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解決問題的策略》說課稿

【前言】《解決問題的策略》說課稿共含3篇,由本站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解決問題的策略》說課稿

第1篇:《解決問題的策略》說課稿

給你一篇《解決問題的策略》說課稿的寫作範例,你可以參考它的格式與寫法,進行適當修改。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五年級下冊第9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倒推的第一課時。我想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說課:

一、教材方面:

縱向看:《數學課程標準》在確定課程目標時特別提到了下面的要求。“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因此新編的蘇教版國標本教材分六次安排了不同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有列表法、畫圖法、列舉法、倒推法、替換法、轉化法。這些策略既相互獨立,一般都是在特定的問題情境下來解決特定的實際問題,同時他們又相互作用,比如倒推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運用時還需要其他策略相配合,尤其是四年級的列表整理條件和問題以及畫圖這些策略。

需要說明的是:解決問題的策略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不一樣的。方法是可以教的,而策略則更注重學生自己去感悟!在教學中,應該着力引導學生感悟策略的價值,領會策略的真諦,不斷提高對策略的本質認識。

橫向看: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畫圖和列表的策略基礎上,教學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問題。“倒過來推想”是一種應用於特定問題情境下的解題策略。我認爲通過教學這部分內容更多的還是培養學生能夠自覺的應用這種策略的意識,以達到不斷豐富學生數學底蘊的目的。

教材首先通過兩道例題讓學生解決具體的問題,體會適合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來解決的問題的特點,初步掌握運用這一策略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考方法和過程;在接下來的練習中安排了不同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靈活運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去解決,進一步體會“倒過來推想”這一策略的價值及其適用性,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說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我認爲這節課的教學要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1、使學生學會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並能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況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對於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進行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驗感受事物和數量的發展變化情況,從變化後的結果開始,運用“倒推”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知道什麼情況下用“倒推”的策略解決問題,和怎樣運用“倒推”的策略去解決問題。

二、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教學過程主要分爲四個部分:

一、方法鋪墊

二、探究新知

三、鞏固運用

四、思維拓展

(一)方法鋪墊:

首先請一名學生依次說說她上學時主要經過哪幾個地點,再請另一名學生如果她原路返回到家,會經過哪幾個地點?從而使學生初步體會“倒推”的策略在生活中的價值,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接着,出示練習十六中的第5題,讓學生們嘗試練習,因爲這是學生們曾經練習過的形式,因此,雖然沒有學習本課,但對於學生而言沒有難度。

這樣的設計從學生的可接受性入手,先帶着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從身邊的事物開始,爲後面知識的新授打下堅實的伏筆。

(二)探究新知:

在例1的討論中,我着重從變與不變着手,“當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後,兩杯果汁同樣多”,這樣一來,什麼沒變?什麼變化了?是怎樣變化的?引導學生分析得出,根據“現在兩杯果汁各200毫升”,要想知道原來兩杯的果汁容量,得把那40毫升倒還給甲杯;接下來,學生通過表格的填寫反思“倒回去”的過程;通過課件的演示,豐富了對“倒推”的感性認識。

在例2的討論中,首先讓學生感到,這道題雖然與例1不同,但都要從現在的數量追溯到原來的數量;接着讓學生用學過的方法簡明扼要地將題目中的條件及問題呈現出來;然後啓發學生逆着事情的變化順序推想:送出的應要回,收集的應去掉。這樣既降低了學習難度,有突出了倒推的思路。當然,爲了鼓勵學生富有個性的思考,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這道題還可以有其他解法,教師要及時點評,同時可以將另一方法作爲倒推結果的檢驗。

對於兩個例題的學習,主要是讓學生解決具體的問題,體會適用“倒推”的策略來解決的問題的特點,初步掌握運用這一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考方法和過程。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倒推只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運用時還需要其他策略相配合,如:列表、摘錄。

(三)鞏固運用:

這個環節的題目主要來源於課本,對於課本中的練一練,我把主要力氣花在指導學生體會數量變化的過程,即理解“一半多一張”。現場讓學生拿一拿,送一送不失爲一個好辦法,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會到要“先送一半,再送一張”。這樣,這道題的難度大大被降低了,學生能很快地整理出事情從開始到結束的變化過程,排出各次變化的次序後再逆着事情的變化順序推想出原來。

爲了讓學生徹底理解本道題,我緊隨其後,將題目更改爲“一半少一張”,這樣不僅可以鞏固對新知的理解,而且對倒推有了更深的認識,達到了把課堂上學習的內容內化爲自己的技能的目的。

“練習十六”的1、2兩題讓學生靈活運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去解決,進一步體會“倒推”策略的意義及其適用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思維拓展:

爲了讓學生運用自己所學得只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讓學生感受到這一策略在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我設計了以下的思維拓展。

一是利用所學知識解決下面這個問題:一羣青蛙幸福地生活在大池塘的一角,池塘的另一邊是一片睡蓮。一天,池塘裏流進了一些刺激睡蓮生長的化學污染物,它們可以讓睡蓮每天長大1倍。這對青蛙而言是個問題,一旦睡蓮覆蓋了整個池塘,他們將無處容身。如果睡蓮可以在50天內覆蓋整個池塘,第49天睡蓮會覆蓋池塘的多少呢?

二是生活中人們對倒推策略的思考:司馬光救人是將“人如何離開水”變成“水如何能離開人”;破冰船是將如何讓“從上往下施力”變成“從下往上施力”等等,這些都體現了倒推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說教學構思:

本節課的教學安排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進行思考的:

1、形成一種觀念——多種策略的綜合運用。

本節課,我注重培養學生應用策略的意識,對於國小生而言,在抽象思維還未完全形成的時候理解倒推策略有一定難度;同時在什麼樣的題目中運用倒推策略也是部分學生的困惑。因此,藉助於已學策略——列表、摘錄,甚至畫圖,都成爲幫助我們倒推的工具,在這些策略的扶助下,才能進一步體現解決這類題目倒推策略的優越性。

2、突出一條主線——倒推。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更注重將倒推作爲解題的需要。從例題到練習,都是在突出這根主線,使學生能真切的感受到對於這類題目,倒推確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解決問題策略。

學生在由淺入深的練習中,以及在同一題多種方法的比較中,多次感受到這一策略的優勢,藉助於簡單明瞭的整理,不僅讓學生理解題目的內涵,而且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當然培養學生應用各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們教師不懈的努力。

第2篇:《解決問題的策略》說課稿

希望你能喜歡這篇《解決問題的策略》說課稿範文。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國標蘇教版國小數學教材四年級下冊第11單元中的內容。本節內容安排了兩個例題,分3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的是其中的第1課時,用畫直觀示意圖的方法解決有關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解決問題必要的一種思想方法,它是正確、合理、靈活地進行問題解決的思維素質,掌握得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學習了用列表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上,瞭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本課系統研究用畫圖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並在畫圖的過程中,分析數量關係,尋求解決比較複雜的面積問題的有效方法。

教材安排的例題,主要是呈現生活情景,提供數學信息,讓學生經歷畫圖整理信息的全過程,再通過“尋求策略—解決問題—發現規律”的系列活動,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畫圖整理信息的價值,併產生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對本課所研究解決的數學問題,因本身具有一定的複雜性,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雖有一些分析類似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但一般處於無序狀態,通過今天的學習,將學生無序思維有序化、數學化、規範化。

(三)目標定位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我預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①使學生在解決有關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畫直觀示意圖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能借助所畫示意圖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確定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

②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用畫示意圖的方法整理信息對於解決問題的價值,體會到畫圖整理信息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常用策略。

③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學會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圖形面積增加或減少的情況,幫助理解題意,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二、教法學法:

依據教材編排特點通過學情分析,我準備用以下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探索。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創設情境迎合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需求的支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

(二)、整理分析主動參與。

數學活動是學生認知的基礎,能力形成的溫牀,新課標也指出,解決問題的活動價值不侷限於解決問題,更在於使學生體會到自己對問題的理解,體會到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三)學以致用,形成策略。

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只有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才能得到深化、拓展,才能體會到它的作用和意義,從而內化成自己的策略。

三、說教學程序:

鑑於本課教學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情況,預設如下三部分展開學習。

(一)問題導入,激趣引新:

課始直接揭示課題讓學生明確本課所學的是什麼。接着設計一個遊戲環節:一個會變動的長方形,只要你來發令,它就會變大或變小。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學生通過遊戲活動直觀感知長方形的面積變化與它的長、寬變化有關,爲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自主嘗試,體驗策略:

1、教學例1

(1)組織學生觀察題目,怎樣能將題中的條件和問題表達得更清楚?引導學生想到畫圖的策略。

(2)教學怎樣畫圖。學生先試畫,接着教師示範畫,然後觀察所畫的圖找到這兩個長方形之間的關係,最後看圖分析數量關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設計意圖:例題的關鍵是處理好讓學生想到畫圖、畫好圖、用好圖和感受畫圖的好處。充分突出畫示意圖對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作用,從而逐步形成主動運用策略的積極心向。】

2、教學試一試

(1)此題是例題的一個簡單變式,即由長的增加變爲寬的減少。在教學時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學生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熟悉畫示意圖的方法,體驗策略的運用過程。

(2)教師引導學生對上面兩道題進行比較,組織學生觀察、討論、找出思考過程和計算方法上的共同之處,進一步明確解決有關圖形問題時,可以用畫圖的策略。

【設計意圖:教師爲學生創設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間,學生經歷兩次“畫圖整理—討論思路—列式解答”的活動過程,初步體會了用畫圖的方法整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價值,增強了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三)鞏固練習,提升策略

1、完成“想想做做”

第1題。此題與例題相比有了較大的變化。要根據假定的變化情況先分別求出長方形的長和寬。這裏要信任學生,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基於對解決問題策略的已有體驗,獨立解決問題。

2、完成“想想做做”

第2題。此題不再求原來長方形的面積,而是求長、寬變化後增加的面積。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正確畫出示意圖。爲了較好地突破這一難點,我先讓學生將此題與剛纔一題進行比較:同樣是長方形的長、寬變化,它與剛纔一題有什麼不同?這裏突出此題是長方形的.長和寬同時在變,學生在這個基礎上再來畫圖就容易多了。同時這題還有一個難點就是一題多解。要讓學生充分利用畫好的圖仔細觀察,找到不同的解題方法,在此過程中注意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讓他們結合示意圖詳細說明是如何計算的。在完成上述幾道題目後,讓學生對整個的解題過程進行反思,從而再次突出畫示意圖對解決有關面積問題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感受策略的價值。

3、最後安排了判斷練習。既是對有關面積問題的整理,也是今天所學的畫圖法的延伸。同時也可以調節課堂氣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設計意圖:我準備安排三個層次的練習,通過層層深入,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本課知識,形成技能,並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的樂趣。】

以上只是我對本課教學過程的預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比較順利。但有一點是我沒有預想到的:有一位學生在解決試一試這題時就出現不同的解法,可見我們老師在備課時應儘可能將會出現的問題都預想到,避免到時出現意外。其次教師還要爲學生提供各種機會,讓他們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動,使學生體驗探索的過程,體會“做數學的樂趣”。

第3篇:《解決問題的策略》說課稿

猜你正在找《解決問題的策略》說課稿的怎麼寫?那麼就給你這篇範文參考。

一、說教材。

首先說說我對教材的理解。這部分內容是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的第一課時,在此之前我們學習了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以及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這爲我們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而本節課將爲我們後面要學習的解決更復雜實際問題奠定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人人都要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獲得不同的發展。根據這一理念,聯繫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運用假設的策略分析數量關係,確定解題思路,並有效解決問題。

2、技能目標:讓學生在對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假設的策略對於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學生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自覺檢驗等習慣,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說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於:理解並運用假設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運用假設策略要理清楚新的數量關係。

四、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爲了達到這一要求,爲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我將運用啓發式教學、複習引導教學、講授法、探究法等多種教學方式,去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導他們去感悟運用假設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妙處。

五、說教學程序

根據上述分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節課分爲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第一個環節:複習鋪墊,引入課題

首先,我向學生展示兩道關於果汁的問題,這道題目是根據教材中的例題改編過來的。讀題並提問:“同學們,你會解決這兩個問題?”讓學生根據題意分別列出算式後,引導學生提問:“你能說說每一道題目都是根據什麼數量關係式列式計算的嗎?(學生積極思考後,回答問題)接着提問:“每一道題目中都有幾種類型的杯子?”接着指出:只求一種杯子的容量是比較簡單的。

然後,出示例1,先讓學生齊讀題目,體會和上面兩道題目的不同。接着,比較兩道題目的異同點,培養學生審題與表達的能力。根據題目的異同點引出課題,今天就來學習解決這類含有兩個未知量的實際問題的策略。通過改編例題也會學生解決例題提供了一種思路,爲下面的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

第二個環節: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解決這道題目似乎有些困難,先和學生一起分析一下題意,找出兩個數量關係式。

然後讓學生根據數量關係式再聯繫以前的知識,討論探索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學生的思路可能有:

第一種:列方程,讓學生說出怎麼設未知數,設小杯的容量是x毫升,則大杯的容量是xx毫升。

第二種:畫線段圖的方法。引導指出一般我們先畫單倍量。小杯共9段,大杯共3段。

第三種:全部換成小杯,一個大杯就可以換成3個小杯,一共9個小杯。學生只要說出思路即可,然後事實總結三中思路的共同點,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學生能夠發現:都是把兩種杯子轉化成了一種杯子(小杯)。根據學生們的發現,可以指出:像這樣把兩個未知量轉化成一個未知量的方法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策略假設,運用假設策略可以把複雜的問題轉化成簡單的問題。進一步揭示課題。

接下來,讓學生打開課本69頁,任選其中的一個思路解決這個問題,填寫在書上,並提醒學生要檢驗。教師巡視,觀察並引導學生的解題方法。學生完成後,選擇使用列方程和畫線段圖的學生說說解題過程。因爲這兩種方法是以前學過的,這節課就一帶過過,目的是讓學生明白解決一個問題有很多方法,起到活躍學生思維的作用。

而本節課的重點是第三種思路全都換成小杯,也就是假設全是小杯,需要重點講解。根據課件輔助教學運用假設全是小杯的解題思路和過程,提供給學生一種思考過程,因爲是本節課的重點,所以請了3位學生按照該思路想一遍,然後再讓全班學生想一遍。思路比較明確了,學生比較容易的根據思路列出算式,教師根據學生想法板書解題過程,以及檢驗過程。學生容易忽略檢驗的重要性,所以一定要提醒學生養成檢驗的好習慣。

提問:剛纔假設全是小杯解決了這個問題,這道題還可以怎樣假設?讓學生不能只滿足於解決問題,還要多加思考用不同的假設解決問題。學生比較容易想到還可以假設全是大杯。同樣,根據課件講解思考過程,這一遍主要是讓學生自己說,自己想,獨立完成解答。

第三環節:歸納整體,提煉策略

講完例題後,及時回顧整個例題,總結運用假設策略解決問題的步驟,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假設策略。根據剛纔解題的過程,一步一步地總結出5個步驟,第一步,分析題意,找到數量關係,發現要求兩個未知量,需要使用假設策略。第二步,做出假設,假設全是小杯或假設全是大杯,把兩個未知量轉化成只有一個未知量的問題。第三步,根據假設,調整數量關係,使數量關係變得簡單。第四步,列式解答。第五步,檢驗反思。

第四環節:運用策略,掌握策略

出示練一練,及時鞏固新知。練一練是和例題類似的題目,於是我要求學生根據剛纔總結的運用假設策略解決問題的5個步驟,去思考並解決這個題目。這道題可能對一部分學生來說還是有些難度,於是我和學生一起完成了第一步分析題意,讓學生找到數量關係。接下來的4步就由學生獨立完成。第2步時提醒學生假設全是什麼更方便解題。一些學生會模仿老師的解題步驟完整得做完這一題。這就說明他們學會了運用假設策略。通過本題提問爲什麼不假設全是桌子,讓學生明白在做假設時要選擇方便解題的那個假設。

在以前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在不知不覺中,使用過假設策略。讓學生先回想一下,國小生的聯繫知識能力並不強,可能不能一下子想出來。於是,教師讓學生觀察老師想出來的,讓他們判斷一下是否運用了假設策略,進一步加深對假設策略的理解,同時也培養學生聯繫知識的能力,讓學生有用新知聯繫舊知,讓自己的知識成爲一個體系的意識。

第四環節:運用策略,闖關練習

簡單總結一下所學新知,設計三個題目,考察學生掌握情況。題目由易到難,層次分明。第一關,填空題,有一個是看圖填空,題目比較簡單,學生基本都能通過,這便增強了學生的信心,提高了繼續闖關的慾望。第二關,稍有難度,但題目中提供瞭解題思路,根據解題思路,多數學生可以正確解答出來,啓發學生課下運用第二種假設解決該題目。第三關,圖文題目,先讓學生從圖中讀出有用的信息。然後獨立完成,教師巡視,用獎品激勵大家認真完成,並找出運用不同假設策略解決問題並且書寫完整和完美的學生,放到展示臺上供大家學習。

第五個環節:歸納小結

提問:今天你有什麼收穫?通過學生自己歸納,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進一步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3篇《解決問題的策略》說課稿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解決問題的策略》說課稿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