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角的度量》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角的度量》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角的度量》 篇一

[教學內容] 角的度量(第25-27頁)[教學目標]1、體會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認識量角器。2、會用量角器測量各種角的度數。[教學重、難點]  1、認識量角器。2、會用量角器測量各種角的度數。[教學準備] 每人準備量角器。[教學過程]一、體會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1、動手操作活動  四人小組活動:(1)用∠1測量∠a和∠b的大小。               (2)都是3倍多一點,討論怎麼辦:用更小的角去測。               (3)對摺∠1得到∠2,用∠1測量∠a和∠b的大小。2、討論、總結   討論:要測量一個角有多大,可以用規定的角去測,爲了統一測量單位便於交流,規定了1度角,並使用量角器來量角。二、認識量角器自己讀書26頁中的認一認,思考下面問題,再小組交流。1、測量角所用的單位。2、量角器的特點。三、使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大小1、先自己試一試:怎樣用量角器測∠a和∠b的大小。2、與同學交流測量的方法3、總結測量方法:強調“點與點的重合,邊與邊的重合”的測量方法。四、作業:練一練 2、3[板書設計]

角的度量測量角的單位:           測量角的方法:

《角的度量》 篇二

教學建議

一、知識結構

二、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教學的重點是角度計算中的進位制問題、互餘與互補的概念;難點是互餘與互補概念的理解和應用。熟練掌握的相關知識可以爲進一步研究相交線、平行線打下基礎。

1.度、分、秒的互換:如果一個角比1°還小,那麼怎樣度量它的大小?爲了更精密地度量角。我們把1°的角60等份,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記作1';又把1'的角60等份,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記作1''.即1°=60',1'=60''.這表明角的度、分、秒是60進制的,這和計量時間的時、分、秒是一樣的。例如:∠α的度數是32度48分51秒。記作∠α=32°48'51''.除法過程中,要注意度、分、秒是六十進制的,要把度的餘數乘以60化爲分,繼續除得精確到分,把分的餘數乘以60化爲秒,繼續除得精確到秒的近似值。

2.若兩個角的和是一個直角,這兩個角叫做互爲餘角,若兩個角的和是一個平角,這兩個角叫做互爲補角。理解這兩個概念,要把握以下幾點:(1)必須具備兩個角;(2)兩個角的和是一個定值:互餘兩角的和是 ,互補兩角的和是 ;(3)與兩個角的位置無關,只考慮兩角間的數量關係。

3.結合國小已經學過的概念,說明小於平角的角可以按照大小分成三類。分類的思想對於科學研究比較重要。要按照某種特徵進行分類,例如按照大小、按照輕重,等等。分類要不重不漏。就是說,在把一羣事物分類時,要使其中的每一事物都歸入某一類,不能無類可歸(不漏),並且只歸入某一類,不能既歸入這一類,又歸入另一類或另幾類(不重).這裏只是初步滲透分類的思想,以後還要遇到分類,如三角形的分類。

三、教法建議

1.本節的教學內容中,對分類的數學思想加強了要求,由於分類的思想不是第一次出現,因此,可以簡單進行小結,使得學生能夠加深認識。使學生自己能對一些事物進行分類。

2.在角的內容中,對角的進位制要加以重視,因爲這是與十進制不同的進制,以後由於不同的需要還會遇到不同的進制,在這裏講清楚後,以後再遇到,就會感到自然了。同時對於60這個數的特點進行分析,使學生對角的一些運算能很靈活。

3.角的單位中的大、小單位的互化比課本的要求要高,應該儘可能的掌握。

4.本節在對學生活動的安排上,時間可多一些,教師也可以根據情況酌情安排。在安排學生自己出題時,應多加鼓勵,儘量用學生自己出的題。目的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設計示例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互爲餘角、互爲補角的定義。

2.掌握有關補角和餘角的性質。

3.應用以上知識點解決有關計算和簡單推理問題。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例3的講解,培養學生用代數方法解幾何問題的思路。

2.通過有關餘角、補角性質的推導,初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互餘、互補角性質的推導,說明事物之間具有普遍的聯繫性。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互餘、互補的演示,使學全體會幾何圖形的動態美,通過性質的推導,使學生初步領略幾何邏輯推理的嚴密美。

二、學法引導

1.教師教法:引導發現、嘗試指導相結合。

2.學生學法:學生積極參與,動手動腦,與主動發現相結合;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互爲餘角、互爲補角的角的概念及有關餘角、補角的性質。

(二)難點

有關餘角和有關補角性質的推導。

(三)疑點

互餘、互補的兩個角圖形的位置關係。

(四)解決辦法

對重點、難點,應巧妙引導學生去發現,通過動手、動腦解決問題。

對疑點,由學生思考並討論,互相敘述“爲什麼”並相互糾正,同時,由教師進行邏輯點撥。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或電腦、三角板、自制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通過教師演示,學生活動的方法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2.通過學生討論,歸納總結出互餘、互補的定義,並通過兩個練習對定義加以鞏固。

3.通過教師出示問題,學生思考並相互敘述,最後教師加以點撥的方法完成第一個性質的邏輯推理,其他性質由教師出示問題,學生模仿完成,最後學生做反饋練習。

4.通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完成圖表的方法進行本節課的小結。

七、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正確理解互餘、互補的定義並掌握其性質,並能運用進行簡單的計算和推理。

(二)整體感知

通過教師演示和指導,學生動手動腦參與,順利地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互餘、互補的定義和性質,並通過對圖形的識別和性質的理解,完成一些簡單的計算和推理。

(三)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度量,認識了平角和直角,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畫出一個平角和一個直角,並標明其度數。

學生畫圖形的同時,投影顯示以下圖形,見圖1及圖2:

圖1 圖2

教師演示:在以上兩個圖形的基礎上,利用電腦(或投影),分別過兩個角的頂點作活動射線 ,任意改變射線位置,讓學生觀察,如下圖1及圖2:

圖1 圖2

學生活動:過自己所畫兩個角的頂點,任意作射線 ,同時觀察老師演示。

提出問題:射線 把平角 ,直角 分別分成了幾個角?它們的度數關係如何?

(學生容易答出:分成兩個角, , .)

教師演示:把射線 固定一個位置不動,然後把兩個圖形中的角保持大小不變,拉開,如圖1及圖2(或拉開更遠些,多變換幾種位置).

圖1 圖2

提出問題: 與 的和還是 嗎? 與 的和還是 嗎?

學生活動:觀察教師演示過程中的圖形變換,同桌可相互討論,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教法說明】 與 , 與 位置變換,前提是其大小不變。改變位置關係目的是:避免提出互補、互餘角的概念後,學生誤認爲只有有公共頂點且和爲 , 的兩個角纔是互補、互餘的角。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肯定結論:

不論 、、、的位置關係如何變化,只要大小不變, 與 的和永遠是平角, 與 的和永遠是直角。像這樣具有特殊關係的角,我們分別叫它們互爲補角和互爲餘角。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一節中又一新知識。(板書課題)

[板書]1.6

【教法說明】  注重學生的參與意識,要讓學生手腦並動,通過不斷演示,學生觀察,教師逐步提出問題,讓學生養成自己發現問題,並沒法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

探究新知

1.互爲餘角、互爲補角的定義

提出問題:你能根據前面老師的演示和說明,敘述一下具有什麼關係的兩個角叫互爲餘角和互爲補角嗎?

學生活動:同桌相互討論,互相糾正和補充,找學生口述。

【教法說明】通過學生親自動手畫圖,觀察老師的演示,對互餘、互補角概念的理解,可以說已經水到渠成。教師不必包辦代替,要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以訓練其歸納總結及口頭表達能力。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給予肯定後給出答案:

[板書]

互爲餘角:如果兩個角的和是一個直角,那麼這兩個角叫互爲餘角。其中一個角叫做另一個角的餘角。

直爲補角:如果兩個角的和是一個平角,那麼這兩個角叫互爲補角。其中一個角叫做另一個角的補角。

2.提出問題,理解定義。(投影顯示)

(1)以上定義中的“互爲”是什麼意思?

(2)若 ,那麼 互爲補角嗎?

(3)互爲餘角、互爲補角的兩個角是否一定有公共頂點?

學生討論以上三個問題。

【教法說明】對定義的理解,提出的三個問題很關鍵,讓學生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比教師單純強調“注意”效果要好得多,同時也培養學生全面分析、考慮問題的能力。

通過學生回答,教師對以上三個問題給予肯定或否定。

反饋練習:投影顯示

1.若 與 互補,則 ,若 與 互餘,

2. 角的餘角爲 ,補角爲 , 的餘角爲 .補角爲 .

3.如圖1: 是直線 上一點, 是 的平分線,

圖1

① 的補角是____________

② 的餘角是____________

③ 的補角是____________

【教法說明】第l、2兩題可由學生搶答,這兩題是爲以下例3做鋪墊的。第1題實質上也是把定義的文字語言轉化成幾何語言,強調反之也成立。通過第3題要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

2.有關互餘、互補角的性質

師:通過以上練習,我們對互餘、互補角的概念有了較深刻的理解,下面我們提出一個新問題,看你們能否解決。

投影出示:

例4  與 互補, 與 互補,若 ,那麼 和 相等嗎?爲什麼?

【教法說明】學生思考並討論,同桌互相敘述“爲什麼”講相互糾正。有時學生間的交流比師生對話效果會更好。

找學生試述“爲什麼”,估計邏輯性不會太強,教師可加以點撥:解決幾何問題往往要從已知入手,聯想出結論:如由 與 互補你想到什麼結論?( ) 與 互補呢?( ).因爲要比較的是 與 的大小,以上兩式可表示爲: , .已知中 ,則 一定等於 .

教師邊引導學生敘述邊板書出較規範的格式:

[板書]

∵ 與 互補,∴ 即 .

∵ 與 互補,∴ 即 .

∵ ,∴ .

【教法說明】此問題中的“爲什麼”實際上是幾何中的推理問題,要有嚴密的邏輯性。學生第一次接觸,因此,“放”可以,而且必須“收”。教師引導由已知產生聯想,一環緊扣一環,寫出推理過程,滲透“∵  ∴”的書寫格式。

提出問題:通過以上題目,你是否發現了兩個等角的補角間有怎樣的關係?你能試着總結嗎?

【教法說明】由學生髮現性質,並歸納總結,培養學生由具體題日抽象出幾何命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會由具體到抽象考慮問題的方法。

學生活動:同桌討論,並互相敘述總結規律。

教師對學生回答進行糾正、整理後板書,並給出符號語言,強調此性質的應用。

[板書]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 ,∴ .

提出問題: 與 互餘, 與 互餘,若 ,那麼 等於 嗎?爲什麼?你由此問題又能得出什麼結論?

學生活動:教師不給任何提示的情況下,在練習本上仿照例4的格式,寫出“爲什麼”及得出的結論。

教師找同學回答後板書。

[板書]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 , ,∴ .

師:有關餘角和補角的性質很有用,以後遇到有同角(或等角)的補角就可以根據這個性質,知道它們都相等。

反饋練習:投影顯示

圖1

1.見圖1,若 與 互餘, 與 互餘,

則______=______根據是:________

圖2

2.見圖2,若 與 互補, 與 互補,

則______=_______根據是:_________

圖3

3.如圖3, 是直線 上的一點,平分 , ,則

【教法說明】第1、2兩題主要強調互餘、互補角性質的應用,設計成活動膠片(或電腦課件)把圖中的角多變換幾個位置。第2題中當拼成兩相交線時爲下一步學習對頂角相等做準備。第3題可以找 、的餘角有幾個,把題再拓寬些。

(四)總結、擴展

以提問的形式列出下表

互餘的角

互補的角

數量關係

對應圖形

性質

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思考題(投影出示)

1.銳角的餘角一定是銳角嗎?

2.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一定互爲補角嗎?

3.一個角的補角比這個角的餘角大多少度?

4.相等且互補的兩個角各是多少度?

5.一個角的補角一定比這個角大嗎?

【教法說明】小結後由學生看書,讓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提出以上問題,則發動同學們討論,沒提出以上問題教師再提出,由學生討論。

八、佈置作業

課本第38頁練習第1、2題。

作業 答案

1.較大角是 ,比薩斜塔傾斜了 .

2. 的補角是 ,餘角是 .

九、板書設計

1.6

1.定義

如果兩個角的和是一個平角,那麼這兩個角互爲補角。

如果兩個角的和是一個直角,那麼這兩個角互爲餘角。

2.性質

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

例3  解: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練習板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習

解: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熱門文章中“課件

《角的度量》 篇三

教學建議

一、知識結構

二、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教學的重點是角度計算中的進位制問題、互餘與互補的概念;難點是互餘與互補概念的理解和應用。熟練掌握的相關知識可以爲進一步研究相交線、平行線打下基礎。

1.度、分、秒的互換:如果一個角比1°還小,那麼怎樣度量它的大小?爲了更精密地度量角。我們把1°的角60等份,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記作1';又把1'的角60等份,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記作1''.即1°=60',1'=60''.這表明角的度、分、秒是60進制的,這和計量時間的時、分、秒是一樣的。例如:∠α的度數是32度48分51秒。記作∠α=32°48'51''.除法過程中,要注意度、分、秒是六十進制的,要把度的餘數乘以60化爲分,繼續除得精確到分,把分的餘數乘以60化爲秒,繼續除得精確到秒的近似值。

2.若兩個角的和是一個直角,這兩個角叫做互爲餘角,若兩個角的和是一個平角,這兩個角叫做互爲補角。理解這兩個概念,要把握以下幾點:(1)必須具備兩個角;(2)兩個角的和是一個定值:互餘兩角的和是 ,互補兩角的和是 ;(3)與兩個角的位置無關,只考慮兩角間的數量關係。

3.結合國小已經學過的概念,說明小於平角的角可以按照大小分成三類。分類的思想對於科學研究比較重要。要按照某種特徵進行分類,例如按照大小、按照輕重,等等。分類要不重不漏。就是說,在把一羣事物分類時,要使其中的每一事物都歸入某一類,不能無類可歸(不漏),並且只歸入某一類,不能既歸入這一類,又歸入另一類或另幾類(不重).這裏只是初步滲透分類的思想,以後還要遇到分類,如三角形的分類。

三、教法建議

1.本節的教學內容中,對分類的數學思想加強了要求,由於分類的思想不是第一次出現,因此,可以簡單進行小結,使得學生能夠加深認識。使學生自己能對一些事物進行分類。

2.在角的內容中,對角的進位制要加以重視,因爲這是與十進制不同的進制,以後由於不同的需要還會遇到不同的進制,在這裏講清楚後,以後再遇到,就會感到自然了。同時對於60這個數的特點進行分析,使學生對角的一些運算能很靈活。

3.角的單位中的大、小單位的互化比課本的要求要高,應該儘可能的掌握。

4.本節在對學生活動的安排上,時間可多一些,教師也可以根據情況酌情安排。在安排學生自己出題時,應多加鼓勵,儘量用學生自己出的題。目的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設計示例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

1.理解互爲餘角、互爲補角的定義。

2.掌握有關補角和餘角的性質。

3.應用以上知識點解決有關計算和簡單推理問題。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例3的講解,培養學生用代數方法解幾何問題的思路。

2.通過有關餘角、補角性質的推導,初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互餘、互補角性質的推導,說明事物之間具有普遍的聯繫性。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互餘、互補的演示,使學全體會幾何圖形的動態美,通過性質的推導,使學生初步領略幾何邏輯推理的嚴密美。

二、學法引導

1.教師教法:引導發現、嘗試指導相結合。

2.學生學法:學生積極參與,動手動腦,與主動發現相結合;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互爲餘角、互爲補角的角的概念及有關餘角、補角的性質。

(二)難點

有關餘角和有關補角性質的推導。

(三)疑點

互餘、互補的兩個角圖形的位置關係。

(四)解決辦法

對重點、難點,應巧妙引導學生去發現,通過動手、動腦解決問題。

對疑點,由學生思考並討論,互相敘述“爲什麼”並相互糾正,同時,由教師進行邏輯點撥。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或電腦、三角板、自制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通過教師演示,學生活動的方法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2.通過學生討論,歸納總結出互餘、互補的定義,並通過兩個練習對定義加以鞏固。

3.通過教師出示問題,學生思考並相互敘述,最後教師加以點撥的方法完成第一個性質的邏輯推理,其他性質由教師出示問題,學生模仿完成,最後學生做反饋練習。

4.通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完成圖表的方法進行本節課的小結。

七、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正確理解互餘、互補的定義並掌握其性質,並能運用進行簡單的計算和推理。

(二)整體感知

通過教師演示和指導,學生動手動腦參與,順利地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互餘、互補的定義和性質,並通過對圖形的識別和性質的理解,完成一些簡單的計算和推理。

(三)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度量,認識了平角和直角,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畫出一個平角和一個直角,並標明其度數。

學生畫圖形的同時,投影顯示以下圖形,見圖1及圖2:

圖1 圖2

教師演示:在以上兩個圖形的基礎上,利用電腦(或投影),分別過兩個角的頂點作活動射線 ,任意改變射線位置,讓學生觀察,如下圖1及圖2:

圖1 圖2

學生活動:過自己所畫兩個角的頂點,任意作射線 ,同時觀察老師演示。

提出問題:射線 把平角 ,直角 分別分成了幾個角?它們的度數關係如何?

(學生容易答出:分成兩個角, , .)

教師演示:把射線 固定一個位置不動,然後把兩個圖形中的角保持大小不變,拉開,如圖1及圖2(或拉開更遠些,多變換幾種位置).

圖1 圖2

提出問題: 與 的和還是 嗎? 與 的和還是 嗎?

學生活動:觀察教師演示過程中的圖形變換,同桌可相互討論,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教法說明】 與 , 與 位置變換,前提是其大小不變。改變位置關係目的是:避免提出互補、互餘角的概念後,學生誤認爲只有有公共頂點且和爲 , 的兩個角纔是互補、互餘的角。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肯定結論:

不論 、、、的位置關係如何變化,只要大小不變, 與 的和永遠是平角, 與 的和永遠是直角。像這樣具有特殊關係的角,我們分別叫它們互爲補角和互爲餘角。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一節中又一新知識。(板書課題)

板書]1.6

【教法說明】  注重學生的參與意識,要讓學生手腦並動,通過不斷演示,學生觀察,教師逐步提出問題,讓學生養成自己發現問題,並沒法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

探究新知

1.互爲餘角、互爲補角的定義

提出問題:你能根據前面老師的演示和說明,敘述一下具有什麼關係的兩個角叫互爲餘角和互爲補角嗎?

學生活動:同桌相互討論,互相糾正和補充,找學生口述。

【教法說明】通過學生親自動手畫圖,觀察老師的演示,對互餘、互補角概念的理解,可以說已經水到渠成。教師不必包辦代替,要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以訓練其歸納總結及口頭表達能力。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給予肯定後給出答案:

板書

互爲餘角:如果兩個角的和是一個直角,那麼這兩個角叫互爲餘角。其中一個角叫做另一個角的餘角。

直爲補角:如果兩個角的和是一個平角,那麼這兩個角叫互爲補角。其中一個角叫做另一個角的補角。

2.提出問題,理解定義。(投影顯示)

(1)以上定義中的“互爲”是什麼意思?

(2)若 ,那麼 互爲補角嗎?

(3)互爲餘角、互爲補角的兩個角是否一定有公共頂點?

學生討論以上三個問題。

【教法說明】對定義的理解,提出的三個問題很關鍵,讓學生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比教師單純強調“注意”效果要好得多,同時也培養學生全面分析、考慮問題的能力。

通過學生回答,教師對以上三個問題給予肯定或否定。

反饋練習:投影顯示

1.若 與 互補,則 ,若 與 互餘,

2. 角的餘角爲 ,補角爲 , 的餘角爲 .補角爲 .

3.如圖1: 是直線 上一點, 是 的平分線,

圖1

① 的補角是____________

② 的餘角是____________

③ 的補角是____________

【教法說明】第l、2兩題可由學生搶答,這兩題是爲以下例3做鋪墊的。第1題實質上也是把定義的文字語言轉化成幾何語言,強調反之也成立。通過第3題要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

2.有關互餘、互補角的性質

師:通過以上練習,我們對互餘、互補角的概念有了較深刻的理解,下面我們提出一個新問題,看你們能否解決。

投影出示:

例4  與 互補, 與 互補,若 ,那麼 和 相等嗎?爲什麼?

【教法說明】學生思考並討論,同桌互相敘述“爲什麼”講相互糾正。有時學生間的交流比師生對話效果會更好。

找學生試述“爲什麼”,估計邏輯性不會太強,教師可加以點撥:解決幾何問題往往要從已知入手,聯想出結論:如由 與 互補你想到什麼結論?( ) 與 互補呢?( ).因爲要比較的是 與 的大小,以上兩式可表示爲: , .已知中 ,則 一定等於 .

教師邊引導學生敘述邊板書出較規範的格式:

板書

∵ 與 互補,∴ 即 .

∵ 與 互補,∴ 即 .

∵ ,∴ .

【教法說明】此問題中的“爲什麼”實際上是幾何中的推理問題,要有嚴密的邏輯性。學生第一次接觸,因此,“放”可以,而且必須“收”。教師引導由已知產生聯想,一環緊扣一環,寫出推理過程,滲透“∵  ∴”的書寫格式。

提出問題:通過以上題目,你是否發現了兩個等角的補角間有怎樣的關係?你能試着總結嗎?

【教法說明】由學生髮現性質,並歸納總結,培養學生由具體題日抽象出幾何命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會由具體到抽象考慮問題的方法。

學生活動:同桌討論,並互相敘述總結規律。

教師對學生回答進行糾正、整理後板書,並給出符號語言,強調此性質的應用。

板書]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 ,∴ .

提出問題: 與 互餘, 與 互餘,若 ,那麼 等於 嗎?爲什麼?你由此問題又能得出什麼結論?

學生活動:教師不給任何提示的情況下,在練習本上仿照例4的格式,寫出“爲什麼”及得出的結論。

教師找同學回答後板書.

板書]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 , ,∴ .

師:有關餘角和補角的性質很有用,以後遇到有同角(或等角)的補角就可以根據這個性質,知道它們都相等。

反饋練習:投影顯示

圖1

1.見圖1,若 與 互餘, 與 互餘,

則______=______根據是:________

圖2

2.見圖2,若 與 互補, 與 互補,

則______=_______根據是:_________

圖3

3.如圖3, 是直線 上的一點,平分 , ,則

【教法說明】第1、2兩題主要強調互餘、互補角性質的應用,設計成活動膠片(或電腦課件)把圖中的角多變換幾個位置。第2題中當拼成兩相交線時爲下一步學習對頂角相等做準備。第3題可以找 、的餘角有幾個,把題再拓寬些。

(四)總結、擴展

以提問的形式列出下表

互餘的角

互補的角

數量關係

對應圖形

性質

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思考題(投影出示)

1.銳角的餘角一定是銳角嗎?

2.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一定互爲補角嗎?

3.一個角的補角比這個角的餘角大多少度?

4.相等且互補的兩個角各是多少度?

5.一個角的補角一定比這個角大嗎?

【教法說明】小結後由學生看書,讓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提出以上問題,則發動同學們討論,沒提出以上問題教師再提出,由學生討論。

八、佈置作業

課本第38頁練習第1、2題。

作業 答案

1.較大角是 ,比薩斜塔傾斜了 .

2. 的補角是 ,餘角是 .

九、板書設計

1.6

1.定義

如果兩個角的和是一個平角,那麼這兩個角互爲補角。

如果兩個角的和是一個直角,那麼這兩個角互爲餘角。

2.性質

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

例3  解: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練習板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習

解: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角的度量》 篇四

角的度量教學內容:教材第37~38頁角的度量第5~7題。教學目標:●使學生認識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結構,能按不同向認識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順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計量單位“度”認識的角的大小。●使學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學會用量角器量角。教具學具準備:投影儀,紅色木條做的一個角,師生每人準備一個量角器。教學過程:一、複習舊知1.口算。用小黑板出示,指名學生口算得數。2.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是角。3.引入課題。也許有的同學會說我們可以用尺子進行測量線段的長度,如果能像量線段那樣,能用一種單位去量一量,知道一個角的大小,那該多好啊。那麼,究竟用什麼去量呢?量出的結果用什麼做單位呢?怎樣去量角呢?這些就是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角的度量。(板書課題)二、認識量角器1.認識角的計量單位。說明: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這就是一個量角器。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量角器。提問:量角器是什麼形狀的?我們來看這個半圓,從0開始到180爲止。這個半圓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說明: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對的角就叫做1度的角。也就是說,計量角的單位是“度”。(板書:度)寫“度”可以用一個小圓圈來表示,此爲“1度”,我們這樣寫。(板書:)領學生讀“1’。追問:計量角的單位是什麼?1‘的角有多大?指出:計量角的單位是“度”,用符號“’表示。2.認識量角器的結構。(1)把半圓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這樣的10份所對的角是10度的角,這樣的60份所對的角是60度的角,這樣的90份所對的角是90度的角。(2)請同學們繼續觀察,量角器上這個小圓點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再仔細觀察,量角器上有幾圈刻度?外圈的刻度0~180‘是按怎樣排列的?內圈呢?指出:量角器上有兩圈刻度,外圈刻度從左往右按順時針方向從0~180,內圈刻度從右往左按逆時針方向從0~180。同學們看明白了嗎?(3)外圈的刻度線,從左邊起看到o’刻度線了嗎? 拉出10、30、90、120、180,讓學生說出是多少度。提問:誰能從左邊起找出外圈50的刻度線,請你拉這根線來表示。誰再來找出90的刻度線?再請哪位同學來找出外圈125的刻度線?180呢?外圈的刻度會找到嗎?(4)從右邊起,內圈的刻度怎樣找呢?現在誰用線來拉一拉,表示出內圈0的刻度線?45呢?80?)90呢?再指名學生用拉線的方法找出140、180的刻度線。內圈的刻度會找了嗎?(5)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與老師這裏的一樣嗎?你的量,角器上的中心在哪裏?大家一起來找量角器上的刻度。從左邊起,找0刻度線、10刻度線、135刻度線、180顆度線。再從右邊起,找0、10、135、180 刻度線。(老師巡視)三、教學角的量法1.自學課本。我們已經認識了量角器,能指出量角器上的度數。怎樣用量角器量一個角的度數呢?請大家看課本。從111頁倒數第二行看起,到例1完。看完後告訴老師,量角要分幾步,哪幾步?2.提問:量角要分幾步進行?哪兩步?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歸納爲“兩重合,一看數”。教師用小黑板出示:兩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頂點重合,o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重合。一看數:看角的另一條邊對的刻度數。3.請大家和老師一起來量這個角的度數。 先要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然後做到“兩重合”。再看另一條邊對的刻度數。現在知道這個角多少度嗎?你是怎樣看出來的?爲什麼要看內圈?四、課堂小結3、量角的練習教學內容:教材第116頁練習二十二第8一12題。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量角的方法,能正確、熟練地度量不同方位的角的度數。教具學具準備:投影儀,量角器。教學過程:一、複習舊知1.角的量法。提問:誰來說一說,度量角的方法是怎樣的?(板書:兩重合一看數)2.量出下面角的度數。(用投影儀)提問:剛纔量角用的是哪一圈的刻度?請你們拿出自己的量器,沿內圈的0刻度線起,10、20……一起數到180。再沿外圈,從0刻度線起,10、20……一起數到180。3.下面的圖形都是角嗎?爲什麼?4.揭示課題。上面量的角,都有一條邊是水平方向並且向右的,如果把角方向改變一下,像這裏圖中的角,我們也可以按照“兩重合,一看數”的方法量出它的大小,這就是今天量角的練習內容。(板書課題)通過練習,要進一步掌握“兩重合,一看數”的量角方法,能正確、熟練地量出各種角的度數。二、量角練習1.量出下面角的大小。投影出示:老師作示範量角,強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頂點重合,o刻度線與一條邊重合,再讓學生讀出角的大小的刻度。在學生讀刻度時,提問學生要從量角器哪一邊起,看哪一圈的度數。指出:量上面這些角的度數,還是要按照“兩重合,一看數”的方法來量角。在看刻度數時要特別注意,先弄清要看哪一圈的刻度,再讀出是多少度。2.練習四第4題。現在請同學們看一看練習四第4題,先想一想,每個角的度數要從量角器哪一邊看起,看哪一圈的,再告訴大家,每個角是多少度。指名學生口答角的度數。請同學們再看一下,這裏用量角器量角時,量角器的半圓是對着角的哪個方向的?指出:在把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頂點重合,o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重合時,量角器的半圓要對着角的“開口”。3.練習二四第7題。(1)現在請同學們按上面的方法,自己來量下面第9題裏的角。量角器按書上的位置放,注意半圓對着角的“開口”。量出度數後,寫在角的下面。(老師巡視指導)(2)這幾個角是怎樣量的呢?現在請同學們跟老師再量一遍,看自己量得對不對。用投影儀投影出第7題,逐個量角,得出每個角的度數。提問:你能說一說剛纔按怎樣的方法量角的嗎?擺量角器時,量角器的半圓要怎樣擺?讀數時要特別注意什麼?三、課堂小結這節課練習了什麼內容?量角的方法是怎樣的?按照這樣的方法量角,還要注意哪兩個問題?(半圓對着“開口”,讀數看清是哪一圈。)

《角的度量》 篇五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認識射線,明確掌握直線、線段和射線三個概念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會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教學重點和難點:

建立射線的概念,掌握直線、線段和射線三個概念之間的聯繫與區別,以及建立角的概念是教學的重點。

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是學習的難點。

教學過程 :

一、認識射線、理解直線、線段和射線的聯繫和區別。

1.拿出一條長線,用兩手把一部分拉直,兩個學生把一部分拉直。

問:這是一條什麼線?(直線)

我們已經學過直線,說說直線有什麼特點?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說明:直線的特點首先是直,是無限長的,可以延伸得很長很長,不管延伸多長,都是直的。直線沒有端點,但實際畫直線時,不可能畫出無限長的直線,只能用不畫端點來表示,沒有端點就表示可以無限延長。

板書:直線   無限長   沒有端點

2.教學線段。

師在直線上點兩個點,板書:

問:直線上兩點間的一段叫做什麼?(線段)線段有什麼特點?(線段也是直的,有兩個端點)線段和直線有什麼關係?引導學生明確:線段長度是有限的,它是直線的一部分。

板書:線段   有限長  兩上端點   是直線的一部分

3.教學射線。

師先畫一條線段,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

問:這個圖形叫直線嗎?它還是線段嗎?爲什麼?

引導學生明確:它不同於直線,因它有一個端點;它也不同於線段,它只有一個端點,我們叫它射線。

問:射線有什麼特點?和直線有什麼關係?

引導學生明確:射線也是無限長的,只有一個端點,不能度量長短,它也是直線的一部分。

板書:射線   無限長    一個端點  是直線的一部分

4.引導學生比較直線、射線和線段有什麼共同點和不同點。

填表:

名稱 長度 端點個數 與直線的關係 圖示

直線

射線

線段

反饋:

1.下面圖形,說出哪些是線段,哪些是直線?哪些是射線?

2.從一點可以畫出幾條射線?

學生動手畫,得出可以畫無數條。

二、建立角的概念。

1.啓發學生自己舉例,哪些圖形是角?角有幾條邊?角的邊是直線、線段還是射線?

學生通過三角板看出:角有兩條邊,角的邊是射線,因爲角只有一個端點。

2.師在黑板上畫有,畫角的步驟如下:

畫出一點,從這一點引出一條射線。

從這一點再引出另一條射線。

寫出各部分名稱,用∠1表示。

3.啓發學生總結角的概念。

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4.通過操作,引導學生找出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學生用準備的兩個硬紙條做成一活動角,按住一個紙條不動,轉動另一個紙條,可以出現各種形狀、大小不同的角。

怎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呢?

指導學生,先使兩個角的一邊重合,再看另一條邊,哪個角的邊在外面,哪個角就大,如右圖。如果另一條邊也重合,說明這兩個角相等。

總結性提問:

(1)角的概念是什麼?

(2)角的各部分名稱是什麼?

(3)怎樣確定一個角比另一個角大、還是小、還是相等。

(三)。

1.首先說明要準確地比較角的大小,需要有度量的工具,就是量角器。還要確定計算角的單位是度,用符號“。”表示。

觀察半圓儀,平分成180份,1份就是1度,用表示。

2.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先讓學生認識量角器,觀察它的構造,有兩圈刻度,中心點和零刻度線。

指導學生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關鍵是使量角器的中心點和角的頂點重合,然後使零刻度線和角的第一條邊重合,在哪一個圈上,就在哪個圈上找角的另一條邊所對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教師邊演示邊說明,邊引導學生觀察。

學生閱讀課本,並用量角器測量131頁上的兩個角,各是多少度。教師巡視加以指導。

3.研究角的大小與邊長的關係。

師在黑板上出示一個的角,延長角的兩條邊,讓學生觀察,角的大小有沒有變化?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係?與什麼沒有關係?

引導學生明確:延長角的兩條邊,角的大小要看角的兩條邊叉開的大小,叉開的越大,角就越大。

想一想,在本上畫一個的角,兩條邊長都是3釐米,在操場上畫同樣的角,兩條邊長都是3米。這兩個角的大小有區別嗎?爲什麼?

反饋:完成131頁的“做一做”

(四)總結提問:

1.射線、直線和線段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2.什麼樣的圖形叫做角?

3.怎樣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4.角的大小是上什麼決定的?與邊長有什麼關係?

(五)作業 。

練習二十八第1-3題。

《角的度量》 篇六

教學建議

一、知識結構

二、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教學的重點是角度計算中的進位制問題、互餘與互補的概念;難點是互餘與互補概念的理解和應用。熟練掌握的相關知識可以爲進一步研究相交線、平行線打下基礎。

1.度、分、秒的互換:如果一個角比1°還小,那麼怎樣度量它的大小?爲了更精密地度量角。我們把1°的角60等份,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記作1';又把1'的角60等份,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記作1''.即1°=60',1'=60''.這表明角的度、分、秒是60進制的,這和計量時間的時、分、秒是一樣的。例如:∠α的度數是32度48分51秒。記作∠α=32°48'51''.除法過程中,要注意度、分、秒是六十進制的,要把度的餘數乘以60化爲分,繼續除得精確到分,把分的餘數乘以60化爲秒,繼續除得精確到秒的近似值。

2.若兩個角的和是一個直角,這兩個角叫做互爲餘角,若兩個角的和是一個平角,這兩個角叫做互爲補角。理解這兩個概念,要把握以下幾點:(1)必須具備兩個角;(2)兩個角的和是一個定值:互餘兩角的和是 ,互補兩角的和是 ;(3)與兩個角的位置無關,只考慮兩角間的數量關係。

3.結合國小已經學過的概念,說明小於平角的角可以按照大小分成三類。分類的思想對於科學研究比較重要。要按照某種特徵進行分類,例如按照大小、按照輕重,等等。分類要不重不漏。就是說,在把一羣事物分類時,要使其中的每一事物都歸入某一類,不能無類可歸(不漏),並且只歸入某一類,不能既歸入這一類,又歸入另一類或另幾類(不重).這裏只是初步滲透分類的思想,以後還要遇到分類,如三角形的分類。

三、教法建議

1.本節的教學內容中,對分類的數學思想加強了要求,由於分類的思想不是第一次出現,因此,可以簡單進行小結,使得學生能夠加深認識。使學生自己能對一些事物進行分類。

2.在角的內容中,對角的進位制要加以重視,因爲這是與十進制不同的進制,以後由於不同的需要還會遇到不同的進制,在這裏講清楚後,以後再遇到,就會感到自然了。同時對於60這個數的特點進行分析,使學生對角的一些運算能很靈活。

3.角的單位中的大、小單位的互化比課本的要求要高,應該儘可能的掌握。

4.本節在對學生活動的安排上,時間可多一些,教師也可以根據情況酌情安排。在安排學生自己出題時,應多加鼓勵,儘量用學生自己出的題。目的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設計示例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互爲餘角、互爲補角的定義。

2.掌握有關補角和餘角的性質。

3.應用以上知識點解決有關計算和簡單推理問題。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例3的講解,培養學生用代數方法解幾何問題的思路。

2.通過有關餘角、補角性質的推導,初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互餘、互補角性質的推導,說明事物之間具有普遍的聯繫性。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互餘、互補的演示,使學全體會幾何圖形的動態美,通過性質的推導,使學生初步領略幾何邏輯推理的嚴密美。

二、學法引導

1.教師教法:引導發現、嘗試指導相結合。

2.學生學法:學生積極參與,動手動腦,與主動發現相結合;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互爲餘角、互爲補角的角的概念及有關餘角、補角的性質。

(二)難點

有關餘角和有關補角性質的推導。

(三)疑點

互餘、互補的兩個角圖形的位置關係。

(四)解決辦法

對重點、難點,應巧妙引導學生去發現,通過動手、動腦解決問題。

對疑點,由學生思考並討論,互相敘述“爲什麼”並相互糾正,同時,由教師進行邏輯點撥。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或電腦、三角板、自制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通過教師演示,學生活動的方法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2.通過學生討論,歸納總結出互餘、互補的定義,並通過兩個練習對定義加以鞏固。

3.通過教師出示問題,學生思考並相互敘述,最後教師加以點撥的方法完成第一個性質的邏輯推理,其他性質由教師出示問題,學生模仿完成,最後學生做反饋練習。

4.通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完成圖表的方法進行本節課的小結。

七、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正確理解互餘、互補的定義並掌握其性質,並能運用進行簡單的計算和推理。

(二)整體感知

通過教師演示和指導,學生動手動腦參與,順利地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互餘、互補的定義和性質,並通過對圖形的識別和性質的理解,完成一些簡單的計算和推理。

(三)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度量,認識了平角和直角,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畫出一個平角和一個直角,並標明其度數。

學生畫圖形的同時,投影顯示以下圖形,見圖1及圖2:

圖1 圖2

教師演示:在以上兩個圖形的基礎上,利用電腦(或投影),分別過兩個角的頂點作活動射線 ,任意改變射線位置,讓學生觀察,如下圖1及圖2:

圖1 圖2

學生活動:過自己所畫兩個角的頂點,任意作射線 ,同時觀察老師演示。

提出問題:射線 把平角 ,直角 分別分成了幾個角?它們的度數關係如何?

(學生容易答出:分成兩個角, , .)

教師演示:把射線 固定一個位置不動,然後把兩個圖形中的角保持大小不變,拉開,如圖1及圖2(或拉開更遠些,多變換幾種位置).

圖1 圖2

提出問題: 與 的和還是 嗎? 與 的和還是 嗎?

學生活動:觀察教師演示過程中的圖形變換,同桌可相互討論,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教法說明】 與 , 與 位置變換,前提是其大小不變。改變位置關係目的是:避免提出互補、互餘角的概念後,學生誤認爲只有有公共頂點且和爲 , 的兩個角纔是互補、互餘的角。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肯定結論:

不論 、、、的位置關係如何變化,只要大小不變, 與 的和永遠是平角, 與 的和永遠是直角。像這樣具有特殊關係的角,我們分別叫它們互爲補角和互爲餘角。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一節中又一新知識。(板書課題)

[板書]1.6

【教法說明】  注重學生的參與意識,要讓學生手腦並動,通過不斷演示,學生觀察,教師逐步提出問題,讓學生養成自己發現問題,並沒法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

探究新知

1.互爲餘角、互爲補角的定義

提出問題:你能根據前面老師的演示和說明,敘述一下具有什麼關係的兩個角叫互爲餘角和互爲補角嗎?

學生活動:同桌相互討論,互相糾正和補充,找學生口述。

【教法說明】通過學生親自動手畫圖,觀察老師的演示,對互餘、互補角概念的理解,可以說已經水到渠成。教師不必包辦代替,要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以訓練其歸納總結及口頭表達能力。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給予肯定後給出答案:

[板書]

互爲餘角:如果兩個角的和是一個直角,那麼這兩個角叫互爲餘角。其中一個角叫做另一個角的餘角。

直爲補角:如果兩個角的和是一個平角,那麼這兩個角叫互爲補角。其中一個角叫做另一個角的補角。

2.提出問題,理解定義。(投影顯示)

(1)以上定義中的“互爲”是什麼意思?

(2)若 ,那麼 互爲補角嗎?

(3)互爲餘角、互爲補角的兩個角是否一定有公共頂點?

學生討論以上三個問題。

【教法說明】對定義的理解,提出的三個問題很關鍵,讓學生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比教師單純強調“注意”效果要好得多,同時也培養學生全面分析、考慮問題的能力。

通過學生回答,教師對以上三個問題給予肯定或否定。

反饋練習:投影顯示

1.若 與 互補,則 ,若 與 互餘,

2. 角的餘角爲 ,補角爲 , 的餘角爲 .補角爲 .

3.如圖1: 是直線 上一點, 是 的平分線,

圖1

① 的補角是____________

② 的餘角是____________

③ 的補角是____________

【教法說明】第l、2兩題可由學生搶答,這兩題是爲以下例3做鋪墊的。第1題實質上也是把定義的文字語言轉化成幾何語言,強調反之也成立。通過第3題要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

2.有關互餘、互補角的性質

師:通過以上練習,我們對互餘、互補角的概念有了較深刻的理解,下面我們提出一個新問題,看你們能否解決。

投影出示:

例4  與 互補, 與 互補,若 ,那麼 和 相等嗎?爲什麼?

【教法說明】學生思考並討論,同桌互相敘述“爲什麼”講相互糾正。有時學生間的交流比師生對話效果會更好。

找學生試述“爲什麼”,估計邏輯性不會太強,教師可加以點撥:解決幾何問題往往要從已知入手,聯想出結論:如由 與 互補你想到什麼結論?( ) 與 互補呢?( ).因爲要比較的是 與 的大小,以上兩式可表示爲: , .已知中 ,則 一定等於 .

教師邊引導學生敘述邊板書出較規範的格式:

[板書]

∵ 與 互補,∴ 即 .

∵ 與 互補,∴ 即 .

∵ ,∴ .

【教法說明】此問題中的“爲什麼”實際上是幾何中的推理問題,要有嚴密的邏輯性。學生第一次接觸,因此,“放”可以,而且必須“收”。教師引導由已知產生聯想,一環緊扣一環,寫出推理過程,滲透“∵  ∴”的書寫格式。

提出問題:通過以上題目,你是否發現了兩個等角的補角間有怎樣的關係?你能試着總結嗎?

【教法說明】由學生髮現性質,並歸納總結,培養學生由具體題日抽象出幾何命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會由具體到抽象考慮問題的方法。

學生活動:同桌討論,並互相敘述總結規律。

教師對學生回答進行糾正、整理後板書,並給出符號語言,強調此性質的應用。

[板書]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 ,∴ .

提出問題: 與 互餘, 與 互餘,若 ,那麼 等於 嗎?爲什麼?你由此問題又能得出什麼結論?

學生活動:教師不給任何提示的情況下,在練習本上仿照例4的格式,寫出“爲什麼”及得出的結論。

教師找同學回答後板書。

[板書]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 , ,∴ .

師:有關餘角和補角的性質很有用,以後遇到有同角(或等角)的補角就可以根據這個性質,知道它們都相等。

反饋練習:投影顯示

圖1

1.見圖1,若 與 互餘, 與 互餘,

則______=______根據是:________

圖2

2.見圖2,若 與 互補, 與 互補,

則______=_______根據是:_________

圖3

3.如圖3, 是直線 上的一點,平分 , ,則

【教法說明】第1、2兩題主要強調互餘、互補角性質的應用,設計成活動膠片(或電腦課件)把圖中的角多變換幾個位置。第2題中當拼成兩相交線時爲下一步學習對頂角相等做準備。第3題可以找 、的餘角有幾個,把題再拓寬些。

(四)總結、擴展

以提問的形式列出下表

互餘的角

互補的角

數量關係

對應圖形

性質

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思考題(投影出示)

1.銳角的餘角一定是銳角嗎?

2.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一定互爲補角嗎?

3.一個角的補角比這個角的餘角大多少度?

4.相等且互補的兩個角各是多少度?

5.一個角的補角一定比這個角大嗎?

【教法說明】小結後由學生看書,讓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提出以上問題,則發動同學們討論,沒提出以上問題教師再提出,由學生討論。

八、佈置作業

課本第38頁練習第1、2題。

作業 答案

1.較大角是 ,比薩斜塔傾斜了 .

2. 的補角是 ,餘角是 .

九、板書設計

1.6

1.定義

如果兩個角的和是一個平角,那麼這兩個角互爲補角。

如果兩個角的和是一個直角,那麼這兩個角互爲餘角。

2.性質

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

例3  解: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練習板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習

解: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熱門文章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

當前我國作文教學改革的新趨勢

古詩三首(墨梅 竹石 石灰吟)

第一場雪

Unit 2 Look at me第五課時

植物媽媽有辦法

威尼斯的小艇

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

相關文章·角的比較

·角

·線段的比較與畫法

·下學期 射線、線段

·直線

·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

·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

·方程和它的解

中“課件

《角的度量》 篇七

教學內容:國標蘇教版第七冊第18—20頁教學目標:1.認識量角器,知道角的計量單位“度”,並認識1°角的大小,能正確讀出角的度數。2.學生經歷量角器形成的過程,在一步一步的操作中讓學生自主掌握正確的量角方法。3.通過判斷、比較、思考和動手操作,培養學生探索與實踐能力。教學重難點:掌握量角的方法,會讀量角器的兩圈刻度。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活動角、10°小角、18等份和180等份的半圓工具、量角器。課前活動:遊戲教學過程:一、複習導入。1.媒體出示一個角,演示角變大、變小。2.明確角的大小的含義。3.導入: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角的知識。二、探索量角工具。1.猜一猜:黑板上的兩個角,哪個角大呢?2.驗證:(教師出示材料)(1)出示一個活動角,用它能比較這兩個角的大小嗎?指定一學生上臺演示。(2)出示一些大小一樣的小角,用它們能比較出這兩個角的大小嗎?3.小組活動:運用這些大小一樣的小角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4.交流反饋:重點:(1)頂點重合,一條邊重合。(2)小角比的優點。5.導出量角工具:18個小角拼成的半圓工具。6.初步量角:(1)試一試:解決用18等份的半圓工具量角時注意的問題。(2)練一練:用這個半圓工具再量幾個角,引出細分,變成180等份。三、認識量角器。1.優化量角工具。(1) 認識1°的角。師:爲了更加精確的量出角的大小,我們把每一個小角再平均分成10個更小的角。這樣,就把一個半圓平均分成了180個小小角,每個小小角的大小就是1度。 (2)認識幾度的角。2.認識內、外刻度線。(1) 出示55°的角:這個角多少度?你怎麼知道的?(2) 出示125°的角:這個角多少度?你怎麼知道的?師引出在180等份的半圓工具上標上內圈刻度。 (3)出示反方向55°的角,這個角又是幾度呢?師引出在180等份的半圓工具上標上外圈刻度。3.出示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認識量角器。四、用量角器量角。1.讀角的度數專項練習(想想做做4)。重點:(1)怎樣正確讀出一個角的度數。 (2)學生體會應該怎樣正確擺量角器。2.示範量角(突出量角要點)。3.學生獨立量角(想想做做1)。4.拓展練習: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想想做做3)五、全課總結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又學習了角的什麼知識?(板書課題:角的度量)師:你有哪些收穫和體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