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有企業黨委書記在2021年上半年度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國有企業黨委書記在2021年上半年度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國有企業黨委書記在2021年上半年度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

剛剛,各部門分別就上半年重點工作推進情況作了彙報,並根據發展實際,明確了下半年的主要任務和具體舉措。去年以來,大家都很努力、很有幹勁,從半年度工作述職、從今天的工作彙報,都能看得出來,各項工作穩中有進、重點任務推進有力,有些工作還幹出了特色、創出了亮點,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是公司在座各位帶頭奮進、全體員工紮實苦幹的成果。藉此機會,我代表公司黨委班子和經營班子,對大家的奮鬥、拼搏、勤勞、實幹表示崇高的敬意!

剛纔,XX同志對下半年的重點工作作了部署,我完全同意,請各部門按照要求抓好落實。去年以來,我們明確了在“十四五”期間的工作任務是:全面落實“主業升級、產業轉型、系統改革、風險防範、特色黨建”五大任務。主業升級、產業轉型、風險防範和特色黨建,都好理解,我這裏不再解釋。今天,我想跟大家講講系統改革的問題。

這裏涉及兩個問題,一個是爲什麼叫系統改革?一個是怎麼樣開展系統改革?

第一個問題,爲什麼叫系統改革?因爲改革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不是孤立的。舉個例子,比如我們對公司的薪酬制度進行改革。那麼薪酬制度就涉及到中層幹部、基層員工等各個層面,同時又涉及行政部門、業務部門等多個部門。此外,要對薪酬制度進行改革,首先,你必須有一套考覈體系吧。考覈體系怎麼來?那你得有一套評價體系吧?怎麼進行評價?那就需要有一套價值導向體系。比如我們的基本價值導向體系是“有爲者有位,實幹者實惠”。如何體現“有爲者有位”?所以我們對組織架構、選人用人都進行了改革,比如我們在幹部任期上,打破幹部終身制,實行幹部任期制,在幹部任免上,開展公平競聘;如何體現“實幹者實惠”?我們提出“多勞多得、按勞計酬”薪酬理念,以計量的方式開展績效考覈。所以,改革是一個系統性工程。

下面,我重點講講怎麼樣開展系統性改革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經濟的波動,企業的盛衰,是一種常態、一種規律。一家企業能長時間,幾十年、幾百年存活下來,就非常難得,甚至是稀缺。爲什麼呢?因爲能穿越多個經濟波動週期的企業少之又少。這個經濟週期的時間不一定,俄國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經過研究認爲,這個週期一般爲60年,分爲回升、繁榮、衰退、蕭條四個時期。這個週期就叫康德拉季耶夫週期,把各個經濟週期連接起來,就會形成一個波浪線,這就是著名的“康波”。解釋了康波,我們就會知道,中國企業與企業家是幸運的,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經濟都處於高速增長中,這是因爲這一時期,全球經濟剛好處於回升、繁榮期。同時,一方面因爲中國經濟的宏觀調控作用,另一方面因爲中國改革開放和加入WTO的時間節點,剛好避開了1979-1982,1990-1992以及1997-1998的三次全球經濟危機。所以說,中國企業從來沒經歷過真正的經濟危機或衰退,中國企業習慣了在順風順水中抓機會、追風口、趕浪頭,獲得快速發展。2008年的全球經濟危機,中國受到影響,股市一直到現在還未能恢復元氣。去年以及今年,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危機爆發的可能性越來越大,經濟下行趨勢明顯。最近股市也是一片慘淡,很多企業可能會熬不過這一波經濟危機的冬天。

縱觀全球世界級企業或隱形冠軍的發展史,每一個優秀企業都經歷了至少兩次以上的經濟週期的生存考驗,只有經歷數次經濟週期的摔打,具備穿越經濟週期的能力,持續活下來的企業纔是真正的可持續發展的好企業。那麼如何讓一個企業可持續發展,或者簡單地說,如何讓一個企業活得更久、活得更好?那就要進行系統性改革,通過系統性改革去蕪存菁,創新補闕,讓企業持續煥發生機。

一、系統改革要樹立長期價值觀念。

所謂長期價值,就是確立宏大而長遠的目標追求,長時間爲之奮鬥,心無旁騖,以足夠的耐心和定力,長期堅持做好心中認定的大事或事業。簡單點說,就是不要只看到眼前利益,把身子站高了,把眼光放遠了。今天,我們爲什麼要倡導長期價值主義?

從宏觀上看,中國已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單一的以GDP爲核心的短期政績價值導向,快速致富的社會文化氛圍,在引領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對環境的破壞,資源的粗放式投入與浪費;單一的對物質財富增長的追求,導致了貧富差距的拉大,社會矛盾的激化。顯然,這種經濟發展方式難以持續。因此,國家提出了“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不僅僅是從量到質的進化,同時也是經濟增速放緩的變化,都體現了長期價值的思想。以高質量發展引領中國經濟轉換髮展動能,以創新與人才驅動中國經濟走出追求短期GDP規模發展的陷阱,目的是應對當前的經濟波動週期。

從微觀角度看,中國企業發展到今天,要適應複雜多變的不確定環境,要提升抗經濟週期的生存能力,要抓住數字化與智能化時代的戰略新機遇,企業必須迴歸初心,迴歸價值觀,必須進行認知與思維的革命,而其中最需要改變的地方,就是要建立長期價值思維。對企業而言,需要抓住機會、順勢而爲,但不能過度機會主義、投機主義,不能有走捷徑、掙快錢、撈浮財的思維慣性,不能走盲目多元、不專注、不聚焦的成長路徑,要捨得在人才、技術、管理這些軟實力上去做長期投入,去實現真正的長期價值。許多上市公司拿着股東的錢沒有去投產品與技術創新,而是去做房地產,去投P2P。許多企業實業本來做得很好,耐不住寂寞去玩虛的,一玩就自殘。所以,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是“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當中,提出“堅持聚焦主業,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嚴格控制非主業投資,遵循價值創造理念”。

企業的長期價值不是一句口號、一碗心靈雞湯,而是企業的一種堅定信念及腳踏實地的長期價值行動。

長期價值首先體現爲長遠的眼光與打算,人性的弱點往往表現爲只顧眼前的利益與機會,難以有長遠的打算和長期的價值追求。正如亞馬遜創始人索貝斯提出的:“如果你做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來三年,和你同臺競技的人很多,但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來七年,那麼可以和你同臺競爭的人就很少了。因爲很少有公司願意做那麼長遠的打算。”

其次,長期價值體現爲遠大的目標追求,大烏龜般的堅實行動。正如華爲創始人任正非提出來的:“華爲是長遠的理想主義者,我們可以爲理想和目標‘傻投入’,我們可以拒絕短視和機會主義。華爲就是一隻大烏龜,二十多年來,只知爬呀爬,全然沒看見路兩旁的鮮花,不被各種‘風口’和投機機會所左右,迴歸商業精神的本質,以客戶爲中心,堅定信心走自己的路。”長期價值的核心是客戶價值,只有爲客戶創造長期價值,以卓越的產品與服務贏得客戶的信賴,纔有創造品牌價值的長期增長。

第三,做企業是場馬拉松,拼的是實力和耐力,一方面需要有足夠的戰略定力和耐心,另一方面要學會慢下來、沉下去。確實,我們所處的世界是一個極速變化的世界,人們習慣快速致富,打短平快,撈快錢,卻恰恰忘記了,有時財富來得快,去得也快。一個企業要做得好、做得久,不是一年兩年或者三年五年就可以的,需要有“十年磨一劍”的恆心和專注,沉下心去,埋頭苦幹,不尚虛,不逐名,低調務實,踏實耕耘,做好自己,命運才能掌握在自已手裏。

第四,自我批判與創新精神是長期價值的內在動力源泉。長期價值意味着要用很長的時間去打造核心競爭力,意味着要爲未來長期發展捨得投入,注重軟實力的打造,注重核心能力的培育。未來社會不是簡單的物聯網,而是以人爲核心,以人的價值創造爲核心的價值物聯網。在這樣一個全新時代,我們只有主動走出舒適區,才能實現變革創新成長。變革與創新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永恆主題。

二、系統改革要強化組織能力建設。

企業作爲一個組織,要實現長期價值,關鍵是要強化組織的能力建設。

強化組織能力建設,首先要講好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爲全體員工所認同、遵守、帶有本企業特色的價值觀念,是經營準則、經營作風、企業精神、道德規範、發展目標的總和。文化是企業發展之根,是企業發展之魂。正確的價值觀和理念,且能落地,企業才能行穩致遠。並且,企業文化要不斷進化,結合具體的市場和時代情境進行優化和升級。文化即團隊的方向和藍圖,是企業判斷對錯、是非曲直的核心價值觀,但當它無法進化就會成爲企業發展的“絆腳石”。文化看似很虛,卻是最大的實。文化會形成思維,思維會影響行爲,行爲決定成果。我們大家都在學黨史,我不知道你們學了黨史,有沒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體會。毛澤東同志就是一位很會進行文化引導的領袖,每一次的改革、每一次的決策,他都會用簡明扼要的口號進行概括,這些口號就是文化。比如,在闡述武裝奪取政權時,他提出“槍桿子裏出政權”;在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時,提出“支部建在連上”;在闡述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時,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等。通過這些口號,把思想統一起來,把力量凝聚起來,這就是文化的作用和意義,也是文化兩字的本義。我們目前對企業文化這一方面的工作抓得很不夠,下一步有必要對一些基礎的企業文化進行強化的宣傳和引導,組織部門和辦公室要好好謀劃一下。

強化組織能力建設,重點要抓好制度建設。制度是文化落地的工具,也是組織能力的根。沒有制度的企業,只能停留在人治上,就會去談人品、談感恩、談忠誠。這裏插一句,我們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是“XX、XX、XX、XX”。這裏提到的“忠誠”,不是說要忠於企業,而是要忠於崗位職責、忠於制度規範、忠於自己的內心。企業要不斷優化完善制度建設,由人治變爲法治,消除人爲因素,才能確保企業運營的有效性。制度只有在執行好時才能真正地發揮作用,只有團隊從上至下敬畏規則,企業才能走得更長遠。抓好制度的完善性和執行力,是我們接下去要做的關鍵,不要讓制度形同虛設。制度也不能跟文化分離,它必須由文化往下延伸,它自己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拿一個人來比喻的話,文化是人的精神,而制度是人的骨架。人的骨架不強,人就容易散架,而制度不強,企業就會散架。下一步,希望各部門好好梳理一下制度體系,做好制度的“立改廢”工作,制度缺失的,抓緊制定建立;不健全的,抓緊修改完善;不合時宜或者不科學的,就廢止掉,同時抓好制度的執行和落實,確保真正發揮作用。

強化組織能力建設,關鍵要倡導效率優先。效率是企業發展過程中必須關注的話題,要識別並解決磨洋工等低效現象。一般來講,企業在規模比較小的時候,往往很高效,無論是對顧客需求還是員工需求都能快速響應,因爲這個時候組織活力很強,組織的敏捷性也比較強。隨着組織規模越來越大,分工會越來越細,部門和崗位設置會越來越多,效率會越來越低。本以爲分工越細效率越高,但實際情況往往是,隨着規模發展變得越來越低效。爲什麼會這樣?關鍵是協作問題。企業的組織機構隨着分工越來越細,部門之間的協作流暢度就會大大減弱。最終內耗、扯皮和掣肘代替協作。從目前的情況看,效率優先在各部門縱向體現得已經比較明顯,但是橫向的協作協同做得還不夠。希望各個部門之間,分工不分家,圍繞同一個夢想、同一個目標,相互協作、相互補臺。另一方面,我希望各部門負責人,不要忙得團團轉,不要一味地追求眼前的高效,有時候要有點“低效時光”的存在,把這些“低效時光”用來思考企業的未來和自己的價值。作爲部門負責人,更多地應該站在公司其他部門的角度、分管領導的角度、站在企業法人的角度去思考和謀劃,這樣纔會有更多的尊重和體恤,才能在協同作戰上實現高效。

三、系統改革要圍繞員工切身利益。

我們都知道,企業與員工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企業發展了,員工才能得益;員工發揮作用了,企業才能發展。員工的發展是企業發展的前提,員工的目標與企業目標是統一的。因此,系統改革必須要圍繞員工的切身利益。

第一,改革要關注員工的發展問題。只關注企業的發展,而忽視員工發展的企業是沒有未來的。一些企業拼命地挖別的企業的人,而不去培養自己的員工,不建設自己的人才梯隊,這是典型的只關注組織的發展而不注重員工的發展。現實中那些只是一味地拼命挖人的企業,遲早會出問題,它是無法真正建設起組織能力的。企業發展的根是“人”,經營業績是“果”,組織人才是“因”。有因纔有果,不重視因哪來的果呢?在企業經營中,最重要的資源無非兩項:一是資金,二是人才。在分析經營狀況時,我們應該把財務和人的因素都納入進來考慮,纔是真正的追本溯源,才能發現根本問題。所以,我們在改革的過程中,要更多關注員工的職業規劃、能力提升、成長空間等等方面,比如我們推動學歷提升、職業教育、幹部輪崗等等這些措施,目的就是從“因”上下功夫,在組織人才上下功夫,關心大家的職業提升,並不斷提供更好的發展平臺,讓員工的發展推動企業的發展,從而一起創造企業的未來。

第二,改革要解決員工的薪酬問題。企業與員工之間是僱用與被僱用的關係,員工能創造價值,企業就重用並給予員工合理的報酬,員工付出勞動、時間、智慧得到他該得到的,企業付出成本得到企業該得到的。如果員工覺得企業不好,完全有理由也有權利作出離職的選擇;企業覺得員工不好,也完全有理由也有權利解僱員工。企業與員工之間應該是平等的勞資關係。一個企業給員工談願景、談發展、談品牌,就是不談薪酬,這就是“耍無賴”。不讓馬兒吃草又要讓馬兒跑,不去解決員工的薪酬福利問題,只是一味地給員工“畫餅”,這是對員工的不負責任,也是對企業的不負責任。因此,我們在開展系統改革過程中,要不斷優化薪酬制度,讓創造價值的人、讓有貢獻的人獲得回報,消除平均主義和“大鍋飯”。不能讓“雷鋒”吃虧,要讓能創造價值的人獲得他應得的回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把真正的“雷鋒”、真正的英雄選出來,獎勵好。也就是說,我們一定要把利益分配的根本原因講清楚,實現對人的價值的肯定和企業所賦予的榮譽感。最終,通過物質的激勵和心靈的獎賞,強化奮鬥者的奮鬥行爲,而不是純粹讓人掉進錢眼裏,陷入“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的庸俗感當中。當員工能夠自發地做“大家看不見但默默付出”的雷鋒,而不僅僅是因爲向“錢”看,纔是企業形成一個良性的價值循環。我們公司,基層一起呼籲工資太低,我也想着給大家多點“幸福感”,但關鍵是怎麼給的問題。如果是普惠性政策,把一些與奮鬥無關、與貢獻無關、與創造價值無關的行爲當成獎勵的要素,那這個獎勵行爲就可能變成豪無意義的“分贓”行爲,一定程度上會使企業變成一個唯利是圖的小人羣體,什麼事情都先談錢的錯誤認知。獎罰分明,該獎則獎,該罰則罰,這纔是正確的激勵。

要想實現通過合理的薪酬回報激勵來激發員工的創造價值,就需要準確地識別價值、評估價值和分配價值,這是績效機制要解決的問題。沒有好的績效機制,員工就會陷入“大鍋飯”的局面,大家的勞動成果無法準確識別,這就很容易導致組織失去公平性。所以,我們下一步的改革還要更多地關注績效管理問題。績效管理包涵了績效考覈,還包括目標設定、績效過程、績效評估等多個方面,也就是我們慢慢地要從重視結果向重視過程轉變,把員工發展與企業發展融入績效管理,讓兩者相輔相成,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

第三,改革最佳狀態是爲員工賦能。我們是從行政性企業改制過來的,傳統的管理模式,基本是以控制爲主,通過標準化讓員工按標準執行,管理者發號施令讓員工服從執行。控制的前提是信息充分或環境相對穩定。而今天是一個充滿着易變性、不確定性、複雜性、模糊性的時代,如果還只是一味地控制團隊就很難隨環境而變化,企業也將無法適應環境和市場。如今的管理,構建標準和執行標準是基礎,如何通過平臺的建設,讓大家自主管理,由控制到賦能,成爲一個重要的變化。傳統的企業組織模式,層層審批、層層控制,使得組織反應變慢,會因此失去很多變革的機會。我們當前所處的環境不確定性越來越強,所以我們就必須加強敏捷和調整適應能力,減少控制,將權力賦予各支團隊,讓員工發揮他們的能動性,才能在當今時代更好地發展。

企業如何爲員工賦能?讓員工自主自發地開展工作、優化工作,是我們改革要重點考慮的問題。一是要打破層級架構,減少管理層級,促進組織結構扁平化,改變信息的流向,從單向的自下而上與自下而上變爲網狀方向,比如強化月度工作交流、專項工作研討等;二是下沉決策權力,賦予一線團隊以“開火”權與相應的調整適應的權力,比如讓部門提出更多的改革設想和改革措施,在業務方面建立團隊作戰模型等;三是打造企業平臺,提供競爭舞臺,建立內部競爭機制,直面市場,將市場壓力和經營意識滲透到每一名員工,比如持續開展幹部競聘上崗工作,營造競爭氛圍;四是突破部門、專業的深井,建立起跨部門、跨團隊的聯繫,建立互信和目標共享,將團隊真正融合爲一個整體,比如加大幹部輪崗換崗力度、開展專項改革項目推進等。五是授權賦能的前提是員工有相應的能力來科學做出決策,所以要十分注重對員工系統的培養與培訓,通過建立與各層級勝任素質模型相匹配的培訓體系,提高員工能力,更大地發揮賦能的價值與作用。

以上是我對改革的理解,以及對公司如何更好發展的一些設想。今天拿出來講的目的,一是希望大家對公司整體的發展做到心中有數,改革的思想要堅定不移,改革的力度要持之以恆。二是改革本身就是一種創新,每個企業都有每個企業的特點,沒有樣本可以參照和臨摹,所以在此過程中,各部門更加要發揮主觀能動性,體現部門職責和功能,對改革多參與、多賦能、多提意見建議,確保改革有效,實現企業和自身的長期價值。

最近東京奧運會召開在即,我用“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的奧運精神與大家共勉,希望大家在競爭中不畏強手、敢於鬥爭、敢於勝利,在工作中不甘平庸、不斷進取、永不滿足,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限,把企業經營到最佳。共創美好未來,共享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