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角的度量教學設計(精選32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32篇《角的度量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角的度量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角的度量教學設計(精選32篇)

篇1: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6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量角器,能在量角器上找到相應度數的角,進一步認識角的度量單位,加深對角的意義的理解。

2.在獨立探索和與同伴交流的活動中,理解和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畫角的方法,能正確地量角和畫角,體會度量的本質,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3.在畫角和量角的過程中,培養認真操作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實際操作中掌握用量角器量角和畫角的方法。

教學難點:用內外圈刻度正確測量角的度數。

【教學準備】

量角器、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遷移,引出問題

1.回顧測量線段長度的方法。

結論:準備好測量工具直尺,用直尺的零刻度線和線段的一個端點重合,另一個端點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這條線段的長度。

2.引出問題。

如何測量角的大小呢?

二、解決問題,探索新知

問題:如何測量角的大小呢?

1.認識量角器

(1)請學生仔細觀察量角器,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觀察後彙報。

①量角器上有兩排刻度,分別叫做內圈刻度和外圈刻度。

②量角器上有一箇中心點,中心點兩邊各有一條零刻度線,分別是內圈零刻度線和外圈零刻度線。

③量角器是一個半圓形,這個半圓形平均分成了180個等份,每一份所對的角叫做一度角,記作“1°”。度是角的計量單位,記作“°”。

2.找角

(1)自主探究:你能在量角器上出50°和140°的角嗎?

(2)組織學生交流:如何找到50°和140°的角?

(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注意區分內圈刻度和外圈刻度)

3.量角

課件出示教材26頁∠1和∠2,這兩個角分別是多少度呢?

(1)估一估,說說你是怎樣估的?

(2)量一量,說說你是怎樣度量的?

(3)組織交流。

(4)師生小結角的度量方法:

量角時要做到兩個重合,角的頂點與量角器的中心點重合,角的一條邊與量角器的零刻度線重合。讀度數時,如果用的是內圈的零刻度線,就讀內圈刻度的度數;如果用的是外圈的零刻度線,就讀外圈刻度的度數。

4.畫角

(1)學生嘗試利用量角器畫一個60度的角。

(2)學生交流畫角的方法,提出畫角時遇到的問題。

(3)師生小結。

三、練習應用,鞏固提升

1.先估一估下圖中角的度數,然後量一量,你估得準嗎?

2.畫一個115°的角。

四、總結全課,分享收穫。

今天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麼收穫?

篇2: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第40~4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聯繫已有的學習經驗,體會度量角的大小需要有統一的計量單位。

2.在操作探索中認識量角器和角的計量單位,會用量角器正確度量角的度數。初步建立1度和幾度角的表象,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通過觀察、嘗試、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動手實踐的能力。

4.能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在探索量角方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髮現數學規律的興趣。

重難點

重點:認識量角器,以及用量角器量角。

難點:會用量角器正確度量角的度數。

教學準備

課件、量角器、直尺。

篇3: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一、複習導入

師: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角,那麼怎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呢?

師: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角的度量。(板書課題:角的度量)

探究新知

1.認識量角器。

課件出示量角器圖片。

師:量角器將這個半圓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引導學生得出量角器將這個半圓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的大小就是1度。度是角的計量單位,1度還有個簡潔的寫法,記作1°。

學生觀察1°的角,並體驗1°的角。

2.嘗試量角。(課件出示教材第40頁主題圖)

讓學生自主探究:估一估角1的大小。嘗試測量角1的度數。把量角的方法講給同桌聽。比一比,誰說得更完整。(先估,後量)

通過學生間的互相補充,逐步完善量角的方法。

練習:先估一估角2的度數,再來量一量。

學生說出自己讀度數的方法,突出內圈刻度與外圈刻度的作用。

3.總結量角的步驟。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點和角的頂點重合;

(板書:點點重合)

(2)零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重合;

(板書:線邊重合)

(3)角的另一條邊所對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板書:讀準度數)

(4)與零刻度線重合的'一條邊指向哪個圈的0°,就讀那個圈的刻度。

(板書:從0開始)

三、鞏固應用

1.教材第41頁“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在量角器上分別找到相應的刻度,觀察它們的大小,注意刻度是內圈刻度,還是外圈刻度。讀出度數,然後小組檢查。

2.教材第41頁“做一做”第2題。

讓學生動手量一量,並在小組中相互交流,學生會得出結論:角的大小與邊的長度無關。

3.教材第41頁“做一做”第3題。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合作完成,並分別記下各個角的度數。教師指名彙報各個角的度數,集體訂正,要求測量不準確的學生重新測量一次。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了哪些新的收穫?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篇4: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數學教學活動是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總結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37―38頁。

教學目標:

1.認識量角器的計量單位,瞭解量角器的構造特點,掌握正確的量角方法,正確地讀寫角的度數。

2.經歷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過程,感受量角的意義。

3.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領,知道量角器的構造原理及特點

學情與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測量教學中難度較大的一個知識點。教材把這部分安排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角,明確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礎上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對角的度量的知識生活中接觸很少,顯得比較抽象。國小四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依然以形象具體思維爲主,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較弱,有待進一步培養。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兩張練習紙,量角工具(單個小角和半圓工具及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引發度量的需求

1.教師出示活動角,引導學生演示將角變大、變小。

師:你們還記得這位老朋友嗎?

生:活動角。

師:誰能將這個角變大或變小。(生按老師的要求變大或變小。)

師:看來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兩邊叉開的程度越大角就越大,兩邊叉開的程度越小角就越小。

2.教師在黑板上畫兩個角,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判斷它們的大小。

師:仔細觀察黑板上的兩個角。哪個角大?

生:∠1大。

師:眼力不錯,老師不光想知道哪個角大,還想知道具體大出的部分。有辦法解決嗎?

生:用活動角量一量。

3、用活動角量角。

師:那就用你的活動角比一比。(學生各自操作)誰到黑板上來比一比。

師:注意觀察,他是怎麼比的。用活動角比較這兩個角的大小時要注意什麼?(突出頂點重合、邊重合)

生:活動角的頂點要和量的角的頂點對齊,一條邊要和量的角的一邊重合,然後固定好,照這樣再量另一個角,就能看出∠1比∠2大出的部分。

生:比的時候要注意頂點對齊,一邊重合。

[設計意圖:本環節激活了舊知――複習角的大小的含義,喚醒學生對角的大小的度量的高度關注,爲用單位角量角的大小做好鋪墊;複習用活動角比較角的大小以及比較角的大小時注意“點對點,邊對邊“,這實際上是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的雛形,因此需要重點關注。]

二、初探角的度量方法,瞭解量角工具產生的歷程。

1.用同樣大的小角(10°角)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激發學生度量角的需求。

(1)用同樣大小的小角度量兩個角的大小

師:老師還想知道∠1比∠2大了多少個這樣的小角,你能利用這些同樣大小的小角,度量出∠1出比∠2大了幾個這樣的小角嗎?(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操作)。

(2)小組合作,度量兩角的大小。(教師深入小組指導,一個小組上黑板上操作。)

(3)交流反饋:度量的方法。

師: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好嗎。那個角大,大了幾個這樣的小角?

生:∠1比∠2大了一個這樣的小角。

師:你們是怎樣度量的?

生:所有小角的頂點都要和被量的角的頂點重合,擺放第一個小角時,一條邊要與被量的角的一邊重合。挨着往上擺。

小結:度量的時候將每個小角的頂點和要量的角的頂點對齊,擺的第一個小角的一邊要和要量的角的一邊重合,挨個往上擺,這樣就能量出要量的角里含有幾個這樣的小角。

(4)感受用小角度量∠1與∠2大小的優點。

師:用同樣大小的小角度量這兩個角的優點是什麼?

生:能知道∠1比∠2大了1個小角。

小結:用同樣大小的小角度量這兩個角不僅可以量出兩個角的大小,而且還可以知道∠1比∠2大了幾個這樣的小角,解決的數學問題更加多了。

師:如果用這樣的方法去度量一個更大的角,你有什麼感覺?

生:太麻煩了。

師:你能想個辦法改進一下,量的時候擺一次就能量出一個較大的角里含有幾個這樣的小角嗎?

生:把這些小角用膠帶紙粘起來。

師:這個辦法可以嗎?是個會創造的孩子。

2.把單位小角拼成半圓,構造最簡單的量角工具。

師:按照你們的創意,我們就把這10個同樣大小的小角粘在一起就會形成這樣的量角工具。(課件演示粘成的半圓量角工具)

師:這樣的量角工具,這些小角的頂點到哪裏去了?

生:到了半圓的中間。

師:數一數,半圓中一共有多少個這樣的小角?

生:10個。

[設計意圖:量角器的本質是單位角的集合,讓學生悟出用小角測量的可行性與操作要點,爲學生理解量角的原理打下堅實的基礎。比較用小角量角的優點與不足巧妙設疑,引導學生思考,改進工具。根據學生“把小角拼起來”的創意,及時演示拼成的半圓工具,其實這就是一個簡易的量角器。凸顯了量角器的本質――單位角的集合。學生經歷了這一過程,量角的方法就不再教條了。量角就成了“用單位小角測量角的大小”,學生的思考就有了源頭,學習就成了有意義的學習,而不是簡單機械的記憶和重複。這種簡易量角器的形成是學生探索量角工具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步驟,以後只需要把這種工具加以改良優化就變成了量角器。]

3.用半圓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的方法。

師:會用它來量角嗎?那我們就用它量幾個角好嗎?(課件出示:(1)量∠1(40度)、∠2(120度)的角),

生:∠1裏有(4 )個小角,∠2裏有( 12)個小角。

師:說一說是怎麼量的。

生:半圓工具中間的點要和度量的角的頂點對齊,半圓的直邊要和角的一邊重合,然後數度量的角里面有幾個這樣的小角。

師:所有小角的頂點集中到中間的一點,找準它是量角的關鍵。我們再來量一下這個角吧。

(課件出示:量∠3(22度)的角)

生:∠3裏有兩個小角多一點,

師:生活中經常需要知道多出來的角究竟有多少個同樣大小的小小角,看來我們創造的工具還需要改進,你有辦法改進嗎?

生:把每個小角再平均分成幾個更小的角。

[設計意圖:學生用“簡易量角器”測量了三個角的大小。“簡易量角器”與“成品量角器”相比具有線條稀便於數、無刻度只能數、無缺省可以數的三個特點,正因爲有此三個特點,所以用“簡易量角器”學習量角就有了非常大的優勢,一是方法容易學會,二是能夠突出“量角器“和“量角方法”的本質,三是有效地化解了難點。同時生成問題,產生進一步探究的需求。]

篇5: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1,課件出示兩組角(如圖)。通過看一看,猜一猜要求學生比較它們的大小,指名說說你是怎麼比的並說出比較的方法。

2,想一想:測量線段的長短要用長度單位,測量面積的大小要用面積單位,那麼測量角的大小呢?

(二)合作探究,認識量角器

1,認一認

(1)拿出量角器,指導學生觀察。通過觀察你發現量角器上都有些什麼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然後以小組爲單位向大家介紹。

(2)小結:量角器是半圓形的,半圓的圓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點,半圓邊上的刻度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線,每10小格標上一個數,右爲起點的是內刻度,左爲起點的是外刻度。

(3)介紹周角,平角及1°。

2,試一試

(1)量一量p27∠a∠b各是幾度,說一說是怎麼量的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總結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驟:

第一步:量角器的中心點和角的頂點重合

第二步:量角器的零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重合(分清是內圈的零刻度線還是外圈的零刻度線)

第三步:從(內或外)零刻度線開始,看另一條邊所指的度數,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2)質疑:量角器上內外刻度一樣嗎什麼情況下看內刻度什麼情況下看外刻度

(3)怎樣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大小呢與同桌交流量角的方法。

(三)練一練:

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數

2,p28練一練第1題:先讓學生判斷誰說得正確爲什麼有什麼好方法來判斷對還是錯呢(教會學生先估計是銳角還是鈍角)

3,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個角的度數。

(四)小結:

本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怎麼來量出一個角的度數。

(五)作業:

練一練2,3

(1)第2題

在量角時,先讓學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麼角大約是多少度這是培養學生估計能力的一個載體,也是學生直覺思維的基礎。

(2)數學遊戲:先讓學生讀懂遊戲規則,然後同桌兩人比賽。

篇6: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結合具體的活動體會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測量各種角的度數。

(二)通過觀察、比較、操作、自主探究等活動,培養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三)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在活動中感受探索的樂趣,形成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認識量角器和度量單位,掌握量角的方法,能正確度量。

關鍵:正確擺放量角器,明確所量角的度數是看量角器裏圈的度數還是外圈的度數。

教具準備:

量角器、三角板,25頁上圖。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一天角的王國裏發出了爭吵聲,(示兩個相差很小的角:∠A和∠B)∠A說我大,我應該當大王。∠B說我大,我應該當大王,就這樣他們你一句我一句的吵了起來。同學們,他倆到底有多大?今天我們來度量角,當一次法官來幫他們斷這場官司。板書: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嘗試操作:

1、體會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首先,我設計了一個比角的活動,發給每人一張畫有∠A和∠B的題單。問:你有辦法知道∠A和∠B分別多大嗎?看誰想的辦法又多有好。

然後,由學生操作,交流方法。學生各抒己見,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方法:有的……有的……還有的……

最後,教師小結:你們真善於思考,想出這麼多比角的方法,不過這些方法只能比出誰大,但到底是多大?這就需要有一個統一的度量角的單位和工具。

2、認識計量角的單位和量角器

首先結合教具(25頁上)圖向學生介紹角的度量單位:一個圓被平均分成360份,一份所對的角的大小叫做一度,記作:1,(板書:1度,記作1度)。這一週就是360度。順利引出周角=360度(板書)。同時引導學生建立10度、30度、45度、60度、120度、150度的表象,爲後邊的練習第二題打下基礎。

然後、引進量角器:演示並告訴學生,將教具一半移走。剩下的一半加上刻度,就製成了現在的量角器。請大家拿出量角器觀察,再與同桌交流“你從量角器上都看到了什麼?”

最後,用投影儀出示量角器,集體彙報,引導學生說出:

(1)有180個小格,一格是一度,共180度。板書:平角=180度。

(2)有中心點和零刻度線

(3)讀數有兩種排列方式。

3、第三環節就是使用量角器量角。

先讓學生藉助書上的試一試的測量,試着說說量角器的擺放以及讀刻度的方法。之後請一名學生到黑板前邊操作邊介紹,教師協助操作,逐步引導,最後精闢歸納出量角的一般方法:

(1)量角器的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即點與點重合。(板書)

(2)角的一條邊與量角器的零刻度線重合。即邊與邊重合。(板書)

(3)讀另一條邊所對的刻度,若角的一條邊與內圈的零刻度線重合,則看另一條邊所指的內圈的度數;若角的一邊與外圈的零刻度線重合,則另一條邊所指的外圈的度數。

過度:在讀角的度數時要知道對不對,你還有沒有什麼小竅門?

引導學生討論:觀察量的角是銳角還是鈍角,銳角的話選擇較小一個度數,鈍角則選擇較所大一個度數。

最後,讓學生親自實踐,在題單上量角。教師巡視,重點指導量角器的擺放和讀度數。指名彙報度量的結果,教師板書:∠A=80度,∠B=85度,板書之後強調書寫角的度數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教師小結:現在,有理有據,我們可以宣判結果了:角國裏的國王是∠B。再一次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鞏固練習,形成技能:

第一題(書),誰說得對小黑板出示練習

第二題(書),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小黑板出示)。

第三題,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板每一個角的度數。讓學生記住度量的結果,爲下一節課用三角板畫特殊度數的角做準備。

第四題,在身邊找角,量角。你還想知道身邊哪些角的度數,就找出來量一量,把結果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四、全課總結,強化新知。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的收穫一定很大。把你的`收穫講給全體同學聽。

篇7: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國小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37--38頁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自己觀察、交流的基礎上,認識量角器的結構與功能,通過自己的探索、實踐,總結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學會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統一角的計量單位的需要,認識角的計量單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過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觀念,感受角的大小與所畫邊的長短無關。

3、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並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具準備:

教師用的活動角和量角器各1個,爲學生每人印製120°

和50°的兩個角,學生每人準備量角器1個,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感受角的大小

出示活動角,提問:要把這個角變大一些,可以怎樣做?變小呢?

學生討論,明確:

角是有大有小的,角的兩條邊__開一些,角就大一些;把兩條邊收攏一些,角就小一些,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我們以前學習量線段,是用釐米、分米、米來度量表示,那麼,角的大小怎樣度量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二、認識量角器:走迷宮,找城堡

1、請同學們觀察自己的量角器,你看到了些什麼?

2、組織學生交流,說說看到些什麼。結合學生的交流,指出量角器像個大迷宮不容易看明白,在這個迷宮裏有4座大城堡:中心點、0°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

3、出示教師用的.量角器,請同學們一起走走迷宮,把你找到的4大城堡指給同學看。並指出內刻度線的0°刻度線、外刻度線的0°刻度線,結合學生的交流,指出角的計量單位“度”,並觀察1°角的大小。

三、學習量角、編兒歌

1、我們認識了量角器,瞭解了4大城堡,你們會量角了嗎?請同學們打開書第19頁,照書上的樣子試着量角。

2、組織學生交流量角的感受。

提問:有沒有興趣把量角的過程編成兒歌呢?

3、用量角器量印在練習紙上的角(50°的),把量角的步驟和方法編成兒歌,發揮集體智慧。

提問:拿着量角器量角,第一步幹什麼?

用量角器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師生共同操作,這一操作過程簡單點怎麼說?

學生議:(點對點)板書。

第二步幹什麼?怎麼編兒歌?

再用量角器的一條0°刻度線與角的一條邊重合,學生初議(線對線或線對邊)

師生依次分步操作,找關鍵字編兒歌:

“點對點,線對邊,再看另一邊”

追問:這另一邊的度線上有兩個刻度,應該讀哪一個度數?爲什麼?

兒歌怎麼補充?全班討論,把兒歌板書完整。

“點對點,線對邊,再看另一邊,0在外數外,0在內數內”

四、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學生試着量出練習紙上的另一個角(120°的),先估計,再邊讀兒歌邊度量。讓學生說說怎樣量角,怎樣讀出度數的。

2、遊戲:猜一猜,課件出示。

①將角的一邊和零度刻度線覆蓋住,只露出另一邊所對的刻度,內圈70°,外圈110°,學生猜多少度(可能以右邊的零刻度爲始邊,讀內圈刻度,也可能以左邊的零刻度線爲始邊,讀外圈刻度),再全部呈現,這個角是70°。

②繼續猜,方法同上,內圈130°,外圈50°,角的一邊落在左邊的零刻度線上。這個角應該讀外圈刻度50°。

③繼續猜,方法同上,內圈120°,外圈60°,有的讀內圈刻度,有的讀外圈刻度,結果都錯了。原來,角的一邊已不在零刻度線上。

3、完成“想想做做”第7題,再在小組內交流。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習了什麼本領,獲得了哪些認識?

篇8: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體會度量角的大小需要統一的單位,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度量各種角的度數。

2:通過一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教學中注重滲透數形的結合思想。結合生活實際,體會量角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量角器的使用。

學具、教具準備:量角器,三角板,直尺,小角

教學設計:

課前活動:你玩過滑梯嗎?來,我們自己做一個滑梯的小遊戲:把自己的文具盒拿出來,拿了出自己的橡皮,像我一樣把盒子傾斜起來,把橡皮放在上邊,你看會發生什麼情況?你喜歡什麼樣(角度)的滑梯?說出自己的想法(理由)。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活動一:讓學生比較一下∠a和∠b,這兩個角哪一個大?

你們想不想驗證一下自己的想法?那就用自己的方式比較角的大小。

學生分組活動,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量角。可能出現的想法:

(1)用直尺量。

(2)用三角板來量

(3)描出一個角,將描的角移動後來比較。

(4)用活動角來比較。

(5)用小角來量。

(6)用量角器來量。

學生探索活動時,主要引導學生用小角來量,用小角量的。如果讓學生把所用的小角對摺後再來量,看一下,∠a和∠b是不更能說明誰大誰小呢?

此時講解:測量長度有長度單位,測量重量有重量單位,那度量角呢?是不是也應該有一個單位?

活動二:嘗試使用量角器。

如有用量角器的,你能介紹一下自己的量角器嗎?(看誰是優秀的解說員活動)看能不能讓學生通過看書,與小組成員交流,從量角器上面的字開始介紹,把量角器的特點介紹出來。

(師講:將圓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一份所對的的角叫做一度,記作1度。通常用1度作爲度量角的單位。)

生介紹後,師引導學生在量角器上找出:

①能從量角器上找到直角嗎?(要說出直角的頂點和兩邊的位置――認識量角器的中心與零刻度線)

②你能找到幾個直角?(要說出直角兩邊的刻度,注意區別內圈刻度線與外圈刻度線)

③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到最小的角嗎?(說一說它與直角之間有什麼關係:它是直角的九十分之一,或直角是它的九十倍)

④向學生介紹如何規定1度的角(度量角的單位)後,明晰直角是多少度?平角是多少度?

3、再量∠a和∠b。

找學生演示量角的過程:學生在演示時,通過學生的操作,初步引導學生理解點對齊,邊重合。

學生動手操作量角,可能出現的錯誤有:

1、中心點與頂點沒有對齊、

2、0刻度線沒有與一條邊對齊

3、沒有分清是讀內圈還是讀外圈的度數。

針對學生出現的錯誤,進行指導講評。(此時,還應該注意:學生易錯的題目學生如果不出現,還得以練習的形式讓學生做一下)

討論交流量角的方法,然後彙報應該量角時應該注意什麼。

注意:測量往往有誤差,所以學生量得的結果很可能不一樣。針對這種現象要討論:爲什麼測量的結果會不一樣?(測量得到的都是近似結果,測量的誤差也因人而異)有什麼辦法可以減少誤差?(比如,延長角的兩邊,使它們超過量角器的半徑……)

鞏固練習:

p28練一練,第3題生獨立練習。

第2題引導學生結合三角板來估計角的大小。

總結:我們在這節課中,有什麼收穫呢?

學生交流總結量角的方法後彙報。

課外作業:體會量角的用處 我們要設計滑梯,如何來設計坡度?

篇9: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一、設計理念:以新的課程標準爲指導、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以小組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體會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認識量角器。

2、會用量角器測量各種角的度數。

知識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交流的基礎上,認識量角器的結構與功能,通過自己的探索、實踐,總結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學會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統一角的計量單位的需要,認識角的計量單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過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觀念,感受角的大小與所畫邊的長短無關。

能力目標: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及合作精神。

情感目標:讓學生充滿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想學、會學、樂學。

三、教學流程:

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滑梯嗎?老師這有兩個滑梯(課件1),說說你們喜歡玩哪一個?爲什麼?(陡、高)是由什麼決定的。(角的大小)出示課件2,這兩個角你能看出那個大嗎?那這兩個角(課件3)你能看出誰大嗎?那我們有什麼方法才能知道這兩個角誰大誰小呢?今天我們就用這個測量工具來學習(板書:角的度量)

我們學過長度、面積、重量等。誰說說測量長度用什麼單位,重量單位有哪些、面積呢,哪有沒有同學知道度量角的單位又是什麼呢?

人們把圓平均分成360份,其中一份所對的角的大小叫1度,通常用1度作爲度量角的單位。正是運用了這個原理,人們製作出了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夥伴量角器。

1、認識量角器(出示課件)

2、小組討論角的度量方法。

3、判斷

4、書 28 頁1題找同學說說,並說明理由。

5、量 4題,說明角度和邊長的關係。

6、判 斷多少度角量角器

篇10: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透過自主學習,觀察,相互介紹來認認識角的計量單位,建立1°角的表象。

2、透過小組合作,交流彙報,自主歸納出角的測量方法,並能運用量角器進行角的測量,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3、透過觀察、比較、動手測量,進一步體會角的大小跟角的兩邊叉開有關,而與邊長的長短無關。

4、透過上面的一系列的操作和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潛力。同時在交流彙報時,讓學生學會傾聽,以及與他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進行測量角的大小,會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教學難點:自主歸納出測量角的度數的方法,以及內外圈刻度線的認識。

一、創境引入,提出目標

1、這天我們一齊走進角的王國看看。(讓學生欣賞由美麗的角組成的圖片)。可這一會,角的王國裏有兩個角發生了口角,角1對角2說:“我的角比你大,你就應叫我老大,你看我的邊比你長多了。”而角2不服氣地說:“纔不是呢,我的角比你大多了。”兩個人在爭論不休。提問:同學們,你們說是哪個角大呢

2、那到底哪個角大呢你們有什麼辦法能夠明白

3、那到底角2比角1大多少呢

4、揭示課題:這天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度量,學了這部分資料之後我們就明白了,到底角2比角1大多少了。(板書:角的度量)

5、提出學習目標:

(1)認識量角器,能區別內外圈的刻度,認識角的計量單位及1度有多大。

(2)會用量角器來測量角的大小,掌握量角的方法。

二、互動交流,展示成果

(一)、個人展示,小組交流

(1)學生自學課本P37頁及38頁的例1並完成例1。(教師相機進行指導,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引導小組內的學生進行相互交流、相互質疑、相互幫忙、相互探討。)小組交流時能夠根據學習目標先2人互相介紹量角器,再小組進行討論:怎樣測量個角的度數(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並在組內交流,組內成員可互相質疑評議,如果有不同意見和看法的能夠提出來在小組內討論,最後得出角的測量方法,並得出結論。

(二)、小組展示,全班互動

1、展示目標(一)

(1)、各小組派代表來彙報,其他同學能夠加以補充,還能夠根據這位同學的發言來提推薦與想法。

學生彙報,教師可拿出量角器輔助學生講解。

(2)引導學生觀察量角器,找出常見角的大小。

①在量角器上找出90°有多大出示量角器加以說明。

②再找出30°45°60°120°有多大,同桌相互指一指。

(3)小結:量角器是測量角的大小的工具,計量單位是度用符號表示“°”。

2、展示目標(二)

(1)、各小組派代表來彙報,其他同學能夠加以補充,還能夠根據這位同學的發言來提推薦與想法。誰來彙報一下是怎樣量角的

(2)組織學生驗證、評價。

(3)錯例點擊:

主要是內、外圈刻度看錯的。

(4)小結:測量角的度數的過程與方法:一是把量角器的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二是把角的一邊與0刻度線對齊,三是讀出另一條邊所對準的刻度線表示的度數。

三、練習鞏固,檢測成效

1.課本38頁做一做的第3題:先估計三角板的角度,然後再進行測量。

2、38做一做第2小題:量一量,下面的角各是幾度。羣衆進行校對,同時請兩位學生進行演示,怎樣測量的。)

3、練習四的3、4題。

4、練習四的第6題: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數的角。

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

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1.這一節課,你學習了哪些新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2、課外提升:用一張正方形紙對摺兩次,打開後再沿一條對角線對摺,再打開。能從這個圖形中分別找出45度、90度、135度的角嗎

3、思考題:在各種度數的放大鏡下看角,角的大小會改變嗎給你一個角的度數,你會畫出這個角嗎

有關角的度量教學反思推薦:

“角的度量”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大小基礎上進行的,是國小階段幾何初步知識的一個重要資料,也是操作性課題,感覺比較抽象、枯燥。這節課中數學概念教多,有1°的認識、中心點、零度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都是一些抽象的純數學語言。量角對四年級學生而言,有必須的難度。

課堂上我首先透過故事講述、動態演示1度角的產生;還讓學生閉眼感知想象1°的角有多大,自己畫1°的角。使“度”的概念形象化,而且分解認識量角器上刻度的難點。剛開始我發現有些學生拿着量角器就想量角,但卻不知怎樣放在要量的角上。於是我及時讓學生

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並讀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認識量角器時,我是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看看有什麼發現。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來看,學生的回答很不錯,如:“我發現量角器上的有兩行數,這些數的排列有規律,一行從左往右,一行從右往左,中間正好是90度”“量角器上有很多刻度”等。但在讀角時學生卻容易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搞混淆,這時我讓學生在量角器上讀出內圈和外圈相對的兩個角的度數如(30°、150°),學生透過這兩個角的認讀,認識到讀角時要注意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楚。同時還要注意讀量角器上沒有標數的角如(75°)這樣能夠讓學生注意,不僅僅要會讀有標上刻度數的角,而且要會讀沒有標刻度數的角,要認真地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確地讀出量角器上的角來。有了以上讀角的經驗,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容易了。然後再讓學生進行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並鼓勵學生說如何量角的。學生透過一系列的學習,掌握了量角的方法。

篇11: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觀察,相互介紹來認認識角的計量單位,建立1°角的表象。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彙報,自主歸納出角的測量方法,並能運用量角器進行角的測量,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3、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測量,進一步體會角的大小跟角的兩邊叉開有關,而與邊長的長短無關。

4、通過上面的一系列的操作和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時在交流彙報時,讓學生學會傾聽,以及與他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進行測量角的大小,會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教學難點:自主歸納出測量角的度數的方法,以及內外圈刻度線的認識。

一、創境引入,提出目標

1、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角的王國看看。(讓學生欣賞由美麗的角組成的圖片)。可這一會,角的王國裏有兩個角發生了口角,角1對角2說:“我的角比你大,你應該叫我老大,你看我的邊比你長多了。”而角2不服氣地說:“纔不是呢,我的角比你大多了。”兩個人在爭論不休。提問:同學們,你們說是哪個角大呢?

2、那到底哪個角大呢?你們有什麼辦法可以知道?

3、那到底角2比角1大多少呢?

4、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度量,學了這部分內容之後我們就知道了,到底角2比角1大多少了。(板書:角的度量)

5、提出學習目標:

(1)認識量角器,能區別內外圈的刻度,認識角的計量單位及1度有多大。

(2)會用量角器來測量角的大小,掌握量角的方法。

二、互動交流,展示成果

(一)、個人展示,小組交流

(1)學生自學課本P37頁及38頁的例1並完成例1。(教師相機進行指導,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引導小組內的學生進行相互交流、相互質疑、相互幫助、相互探討。)小組交流時可以根據學習目標先2人互相介紹量角器,再小組進行討論:怎樣測量個角的度數?(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並在組內交流,組內成員可互相質疑評議,如果有不同意見和看法的可以提出來在小組內討論,最後得出角的測量方法,並得出結論。

(二)、小組展示,全班互動

1、展示目標(一)

(1)、各小組派代表來彙報,其他同學可以加以補充,還可以根據這位同學的發言來提建議與想法。

學生彙報,教師可拿出量角器輔助學生講解。

(2)引導學生觀察量角器,找出常見角的大小。

①在量角器上找出90°有多大?出示量角器加以說明。

②再找出30°45°60°120°有多大,同桌相互指一指。

(3)小結:量角器是測量角的大小的工具,計量單位是度用符號表示“°”。

2、展示目標(二)

(1)、各小組派代表來彙報,其他同學可以加以補充,還可以根據這位同學的發言來提建議與想法。誰來彙報一下是怎樣量角的?

(2)組織學生驗證、評價。

(3)錯例點擊:

主要是內、外圈刻度看錯的。

(4)小結:測量角的度數的過程與方法:一是把量角器的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二是把角的一邊與0刻度線對齊,三是讀出另一條邊所對準的刻度線表示的度數。

三、練習鞏固,檢測成效

1.課本38頁做一做的第3題:先估計三角板的角度,然後再進行測量。

2、38做一做第2小題:量一量,下面的角各是幾度。( 集體進行校對,同時請兩位學生進行演示,怎麼測量的。)

3、練習四的3、4題 。

4、練習四的第6題: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數的角。

75度 105度 120度 135度 150度 180度

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1.這一節課,你學習了哪些新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2、課外提升:用一張正方形紙對摺兩次,打開後再沿一條對角線對摺,再打開。能從這個圖形中分別找出45度、90度、135度的角嗎?

3、思考題:在各種度數的放大鏡下看角,角的大小會改變嗎? 給你一個角的度數,你會畫出這個角嗎?

篇12: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體會度量角的大小需要統一的單位,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度量各種角的度數。

2、通過一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教學中注重滲透數形的結合思想。結合生活實際,體會量角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量角器的使用。

學具、教具準備:量角器,三角板,直尺,小角

教學設計:

課前活動:你玩過滑梯嗎?來,我們自己做一個滑梯的小遊戲:把自己的文具盒拿出來,拿了出自己的橡皮,像我一樣把盒子傾斜起來,把橡皮放在上邊,你看會發生什麼情況?你喜歡什麼樣(角度)的滑梯?說出自己的想法(理由)。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活動一:讓學生比較一下∠a和∠b,這兩個角哪一個大?

你們想不想驗證一下自己的想法?那就用自己的方式比較角的大小。

學生分組活動,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量角。可能出現的想法:

(1)用直尺量。

(2)用三角板來量

(3)描出一個角,將描的角移動後來比較。

(4)用活動角來比較。

(5)用小角來量。

(6)用量角器來量。

學生探索活動時,主要引導學生用小角來量,用小角量的。如果讓學生把所用的小角對摺後再來量,看一下,∠a和∠b是不更能說明誰大誰小呢?

此時講解:測量長度有長度單位,測量重量有重量單位,那度量角呢?是不是也應該有一個單位?

活動二:嘗試使用量角器。

如有用量角器的,你能介紹一下自己的量角器嗎?(看誰是優秀的解說員活動)看能不能讓學生通過看書,與小組成員交流,從量角器上面的字開始介紹,把量角器的特點介紹出來。

(師講:將圓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一份所對的的角叫做一度,記作1度。通常用1度作爲度量角的單位。)

生介紹後,師引導學生在量角器上找出:

①能從量角器上找到直角嗎?(要說出直角的頂點和兩邊的位置——認識量角器的中心與零刻度線)

②你能找到幾個直角?(要說出直角兩邊的刻度,注意區別內圈刻度線與外圈刻度線)

③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到最小的角嗎?(說一說它與直角之間有什麼關係:它是直角的九十分之一,或直角是它的九十倍)

④向學生介紹如何規定1度的角(度量角的單位)後,明晰直角是多少度?平角是多少度?

3、再量∠a和∠b。

找學生演示量角的過程:學生在演示時,通過學生的操作,初步引導學生理解點對齊,邊重合。

學生動手操作量角,可能出現的錯誤有:

1、中心點與頂點沒有對齊、

2、0刻度線沒有與一條邊對齊

3、沒有分清是讀內圈還是讀外圈的度數。

針對學生出現的錯誤,進行指導講評。(此時,還應該注意:學生易錯的題目學生如果不出現,還得以練習的形式讓學生做一下)

討論交流量角的方法,然後彙報應該量角時應該注意什麼。

注意:測量往往有誤差,所以學生量得的結果很可能不一樣。針對這種現象要討論:爲什麼測量的結果會不一樣?(測量得到的都是近似結果,測量的誤差也因人而異)有什麼辦法可以減少誤差?(比如,延長角的兩邊,使它們超過量角器的半徑……)

篇13: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線與角”

【教材簡析】

教材通過用小角去測量大角究竟有多大這一操作活動,讓學生體會到確定角的度量單位的必要性。在介紹1°作爲角的度量單位的過程中引入量角器,並用量角器去測量角的大小。本節課結合學生的發展需要,從讓學生追問爲什麼這樣規定的需要出發,設計了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的環節。

【教學目標】

1.在比較角的大小的過程中,產生度量角的需要,感受1°角產生的必要性。在用單位角度量的過程中產生對量角器的需要,理解量角器的構造原理,初步學會用量角器測量角。

2.在逐步精確的測量過程中,體會思考數學問題的嚴密性與邏輯性。

3.在活動中感受到人類的聰明才智,激發學習數學的情感,感悟到學習數學快樂。

【教學準備】

1.量角器、三角板、信封(內裝60°、50°、20°角的紙片及由60個1度角組成的大角)

2.課件

【教學過程】

活動一、在比較角大小的需要中,感受量角單位產生與形成過程

1.明確比較方法,產生度量需要

(1)比較角的大小

教師黑板上出示4個角①50°、②60°、③35°、④110°,請學生比較大小。

(2)交流比較方法

直觀比較角的大小,得出不能直接看出∠1和∠2的大小。學生可能出現的比較方法:

a、重疊法比大小

b、臨摹法比大小

c、藉助活動角比大小

交流時,引導學生注意體會“頂點對齊、邊邊重合”的比較策略。

[設計意圖]“頂點對齊,邊邊重合”是進行角的大小比較,也是一個量角的過程,這也是爲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進行滲透!

(3)準確描述角的大小

思考:要想知道∠2有多大?∠1有多大?∠2比∠1大多少怎麼辦?

引導學生想辦法來量。

2、量角的大小,產生對1°角的需要

(1)討論如何量角的大小

電腦演示測量長度和麪積時所用的單位。請學生思考:量角的大小,用什麼做標準呢?

[設計意圖]數學學習一個很重要的品質就是“建立聯繫”,由於測長度用的是特定的長度作標準來測、測面積用特定的正方形的面積作標準來測、測角的大小就用特定的小角作標準來測,這樣在此複習測長度和麪積的方法,期待順利過渡到測角用小一點的角作標準。

小組討論後達成共識:用小一點的角去量這個大角。

(2)小組合作量角的大小、並彙報辦法

老師爲學生提供用透明的硫酸紙做20°的小角和∠2、∠1,供學生操作用。

第一次:用信封中的20°小角去量一量∠2有多大,得出正好是3個小角。

師:用小角去測∠2正好,那用它去測∠1呢?動手試一試。

第二次:用信封中的20°小角去量一量∠1有多大,得出2個多的小角。

師:用小角去測∠1時是有2個小角還多,但3個又不夠?這樣又不精確了,該怎麼辦?

引導學生思考把測量的小角變得更小。

師:怎樣把這個小角變得更小呢?

第三次:再用對摺後的小角去量∠1,得出正好5個新的小角那麼大!

師:用對摺後的這個小角去測∠1正好,那去測∠2呢?(正好6個)是不是說用這個小角去測∠3、∠4也一定正好呢?不正好又該怎麼辦呢?

引導學生思考把這個小角變得再小!

師:那要小到什麼程度呢?

[設計意圖]在操作的過程中體會測角的大小,用作標準的角應該儘量的小。

3、介紹角的度量單位

師:過去人們認爲我們生活的地面是平的,他們發現太陽總是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而太陽與地球中心連成一條線,再與地面連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角,太陽走到不同的位置就形成不同的角,這樣人們把太陽升起再落下這個過程與地面形成的角平均分成180份,就有180個小角,每個小角就是1度。

[設計意圖]介紹了古時候人們是如何規定1度的,這也是追根溯源的最好體現,我們在設計時爭取還知識以本來面目,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從而感受數學的神奇、有趣與博大,同時也能瞭解一些數學文化。

(電腦演示把圓平均分成360份的過程)將圓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對的`角叫做1度,(記作1°)通常用1°作爲度量角的單位。

給學生提供一個近似的1°角,拿在手裏仔細看一看;打開書看看書上的1°角;再把眼睛眯到快閉上了,眼角大約就是1°;讓學生感受1°角的小!

[設計意圖]相比1釐米、1平方釐米、1分米、1平方分米…的表象,1度的表象更難建立,這樣的設計也不能讓學生建立起1度的表象,只是想讓學生知道1度角是很小的,小到什麼程度可以自己去感受。

活動二、在量角的需要中,感受量角器產生與形成過程

1、用1°角去量角的大小,產生“用量角器量”的需要

引導思考有了1°角是不是就可以量所有角的大小了,並試着用1°角去量∠2。

學生在試着量的過程中感受到測量的麻煩和不準確,並思考對策。

[設計意圖]學生真的去測過後,會發現這樣的測量在理論上能實現,可現實中真的太難辦到了,這樣學生就有一種改進測量方法的需要,在這種需要的推動下,學生會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問題。

2、製作量角器

小組討論交流後全班達成共識,把60個1°角合在一起形成一個60°的扇形,用它去量角的大小。並試着去量∠1、∠2,談談量後的感受?方便嗎?

請學生思考怎樣改進這個“量角器”?

老師這時可以提供給學生直尺作爲例子!讓學生思考爲什麼直尺在測量長度時那麼方便呢?引導學生在這個簡易的“量角器”上標上刻度。

老師還可以讓學生來量黑板上的∠4,感受這個簡易量角器的小。

師:既然還是麻煩,測量時需要移動,還不準確?該怎麼辦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感受到沒有標刻度的60度的簡易量角器太小,不能滿足測量所有角的大小的需要;還有沒標刻度太不方便,容易數錯。從而爲感受量角器的偉大發明。

3、認識量角器並用量角器測量

請學生拿出書桌堂內準備好的量角器,對照屏幕和老師一起來認識量角器。

認識後,請同學們接受挑戰,根據剛纔的學習和以前自己對量角器的認識,同桌兩人分別來試着量一量∠1、∠2的度數,也驗證一下大家用簡易的“量角器”測量的結果對不對?

請同學到多媒體展臺下示範並彙報自己的測量方法和測量結果。

彙報後引導學生交流內圈和外圈度數的讀法,明確測量方法。

引導學生與自制的“量角器”比,感受量角器的方便。

[設計意圖]在感受量角器的方便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人類的聰明才智,激發學習數學的情感,感悟學習數學的快樂。

活動三、建立常用角的直觀表象,提高估計意識

1、量一量有趣的角度,形成30°、60°的表象

(1)60°——立正時兩腳之間的角度。

(2)30°——室內樓梯的最適宜坡度。

2、先估計再測角的大小

出示人們電腦打字最佳姿勢圖片。先估計再測量:眼睛與電腦屏幕上下邊所形成的角、肘部所形成的角。

[設計意圖]在練習階段這樣的設計,主要是想讓學生建立30度、60度等特殊角的表象,也以此來培養估測意識,雖然這一意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起來的,但只有這樣不斷地滲透才能使“學生有估測意識”變成一種可能。

篇14:角的度量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國小階段,本學期結束後,有關正整數的認識和計算的內容將全部教學完。本冊這些知識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學會用較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流,掌握較大數範圍內的計算技能,進一步發展數感;另一方面通過十進制計數法的學習,對有關數概念的各方面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融會貫通,爲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數學認知結構奠定基礎;併爲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分數及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做好鋪墊。因此,這部分知識仍然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射線、角、垂線、平行線、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會一些簡單的作圖方法;同時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徵及圖形之間的關係,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複式條形統計圖。教材介紹了縱向和橫向兩種不同形式的複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會看懂這兩種統計圖並學習進行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的運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讓學生學習應用優化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綜合應用數學的綜合應用──“1億有多大”和“你寄過賀卡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

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共分八個單元:大數的認識;角的度量;三位數乘兩位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統計;數學廣角;總複習。以上各單元內容涉及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數學思想方法)用數學四大領域。

1、數與代數領域的知識包括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三個單元。

2、空間與圖形領域的知識包括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兩個單元。

3、統計與概率(數學思想方法)領域的知識包括統計;數學廣角兩個單元。

4、用數學領域的內容主要放在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這兩個單元之中,結合計算教學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簡單乘除應用題;積的和差、和差求積、求商應用題;行程問題的基本數量關係)。

三、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認識自然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會根據要求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2.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

4.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別;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能按指定度數畫角。

5.認識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6.結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動學習圖形的有關知識,發展空間觀念。

7.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瞭解運籌的思想,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

① 教學重點:萬級數的讀、寫法。 ② 教學關鍵:把個級數的讀、寫推廣到萬級。

第二單元:角的度量① 教學重點:用量角器量角、畫指定度數的角。

② 教學難點:量角的方法。③ 教學關鍵;量角器刻度的認識。

第三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

① 教學重點:口算、筆算的方法②教學難點:積的變化規律

第四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① 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② 教學難點:垂直線與平行線的畫法。③教學關鍵: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① 教學重點:掌握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計算方法。② 教學難點:瞭解商的變化規律。

第六單元:統計

① 教學重點:認識兩種複式條形統計圖,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②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第七單元:數學廣角

① 教學重點: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

② 教學難點:使學生逐漸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第八單元:總複習

① 教學重點:使學生對本學期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複習並鞏固和提高。

② 教學難點:使學生養成系統整理知識的習慣。

篇15:“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

2.認識直角、平角、鈍角、銳角和周角.

3.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各種角的概念.

教學難點

正確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演示課件“角的度量”.

提問:這些角你能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給他們排一下隊嗎?

教師指出左端兩個大小比較接近的角

提問:你知道他們相差多少嗎?

2.教師談話:如果我們能夠度量出每個角的大小,以上問題就可以解決了.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課題“角的度量和角的分類”)

二、探索新知.

(一)角的度量.

1.繼續演示課件“角的度量”,出示量角器的圖片.

講解: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因爲它的形狀是一個半圓,所以又叫半圓儀.角的計量單位是“度”,用符號“ °”表示,結合圖片,認識半圓儀中心,0刻度線和內外圓刻度.

2.(1)繼續演示課件“角的度量”,播放視頻“1°角的概念”.

(2)出示幾個不同的角,並估算角的度數.

(教師:要想知道所估算的是否準確,還要通過測量.)

3.量角的方法.

(1)自學教材第123頁第一、二自然段.

(2)由學生彙報度量角的方法.結合黑板上的角,邊度量邊介紹.

(3)繼續演示課件“角的度量”,播放視頻“量角方法”.

(4)嘗試測量角的度數(儘量使角的開口方向不同),巡視中注意瞭解學生掌握情況.

(5)教師舉出幾種學生常見的錯誤:

錯誤類型一:學生量角時,量角器中心點和角的頂點沒重合.

錯誤類型二:量角器0°刻度線與邊沒對齊.

錯誤類型三:看錯了刻度,應看裏圈,卻看外圈刻度了,或者應看外圈卻看裏圈刻度了.

(6)討論:怎樣避免前面的錯誤,正確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數呢?

(0°在哪個圈上,就在哪個圈上找角的另一邊所對的刻度)

(7)繼續演示課件“角的度量”,播放視頻“角的大小比較”.

(播放前先請同學用估算的方法判斷,播放後教師進行總結)

(二)角的分類

1.自學教材第124頁《角的分類》.(可按書中內容邊學習邊操作)

2.小組討論:

(1)角可以分哪幾類?每類角的特徵是什麼?

(2)直角、平角、周角之間有什麼關係?

(3)平角和直線一樣嗎?

3.利用活動角,按老師要求擺角.

(直角、鈍角、平角、銳角……)

三、鞏固練習.

1.量一量一副三角板中各個角的度數.

2.完成教材第126頁第7題.

說出每個鐘面上的時間,量出時針和分針所成的角度.

提問:不用度量你能知道每個時刻分針與時針的夾角嗎?

3.利用活動角的量角器擺出下面各角.

(1)直角(2)平角(3)120°(4)30°(5)77°

四、質疑總結.

1.這節課都學會了什麼?

(角的度量和分類.量角時要對齊頂點和0刻度線,如何確定看哪一圈刻度)

2.教師整理成順口溜助記.

量角器量角很簡單,角可分爲五大類.

中心重合角的頂點,直、平、周角最特殊,

一條邊對齊0刻度,銳角小於九十度,

角的度數看另一邊.鈍角介於直、平間.

3.鼓勵學生對所學知識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解題.

五、佈置作業.

完成第127頁第9題.

把下面的角的度數分別填在適當的圈裏.

12° 92° 179°

34°

89° 160° 58° 100°

五、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比誰猜的準

活動目的

學生在量角時往往出現不知看哪一圈的刻度,如果結合角的分類和估測能夠避免這一問題,依據先判斷角的種類.再估測角的大小,最後進行實際測量,不僅能避免錯誤,提高學生估測能力,還能養成良好的檢驗習慣.

活動方式

以小組爲單位(兩、三人即可)進行比賽.

活動過程

1.輪流畫出一個任意角,先共同判斷屬於哪一類角.達成共識後,組員各自估測此角的度數大約是多少,然後組員共同用量角器測量其準確值.

2.比一比看誰的估測值與準確值最接近,五局三勝,選出組冠軍.

篇16:“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線與角”

【教材簡析】

教材通過用小角去測量大角究竟有多大這一操作活動,讓學生體會到確定角的度量單位的必要性。在介紹1°作爲角的度量單位的過程中引入量角器,並用量角器去測量角的大小。本節課結合學生的發展需要,從讓學生追問爲什麼這樣規定的需要出發,設計了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的環節。

【教學目標】

1.在比較角的大小的過程中,產生度量角的需要,感受1°角產生的必要性。在用單位角度量的過程中產生對量角器的需要,理解量角器的構造原理,初步學會用量角器測量角。

2.在逐步精確的測量過程中,體會思考數學問題的嚴密性與邏輯性。

3.在活動中感受到人類的聰明才智,激發學習數學的情感,感悟到學習數學快樂。

【教學準備】

1.量角器、三角板、信封(內裝60°、50°、20°角的紙片及由60個1度角組成的大角)

2.課件

【教學過程】

活動一、在比較角大小的需要中,感受量角單位產生與形成過程

1. 明確比較方法,產生度量需要

(1)比較角的大小

教師黑板上出示4個角①50°、②60°、③35°、④110°,請學生比較大小。

(2)交流比較方法

直觀比較角的大小,得出不能直接看出∠1和∠2的大小。學生可能出現的比較方法:

a、重疊法比大小

b、臨摹法比大小

c、藉助活動角比大小

交流時,引導學生注意體會“頂點對齊、邊邊重合”的比較策略。

[設計意圖]“頂點對齊,邊邊重合”是進行角的大小比較,也是一個量角的過程,這也是爲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進行滲透!

(3)準確描述角的大小

思考:要想知道∠2有多大?∠1有多大?∠2比∠1大多少怎麼辦?

引導學生想辦法來量。

2、量角的大小,產生對1°角的需要

(1)討論如何量角的大小

電腦演示測量長度和麪積時所用的單位。請學生思考:量角的大小,用什麼做標準呢?

[設計意圖]數學學習一個很重要的品質就是“建立聯繫”,由於測長度用的是特定的長度作標準來測、測面積用特定的正方形的面積作標準來測、測角的大小就用特定的小角作標準來測,這樣在此複習測長度和麪積的方法,期待順利過渡到測角用小一點的角作標準。

小組討論後達成共識:用小一點的角去量這個大角。

(2)小組合作量角的大小、並彙報辦法

老師爲學生提供用透明的硫酸紙做20°的小角和∠2、∠1,供學生操作用。

第一次:用信封中的20°小角去量一量∠2有多大,得出正好是3個小角 。

師:用小角去測∠2正好,那用它去測∠1呢?動手試一試。

第二次:用信封中的20°小角去量一量∠1有多大,得出2個多的小角。

師:用小角去測∠1時是有2個小角還多,但3個又不夠?這樣又不精確了,該怎麼辦?

引導學生思考把測量的小角變得更小。

師:怎樣把這個小角變得更小呢?

第三次:再用對摺後的小角去量∠1,得出正好5個新的小角那麼大!

師:用對摺後的這個小角去測∠1正好,那去測∠2呢?(正好6個)是不是說用這個小角去測∠3、∠4也一定正好呢?不正好又該怎麼辦呢?

引導學生思考把這個小角變得再小!

師:那要小到什麼程度呢?

[設計意圖]在操作的過程中體會測角的大小,用作標準的角應該儘量的小。

3、介紹角的度量單位

師:過去人們認爲我們生活的地面是平的,他們發現太陽總是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而太陽與地球中心連成一條線,再與地面連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角,太陽走到不同的位置就形成不同的角,這樣人們把太陽升起再落下這個過程與地面形成的角平均分成180份,就有180個小角,每個小角就是1度。

[設計意圖]介紹了古時候人們是如何規定1度的,這也是追根溯源的最好體現,我們在設計時爭取還知識以本來面目,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從而感受數學的神奇、有趣與博大,同時也能瞭解一些數學文化。

(電腦演示把圓平均分成360份的過程)將圓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對的角叫做1度,(記作1°)通常用1°作爲度量角的單位。

給學生提供一個近似的1°角,拿在手裏仔細看一看;打開書看看書上的1°角;再把眼睛眯到快閉上了,眼角大約就是1°;讓學生感受1°角的小!

[設計意圖]相比1釐米、1平方釐米、1分米、1平方分米…的表象,1度的表象更難建立,這樣的設計也不能讓學生建立起1度的表象,只是想讓學生知道1度角是很小的,小到什麼程度可以自己去感受。

活動二、在量角的需要中,感受量角器產生與形成過程

1、用1°角去量角的大小,產生“用量角器量”的需要

引導思考有了1°角是不是就可以量所有角的大小了,並試着用1°角去量∠2。

學生在試着量的過程中感受到測量的麻煩和不準確,並思考對策。

[設計意圖]學生真的去測過後,會發現這樣的測量在理論上能實現,可現實中真的太難辦到了,這樣學生就有一種改進測量方法的需要,在這種需要的推動下,學生會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問題。

2、製作量角器

小組討論交流後全班達成共識,把60個1°角合在一起形成一個60°的扇形,用它去量角的大小。並試着去量∠1、∠2,談談量後的感受?方便嗎?

請學生思考怎樣改進這個“量角器”?

老師這時可以提供給學生直尺作爲例子!讓學生思考爲什麼直尺在測量長度時那麼方便呢?引導學生在這個簡易的“量角器”上標上刻度。

老師還可以讓學生來量黑板上的∠4,感受這個簡易量角器的小。

師:既然還是麻煩,測量時需要移動,還不準確?該怎麼辦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感受到沒有標刻度的60度的簡易量角器太小,不能滿足測量所有角的大小的需要;還有沒標刻度太不方便,容易數錯。從而爲感受量角器的偉大發明。

3、認識量角器並用量角器測量

請學生拿出書桌堂內準備好的量角器,對照屏幕和老師一起來認識量角器。

認識後,請同學們接受挑戰,根據剛纔的學習和以前自己對量角器的認識,同桌兩人分別來試着量一量∠1、∠2的度數,也驗證一下大家用簡易的“量角器”測量的結果對不對?

請同學到多媒體展臺下示範並彙報自己的測量方法和測量結果。

彙報後引導學生交流內圈和外圈度數的讀法,明確測量方法。

引導學生與自制的“量角器”比,感受量角器的方便。

[設計意圖]在感受量角器的方便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人類的聰明才智,激發學習數學的情感,感悟學習數學的快樂。

活動三、建立常用角的直觀表象,提高估計意識

1、量一量有趣的角度,形成30°、60°的表象

(1)60°——立正時兩腳之間的角度。

(2)30°——室內樓梯的最適宜坡度。

2、先估計再測角的大小

出示人們電腦打字最佳姿勢圖片。先估計再測量:眼睛與電腦屏幕上下邊所形成的 角、肘部所形成的角。

[設計意圖]在練習階段這樣的設計,主要是想讓學生建立30度、60度等特殊角的表象,也以此來培養估測意識,雖然這一意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起來的,但只有這樣不斷地滲透才能使“學生有估測意識”變成一種可能。

【點評】

對於一名優秀教師,面對着一羣優秀的學生,據此制定的教學目標一般可以包括基本目標和拓展目標。這裏所說的基本目標是指教材要求的所有學生都要掌握的內容,一般都在教師用書中有明確的規定。拓展目標,多是教師基於學生調研,在完成基本目標的情況下,爲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或高層次思維能力而設計的目標。

從王老師的教學目標中,我們能夠看出王老師很希望在這節課中開闊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時基於單元教學設計的思想,把熟練測量的技能準備隨時調整到下一節課。王老師的這些思路我是非常欣賞的,但是對此也存有一點憂慮——太多的期望都寄託在四十分鐘裏,學生會不會消化不良?比如對於“角的度量單位以及量角器產生的過程”我個人覺得頂多是簡單體驗一下,而“經歷”其“產生”的過程真的不是40分鐘的課上能完成的。再如估測、類比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難想象在1節課中都能關注到。(編者)

篇17:《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第40~4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聯繫已有的學習經驗,體會度量角的大小需要有統一的計量單位。

2.在操作探索中認識量角器和角的計量單位,會用量角器正確度量角的度數。初步建立1度和幾度角的表象,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通過觀察、嘗試、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動手實踐的能力。

4.能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在探索量角方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髮現數學規律的興趣。

重難點

重點:認識量角器,以及用量角器量角。

難點:會用量角器正確度量角的度數。

教學準備

課件、量角器、直尺。

教學設計

一、複習導入

師: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角,那麼怎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呢?

師: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角的度量。(板書課題:角的度量)

二、探究新知

1.認識量角器。

課件出示量角器圖片。

師:量角器將這個半圓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引導學生得出量角器將這個半圓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的大小就是1度。度是角的計量單位,1度還有個簡潔的寫法,記作1°。

學生觀察1°的角,並體驗1°的角。

2.嘗試量角。(課件出示教材第40頁主題圖)

讓學生自主探究:估一估角1的大小。嘗試測量角1的度數。把量角的方法講給同桌聽。比一比,誰說得更完整。(先估,後量)

通過學生間的互相補充,逐步完善量角的方法。

練習:先估一估角2的度數,再來量一量。

學生說出自己讀度數的方法,突出內圈刻度與外圈刻度的作用。

3.總結量角的步驟。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點和角的頂點重合;

(板書:點點重合)

(2)零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重合;

(板書:線邊重合)

(3)角的另一條邊所對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板書:讀準度數)

(4)與零刻度線重合的一條邊指向哪個圈的0°,就讀那個圈的刻度。

(板書:從0開始)

三、鞏固應用

1.教材第41頁“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在量角器上分別找到相應的刻度,觀察它們的大小,注意刻度是內圈刻度,還是外圈刻度。讀出度數,然後小組檢查。

2.教材第41頁“做一做”第2題。

讓學生動手量一量,並在小組中相互交流,學生會得出結論:角的大小與邊的長度無關。

3.教材第41頁“做一做”第3題。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合作完成,並分別記下各個角的度數。教師指名彙報各個角的度數,集體訂正,要求測量不準確的學生重新測量一次。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了哪些新的收穫?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篇18:《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37—38頁的內容和練習四的相關練習題 教學目標:

1. 認識量角器、角的度量單位,會用量角器量角。

2. 通過一下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具準備:

每個同學一個信封,信封裏有兩根相同的小棒,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小組操作——深化角的本質

教師給每位同學準備一個信封,裏面放有兩根相同的小棒,但同桌兩個同學的小棒長短相差很多。

師:取出自己信封裏的兩根小棒擺角。同桌比一比,看誰擺的角達? 師:同桌兩個同學的小棒長短不一樣,這樣比較角的大小公平嗎?

二、層次鋪墊——突破難點

(一)量角器的認識

1. 認識量角器

⑴讓學生仔細觀察量角器:上面有些什麼?這些刻度怎麼分的?這些數有什麼規律?

⑵學生彙報研究的結果。

根據學生的交流彙報,教師板書:中心、0刻度線、內刻度、外刻度。

⑶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展示: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每份是1° 。

2. 遊戲

師:我們做個遊戲,看怎麼把我們的身體變成一個達量角器。

教師帶着學生量手臂伸開,右(左)手是0刻度線,,手是180刻度線胸前是中心點,也可以看成角的頂點。下面我們用身體表示出量角器上各個度數的角是什麼樣的。從0度開始,即從兩臂重合開始,右(左)臂不動,左(右)臂慢慢展開,一起表示出0度到90度的逐步變化過程,到90度時停下來感受一下,然後繼續91度,100度??180度。

師:我們表示量角器上各個度數的角時,哪裏在動,哪裏不動?

回答後小結:0刻度線不動,每個度數的角都是從0刻度線處張開的。

(二)用量角器量角

1. 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在量角器內刻度上找出角(90°、30°、60°135°)並用手比劃同樣大的角,再在三角板上找到這些角並記一記。

2. 學習量角的方法

⑴教師出示一個角,先讓學生估計大小,在嘗試用量角器量角。 ⑵學生小組交流探究量角的方法。

⑶教師演示詳細介紹量角的步驟並板書。

⑷出示60°、120°的角,讓學生讀出角的度數(在作業紙上)。根據手中的量角器,師生討論:爲什麼同一個刻度,一個表示60°、另一個卻表示120°呢?讓學生談談在量角器上讀角時要注意什麼。

(三)知識整理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一起來回顧一下。

量角器的結構有那些?應該作業量角?現在,我們一起來運用已經學到的知識。

三、拓展延伸——熟練應用

1. 做一做:教材38頁中的“做一做”。

2. 量一量:教材39頁第3題各時間所成的角的度數。

3. 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課後反思:

“角的度量”的教學難點有兩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本課突破對策具體步驟如下:

1.由角的大小的意義引出可以用單位小角來度量角的大小。

2.做遊戲(伸展運動)想象角的動態變化,爲抽象的量角器測量奠定了直觀的基礎。

3.學習量角器的測量和內外刻度原理,都是採取層層滲透、處處鋪墊的方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篇19:《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鍾祥市實驗國小 龔俊平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體會統一角的計量單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1°角的表象。會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與所畫邊的長短無關。

(二)過程與方法

在觀察、交流的基礎上,認識量角器的結構與功能,通過探索、實踐,歸納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積極參與量角的學習活動,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數學的簡潔嚴謹,激發學好數學的願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正確量角。

教學難點:量角時能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三、教學準備

量角器、三角板、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揭示課題

(1)複習角的概念

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誰能說一說什麼樣的圖形叫作角?

(2)故事引入

①談話:在角王國裏有許多成員。有一天,角成員們在草地上做遊戲,玩着玩着,其中的兩個成員吵起來了,它們都說自己比對方大。∠1說:“我的邊長,所以我比你大。” ∠2說:“邊長有什麼用,我的開口大,所以我比你大。”

②提問:他們到底誰說得對呢?有什麼辦法可以知道呢?

生:用眼觀察、用三角尺測量。

③揭示課題:看來,我們要比出這兩個角哪個大,大多少,需要測量。怎麼量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角的度量。(板書:角的度量)

【設計意圖】以學生感興趣的童話故事“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引入,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引發了學生的思考,使學生在問題驅動下學習,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二、探究新知

1.1°角的產生

(1)用三角尺上的角量一量、比一比

①小組合作:選定三角尺上的一個角進行測量、比較

②彙報交流:說一說你選的是三角尺上的哪個角,怎麼量的?量的結果是怎樣的?

預設:用30°角量,∠1=30°,∠2比30°角大,所以∠2大。

用45°角、60°角量,∠1比45°角、60°角小,∠2比45°角、60°角大,所以∠2大。用90°角量,∠1比90°角小得多,∠2比90°角小一些,所以,∠2大。

③質疑:我們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比出了它們的大小,但是還是不能準確地知道∠1和∠2到底有多大,兩個角的大小相差多少,怎麼辦?

生:測量出兩個角的大小。

(2)介紹1°角

①談話:對,要準確測量一個角的大小,需要有一個合適的角作單位來量,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角的單位。

②課件演示:人們將圓平均分成360份,將其中1份所對的角作爲度量角的單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記作1°。

③閉上眼睛想象一下,1°角有多大。

【設計意圖】度量需要統一的標準,學生藉助三角尺中的同一個角比較角的大小,滲透了度量時標準要統一,喚起了學生度量的經驗。藉助課件認識1°角,既有助於學生形成1°角的表象,瞭解角的單位及符號,又有助於學生了解量角器的構造原理,爲認識量角器做準備。

2.認識量角器

(1)談話:瞭解了1°角是如何確定的,我們再來認識一下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2)小組合作:先拿出自己的量角器看一看,再討論一下這些量角器有什麼共同點?

彙報交流:誰來介紹一下,你有什麼發現?(配合課件演示)

學生:半圓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有一箇中心點,兩圈刻度,分別從0°到180°,每兩個數字之間相差10,有兩條0°刻度線等。

(3)操作活動:用兩根牙籤,在量角器上擺角

學生試擺後提問:你是怎麼想的?

生: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所對的角是1°,60份所對的角就是60度。

③擺一個120°的角

呈現錯例,比較辨析。

【設計意圖】瞭解量角器的構造原理,通過動手擺角,初步感悟量角器是角的集合以及用量角器度度量角的一般方法。

3.用量角器量角──教學例1

(1)出示例1:怎樣用量角器量出∠1的度數?

(2)學生獨立嘗試量角,小組交流量角方法。

(3)學生展示量角的過程

(4)嘗試歸納量角的一般步驟:

①把量角器的中心與角的一條邊重合,0°刻度線與角的一條邊重合。

②角的另一邊所對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5.反饋:照樣子,量出∠2的度數。

學生展示量角過程,敘述量角方法。

6.小結

【設計意圖】本環節注重量角步驟的歸納與提煉,注重培養學生在實踐、辨析中學習新知,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傾聽的習慣。

三、鞏固深化

(1)看量角器上的刻度,填出每個角的度數。

學生獨立度量後交流方法。

(2)猜猜看

看角的一條邊在量角器上的位置,猜角的度數。

(3)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數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量角的方法。

學生展示量角過程,敘述量角方法。

【設計意圖】注重量角的技能訓練和個別指導,使學生在量不同方向的角的過程中,積累基本的活動經驗。

四、總結延伸

(1)全課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2)估一估,三角尺上各個角的度數,再量一量。

篇20:《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角的度量教材第26~28頁

二、教學目標

1、認識量角器、角的度量單位,會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並知道它的度數,會用量角器量角。

2、通過一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並通過聯繫生活,使學生理解量角的意義。

3、通過觀察、操作學習活動,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時使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4、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觀察量角器,認識內刻度線、外刻度線、0刻度線和中心點。知道角的計數單位“度”及相關知識。

2、掌握用量角器測量角的方法,能正確測量各種角的度數。

四、教具準備:量角器、三角板。

五、過程:

(一)導入

教師:昨天我們根據角的邊張開的大小認識了幾種角,你們還記得嗎?

學生說後,請他們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即:周角、平角、鈍角、直角、銳角。

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係呢?大家會比較角的大小嗎?

教師出示兩個大小相近的角,問同學:∠a和∠b誰大誰小呢?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a和∠b究竟誰大呢?那大多少呢?大一點?這一點又代表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度量,相信學過這節課後,你就能解答這個問題了。

板書課題:角的度量

設計意圖:通過以問題的形式引出量角器的必要性,培養學生善於思考,發現問題的能力,在自主探究中學習。

(二)探究新知

1、認識量角器

教師:爲了使測量更準確,描述更清楚,就產生了標準的測量角的工具——量角器。(板書:量角器)

出示一個量角器。教師邊說邊演示:人們將圓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對的角叫做1度,記作1°,通常用1°作爲度量角的單位。

板書:度1°

提問:你知道一個周角是多少度嗎?(360度)

一個平角是多少度呢?(180度)

介紹: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它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

2、認識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線、內外圈刻度。

(1)指導

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2)小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學生彙報研究的結果。注意這裏要儘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問題還可以讓學生來解答。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要說明哪裏是量角器的中心,哪裏是0度刻度線及內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據回答作出下列板書:中心、0度刻度線、內刻度和外刻度。

小結:量角器上有中心、0度刻度線、內刻度線和外刻度線。

3、量一量。

教師:我們瞭解了量角器上有什麼,究竟怎麼使用它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

(1)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27頁“試一試”,寫出∠a和∠b的度數再讀一讀。

教師:通過觀察以上兩組角,我們會讀角的度數了,那該怎樣量角呢?請你與同學交流量角的方法。

學生交流完之後,請兩位學生到前面演示說明。

通過學生的演示度量,老師組織學生總結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指導學生實際操作,按步驟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

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線與角一條邊重合;

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條邊所對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教師:我們可以把這三句話概括爲四個字“兩合一看”。“兩合”是指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0刻度線與角的一邊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邊所對的量角器上的刻度。

設計意圖:通過角的測量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進一步體驗充滿探索與創造的數學活動。

(2)突破讀內圈刻度,還是讀外圈刻度的難點。

提問:量角器上爲什麼有內外兩圈刻度呢?

教師引導學生帶着疑問研究。

出示130°和50°的兩個角

教師:左邊這個角的度數是多少?

是130°還是50°?讀內圈刻度,還是讀外刻度線上的數?

學生明確:這個角的度數是130°,要讀外刻度線上的數。

教師:右邊這個角應該看內刻度,還是外刻度?是多少度?

學生:這個角是50°,應該看內刻度。

質疑:爲什麼左右兩個角看的刻度線不一樣呢?什麼時候看內刻度?什麼時候看外刻度呢?

學生小組交流。

學生可能會想到以下幾種情況

學生甲:我們小組認爲,在讀度數之前應該先判斷這個角是鈍角還是銳角,如果是鈍角肯定大於90°,是銳角要小於90°,然後再找刻度就不會錯了。

學生乙:我們小組認爲,要先找0刻度線,如果一條邊壓住的是外圈的0刻度線,那麼肯定讀外圈刻度。反過來壓住的是內圈刻度的0刻度線,就要讀內圈刻度。

……

教師:這幾個組的方法聽起來都挺有道理,我們不妨試一試,哪種方法更好。

設計意圖:及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在學生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新學的知識,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學習能力。

(3)學生練習量角,鞏固新知。

小結量角的方法——兩合一看

提問:看角的度數時要注意什麼?

學生:要注意是看外刻度線還是看內刻度線。

問:什麼時候看外刻度線,什麼時候看內刻度線呢?

小結:找0刻度線,如果一條邊壓住的是外圈的0刻度線,那麼肯定讀外圈刻度。反過來壓住的是內圈刻度的0刻度線,就要讀內圈刻度。

設計意圖:學生先獨立練習,再交流訂正,使學生能在練習中進一步將知識內化,並相互幫助提高。通過遊戲活動,讓學生自主測量角,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三)課堂作業設計

1、教材第28頁第1題。

學生在找出正確答案後,應該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2、教材第28頁第2題。∠1的方向是朝下,可以讓學生先說一說量角的方法,然後再進行度量。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今天我們學習了角的度量,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麼?怎樣讀角的度數?

篇21:《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四年級第一冊第37~38頁:角的大小、角的計量單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一、設計思想

1、本節課以學生髮展爲本,着眼於數學方法的培養。通過用小角比較角的大小,逐步引出簡易量角器,通過對簡易量角器的優化,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注重引導學生充分體驗量角器的構造過程,理解量角的原理,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分析概括及語言表達能力。

2、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的樂趣,感受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數學知識應用於生活,服務於生活。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團結協作精神。

3、數學教學活動是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總結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二、教材分析

1、《角的度量》是課程標準人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37~38頁的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角會判斷角的種類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角的度量,它是本單元的重點內容,也是教學難點。而爲了突破這個重難點,教材編寫的意圖是設計了大量的學生活動,希望學生能在操作活動中實現由靜止的課本知識向動態的學生探索活動轉變。學生學好這節課不僅能爲他們後續學習角生學好這節課不僅能爲他們後續學習角的分類和畫角打下基礎,同時也爲學生今後學習幾何知識創造條件。

2、角的度量是測量教學中難度較大的一個知識點。教材把這部分安排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角,明確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礎上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對角的度量的知識生活中接觸很少,顯得比較抽象。國小四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依然以形象具體思維爲主,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較弱,有待進一步培養。

三、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四年級學生。本套教材分三個階段編排“角的認識”這一內容。第一個階段在二年級上冊,是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尺畫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畫直角。第二個階段在二年級下冊,是讓學生認識銳角和鈍角,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一個角是直角、銳角和鈍角。第三個階段就是本冊教材這一單元,讓學生進一步學習角的度量。有了前面兩個階段的學習基礎,學生對角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一部分學生對量角器有初步瞭解,但多數學生幾乎沒有用量角器測量角的體驗,學生對它的認識是陌生的。因此在認識量角器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要充分估計學生學習的起點,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本節課我力圖採用探究式教學方法,重在引導學生一步步發現“簡易量角器”測量方法的不足,使學生在直觀感受、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創造出量角器並獲取角的度量方法,形成自己獨有的數學體驗。

獨有的數學體驗。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體會統一角的計量單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1°角的表象。會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與所畫邊的長短無關。

2、過程與方法:在觀察、交流的基礎上,認識量角器的結構與功能,通過探索、實踐,歸納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積極參與量角的學習活動,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數學的簡潔嚴謹,激發學好數學的願望。

五、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正確量角。

2、量角時能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量角器的本質是“單位小角”的集合,角的度量的本質是看被測對象中含有多少個“單位小角”,促使學生對這兩個本質充分而深刻地理解是上好這節課的邏輯基礎,因此本節課我精心設計活動,首先“利用大小相同的小角,比較角1、角2這兩個角的大小”,明確量角的單位是“單位小角。接着,我設計了一個把單位小角合併成爲半圓的過程。一個簡易量角器就形成了,明確量角器是“單位小角”的集合。然後是強化用“簡易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最後優化量角器,其中讓學生討論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再通過一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抽象能力,總結概括出量角的方法與步驟。

七、教學準備

量角器、三角板、多媒體課件

八、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揭示課題

1、複習角的概念

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誰能說一說什麼樣的圖形叫作角?

2、故事引入

①談話:在角王國裏有許多成員。有一天,角成員們在草地上做遊戲,玩着玩着,其中的兩個成員吵起來了,它們都說自己比對方大。∠1說:“我的邊長,所以我比你大。”∠2說:“邊長有什麼用,我的開口大,所以我比你大。”

②提問:他們到底誰說得對呢?有什麼辦法可以知道呢?生:用眼觀察、用三角尺測量。

③揭示課題:看來,我們要比出這兩個角哪個大,大多少,需要測量。怎麼量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角的度量。(板書:角的度量)

【設計意圖】以學生感興趣的童話故事“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引入,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引發了學生的思考,使學生在問題驅動下學習,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二)探究新知

1、1°角的產生

(1)用三角尺上的角量一量、比一比

①小組合作:選定三角尺上的一個角進行測量、比較

②彙報交流:說一說你選的是三角尺上的哪個角,怎麼量的?量的結果是怎樣

的?預設:用30°角量,∠1=30°,∠2比30°角大,所以∠2大。

用45°角、60°角量,∠1比45°角、60°角小,∠2比45°角、60°角大,所以∠2大。

用90°角量,∠1比90°角小得多,∠2比90°角小一些,所以,∠2大。

③質疑:我們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比出了它們的大小,但是還是不能準確地知道∠1和∠2到底有多大,兩個角的大小相差多少,怎麼辦?

生:測量出兩個角的大小。

(2)介紹1°角

①談話:對,要準確測量一個角的大小,需要有一個合適的角作單位來量,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角的單位。

②課件演示:人們將圓平均分成360份,將其中1份所對的角作爲度量角的單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記作1°。

③閉上眼睛想象一下,1°角有多大。

【設計意圖】度量需要統一的標準,學生藉助三角尺中的同一個角比較角的大小,滲透了度量時標準要統一,喚起了學生度量的經驗。藉助課件認識1°角,既有助於學生形成1°角的表象,瞭解角的單位及符號,又有助於學生了解量角器的構造原理,爲認識量角器做準備。

2、認識量角器

(1)談話:瞭解了1°角是如何確定的,我們再來認識一下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2)小組合作:先拿出自己的量角器看一看,再討論一下這些量角器有什麼共同點?彙報交流:誰來介紹一下,你有什麼發現?(配合課件演示)學生:半圓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有一箇中心點,兩圈刻度,分別從0°到180°,每兩個數字之間相差10,有兩條0°刻度線等。

(3)操作活動:用兩根牙籤,在量角器上擺角

①擺一個直角。學生試擺後交流方法。(擺角時,一條邊對準0°刻度線,另一條邊對準90°刻度線,頂點與中心點重合。)

②擺一個60°的角,學生試擺後提問:你是怎麼想的?

生: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所對的角是1°,60份所對的角就是60度。

③擺一個120°的角呈現錯例,比較辨析。

【設計意圖】瞭解量角器的構造原理,通過動手擺角,初步感悟量角器是角的集合以及用量角器度度量角的一般方法。

3、用量角器量角──教學例1

(1)出示例1:怎樣用量角器量出∠1的度數?

(2)學生獨立嘗試量角,小組交流量角方法。

(3)學生展示量角的過程

(4)嘗試歸納量角的一般步驟:

①把量角器的中心與角的一條邊重合,0°刻度線與角的一條邊重合。

②角的另一邊所對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4、反饋:照樣子,量出∠2的度數。學生展示量角過程,敘述量角方法。

5、小結

【設計意圖】本環節注重量角步驟的歸納與提煉,注重培養學生在實踐、辨析中學習新知,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傾聽的習慣。

(三)鞏固深化

(1)看量角器上的刻度,填出每個角的度數。

學生獨立度量後交流方法。

(2)猜猜看

看角的一條邊在量角器上的位置,猜角的度數。

(3)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數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量角的方法。

學生展示量角過程,敘述量角方法。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量角的方法。學生展示量角過程,敘述量角方法。

【設計意圖】注重量角的技能訓練和個別指導,使學生在量不同方向的角的過程中,積累基本的活動經驗。

(四)總結延伸

(1)全課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2)估一估,三角尺上各個角的度數,再量一量。

[設計意圖:注重學生的實踐。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培養學生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拓展學生的應用數學的能力。]

九、板書設計

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

量角器構造:①中心點②零刻度③內刻度④外刻度

角的度量單位:“度”,符號“°”

角的度量方法:點對點,線對邊,讀數要看另一邊。0在內讀內,0在外讀外

十、教學反思

1、“角的度量”這一內容是國小數學測量教學的一個難點。傳統的教法一般

是按照認識量角器——揭示量角方法——進行量角練習的順序組織數學活動。

2、本節課的設計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思路,通過創設問題情景,設置矛盾衝突,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需求,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逐步探索,實現了對量角工具的再創造。學生在探索中不斷生成問題,又不斷地解決問題,多次感受了量角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能力。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不僅認識了量角器,學會了量角方法,而且在經歷量角工具探索過程的數學活動中,多方面的數學品質得到培養,並積累了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篇22:《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37―38頁的內容和練習四的相關練習題 教學目標:

1. 認識量角器、角的度量單位,會用量角器量角。

2. 通過一下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具準備:

每個同學一個信封,信封裏有兩根相同的小棒,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小組操作――深化角的本質

教師給每位同學準備一個信封,裏面放有兩根相同的小棒,但同桌兩個同學的小棒長短相差很多。

師:取出自己信封裏的兩根小棒擺角。同桌比一比,看誰擺的角達? 師:同桌兩個同學的小棒長短不一樣,這樣比較角的大小公平嗎?

二、層次鋪墊――突破難點

(一)量角器的認識

1. 認識量角器

⑴讓學生仔細觀察量角器:上面有些什麼?這些刻度怎麼分的?這些數有什麼規律?

⑵學生彙報研究的結果。

根據學生的交流彙報,教師板書:中心、0刻度線、內刻度、外刻度。

⑶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展示: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每份是1° 。

2. 遊戲

師:我們做個遊戲,看怎麼把我們的身體變成一個達量角器。

教師帶着學生量手臂伸開,右(左)手是0刻度線,,手是180刻度線胸前是中心點,也可以看成角的頂點。下面我們用身體表示出量角器上各個度數的角是什麼樣的。從0度開始,即從兩臂重合開始,右(左)臂不動,左(右)臂慢慢展開,一起表示出0度到90度的逐步變化過程,到90度時停下來感受一下,然後繼續91度,100度??180度。

師:我們表示量角器上各個度數的角時,哪裏在動,哪裏不動?

回答後小結:0刻度線不動,每個度數的角都是從0刻度線處張開的。

(二)用量角器量角

1. 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在量角器內刻度上找出角(90°、30°、60°135°)並用手比劃同樣大的角,再在三角板上找到這些角並記一記。

2. 學習量角的方法

⑴教師出示一個角,先讓學生估計大小,在嘗試用量角器量角。 ⑵學生小組交流探究量角的方法。

⑶教師演示詳細介紹量角的步驟並板書。

⑷出示60°、120°的角,讓學生讀出角的度數(在作業紙上)。根據手中的量角器,師生討論:爲什麼同一個刻度,一個表示60°、另一個卻表示120°呢?讓學生談談在量角器上讀角時要注意什麼。

(三)知識整理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一起來回顧一下。

量角器的結構有那些?應該作業量角?現在,我們一起來運用已經學到的知識。

三、拓展延伸――熟練應用

1. 做一做:教材38頁中的“做一做”。

2. 量一量:教材39頁第3題各時間所成的角的度數。

3. 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篇23:“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一、設計理念:以新的課程標準爲指導、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以小組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體會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認識量角器。

2、會用量角器測量各種角的度數。

知識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交流的基礎上,認識量角器的結構與功能,通過自己的探索、實踐,總結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學會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統一角的計量單位的需要,認識角的計量單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過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觀念,感受角的大小與所畫邊的長短無關。

能力目標: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及合作精神。

情感目標:讓學生充滿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想學、會學、樂學

三、教學流程:

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滑梯嗎?老師這有兩個滑梯(課件1),說說你們喜歡玩哪一個?爲什麼?(陡、高)是由什麼決定的。(角的大小)出示課件2,這兩個角你能看出那個大嗎?那這兩個角(課件3)你能看出誰大嗎?那我們有什麼方法才能知道這兩個角誰大誰小呢?今天我們就用這個測量工具來學習(板書:角的度量)

我們學過長度、面積、重量等。誰說說測量長度用什麼單位,重量單位有哪些、面積呢,哪有沒有同學知道度量角的單位又是什麼呢?

人們把圓平均分成360份,其中一份所對的角的大小叫1度,通常用1度作爲度量角的單位。正是運用了這個原理,人們製作出了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夥伴量角器。

1、認識量角器(出示課件)

2、小組討論角的度量方法。板書

3、判斷

4、書 28 頁1題找同學說說,並說明理由。2題大家在書上量,找三名同學板演

5、量 4題,說明角度和邊長的關係。角的度量

6、判 斷多少度角量角器

頂點重合中心點

一條邊重合 0刻度線重另一條邊重合刻度線

篇24:“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角的度量》第二課時。

二、【教學理念】

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新課標的理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以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思維爲目標,以學生的好奇心爲突破口,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質疑、解疑過程,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另外通過一系列形式多樣的練習,使課堂教學呈現出多樣性、趣味性,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自主觀察認識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單位,會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並知道它的度數。

2、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學會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並讀出度數。

3、通過一系列的觀察、操作活動,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4、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動參與學習、勇於探究的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量角器,並正確使用量角器。

難點: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活動時間教學活動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出示簡筆畫、激趣引入2分鐘出示簡筆畫:

問:同學們,大家從這兩幅簡筆畫中發現了什麼?

∠1和∠2誰大,大多少?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角的度量”(板書課題)。學生仔細觀察後彙報:

①我發現圖中兩個人分別在跑和站立;

②我發現有我們上節課剛學過的線段和角,還有圓形;

③我發現它的手和腳是由銳角、直角或鈍角組成的。根據國小生喜歡簡筆畫的特點,通過簡潔生動的簡筆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自主探究,認識量角器10分鐘那麼量角用什麼工具呢?(量角器)

1、認識量角器

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麼發現,在小組裏交流。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中心點、0刻度線、內外刻度)

看着量角器,你想對發明量角器的人提些什麼問題呢?

2、建立1°角的概念。

讓學生看書,自學1°的概念,並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度)(課件演示1°角)

3、認識幾度角。

從一邊的0°刻度線起移至30°處,問:這是多少度的角?你是怎麼知道的?

問:量角器上有兩個刻度30°、150°,(課件閃爍)你認爲應該讀哪個才正確,爲什麼?

從一邊的0°刻度線起移至150°處,問:這又是多少度的角?(課件出示)

小結:

現在我們已經熟悉了量角器的特徵,這些特徵在量角的大小時有些什麼作用呢?下面我們來試着用量角器量這兩個角。

同學們趕快動手吧。

學生仔細觀看,合作研究量角器。

學生彙報研究結果:

量角器中間有個空心點,邊上有許多刻度線,還有許多數字……

學生自由提問(教師適時啓發)

學生看書學習:量角器把1個半圓平均分成180份,其中一份所對的角就是1度角。

學生可能回答30°角或150°角

學生開始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後應得出:這個角是銳 請點擊下載Word版完整教案: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角的度量》教學設計二教案《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角的度量》教學設計二》

篇25:《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設計說明

1、與現實生活相聯繫,發展空間觀念

“角的度量”屬於“圖形與幾何”中測量的一部分內容,而角的度量又是測量中難度最大的。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利用角的空間感覺來估計角的大小,很少用到專業的工具去測量一個角的精確度數,所以在本節課的設計中,不僅要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感受測量角的大小需要統一單位的必要性,而且還要把量角與學生頭腦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結合起來,重在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關注動手操作,以親身體驗的策略展開教學。

動手操作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於學生理解抽象的算理和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通過用多種方法嘗試測量角的大小,幫助學生初步感知測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培養估計角的大小的意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直尺、三角尺、用硬紙板剪成的角、一張圓形紙

教學過程

一、拋出問題,引入新課

1.觀圖質疑,引發思考。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角,請大家看一看生活中小朋友們玩滑梯的現象。(出示教材24頁滑梯情境圖)

提問:你能用“角”的知識解釋這種現象嗎?

(學生觀察後反饋:第三幅圖中的滑梯與地面形成的角最大,第一幅圖中的滑梯與地面形成的角最小)

2.引入新課:角有大有小,怎樣度量角的大小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研究有關角的度量的問題。

[板書課題:角的度量(一)]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圖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快速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爲學習新知做好鋪墊,進而很自然地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二、嘗試探究,建構知識

1.自主探究,比較測量方法,引發思考。

(1)討論:如何度量三個角的大小呢?說一說。

(學生在小組內研究、實踐後進行彙報)

預設

小組1:我們想用直尺度量角的大小,發現無法測量。

小組2:我們是用三角尺上的一個角進行測量的,發現只能測量出角的一部分,還餘下一部分無法測量。

小組3:我們是用課前做好的與∠1一樣大的角去度量∠2,結果∠2是∠1的2倍多一些,∠3是∠1的3倍多一些,也不夠準確。

(2)質疑:看來大家的測量結果都不夠準確,想一想,怎樣測量才能更準確呢?

(學生通過思考和討論得出:如果用來度量的角再小一點就能更準確了)

(3)總結:要想準確知道角的大小,必須有一個標準的度量角的單位。

2.認識度量角的單位。

(1)說明:在數學王國中,人們將圓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對的角的大小叫作1度(記作1°),通常用1°作爲度量角的單位。

(2)(課件出示圓中的5份、10份)你知道這兩個角分別是多少度嗎?(5° 10°)

(3)請大家找一找,看看你能不能找到直角、平角和周角。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找角,觀察後發現:1直角=90°,1平角=180°,1周角=360°)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度量角的方法,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引發思考,引出度量角的大小要有一個統一的度量單位,培養學生的度量意識。

三、深入實踐,感受方法

1.估一估。

師:我們已經瞭解了度量角的單位是1°,現在請大家估一估三個滑梯中的角分別是多少度。

(學生嘗試估計三個角的度數)

2.折一折,剪一剪。

組織學生利用教材附頁中的圖1剪出不同度數的角,感知角的大小。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明確度量角的單位後,爲了讓學生更好地瞭解角的大小,通過估一估、剪一剪等活動讓學生感受角的大小,爲進一步學習量角、畫角做好鋪墊和準備。

四、鞏固練習,提升反饋

完成教材25頁“練一練”1、3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六、佈置作業

在生活中找一找角,並估計一下角的度數。

板書設計

角的度量(一)

將圓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1份所對的角的大小叫作1度(記作1°),通常用1°作爲度量角的單位。

1周角=360° 1平角=180° 1直角=90°

篇26:《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知道什麼是角,能指出角、邊和頂點;能用常用的符號來表示角。

2、比較角的大小。

3、會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數。

過程與方法:經歷認識角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體會身邊處處有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體會通過探索解決問題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角。

難點:會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數。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預設:不一樣大。

和學生交流怎樣才能比較出角的大小的方法,通過交流可以發現: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比較麻煩,可以通過角的度量來比較角的大小。

設計意圖:這個教學環節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入手,讓學生從畫角的操作過程中,體會角的意義是“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並且由學生畫出的角有大小,巧妙地引出角的度量問題。

探索新知

認識量角器和角的計量單位。

要測量出角的大小,我們需要做哪些準備?

同學之間交流,並推出代表彙報

仔細觀察,量角器上有什麼?說一說

根據學生的彙報,運用課件向學生一一介紹:中心、外刻度、內刻度、外刻度0°刻度線、內刻度0°刻度線和角的計量單位以及度的符號。

分別在量角器上找一找任意的刻度線(如:45°、85°、165°的內、外刻度線)

設計意圖:有利於學生正確判斷所擺的角的度數是讀內圈,還是外圈,從而解決量角時讀數的難點。

教學例1

學生分組討論:怎樣測量角的度數?

根據學生彙報,歸納步驟:

第一步:點重合

第二步:線重合

第三步:讀準數

學生動手量一量第40頁中兩個角的度數,並標註出來。

延伸討論,學生自己有沒有更好地看刻度的方法。

與量角器0°刻度線重合的邊向右,就認內圈的刻度線;相反,就認外圈的刻度線。

設計意圖: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稱,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自學能力。認識量角器的過程是讓學生去發現規律,找到特殊點,掌握新知,能較好地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在嘗試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探究新知,體驗成功。

點題精講

通過講解典型題目,讓學生更進一步掌握角的度量。

設計意圖:注意度量角中容易出現的誤區。

學以致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本節課中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並靈活運用。

課堂小結

讓學生自己談談這節課的收穫,老師對同學的彙報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談收穫,系統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點,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反思

這節課概念比較多,測量角的大小几乎沒有舊知識進行鋪墊,操作程序複雜,尤其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次對手和腦的挑戰。因爲量角的過程是比較困難的,學生即使量的方法正確了,面對內外刻度線又會不知所措。對此,我的具體應對措施如下:

一是課題的引入。這裏我讓學生嘗試自己畫出自己喜歡的角,並通過自己的方法在同桌之間進行比較(有的用三角尺,有的直接重疊相比較)通過這些問題的探討從何使學生產生學習角的度量的慾望。

二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重點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首先讓學生自己觀察量角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量角器上找不同的角時,讓學生特別注意看清楚內圈和外圈的刻度,並指出所找的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三是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課堂上大部分同學都能說出這個角時從0°開始向哪邊展開的,這就分清了究竟是哪個刻度上的數。

但是也存在以下不足:1.對量角錯誤的同學沒有及時給機會讓他再次量角;2.教學評價方式略顯單一,缺少同學之間的評價。

篇27:《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設計說明

角的度量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角和直角,並明確了角的概念的基礎上學習的,爲學生以後學習角的分類和畫角打下基礎。因此本節課的設計主要有以下兩大特點:

1.自主探究,激發興趣。

在認識量角器這一環節,先讓學生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說一說在量角器上發現了什麼。然後同桌討論,全班交流,歸納小結,從中體驗探索的樂趣。接着提出怎樣用量角器度量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動手操作,掌握新知。

教學中,藉助用三角尺判定直角的方法,引導學生獨立尋找量角的方法:量角器的中心與角的頂點重合,0°刻度線與角的一條邊重合,角的另一條邊所對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活動角、三角尺、量角器

學生準備:三角尺、量角器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感受角的大小。(出示活動角)

師:要把這個角變大一些,可以怎樣做?變小呢?

生自由討論、交流。

明確:角是有大有小的,角的兩條邊張開一些,角就大一些;把角的兩條邊收攏一些,角就小一些。

(師出示兩個角)

師:∠1和∠2哪個角大?大多少呢?我們怎麼進行度量呢?

2.揭題。

師:我們以前學習度量線段,用釐米、分米、米來表示,那麼,角的大小怎樣度量呢?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對活動角的操作,引導學生複習舊知,化枯燥的複習爲有趣的學習,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自主探究,建構模型

1.量一量,比一比。

(1)組織學生操作比較。

(2)交流比較的結果。

(能比較出大小,但還是不能準確地知道∠1比∠2小多少)

2.認識角的度量單位。

要準確地測量出一個角的大小,應該用一個合適的單位來度量。

(1)課件演示將圓平均分的過程,學生觀察。

(2)介紹角的度量單位。

(人們將圓平均分成360份,將其中1份所對的角作爲度量角的單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記作1°)

3.認識量角器。

(1)觀察量角器。

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量角器,仔細觀察,你有什麼發現?

(生觀察,同桌合作探究量角器)

(2)彙報觀察結果。

(讓學生充分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量角器是半圓形的,上面有許多刻度線,有兩圈數,都是從0°到180°……

篇28:《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40~41頁。

教學目標:

1、認識角的計量單位,瞭解量角器的構造特點,掌握正確的量角方法,正確地讀寫角的度數。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角的度量活動,在探索交流活動中瞭解量角器的構造,總結量角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重點:

知道量角器的構造原理及特點,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領。

教學難點:

掌握度量不同方向的角的方法,並能準確讀出刻度。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體會統一測量標準的必要性。

1、複習回顧角的有關知識。

師:我們二年級就已經認識了角,關於角你都知道了些什麼呢?

2、比一比,看誰大!

師:既然角是有大小的,看一看,比比∠1和∠2這兩個角誰大?(課件出示∠1和∠2)生:∠2大。

師:剛纔你們用觀察法看出∠2大,到底是不是這樣呢?(課件演示重疊的過程)剛纔老師是用什麼方法證明確實是∠2大呢?師:再用觀察法比一比∠3和∠4誰大?到底哪個大能確定嗎?那老師幫幫你們,增加條件,再觀察比較哪個大呢?

生1:∠1大,因爲它裏面包含四個相同的小角,∠2裏只包含了3個相同的小角。

師:你的這種想法到底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將兩個圖形重疊在一塊兒,∠1小,∠2大。)師: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生:因爲這兩個角里小角的大小不一樣。

師:兩個小角到底是不是一樣大呢?我們來看看。(課件演示)看來,要想正確地比較出兩個角的大小,就要用統一標準的角來度量。

二、經歷量角器產生的過程,瞭解量角器的構成。

1、認識1°的角。

師:到底這統一標準的角多大合適呢?數學家們找到了這樣一個標準小角,他們把圓周平均分成了360份,定義其中的1份所對的圓心角爲1度,這個度就是我們用來計量角的單位。(板書:度)用°表示,1度我們可以簡寫爲1°,讀作1度。

2、認識幾度的角。

師:這是1°的角,整個圓有多少個這樣的1°呢?(360個)半圓呢?(180個)估一估這是幾度的角呢?(5°)到底是幾度呢?我2

們一起來數一數。這是幾度的角呢?(出示一個21°的角)怎麼會出現這麼多不同的答案?生:不好數,師:怎麼不好數?(密密麻麻,眼睛都看花,)

3、簡化量角器。

師:爲了使它簡約和美觀,我們把它簡化一下。(課件出示簡化的量角器)現在清楚多了吧!你們知道這個角幾度?(課件閃爍10度的角)這個角是幾度呢?(課件閃爍5度的角)再來看這個角是多少度?(課件出示55度的角),從哪裏數起?我們一起用手來演示一下。這個角又是多少度?(課件出示125度的角)每個角我們都要數了以後才能知道它的大小,煩不煩,怎麼樣一眼就能看出它的大小來。

4、經歷量角器的建構過程。生:在上面標數字。

師:同意嗎?那我們一起來給它標上數字。剛纔我們是從哪裏數起的?(課件閃爍0°刻度線)開始的地方我們就給它標上0,這裏標上10,依次類推,一直到180度。

師:現在你能很快讀出它的度數嗎?(課件出示一個開口向右50度的角)這個角呢?(課件出示一個開口向左的30度的`角)生1:30度。生2:150度。

師:到底是多少度呢?覺得是30度的舉手,你是怎麼知道的?生:他是從左邊開始的。

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這個30度能從這圈刻度上直接讀出來嗎?如果能想個辦法讀出來那該多好啊!生:倒過來標一圈數字。

師:開始的地方標上0度,一直標到180度。這就是我們用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板書)

5、介紹量角器各部分名稱。

在這個量角器上,所有小角頂點集中的這一點我們把它叫作量角器的中心,這圈刻度叫內圈刻度,這一圈叫做外圈刻度。同學們找找看,內圈的0°在哪裏,外圈的0°呢?0度所對的刻度線叫做0°刻度線。

6、認識手中的量角器。

師:想親眼看看量角器嗎?信封裏有一個量角器,請同學們在小組內相互指一指,認一認,說一說各部分名稱。請一個同學上來說一說,指一指。

三、使用量角器,掌握測量方法。

師:量角器上有兩圈刻度,到底該讀哪圈刻度,會讀嗎?

1、看一看,你能很快讀出每個角的度數嗎?師:看量角器上的刻度讀度數時要注意什麼?

小結:注意該讀哪圈刻度,如果遇到角的邊短了不好讀刻度,我們可以用尺把角的邊延長再讀。

2、猜一猜,被遮住的角可能是多少度?

3、試一試,量出下面角的度數。

師:那現在你會用手中的量角器量角的度數嗎?

請同學們拿出題卡

1,開始吧!同桌的兩個人互相說一說你是怎麼量角的。誰願意上來和同學們分享你的量角方法?

2、再請一個同學說說你是怎麼量角的?(邊說邊出示量角的步驟)

四、回顧總結:

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經歷了量角方法的探索過程,學會了用量角器量角。

五、拓展交流:

師:學會了量角的大小有什麼用呢?生活中哪裏可以用到?用同樣長的線進行放風箏比賽,裁判員要要把風箏線拉到地面,量出風箏與地面的夾角,夾角越大,說明風箏飛得越高,我們小時候玩的滑滑梯以45°左右爲佳。這裏有一把椅子,還沒安上靠背,你覺得怎麼安坐着會舒服一些,用坐姿來表示看看!

板書設計:

角的度量

量角器中心0°刻度線?度角頂點一條邊另一條邊

篇29:《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課本25~29頁,角的度量。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

2、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學習活動,形成度量角的技能,發展空間觀念。3、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學重點:認識量角器,掌握量角的方法。教學難點: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教具準備:課件、量角器。

教學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境,導人新課。

1、情境導人,直觀比較角的大小和方法。

師:同學們,這節課咱們繼續到工地去參觀,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施工場面。)

師:仔細觀察,你能提出什麼問題?生:剷鬥臂形成的角有多大?

師:剷鬥臂形成的角到底有多大呢?請同學們拿出畫着這個角的紙。(課件抽象出剷鬥臂組成的角,課前發給每人一張畫着這個角的紙。)師:請大家發揮你的聰明才智,動手測量一下吧!學生動手實踐後,小組交流。2、全班交流。

用三角板上的一號角去量有3個那麼大。用三角板上的二號角去量有2個多一些。用自己折的角去量有5個那麼大。用自己折的角去量有4個那麼大。??

師:爲什麼大家得到的結果不一樣?生:因爲每個人的測量標準不一樣。統一角的計量單位和度量工具師:怎樣在能得到統一的結果呢?生:用相同的角去測量。

生:像度量長度那樣,設計一把專門的尺子生:??

師:對,測量角的大小可以用專門的工具去測量,你知道是什麼工具嗎?生:量角器。

師:今天,我們就學習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大小。

【評析:從生活實際出發,創設生動活潑的情境,讓學生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或自己折的角去量同一個角,從而出現不同的測量結果,由此產生統一角的計量單位和度量工具的願望,引出量角器的認識,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

活動二:藉助直觀,認識量角器。

1、看一看。

(1)出示量角器。

師:要想知道角到底有多大,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我們?生:量角器。

師:你認識量角器,它是什麼形狀的?生:半圓形的。

(2)觀察量角器,並提出有關量角器的數學問題。

師:看着這個半圓形的量角器,你想提出什麼數學問題。生A:爲什麼左邊有0,右邊也有0?生B:爲什麼90度只有一個?

生C:爲什麼量角器有這麼多的線?生D:量角器是怎麼量角的?

(3)認識量角器上的中心點、零刻度線、內外圈刻度,初步感知1度、10度角的大小。師:請大家拿出量角器,仔細觀察,量角器上還藏着許多的數學問題呢,你能把它找出來嗎?學生觀察量角器。

師:你發現量角器上有什麼?找到的可以與同桌互相交流。生:有許多線。

師:這些密密麻麻的線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線。還有什麼?生:有數字。

師:仔細觀察這些數字有什麼規律?生A:都是0到180。生B:有兩排數字。

生C:我發現外面的數字是從左邊0到180,而裏面的數字是從右邊0到180。

師:你們真善於觀察,量角器有兩圈數字,分爲內圈和外圈,從外圈的0開始10、20??一直到180順時針的這一圈數字,就是量角器的外圈刻度;相反的,從內圈的0開始10、20一直到180逆時針的這一圈數字,就是量角器的內圈刻度。還發現了什麼?生:中間有一個直角。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這個地方是量角器很重要的位置,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點,從中心點向左對準外圈0的這條線就是量角器的外圈0刻度,誰知道內圈0刻度線在哪兒?生:從中心點出發向右邊的線。

師:是的,從中心點向右對準內圈0的.這條線就是量角器的內圈0刻度線。

師:剛纔,有位同學發現量角器上還有許多線,其實這些線把這個半圓形的量角器分成了180等份。(板書:180等份。)

師:其中一等份所對角的大小就是1度。(板書:1度。)

師:度就是角的計數單位,也可以用符號“°”表示,所以1度也可以記作1°。

師:來,大家伸出小手來跟老師書空1°“°”這個小圓圈要寫在數字的右上角。瞧,這兒也有一個1°的角(課件指向量角器左邊的1°角),量角器上的1°有多大?生:小小的。

師:是的,1°是一個很小的角,再看,這個角是多少度?生:10°。

師:10°的角和1°的角比起來怎麼樣?生:大多了。

(課間閃爍1°角,接着又閃爍10°的角。)2、想一想。師: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1°的角有多大,10°的角有多大,20°、60°、100°、150°的角有多大。

學生想象1°、10°、20°、60°、100°、150°角的大小。師:150°的角與1°的角比起來怎麼樣?生:大太多了。3、比一比。

(1)進一步認識量角器上40°的角。

師: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看,量角器上有一個角,是多少度?生:是40°。

師:你是怎樣看的?

生:從內圈的0開始算10、20、30、40。

師:你的意思是從內圈0刻度線上的0開始看,所以這個角是40°。我們再寫角的度數時要記得先標上角的符號,再寫上40,“。”可別忘了寫上去。剛纔大家會想角的大小了,那麼你們會用手勢來比劃出角的大小嗎?生:會。

(2)對口令遊戲。

課件分別指向內圈40°、90°和外圈150°的角,師生進行對口令。

師:如果我把這隻手(右手)當作與內圈0刻度線重合,另隻手(左手)來比劃角的大小,和老師做對口令的遊戲,會嗎?生:會。

師:小手伸哪邊,從0比到幾?生:小手伸右邊,從0比到40。師:這個角度就是40°。

師:真聰明,一學就會,那就繼續吧。小手伸哪邊,從0比到幾?生:小手伸右邊,從0比到90。師:這個角就是90°。

師:那就仔細觀察,小手伸哪邊,從0比到幾?生:小手伸左邊,從0比到150。師:這個角就是150°。

課件出示:量角器的一部分露出50°或130°,讓學生比劃。

生比劃:有的同學伸左邊,有的伸右邊,有的左邊伸一下又換右邊。師:咦,遇到什麼問題啦?怎麼有的同學伸左邊,有的同學伸右邊呢?同桌討論,說說你的想法。

師:你們是怎麼想的?我們請小手伸左邊的代表說說理由。生:我覺得看外圈就是50°的角。

師:有道理,也請小手伸右邊的代表來說說你的理由吧?生:我是看內圈,所以認爲是130°的角。師:還有第三種情況嗎?師:左右兩邊都行。

師:剛纔有的同學認爲小手伸左邊,也有的同學認爲小手伸右邊,甚至有的同學認爲小手伸左右兩邊都行,到底誰說對了呢?怎麼辦?生:拉下來看一下。

師:好,就聽你的。準備好了嗎?揭祕的時刻就要到了。生:哇,怎麼會這樣?師:誰來說說?

生:左邊、右邊都行。師:還有誰再說具體一點?

生:如果看外圈0刻度線,就是50 °的角,如果看內圈0刻度線就是,就是130°的角。師:其實剛纔同學們的小手不管是伸左邊,還是伸右邊都是對的,掌聲表揚自己。也就是說當小手伸左邊時,這個角就是50°;當小手伸右邊時,這個角就是130°。現在,大家明白量角器爲什麼要設計內外兩圈刻度了吧。

生:可以量朝左邊的角,也可以量朝右邊的角。師:對了,也就是便於我們解決量不同方向的角。師:(小結)通過看、想、比認識了量角器,看,量角器上的知識多豐富呀,有中心點、內圈0刻度線??現在你們想用量角器量一量角的大小嗎?

【評析:通過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等實踐活動,學生認識量角器,閉眼想角度,初步感知角的大小,再用手勢比劃出角的大小,特別是出示了一道量角器被遮掉一半的角的開放題,讓學生猜一猜到底是多少度的角,這是本節課亮點,不僅僅讓學生懂得從內外圈看角的度數,而且拓寬了學生思維,形成角的大小的正確表象,給學生探究量角的方法做了鋪墊,又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活動三:合作探究,探索量角的方法。1、嘗試量角。

課件出示遊樂場的滑滑梯。

師:剛纔小猴喜歡玩的滑滑梯的角,請你猜一猜,這個角是多少度?師:到底是多少度?怎麼知道它的準確度數?生:用量角器量。

師:好的。量角時可要邊量邊想:你是怎麼量角的?請大家拿出練習中第一組的滑滑梯2,動手試量一下。

生嘗試量滑滑梯2中角的大小。

師:你這麼快就量好了,請來介紹一下你是怎麼量角的。

生:量角器中心點對準角的頂點,然後把量角器的0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對齊,再看另一條邊指着幾就是幾度。

師:用這種方法就可以量出這個角就是40°,你真了比起,而且角符號、讀書都寫得這麼好,還有量對的同學嗎?你們真厲害,掌聲在哪兒?2、再次量角,完善量角的方法。

師:那我們就用這種方法量一下另外兩個滑滑梯的角吧,比一比誰量得又對又快。量好的同學與同桌說說,你是怎麼量角的?生動手量滑滑梯的另外兩個角。

師:你們的動作真快。∠1是多少度?生:∠1是60°。師:∠3是多少度。生:∠3是10°。師:現在我們可以知道,要設計比較合理好玩的滑滑梯,它與地面形成的角度大約是多少度?生:40°。

師:量對的小朋友對着老師笑一笑。現在我們來回憶一下,量角的方法是怎樣的?生:中心點對定點;零刻度線對一條邊;最後看另一邊。

師:說得不錯,我們在量角時必須把量角器的中心點對準角的頂點,內圈0刻度線對準角的另一邊,再看另一條邊所對準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所以這個角就是40°。其實量角的方法就是中心點對準角的頂點,刻度線對角的另一邊,再看另一邊所指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師邊說邊板書:點對點、線對邊、再看另一邊。生齊讀量角的方法。師:(小結)現在大家都懂得量角的方法了,我們就去遊樂場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吧。

【評析:讓學生通過量角,初步感知量角的方法,再次放手讓學生量角,總結量角的方法,形成度量角的技能。最後讓學生明白了滑滑梯與地面成多少度的角比較適合小猴遊玩,解決了學生的質疑,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歸納概括的能力。】活動四:聯繫實際,鞏固應用。1、基礎題。

課件出示盪鞦韆的情境,抽象出不同方向的兩個角。

師:這鞦韆中也有角,我們把它請出來,大家看這兩個角有什麼不同?生:方向不同。

生:大小不同。一個是鈍角,一個是銳角。師:在量角時要怎樣量方向不同的角?現在請大家拿出第2張練習鞦韆中的角,動手量一量。邊量邊想,量不現方向的角時應注意什麼?生量角。

師:咱們來看看這位同學量的結果,第一個角是110°,第二個角是70°。師:剛纔,老師發現個別同學把第一個角量成70°,對嗎?

生:這個角的一條邊對準外圈0刻度線,所以要看外圈這個角應是110°。師:還有什麼辦法一眼就能看出這個角不是70°呢?

生:因爲這個角是鈍角,要比直角大,70°小於90°,所以70°是錯的。師:你太聰明瞭,第一個角就是110°,第二個角是70°。

師:量對的同學向老師點點頭,我們在量方向不同的角時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麼?生A:要注意看量角器的內外圈刻度。生B:要先判斷是鈍角,還是銳角。

師:是的,我們在量角時,無論角的方向朝哪兒,還是要注意:如果角的一條邊與量角器的外圈0刻度線重合,就要看外圈刻度;如果角的一條邊與內圈0刻度線重合,就要看內圈刻度。

師:量對的同學和老師招招手。

【評析:學生量兩個方向不同的角,不僅鞏固了量角的方法,而且明確了要根據實際情況正確地使用量角器進行量角。學生通過比較測量的方法的異同,從而理解量角器上設計兩排刻度的用處。】 2、提高題。

課件出示摩天輪的情境,抽象出5個角:師:摩天輪中的角可多了,現在,我們請出其中的一些角。在量角前,老師有個小小的請求:請大家量這兩組角,量完後認真觀察比較他們的大小,你發現了什麼?生動手量角。

師:誰來說說這幾個角的度數?

生:∠1是30°,∠2是30°,∠3是60°,∠4是90°,∠5是120 °。引導探究: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幾個角,你發現了什麼?生:我發現∠1和∠2的度數一樣都是30°。師:還發現什麼?生:兩個角的邊不一樣長。師:這說明什麼?

生: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師:你們真善於觀察,發現了角的這個小祕密。你們還發現了什麼?生:下面3個角的度數都比前一個角大30°。(師用手勢表示角逐漸變大。)

師:也就是說角越來越大,它的邊怎麼了?

生:∠

3、∠

4、∠5這三個角的度數越來越大,兩條邊張開得越來越大。師:這說明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生: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師:我們也可以把張開說成叉開。

師:我們剛纔通過量角發現了角的大小與邊的關係,你們實在了不起!師:剛纔,有個小馬虎也來量這幾個角,你們看他量對了嗎?學生判斷。

師:今後我們在量角時一定要靈活正確地使用量角器進行量角。

【評析:學生通過動手量兩組角,再次感悟角的大小要看兩邊叉開的大小,與所畫邊的長短無關。設計三道量角的練習讓學生辨析,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量角的方法,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3、拓展題。

課件出示海盜船的情景。

師:孩子們,你們知道嗎?遊樂場裏還有一項極具挑戰性的項目——海盜船。你們知道海盜船是怎麼玩的?生:擺來擺去。

師:海盜船左右擺動時,速度越快就越怎樣?生:刺激。師:老師課前向一個廠家瞭解過:海盜船根據左右擺動所形成的角度可分爲普通型和刺激型,看。

課件演示海盜船擺動的情況。

師:普通型的海盜船,我們以中間這根杆爲標準,向左擺,再向右擺(課件閃動左右擺動時形成的角)這樣形成一個角,那麼刺激型左右擺動的角度要比普通型的怎樣?生:更大。

師:是的,再看這刺激型的海盜船:也以中間這根杆爲準,左右擺動形成一個角。(出示課件閃動海盜船左右擺動時形成的角)現在請大家做個小小設計師,想一想,普通型和刺激型的海盜船左右擺動所形成的最大角度是多少?比一比誰設計的角度比較合理。學生設計海盜船左右擺動所形成的角。師:小組討論,說說你的想法。師:這麼快就設計好了,咱們先看看普通型的海盜船左右擺動形成的最大角度是多少度呢?生A:40°。生B:60°。生C:80°。師:那我們來看看這普通型的海盜船左右擺動所形成的最大角師多少度?(課件出示:80°)其實剛纔有的同學說40°、60°也是有可能的,因爲海盜船左右擺動時根據速度的不同都有可能形成這樣的角度。但老師向廠家瞭解到普通型海盜船左右擺動所形成的最大角度是80°,祝賀你設計對了。

師:刺激型的海盜船左右擺動所形成的最大角度是多少度呢?生A:100°生B:130°生C:120°

師:到底是多少度呢?課件出示:120°生:耶?師:(小結)我們班的孩子真能幹,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個個都是優秀的小小設計師。【評析: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設計不同類型的海盜船左右擺動所形成的最大的角度,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本活動體現了學習數學的價值,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活動五: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師:孩子們,下課鐘聲就要響起,這節課,我們解決了什麼問題?生:解決了量角的問題。生:學會了正確使用量角器。師:怎麼量角的?

師:在量一個角的時候要先??再?生:點對點,線對邊,再看另一邊。師:量角時還要注意什麼?

生:要注意看是內圈刻度,還是看外圈刻度。

師:其實有關角的知識還有許多許多。希望大家能像今天一樣努力探索。好,這節課就上到這兒,下課。

篇30:《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一、課前系統部分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直觀認識直角、銳角、鈍角,以及抽象出角的概念後的基礎上展開的學習。教材分兩個層次,第一是讓學生通過角的度量,進一步明確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於邊的長短無關,第二介紹量角器和量角的方法。

(二)學生分析

這一節課的內容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內容。首先是量角器的構造,學生在生活中沒有見過,認識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其次是量角器的特殊結構,使學生往往弄不清楚在度量的過程中到底是讀內刻度還是外刻度。班裏22個學生,大部分同學在學過之後懂得用直觀的方法看看度量的角是鈍角還是銳角來檢驗自己測量時所用的刻度是否正確。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量角器、角的度量單位,會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並知道它的度數,會用量角器量角。

2、通過一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聯繫生活,使學生理解量角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操作學習活動,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時使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難點: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

(五)教學策略

爲使學生對平面圖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較清楚的認識。本節課內容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從直觀演示,舊知過渡,設疑引入,感受新知。通過師生的畫角操作,引出比較兩個角的大小,通過直接的比較,學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爲引入角的度量進行間接比較角的大小作了鋪墊。第二部分,認識量角器。讓學生觀察,初步認識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稱及作用,建立角的計量單位度和符號“°”第三部分,教學角的度量。在學生認識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單位、符號的基礎上,再介紹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後通過實際測量說明:角的大小要看兩邊叉開的大小,與邊長無關。在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了集中教學角的度量上,使學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爲下幾節課教學角的分類和角的畫法打好基礎。

(六)教學用具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二、課堂系統部分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出示下列三種椅子問學生:你喜歡坐哪種椅子,爲什麼?

學生回答後作如下小結:根據剛纔同學們的交流,看來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種椅子就是專門給登月的宇航員設計的,要造這樣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辦法知道它的角度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認識量角器。

1、認識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線、內外圈刻度。

(1)師:量角用什麼工具?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研究,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2)小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學生彙報研究的結果。注意這裏要儘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問題還可以讓學生來解答。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要說明哪裏是量角器的中心,哪裏是0度刻度線及內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據回答作出下列板書:中心、0度刻度線、內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學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教師可提下列問題啓發:根據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數,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觀念。

(1)讓學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對的角用細絲遊戲棒(在一種塑料掃帚上剪下的)在課桌上擺一擺大約有多大。

(2)與學生共同討論,得出同學們剛纔擺出的這個角就是1°角。

3、認識幾度角。(1)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問學生這是多少度的角,爲什麼?(在量角器上畫出20°的角,其中每一個刻度都用虛線標出,便於學生講出爲什麼20°的.道理,圖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畫在印在紙上的量角器上)。和學生一起討論爲什麼同一個刻度,一個表示60°,另一個卻表示120°?從而讓學生談談在量角器上讀角時要注意什麼?突破讀內外圈刻度易錯這一難點。

(3)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問:這個角你能讀出它的度數嗎?(因爲沒有標角的度數,所以學生讀不出)。接着問:要讀出這個角的度數該怎麼辦?指導學生實際操作,按步驟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線與角一條邊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條邊所對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教師邊說明邊演示,巡視加以指導。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數。(突出第二個角的邊不夠長可以延長邊來量,要問學生爲什麼可以延長邊來量的道理)。(四)比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兩組角,比較一下它們的大小。討論: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

總結結論: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畫出的長短沒有關係。角的大小要看兩條邊叉開的大小,叉開得越大,角越大。

(五)鞏固練習:

1、P41“做一做”

2、P44、2先估算每個角的度數,然後驗證。

3、P45、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數的角。

15° 150° 165° 75°(六)課堂小結

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七)課後作業:P45 5、7

三、課後系統部分教學反思:

這節課總體效果不錯,絕大多數學生已學會,但還需熟悉和鞏固。《角的度量》這節課數學概念比較多,(如中心點、零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都是一些抽象的純數學語言的東西)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對於動作不夠協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是一次關於手與腦的挑戰。在量角的過程中,頂點和中心重合簡單,而要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另一邊在刻度內就沒有那麼容易了(度量不同方位的角時更是如此),所以在量角時,有的學生不知道如何對準0刻度線,有的學生不會讀數,容易把刻度讀反。

篇31:《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透過自主學習,觀察,相互介紹來認認識角的計量單位,建立1°角的表象。

2、透過小組合作,交流彙報,自主歸納出角的測量方法,並能運用量角器進行角的測量,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3、透過觀察、比較、動手測量,進一步體會角的大小跟角的兩邊叉開有關,而與邊長的長短無關。

4、透過上面的一系列的操作和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潛力。同時在交流彙報時,讓學生學會傾聽,以及與他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進行測量角的大小,會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教學難點:自主歸納出測量角的度數的方法,以及內外圈刻度線的認識。

一、創境引入,提出目標

1、這天我們一齊走進角的王國看看。(讓學生欣賞由美麗的角組成的圖片)。可這一會,角的'王國裏有兩個角發生了口角,角1對角2說:“我的角比你大,你就應叫我老大,你看我的邊比你長多了。”而角2不服氣地說:“纔不是呢,我的角比你大多了。”兩個人在爭論不休。提問:同學們,你們說是哪個角大呢

2、那到底哪個角大呢你們有什麼辦法能夠明白

3、那到底角2比角1大多少呢

4、揭示課題:這天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度量,學了這部分資料之後我們就明白了,到底角2比角1大多少了。(板書:角的度量)

5、提出學習目標:

(1)認識量角器,能區別內外圈的刻度,認識角的計量單位及1度有多大。

(2)會用量角器來測量角的大小,掌握量角的方法。

二、互動交流,展示成果

(一)、個人展示,小組交流

(1)學生自學課本P37頁及38頁的例1並完成例1。(教師相機進行指導,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引導小組內的學生進行相互交流、相互質疑、相互幫忙、相互探討。)小組交流時能夠根據學習目標先2人互相介紹量角器,再小組進行討論:怎樣測量個角的度數(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並在組內交流,組內成員可互相質疑評議,如果有不同意見和看法的能夠提出來在小組內討論,最後得出角的測量方法,並得出結論。

(二)、小組展示,全班互動

1、展示目標(一)

(1)、各小組派代表來彙報,其他同學能夠加以補充,還能夠根據這位同學的發言來提推薦與想法。

學生彙報,教師可拿出量角器輔助學生講解。

(2)引導學生觀察量角器,找出常見角的大小。

①在量角器上找出90°有多大出示量角器加以說明。

②再找出30°45°60°120°有多大,同桌相互指一指。

(3)小結:量角器是測量角的大小的工具,計量單位是度用符號表示“°”。

2、展示目標(二)

(1)、各小組派代表來彙報,其他同學能夠加以補充,還能夠根據這位同學的發言來提推薦與想法。誰來彙報一下是怎樣量角的

(2)組織學生驗證、評價。

(3)錯例點擊:

主要是內、外圈刻度看錯的。

(4)小結:測量角的度數的過程與方法:一是把量角器的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二是把角的一邊與0刻度線對齊,三是讀出另一條邊所對準的刻度線表示的度數。

三、練習鞏固,檢測成效

1.課本38頁做一做的第3題:先估計三角板的角度,然後再進行測量。

2、38做一做第2小題:量一量,下面的角各是幾度。羣衆進行校對,同時請兩位學生進行演示,怎樣測量的。)

3、練習四的3、4題。

4、練習四的第6題: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數的角。

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

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1.這一節課,你學習了哪些新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2、課外提升:用一張正方形紙對摺兩次,打開後再沿一條對角線對摺,再打開。能從這個圖形中分別找出45度、90度、135度的角嗎

3、思考題:在各種度數的放大鏡下看角,角的大小會改變嗎給你一個角的度數,你會畫出這個角嗎

有關角的度量教學反思推薦:

“角的度量”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大小基礎上進行的,是國小階段幾何初步知識的一個重要資料,也是操作性課題,感覺比較抽象、枯燥。這節課中數學概念教多,有1°的認識、中心點、零度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都是一些抽象的純數學語言。量角對四年級學生而言,有必須的難度。

課堂上我首先透過故事講述、動態演示1度角的產生;還讓學生閉眼感知想象1°的角有多大,自己畫1°的角。使“度”的概念形象化,而且分解認識量角器上刻度的難點。剛開始我發現有些學生拿着量角器就想量角,但卻不知怎樣放在要量的角上。於是我及時讓學生

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並讀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認識量角器時,我是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看看有什麼發現。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來看,學生的回答很不錯,如:“我發現量角器上的有兩行數,這些數的排列有規律,一行從左往右,一行從右往左,中間正好是90度”“量角器上有很多刻度”等。但在讀角時學生卻容易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搞混淆,這時我讓學生在量角器上讀出內圈和外圈相對的兩個角的度數如(30°、150°),學生透過這兩個角的認讀,認識到讀角時要注意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楚。同時還要注意讀量角器上沒有標數的角如(75°)這樣能夠讓學生注意,不僅僅要會讀有標上刻度數的角,而且要會讀沒有標刻度數的角,要認真地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確地讀出量角器上的角來。有了以上讀角的經驗,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容易了。然後再讓學生進行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並鼓勵學生說如何量角的。學生透過一系列的學習,掌握了量角的方法。

篇32:《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角的度量》第二課時。

二、【教學理念】

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新課標的理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以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思維爲目標,以學生的好奇心爲突破口,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質疑、解疑過程,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另外通過一系列形式多樣的練習,使課堂教學呈現出多樣性、趣味性,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自主觀察認識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單位,會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並知道它的度數。

2、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學會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並讀出度數。

3、通過一系列的觀察、操作活動,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4、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動參與學習、勇於探究的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量角器,並正確使用量角器。

難點: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活動時間教學活動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出示簡筆畫、激趣引入2分鐘出示簡筆畫:

問:同學們,大家從這兩幅簡筆畫中發現了什麼?

∠1和∠2誰大,大多少?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角的'度量”(板書課題)。學生仔細觀察後彙報:

①我發現圖中兩個人分別在跑和站立;

②我發現有我們上節課剛學過的線段和角,還有圓形;

③我發現它的手和腳是由銳角、直角或鈍角組成的。根據國小生喜歡簡筆畫的特點,通過簡潔生動的簡筆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自主探究,認識量角器10分鐘那麼量角用什麼工具呢?(量角器)

1、認識量角器

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麼發現,在小組裏交流。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中心點、0刻度線、內外刻度)

看着量角器,你想對發明量角器的人提些什麼問題呢?

2、建立1°角的概念。

讓學生看書,自學1°的概念,並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度)(課件演示1°角)

3、認識幾度角。

從一邊的0°刻度線起移至30°處,問:這是多少度的角?你是怎麼知道的?

問:量角器上有兩個刻度30°、150°,(課件閃爍)你認爲應該讀哪個才正確,爲什麼?

從一邊的0°刻度線起移至150°處,問:這又是多少度的角?(課件出示)

小結:

現在我們已經熟悉了量角器的特徵,這些特徵在量角的大小時有些什麼作用呢?下面我們來試着用量角器量這兩個角。

同學們趕快動手吧。

學生仔細觀看,合作研究量角器。

學生彙報研究結果:

量角器中間有個空心點,邊上有許多刻度線,還有許多數字……

學生自由提問(教師適時啓發)

學生看書學習:量角器把1個半圓平均分成180份,其中一份所對的角就是1度角。

學生可能回答30°角或150°角

學生開始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後應得出:這個角是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