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司馬光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司馬光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要求】

1、認讀生字、詞語,讀懂課文。

2、教育學生在緊急情況下要沉着、冷靜,只有動腦筋,才能想出好辦法。

【教學重點】

讓學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後果。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具】

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讀通課文。

2、認讀、拼讀詞語。

【教學過程】

1、定向

⑴ 讀通課文,提出要求。

⑵ 思考:誰砸缸救人,請介紹一下這位名人。

2、自學課文

要求劃下新詞,思考問題。

(老師來回巡視,指導困難生髮現問題,幫助解決)

3、練習

(說話練習)

⑴ 讀通長句。

只聽撲通一聲,一個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腳下一滑,掉進了旁邊一個盛滿水的大缸裏,一下子就沒了頭頂。

⑵ 給課文標段號。

⑶ 理解誰砸缸救人?介紹司馬光。

(清楚“複姓”兩個字)

⑷ 說話練習:“司馬光是……”。

4、詞語認讀

砸缸 夥伴 捉迷藏 亭子 躲在 撲通 急中生智 譁誇 機智 勇敢

5、作業

⑴ 讀課文1遍。

⑵ 認讀詞語,完成練習1。

⑶ 抄寫詞語1遍。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複習生字、新詞,訓練朗讀。

2、分析課文,學習司馬光遇事沉着、冷靜

【教學過程】

一、複習上節課內容:

1、填空:( )砸缸救人。

2、介紹司馬光。

3、複習生字、新詞。

二、讀講1~2段:

1、讀讀劃劃:爲什麼要砸缸救人?

2、填空:這是一隻( )缸。(大、厚、重)

3、思維訓練:師:爲什麼要砸缸?爲什麼會來不及?

4、讀1、2段。

三、讀講3~4段:

1、自讀第三段,圈詞:體現別的孩子驚慌的詞。(驚叫,高聲喊道,嚇傻了,趕緊)

2、朗讀訓練,讀出孩子們的驚慌。

3、思維訓練,理解“沒有慌神”和“急中生智”這兩個詞。

⑴ 師:沒有慌神,說明他怎麼樣?(很鎮定)

⑵ 急中生智。“急”,司馬光遇到什麼緊急情況。(第二段最後一句話)“智”,哪個詞突出了智?(砸)

4、說話訓練,說清楚司馬光救人的原因。

5、讀讀演演第四段。

6、思維訓練,師:爲什麼要使勁向那口缸砸去?

思考原因:缸大,人小,力氣小)

四、詞語訓練:

1、師:水多嗎?哪個詞說明水多?(嘩嘩)

2、師:大家都誇司馬光是個機智勇敢的孩子,機智體現在(想出辦法),勇敢體現在(沒有慌神)。

五、說話訓練:

誇誇司馬光。(你真是個好孩子!)

六、小結:

學了司馬光救人,我們懂得了遇到緊急事件,要沉着冷靜、動腦筋、想辦法。

七、作業:

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複習詞語,朗讀課文,聽寫生詞。

【教學過程】

1、複習詞語:

強調:亭子、捉迷藏、譁、誇,這四個詞的讀音。

2、朗讀課文。

3、聽寫詞語:

強調:稻的第十二筆、藏的第六筆、第十一筆、砸的第七筆、慌字中間沒有—點。

《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課前預習、觀察字形等方法隨文識記“司、跌”等5個生字,通過觀察比較寫好“司、庭、跌”3個生字。

2、通過跟老師讀、畫停頓符號等方法學習朗讀課文,注意讀好課文節奏。

3、藉助註釋、插圖、微課、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等方法瞭解課文大意,在對比中感受人物形象,初步瞭解文言文特點。

【教學流程】

一、舊知導課,揭示課題

1、揭題導課: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司馬光(板書課題)。

2、介紹複姓“司馬”:司馬光是一個人的名字,你知道他姓什麼嗎?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就學過姓氏歌,裏面就提到了不少複姓,有哪些?(諸葛、東方、上官、歐陽)今天又認識了一個新的複姓,叫——司馬。

3、介紹司馬光:司馬光是北宋人,他是一位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也就是說他研究歷史、寫文章都非常厲害。他編寫的《資治通鑑》就是一部很偉大的史書。

4、聯繫舊知,引出“文言文”: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這個故事。但是今天的課文和平時的課文很不一樣,這是我國古代的人們寫文章的時候使用的語言,叫作“文言文”。(板書:文言文)

二、讀出節奏,讀通課文

1、範讀:這是我們第一次學文言文,文言文的朗讀和現代文有點不一樣,所以就先聽老師來讀一讀。

2、跟讀:是不是我現代文的朗讀有點不一樣?想不想來學一學呢?好,捧起你們的書本,跟着老師來讀一讀。(逐句跟讀)

3、開火車跟讀:接下來我們開一列小火車好不好?(逐句開火車3—4人跟讀,隨時詞卡正音)

4、集中正音(甕、迸)。

5、聯讀:讀準了字音,又跟着我這樣讀了幾遍,接下來我們換一種方式來讀一讀好嗎?我們來聯讀,我讀句子的句首,你們連着來把下面的句子讀完整。

(羣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衆——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6、跟讀長句:想不想再來讀一讀?我們接下來難度加大,跟着我來讀長長的一句好不好?(生跟讀)

7、自由讀:想不想試着自己連起來把它讀一讀?好,那就自己大聲地讀幾遍吧。

8、指名讀。

9、畫停頓符號:她棒在哪裏呢?我們一起來看。她讀文言文的時候是不是有些地方做停頓了呀。我們來看一看,她在哪裏做了小小的停頓?(齊答,師畫斜槓)

10、引導發現人物後面的停頓。

11、引導發現動作後面的停頓。

12、小結:是呀,在表示人物名稱和表示動作的詞語後面稍稍作了停頓,這個文言文讀起來味道就不一樣了。

13、齊讀:我們再一起捧起書本來讀一讀這篇文言文吧。

三、讀懂課文,講好故事

(一)瞭解第一句話的大意,學習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1、粗知大意:讀了這麼多遍課文你都讀懂了什麼?(自由交流)

2、引出故事:你們用這樣的方式告訴了周老師這個故事大概的意思,讓我知道了故事原來發生的情形就是——一起讀(讀第一句,其它隱灰)

3、藉助不同的方式學習第一句。

(1)“羣兒戲於庭”(標紅)

藉助註釋理解“庭”:你是怎麼讀懂這個“庭”的?噢,註釋告訴了我們這裏的“庭”是庭院的意思。(圈畫)我們可以藉助註釋來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其實藉助註釋學文言文我們一點也不陌生。註釋在哪裏出現過?對了,我們在學古詩的時候就碰到過。

引導發現文言文中詞語的換序理解:戲於庭——在庭院中玩耍。聰明的你發現了嗎,文言文中有些詞語的順序和我們今天說的不太一樣。“戲於庭”是“在庭院裏玩耍”。

換序理解(拓展):這樣的說法你會嗎?下課了,我們都跑到操場上游戲,古人會怎麼說?在操場上游戲——戲於場。鈴聲一響,我們都回到了教師學習,又該怎麼說?在教室裏學習——習於室。小結:同學們可真厲害,都會學古人說話了。

文中的這羣小朋友是在——庭院裏玩耍。我們一起在來讀讀這半句話。

(2)“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標紅)

你還讀懂了什麼?有一個小朋友爬到了一口甕上面。“甕”是什麼?(微課)

合作表演“足跌沒水中”:誰願意上臺來表演一下?是呀,“沒水中”就是指那個小朋友沉入到水中了。

情景創設,談感受:眼看着自己的小夥伴要被水淹沒了,你的心情怎樣?

情感朗讀:請你帶着這種感受讀讀這兩個短語。你能把這份心情讀出來嗎?試試看。

3、想象說話:那你會怎麼辦呢?想什麼辦法救出來呢?(指名2—3生)

(二)瞭解第二句話的大意,在對比中凸顯人物形象

1、瞭解其他人的做法:你們那麼多的行爲,文言文只用了一句話,那就是,讀——衆皆棄去。孩子們都怎麼樣了?(都跑開了,有的去找大人了,有的……有的……)

板書:衆 棄去

2、讀懂司馬光的做法:只有司馬光,他怎麼辦?一起讀——光持石擊甕破之,他怎麼做的?(指名回答)你從哪裏看到的?

3、演一演司馬光:只有司馬光沒有慌(板書:光 )持石擊甕,把這口甕砸破了,我們一起來演一演這個司馬光擊甕破之的樣子。

4、情境創設,感情朗讀:司馬光呀,司馬光,當其他小夥伴們都跑了的時候,你爲什麼不跑呢?(談感受,朗讀)

5、瞭解人物形象:同學們,當小夥伴跌入甕中的時候,所有的孩子都,讀——只有司馬光——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司馬光?(指名2生回答,朗讀,齊讀)

6、讀懂結局:果然,司馬光的方法奏效了,一起讀——水迸,兒得活。開火車讀。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情形?

7、小結:甕被——砸破了,水——涌了出來,所以小孩——得救了。一起再來讀一讀。

8、齊讀:看來你們真的把這個文言文的故事讀懂了,讓我們捧起書本一起再來讀一讀吧。

(三)藉助註釋講故事

1、引導學生藉助註釋講故事:接下來,我們要藉助註釋來講一件這則故事嗎?同桌之間互相講一講。

2、推薦同桌講故事:覺得自己的同桌講得怎麼樣?推薦一位來講一講。(用訊飛呈現於屏幕之中)

3、檢查是否藉助註釋。

4、師生合作文白互讀,梳理結構。

5、文白對比,發現特點:剛纔那位同學講這個故事的時候用了這麼長長的一段話,課文只有短短兩句話,你發現文言文有什麼特點?(自主交流)

四、小結課堂,指導書寫

1、男女生合作讀課文。

2、感受文言文的文化:其實啊在古代,讀文言文還可以用吟唱的方法,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3、指導書寫:庭、跌。

《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育學生要像司馬光那樣,遇事不慌,積極開動腦筋,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看圖,學習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馬光和小朋友來到了什麼地方?幹什麼?

2、自讀第1節。用自己的話說說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關鍵人物。

3、再指名說說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導朗讀。

二、學習2~3自然段

1、這時發生了什麼事?自讀第2節。

2、出示句子。有個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裏。

(1)這時情況怎麼樣?誰來讀?

(2)語彙議:是否讀出了危險的語氣。

(3)指導詩詞:一不小心。

(4)指讀,個別讀,章讀。

3、在這危險緊急關頭,小朋友和司馬光他們的表現和做法一樣嗎?用畫出有關句子。自讀2~3節。

4、反饋、交流、討論。

(1)出示句子: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導讀詞。

②引讀,別的小朋友都慌了,他們有的(),有的()還有的()。

③誰來學他們喊一喊?怎麼喊?喊些什麼?

④表演讀這句話。

⑤且擴有的有的還有的來說話嗎?

(2)誰畫了司馬光怎麼做的句子?

①指導讀詞:沒有慌、使勁。指導讀句子,表演朗讀。

②司馬光爲什麼會這樣做?他當時是怎麼想的?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孩子?

③結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興嗎?指導朗讀最後一句話。

④如果這時大人趕來了,會對司馬光說些什麼?

5、小結。

6、有感情朗讀課文。

三、表演課文:

板書設計:21·司馬光

沒有慌使勁砸缸

遇事沉着有主張

《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認讀課文中的13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一兩句話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能提出問題,並圍繞問題主動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遇到困難時,不能慌張,只有沉着機智纔會想出好辦法。設計理念: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做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按着雞吃米,它怎麼也不肯吃;把它放在地上,它會主動地去找着吃。學生的學習也是如此。課堂上,隨時關注學生的學情,抓住教學過程中隨時生成的教學資源,順着學生的思路走,讓課堂自然生成,將會取到事半功倍之效!

教學過程與教學策略:

一、出示課題,讀題、質疑。

1、出示課題,指名讀、齊讀。

2、正音:司、光。

3、學生質疑。司馬光是什麼時候的人?是怎樣一個人?

(學貴有疑。讓學生學會提問,一半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二、讀通課文,把握整體。

1、帶着問題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讀通課文。

2、檢查自讀情況。指名讀生字,並聯系課文組詞、說句。

3、結合課文說說對司馬光的認識。

(字詞的教學仍不可放鬆,讓學生結合課文來學,不但學得有趣,而且有效。)

三、研讀課文,朗讀感悟。

1、司馬光是什麼時候的人?找找課文哪一小節交待了這一內容,讀一讀。

2、司馬光是怎樣一個人?學習課文2----6小節,重點學習4、5、6小節。

(1)自由讀課文的2、3小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2)事情發生後,在場的小朋友是如何表現的?你覺得誰做得比較好?爲什麼?

(3)對比朗讀4、5小節。注意讀出慌張急切的心情,讀出司馬光的冷靜沉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4)課本劇表演《司馬光砸缸》。

3、感情朗讀課文。

(對課文的研讀緊緊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探究性,使學習成爲了學生的主動需要。)

四、拓展訓練,主動內化。

學了這篇課文,你想對課文中的小朋友說些什麼?想對身邊的小朋友說些什麼?

(通過說話的形式,進一步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使“遇到困難時,不能慌張,只有沉着機智纔會想出好辦法”的思想真正得到內化。)

《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一、自主學會本課生字。

二、理解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話把故事講一講。

三、能聯繫實際,說說學習課文後的體會。

四、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話把故事講一講。

教學難點 從司馬光救友的故事中學習司馬光遇事沉着、冷靜、肯動腦筋的品質。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激情導入

簡單介紹文言文的知識。板書課題 29.古文兩篇

板書“司馬光救友”,讓學生說說看了課題你會想些什麼? 出示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一、準確、通順、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理解課文的意思,瞭解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三、背誦課文。

第一關:朗讀課文關

闖關提示:

一、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3分鐘可以嗎?)

學生自主學習,學習後學生讀書,相互評價,老師相機指導。

二、語速適中,停頓恰當。(2分鐘)

司馬光救友

元《宋史》 光/生七歲,與羣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衆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老師範讀,指名讀,教師相機指導朗讀,生齊讀。

第二關:理解文意關

闖關寶典:

一、先自己藉助註釋、工具書或圖文對照等方式理解課文的意思,然後小組合作交流,不懂的問題組長做好記錄。

(5分鐘可以嗎?)

老師提醒學生注意按要求,先怎麼,然後怎麼,注意組長的作用。 對剛纔的學習你還有疑問嗎?交流,生問生答,教師相機點撥。 故事的起因是什麼?經過是什麼?結果是什麼?生回答,生板書。 帶着你的理解再讀一遍古文,提醒注意根據故事的情節,選擇恰當的語氣、語速。教師再次相機指導朗讀。

二、展開想象,在小組內講講這個故事。注意加上動作和表

情。(3分鐘後各小組派代表講一講。)

提醒不要受書上的文字限制。

帶着你的理解再讀課文,讀出古文的韻味。

通過這個故事你認爲司馬光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你也在場你會怎麼做?(急中生智)

第三關:背誦課文關

過關要求:

正確流利的背誦課文。

(提示:可以自由背,同桌比賽背,小組合作背等)

(4分鐘後比比誰最棒!)

指名背誦,齊誦。

表揚學生,送一首兒歌《司馬光砸缸》給他們。

出示: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一、先認認真真讀課文,多讀幾遍,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

二、再對照註釋,試着讀懂每一句話。

三、然後用自己的話說說全文的意思。

四、最後說說自己讀了以後的感受。

小結:

同學們,文言文的學習一點也不難,大家很容易就完成任務了。 今後大家可以自由的去遨遊文言文的海洋,去擷取一朵又一朵中國傳統文化美麗的浪花。

課堂檢測

1、按原文填空。

光生七歲, ,一兒登甕, , ,光持石擊甕破之, ,兒得活。

2、司馬光小時候遇事 、、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3、在事態危急的時刻,猛然想出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可用成語 ( )來概括。

作業

一、背誦並默寫這篇古文。

二、任選一個完成:

(一)發揮你的想象把這個故事寫成400字左右的一篇文章。

(二)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弟弟妹妹或長輩聽,然後寫一篇日記。

板書設計:

29、古文兩篇

司馬光救友

元 《宋史》

起因:與羣兒戲於庭

經過: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衆皆棄去 沉着、冷靜,肯動腦筋

光持石擊甕破之

結果:水迸,兒得活

【附】《司馬光救友》教學反思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用逆向思維方法探索古代有司馬光幼年砸缸破水救小孩的故事,他爲什麼能取得成功,或者說司馬光聰明在何處呢?就在於他的思維方法獨特,即緊緊抓住了使水離開人這個問題的中心,用石頭破缸。

如果學生有逆向思維的能力,採取這種形式來分析問題,就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恰當路徑,或許會創造出更新更好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本質就逐步縮小,利用逆向思維來分析將是很有效的。爲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解題能力,有必要逐步在教學中向學生灌輸這種逆向思維的思想方法。

教學本課還採用了比較的方法。具體步驟是:

一、分組討論。你認爲救小朋友可以採用哪些辦法?

二、學生彙報小組討論情況。有的說可以用抽水機把水抽乾;有的說可以用梯子讓小朋友爬上來;有的說跑去喊大人;有的說一起用力把水缸掀倒;有的說用繩子把小朋友拉上來??(這些學生的彙報都是常用的辦法,有可能危及落水孩子的生命。而司馬光采用逆向思維的方法,迅速用石頭砸缸。)

三、這些辦法中,你認爲誰的辦法最好?同學們一致認爲司馬光的辦法最好。這樣同學們對司馬光機智聰明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而,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六

學習目標:

1、通過讀書,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積累一些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3、啓發學生遇到問題時,開動腦筋想辦法,養成積極動腦的良好品格。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並從中受到啓示。

教學過程與教學策略:

一、揭題走近人物

1、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他是誰呢?(板書課題,讓學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產生親近感,並從中認識生字“司”)

2、司馬光自我介紹:我是古時候的宋朝人,姓司馬,名光,比你們早出生幾百年呢!

(1)聽了他的自我介紹,你知道了什麼?(相機指導瞭解複姓,理解“古時候”)

(2)把寫這個意思的句子讀讀。(出示第一自然段)

(3)對司馬光你還想知道些什麼?(鼓勵質疑,梳理問題,板書:事?人?)

3、司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來和我們見面,如果我們想要認識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從讀懂課文開始。

二、初讀觀察人物

1、自讀課文:邊看插圖邊讀課文,要讀準字音。多讀幾遍,讀到自己滿意爲止。

2、同桌交流會認的生字,挑自己喜歡的自然段相互讀讀評評。

三、朗讀感悟人物

1、我們讀了幾遍課文,應該逐漸開始認識司馬光小朋友了。看圖,這裏誰是司馬光?你是怎樣認出他的?

2、說說在課文裏司馬光做了什麼事?(先同桌小聲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裏玩。(機動)

△砸缸救人(重點):出示第五自然段

(1)自己讀讀,根據句子的意思你會做做動作嗎?

(2)討論:你學着司馬光做了什麼動作?(師走到學生羣中,詢問了解學情)

(3)情景感悟:請一學生上臺做做。

①你做這樣的動作想說“砸”是什麼意思?其餘學生再作補充。

②通過朗讀體會,讓學生提建議怎樣把砸這個動作做得再好些。(如要舉雙手,要對準了,要用力等)

(4)司馬光這樣用力砸,想幹什麼?(想砸缸──想救人)

①引入學習第3自然段,得出結論:這時候不救人,一件危險的事就要發生了。

②指導讀出擔心、焦急的語氣。

(5)司馬光舉起石頭砸缸時,心裏怎麼樣?對照別的小朋友的表現,說說怎樣做是“慌”了?

①結合學習第4自然段,瞭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現。

②想象一下,他們慌張的時候會一邊哭一邊喊些什麼?

③讀出他們慌的樣子來。

(6)繼續探尋司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麼呢?

(7)小結:原來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馬光的這口缸砸得好!

(8)瞭解結果,引讀第6自然段。

(9)學着司馬光的樣子,把他遇事不慌、奮力救人的心情和樣子讀出來。

3、假如當時你也在場,你會怎樣想,怎樣做? (引導動腦筋想辦法)

4、從他砸缸救人這件事上,你覺得他是怎樣一個小朋友?想對他說什麼話?

(把“會想辦法”、“聰明”、“勇敢”等星送給他。)

四、延伸走進人物

由於司馬光從小愛動腦筋,會想辦法,所以後來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幾百年後我們也一直記得他。課後你們再去找一些有關司馬光的故事讀讀,你會更加了解司馬光。

板書設計:

沒有慌

司馬光────舉石頭砸缸救人

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