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陳太丘與友期》譯文【多篇】

《陳太丘與友期》譯文【多篇】

《陳太丘與友期》譯文 篇一

《陳太丘與友期》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七年級上第20課《〈世說新語〉兩則》之《陳太丘與友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讀準節奏、讀出韻味、讀中質疑、讀後思辨

2、過程與方法

以讀課文爲線,採用點讀、譯讀、問讀、背讀、演讀等版塊,分層推進,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讀順句子,讀懂文意,讀出情味,讀出情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情境中感受機智、在選擇中學會做人、在朗讀中培養語感,敢於跳出書本,形成創造性閱讀品質。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看到同學們一雙雙充滿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詩:萬千的天使/要起來歌頌小孩子/小孩子那細小的身軀裏/含着偉大的靈魂,/有着無窮的機智。

是啊,自古以來,出現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你們知道哪些關於機智兒童的故事呢?(孔融讓梨、曹丕稱象、曹植七歲做詩、司馬光砸缸、王冕畫畫)

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個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他就是第20課《〈世說新語〉兩則》之《陳太丘與友期》中的人物,他是誰呢?

二、朗讀指導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出停頓”。

2、指名讀, 讓學生點評,字音強調“不、慚”的讀音,節奏強調“陳太丘/與友/期行”“待君/久不至”“君與家君/期日中”。

3、再指名讀,齊讀。

三、疏通文義

1、  學生再次朗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字詞。要求養成圈點勾畫的習慣。給重點詞語加點,疑難句子畫橫線,疑難問題寫上評註。

圈點勾畫示例: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

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2、

約定

2、學生分小組討論解決字詞句方面的疑難。如有小組內難以解決的問題,可提交班上集體解決,教師可適當給予提示。(期行  捨去  君   尊君  家君)

3、檢查同學們的掌握情況,進行搶答賽。

4、分角色朗讀,一讀敘述者、一當元方、一當客人。要求讀出的語氣語調,讀出感情。

5、分角色譯文,一讀敘述者、一當元方、一當客人。要求保持原文意思,把省略的補充上去。

四、研讀探究

1、對於字詞,大家掌握的很好了。大家也應該知道本文所講的機智聰慧少年是誰了吧?(元方)文中另一個重要人物是誰?(客人)請同學們以文中的句子爲依據,說說這兩個人的思想性格。

客人:a、“太丘捨去,去後乃至”說明他言而無信;b、“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說明他粗野無理,不講禮節,缺乏教養;c、“友人慚,下車引之”說明他誠懇認錯,知錯勇改。

元方:a、對客人的一番義正嚴詞可以看出,他很有教養,懂禮識義,同時也維護了家父的尊嚴,可見父子親情濃厚。b、“元方入門不顧”,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他的童貞童稚。

2、“元方入門不顧”,值得大家探討,有人說他這樣做,也是失禮,你是怎麼看的?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教師依據回答情況給予必要的引導。

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呢?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認爲元方並非無禮的理由是:元方年僅七歲,我們不應對其求全責備;一個失信於人,不知自責且當子罵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見一斑,對這樣的人就應該斷然拒之千里之外。認爲元方確實有失禮儀的理由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仍不失爲有識之人,怎麼能因人的一時之錯便徹底否定一個人呢?原諒一個知錯能改的人,不正表現了一個人胸襟寬廣,有涵養嗎?

五、創編表演

1、揣摩人物對話的語氣、語調及其思想感情 ,儘量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徵。

2 、以藝術創編的方式,通過合理想象,對原故事人物、事件作合乎邏輯的豐富和補充,甚至改編

3、學生自由組合,演員人數自定,不準帶書,可用現代語言,也可用文言。

六、背讀全文

全班齊背全文,不會的可以開着書本。

七、總結

文中友人無信無禮,七歲的元方卻誠實有信。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繼承發揚這一光榮傳統,爲人真誠守信。讓我們以信做人,以禮待人。我們相信:誠信相伴,一生無憾!

《陳太丘與友期》譯文 篇二

選自《世說新語》

陳太丘與友期

作者:劉義慶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陳太丘和朋友預先約定好一起出行,預定在中午時分,約定的時間過了朋友卻沒有到,陳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離開了。當他離去以後,他的朋友纔來到。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陳太丘的兒子陳元方當時年僅七歲,正在家門外做遊戲。違約的客人問他:“你的父親在家不在?”陳元方回答說:“父親等待您很長時間而您卻沒有來到,已經離去了。”客人便發怒說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約好一起出行,卻拋棄人家而離去。”陳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定在中午時份見面,中午了您卻沒有到,這就是沒有信用;對着小孩子的面罵他的父親,這便是沒有禮貌。”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客人感到慚愧不安,忙下車前來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徑直走入家門,根本不回頭看那失信無禮的人。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陳太丘與友期》

2002/11/11

《陳太丘與友期》譯文 篇三

教學目標

1.積累“期”“舍”等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

2.認識誠實守信和尊重他人這些傳統美德的價值。

3.初步瞭解自主、合作、探究這一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一、導入

由2001年大學聯考作文題導入:

有一個年輕人跋涉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到了一個渡口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了“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七個背囊。渡船開出時風平浪靜,說不清過了多久,風起浪涌,小船上下顛簸,險象環生。艄公說:“船小負載重,客官須丟棄一個背囊方可安度難關。”看年輕人哪一個都捨不得丟。艄公又說:“有棄有取,有失有得。”年輕人思索了一會兒,把“誠信”拋進取水裏。

寓言中“誠信”被拋棄了,它引發你想些什麼呢?

二、與課文有關的文學常識

1.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爲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2.劉義慶(403——444),南宋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

三、課文學習

1.你讀我念:

自由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好停頓,讀得流暢。

2.你翻我譯:

自學課文,對照註釋,翻譯課文。

3.搶答題:

(1)解釋加點文言詞語:

①與友期行

②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③門外戲

④尊君在不

⑤待君久不至

⑥相委而去

⑦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⑧下車引之

⑨元方入門不顧

(2)翻譯文言句子:

①期日中,過中不至。

太丘與朋友約定的時間是正午,過了正午還不見朋友來。

②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

與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我走了。

③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友人聽了很慚愧,走下車拉元方,元方走進自己家門連頭也不回。

(3)補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友)過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後(友)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你)日中不至,則是無信;(你)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你揹我誦:

4.3分鐘背誦比賽

5.你扮我演:

再讀課文,揣摩說話者的語氣,同桌或小組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對話。

6.你思我想:

(1)對文中的三個人,你有何看法?

(2)問題探究

①陳太丘未能堅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夠守信?

②元方最後“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7.你收我獲:

從這則故事我們學到了什麼?

四、小結與延伸

1.詞語積累:

仿照例子,瞭解句中加點字的含義,並寫出帶該字的一個成語

例子: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

成語:   三令五申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2.動手試一試:解釋加點的的詞語

①陳太丘與友期     ②太丘捨去

③下車引之         ④入門不顧

3.中外名人講誠信

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

——莎士比亞

人類最不道德處,是不誠實與怯懦。

——高爾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話纔有信用。

——[波斯]昂蘇爾·瑪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屍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諾言是名譽的標誌。

——[法] 諺語

4.教師寄語

擁有誠信,你將擁有一切;失去誠信,你將失去一切。

《陳太丘與友期》譯文 篇四

互動設計果時間條件允許,可讓每位學生再闖一次關,以鞏固記憶效果。

2、帶領學生闖第二關理解關。

(1)、聽朗讀錄音。

(2)、模仿錄音比賽。

(3)讓學生以課本劇形式完成對課文大意的掌握。

(4)、以小組合作形式完成對文意的理解。(用課件出示4道練習和思考題,對理解情況檢查可放在第三關)

3、學生闖第三關鞏固關。

(以小組爲單位選題,其中每組必選兩題,如果回答錯誤,其他組可補充回答,對難以掌握的題可重複回答,剩一道題可給積分落後組,或同名次組。如果時間條件允許,也可讓學生自主再闖一次,以加強記憶。)

4、宣佈比賽結果,優勝組抽獎。(只有三次機會,如果第一次抽到最高獎,將不再給機會。抽獎時,抽獎人必須簡要說出該畫面人物的有關知識。)

三、作業。任選畫面中出現的人物

將其故事寫在作業本上並講給他人聽。 3、學生以比賽形式闖第一關。

4、教師帶領學生闖第二關。

5、學生聽錄音。

6、學生模仿錄音比賽。

7、演課本劇。

8、小組討論完成4道思考和練習題。

9、以組爲單位闖第三關。

10、教師宣佈比賽結果。

11、學生抽獎。

12、佈置作業。

教學任務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1、掌握文言文中的詞語解釋,積累常用文言詞語。

2、結合文中人物語言、動作,理解人物性格特點。

教程與方法1、以遊戲形式來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通過比賽,培養學生的競爭能力,合作能力、思維能力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1、學習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優良傳統,讓學生明白“尊人就是尊自己”的道理。

2、通過對英雄少年的瞭解,培養學生愛國情感。

重難點1、積累詞語。

2、理解課文。

教法“競賽制”教學法

課前準備教具補充材料

flash課件

學問題與情景師生行爲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以課前經典誦讀少年英雄故事引出本文。

二、以比賽形式完成對所有知識點的掌握。

1、出示課件,讓學生闖第一關字詞關

說明:這是對預習任務完成情況的檢測,可在兩組學生中選一人闖關,如1、學生課前兩分鐘經典誦讀。

2、教師出示課件。

反思審閱

《陳太丘與友期》譯文 篇五

多年來,奎屯市 二中教研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大家在一起主要對教材、教法及教育理念進行探討,它已成爲同行互學,相互促進,推出新人的重要場地。它不僅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讓同行們得到更多的啓發。

一、-王佳惠老師這堂課,師生準備十分充分,環節絲絲相扣,條理十分清晰。學生一直按着老師的指揮棒走,師生互動,氣氛十分活躍。

二、對該課教法提一些個人的看法,來共同商榷。1、在設計學生測驗競賽這一活動環節中,其結果四組都得到了一樣的分數,表面上是皆大歡喜,實質上卻讓有些同學很失望。究其原因是因爲:沒有分層次設計題目,使得更好的學生不能脫穎而出。一樣的結局,反而讓好學生有些憂,有幾分遺憾。

2、背誦課文應給予適當的指導。如這篇課文以人物對話爲主的古文。可以採用找關鍵詞、找關鍵語氣或拉文章結構的方法,給學生加以指導,學生完全可以在課堂上背會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