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平均分》評課稿【多篇】

《平均分》評課稿【多篇】

“平均分”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過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體驗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意識。

教學內容:人教版第四冊數學課本第15頁的例3及練習三的4-6題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學具盒。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說明

一、創設情境、談話引入

1、師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春遊嗎?喜歡

去哪裏春遊?(學生暢所欲言)

2、出示課件:春遊租船問題的情境圖(不顯

示解決問題的辦法)(配音:噢!春遊啦!)

師:瞧!圖中的小朋友也去春遊啦!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畫面,你獲得什麼信息?(師可提示: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去哪兒春遊?碰到什麼問題? )

3、學生觀察畫面,交流信息

課伊始,用學生喜歡的春遊活動引入,引導學生暢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歡去春遊的地方,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願望。

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體現課改新理念。

二、探求新知,解決實際問題

1、學習例3(課件顯示:春遊的場面)

重點突出(租船處有24人租船,每條船限乘4人)。

2、分組探討解決“租幾條船?”

師:你能應用你收集到的信息幫他們解決租船問題嗎?你有什麼辦法?

四人小組討論,後交流本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果。(讓學生暢所欲言,充分交流)

師:你還有什麼辦法?

追問:“你是怎麼想的?除法我們還沒學?”

在這裏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學生始終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解決租船問題。具體感知“每4個人一組租一條船,24人分成這樣的6組,就要租6條船。”讓學生在交流中,欣賞同學解決問題的辦法,體驗成功。進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你真是太棒了,你學會了預習,並應用,老師真佩服你。

(3、師小結: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求24裏面有幾個4?24裏面有6個4 ,就需要6條船。

三、聯繫生活,學以致用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他們有事兒要請我們幫忙,你們願意嗎?

1、第15頁的做一做

(呈現一幅小動物準備就餐的生動有趣的情境圖。)師:圖中的小動物在做什麼?

師:小熊在思考什麼問題?

師:“你幫小熊分分看。”

請小朋友幫小熊分筷子,學生用小棒代替筷子,動手分一分。引導學生思考:“有幾個小動物就餐”“一雙筷子是幾根”,並說說怎麼分的。

2、練習三的第4-6題

第4題(課件出示分蘿蔔的情境圖。)

及時抓住學生學習的閃光點,賞識學生,讓學生獲得高峯體驗。

設計幫小動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滲透愛護動物的教育。

練習時,先讓學生觀察畫面,

師:仔細觀察畫面,你可獲得什麼信息和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交流分的過程和結果。

第5題

師:你們知道小猴子愛吃什麼?(香蕉)

師:請小朋友幫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個香蕉平均分給6只小猴,每隻小猴分( )個。

把18個香蕉平均分給9只小猴,每隻小猴分( )個。

學生藉助學具動手分一分,並邊說分的過程、方法。

開放題

1、學生獨立操作

用15個方木塊(1)擺5個一樣的長方體,每個長方體用( )個木塊。

(2)每個長方體用3個木塊,可以擺( )個長方體。

思考:這兩題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學會自己收集解決問題所需要的信息、獨立解決問題,加深對平均分的認識,又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提供具有思考性的問題情境,如:這兩道題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以突出平均分的實質是“每份同樣多”,加深對“平均分方法的瞭解。

2、師:你能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組裏交流分享。

六、總結

師:誰能說一說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師:今天我們用我們上節課學到的平均分的方法解決了一些生活中的問題。生活中還有許多地方會用到數學知識,只要我們善於觀察、勤于思考,我相信,我們都能很好的解決。

利用開放題,提供給學生廣闊、自由的學習空間,鼓勵學生放開思維,大膽思維,大膽探究,不斷鼓勵學生儘量說出與別人不同的例子,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

課後小結: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把春遊情境、分筷子、分蘿蔔、分香蕉的問題編成小朋友喜歡的故事,喚起學生的學習慾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整堂課學生都能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熱情。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數學、掌握數學。遵循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教學理念,本課的開始我引導學生自己發現租船問題,先讓學生小組探討如何租船的方法,然後分享交流,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獲得多種解決問題的辦法,體現策略多樣化。

“平均分”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內容:

人教版課標教材第四冊P12-14例1、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中,理解 “平均分”的意義。

2、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

3、逐步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平均分過程與結果,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對平均分意義的理解。

教學準備:

學生:每人15根小棒、長方形紙一張

教師:課件、小棒等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學過程教學設計意圖

一、平均分意義的學習

1、情境:班級開聯歡會要買東西,小明和小芳買了6包食品,怎麼拿?哪種分法是與衆不同的?

2、如果小剛也去,每人拿的一樣多,怎麼拿?

3、買了8個蘋果,分給4個人,每人一樣多,怎麼分?

學生嘗試分

交流

小結:每份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4、判斷練習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知道平均分是衆多分法中的一種,進行平均分的嘗試,對平均分意義的理解從不完整逐步清晰爲“只要是每一份同樣多的,就是平均分”。

讓學生逐步用數學語言表達平均分的意思,是一種“生活數學”向“學校數學”的進步。

二、平均分方法的研究1、把15個桃子平均分成5份

學生操作

反饋學生分的方法

有可能是1個1個分的;有可能是3個3個分的;也有可能是先2個2個分,再1個1個分的的情況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瞭解平均分的策略,促進學生對平均分意義的進一步理解。

三、鞏固延伸1、舉例。

2、想一想,畫一畫,說一說:把12個橘子平均分,可以怎麼分?

3、練習

4、折一折: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可以怎麼分?從一些數量平均分拓展到把一個物體、甚至一個圖形平均分,使學生對“平均分”概念認識更加完整。

《平均分》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2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經歷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活動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2、在數學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培養合作意識。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蘿蔔圖片、桃樹畫片、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電腦動畫課件。

小兔子:“嗨,你好!我拔了6個蘿蔔,想把它們分給我的好朋友們,你能幫我分一分嗎?”

小仙鶴:“哎呀呀,這個問題太難了,快請教一下咱們的小朋友吧。”?

小兔子:“對對對,我怎麼沒想到。小朋友們,我想把6個蘿蔔分給幾個好朋友,可以怎樣分呢?你們能幫幫我嗎?”?

[評: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徵,創設小兔子分蘿蔔的情境作爲切入點,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親切感,營造了積極、活躍的學習氣氛,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創造了條件。]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動手操作。

談話:同學們趕快行動吧,用眼前的蘿蔔圖片擺一擺,分一分。看誰最聰明,分的辦法最多!

2、彙報交流。

讓學生把自己的分法用卡片展示在黑板上。

(可能有:分成3份,每份2個;分成3份,一份1個,一份2個,一份3個;分成2份,一份是2個,一份是4個;分成2份,每份3個……)?

[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是數學教學的新理念所倡導的。這裏教師設計的“擺一擺,分一分”,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不但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也爲學習的平均分提供了背景材料。]

3、認識“平均分”。

談話:同學們開動腦筋,想出了這麼多辦法。你能根據每份分的個數相同與不同,把這些分法分成兩類嗎?

在小組內交流。

全班交流。

提問:你們是怎樣分的?說說這樣分的理由。

講述:(結合板貼)像這樣每份都是2個,或者每份都是3個,我們就可以說每份分的同樣多,這樣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學生之間說說什麼是“平均分”。

小結:(結合板書)同學們通過擺一擺,分一分,不僅幫助小兔子解決了問題,還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評:教師給孩子營造了寬鬆的空間,在學生觀察比較的基礎上認識平均分。既使學生清楚地瞭解了平均分的含義,又鍛鍊了學生觀察、比較、判斷、分析、表達等多方面的能力。]

4、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特點。

談話:現在同學們每人面前有8個桃子圖片,如果把這8個桃子平均分,可以怎樣分?動手試一試。分完後,給小組同學說說你是怎樣分的。

集體交流。

小結:同學們把8個桃子平均分,想出了不同的分法。雖然分成的份數不同,但都是把每份分得同樣多。

[評:學生由於有了前面分蘿蔔的基礎,而且又是在自己動手中認識平均分的。此時,讓學生平均分桃子,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5、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談話:現在正是桃子豐收的季節。瞧,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什麼?(板貼:掛有8個桃子的樹)

老師正想把它們分給同學們。數數看,一共有多少個桃子?

如果每個小朋友分2個,可以分給幾個小朋友呢?

(板書:每個小朋友分2個,可以分給_______個小朋友。)

同學們,每個小組也有一棵這樣的桃樹,小組合作,試着分分看。

小組合作分桃子。(找一組上黑板分桃樹上的桃子)

集體交流。

小結:8個桃子,我們可以把2個桃子作爲一份分給1個小朋友,一共分了這樣的4份,就是分給了4個小朋友。像這樣把每幾個作爲一份來分,也是平均分。

[評:教師設計摘桃子、分桃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興趣盎然地學習、愉悅地探索,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方法,體驗着學習知識的快樂。]

三、組織練習,深化認識

1、“想想做做”第1題。

觀察題中插圖,指名回答,要求說出理由。

2、第2頁“試一試”。

教師說分小棒的要求,學生一起動手分,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想想做做”第2題。

先看上面一題的圖,弄清是怎樣圈的,圈一圈,並填空。再做下面一題,指名讀題目要求,一起動手圈,圈後填空,同桌學生相互訂正。

4、“想想做做”第3題。

指名讀題,說說題目要求,學生自己選擇解決的方法(用小棒擺;在圖上圈一圈;畫14個△,再圈一圈……),把分的結果填在書上,再說說是用什麼辦法分的。

[評:安排練習目的明確,層次清楚。先是安排判斷練習,加深對平均分意義的理解,再安排操作練習,藉助動作思維把平均分的概念進行具體運用,最後讓學生自己選擇策略解決平均分的問題,爲以後學習求商做些經驗積累。]

四、課堂總結

提問: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講述:今天我們學習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樣分東西纔是平均分,還練習用每幾個一份的方法來分東西,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的平均分。

《平均分》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2~14頁

教學目標:

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義,初步瞭解平均分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按例1內容準備實物

教學設計:

一、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1、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們喜歡什麼活動?(春遊)小精靈聰聰剛剛告訴老師,明天是個好天氣,學校決定明天春遊去。一聽到這個好消息二(1)班的小朋友可高興啦,已經爲明天的春遊準備了許多好吃的,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課件)

[評析] 以參加春遊活動的情境引入,觸題自然有趣,學生充滿興奮,上課伊始便以一種愉快、親切的情緒投入學習,這是一種貼近學生生活的開場白。

2、觀察畫面,你發現了什麼?

生1:二(1)班的小朋友準備的食品可多啦有面包、橘子、礦泉水、還有糖果……

生2:我發現這些食品都是分一份一份的,麪包有5份,礦泉水、橘子、糖果也都有5份。

生3:我還發現每份食品都是2個,2個麪包一份,2瓶礦泉水一份……

3、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二(1)班小朋友在分每一種食品時,每份都同樣多。課件板書:“每份分得同樣多”

4、你們猜猜看,爲什麼每份要分得同樣多?(讓學生自圓其說,誘發對“平均分”的關注)

[評析] 通過對食物排列情況的觀察、研究,自主地發現分食品的祕密,爲學生提供直觀的表象爲“每份分得同樣多”的認識積累經驗,而後老師適時的一句問話既強化對“每份同樣多”的感受,又爲“平均分”的引出做伏筆。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例1,引入平均分

老師也爲小朋友準備了一些明天春遊的食品(課件出示:橘子、糖果)請你們以小組爲單位分配食品。要求:分每種食品要像二(1)班那樣,每份應同樣多。

①小組討論分配方案,突出怎樣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樣多。

②學生動手實踐,分一分,老師巡視參與活動

③小組推選代表到臺前展示分配方案:

糖果分成5份,每份有3顆;橘子分成5份,每份有3個

④觀察:從各小組準備的食品中,你們又發現了什麼?(各種食品都是每份的數量同樣多。板書 每份分得同樣多→《平均分》

小精靈說:象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評析] 教師十分明確動手操作,對由“每份同樣多”到“平均分”概念的形成至關重要。通過讓學生反覆操作分食物(操作、小組交流、過程展示)使之體驗到“分”,“每份同樣多”從而自主地形成“平均分”的概念。這種來自於生活來自於親身實踐的學習活動是解決數學概念的最有效的辦法。

2、鞏固“平均分”的含義

⑴、書第13頁的做一做

① 讀題、明確題意,指名學生說說“平均分成5份”是什麼意思?(把10個麪包分成5份,每份的麪包塊數同樣多)在平均分下注“每份同樣多

② 操作:用10個○片代替麪包,動手分一分

③ 同桌互相交流,邊操作邊口頭表述:把10個麪包平均分,分成5份,每份有2個麪包。

⑵、小朋友說得真好,你們能像這樣,用“平均分”的意思把剛纔分食品時的每一種分法過程說一說嗎?

①同桌互相說一說 ②交流彙報

生1:把15個橘子平均分分成5份,每份有3個

生2:把15顆糖果平均分分成5份,每份有3顆

3、引入例2

現在我想請小朋友做老師的小助手將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想一想可以怎樣分?

①學生動手分一分(用○代替橘子)師參與活動

②交流分的結果(生到實物投影儀上演示)

(生1:一個一個地分……生2:先兩個兩個地分剩下的再一個一個地分……生3:三個三個地分……

師歸納平均分的方法: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3個橘子

③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聆聽他人的意見,發表自己的不同想法

④討論評價:這幾種分法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分的時候,可以一個一個地分,也可以幾個幾個地分,最後分完的結果必須每份同樣多。(平均分、結果)你喜歡哪種分法?爲什麼?(快、準確)

[評析] 不僅要求能自悟、會理解,還應該注意培養學生通過語言的表述把對“平均分”的領悟表達出來,同時在此活動中學會與同伴交流、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評價他人,使自己的數學思維不斷得到完善。這亦是一種良好學習品質的培養。

4、鞏固書第14頁做一做

①學生獨立完成,用小棒代替礦泉水動手分一分(再用虛線把分的結果表示出來)

②交流,同組說一說你是怎麼分的

③如果老師又拿來3瓶礦泉水,這時應怎麼分呢?如果老師又拿來的是4瓶會出現什麼情況,該怎樣解決?(讓學生充分思考,體驗平均分的含義)

學生自由交流,各抒己見

[評析] 做發展學生思維的有心人。此處一問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依據對“平均分”的逐步理解,此時學生就會圍繞“平均分”提出問題解決的各種策略。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失爲學生搭建展示思維個性舞臺的好辦法。

三、課堂練習

1、練習三第3題

①學生自己讀題,根據題意從學具卡片中拿出相應的梨子

②自己動手分一分,將梨子平均放進3個盤子裏(注意總數、份數的滲透)

③評析,說說分的過程和結果

2、練習三第一題

①學生獨立完成,用畫一畫的方法,往每個花瓶裏插花,根據題目的要求想怎麼插就怎麼插。(並塗上顏色)

②交流展示插花結果,並說說自己的想法(突出平均分)

③評選,誰插的花最漂亮(培養學生的欣賞美的能力和做答認真的習慣)

選出每瓶插得同樣多的,強調把12朵花平均插在3個花瓶裏,每個花瓶插4朵→平均分

3、練習三第2題

①明確題目要求,學生獨立判斷、分析能力

②評析,你想對第1、第2題說句什麼話?(第1題:突出是4份但沒有平均分——不公平、第2題是平均分,但只能分給2個小朋友——份數、每份沒分清)

4、聯繫生活實際:列舉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識(在此,學生會引出許多有趣的話題)

[評析] 充分利用教材的編排特點進行創造性的發揮,以達到既鞏固知識又開發智力的目的。“你想說什麼?”、“聯繫生活實際”等活動發生於對“平均分”知識的有趣問題,探究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課堂學習活動中得到充分體現、數學源於生活,讓學生學習有生命的數學,此例不失爲一種好的思路。

四、小結

組織學生小結,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要注意什麼?

教學設計說明

平均分是認識除法含義的基礎,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只有充分經歷平均分物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並在頭腦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爲認識“除法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中學習新知。

1、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

“認識來源於實踐”在生活中學生有分物品的經歷,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實踐體驗。教學時,我由準備春遊食品這一具體情境引入,通過讓學生觀察主題圖,知道每份同樣多。再動手操作,擺一擺、分一分、看一看、畫一畫等平均分物的實踐活動,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是一個親身實踐,參與知識的產生與形成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以學生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爲資源,採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和學生喜歡的形式讓學生積極地學、主動的學。力求在教師的啓發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3、小組合作學習,體驗成功的喜悅

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能,給學生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使他們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發展,對知識的認識得到不斷的拓展,爲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體現個性的良好時機,讓每位學生都得到發展,獲得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