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司馬光》教學設計(多篇)

《司馬光》教學設計(多篇)

《司馬光》教案 篇一

學習目標:

1.通過讀書,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積累一些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3.啓發學生遇到問題時,開動腦筋想辦法,養成積極動腦的良好品格。

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

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並從中受到啓示。

教學過程與教學策略:

一、揭題走近人物

1.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他是誰呢?(板書課題,讓學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產生親近感,並從中認識生字“司”)

2.司馬光自我介紹:我是古時候的宋朝人,姓司馬,名光,比你們早出生幾百年呢!

(1)聽了他的自我介紹,你知道了什麼?(相機指導瞭解複姓,理解“古時候”)

(2)把寫這個意思的句子讀讀。(出示第一自然段)

(3)對司馬光你還想知道些什麼?(鼓勵質疑,梳理問題,板書:事?人?)

3.司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來和我們見面,如果我們想要認識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從讀懂課文開始。

二、初讀觀察人物

1.自讀課文:邊看插圖邊讀課文,要讀準字音。多讀幾遍,讀到自己滿意爲止。

2.同桌交流會認的生字,挑自己喜歡的自然段相互讀讀評評。

三、朗讀感悟人物

1.我們讀了幾遍課文,應該逐漸開始認識司馬光小朋友了。看圖,這裏誰是司馬光?你是怎樣認出他的?

2.說說在課文裏司馬光做了什麼事?(先同桌小聲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裏玩。(機動)

《司馬光》教案 篇二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10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能讀準多音字“得”的另一個讀音(de)。

2、理解圖意和課文內容,知道是一個聰明勇敢的孩子。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花園的環境和砸缸的詞句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教學思路:

《司馬光》是本單元最後一篇看圖學文。課文中的圖是一幅單幅圖,學生不瞭解故事內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學時可先啓發學生看圖。在簡介故事內容後再提出幾個問題,如: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這個地方有些什麼?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幹什麼?哪個是?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藉助拼音自己讀一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是怎樣講圖畫上的故事的。

在學生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再帶領學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學習課文。先學習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讓學生知道“古時候”是很久以前。這一部分重點講讀第二自然段,讓學生藉助圖畫和課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麼地方,以及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缸。然後啓發學生想想這個小朋友是怎麼掉進缸裏的?掉進缸裏如不及時救出會出現什麼情況?讓學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當時的危急情況。

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讓學生通過認真讀課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動詞,想象當時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動作忙亂的情景。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看圖後再仔細讀第五自然段課文,說說是如何砸缸的。讀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還可啓發學生想想除了砸缸外還可用什麼辦法救那個小朋友?

朗讀應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重點句、段,要讓學生多讀,在讀中反覆體會。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板書課題,簡要介紹——姓司馬,名光,是北宋時期的人,離現在有900多年,是我國古代的歷史學家。

2、設置懸念:今天我們就是要講一講小時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麼救人的,爲什麼要救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指導看圖,初步瞭解圖意。

1、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這個地方有些什麼?

2、圖上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幹什麼?哪個是?

三、初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是怎樣寫圖畫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讀要求:

(1)讀準每個字音。

(2)畫出本課的生字。

2、說說課文寫了一個什麼故事。

四、讀講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出示生字卡片“古時候”,幫助學生理解“古時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讓學生說說,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這篇課文要寫誰的事情。

(4)回到課題,是以人物的名字作爲課題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幾句話,這兩句話分別講了什麼?

(2)藉助圖畫學習第2句話,弄清缸與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強調是裝滿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園裏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裏裝滿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讀課文,思考:

①那個小朋友是怎樣掉進缸裏的?

②掉進缸裏的小朋友會出現什麼情況?

(2)學生回答思考題後,教師略作小結,爲突出遇事不慌,聰明果敢作好鋪墊。

第二課時

一、學習四至六自然段課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課文。

(2)討論:從哪裏看出別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嚇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學生讀文想象後,讓學生表演第4段的內容。

(5)小結:別的小朋友心裏着急,動作忙亂,表現怎麼樣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學生仔細讀課文,用筆畫出砸缸的動作。

(2)出示卡片: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砸破了。

(3)討論:

①沒有慌,他是怎樣做的呢?

②“舉起”與“拿起”作比較,“舉起”說明什麼?

③指名讓學生表演“使勁砸”的動作。

④“幾下子”告訴了我們什麼?

(4)再引導學生看圖,討論:

①爲什麼要砸缸?

②能用別的辦法救出那個掉進缸裏的小朋友嗎?

(5)小結:砸缸救人這件事可看出他是個遇事不慌、聰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得(dé)”的讀音。

(2)讓學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說一句感謝的話。

二、朗讀四至六自然段課文。

第三課時

一、總結全文。

1、指名朗讀。

2、看圖複述故事。

3、讓學生說說是個怎樣的孩子。

二、完成課後作業第2題。

1、卡片出示兩組句子:

(1)他跟幾個小朋友玩。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裏)玩。

(2)砸缸。用(石頭)砸缸。

2、要求學生找出每組的兩個句子有什麼不同。

(1)第1組的第2句寫明在什麼地方玩,並體會表示地點的詞語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組的第2句寫清楚了用什麼東西砸水缸。

三、指導學生識記字形並書寫。

1、讓學生自己說說如何識記本課的10個生字。

2、指導書寫。

“候”注意右上不要寫成“工”字。

“孩”右半邊的筆順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後封口。

“朋”由兩個“月”組成。

“跑”“足字旁”,右邊是書包的“包”。

《司馬光》教案 篇三

課前透視:

司馬光是我國宋代偉大的史學家。這篇課文講的是他七歲的時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節生動,敘事性強,利於激發學生讀書興趣,淺顯易懂的語言爲我們展現了一個沉着、機智、勇敢、聰明的小司馬光形象,對學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樣感召作用。

對於一年級的國小生來說,課文內容相對熟悉,但是城鄉學生會存在差別,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抓住課文故事性強的特點,突出以讀爲主的線索,促使學生在讀中熟悉,讀中感悟,讀中思考,進而體會司馬光的機智、勇敢。同時應結合課文插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增進對課文的理解感悟。

教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朗讀來感悟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沉着、勇敢、果斷救人的品質。

3、能從課文插圖中觀察出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4、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課件網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導言:同學們,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國北宋時期有歷史學家,他就是司馬光,這篇課文講述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一件事。

2.哪個同學對司馬光有了解呢?請你說一說。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看看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這個地方有什麼?圖上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幹什麼?你知道哪個孩子是司馬光嗎?

2.學生簡述畫面的內容。(出示有關課件)(圖上畫的是花園的一角,有假山和樹木。花園裏有五個小朋友,他們中的一個正從被砸破的缸裏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邊、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個小孩子就是司馬光)

3.回答:這一課寫的是司馬光的一件什麼事?

三、學習生字、詞。

1.邊讀課文邊畫出生字生詞。

2.藉助漢語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

3.小組內互相交流,互相讀着,聽對方讀得對不對?不對請給以糾正。

4.彙報:指名讀字音,如有不對的及時糾正

5.記住字形:

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如換偏旁、猜字謎、組詞識字等。

四、討論(讀書交流,理清故事內容。)

1.指名分段讀文,引導學生思考課前提出的不懂的問題

2.分組討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讀懂的問題。

五、寫字

1.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我會寫”中的六個字,發現六個字的規律:左右結構。組織學生討論在書寫中應注意什麼?

2.自由練寫,教師有意識地指導難點字:如“那、都”兩字中的“雙耳”的寫法。

3.書寫展示,相互評價,引導學生把不好寫的字多寫幾遍。

六、作業

1.抄寫生字。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生字詞語

二、朗讀、理解課文

1.指名讀課文,數數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讀了這段,你讀懂了什麼?

(2)“古時候”是指什麼時候?你還知道哪些朝代?

3.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深入地思考:你讀懂了什麼?

(2)結合書上的內容和圖上的畫畫,請你說說:這是一口怎樣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還要高,缸裏裝滿了水(課件播放)

(3)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瀆給你的同桌聽—聽。

4.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這段,思考:正當孩子們玩得高興時,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2)展開想像:這個小朋友掉進水缸裏,小夥伴們什麼心情呢?請你仔細想想,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個人物,說說此刻此時,你的心情如何?

(3)爲什麼着急呢?掉進缸裏的小孩子面臨着哪些危險呢?

(4)你準備怎麼讀?

(5)組內練讀後,全班彙報讀。

5.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小朋友們爲什麼這麼驚慌?(因爲這關係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無辦法)

(2)練習朗讀,讀出驚慌、害怕的語氣。

(3)小組內練瀆。

(4)個別同學展示讀。其他同學進行評價。

(5)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一個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來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嗎?小組討論。(這個辦法不好。雖然大人個子高或者能想辦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來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馬光的表現與其他人有什麼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試着用這樣的語氣讀讀這段。

(2)試着做司馬光時的動作。評議:誰表演得好?爲什麼?

(學生砸缸的動作要十分用力,才能體現是“使勁砸”)爲什麼司馬光要用這麼大的力氣?小組討論。(因爲這樣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3)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4)討論司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馬光的辦法最好,因爲缸大,水深,水對缸中小朋友威脅最大,如果讓水流出來,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嗎?所以他想到砸缸,並且用力砸,贏得了時間) (5)小組討論:司馬光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呢?(遇事不慌、善於動腦筋、聰明勇敢的孩子)

(6)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一段。

7.學習課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讀讀這段。思考: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這段?

(2)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8.發散思維訓練

還有別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嗎?

三、總結全文

齊讀全文,釋疑

司馬光新傳

天氣晴朗,司馬光和一大羣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議大夥來玩捉迷藏,輸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石頭剪子布!”

“哇!司馬光你輸啦!你來抓!”

說完,孩子們一下沒了蹤影,藏得非常隱祕,只有一個躲在假山後面的孩子在探頭探腦地張望,可一不留神,“撲通”一聲掉進了缸裏。

大家聞聲而來,不由得着急了,在那兒議論紛紛,有的說想把水舀幹;有的則慌張得不得了,詢問是否要叫大人過來。只有司馬光鎮定自若,只聽他大喝一聲:“慢!”說着就拿起大石頭砸去。他知道,時間緊迫,不能讓人離水,就讓水離人。一,二……

“等一下!等一下!”村長聞訊趕來對司馬光說:“孩子,缸砸不得!這是咱地區的利稅大戶。”司馬光定睛一看,缸上印着“酒”這個字。村長對司馬光搬出了“地方保護主義理論”:“雖然是假酒,但咱們得靠它謀生哪,孩子死了不要緊,酒纔是最重要的……”

面對這樣的場面,如果你是司馬光,你該怎麼辦?的確,這真是現代社會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生命與財產,什麼纔是最重要的?

《司馬光》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文中的生字;能理解課文意思,體會人物特點。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交流:在以前的學習、閱讀和生活中,你瞭解了哪些聰明的古代兒童?(引導學生走進沉着冷靜、聰明機智的兒童)。

2、故事激趣: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古代兒童的故事,大家想聽嗎? (教師繪聲繪色講述)古時候,有個孩子叫司馬光,才七歲,他很聰明。 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裏玩耍。院子裏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裏。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裏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裏的小孩得救了。

3、談話導入:如果把剛纔老師講的原原本本寫下來,就是本站。我們現代人寫的文章,用白話,叫本站,這麼多年來我們學習的課文除了古詩外,也都是本站。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古人寫的,古人寫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剛纔老師講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寫下來,會是什麼樣子呢?請大家打開課本第24課──司馬光(板書)。

二、認識文言文。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文章”。而“本站”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頭語言寫成的文章”。在我國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頭語言及用書面語言來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問某人是否吃飯了,www.用口頭語言表述,是“吃飯了嗎?”,而用書面語言進行表述,就是“飯否?”。“飯否”就是文言文。我國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所以,現在我們一般將古文稱爲“文言文”。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帶着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初讀課文,教師強調: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多讀幾遍。

2、教師指名讀課文,強調學生注意傾聽,相機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教師指導,讀準節奏。 羣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衆/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4、集中交流初讀課文後的發現和收穫。

5、請同學們按照這樣的停頓方法,自己再試着讀一讀課文。(指名讀,齊讀)

6、自由練習朗讀。(文言文和本站在朗讀上有不同之處,要讀出古文的韻味,自己試着讀一讀,相信你會比老師讀得更好。)

四、理解課文大意。

1、自主理解課文。(師:這是一個有趣的小故事,試着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看能不能一起把這個故事講出來。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對照原文請學生逐句理解。)

4、教師小結,相機指導理解文言文的兩個重要方法:看註釋和聯繫上下文理解。

5、請一個學生完整地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有一次,司馬光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裏玩耍。院子裏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裏。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裏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裏的小孩得救了。

6、帶着理解朗讀課文。互相交流讀懂了什麼?(司馬光聰明機智,遇事沉着冷靜。)

7、交流學習古文方法:看註釋、聯繫上下文、查找資料書、碰到難句反覆多讀幾遍、做批註。

五、熟讀成誦。

1、自由練習朗讀。

2、同桌互相檢查背誦。

3、全班背誦。

《司馬光》教案 篇五

教材簡析:

本課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他和幾個小夥伴在花園裏玩,一個小夥伴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遇到這樣的突發情況,司馬光急中生智,舉起大石頭,砸破水缸,小夥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朗讀課文,我們能體會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着機智纔會想出好辦法。

導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 個生字。

2、課文插圖中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能力素養點:

1、理解課文的內容,感悟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着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背誦課文,體會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質。

導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2、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3、學會觀察書中插圖中人物的動作、表情、神態。

導學設計理念:

本文的學習重點是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並且學會觀察人物的動作、表情、神態,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教案時,在關注到這方面。指導學生識字時,讓學生邊讀文,一邊記認生字,通過給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強色彩化,讓學生整體感知生字,再讓學生自主識字,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找到漢字規律,然後採用問答和對唱的方式鞏固生字,效果會更好。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教師先示範,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後,試着朗讀,再在小組間進行評價,抓住司馬光不同表現的詞語進行感情朗讀。通過引導學生收集關於司馬光的故事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對課文的瞭解。

導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瞭解人物

1、導言:同學們,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國北宋時期有一位歷史學家,他就是司馬光,這篇講述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事。

2、哪個同學對司馬光有了解呢?請你說一說。

二、藉助圖畫,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請你輕聲讀讀課文,邊讀邊標畫出本課的生、新詞。

2、出示本課的生字卡片,請同學們認讀。

紅色卡片:(會認的字)

黃色卡片:(會寫的字)

3、指導學生看圖。

(1) 通過初讀課文,看看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這個地方有什麼?圖上有個個小朋友?他們在幹什麼? 知道哪個孩子是司馬光?

(2) 學生簡述畫面的內容。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讀文,說說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讀,讀了這段,你讀懂了什麼?

(2) 古時候是指什麼時候?

3、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讀,深入地思考:你讀懂了什麼?

(2) 再次看圖,假山和水缸在什麼位置?請你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3) 結合書上的內容和圖上的畫面,請你說說:這是一口什麼樣的水缸?

(4) 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4、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 自由讀這段,思考:正當孩子們玩得高興時,發生了什麼事情呢?不小心是什麼意思?

(2) 展開想像:這個小朋友掉進水缸裏,小夥伴們的心情怎樣?情你細想想,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個人物,說說此時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 爲什麼着急呢?掉進缸裏的小孩子面臨着什麼危險呢?

(4) 用着急的心情練讀。

(5) 小組內練讀後,全班交流。

(6) 在這麼危險的情況下,小司馬光是怎麼做的?請你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5、學習課文第上自然段。

(1) 思考:小朋友們爲什麼這麼驚慌?

(2) 練習朗讀,讀出驚慌,害怕的語氣。

(3) 小組內練讀。

(4) 個別學生展示讀。其他們學進行評價。

(5) 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一個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來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嗎?小組討論。

(6) 司馬光是怎麼做的呢?

6、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 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馬光的表現與其他人一們嗎?爲什麼?

(2) 試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動作。說說:誰表演得好?爲什麼好?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3) 討論司馬光的做法好在哪。

(4) 小組討論:司馬光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呢?

(5) 再讀這一段,思考花園裏爲什麼要一口大缸呢?有什麼用?]

(6) 這口缸有它的自身價值,可是卻被司馬光砸碎了,聳不怕大人批評他嗎?

(7) 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一段。

7、學習課文第六自然段。

(1) 自己讀讀這段。思考: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這段?

(2) 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四、發散思維訓練。

還有別的方法救出小孩嗎?

五、總結全文。

讀完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呢?遇到緊急情況時應如何去做呢?

《司馬光》教案 篇六

國小語文《司馬光》的教案

《司馬光》這一課,講述了司馬光和小朋友在花園裏玩的時候,有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裏,在這危急時刻,司馬光沉着冷靜,用水缸旁邊的大石頭砸破了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

【教學方法】

看圖讀懂課文法 合作探究法 自主識字法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準本課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看圖理解花園裏的環境和司馬光砸缸的過程,知道司馬光是一個聰明、勇敢和小朋友。

4、從司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啓發,遇到事情要像司馬光那樣不慌張,支腦筋發明性地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1、讀準本課的生字和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讓同學理解花園裏的環境和司馬光砸缸救人的詞句,知道司馬光是一個遇事不慌、勇敢聰明的小朋友。

〖教學難點

學習司馬光這種逆向思維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板書課題。

2、簡單介紹:

司馬光姓司馬,名光。是我國此宋時期的歷史學家。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

二、看圖

1、出示圖,從圖中你看出了什麼?

同學能從圖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嘩嘩地流出來,一個小朋友正往外爬,圖中間的小朋友正伸手去扶那個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嚇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嗎?

同學1:爬出來的小朋友是怎樣掉進缸裏的?當時的情況怎樣?

同學2:是誰救的掉進水缸的小朋友,他是怎樣救的?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藉助拼音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和會認的字。畫出的生字和會認的字要多讀幾遍。

2、讀準生字和會認字的音。

⑴ 自身藉助拼音讀生字和會認的字。

⑵ 同桌小夥伴互讀、線糾正。

⑶ 抽讀生字和會認字的卡片。

⑷ 做猜字遊戲,激發同學學習興趣,鞏固字音。

⑸ 電腦出示詞語的演示文稿:

小朋友嚇哭沒有 假山 慌了 喊叫

舉起砸破救人 古時候 司馬光 一塊石頭

3、再讀課文,標畫出自然段。

4、同學分段讀課文,其他同學聽聽他們讀的字音是否準確。

四、理解課文內容

1、學習第一段:

⑴ 指名讀第一段:讀後你知道了什麼?

⑵ 電腦出示插圖;讓同學根據圖中人物的穿載來理解:“古時候”這個詞語。

2、學習第二段:

⑴ 指名讀第二段:從他的讀中你知道了什麼?

⑵ 教師提問:

① 他指的是誰?(他指的是司馬光)

② 你是怎麼知道的?(我從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③ 教師鼓勵同學能夠聯繫上下文考慮問題。

④ 藉助圖弄清花園裏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和是怎樣的一口缸。

⑶ 指導朗讀:

① 教師範讀第二段,要求同學認真聽,聽出什麼了?(教師在讀時注意突出“大”和“滿”字)

生:我聽出花園裏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裏裝滿了水。

② 同學自由練習朗讀。

③ 指名讀這段;讀後同學評議。評議時同學們先可以說說他哪兒讀得好!然後說說哪兒讀得還不夠,應該怎樣讀。最後他自身的體會讀出來。

④ 由於本段的第二句是個長句,不容易讀的教師再範讀,讓同學注意看清標點,聽好停頓的地方。

⑤ 同學自身練習朗讀。

⑥ 同桌互讀,相互糾正。

⑦ 指名讀,集體糾正。

3、學習第三段:

⑴ 指名讀課文,聽他讀後你知道了什麼?

⑵ 提問:有一個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麼全掉進大水缸裏呢?請你們聯繫上下文說一說。

⑶ 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沒留神掉進大水缸裏。)

⑷ 應該怎麼讀呢!同學們自身練習朗讀這段。

⑸ 指名讀,大家評議。

⑹ 必要的時候教師範讀指導。

⑺ 提問:有個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沒留神掉進了大水缸裏。啓發同學想象,掉進缸裏的小朋友會怎樣呢!通過討論得出當時情況十分緊急,掉進大水缸裏的小朋友假如不急時救上來就會有生命危險。

⑻ 過渡語,就在這緊急時刻,司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麼做的呢?我們一起來讀讀第四、五自然段。

4、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⑴ 學習第四自然段

① 同學自身輕聲讀這段,讀後說說你瞭解到了什麼?邊讀邊畫出表示小朋友動作的詞語。

② 從“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這些詞,小組討論他們這些人當時是怎麼想的?

③ 小組彙報得出結論:讓他人來幫助,我這麼小,沒有方法,有的嚇哭了,不知道怎麼辦。

④ 爲了讓同學理解:“別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局面,教師提問:一個小朋友掉進大水缸裏,隨時有生命的危險,假如你也在場,那都慌起來了是什麼樣子?請同學扮演當時的局面。

⑤ 教師指導同學有語氣地讀好這段。

⑥ 過渡: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嚇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就在這危急時刻司馬光是怎麼做的呢?

⑵ 學習第五自然段:

① 自身讀讀第五自然段,考慮司馬光是怎麼做的呢?請你畫出司馬光動作的詞語。

② 請同學看圖,並模仿司馬光的動作。

③ 師:司馬光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怎樣做才叫“使勁”砸呢!再請同學們做動作。同學在扮演中理解了詞語和句子。

④ 教師指導同學讀後四、五段。

5、通過比較理解課文內容:

⑴ 與課文中人物的比較:

提問:當一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一口大水缸裏時,司馬光的表示與別的小朋友的表示有什麼不同?可以看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小朋友?組織同學討論交流。

⑵ 自身與司馬光的比較:

① 提問:同學們也動腦筋想一想,假如你當時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還有什麼方法能救出掉進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同學討論後全班交流。

方法一: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來。

方法二:找一根長竹竿,讓小朋友抓着竿爬上來。

方法三:去喊大人,讓大人把他救上來。

方法四:可以找來抽水機把水抽出來。

方法五:可以拿來繩子把小朋友拉上來。

② 提問:大家想了不少好方法,現在我們比較一下,司馬光的方法和大家的方法有什麼不同?

③ 教師演示覆動投影片:小朋友被大人從缸中拉出來,人離開水。

教師板書:人──水

④ 請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繩子,喊大人救小夥伴,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⑤ 教師再一次演示“人離開水”的復動投影片。

⑥ 司馬光用的方法與我們的有什麼不同呢?教師演示:水從缸中流出,小夥伴得救。

過渡:這樣水就離開了人,小朋友得救了。

⑦ 從這樣事情可以看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小朋友?小組討論後交流。

⑧ 師總結:

你們也是個愛動腦筋的小朋友,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用梯子,用竹竿、拿繩子、喊大人都是讓人離開水,但時間又來不和。而民光急中生智砸摃救人,沒法讓水離開人,這是反向思維。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解決問題。

6、學習第六段:

⑴ 缸裏的水流出來了,掉在缸裏的小朋友得救了,你們高興嗎?

⑵ 請同學帶着高興的心情讀第6段。

五、發明性的思維訓練

師:缸裏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這時候,假如你是他們中的一員你們會說些什麼呀!請同學分角色演一演。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巧記本課6個生字的字形,瞭解字義。

2、正確、規範地書寫生字、詞。

3、完成課後練習題。

〖教學重點

1、掌握生字的字形和字義。

2、正確、規範地書寫生字詞。

〖教學難點

1、巧記本課生字的字形。

2、正確地書寫“那、都、到”這幾個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司馬光這篇課文,司馬光給你們留下什麼印象呢?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全文。

二、學習生字的音形義

1、鞏固生字、詞的讀音:

⑴ 自身認讀生字。

⑵ 同桌互讀生字、詞。

⑶ 搶讀生字詞卡片。

2、巧記字形、理解字義:

⑴ 讓同學自身動腦、選擇自身認爲最巧妙的記憶法記憶。

⑵ 同桌小夥伴互相說一說。

⑶ 請小組彙報或讓同學當小老師講解。例如:

嚇:同學用形聲字的方法記“嚇”字。爲什麼是口字旁呢?可讓同學做出受驚嚇的表情,體會人受驚呀時往往會不由得張大嘴,所以是“口字旁”。組詞:驚嚇,嚇一跳。

⑷ 指名抽讀生字詞卡片,鞏固生字的音形義。

三、書寫生字詞

1、先自身觀察每個字詞卡片,鞏固生字的音表義。

2、在書上獨立書寫6個生字,提出難寫的字。

3、同桌同學相互評改!

4、同學提出比較難寫的字,教師重點指導“到、那、都”這3個字。

5、同學在書上的第二個田格中練習書寫生字。

教師巡視個別輔導,同時糾正同學的寫姿和執筆方法。

6、同學寫完後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同學作業,大家相互評改!

四、鞏固練習

1、同學獨立書寫生字和字詞。

2、完成課後練習“讀讀說說”

五、教師小結,朗讀全文

《司馬光》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別、到、那、都、嚇、叫”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背誦課文。

3、感受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冷靜、勇敢、果斷救人的品質。

4、培養學生髮明性的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流程:

一、指導看圖,從圖中質疑。

1、出示插圖,從圖中你看出了什麼?

2、你還有什麼看不懂得嗎?

學生質疑,教師歸納問題:(1)爬出來的小朋友是怎樣掉進缸裏的?

當時的情況怎樣?(2)是誰救了他,他是怎麼救的?

二、揭題釋題。

1、板書課題,讀題。(1)知道“司馬”是複姓。(2)識記司,組詞。

2、簡介司馬光。(學生或教師)

三、初讀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識記生字。自主選擇生字識記,組內推薦,全班反饋。(採用各種形式認讀生字,隨機選擇生字擴詞或選擇句子指導朗讀。)

3、指名分段讀課文。考慮問題(1)(2)

4、小組討論推薦讀懂的問題。

四、再讀感悟。

1、學習1~3段,解決問題(1)。

(1)藉助插圖瞭解大水缸的位置和這是怎樣的一口缸。

(2)讀文後討論,理解:不小心。

啓發想象:掉進缸裏的小朋友會怎樣?

(3)朗讀指導。

2、學習4~6段,解決問題(2)

(1)看圖讀文了解別的小朋友的表示,板書:哭喊叫找

小組討論這些小朋友當時是怎麼想的?

(2)討論司馬光是怎麼想,怎麼做的。他是個怎樣的人?

劃出司馬光的動作。理解:使勁砸。

(3)質疑釋疑。(針對課文內容提問,自由解答,教師引導)

4、你喜歡司馬光嗎?用一句話誇誇他吧!

5、朗讀指導。

五、學會背誦技巧。

教師引導,讓學生悟出背誦的方法:看圖背誦、想情節背誦、看板書背誦。

六、指導書寫。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訓練。

假如你是當時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會怎麼做呢?

要求:大膽想象。

八、作業安排。

把故事講給家人聽。

九、板書設計

20 司馬光

都慌了

掉進缸裏 別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沒慌

司馬光———————拿砸(幾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機智勇敢)

《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八

學習目標:

1、熟悉“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生字。

2、仔細觀察課文插圖中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3、理解課文的內容,感悟到碰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着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背誦課文,體會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花園的環境和司馬光砸缸的詞句。

難點:理解課文的內容,感悟到碰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着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教學方法:

講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瞭解人物

1.導語:同學們,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國北宋時期有一位歷史學家,他就是司馬光,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講述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事。(板書課題,請學生讀準“司”。告訴學生“司”是“司機”的“司”,在這裏與“馬”組成複姓。再請學生讀準“光”的音。提示“光”的音。提示“光”的筆順。學生完整地讀課題。

2.哪個同學對司馬光有了解呢?請你說一說(出示司馬光圖片,學生簡介)。今天我們就是要講一講司馬光小時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麼救人的,爲什麼要救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藉助圖畫,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輕聲朗讀課文,邊讀邊標畫出本課的生字、新詞。

2.出示本課的生字詞,學生自由認讀,小老師帶讀,開火車朗讀。

3、全班交流識字方法。如換偏旁、猜字謎、組詞識字等。

4、指導學生看圖。

(1)通過初讀課文,看看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這個地方有什麼?圖上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幹什麼?知道哪個孩子是司馬光?

(2)學生簡述畫面的內容。

師小結:觀察圖畫時我們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並且注重詳略得當。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讀課文,說說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相機學習詞語:

古時候(輕聲)一口水缸一不小心舉起使勁砸破得救假山

對學生掌握不熟練的詞,多讀幾遍。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讀了這段,你讀懂了什麼?

(2)“古時候”是指什麼時候?出示生字卡片“古時候”,幫助學生理解“古時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讓學生說說,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這篇課文要寫誰的事情。

(4)回到課題,是以人物的名字作爲課題的。

3.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深入地思考:你讀懂了什麼?

(2)再次看圖,假山和水缸在什麼位置?請你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3)結合書上的內容和圖上的畫面,請你說說:這是一口什麼樣的水缸?弄清缸與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強調是裝滿了水的大水缸。

(4)第二段有幾句話,這兩句話分別講了什麼?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卡片出示:花園裏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裏裝滿了水。

4.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這段,思考:正當孩子們玩得興奮時,發生了什麼事情呢?“一不小心”是什麼意思?平時你有沒有一不小心把事情搞砸的情況?誰來讀好這詞?指名讀。試着用這個詞語說話。

(2)展開想像:這個小朋友掉進水缸裏,小夥伴們的心情怎樣?請你細想想,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個人物,說說此時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爲什麼着急呢?掉進缸裏的小孩子面臨着什麼危險呢?

(4)用着急的心情練讀。師總結學法:把自己當成課文中的角色,也能把課文讀好。希望同學們能把這種方法用到以後的學習中去。

(5)小組內練讀後,全班交流。學生回答思考題後,教師略作小結,爲突出司馬光遇事不慌,聰明果敢作好鋪墊。

5、學習第四自然段。

指名朗讀課文。

討論:從哪裏看出別的小朋友都慌了?在這麼危險的情況下,別的孩子是怎麼表現的?(示: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嚇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表演讀這句話。

用“有的……有的……還有的……”練習說話。

出示句式:下課了,同學們有的,有的,還有的。

(1)思考:小朋友們爲什麼這麼驚慌?

(2)練習朗讀,讀出驚慌,害怕的語氣。想自己曾經什麼時候有過這種害怕的感覺?試着讀出來。

(3)小組內練讀。

(4)個別學生展示讀。其他們學進行評價。

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別的小朋友心裏着急,動作忙亂,司馬光是怎麼做的呢?

6.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馬光的表現與其他人一樣嗎?爲什麼?用筆畫出司馬光的動作。

(2)試着做司馬光砸缸的動作。說說:誰表演得好?爲什麼好?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3)討論:

①司馬光沒有慌,他是怎樣做的呢?

②“舉起”與“拿起”作比較,“舉起”說明什麼?

③指名讓學生表演“使勁砸”的動作。

④“幾下子”告訴了我們什麼?

(4)再引導學生看圖,討論:

①司馬光爲什麼要砸缸?

②能用別的辦法救出那個掉進缸裏的小朋友嗎?

(5)討論司馬光的做法好在哪。

(6)小組討論:司馬光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呢?(司馬光砸缸救人這件事可看出他是個遇事不慌、聰明、果敢的孩子。)

(7)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一段。

7.學習課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讀讀這段。思考: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這段?(敬佩、讚歎的語氣)

(2)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四、想象說話,拓展思維

1、小朋友,如果當時你也在場,你還會想出什麼辦法救這個小朋友?

讓學生討論這些辦法是否可行,(先同桌互相說說)得出結論:在當時的緊急情況下,司馬光的辦法是最好最有效的。

2、假如你是得救的小朋友,你會怎麼說?

3、假如你是邊上的小朋友,看到司馬光救出了小夥伴,肯定很高興,那會對司馬光說些什麼?

4、假如你是那個落水小朋友的父母,知道是司馬光救出了自己的孩子,會對司馬光說些什麼?

五、總結全文。

由於司馬光從小愛動腦筋,會想辦法,所以後來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幾百年後我們也一直記得他。課後你們再去找一些有關司馬光的故事讀讀,你會更加了解司馬光。

《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九

教材分析:

本文是國小階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廣爲流傳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馬光和一羣孩子在庭院嬉戲。一個小孩爬上甕,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嚇跑了,只有司馬光拿石頭砸甕。甕破了,水一下子噴涌出來,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圍繞“司馬光砸缸”這一核心事件,全文僅用30個字,就清楚地介紹了司馬光砸缸的原因、經過和結果,並通過抓住主要人物的動作描寫,用一系列“動詞”,生動再現了一兒失足落水及司馬光“持石擊甕”那一瞬間的場景,語言極富形象感、畫面感。面對“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的緊急情況,衆皆棄去”,而司馬光卻選擇了“持石擊甕破之”。在這行爲對比中,司馬光富有愛心,遇事沉着冷靜的品質顯露了出來。

課文配有一幅插圖,對應着故事的結局:甕被砸破水從中噴涌而出,司馬光在一旁扶起得救的小夥伴。插圖有助於學生圖文對照理解課文,感受司馬光愛護同伴的美好品質。

學情分析: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這種文體,教學時一定要降低難度,消除他們學習文言文的畏懼心理。可以先讓學生聯繫已有的學習經驗,簡單地講述“司馬缸砸缸”的故事,使其對本課的學習產生期待。要運用多種方法充分引導學生朗讀,邊讀邊加深對文言文的感受,但對朗讀的要求不能拔高,只要能跟着老師讀出正確的詞句停頓即可,至於朗讀的語氣、情感,不作要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藉助註釋、插圖,藉助文白對照的方法來理解詞句的意思。從中段孩子認知出發,充分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適當展開想象,從而在走進文本情境中深入理解故事內容、領悟人物品質,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重新組織語言講述故事。除此之外,由於是首篇小古文的學習,可以在學習中適當總結閱讀小古文的方法。

教學目標:

1、認識“司”“跌”等5個生字,會寫“司、庭”等7個字。

2、正確跟讀課文,能借助註釋瞭解課文大意,並用自己的話講講故事。背誦課文。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簡單說出文言文與現代文的區別。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1、正確跟讀課文,能借助註釋瞭解課文大意,並用自己的話講講故事。背誦課文。

2、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簡單說出文言文與現代文的區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直接導入,感受不同

1、揭示課題,學寫“司”字。今天,我們的教室裏也來了一個小朋友,他就是——司馬光。司馬是一個複姓,他姓司馬,名光。指導寫“司”字,三筆起筆成一條斜線。

2、聯繫舊知。關於司馬光,你瞭解多少?交流:如愛讀書,很聰明,支持編纂《資治通鑑》。聯繫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你能說一說這個故事嗎?

3、感知特點。(出示古文)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這是一篇文言文,也叫古文。這篇古文跟平時學的課文哪裏不一樣?交流:短小,難讀難懂。

4、學習註釋。你還在哪裏看到過這樣的註釋?今天學古文時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就去請教註釋這個不說話的老師。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初讀正音。至少試讀兩次,注意把字音讀準確。指名讀,相機正音。

2、指導難讀字。關注兩個後鼻音的字:甕,迸。借註釋、看插圖理解“甕”,瞭解甕和缸的區別。

3、指導朗讀。個讀、齊讀等多形式朗讀,要求讀正確。

三、再讀課文,讀出味道

(一)讀出節奏

1、教師範讀,學生劃出停頓。彙報交流,劃錯了的同學趕緊改過來。對的小朋友自己讀一讀,注意讀出停頓讀出節奏。

交流:羣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衆/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2、指導朗讀,讀出節奏。

(二)讀出拖音

1、拖音地讀。部分音節適當拖音,學生練讀,指名讀。

2、搖頭晃腦地讀,入情入境。

四、讀懂課文,理解文意

(一)第一句:羣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1、隨機交流學生不理解的地方。

(1)根據字形理解“跌”。

(2)聯繫生活理解“庭”“羣兒”。什麼是庭?你家有庭院嗎?你的庭院裏有什麼?課文的庭院裏有什麼?羣兒是什麼意思?拓展羣山、羣鳥、羣馬。這個羣兒裏邊裏都有誰呀?交流:司馬光、掉進缸裏的小孩子,司馬光的朋友等等。

(3)想象拓展理解。羣兒在庭院裏幹什麼呢?哪個字的意思就是玩耍嬉戲?在庭院裏嬉戲叫戲於庭,在樹林裏呢?在公園裏呢?在水池裏呢?

(3)指導寫“登”字。

2、文白對照理解。小朋友,第一句話你讀懂了嗎?我來考考你們,我來說本站當中的句子,你們就說小古文當中意思和它一樣的相對應的句子。

(二)第二句話:衆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1、同桌合作貼一貼。文白對照是學習古文的一種很好的方法。請小朋友們拿出抽屜裏的學習紙,同桌兩兩合作,把小古文當中的句子貼到和本站意思相對應的地方。上臺彙報交流,說說理由。

2、師生合作讀一讀。教師讀現代文,學生讀小古文。

3、理解“棄”字。衆是誰呢?就是羣兒嗎?全部都在裏面嗎?司馬光也在裏面嗎?一個小孩一不小心掉水甕裏,他們在幹什麼?哭,丟下缸裏的小朋友光在哭了。在喊救命,丟下水缸裏的小朋友去找大人來救命了。丟下水缸裏的小朋友跑了。丟下他,其實就是哪個字“棄”。

4、聚焦司馬光的行爲。司馬光又是怎麼做的呢?請你用課文中的句子告訴我。交流:光持石擊甕破之。

5、理解拓展“之”的用法。光持石擊甕破之。在這裏,“之”是指什麼?持石擊甕破之,之就是“甕”,(手拿碗)那持石擊碗破之的之呢?——碗,(手拿杯)那持石擊杯破之的之呢?——杯,(手指教室的牆壁)持石擊牆破之呢?——牆。總結:呀,這個“之”字可真有趣!以後咱們在讀文言文時還會經常讀到它。

6、小朋友們,現在這個小古文你讀懂了嗎?你能借助註釋藉助插圖,把這個故事講下來嗎,自己試試看,然後講給你的同桌聽聽。

五、總結學法,嘗試背誦

1、總結學習方法。這節課我們知道了小古文跟其他課文不一樣的地方,我們還用了借註釋、看插圖、聯生活、文白對照、演動作的方法來讀懂小古文,以後我們還會學到更多的方法。

3、背課文。現在你能把課文背下來嗎?來,我們一起來看着板書試一次。自己試試看。

4、寫字指導。接下去請小朋友們翻開語文課堂作業本,開始寫字,先把我們課內指導過的這幾個字寫起來。課堂作業本,寫字:登、跌。還沒寫好的帶回教室寫。

作業佈置:

晚上回家以後把這篇小古文背給你的爸爸媽媽聽,要求,一要背正確,二要背出記節奏,三要背出味道,如果你還會搖頭晃腦地背,爸爸媽媽一定會表揚你!

第二課時

一、複習回顧,繼續學習

1、回顧背誦。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司馬光》這篇文言文,誰能背一背?

2、回顧故事。誰能用自己的話簡單講一講這個故事?

二、走進現場,感悟品質

1、小組合作表演,再現故事場景。

全文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句話,可司馬光砸缸的場景卻好像發生在我們的眼前。我們可以通過表演來重現當時的場景。

表演分工建議:一人當旁自;一人演登甕落水者:一人當司馬光;2~3人演“衆皆棄去”的“衆”。

同學們先選好自己要扮演的角色,然後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怎樣依據課文的描述,準確而生動地演出情境現場人物的所做所思?在默讀思考的基礎上,教師請一組同學到講臺前即興合作表演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2、教師演中採訪,聚焦人物品質。

(1)教師在學生表演後隨機採訪。

採訪觀看錶演的同學:你們覺得“落水者”和司馬光都演得對不對?依據是什麼?(應依據文本中的“動詞”描寫,評論“演員”演得是否準確從中感受到這篇小古文在語言表達上的特點,可以隨機讓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動詞,如:“沒水中”的孩子:“登一跌一沒”:司馬光:“持一擊一破”)

採訪衆人:當時你們爲什麼都跑了呀?(預設:驚慌害怕、沒有辦法、想找大人幫忙等)。

採訪司馬光。司馬光,你呢,你慌嗎?那你也太鎮定了,人都掉水裏去了。你怕嗎?真的不怕嗎?我可是很害怕的。你爲什麼不跑啊?(預設救朋友,是呀,時間就是生命呀,在水裏多呆一秒就多一分危險。你真勇敢,講義氣,聰明等)。

(2)說說你眼中的司馬光是個怎樣的人?

交流:機智、勇敢、講情義等等。

3、鏈接相關資料,深化人物形象。

出示補充資料,組織討論:說一說你對司馬光又有了怎樣的認識?

交流:司馬光遇事不慌、沉着應對、機智果敢的特點。

三、角色體驗,發展語言

1、司馬光破甕救友的故事很開就傳開了,在京城和洛陽都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以至於“其後京洛間畫以爲圖”,讀讀看,你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交流:在這以後京洛兩地把這個故事畫成了畫記錄下來。

2、假如現在學校的文化牆也出現了這幅圖,想讓你向低年級的小朋友介紹介紹,你會怎麼講這個故事呢?注意可以加入恰當的想象,讓故事的來龍去脈聽起來更清楚、更生動!自己講一講,將給同桌聽一聽,全班展示。

四、補充資料,推薦閱讀

1、補充課外資料,擴充人物形象認識。

交流:聰慧,愛讀書。

2、推薦閱讀《宋史·司馬光傳》。主要記載了司馬光的一生,既有他幼年的故事,也有他成年後在朝爲官的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