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人教版認識平均分的教學設計(整理4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4篇《人教版認識平均分的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人教版認識平均分的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人教版認識平均分的教學設計(整理4篇)

篇一:《認識平均分》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青島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信息窗1(森林裏的故事?森林宴會――除法的初步認識?平均分p50―53頁。)

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有了分東西的生活經驗和數的分成及相同加數相加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除法是數學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則是認識除法的重要前提。教材通過森林裏的故事――森林宴會,引導學生在給小動物們分食物的活動中來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學生在有趣有意義的情境中主動地展開學習,體驗學習的快樂,併爲後續學習除法的初步認識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本單元是青島版課程標準教科書第三冊的教學內容,這節課是本單元學習除法的開始,是進一步學習除法計算的基礎。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是學習本單元內容的重要前提,而學生對平均分很陌生,對分一分卻很熟悉,因此在教學中應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通過分一分探索平均分的方法,從直觀和真實感受中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教師如何通過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在體驗中發現,在合作中探索,在深化中發展,達到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是十分重要的。基於以上原因,特制定以下目標:

1、知識技能

初步明確“平均分”的含義,理解什麼是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含義。

2、情感與態度

經歷平均分的探究過程,體會除法與人們生活的密切聯繫。

3、解決問題,數學思考

能用除法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分的含義,並會運用平均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建構平均分的語言模型。

【教具學具準備】

課本、課件、實物投影儀,棋子。

【學習方式】

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信息

師:同學們,秋天到了,秋天的大森林可美了。大家想不想到美麗的大森林裏看一看啊?

生:想。

師:那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吧,這些小動物在幹什麼呢?哦,原來他們在開豐收慶祝會呢。(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數學信息呢?

(預設:學生可能會零零散散的說:有12個桃子……)

師:能不能把所有的數學信息接着說完?

其他學生又補充:……

師:說的真完整,那你知道這些東西是給誰準備的嗎?

(預設學生會說:桃子是給猴子準備的,蘿蔔是給兔子準備的,竹筍是給熊貓準備的,松果是給小松鼠準備的。)

師:你們知道的可真多!

二、整理信息,體驗“平均分”

1、分竹筍,體驗不同的`分法。

師:大家快看,熊貓哥哥和弟弟正盯着竹筍呢,大家來猜一猜它們在想什麼呢?

(預設學生會問:怎樣分竹筍?)

師:小熊貓到底是怎麼想的呢?(課件出示:怎樣分竹筍?)這6個竹筍,它們該怎麼分呢?同學們能幫幫它們嗎?

師:教師根據學生髮言,板書數字作記錄。

熊貓哥哥12345

熊貓弟弟54321

師:我們有這麼多分法,都有自己的道理。大家可真聰明,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分法,你有沒有發現這裏有一種特別的分法呀?(學生獨立思考後討論交流。)爲什麼覺得它最特別呀?

師:請學生彙報自己的發現。

生:有的每一份是同樣多的,有的每一份不是一樣多的;

師:(課件演示)把6個竹筍,分給了2只熊貓,每隻熊貓分得3個。它們分得同樣多。在數學中,這種每份分得同樣多我們叫“平均分”。(教師板書課題)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平均分。

師:我們把6個竹筍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3個。誰能像老師這樣把這句話再說一遍?(生重複2―3次)

2、分桃子,應用中理解平均分

(1)梳理信息,提出問題

師:小猴見我們幫熊貓分了竹筍,它們也等不及了。(出示課件)看,你發現了什麼數學信息?

板書信息:12個桃子,平均分給3只小猴子

師: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預設生:每隻猴子分得幾個桃子?)

師:如何進行平均分?

(2)動手操作,體驗平均分的過程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利用手中的棋子,幫小猴分一分好不好?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瞭解指導,關注學生不同的分法。)

分好以後,跟你的同伴說一說,自己是怎麼分的。

(3)展示分法,理解平均分

師:誰想來展示一下你們怎樣分的桃子?(學生上臺展示如何平均分)

師:下面的同學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分的?

預設:1個1個的分的;2個2個的分的;3個3個分,再1個1個分的;4個4個分的。

師:分完了,小猴子滿意嗎?爲什麼?

學生能說出:每隻小猴分的一樣多即可。(課件演示不同的分法)我們把12個桃子,平均分給3只小猴子,我們可以1個1個的分,也可以2個2個的分,還可以3個3個分,也可以4個4個的分。但是不管我們用哪種方法,最後每隻小猴都分得了4個桃子,它們分得的結果一樣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樣多,這些分法都是平均分。

誰能試着把剛纔分的過程說一說。

3、分蘿蔔,應用中深化“平均分”

(1)梳理信息,提出問題

師:熊貓吃到鮮嫩的竹筍,小猴也吃到了香甜的桃子,一邊的小兔子可等着急了,下面我們來聽聽可愛的小兔是怎麼說的?

(出示課件)板書:15個蘿蔔,每隻小兔分3個蘿蔔。

師:15個蘿蔔,每隻小兔分3個蘿蔔。你能根據這個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指名回答)

師:可以再請棋子來幫忙分一分嗎,這次要拿出多少個棋子?

生:15個

(2)動手操作,體驗另一種平均分

學生動手分,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的分法,個別指導。

(3)展示交流,梳理分法

師:誰來展示一下你的分法?要先拿出多少個棋子?怎樣分的?分給了幾隻小兔?請一生上來分。(使用學具分一分)

學生邊說邊分:拿出3個分給一隻小兔子,再拿出3個蘿蔔給了第二個小兔,再拿出3個分給第三隻小兔,再拿出3個,又可以分給一隻小兔,最後剩下3個蘿蔔,再給1只小兔。這樣15個蘿蔔分完了,我們就可以知道分給了5只小兔子。

提問:這種分法是不是平均分?爲什麼?

生:……

4、分松果,練習中提升思維

師:還剩下誰沒分到食物啊?小松鼠都等不及了,它跟老師說悄悄話了:有15個松果,每隻松鼠分5個松果,可以……(誰聽到小松鼠的悄悄話了?)

生:可以分給幾隻松鼠?

師:有15個松果,每隻松鼠分5個松果,可以分給幾隻松鼠?如果不用棋子,你能想出可以分給幾隻小松鼠嗎?先閉上眼睛想一想,再在紙上用鉛筆圈一圈。

師:誰來說說分給了幾隻小松鼠?

生:3只

師:你是怎樣想的?這也是平均分嗎?爲什麼?

生:……

師:拿出5個分給一隻小松鼠,再拿出5個有分給了一隻小松鼠,還有5個又可以分給一隻小松鼠,分給了3只小松鼠。每隻小松鼠5個松果。這也是平均分。

4、自主練習,構建語言模型

師:森林裏的小貓和小豬也分到了食物,咱們來看看哪種分法是平均分?(課件出示。)

學生回答以後教師要追問:爲什麼小貓是平均分的,而小豬不是平均分的。你能想個好辦法幫小豬平均分嗎?

(2)圈圈畫畫分蘋果,初步認識平均分語言模型

師:咱們用平均分的方法幫小動物們分了食物,也試着用這種方法分一分咱們喜歡吃的食物好嗎?

課件出示練習題。12個蘋果,平均分2盤,每盤分x個。

師:還是這12個蘋果,平均放到3個盤子裏,每盤分x個。

12個蘋果,每個盤子放3個,需要x個盤子。

12個蘋果,每個盤子放2個,需要x個盤子。

課件演示分的過程。

(3)小烏鴉碰到了一個難題,你們能幫幫它嗎?18個西紅柿,平均放在3個盤子裏,每個盤子放x個。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篇二:《認識平均分》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義,初步瞭解平均分的方法。

2、通過學生具體操作平均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實踐能力。

3、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向學生滲透樸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難點:

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關鍵詞:

同樣多平均分

教具學具:

演示教具:12個乒乓球、15枝鉛筆、10個紙盒,課件。

學生學具:每小組10個小紙盒、15個乒乓球、20支鉛筆。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 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們喜歡什麼活動?(春遊)二(1)班的小朋友已經爲明天的春遊準備了許多好吃的,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課件圖片)

2、觀察畫面,你發現了什麼?

3、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二(1)班的小朋友在分蘋果時,每份都同樣多。 板書:“每份分得同樣多”

4、 你們猜猜看,爲什麼每份要分同樣多?(讓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誘發對“平均分”的關注)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 學習例1,引入平均分

師:二(1)班的小朋友還有些食品沒分好,咱們幫幫他們好嗎? 要求:

(1)請各組同學利用20枝鉛筆代替火腿腸,幫二(1)班的小朋友分火腿腸。

(2)要像他們分蘋果一樣每份分同樣多。

A、 小組討論分配方案,突出怎樣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樣多。

B、 學生動手實踐,分一分,老師巡視參與活動。

C 、小組推選代表到臺前展示分配方案。

(3)小結: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2、 鞏固“平均分”的含義

(1)作業P13 的“做一做”

A 、讀題,理解題意。指名說說“平均分成5份”是什麼意思?(把10個麪包分成5份,每份的麪包塊數同樣多)在“平均分”下注明每份同樣多。

B 、動手操作:用10個小紙盒代替麪包,動手分一分。

C 、同桌交流,邊操作邊口頭表述:把10個麪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2個麪包。

(2)同學們說得真好,你們能像這樣,用“平均分”把剛纔分食品時的每一種分法說一說嗎?(指名說)

3、 學習例2,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

(1)小組先討論分法,再動手分一分,要求用15個乒乓球代替橘子。

(2)展示彙報分的過程。

(3)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討論這幾種分法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分的時候,可以一個一個地分,也可以幾個幾個地分,最後分完的結果必須每份同樣多。)

提問:你喜歡哪種分法?爲什麼?(快、準確)

4、 獨立進行平均分,做P14的做一做。

(1)學生獨立完成,用鉛筆代替礦泉水,動手分一分。

(2)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怎樣分的。

三、鞏固應用,消化提高

1、 練習三第3題

(1)學生自己讀題,根據題意從學具卡片中拿出圓形卡片代替梨。

(2)自己動手分一分,將梨子平均放進3個盤子裏(用小紙盒代替盤子)。

(3)每個小組選一個代表說說你們分的過程和結果。

2、 練習三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用畫一畫的方法,往每一個花瓶裏插花,根據題目的要求想怎麼插就怎麼插。(並塗上顏色)

(2)交流展示插花結果,並說說自己的想法(突出平均分)

(3)評選,誰插得花最漂亮。選出每瓶插得同樣多的,強調把12朵花平均插在3個花瓶裏,每個花瓶插4朵。

3、 練習三第2題

(1)明確題目要求,學生獨立判斷。

(2)集體交流,說清判斷的理由。

4、 聯繫生活實際討論交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你看到了是平均分的?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要注意什麼?

五、拓展延伸

把自己家的水果或其它物品按家中人口平均分一分。

六、教學反思

《平均分》教學反思:

這一節是整個單元的開始部分,在備課時我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這節課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理解平均分的意義,在教學中,先讓學生說一說想怎樣分,然後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小組評價一下分得對錯,教師訂正,最後用教具演示,這樣學生比較快的認識了平均分。

我認爲這節課比較成功的另一個地方是,爲了讓學生更好的接“平均分”,通過分組討論分配方案,再按方案進行“平均分”,通過小組交流,自然而然的對學困生進行了幫助,不但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讓學困生也在平等愉悅的氣氛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不僅讓學生接近了“平均分”,而且使他們受到了情感教育。正因爲樣,學生學習的興致極高,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上課特別的積極,上課氣氛很活躍。

我感覺這節課學生掌握的不錯,爲下一節的進一步學習奠定了基礎。

篇三:認識平均分教學設計

認識平均分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書P42~4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活動,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知道平均分的具體操作過程。

2.讓學生學習習近平均分的第一種常見情況:把一些物體每幾個一份的分。

3.使學生學習在分一分的過程中,知道動手操作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會操作、會表達,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讓學生在分一分的過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每份分得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教學準備:,12根小棒,6個圓片,小磁鐵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實際操作,感知、學習習近平均分。

1.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字,“分”(板書)學生讀“分”。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分東西的情況,比如:“分圓片,分座位等等”。我們數學課上也有 “分”字,裏面藏着數學祕密呢,想知道嗎?就讓我們一起去研究研究吧!

2.教學例1

熊大知道要研究“分”,也來到我們的課堂,看它帶來了什麼?(展示)

把這6個桃分成2堆,你想怎樣分?

請小朋友們用圓片代替桃,一邊分一邊說。

把你的分法說給同桌聽聽,比比誰的.分法多。(教師巡視)

誰願意上黑板展示一下?(邊說邊分)

⑴ ○ ○○○○○

⑵ ○○○○ ○○

⑶ ○○○ ○○○

這三種分法中,你們爲什麼都喜歡這種?

揭題: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我們把它叫作“平均分”。板書課題: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樣多。追問。

3.每份同樣多,還可以怎樣把6個桃平均分?可以分一分,說一說,師在黑板上分。

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不論分成幾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樣多,就叫平均分。

4.想想做做1

下面哪種分法是平均分?

草莓圖:是平均分,因爲每份分得同樣多,都是3個。

爲什麼蘿蔔圖不是平均分?怎樣做,它就是平均分了?

二、應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學習例2。

熊大:有8個桃,每個小朋友分2個,可以分給幾個小朋友?

讀題,你讀懂了嗎?每隻小猴分2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引發思考:這題可以怎麼做呢?

小朋友們到書上的圖中分一分,跟你的同桌說一說。

彙報,一生上黑板操作,邊說邊圈。一生上臺演示。

小結:8個桃,每2個作爲一份分給1個小朋友,一共分了4份,就是分給4個小朋友。像這樣:把一些物體每幾個一份地分,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2.教學“試一試”

12根小棒,每( )根一份,可以分成( )份?

學生分,彙報。

比較上面幾種分法,有什麼發現?學生交流。

小結體會:都是12根小棒,幾個幾個地分,每份分的數越少,分得的份數越多;每份分的數越多,分得的份數就越少。

3.回顧反思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平均分”,誰來說說什麼叫平均分?

回顧這節課我們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你有什麼體會?

三、體驗成功,回味平均分。

談話:小朋友麼知道了什麼叫平均分,下面我們就用學到的知識,解決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好嗎?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題。(展示)

生獨立完成,彙報。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動手操作,可以在圖中圈一圈,也可以用小棒分一分。(展示)彙報

3. 誰能在我們教室裏找到“平均分”的事例,講給同學們聽。(機動)

四、全課小結,拓展平均分。

今天這節課大家學得開心嗎?你們學會了什麼本領?什麼是平均分呢?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平均分的事例,只要你們用心觀察,就會發現的。請小朋友們用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找找生活中關於“平均分”的事例,講給爸爸媽媽和好朋友聽,好嗎?

板書設計: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樣多

○○○ ○○○

○○ ○○ ○○

○ ○ ○ ○ ○ ○

○ ○ ○ ○ ○ ○ ○ ○

篇四:《平均分的認識》的教學設計

《平均分的認識》的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平均分的認識(二)

教學目標:1.鞏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果同樣多。

2.初步體驗除法運算與生活實際的密切關係。

3.通過分一分活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準備:筷子、蘋果、盤子、小棒、計算機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

1.把12個蘋果平均放在4個盤中,想一想應該怎樣放?

把12個蘋果放在4個盤中,想一想應該怎樣放?

比較:這兩句話一樣嗎?不同點是什麼?(強調“平均分)

二、新授課

1.出示教科書第15頁的例題3。計算機課件演示教科書第15頁的例題3的畫面。

請一個同學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畫面的內容。(每條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幾條船?)

教師:每4人爲一小組討論一下,應該租幾條船?

學生彙報:每條船限乘4人,就是每條船隻能坐4個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裏包含有6個4人,所以應該租6條船。

教師:如果每條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幾條船?(讓學生自己動手分一分,再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

2.練習:科教科書第15頁的做一做。

首先讓學生觀察畫面:圖上畫的是什麼?

提問:一共有幾隻小動物?每位一雙,一雙是幾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幾份?夠分嗎?

教師:這一道題就是問12裏面有幾個2。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17頁練習三的第4題。

用情境圖呈現分蘿蔔活動。練習時,先讓學生觀察畫面,並根據畫面提供的`信息和問題,確定“把多少個蘿蔔平均分給小兔”“按每隻小兔幾個蘿蔔來分”,給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在學生明白把16個蘿蔔,按每隻小兔4個蘿蔔分之後,讓學生獨立“圈一圈”完成分蘿蔔任務。然後讓學生交流分的過程和結果,比如學生說出“沒4個蘿蔔圈在一起……”通過圈和說,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對平均分的認識。

2.完成教科書第17頁練習三的第5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問:你是怎樣想的?(有18個香蕉,平均分給6只小猴,每隻小猴可以分幾個?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

提問:香蕉的數量都是18個,爲什麼兩次每隻猴子分的數量不一樣呢?(因爲平均分的份數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總數相同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數越少每份就越多。)

注意讓學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結果,促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