民間輿論急劇發展,擁有了傳統主流媒體無法比擬的受衆和支持者。在諸多涉及社會熱點、難點的輿情事件中,民間輿論取得了對以主流媒體爲主體的官方輿論的壓倒性勝利。網絡輿論監督雖然具有很多優點,但在某些方面仍然不及傳統監督方式。傳統監督方式的公信力強,社會的影響力也強,而且擁有一大批記者,調查事件也方便,這是網絡輿論監督目前所無法比擬的,網絡監督媒體可以利用這些優勢和傳統監督方式進行互動,達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

在社會化媒介全民傳播的環境中,眷戀於密室政治無異於做清秋大夢,互聯網退回互不聯網無異於螳臂擋車。在這樣一個開放的傳播環境中,網絡輿論監督作爲公民的意見表達,以一種參政議政的形式發揮着獨特的作用,而作爲行政執法部門的我們既是被監督的對象,也是輿論監督的調控者。包括城管在內的行政執法人員在面對網絡輿論監督的方式和態度,既關係到自身的形象和權威,也影響到網絡輿論監督的運行。

網民是現實社會中的人,網絡社會也是現實社會的一種反映,網絡輿論監督也是對社會問題的一種全新思考,其日益散發出來的強大壓力和能量,需要政府部門認真對待。在目前情況下,對包括公共執法部門在內的政府官員應對網絡輿論監督的途徑的探索和嘗試還有一些不太成熟,還需要經過時間的城店和社會的發展才能逐步完善。任何新的措施和途徑檢驗其是否有生命力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看它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方向。只要符合人民的意願,只要符合社會發展的方向,符合整治文明建設的大趨勢,應該說都是會有生命力的。

標籤:輿論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