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爬天都峯》教學實錄【精品多篇】

《爬天都峯》教學實錄【精品多篇】

《爬天都峯》教學實錄 篇一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寫了在假日裏,“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峯,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於爬上了天都峯的事情。課文向人們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要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在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於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

這篇課文中的許多兒童語言,內涵豐富,細細咀嚼,耐人尋味。所以在本節學習中,我將利用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一些句子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使學生從課文內容的理解中體會到在困難面前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學情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三年級學生提出了“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三年級已經有了一定得知識的積累,大多數學生已經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但要有感情地朗讀,尤其是人物對話,學生要想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離不開老師的指導。對於理解課文內容、人物的心理活動,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更是需要老師指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來完成。

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讓學生主動地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發展學生的個性”的要求,我根據教材特點,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寫本課的生詞。

2、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角色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方法,體會一些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4、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了困難。並能體會到在困難面前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要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我”爬天都峯的過程。指導學生理解天都峯的“險”以及“我”和老爺爺的兩次對話。

難點是讀懂課文最後一句中爸爸的話:“你們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學過程:

根據所確定的教學目標,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思路: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通過學生交流爬山的感受,引入課題。

二、整體感知,檢查預習

這一環節先出示本課的生詞,檢查學生的預習掌握情況,採用先讀後記再聽寫的的形式來檢查。然後讓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整體感知課文。

三、精讀課文,探索交流

在這一環節中,我又設計了四步:

第一步:感知天都峯的樣子。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所以在這個環節我引導學生想象和感悟,並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來體會天都峯的高和陡。

第二步:朗讀第一次對話,體會勇氣的力量。

著名教育家顧明遠說過:“不會提問的學生就不會學習。”學生不僅要“學答”,更要“學問”。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比教師主觀設計大大小小的問題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這裏,我引導學生質疑:小女孩剛剛還在猶豫不決,是什麼原因讓她下定決心要爬天都峯呢?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學習3、4、5自然段,讓學生想象小女孩和老爺爺心裏所想,以體會勇氣的力量。

第三步:朗讀6、7自然段,體會爬山的艱難。

在這部分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奮力“、“一會兒……一會兒”、“爬呀爬”、“終於”等這些重點詞句進行反覆朗讀,來體會爬山的艱難。

第四步:朗讀第二次對話,領悟互相道謝的原因

本環節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小組討論:他們爲什麼互相道謝?讓學生領悟到他們是從別人身上汲取了力量,互相鼓勵,所以戰勝困難。從而也體會了爸爸說的話的含義。

四、拓展延伸,總結昇華

這一環節是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生活中的事例,並通過談收穫,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面對困難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要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五、作業設計:

爲了照顧全面學生,我設計了層次化的作業。作業超市裏面出示了三道題,讓學生在作業超市裏自主選擇一項或兩項來完成。

板書設計:

大家都知道板書是微型教案。板書集中體現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教學過程,體現教學的特色與特性。所以我設計瞭如下的板書:

爬天都峯

高陡

奮力終於

我汲取力量老爺爺

以上就是我對《爬天都峯》的教學設計思路,在教學中我會進一步總結、反思、調整。

《爬天都峯》課堂實錄 篇二

一。揭題,勾畫心中的天都峯

1.師:上課時,我們學習了第3課的生字新詞,接下去我們來深入理解課文,一起隨着課文中的小姑娘去爬一爬天都峯,看看我們能有什麼收穫?

現在,我們來到 了天都峯腳下,站在天都峯腳下 ,我看到—(引讀第二自然段)

2.學生勾畫心中的天都峯,點評交流

師:你們覺得這位小姑娘用語言描繪出了天都峯的什麼特點?

生:(答)

師:一個掛字讓你感覺到了什麼?

生:(答)

師:爲什麼作者要在這兒寫天都峯的高和險呢?

(小組討論)

師小結:寫天都峯的高和陡,目的在於突出爬天都峯的困難,暗示爬天都峯要有勇氣和力量。

3.看書觀察天都峯

師:你們看書上這幅圖,天都峯這麼高,這麼險,那我們能用自己的朗讀表現出來嗎?

好,誰試着讀一讀第2自然段?

(指名讀→齊讀)

師:(過渡)天都峯比雲彩高,而且筆陡筆陡,爬天都峯難呀,難於上青天,我站在天都峯腳下會想些什麼呢?

生:(答)

師:是呀,很多遊客都和這個小姑娘一樣,擡頭望着天都峯,害怕了,猶豫了。

師:能爬上天都峯的,都是勇士呀!這個小姑娘有沒有爬 上天都峯呢?她是怎樣爬上天都峯的,是什麼力量讓她勇敢地爬上天都峯頂?我們來看課文。

二。深入讀。議。理解我和爺爺爬上峯頂的過程

1.師:請大家快速閱讀課文,第3自然段到最後,用筆把小姑娘是怎麼爬上天都峯的句子用橫線劃出來。

(生自學)

2.交流,指導感情朗讀。

(1.)生:讀找出的句子。

(2.)師: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小姑娘在爬山的過程中還會有什麼樣的動作?

(3.)請用上“我奮力向峯頂爬去,一會兒(       ),一會兒(      ),”來說一說你想到的動作。

(4.)仿照這句話來說一句話。

(5.)就這樣,,爬呀爬,小姑娘終於爬上了天都峯頂,老師看到有的孩子讀的時候笑眯眯的,就像自己也爬 上了峯頂一樣。請大家再讀一讀7自然段。

3.想象說話:

師:那麼老爺爺又是怎樣爬天都峯的呢?你好像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生:(說)

師:“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峯頂。”大家覺得老師讀的和課文中有什麼不一樣嗎?

生:沒有“終於”二字。

師:句子中有了“終於”這個詞,讓你感覺到什麼呢?請你們自己試着讀一讀7自然段,讀完之後,同桌交流一下體會。

(學生談體會)

師:那你能通過讀把你的體會表現出來嗎?

(指名讀→齊讀)

三。啓發想象,回顧前文,理解我和老爺爺是互相鼓舞,爬上天都峯的。

1.師:站在天都峯頂,我,老爺爺,爸爸說了些什麼?

(指名說→分角色讀)

2.師: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請提出來。

生:(提問題)

3.小組討論這些問題。

4.彙報,交流

(1)師:交流前,讓我們再回到前面,小姑娘來到山腳下時,看見那高陡的天都峯,心裏是什麼感覺?是什麼力量使她有勇氣要爬上去?

生:(答)

師:這是一位怎樣的老爺爺?

師:這時,小姑娘心裏會怎麼想?

那麼老爺爺呢?看到“我”這樣一位小姑娘也來爬天都峯,心裏又是怎麼想的?讓我們一起來讀讀當時他們的對話。

(2)出示對話,指導朗讀,強調“也”字,從中體會到什麼?

(3)師在爬山途中,當他們覺得累得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想象一下,他們又會怎麼互相鼓勵呢?

(學生想象回答)

師:對,他們始終在互相鼓勵。所以,他們要互相道謝,讓我們再來讀讀他們互相道謝的話。(男女生分角色讀對話)

師:看,這一老一小謝得多真誠,所以爸爸要說“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現在你明白爸爸說的話的意思 了嗎?爸爸笑着說的話是對這一老一小的讚揚,讓我們學着爸爸,也笑着來讚揚這一老一小吧!

(生齊讀爸爸的話)

四。總結明理,拓展延伸

1.你從“爸爸”所說的話中懂得了什麼道理?

2.教師引導:我們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許多遊人,有的人望着險峻的天都峯退縮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猶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該如何前進……想一想,把你在“爬天都峯”中的感受介紹給大家,讓每個遊客堅定爬天都峯的決心。

(學生說感受)

3.小結:聽了你們的話,我想這些遊客一定會像小姑娘一樣不再猶豫,一定也會爬上天都峯的。願我們班的小朋友也能戰勝學習,生活中的一切困難,最終攀上科學的高峯!

《爬天都峯》教學實錄 篇三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寫了在暑假裏,“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峯,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於一起爬上了天都峯。課文向人們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於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課文中以吐泡泡的形式對“終於”一詞的理解作了提示,目的是讓學生讀到這裏,能聯繫上文理解“終於”的意思,體會“我”和老爺爺是如何克服了種種困難爬上天都峯的。

課文中的許多兒童語言,內涵豐富,細細咀嚼,令人回味。課文中運用了大量的對話,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從這些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我”由開始的猶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堅定信心,再到戰勝困難,登上天都峯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使學生從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中體會到在困難面前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要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二是繼續學習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方法,體會一些句子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我”爬天都峯的過程。難點是讀懂課文最後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爬天都峯》課堂實錄 篇四

1、課前可佈置學生蒐集有關黃山的文字、圖片的資料,準備課上交流。教師可準備有關天都峯的錄像片。

2、在識字和寫字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利用查字典和已有的知識自學生字,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可指導學生根據漢字的特點,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識記。有的可以在語境中識記。如,“陡、鏈、顫、攀、鯽、呵”。要求會寫的字,有的可以和形近字比較,如,“辮”與“辯、辨”的區別。“蒼”的下面不要寫成“侖”,“仰”的右半部的左邊不要多寫一橫或一撇。

3、在學生初讀課文,瞭解大意之後,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爬天都峯之前──爬上了天都峯──爬上天都峯之後;還可以概括爲:面對天都峯天險──樹立信心、鼓起勇氣──勇於攀登,戰勝天險。

要重點指導學生理解天都峯的“險” 以及“我”和老爺爺的兩次對話。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重點描寫天都峯的險要。要指導學生通過默讀和朗讀,邊讀邊想,把課文中的描寫變成自己頭腦中的畫面。再通過朗讀,讀出天都峯的險峻峭拔,難以攀登,令人望而生畏;讀出“我”缺乏自信,畏懼退縮的心理。天都峯的險一是高,二是陡;高,高得如上青天,陡,陡得似直上直下,一個“掛”字,準確、形象、巧妙地將陡體現了出來。這樣的天險,不要說攀登了,看了都會使人心裏發顫。在學生充分理解了這段話的內容後,還可再問一問作者爲什麼在這裏要突出描寫天都峯的險呢?目的是使學生體會課文的內在聯繫,是爲下文寫爬天都峯作準備。學生如能回答就回答,不能回答就留作後面的教學再解決。

“我”和老爺爺的兩次對話要引導學生充分地讀,也可分角色朗讀。一老一少的對話,雖然只有三句,卻體現了他們的複雜心情。兩句問話和最後的決定,發生在兩個特定年齡人的身上,這其中必有思想起伏和鬥爭。教學時,可提問:聯繫上下文,兩個人爲什麼會互相詢問,爲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第二次對話可先引導學生揣摩“奮力”“一會兒……一會兒”“爬呀爬”“終於”等詞語,體會他們登山的艱難和奮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課文雖然沒有描寫老爺爺是怎樣攀登的,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朗讀對話時,要着力讓學生體會兩個人的激動興奮的心情,體會他們是怎樣從對方身上汲取力量的。還可以聯繫上文,聯想他們在爬山的過程中是怎樣互相鼓勵和從對方身上受到鼓舞的。“居然”的意思是出乎意料,爬上天都峯對老人和小朋友來說,都是很難的事情,但是他們做到了。原因有兩個,一是他們個人的奮鬥和努力,二是能從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於向他人學習。這是課文最後一句話的含義,也是《爬天都峯》這篇課文給人的啓示。學生了解了這一點,就會明白,兩個人爬上天都峯之後,爲什麼會互相道謝。

課後抄寫第二自然段的題目是對學生的統一要求,如果學生有興趣,可以再抄寫自己喜歡的句、段。

4、課後可開展“黃山風景圖片展” 的活動或出一期牆報、手抄報。

5、課文後面對本組的綜合性學習作了提示。一是督促學生繼續做好課餘生活的記錄;二是讓學生對自己的記錄進行階段性的交流。交流的時候,可提示學生,教材中所列表格僅是一種記錄的形式,要允許和鼓勵學生採用其他的形式,不要強求一致。

【參考資料】

〖天都峯〗

在安徽省黃山市黃山東南。黃山主峯之一,海拔1829米。屬金字塔形角峯,奇險陡峻,爲黃山諸峯之冠。沿磴道有童子拜觀音、天上玉屏、仙人飄海、天橋諸景,以鯽魚背最爲險峻。峯頂平坦,石壁有“登峯造極” 大字石刻。極目雲天,風光無限。

《爬天都峯》教學實錄 篇五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師生交流有關天都峯的所查找資料。

天都峯是黃山“七十二峯”中最險峻的三大奇峯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階大約有1.5公里長。天都峯最險處是鯽魚背。它是一道長約十幾米,寬不過1米的狹長光滑的石脊,石脊兩旁是萬丈深淵。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用查字典和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

3、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讀音。

陡攀辮決勇

(2)字形難點。

顫:左右結構。第十三筆是“—”。

(3)理解詞語。

①猶豫:拿不定主意。

②奮力:充分鼓起勁來。本課指努力向上攀登。

③終於:表示經過種種變化或等待以後出現的情況。本來是指“我”、爸爸和老爺爺經過艱苦的努力,登上了峯頂。

④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本課指什麼事出乎意料?(指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峯,真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汲取:吸取。

(三)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爬天都峯》教學實錄 篇六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按住ctrl鍵 點擊查看更多國小資源

初讀課文,讓學生通'過查字典,認識生字,瞭解字義,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

教學過程:

一,學生初讀課文,查字典自學生字。

回顧自學生字詞的方法步驟。

1.讀:自讀課文。

2.畫:畫出文中生字詞。

3.查:用音序查字法從字典中查找所學的生字。

4.找:根據詞義,從字典中找出難解字的字義。

二, 指名按自然段讀文,檢查自學情況。

1.讀準字音:

2.注意字形:

3.理解詞意。

(1)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質疑。

(2)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鼓舞:使振作起來,增強信心或勇氣。

終於:經過種種變化或等待以後出現的情況。

奮力:充分鼓起勁來。本文指努力向上登攀。

汲取:吸取。

猶豫:拿不定主意。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本文指白髮蒼蒼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峯。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三,自由讀文,鞏固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講讀全文,教育學生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奮發向上的勇氣和力量,培養他們從小不怕困難的品格。

2.掌握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交流資料。

同學們去過天都峯嗎 誰能介紹一下有關天都峯的資料 (去過天都峯的同學可說說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沒去過的同學可介紹一下自己從網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資料。)

如:天都峯:是黃“七十二峯”中的最險峻的三大奇峯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階約有1.5公里長,坡度在70度之上,最險處近乎於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掛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許多遊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鑿了石凳,增設了鐵索。解放後又修鑿了1000多級石階。

天都峯最險處是鯽魚脊。它是一道長約十幾米,寬不過1米的狹長光滑的石脊,石脊兩旁是萬丈深淵。

二,圍繞課題,質疑。

1.誰爬天都峯

2.怎樣爬天都峯

3.在爬天都峯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

4.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

……

三,帶着問題學習課文。

1.瞭解大意: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主要寫誰爬天都峯 帶着問題默讀課文。

(本文主要寫了暑假裏,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峯,“我”與一位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登上天都峯的事。主要寫“我”和老爺爺。)

2.理清思路:小組討論,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爬天都峯之前的情景 (1-5自然段)哪幾個自然是寫爬天都峯之中的事 (6-7自然段)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爬天都峯之後的對話(8-10自然段)

3.抓住山峯險勢,通過朗讀,理解“我”的心理。

“我站在天都峯腳下擡頭望:啊,頂峯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告訴我們峯頂很高,是運用誇張的手法,寫出天都峯高聳入雲“”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寫出了石級壁陡實指天都峯之險。”掛“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嗎 “寫出了自己在險峻山勢面前擔心,怕爬不上去,用”發顫“寫出了當時害怕的心理。

在朗讀時一是讀出山勢的險峻,陡峭;二是讀出來作者心理的緊張與擔心。

4.抓住”奮力而攀“,通過朗讀體會登峯之艱難。

①”我奮力向峯頂爬去。“”奮力“讀時要加強語氣,讀出充分鼓起勁來,盡所有的力量爬。

②”一會兒攀着鐵鏈上;一會兒手腳並用向上爬……“兩個”一會兒“讀出作者爬山時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歷盡艱辛克服各種困難。

③”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終於都爬上了天都峯頂。“”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終於“是奮力的結果,還能表現出”我們“經過巨大努力之後爬上了天都峯的快慰心情。

把帶點詞的語氣讀出來,從而體會到:要攀登高峯,必須奮力向上,勇於攀登,才能達到目的。

5.抓住”互相道謝“,通過討論,明白登山成功之理。

同桌交流,談談自己對”我“及爺爺說的話的理解。

①”要不是你的勇氣鼓舞我,我還下不了決心哩!現在居然爬上來了!這句話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氣對老爺爺行爲的影響。“居然”是說老爺爺能爬上天都峯是出乎意料,根本沒有想到的。

②“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峯,纔有勇氣向上爬的!”這句話告訴我們“我”由望峯生畏到堅定信心直至爬山成功,勇氣來源於老爺爺的行爲鼓舞。

通過交流,由此得出他們都是在對方的鼓舞下,爬上頂峯的。

6.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爸爸的話。

(1)自己動手畫出爸爸說的話,認真讀一讀,“汲取”是什麼意思 (吸取)

(2)爸爸說的話“真有意思”你怎麼理解

(這一老一小,雖然互不相識,卻能相互鼓勵,相互學習。)

(3)爸爸爲什麼說這句話 (這句話告訴我們,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才能取得進步。)

四,總結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要善於從別人身上獲取力量,增添勇氣,把事情辦好。

五,課外拓展。

(1)開展以“當我們遇到困難時”爲話題的討論會,可蒐集一些典型事例交流。

(2)開展“黃山風景圖片展”活動或出一期牆報,手抄報專刊。

《爬天都峯》教學實錄 篇七

課後反思:

語文具有豐富的情感性,情能夠感人,情能夠育人。《爬天都峯》,在人與人,人與自然的相處中,能給人以很多的啓迪。因此,我將“體驗情感”作爲自己此課的重要目標之一,並以讀促思,以思促說,以說促情,使學生較自然地將課文主人翁和作者的用心情感化爲己有,並將在學生人生之路上刻下深刻的印跡。

著名語文教育家張志公先生提出了“閱讀教學要帶學生從文章裏走個來回”的觀點,即首先把語言文字弄清楚,從而進入文章的思想資料,再從思想資料走出去,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是怎樣組織運用的。我引導學生從讀中去悟,去思,去自由表達,讓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以到達善讀善悟,讓學生歡樂的沉醉於語文的海洋。

言爲心聲,抓住兩次對話,以主角體驗的方式,通過填補內心空白,讓學生通過語言的外衣,洞悉思想的本質。教師引導學生走進學生的內心,以真情告白的方式,強化了感受,引起了共鳴,既豐滿了主角形象,又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潛力。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體驗”與“情感”同時出現,總目標中強調“具有獨立閱讀的潛力,注重情感體驗”。如何通過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就需要充分的感悟,設身處地地發揮想象,受到文中感情的激勵,如從片斷中老爺爺和我登上山頂的喜悅中受到感染,去聯想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類似事情,從內心感受到戰勝困難的喜悅,真正體會感悟和朗讀緊密地結合,以讀促思,以思促說,體驗情感的過程。

《爬天都峯》教學實錄 篇八

【學習目標】

1、認識“陡、鏈”等6個生字。會寫“爬、峯”等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峯頂、似乎、忽然”等12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過程。

4、懂得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3、收集有關黃山天都峯的VCD、圖片、文字介紹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以舊引新,扣題導入

1、記得二年級時我們學過一篇課文《黃山奇石》,瞭解了黃山的雄奇秀美,誰願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歡的課文來背給大家聽?

2、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黃山三大奇峯之一的天都峯,誰願意來介紹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峯圖片資料?板書:天都峯

3、這篇課文寫誰爬上了這陡峭的天都峯了?他們又是怎樣爬上去的呢?板書:爬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帶着問題聽教師範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3、自學生字,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4、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⑴小組內拿出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⑵全班開火車賽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響亮又準確。

⑶小組交流各自學習生字、巧記字形的方法。

三、通讀課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疏理字詞含義:

石級:石頭臺階。

仰望:擡頭望。

攀着:(抓着鐵鏈)向上爬。

心顫:心在顫抖,說明心裏很害怕。

鯽魚背:結合看圖理解,天都峯最險處。它是一道長十幾米,寬不過1米的狹長光滑的石脊,石脊兩旁是萬丈深淵。

2、按“爬山前──爬山時──爬山後”的順序把文章分爲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話說說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疏通課文大意。

四、指導寫字,掌握筆順

1、教師範寫“辮”字,提示書寫時左中右三部分要寫得緊湊,學生描一遍、臨一遍。

2、指導學生觀察、書寫其餘生字。

五、佈置作業

1、正確、較流利地朗讀課文。

2、抄寫本課的生字和詞語。

3、把課文第2段描寫天都峯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來,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一、緊扣課題,承前啓後

1、作者寫爬天都峯,爲什麼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討論後使學生明白:因爲天都峯高而陡,用“爬”更能準確反映出登山的費力、艱難。

2、(出示天都峯的多媒體畫面)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把文中的話變成自己腦中的“畫”。

學生練讀後指名交流、教師評議,引導學生感受天都峯的險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讀議,體會“我”受鼓舞爬上峯頂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峯,“我”心裏是怎麼想的?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想想從哪些詞語、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懼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並指導讀好問句“我爬得上去嗎?”、感嘆句“真叫人發顫!”以及語氣詞“啊”“哩”等,讀中體會“我”缺乏自信、畏懼退縮的心理。

2、結果“我”爬上峯頂了嗎?自由讀課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說的話,指名朗讀。

3、“我”看到了什麼從而下定決心爬上峯頂呢?自由讀課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髮生了怎樣的變化:

⑴出示第4段重點句,引導學生深入討論交流,從中感受到“我”受老爺爺爬山鼓勵而下定決心爬上峯頂的內心活動。

⑵體會“我”的心理,指導朗讀3、4自然段。

4、“我”是怎麼爬的?自由讀6、7自然段,畫出描寫爬山動作的詞語。

⑴學生讀書圈劃。

⑵學生交流。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會“奮力”是拼盡全身力氣的意思。

從“攀着鐵鏈”、“手腳並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艱難。

⑶引讀第7段,從“終於”二字上體會爬得辛苦、上山後的喜悅。

⑷體會爬山的艱難、上山後的喜悅,指導朗讀6、7兩段。

三、啓發想象,明白“老爺爺”也是受鼓勵爬上峯頂的

1、老爺爺爲什麼也能爬上峯頂呢?帶着這些問題一邊讀,一邊想:

多媒體出示思考題:

⑴老爺爺來到天都峯腳下,心裏怎麼想

⑵他看見了小妹妹,心裏又怎麼想呢

⑶後來,他是怎樣爬上天都峯的?

2、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明白他倆始終相互鼓勵,老爺爺也是受到“我”的勇氣鼓勵爬上峯頂的。指導朗讀。

四、總結課文,明白道理

1、讀爸爸的話,討論:“汲取”是什麼意思,“我”和老爺爺是怎樣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從“爸爸”所說的話中懂得了什麼道理?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評點: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不管多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五、課外延伸,培養能力

1、這幾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課餘生活記錄下來了呢?請你把一週學做的事情記錄下來,別忘了寫上自己的收穫、感受。

《爬天都峯》課堂實錄 篇九

設計意圖

課文主要講了天都峯的高和險以及我和老爺爺相互激勵解決困難爬上天都峯的事。通過對課文的朗讀體會善於從別人身上相互學習、相互激勵、共同進步解決困難的道理。第一課時的側重點爲學習要認讀、書寫的生字,以及瞭解課文大意。第二課時,在教學過程中,我把課文分成三大板塊,並由爬山的情形引出兩次“我”和老爺爺的對話,並把朗讀和體會感悟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起到了以讀促想,以想促說,以說促讀的目的。

學習目標

1、認識“陡、鏈”等6個生字。會寫“爬、峯”等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過程。

4、懂得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教學重點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我”爬天都峯的過程。

教學難點讀懂課文最後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關黃山天都峯的vcd、圖片、文字介紹等。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趣生情

1、播放課件:舒緩優美的音樂伴着清脆動聽的鳥鳴迴盪在教室中,看天都峯的風光片,由學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峯的資料並作介紹。

2、師生交流有關天都峯的所查找資料。

(天都峯在黃山東南部,西對蓮花峯,東聯鉢盂峯,海拔1,810米,爲三大主峯(蓮花、天都、光明頂)中最險峻者,古稱羣仙所都,意爲天上都會。峯頂平如掌,有“登峯造極”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象醉漢斜臥,名“仙人把洞門”。

以往頂極難登,明地理學家羅洪先嘉靖年間來黃山也望峯興嘆:“何年白日騎鸞鶴,踏碎天都峯上雲”。明萬曆二十四年(1614年)普門和尚歷經千險,始至峯頂。後人鑿石開路,裝置石柱、鐵鏈扶欄,今遊人可安全登頂。峯頭遠眺,雲山相接,俯瞰羣山,千峯競秀,古有詩讚曰:“任他五嶽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

3、課件出示天都峯圖片,師生共吟關於天都峯的詩句:

⑴何年白日騎鸞鶴,踏碎天都峯上雲

⑵任他五嶽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

二、朗讀課文,初識生字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⑴輕聲讀課文,側重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解決。

⑵同桌互讀互查,把生字讀正確。

⑶畫出不理解的詞語,用查字典和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

2、檢查自學情況。

⑴檢查讀音。

陡(dǒu)決(jué)

前鼻音:攀(pān)顫(chàn)鏈(liàn)

後鼻音:勇(yǒng)

(2)字形難點。

顫:左右結構。第十三筆是“—”。

(3)理解詞語。

筆陡:可以聯繫學過的反義詞:筆直

猶豫:拿不定主意。

終於:表示經過種種變化或等待以後出現的情況。本文是指“我”、爸爸和老爺爺經過艱苦的努力,登上了峯頂。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本課指什麼事出乎意料?(指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峯,真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三、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要求寫的11個字,並分別組詞。

2、與熟字比較,識記字形

峯——蜂:“蜜蜂”是昆蟲,所以“蜂”是“蟲字旁”;“峯”指的是山的尖頂,跟“山”有關,所以是“山字旁”。辮——辯、辨:三個字的左右兩邊都是“辛”,關鍵要看中間。和言語說話有關的是“辯”;“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辮”和髮絲有關,中間是條“絲”。

爬——注意“爪”字旁的捺要長一些,“巴”字要小些。

3、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四、讀通課文,初步感悟

1、自由讀課文,給課文標上段序,仔細觀察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根據朗讀處理信息。

⑴天都(dōu)峯⑵“我”和爺爺、爸爸一起去爬天都峯⑶天都(dū)峯⑷“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峯,遇到一位老大爺⑸天都峯位於安徽省黃山⑹天都峯位於山東省泰山⑺似(sì)乎⑻似(shì)乎⑼假(jià)日

知識桶垃圾桶

第二課時

一、讀課文,整理課文小詩

1、自由讀課文,整理課文小詩

天都峯高路筆陡,鐵鏈直掛三千尺,叫人生畏心發顫。

假日生活真快樂,爸爸帶我去黃山,黃山最險天都峯。

老爺爺和小妹妹,一老一小勇攀登,終於征服天都峯。

鯽魚背前來留念,互相鼓舞力量大,勝利只屬勇敢者!

望而卻步正猶豫,忽聞背後傳人語,白髮老人志氣高。

2、集體連讀這首詩,想想哪節詩寫了“我”和老爺爺登山的過程?並找出有關段落讀讀。

二、學習課文第六、七自然段。(老爺爺和小妹妹,一老一小勇攀登,終於征服天都峯。)

1、提問:“我”是怎麼爬天都峯?劃出動作的詞語。

(“攀着鐵鏈上”、“手腳並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說說用上括號裏的詞語好在哪裏,我向峯頂爬去。

(用上“奮力”突出了爬山過程的艱難,要充分鼓起勁來不怕困難、向上攀登。)

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峯頂。

從“終於”這個詞你體會到什麼?(歷盡艱辛,遇到了很多困難。同時有了勝利的喜悅。)

3、朗讀第六、七段,體會爬山時的奮力和成功的喜悅。

三、抓住爬山前後兩次對話,體會不同人物的心情變化。

小組合作分塊學習:

㈠學習課文一、二自然段。(假日生活真快樂,爸爸帶我去黃山,黃山最險天都峯。天都峯高路筆陡,鐵鏈直掛三千尺,叫人生畏心發顫。)

1、自由讀課文,讓學生說說知道了什麼。

2、指名讀,齊讀。

3、這一段告訴我們什麼?你是怎麼體會出來的?(天都峯的高和陡。)

4、小結:望着高聳入雲的天都峯,看着登山的石級是那麼筆陡,小妹妹驚歎之後,已經感覺到登山的艱難,需要有勇氣才能登上去。

㈡學習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望而卻步正猶豫,忽聞背後傳人語,白髮老人志氣高。)

1、自讀這部分內容,劃出老爺爺和“我”的對話。

2、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峯?

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峯?

3、思考:他們所說的話中都有一個“也”字,這個“也”是什麼意思?他們是互相懷疑嗎?表現了他們什麼精神?

學生分組討論。

集體彙報、小結。

(天都峯這麼高、這麼陡,小朋友這麼小的年紀,老爺爺這麼大的年紀怎麼也來爬呢?表面上似乎雙方都有懷疑,實際上是互相羨慕、敬佩,表現出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難、勇於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有感情朗讀對話。(讀出一老一小既懷疑又敬佩的語氣。)

㈢學習課文第八、九、十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峯以後,“我”和老爺爺爲什麼要互相道謝?

(1)老爺爺爲什麼說是“你的勇氣鼓舞我”?“居然”在這裏說明什麼?

(2)小妹妹爲什麼說“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峯,纔有勇氣向上爬的?”

(3)他們的對話中都有一個什麼詞?這“勇氣”體現在哪裏?

(體現在他們都敢爬天都峯。如果沒有勇氣,這一老一小怎麼敢爬天都峯呢?)

2、你從他們的話中體會出什麼?

(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勇氣,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對話。(讀出爬山後的激動心情。)

4、爸爸爲什麼說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爲這一老一小,雖然互不相識,但是都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勵,互相學習。)

5、想想他們是怎樣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6、你從爸爸的話中體會出什麼?

四、拓展練習

1、啓發感受:“我們”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許多遊人。有的人望着險峻的天都峯退縮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猶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該如何前進……想想,把你在“爬天都峯”中的感受介紹給大家。

2、教師小結:在日常生活中,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要善於從別人身上獲取力量,增添勇氣,把事情辦好。

《爬天都峯》教學實錄 篇十

《爬天都峯》一課主要講了天都峯的高和險以及我和老爺爺相互激勵解決困難爬上天都峯的。通過對課文的朗讀體會善於從別人身上相互學習、相互激勵、共同進步解決困難的道理。

課堂上,我首先對生字和詞語檢查過關,然後就把重點放在朗讀感悟上。這一課中我把朗讀感悟重點放在了對天都峯的高和險上以及我和老爺爺相互激勵的話語上面。這裏重點說一直對於第二自然段日的教學。在體會天都峯的高和險上,我讓學生多次朗讀第二段,在讀中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體會。如:“峯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體會天都峯的高;通過“掛”等詞體會天都峯的陡。       但是在找一找這些詞語時,卻碰到了一些困難,尤其是對於“掛”這個詞語,很多小朋友不能理解,因此花在這裏的時間就相對多了些,最後我希望通過知識的遷移來使學生理解,我舉了《望廬山瀑布》的例子,通過這裏的“掛”字來使學生理解課文中的“掛”字,由於學生已經學習過了《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所以這樣一來就比較容量理解了,我也認識到有些東西的學習對三年級剛升上中段的學生不能太強求了,要通過知識的遷移和感性的事物的幫助才能行!

爬天都峯》教學反思

今天上課用兩個課時講了《爬天都峯》這一課。開課時以《黃山奇石》一課爲導入,本計劃讓學生把這篇課文回憶着背一下,結果學生都忘得差不多了,於是我只得引學生背了其中的一段,學生回憶起當時的金雞叫天都了。接着以爬山的前後爲線引導學生進行朗讀理解。在找自然段時,學生先講學生們說前兩段是爬山前,三到七是爬的過程,我當時覺得學生說得有道理,就很贊同,然後我們就這樣進行了練習朗讀及指導,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我抓住小女孩和老爺爺的對話和動作,說明他倆在比,這一點學生體會得較好,邊想象了當時的情況邊述說,不少學生都覺得這兩個人很有意思大笑起來。學生在讀"我奮力向峯頂爬去……"時我讓他們做動作並想象,學生讀得有的都出了汗,接着讓他們對比想象爺爺爬時的樣子。有的學生就開玩笑似的說,爺爺也很奮力像老猴子一樣……惹得我和其餘學生忍不住哈哈大笑,本想忍住笑再找幾個說一說,但卻和學生一樣笑得肚子疼,這時候老師不像老師,學生不像學生了,過了一會兒我忍住笑說:"看來同學們都認爲老爺爺也很努力,所以他們爬呀爬,終於爬上了山頂。"然後進行讀七八九段,學生就學會了對比。

在指導讀六七自然段時,有個學生提出來個問題"爲什麼要用"爬"字呢 山上不是有臺階還有扶的鐵鏈嗎 "當時我就鼓勵說:"她提的問題很有思考價值,她真動腦子!"然後我和學生一起討論了一下,通過看天都峯的高等,學生知道因爲山太高太陡,所以直起身子走可能走不動,大都是像猴子一樣爬的,所以用爬山。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瞭解到課堂必須有一個主要目標把這個目標記在心裏,讓學生每上一節課就有一些收穫。

《爬天都峯》教學反思

濟源市軹城鎮東天江國小馬小隨

上了三年級的《爬天都峯》一課後,感覺很費力。靜下心來認真思考:由於剛剛升入三年級的國小生年齡小,知識積累有限,很多東西都還是一無所知。需要教師多想辦法,在學習方法上多加指導,纔能有效地提高效率。

一、讓學生學會質疑。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讓學生學會質疑,無疑會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爲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因此我在教學本課時,讓學生在掃清字詞障礙的基礎上,提出課文中自己認爲重要的問題,由師生共同研究解決。從實際情況看,學生所提的問題大多都是文中帶有問號的句子。但我也認真地做了引導回答。從整堂課看,學生所提的問題有價值的問題不多。這些問題也許在成人的眼中都看似無用的東西,可在兒童的眼中恰恰是最有用的、最有價值的“寶貝”。因此,我認爲我們不應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這些“小兒科”的問題,如果用兒童的眼光去看,會發現他們所提的問題都是豐富的“金礦”。將來隨着學生能力的提高、知識面的拓展,“金礦”經過細挑煉,會煉出金燦燦的高純度的“金子”。教師要做的是多指導學生如何去發現問題的方法,同時更要保護好學生提問的積極性,而不能因爲學生所提問題沒有價值不去做這項工作,是否也存在“因噎廢食”的道理。

二、學會閱讀和寫作的方法。

語文課本中所挑選的課文都文質精美,不僅僅有識字、礪志的功能。我們還要做的是從作者行文的精妙構思中,教給學生閱讀和寫作的方法。

衆所周知,低年級的學生以識字教學爲主。對如何自主閱讀文章並從中學習寫作的方法是教的很少的,因此我們必須側重這方面的教學。因爲學生對這方面的知識知之甚少,教師該講解的一定要講解,不能一味追求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因爲他們還沒有這方面的能力,在學生的頭腦中還,沒有這種觀念。我認爲有效的講解,能爲學生將來的“自主探究”學習,提供有效的保障,使之更加行之有效。

飯是一口一口地吃,學習也是一點一滴地積累。古語云“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只有從點點滴滴入手培養學生的能力,才能讓學生少走彎路,大放熠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