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教學設計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教學設計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教學設計

一、課標要求:知道“始皇帝”的來歷和郡縣制建立的史實,瞭解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

二、知識結構

(一) 背景:秦朝的建立和統一:條件、時間、人物

(二) 形成

皇位世襲

1、皇帝制度的確立 皇帝獨尊

皇權至上

2、秦朝的官制

(1)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2) 地方官制:郡縣制

(3) 特點和作用

(三)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作用與影響

1、積極作用:秦朝疆域的形成,國力增強

推行鞏固統一的一系列措施

秦朝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深遠影響

2、消極作用:激化矛盾,導致秦的暴政與滅亡(陳勝吳廣起義)

三、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有很多同學看過《尋秦記》吧?在這個電視劇中,秦王嬴政只是項少龍的一個配角,而這節課我們要把他當主角講,電視劇是虛構的,但也是有一定的歷史背景,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更好地瞭解秦朝的歷史。

(二) 講授新課

1、背景:秦朝的建立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到,隨着周王室的衰微,諸侯國勢力的日益壯大,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逐漸喪失,周天子失去了調停諸侯之間矛盾和厲害衝突的權威,於是中國歷史進入了自階級社會以來第一個長時期的分裂混戰的時期,春秋時期出現“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另一說“五霸”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戰國時有“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最後是由誰統一的?(秦)那麼秦是怎樣統一六國的呢?

長期的混戰,人民渴望統一,七雄則紛紛變法,力圖通過兼併戰爭來一統天下,商鞅變法是列國變法中最徹底最成功的,雖然商鞅因變法而死,但變法的措施卻得到推行,秦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日益強大,以此爲基礎,秦王嬴政用十年的時間,先後滅掉了韓(230)、趙(228)、魏(225)、楚(223)、燕(222)、齊(221)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條件:商鞅變法,增強國力

時間:公元前230-前221

人物:嬴政

2、形成(1)皇帝制度的確立

皇帝的稱號和皇位世襲:

完成了前無古人的事業,嬴政自我感覺良好,認爲“王”的稱謂不足以顯示他的能力、權勢和地位,於是下令羣臣議名號,最後得出什麼結論?(泰皇)

但是嬴政並不滿意,決定去掉“泰”字,採用上古“帝”位的名號,稱爲“皇帝”。“皇帝”實際上就是古代傳說中“三皇五帝”的合稱。課本第九頁[歷史縱橫]中提供的歷史材料清楚地說明了這點。

“三皇”是指天皇、地皇、人皇。

是指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

是指太昊伏羲氏、炎帝神農氏、黃帝有熊氏

“五帝”是指炎帝、黃帝、顓頊、堯和舜。

是指少昊氏、顓頊、帝嚳、堯及舜。

《史記》上對“三皇”未作記載,所記“五帝”爲: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皇帝”名號的確立,是秦完成一統大業的產物,顯示了皇帝獨尊的權勢的地位,以“皇帝”之稱代替“王”之號也反映了神化軍權的新統治觀念的出現。從此,“皇帝”成爲我國曆代最高封建統治者的稱謂。

在確立“皇帝之稱的同時,秦始皇還規定了許多尊君、維護皇帝最高權利的制度和方法,首創了皇帝制度,那皇帝制度的內容有哪些?

從這些內容中,我們可以看出皇帝制度有哪些特點?(皇位世襲、皇帝獨尊、皇權至上)

(2)秦朝的官制

秦始皇除了皇帝制度還建立了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比較完備的官制。

秦朝設置了三公九卿,“三公”是指什麼?“九卿”指什麼?各有什麼職能?請同學們帶着這些問題閱讀第九頁。(學生回答)

秦朝在中央設置了三公九卿,三公等相互牽制,任何人都無法獨攬大權,最終軍政大權完全操縱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證專制皇權不致旁落;九卿則充分體現出“家天下”的特點。除此以外,秦始皇爲了鞏固中央統治,還在地方實行郡縣制。春秋時期,一些諸侯國就在新兼併的地區設縣,後來又在邊地設郡。商鞅變法時,廢分封,行縣制。

請大家看一下第10頁的[學思之窗]

那麼雙方各執己見的理由是什麼?(王綰:燕齊楚等地距秦朝統治中心關中地區遙遠,不分封皇子鎮守難以控制;只有學習西周的經驗,實行分封制,秦朝統治才能長久。李斯:分封諸侯不利於天子控制,是造成諸侯混戰、天下大亂的根源;歷史是發展的,時代不同了,制度也要改變,郡縣制有利於秦王朝的統治。)

那麼秦始皇爲什麼要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呢?

我們首先來比較一下分封制和郡縣制

分封制 郡縣制

層層分封 中央任命

王權世襲 考察任免

相對獨立 服從中央

分裂混戰 鞏固統一

分封制和郡縣制 都屬於統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地方與中央的制約關係及其地方權力的大小。在分封制下,被封者的爵位和領地等都是世襲的。他們雖然對上承擔一定的義務,但獨立性很大,實際上是一個獨立的王國。在中央政權力量衰弱的時候,被分封者就稱霸一方,形成割據稱雄的局面。隨着時間的推移,必然不利於國家的統一。

在郡縣制下,郡、官都是由君主任命,可以隨時撤換或調動,郡、縣兩級政府都是中央的派出機構,權力集中於君主一個人手中。郡縣制的推行鞏固了封建國家的統一有利於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

那麼, 秦朝官僚機構有什麼特點?有什麼作用?

特點:分工明確,相互配合牽制,中央集權,君主專制

作用:確保地主階級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專制統治,標誌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3、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作用及影響

最後,我們來看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作用及影響

對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評價具有雙重性,中央集權制度鞏固了秦的統治,另外我們也能從秦的滅亡也能看到它消極作用的一面

積極作用

(1) 秦朝疆域的形成

學生看圖指出秦統治範圍

統一後的秦朝疆域非常遼闊,不僅佔有原六國的土地,而且北擊匈奴、南平百越,使疆域不斷擴大。《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朝疆域“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爲塞,並:陰山至遼東”,成爲當時的世界大國。

(2) 鞏固統一的措施

主要有:頒佈秦律:秦統一後,對商鞅變法以來的法律進行修訂、補充,作爲統一法律頒發全國。統一度量衡、貨幣和車軌:戰國時因諸侯割據,各國度量衡差異較大。秦統一後,以商鞅變法時的度量衡爲標準,全國劃一。頒佈詔書,銘刻在官府製作的度量衡器上作爲全國標準使用器具。戰國時的貨幣繁雜多樣,秦統一後廢除六國舊貨幣,以圓形方孔錢“秦半兩”爲統一貨幣。

這些措施有什麼作用? (以上措施有利於封建經濟文化的發展,對祖國疆域的初步奠定、鞏固國家統一,以及形成以華夏族爲主體的中華民族,都起了重大作用。 )

以上幾點和秦時實行中央集權制度有沒有什麼聯繫?(由此引導得出中央集權制度的積極作用) 學生看書歸納(略)

秦朝之所以能成爲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成爲當時的世界大國,是與它所採取的中央集權制度直接相關的。秦朝之所以能頒佈秦律通行全國,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修建馳道和靈渠以及移民等,也說明了以皇權爲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所發揮的積極作用。正因爲這套制度從中央到地方統治機構行之有效,所以才爲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它奠定了兩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這是中央集權制度所產生的積極的深遠的影響。

消極作用

秦的暴政與滅亡

秦始皇是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的締造者,是中國歷史上起過重大進步作用的傑出歷史人物,但同時又是一個十足的暴君。秦的暴政,激起秦末農民起義。公元前207年,秦始皇親手締造的秦帝國便在他死後僅僅兩年多就滅亡了,其中的歷史教訓是發人深省的。

從中可以看出中央集權制度的負面作用消極一面:權力過分集中,容易腐化。它在政治的腐敗,思想文化的控制(如焚書坑儒)、賦役的無度等方面起着消極作用。最終也因此而激化階級矛盾,爆發農民起義,導致秦朝滅亡。這也是中央集權制度的負面作用。

3、秦朝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深遠影響

秦朝建立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爲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得到加強和完善。

(三) 課堂小結:中央集權制度是怎樣建立的?這種政治制度的本質是什麼?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說課稿

(說課稿)

教材分析:《課程標準》要求“知道‘始皇帝’的來歷和郡縣制建立的史實,瞭解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

本課內容主要講述了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周王室勢力衰落,宗法分封制的原則遭到破壞,諸侯爭霸。中國歷史進入到了羣雄割據的混亂局面。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一統天下,建立了秦帝國。爲了維護自己的統治,秦王嬴政改稱皇帝、確立“家天下”的皇位繼承製、設三公九卿,推行郡縣制,建立了一整套由中央到地方的中央集權體制,而這套體制經過後世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成爲我國兩千多年的主要的政治制度,對中國的歷史有深遠的影響。爲鞏固統一所推行的經濟措施相對本課主題屬次要內容。貫穿於本課的線索是,以皇權爲核心的政治體制和官僚系統的建立,是中國古代中央集權的特點和基本保證。

教學重點: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及其影響。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對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自秦始皇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以來,以後歷朝歷代都是圍繞着這一制度來組織自己的政府,來管理國家的。儘管這其中有許多的變化,但是加強皇帝的權力,加強中央的權力,將權力牢牢地掌握在皇帝的手中,就成爲歷朝歷代皇帝的思想核心了。

教學難點:中央集權制度的概念。只有講清楚什麼是中央集權制度才能使學生對後面的內容理解起來更加容易。學生只有理解什麼是中央集權制度,才能夠理解爲什麼秦始皇會採取三公九卿制度,爲什麼會廢分封設郡縣,學生才能夠更好更深地理解後面學習的加強中央集權的種種措施。

學情分析:始皇帝的由來國中歷史課已經講過,這裏就不必設爲重點。但秦的三公九卿制學生知之不多,通過設問和知識拓展可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在課前讓學生收集有關秦始皇的資料等,在課堂上讓他們來介紹,這樣既能滿足學生的表現欲,也能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和動手的能力。

教具準備:精心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包括從網絡上搜集與教材相關的圖片等。

課時安排:1課時

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知道“始皇帝”的來歷和三公九卿制、郡縣制建立的史實,瞭解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

(2)引導學生具體分析秦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政策措施的歷史作用,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

(3)讓學生評價秦始皇,培養學生把歷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分析和評價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歷史插圖學習法:利用人物畫像,文物圖片,歷史專題片,感知歷史表象,再造歷史形象,對歷史人物加深記憶和理解。

(2)閱讀法、討論法、繪製示意圖法

(3)評價人物和事件的方法

①將歷史人物和事件還原到當時特定的歷史時間、空間,抓住有關的內在聯繫;

②注意分析歷史人物和事件的時代屬性、社會屬性和階級屬性;

③正確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辨證唯物主義方法解決問題,聯繫史實,客觀分析、評價歷史人物及事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認識秦代政治制度高度集權、嚴密、殘酷的特徵,初步理解秦制對我國多民族統一國家形成的深遠影響,滲透文明進步原則與道義原則相悖的價值判斷標準。

教學過程:

1. 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講授相結合:定義性的概念、規則或學生集體探究仍不能解決的問題由教師講授。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自主或小組合作探究問題——教師引導、解決問題——延伸問題——課下探究、研討。

2.採用製作PowerPoint課件的方式輔助教學。

3.採用情景創設、討論法等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

導入:通過幻燈片打出秦始皇的圖像和秦皇陵園圖導入本課教學

引導學生複習分封制、宗法制的有關內容導入第一框題的學習

一、從羣雄爭霸到大一統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概括總結春秋戰國時期宗法分封制崩潰的表現。

1.周王室勢力的衰微和分封宗法制遭破壞

2.春秋大國爭霸

3.戰國各國變法

4.秦國完成統一

結合秦朝疆域圖,讓學生體會秦朝疆域的遼闊和由此產生的對統治秩序的新挑戰,並由此導入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

二、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1.皇帝制度

提問:1)皇帝制度的特徵有哪些?2)贏政自稱始皇帝反映了他的哪些政治意圖?

(特徵:贏政自稱始皇帝,皇權至高無上,大權總攬一人之手;皇位世襲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情境營造:據《史記》載:始皇曾外出巡遊,見到丞相車騎多,認爲不是好事。宮中有人將此事告訴丞相,丞相隨即減少車騎。始皇大怒,遂將當時在場之人全部殺掉。

問題1:你認爲誰最有可能向始皇告密?

問題2:你認爲三公九卿是否分享把持了國家的最高權力?九卿中有哪幾個是真正掌握政府政務的部門?

3.地方政權機構——郡縣制

討論:如果你是秦朝的一位大臣,你會建議秦始皇採取哪種方式治理地方?爲什麼?

4.鞏固統一的其他措施

5.中央集權制的影響

板書設計:

一、從羣雄割據到大統一

1.周王室勢力的衰微和分封宗法制遭破壞

2.春秋大國爭霸

3.戰國各國變法

4.秦國完成統一

二、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1.皇帝制度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3.地方政權機構——郡縣制

4.鞏固統一的其他措施

5.中央集權制的影響

教學總結

本節課的重點是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和維護,也就是秦朝中央集權加強的措施,學習時應該注意歸納和總結,形成系統的知識。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爲以後各朝代的中央集權提供了範本。在以後的學習中,應注意前後知識點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