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人教版《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人教版《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沁園春長沙》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2、瞭解詞的結構及有關知識。

(二)過程與方法

學生在誦讀詩詞的過程中,主動積極地感受詩詞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提高學生鑑賞詩詞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毛主席的博大情懷和豪情壯志,教育學生要胸懷人民、充滿豪情。

教學重、難點

1、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及作者所抒發的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革命的豪情壯志;

2、作者筆下景、胸中情的關係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環節

一、導入:當代詩人任澤鍵寫道:"你是最了不起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全不在話下,談笑間,鐘山風雨一派豪情,你看重,戰地的黃花。"這首詩中的"你"就是毛主席,他不但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同時還是一位浪漫主義詩人。"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二十世紀的中國有出現了一位獨領一代風騷的大詞人——毛主席,現在,就讓咱們充滿激情地追尋着偉人的閃光足跡,走進偉人的崇高心靈。二、整體感受:

1、師範讀,正音。

舸寥廓崢嶸遒遏

找一個學生讀,師點評。(點撥:上片"看"字和下片"恰"字都是領字,兩字後要稍作停頓,突出領字的作用。"看"字所領7句要讀得抑揚頓挫,充滿興奮喜悅之情;"恰"字所領7句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

找第二個學生讀,或學生齊讀,師點評。

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沁園春長沙》是一首記遊之作,其突出特點就是塑造了主人公"我"的形象。請同學們快速默讀全詞,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關鍵動詞。

明確:立看悵問攜憶記(板書)

通過朗讀全詞咱們可以知道,詞的上片側重寫眼前之景,下片側重追憶往事,表現作者青年時代精神和理想。

三、具體鑑賞

1、鑑賞前三句

詩歌語言跳躍性很大,語序往往倒裝,而且有些成份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詩意串合起來。那麼,這三句的正常語序應該是什麼呢?(提問學生)

明確:寒秋(時節),(我)獨立橘子洲頭,(望)湘江北去。詞意:深秋時節,毛主席獨立於橘子洲頭,凝望着湘江水滾滾北去》。

思考討論:"獨立"能否改爲"站立"或"直立"?

明確:不能。"獨立"既表明詞人是一個人,更顯示詞人砥柱中流的氣概。(砥柱中流:比喻堅強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體。)

2、具體研習湘江秋景圖。

詞人獨立於橘子洲頭,放眼望去,看到了什麼樣的景色呢?現在咱們就來具體欣賞一下。

詞人通過一個"看"字,以視野所見來些湘江的秋景,使得"看"字所統領的七句連貫直下,一氣呵成。現在咱們來齊讀這幾句。

學生齊讀,師點評。

(1)提問:現在大家來找一下,"看"字統領了哪些意象?

明確:山、林、江、舸、鷹、魚。

(2)具體分析詞人是如何表現這些景物的,找出哪些字用得好。

"萬山紅遍":指漫山遍野都是紅色的楓林。"遍"寫出紅之廣。

"層林盡染":樹經霜後變紅的程度和紅遍現象。

聯繫: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滿江的水如碧玉般清澈見底,江面上往來的船隻爭先恐後,你追我趕。描寫了一個十分熱鬧的場面。漫:寫出江水滿溢之狀。爭:展現了江面上千帆競發、爭先恐後的熱鬧場面。

"鷹擊長空","擊"可以改爲"飛"嗎?

明確:擊:準確地形容了雄鷹展翅、迅猛有力的矯健雄姿。

"魚翔淺底","翔"可以改爲"遊"嗎?

明確:天空中的景象倒映在江水中,水天一色,相映成趣。魚遊在水中,也是遊在空中,用"翔"精確地描繪出游魚在水中輕快自如、像鳥一樣盤旋的神態。

"萬類霜天競自由":表現出了萬物蓬勃活躍、奮發自強的景象。這句也是一個哲理性的概括。比較:競:競爭,競賽。竟:出乎人意料。(板書:競、竟)

(3)思考:這麼一幅絢爛的秋景圖,詞人又是怎樣變換視角來描繪的呢?

明確:有遠眺、近觀、仰望、俯視。

思考:這一處景色有什麼樣的特點?

明確:有遠有近,有仰有俯,有靜有動,有顏色的對比(紅、碧),和動作的對比(擊、翔),絢麗多彩,生機盎然。

小結:詞人用一系列形象鮮明的景物,爲我們描繪了一幅絢爛的湘江秋景圖,流露出詞人開朗昂揚、積極進取的思想感情,傾注了詞人對祖國山河的摯愛。

3、品讀上片後三句。

(1)面對着絢麗多姿、充滿生機的湘江秋景,詞人爲什麼會感到"悵"呢?(聯繫時代背景)

明確:詞人面對着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和廣闊的宇宙,面對着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競自由的萬物,他想到了被壓迫、被剝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國的命運和革命的未來,於是感到了"悵"。這裏的"悵"不是失意,是悵惘。於是他就開始了"問"。

(2)"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含義是什麼?表達了詞人怎麼樣的感情?

明確:詞人由大自然的萬物引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主沉浮"在這裏是主宰國家命運、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實質是詞人進入深沉的歷史思索,提出革命領導權的問題。(板書:問:誰主沉浮)抒寫出詞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以天下爲己任的博大胸懷和豪情壯志。

寫壯景,抒豪情,表凌雲之志。(板書:景中寓情,情中顯志)

六、課堂小結

秋天,是萬物凋零的季節,古代文人往往表現出"傷秋""悲秋"的意緒。如"悲哉秋之爲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而毛主席卻拋卻了這種哀傷嘆息的悲哀之態,以生動地描寫把我們帶進了一個新境界。

七、作業:背誦全詞。附板書設計:

沁園春長沙

上闕

景{湘江北去…萬類霜天競自由}生機勃勃之景

情{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濟世滄桑之情

下闕

憶{攜來百侶曾遊…糞土當年萬戶侯}憶當年革命情景

感{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感往昔壯志豪情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 篇二

【學習目的】

1、感受毛澤東青年時代的偉大抱負和革命情懷。

2、對比誦讀,瞭解詞的格律特點,加深對情感內涵的把握和理解。

3、品味詞的語言和意境,瞭解詩詞的表現手法和藝術技巧,提高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

4、背誦全詞,提高朗讀能力。

【教學重點】

詩詞朗讀,賞析詩詞的語言表現力,感受作者的情懷。

【建議課時】

1.5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板塊學習方法介紹(結合人文主題)

1、說說:創設相關情境,讓學生自由表達。(引入寫作與閱讀的結合)

2、讀讀:初讀、對比讀,感知詩詞的形式特點──音韻、節奏與格律。範讀後整體感知本文的思想情感與風格。

3、議議:品味鑑賞詩歌的語言和技巧,深入把握詩歌的思想情感。(品語言、知詩藝、思想)

4、寫寫:拓展鑑賞。

二、品讀課文

1、說說:

⑴同學們,踏入高中也就踏入青春的門檻,今天老師想問問大家,你的青春理想是什麼?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你的理想?

(學生自由表達)

⑵交流後,教師點評後引導:剛纔同學們都暢談了自己的理想,非常簡潔的一句話或幾句話。但老師想問問你們中有誰能詩意地說出自己的理想,形象地表達自己的理想?

⑶導入課文:今天我們來學習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長沙》,看看作者青春時代的理想是什麼?又是如何形象地表達自己的理想,如何詩意地表達自己的雄心壯志?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偉人的偉大,並從中學到一些詩詞寫作的方法與技巧。

2、讀讀:

⑴我們先來讀讀讀這一首詞。讀了之後,我想和大家一起來交流同學們讀了之後的初步感受。提醒注意:把握情感,注意語氣,劃分節奏,讀出重音。

(交流初讀的感受,請學生推薦學生來範讀,探討該詞的朗讀處理。)

⑵將《沁園春·雪》與課文對比讀(投影呈現《沁園春·雪》)。

⑶ 總結:引導學生通過對比讀來發現同一詞牌具有許多相同的特點。

(交流後再明確:詞牌,題目,一般分爲上片或稱上闋和下片或稱爲下闋相同詞牌的詞有相同的體例,古人稱作詞爲“填詞”。)

⑷ “詩言志”,讀了本詞,你能略微知道它的思想情感嗎?你能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嗎?

集體朗讀。

學生談對“志”的理解及此志在心中激起的感受。

教師點評,歸結到毛詩風格與思想的把握上,並附帶欣賞及毛澤東的書法。

(明確:熱愛祖國壯麗河山,主宰河山的雄心壯志。基調昂揚向上,詞風大氣磅礴。所謂文如其人,字如其人。)

學生有氣勢地再讀。

三、賞析上片

1、教師範讀前三句。

2、學生討論這三句的大意,作者在這裏交代的情況。

(在學生的討論中教師點撥到:詞的語句多倒裝)

建議:讓同學用散文的語言形式表達詩句所表現的內容,體會詩歌語言簡潔凝練的特點。

3、賞析毛澤東筆下的秋景。

具體步驟:

⑴讓學生讀出“看”領屬的詩句。

⑵學生討論這裏抓住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富有表現力的詞語,爲什麼說這些詞語富有表現力?

(這裏不擬定標準答案,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⑶進行想象力的訓練:

雨果說:“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將詩人所描繪的絢麗多彩的秋色圖由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在“大腦熒屏”上放映出來。分爲四步:

①勾勒形態:將羣山、層林、江水、船隻、雄鷹、游魚的輪廓……勾勒出來。

②染上顏色:把黑白屏變成彩色熒屏,火紅的楓林、藍天碧水……

③使畫面動起來:秋風送爽,吹動滿山的楓葉,像熊熊燃燒的烈火;江水流淌,大小各式船隻爭發;雄鷹在翱翔,游魚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輕快地嬉戲……

④讓畫面更細緻、逼真,在腦海中來幾個特寫鏡頭: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魚的細鱗,水底的沙石……

⑷讓學生討論,通過想象,體會到了什麼樣的意境,感受到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詩人立而觀景,借景抒情。詩人在對大自然萬物的激情關注中融入了自己對人生的積極追求,對國家命運的由衷關懷。

(學生的表達要求基本準確)

⑸讓學生通過比較進一步體會毛澤東的不凡的人格:

①比較毛澤東的“獨立寒秋”與柳宗元的“獨釣寒江”。

②比較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與杜牧的“霜葉紅於二月花”。

③與古人描寫秋的句子與毛澤東的詠秋詩相比較。(可以尋找一些有關“大雁、梧桐、菊花、落葉”等詩句來比較,時間倉促未能找好打上。)

讓學生通過比較體會到作品風格與人格的關係,由衷地讚歎毛澤東的偉大人格,再一次齊讀全詞。

四、賞析下片

在詞的上片,毛澤東同志通過寫秋景傳達了自己內心激盪的青春激情,也就是借景抒情。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下片作者如何表達自己內心的感情的。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注意幾個重點詞的含義的理解和把握:

討論交流幾個重點詞的用法。

(明確:僅供參考)

⑴ “攜”、“侶”、“同學”表明人物關係親密團結。

⑵ “崢嶸”、“稠”表明時代特點,艱難時世反襯人物的奮發有爲。

⑶ “恰”引起的鋪敘表明人物的氣質稟賦、精神狀態和戰鬥行動。

⑷ “糞土”形象不美,表現對軍閥官僚的蔑視恰到好處。

⑸ “中流擊水”寫盡豪情壯志,意味深長,令人聯想到“中流砥柱”。

2、從詩人對往事的追憶中,我們聯想到怎樣的形象呢?

(提示:想其人憶其事,我們看到的既非古代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也非當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賭明天”。倒令我們想起顧憲成“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情懷,更令我們想到魯迅先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周恩來“面壁十年圖破壁”、“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崇高理想。)

(明確:憶的是“同學”、“書生”,站在我們面前的分明是一羣敢於向舊世界宣戰的鬥士。)

3、這是一羣敢於向舊世界挑戰,敢於挺身而出主宰世界命運的熱血青年。血氣方剛,壯志凌雲,豪情萬丈,在穿透80年時空後的今天,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他們有力的脈搏,熾烈的情懷,請同學們思考,爲什麼這首詞能有這樣的穿透力、感染力?請同學們圍繞下面三個問題討論與交流:

⑴ “詩言志”,作者在文中是如何來抒寫自己的宏偉抱負與遠大理想的?

⑵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來形象地表現它?

⑶運用“增刪調改換”方法進行詞語分析,品味其用語之精妙(煉字煉句煉意)。

五、學法與鑑賞點撥

1、賞析寫景:寫景順序,景物選擇(意象/物的選擇),景物特徵(意境)。

2、分析敘事:人物做了什麼;怎麼做。(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情/心理的描寫)

3、表達技巧的運用;修辭手法的運用;動、名、形容詞的分析。

明確即課堂小結:作者借雄奇壯觀崇高之美景造闊大之意境,以剛健有力之行爲狀人物之形美,當然,更是作者心有所動,心有激情,胸懷天下,方能寫出如此大氣的文字。

六、作業

寫寫你心中的理想。要求採用詩的語言。(小提示:可以套用歌曲或詩詞。)

【板書設計】

沁園春·長沙

上闋雄奇壯觀之景以寫景抒心中之情

下闋剛健有力之行借敘事傳人物之神

(說明:因時間比較倉促,雜事繁多,教案有些地方不夠詳盡,望組內老師諒解。也更相信,接下去的老師做的肯定比我更好。)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 篇三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標準試驗教科書第一冊地單元的第一首詩歌。本單元主要學習現代新詩。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運用資料、圖片、聲音等形式,讓學生很好融入詩歌意境,品味詩歌語言,努力使學生接受正確的人生態度、情感、價值觀教育。

學情分析

高一是由國中到高中的過度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在國中就具備了一定的自主閱讀、獨立思考和審美欣賞能力,在本詞學習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其次此時的學生愛國意識不是特別強烈,應注意引導和培養。

教學目的

1、瞭解詞的一些基本常識。

2、熟讀全詩,把握詞的情感脈絡,品味其音樂美。

3、品味關健詞語,體悟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4、背誦全詩,再現詩歌意境,感受毛澤東博大的情懷和革命壯志,提升審美情趣,培養學生愛國品質。

教學重點

1、品味詞中意象,感悟詞的意境美。

2、領會毛澤東同志寬廣的胸襟和大無畏的革命樂觀精神。

教學難點

1、全詞的意象特徵和品味個別字詞的作用。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自古逢秋悲寂寥,同學們知道那些關於秋天的詩歌?

學生自主發言。

2、我們仔細體會一下同學們總結的這些詩詞,發現大都是詩人抒發悲傷情緒的,再看我們所處的秋天是不是也很容易引發感傷情懷啊!所以我們知道“悲”是秋天的一個鮮明特徵,然而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卻爲我們描寫了一幅生機盎然色彩絢麗的秋景圖。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一代偉人毛澤東給我們描繪的秋景,看看他筆下的秋天是怎樣的另一番風景。

二、播放詞的朗誦,通過視聽初步感受課文內容及詞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要求注意生字生詞的讀音)

三、背景及作者簡介。(播放多媒體課件之一:“時代背景”和“作者介紹”)

四、介紹關於詞和詞牌名的常識。(播放多媒體課件之二:關於詞的文體知識)

五、整體感知,疏清思路。

1、全班學生誦讀→教師點評→教師範讀

2、提問:請同學們結合全詞展開想象說說這首詞描繪了幾幅圖?

明確:

四幅畫面:獨立寒秋圖→湘江秋景圖→崢嶸歲月圖→中流擊水圖。六、欣賞解析,品味語言。

(一)獨立寒秋圖:

1、讓學生將開頭三句詞的正常語序調整好,並簡要說說它們的大意

明確:正常順序應爲:寒秋,獨立橘子洲頭,湘江北去。大意爲:在深秋時節,年輕革命家毛澤東獨立於橘子洲頭,深情凝望着湘江水滾流北去。此三句點明瞭時間、地點、特定的環境。

2、分析“獨立”一詞。

明確:"獨立"一詞不僅表明站在橘子洲頭的是一個人,而且讓讀者想象詞人面對湘江滾滾北去時表現出的中流砥柱的英雄氣概。

(二)湘江秋景圖:

1、這一節的統領字眼是哪個字?(看)

2、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明確:山、林、江、舸、鷹、魚

3、作者又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繪的?

明確:山上: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遠眺)

江中:慢江碧透,百舸爭流(近觀)

天空:鷹擊長空(仰視)

水底:魚翔淺底(俯視)

4、作者在描寫這些景物時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明確:對比手法

顏色對比: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

動靜對比:層林盡染與百舸爭流

動作對比:鷹擊長空與魚翔淺底

5、提問:哪些詞用得好?並說明理由。

明確:遍→紅之廣;盡→染之透;透→水之清;爭→爭先恐後的熱鬧場面;擊→飛之矯健;翔→遊之輕快;競→有力地突出了萬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6、詩人描繪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要求學生展開想象自己用優美的語言描繪出來)

7、此時,作者面對美麗壯觀的寒秋圖,想到了什麼?(最後三句)

明確:面對生機蓬勃、絢麗壯美的大自然和廣闊宇宙,詩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國命運和革命未來,提出誰是大地主宰的問題:誰主沉浮?"悵",寫出詩人思緒萬千,百感交集。這一問也寫出了詩人的博大胸懷、凌雲壯志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全班齊讀課文,簡要回顧上節課的主要內容並進入詞的下片學習。

(三)崢嶸歲月圖:

1、問:"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在全文結構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起承接過渡作用。本詞上片寫獨立寒秋,故地重遊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地想到以前與"同學"一起來遊的情景,於是過渡到對往昔生活及"同學少年"的回憶中,過渡自然。

2、"憶"的是何內容?具體表現在哪些句子中?由哪個字統領?表現了何思想感情?

明確:憶的是往昔"崢嶸歲月";具體表現在中間七句,由"恰"字統領。這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年革命者雄姿英發的戰鬥風貌和豪邁氣概,表現了毛及戰友們以天下己任,蔑視反動派、改造舊世界的戰鬥精神。

(四)中流擊水圖:

1、學生品讀最後三句,然後想象詞人當年曾和同學舊侶,在激流中奮臂划水,掀起浪花甚至阻擋了飛速前進的船舶的情景。

2、最後三句用了什麼修辭方法?用了什麼手法?有何作用?

明確:設問結尾,採用了象徵手法,運用了大膽的誇張和神奇的想象,含蓄巧妙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形象地表達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雲壯志:在新時代的浪潮裏,正像當年中流擊水那樣,勇敢地投身於革命風浪中,乘風破浪,急流勇進,擔負起主宰國家命運前途的大任,表達了立誓振興中華氣概豪情,表現了革命家的英雄氣概。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二、下片小結:

下片,作者採用了總分結構來描寫。作者先總寫"崢嶸歲月稠",再具體描繪往昔的"崢嶸歲月",最後再選取往昔最富有激情的一幅畫面來描寫,抒發了豪情壯志。

三、總結全文

現在我們完成了全詞的學習。詞的上闋寫景,下闋抒情,借景抒情,情景合一。全詞由景到情,由實到虛,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逐層推進,步步深入,詩情得到了酣暢淋漓的表達。

縱觀全詞,上闋寫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所思──誰主沉浮;下闋追憶往事,表現青年時代的革命精神和遠大理想上闋由“立”到“看”再到“問”,下闋由“憶”到“記”,思路清晰,情貫全詞通過學習,毛主席詩詞那精練形象的語言,深遠而優美的意境,那博大的情懷和革命的壯志,都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讀詩最主要的是學會領會詩歌的意境,這個單元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學會領會詩歌的意境,我們要學會通過反覆誦讀,理清思路,展開想象,品味語言,知人論世等途經,深入體會詩歌的意境,努力提高品評和鑑賞詩歌的能力。下面讓我們隨着音樂畫面走進藝術的天地,再次深入領悟詩歌的意境,真切感受青年毛澤東的偉大抱負和革命情懷。

四、佈置作業

背誦全詞,並寫一篇200字左右的秋景作文。

高中必修一語文《沁園春長沙》優質教案 篇四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①品味關鍵詞語,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②感受毛澤東博大的情懷和革命的壯志。

重點及難點:①品味意象,感悟詞中闊大的境界。

②從詞中關於湘江秋景的描寫把握詞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授課方法:語言品讀法,點撥法,比較法。

一、導入

古代有才學之士、有抱負之士,一旦登上高處眺望遠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曹操登上

碣石山,大發詩興,寫下《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這幾句表現出詩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懷。陳子昂在幽州臺上吟誦“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感嘆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發了他懷才不遇的愁苦之情。那麼,毛澤東重遊橘子洲時又會抒發什麼樣的情懷呢?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毛澤東的詞《沁園春 長沙》。(板書:題目、作者)

二、寫作背景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理論家、傑出的文學家。這首詞作於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湖南、廣東等地農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重遊橘子洲,面對如畫的秋景,回憶在長沙的求學生活和革命鬥爭經歷,不禁浮想聯翩,寫下了這首詞。

三、關於詞的知識。

1、定義:詞,又稱長短句,產生於唐代,流行於宋代。最初稱爲“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後來逐漸跟音樂分離,成爲詩的一種,所以又稱爲“詩餘”。

2、特點:詞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每首詞都有一個曲詞名稱,叫詞牌。詞牌決定了這首詞的字數、句數和平仄聲韻。在“沁園春。長沙”裏面,“沁園春”就是詞牌。爲什麼會起這麼個名字呢?相傳東漢明帝有個女兒名沁水公主,她的園林名沁園。後來沁園被外戚竇憲仗勢奪取。有人作詩吟詠這件事,“沁園春”詞牌由此得名。既然“沁園春”是詞牌,那“長沙”,就是這首詞的標題。

3、詞牌和詞的標題的區別: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詞的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它概括了詞的主要內容。長沙,作爲這首詞的標題,揭示這首詞的主要內容均與詩人當年在長沙求學時有關。

4、詞的分類:詞按字數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0字以上)。詞的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作品氣勢豪放,意境雄渾,充滿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蘇軾和辛棄疾。婉約派作品清麗含蓄,感情婉轉纏綿,情調或輕鬆活潑,或婉約細膩,題材較狹窄,多是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也有寫山水、融情於景的,代表詞人有柳永、秦觀、李清照等。

四、整體感知,熟悉內容。

1、聽錄音,正音。 舸 寥廓 崢嶸 稠 遒 遏

五、賞析課文上闋:

請問:上片描寫了幾幅圖?請概述。

明確:獨立寒江圖、湘江秋景圖(先分析詩句,再導出每幅畫的名稱)

1、鑑賞第一句:獨立寒秋圖。

獨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頭。

(1)起句“獨立”二字破空而來,以“寒秋”、“橘子洲”點明時間、地點、獨立的形象,北去的江流,又有“寒秋”着色,便有了無限的涵詠之味和沉鬱豪邁之氣。這一句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環境等因素。所以可以概括爲獨立寒秋圖。

(2)詩歌語言跳躍性很大,語序往往倒裝,而且有些成份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詩意串合起來。那麼,那位同學能把它按正常的語序調整好,並把詞的大意說一下?

明確:寒秋(時節),(我)獨立橘子洲頭,(望)湘江北去。

詞意:深秋時節,毛澤東獨立於橘子洲頭,凝望着湘江水滾滾北去。

(3)思考討論:“獨立”能否改爲“站立”或“直立”?

明確:不能。獨立不僅表明是一個人,而且顯示了使人中流砥柱的氣概。聯繫當時背景,詩人遭軍閥通緝,身處險境卻能獨立寒秋,何等的坦蕩從容!

聯想到柳宗元《江雪》中“獨釣寒江雪”。這是他政治革新失敗以後,被貶到永州後寫的,表露了他決不妥協的決心。一個“獨釣寒江”,一個“獨立寒秋”,意境相似,但封建士大夫與革命偉人的胸襟境界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2、具體研習第二、第三句:描繪絢麗壯觀的秋景圖,即湘江秋景圖。

(1)一個“看”字,一直控制到哪裏?

明確:萬類霜天競自由。共7句。在古詩中,這叫一字起領,俗稱領字,是詞學中的專用名詞。讀詩詞要注意找出這種領字。(請同學讀一下。注意“看”是領字,要稍頓,以下幾句要讀的抑揚頓挫,最後一句是哲理概括,要讀出感嘆之情。)

(2)這裏詩人看到了哪些內容?找同學讀一下。

看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現在大家來找一下,“看”字統領了那些意象?(山、林、江、舸、鷹、魚)

(3)在這幾句中,那些字用得好?爲什麼好?

明確:遍、染、爭、擊、翔

萬山紅遍:指漫山遍野都是紅色的楓林,也就是像火一樣的楓林。遍:寫出紅之廣。這一句很容易讓人聯想起什麼?(讓人聯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因爲革命形勢蓬勃發展,大有燎原之勢)。

層林盡染:樹經霜後變紅的程度和紅遍現象。

聯繫: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染:用了擬人的手法。古人早就用了“染”字來描繪秋林,王實甫在《西廂記》中即有“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的名句。一個“染”字就把一帶楓林彷佛人工染成的一樣的壯美景色描繪出來。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滿江的水如碧玉般清澈見底,江面上往來的船隻爭先恐後,你追我趕。描寫了一個十分熱鬧的場面。漫:寫出江水滿溢之狀。爭:展現了江面上千帆競發、爭先恐後的熱鬧場面。

鷹擊長空:擊,能否改爲“飛”字?

明確:不能。擊:把雄鷹展翅奮飛、迅猛有力地拍打天空的那種矯健的勇猛的雄姿繪顯出來,“飛”太一般了。

魚翔淺底:“翔”是不是改爲“遊”更準確一些,魚怎能像鳥一樣飛翔呢?

明確:“淺底”並非真的水淺,而是清澈見底,顯得水淺。藍天倒影在碧水中,看上去魚好像在天空中游動,好像飛翔一樣。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魚在水中酣遊時的那種輕鬆自如的神態。

萬類霜天競自由:競:競爭、競賽。竟:出人意料。(板書:競、竟)由眼前之物一下子擴展到世界萬物,並作了哲理性的概括。既然世間萬物都在秋光中爭着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鬥爭中獲得生存的自由,那麼作爲萬物之靈的人類,特別是被壓迫的人民,不是更應該爭自由嗎?照此理解,可以認爲這句話實際上是對被壓迫人民的一種什麼?(問)是號召和呼喚。

(4)毛澤東筆下的秋景,給人的總體感覺怎樣?

明確:絢麗多彩,生機盎然。古人寫秋多怨秋、悲秋,把秋寫得蕭殺悲涼,清冷慘淡,什麼“自古逢秋悲寂寥”、“萬里悲秋常作客”、“秋風秋雨愁剎人”等等。

這麼一副絢爛的秋景圖,詞人是怎樣變換視角來描繪的呢?

明確:有遠有近,有仰有俯,有動有靜,有顏色的對比(紅,碧),有動作的對比(擊、翔)

爲什麼毛澤東筆下的秋如此絢麗多彩、充滿生機?這與一個人的什麼有關?

明確:與氣度、胸襟、性格、身份有關。毛澤東是叱吒風雲的一代偉人,胸懷大志的傑出的政治家。他不同於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文人,所以他的詩詞也不同凡響,充滿豪情壯志。

(5)品讀上片最後一句: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A:面對着絢麗多姿、充滿生機的湘江秋景,詞人爲什麼會感到“悵”呢?(聯繫時代背景)

明確:詞人面對着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和廣闊的宇宙,面對着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競自由的萬物,他想到了被壓迫、被剝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國的命運和革命的未來,於是感到了“悵”。這裏的“悵”不是失意,是悵惘。於是他就開始了“問”。

B:“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含義是什麼?表達了詞人怎麼樣的感情?

明確:詞人由大自然的萬物引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主沉浮”在這裏是主宰國家命運、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實質是詞人進入深沉的歷史思索,提出革命領導權的問題。(板書:問:誰主沉浮)抒寫出詞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以天下爲己任的博大胸懷和豪情壯志。

寫壯景,抒豪情,表凌雲之志。(板書:景中寓情,情中顯志)

六、課堂小結。

上片寫景,借景抒情,提出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體現出詩人的博大胸懷。

七、作業:背誦全詞。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解讀《沁園春•長沙》下片中“崢嶸歲月”圖和“中流擊水”圖,進一步把握全詞的巧妙結構和主旨。

2、引導學生自學《採桑子•重陽》

【教學過程】

一、檢查鞏固

1、指定學生背誦全詞。

2、檢查重點詞語的掌握與運用。

二、提問:上片作者獨立湘江,觀賞了一副雄偉壯闊的湘江秋景圖,並借景抒情,發出了“誰主沉浮”的感嘆。面對上片提出的“誰主沉浮”的問題,下片跟着是如何回答的?

明確: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歲月稠。毛澤東與1913年——1918年,在湖南第一師範肄業,常常跟同學在橘子洲一帶遊覽或游泳。故地重遊,回憶那不尋常的歲月太多了。

三、重難點的解決過程

1、具體研習“崢嶸歲月圖”。

攜來百侶曾遊,

憶往昔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1)提問:“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歲月稠”在全文結構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一般分上下兩片的詞,其下片首句又稱過片,在詞中其承接過渡的作用。詞的上下片下發也有分工,常常上片寫景,下篇抒情,因此填詞時非常注重過片。本詞上片寫獨立寒秋,故地重遊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的想到以前同學攜手來遊的情景,於是過渡到對往昔生活及“同學少年”中,在此過渡非常的自然,銜接也是非常的巧妙的。

(2)“崢嶸歲月”指的是什麼?簡析“稠”。

明確:① “崢嶸歲月”是對往日不平凡的鬥爭生活的形象概括。毛澤東在長沙生活、學習、從事革命工作期間(1911—1925),國內外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等,都是影響世界形勢的巨大變革。這樣的歲月,如歷史羣山中聳立的一座又一座的崢嶸的高峯。②“稠”形象地說明了世界變化的風起雲涌。

(3)如何表現“同學少年”這個意象的? 也就是毛澤東一羣人的形象如何?

戰鬥歲月:攜來百侶曾遊,崢嶸歲月稠

年齡氣質: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精神狀態: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戰鬥行動: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明確:江山:國家(指代) 指代——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的修辭方式(也就是部分代整體)。

這羣人以天下爲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敢於改造舊世界,積極進取,鬥志昂揚。

(4)表現了作者當時怎樣的情感?

明確:詞人借對“同學少年”的回憶,流露出對往事的無限懷念,表現了他和革命戰友們以天下爲己任,蔑視反動派、改造舊世界的革命戰鬥豪情。

2、引導學生研習“中流擊水圖”。

曾記否,

到中流擊水,

浪遏飛舟。

(1)當年,作者曾和蔡和森等數十名同學戰友,在盛夏水漲的時候到湘江游泳,堅持不懈,知道隆冬季節,以此來錘鍊自己的意志和膽識。現在,作者獨立於橘子洲頭,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不禁向同學和戰友親切發問,這一句既寫出了當時的情景,其中又暗含了勉勵之意,“遏”字,傳神之筆,擲地可作金石之聲,使我們彷佛看到了他們激昂的情態,好似聽到了他們的豪言壯語!

(2)提問:“中流擊水”這一幅圖有何深刻意義?

明確:暗含着能在革命洪流洶涌之時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人應該是上面提到的“同學少年”,詩人巧妙地借用““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這樣的圖景,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形象的表達了詩人以天下爲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壯志豪情。

(3)最後三句,多麼大的氣魄!這些青年是真正的風流人物,這樣的人不主沉浮,誰又能主宰沉浮呢?y因此,我們說下片通過回憶往昔的崢嶸歲月,表達了詩人和戰友們爲改造舊中國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形象含蓄地對上片的“誰主沉浮”提問做了回答。

3、學生再次朗讀整首詞,體會豪邁的氣勢。這些豪邁的氣勢從何而來?

(1)〈沁園春•長沙〉意象美:

“意象”簡釋

意:創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作品中的客觀物象

意象:帶上詩人主觀情感的物象。即:(物)象+(情)意=意象。

客觀 主觀 主觀

從空間:山上的“層林”,江中的“百舸”,空中的雄鷹,水底的游魚。

從狀態:靜態的火紅的楓林,動態的“爭流”的百舸等。這些景物或廣博,或宏偉,或雄峻,競相向上、生機勃勃,與毛澤東積極向上,昂揚奮進的立意契合,可謂“以壯景抒豪情”。

色彩美:“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中的“萬”“層”“漫”以及“遍”“盡”“透”這些詞在範圍、程度、層次等方面,使紅綠兩色更爲突出,更爲豐富,更爲濃豔鮮明,令人感到可愛。

(2)對比手法的運用。

詞中含有多種對比,使描繪的形象鮮明,如“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主要是顏色的對比;“鷹擊長空”與“魚翔淺底”、“指點江山”與“激揚文字”主要是動作的對比;“同學少年”與“萬戶侯”是明比;“萬類霜天競自由”與人民的被壓迫(未在文中點明)是暗含的對比。

(3)極富表現力的語言。

本詞用語精當、形象、極富表現力,如“萬”字寫出了山之多,“遍”字寫出了紅之廣,“漫”字、“爭”字、“擊”字、“翔”字等等都極爲準確精當。

4、“同學少年”是否就是《沁園春•雪》中的“風流人物”?

明確:《沁園春•雪》中的“風流人物”指才華出衆,品格超羣,對歷史發展有巨大影響的傑出人物、英雄豪傑。“同學少年”正是這樣的人物,他們意氣風發,風華正茂、揮斥方遒,關心國家命運,富有鬥爭精神,正是革命的“中流砥柱”。

5、這首詞怎樣把寫景、抒情完美的結合起來的?

①詞的上片雖然寫景,卻處處借景抒情。

詞以“獨立”開篇,以江洲的背景,構成以詞人爲主體的畫面,流露出詞人激盪的思潮。生機盎然的“湘江秋景”中,“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不僅僅是四周楓林如火的寫照,而且寄予着詞人火熱的革命情懷;“萬山紅遍”象徵革命、象徵烈火、象徵光明,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現,是對革命與祖國前途的樂觀主義的憧憬。“鷹擊長空,魚翔淺底”也不僅僅是鷹魚自由世界的展示,而且蘊含了詞人對自由解放的嚮往與追求。一個“悵”字更是詞人由自然景觀聯想到人類社會與政治風雲後發自心底的感慨。

②詞的下片雖然憶事,但也不乏融情於事之處。

一“憶”直貫以下7句,描繪了早期革命者的羣體英雄形象。“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展現了一幅奮勇進擊、劈波斬浪的宏偉畫面,藝術地回答了上片的發問。

小結:本文通過上片寫景,描繪了一副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寒秋圖,並即景抒情,提出了滄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下片憶事,回憶了往昔崢嶸歲月,表現了詩人和戰友改造舊中國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給出了“誰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爲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世界的革命青年。

小結:本文通過上片寫景,下片憶事,借景抒情,融情於事,表達了革命青年國家命運的感慨以及以天下爲己任的豪情壯志。

四、作業:課外閱讀:

讀下面所選的毛澤東在不同歷史時期所做的三首詞,談談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板書:

.寫作背景 篇五

詞,興起於隨唐,和樂而歌,始稱“曲子”或“曲子詞”,因句子長短不齊,故又稱“長短句”如《稼軒長短句》,還有樂府之稱,如《東坡樂府》。

詞的基本特點是:詞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

詞的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詞牌是一首詞的詞調的名稱,決定着詞的字數、句數和平仄聲韻。詞以字數的多少分爲小令(58字及以下)、中調(59-90字)和長調(91字及以上)。

沁園春長沙教案 篇六

一、導入

有這樣一個人物——

他是古今中外100位名人中的一位;

他是世界十大著名軍事家之一;

巴基斯坦本布托說:他是巨人中的巨人;一個世紀,也許一千年只能產生一位;

白求恩說:他是一個蓋世英才,他一定會改變這個世界。

當年聯合國祕書長瓦爾德海姆說:他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學家和詩人!

同學們說:他是誰?

二、朗讀。

1、指名朗讀。點評。

2、指導朗讀,然後範讀:注意節奏、輕重、快慢、領字。

注意動詞:詩人巧妙地用幾個動詞將內容和感情連接起來:立、看、問、憶、記。讀得連貫。

3、齊讀。

三、鑑賞景物意象,理解思想感情

1、這是一首登臨詞。

年輕的杜甫,登臨泰山,有感泰山的巍峨,抒發“一覽衆山小”的抱負;失意的陳子昂,登上幽州臺,追溯燕王的愛才,“獨愴然而涕下”,感嘆懷才不遇的苦悶;盛唐才子王之渙,登上鸛雀樓,目睹景物的深廣,留下“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名句……詩詞,是用來抒寫心志的。

(板書:詩言志)

一九二五年,三十出頭,正值壯年的毛澤東,來到長沙,這個他曾經學習、探索、實踐革命真理八年之久的火熱土地。站在橘子洲,他看到了什麼呢?抒發了什麼呢?

找出寫景的詞句,齊讀一遍。

2、小組討論:找景物——析特點——識心胸。

引導各小組代表按問題發言——

山:“萬”字寫出了山之多,“遍”字寫出了紅之廣。氣勢壯闊,色彩絢麗。

林:“層”表現了樹林的重重迭迭,“染”字活畫出嶽麓山一帶楓林,彷彿人工染成一樣的壯美景色。氣勢壯闊,色彩絢麗。

江:“漫”寫出了江水溢滿之狀,“透”表現了江水碧綠清澈。

舸:“百”寫舸之多,“爭”給碧綠無塵的江面增加了昂揚奮進的氣氛,活現出千帆競發、爭先恐後的熱烈場面。充滿活力,生氣。

鷹:“擊”準確地形容了雄鷹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矯健勇猛的雄姿。奮進勇猛。

魚:“翔”精當地把鳥不扇動翅膀的盤旋迴飛的狀態用來描寫游魚在水中自如輕快的神態。自由靈動。

總之:景物特點是——宏偉闊大、絢麗多姿、生機勃勃(有氣勢、雄壯、充滿活力……),表現廣闊心胸。

(邊點評邊板書:壯美秋景)

3、引導理解詩人具體的思想感情:抓住關鍵語句,是把握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這首詞提出一個問題,是整首詞要解決的中心,是“詞眼”,同學們說,是哪一句呢?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啊,原來,他面對大好的河山,想到的是這片河山,這個國家,應該由誰來主宰命運!

穿插時代背景:1925年,國共合作,革命領導權到底歸誰的問題,成爲黨內外爭論的焦點。這首詞反映的正是詩人對這一問題的思考。

②對這個問題,本詞有沒有作出回答呢?

下闋巧妙地作了回答:

才華橫溢、憂國憂民、敢於鬥爭、追求真理、志存高遠、不顧個人得失、激流勇進的人們(當然包括詩人自己)

③小結思想感情:以天下爲己任的壯志豪情。

(板書:以天下爲己任的壯志豪情)

3、再現情景。

詩人通過壯美秋景,能體現如此廣闊的胸懷,是因爲心中有着以天下爲己任的壯志豪情。

讓我們想像一番這幅景吧,看能不能產生共鳴。

播放伴讀音樂,想象自己就是作者,再現情景:你看到什麼,感受到什麼?

教師引導:一重重的山,連綿不斷;層層疊疊的楓林,是誰把你染紅?紅得那麼深,那麼透,那麼熱烈!滔滔的湘江呀,江水滿溢,多麼壯闊!江水碧綠一片,這是生命的顏色,江面,百船前行,奮力爭先,熱鬧非凡!仰望天空,高入雲端處,雄鷹在展翅翱翔,俯視江水,清澈見底中,一羣羣魚兒自由自在地遊動,看得見白亮的魚鱗在閃動……

——壯闊的景,豪邁的情。

4、同是寫秋,下面一段散曲寫什麼秋景,有什麼不同特點,表現什麼思想感情?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長亭送別》)

點撥:經霜的紅葉就像喝醉了酒,那是離別的人兒,哭出了鮮紅的血染成的——寄託悲傷淒涼的離別之情。

“自古逢秋多寂寥”,悲秋的詩句還有很多很多。

投影展示: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唐白居易《琵琶行》)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無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秋思》)

5、小結:有言道,我手寫我心,其實秋天的景色並無兩樣,因爲毛澤東具有積極進取、昂揚向上的胸懷,所以一掃纖弱文人筆下寂寥悲涼之氣,是那麼地蓬勃富有朝氣。

在詩詞中,“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會藉助事物寄託情感,這些事物就叫做意象。我們在讀詩詞的時候,要認真分析意象特點和蘊含的思想感情。

四、深化感悟,背誦課文

1、自古英雄出少年,英雄少年多立志,岳飛立誓“精忠報國”,魯迅表白“我以我血薦軒轅”……都是青春年少之時。這首詞被稱爲毛澤東的“長沙志”。

其實,毛澤東早在16歲的時候,就曾對不願他離開家鄉的父親,留下了這樣的詩: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2、帶着詩人的豪情壯志,背誦這首詞,聯繫自己的實際,回味感受。

五、總結:本詞是高中課本第一首詩詞,通過鑑賞秋天壯美秋景,感悟偉人壯志豪情,我們學會了找意象、析特點、悟感情的詩歌鑑賞方法。

六、作業:

1、摘錄本詞中精彩的句子。

2、蒐集鑑賞寫秋的詩句。

3、聯繫社會和個人實際,寫一篇本詞讀後感。

參考題目《做志存高遠的時代青年》

板書設計

詩言志

壯美秋景——以天下爲己任的壯志豪情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 篇七

【設計依據與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明確指出要“閱讀優秀作品,品位語言,感受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象力和審美力。”要“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沁園春·長沙》上闋實寫眼前之景,描繪了色彩絢麗、生機蓬勃的湘江秋景圖,由此引出一個巨大而嚴肅的社會問題——“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下闋追憶往事,抒發改造舊中國,擔負起主宰國家前途命運大任的凌雲壯志和革命情懷。全詞語言精練,意境優美,革命豪情慷慨激昂。因此,本詞的教學設計着力於指導學生通過誦讀、思考、分析與聯想等方法,主動積極地感受詩詞意境,,感受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象力和審美力。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對詩詞獨特的閱讀感悟與體驗,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並在實踐中提高學生鑑賞詩詞的能力和方法。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1 、瞭解詞的結構及有關知識。 2 、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所抒發的情感及其節奏。 3 、指導學生掌握鑑賞詩詞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詩詞鑑賞能力。

【教學過程與教學策略】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秋是一個豐富的季節,秋是一個多愁的季節,秋也是一個充滿想象的季節,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寫下了許許多多傷秋、感秋或贊秋的詩文,以此來表達他們對秋的感悟與理解,你瞭解的有哪些?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以下詩句,並讓學生說說這些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憂國傷己)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清靜無爲)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少年壯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老而彌堅)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沉鬱壯闊)

(營造適於本詞鑑賞的情景氛圍,以便於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對詩詞形成一種感性認識,也便於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激發學生鑑賞本詞的興趣和熱情。)

二、整體感知,瞭解內容

1、播放多媒體課件——配樂朗誦(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橘舸遒遏

2、學生自讀課文

邊讀邊思考,本詞上下闋各以什麼表達方式爲主,各寫了什麼內容?

分別圈出統領上下闋詞句內容的兩個字;劃出最能表現本詞主旨的。一句詞,體會這句詞在全詞中的作用。

提出一個自己自學時最難解決的問題。

3 、分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自學情況。

4 、課堂討論,教師歸納板書:

上闋:描繪絢麗多彩的湘江秋景(看)

主旨: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承上啓下)

下闋:抒發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懷(憶)

(引導學生用誦讀法自學,讓學生走進詩詞的意境,與詩詞對話,通過對話瞭解詩詞的主要內容;通過圈劃法揣摩語言,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感知詩詞的能力。)

三、品味鑑賞,體景悟情

1 、賞析前三句。

(1)哪位同學能通過合理的調整、補充,把前三句的大意順暢地說一說?

(提示:開篇“獨立寒秋”,表面看是切合時令特點與作者處境,實際上讀罷全篇會發現,詩人卻唱了反調:“獨立”而不孤單,“寒秋”卻無冷意。)

(2)介紹背景,重溫歷史。(播放多媒體課件——“時代背景”)

(3)比較鑑賞

毛澤東的“獨立寒秋”

柳宗元的“獨釣寒江”

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敗後,被貶永州,身處逆境時寫,表露了詩人與惡勢力絕不妥協的心志。“獨立寒秋”和“獨釣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與革命偉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2 、賞析由“看”字領起的秋景。

(1)一個“看”字,一直統領到哪裏?(“萬類霜天竟自由”)這裏詩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

教師指導朗讀。(“看”是領字,要稍加停頓,以下幾句要讀得抑揚頓挫,還要注意關鍵字的重讀,要情緒飽滿,充滿興奮喜悅之情。)

這幾句詩人給我們描寫了一幅怎樣的湘江秋色圖?(播放多媒體課件——文字投影)

(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綠色給人以活力

(百)舸——(爭)流競爭給人以動力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2)引導學生討論、演示。

寫“看”的這幾句詞視角變換和寫景順序有什麼特色?(播放多媒體課件——文字投影)

上闋寫景:描繪湘江絢爛多彩的秋色圖——湘江秋色圖

山上: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遠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爭流(近觀)——寫景,景中有情

天空:鷹擊長空(仰視)設問

水底:魚翔淺底(俯察)

(3)這樣寫景真是“遠近高低各不同”,請同學們展開豐富的想象,設身處地體會詩人“獨立橘子洲頭”,飽覽大好秋色的情景,並把詩人觀賞這些秋景時的神情、動作連起來表演一下。(請學生上臺演示)

課堂討論:毛主席的“手”該怎樣?是倒背好,還是插腰好?“視角”的轉換是快點好,還是慢點好?

(提示:叉腰好。慢點好。是興味盎然地品味觀賞,而不是匆匆忙忙地走馬觀花。)你剛纔視角轉換得就太快了點。(再請學生演示)要求:神態自然,從容,頗有點偉人的氣度。

(4)體會語言的表達效果。在這幾句中,哪幾個動詞用得好?爲什麼好?(染、擊、翔。這漫山遍野像火一樣的楓林,很容易使人聯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擊”比“飛”更能顯示出雄鷹展翅奮飛,搏擊長空的強勁有力。“翔”寫出了魚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得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古人就有“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名句。)

(5)比較鑑賞

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杜牧的“霜葉紅於二月花”

附: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寫出了楓林的火紅,開朗的意境。把秋景寫得極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優美的寫景詩,抒發了作者熱愛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則暗喻革命形勢蓬勃發展。)

古人筆下秋景多蕭殺悲涼、清冷慘淡,而毛澤東筆下的秋景爲何如此絢爛多彩,充滿生機?

(毛澤東是叱吒風雲的一代偉人,胸懷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範,奮發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於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詩詞充滿豪情壯志,筆下的秋景也絢爛多彩,充滿生機。)

(6)想象能力訓練

引導學生完整地想象上闋所描繪的圖畫。

師:雨果說:“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的花朵。”黑格爾說:“想象是最傑出的藝術本領。”看誰的腦海中綻開的想象的花朵最美麗,誰具備這種最傑出的本領。讓我們微微閉上雙眼,放飛自由的心靈,給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伴着音樂的旋律,飛入這個絢麗多姿,生機勃發的世界吧!(放音樂)

參考:“遠望千山萬嶺,楓林如染,像熊熊燃燒的烈火;近看漫江水碧,千帆竟發,像戰場上無數奮進的勇士。擡望眼,雄鷹展翅,矯健勇猛,翱翔長空;低眉處,游魚戲水,自由輕快,生機盎然。 ”

教師引導:展開想象,把詩人所描繪的秋景由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在“大腦熒屏”上放映出來,可分四步:

第一步是“勾勒形態”,將羣山、層林、江水、般只、雄鷹、游魚的輪廓勾勒出來。

第二步“染上色彩”,把黑白熒屏變爲彩色熒屏,火紅的楓林,藍天碧水……讓畫面的色彩更鮮豔,更豐富,更美麗。

第三步“使畫面動起來”,秋風送爽,吹動滿山的楓葉,像熊熊燃燒的烈火,江水緩緩流淌,大小各式的船隻爭相競發,雄鷹在藍天翱翔,游魚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輕快地嬉戲。

第四步“讓畫面更細緻、逼真”,在腦海中來幾個特寫鏡頭,譬如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魚的細鱗,水底的沙石……

(7)背誦這首詞。體味詞中的思想感情、精妙詞句和開闊意境。

(8)交流想象體驗。

(以上教學環節,善於引導學生身入其境、情入其人,讓學生通過與作品、作者的交流,充分體驗自然的豐富多彩和人生的千姿百態,從而讓學生真正具有創造力和創造精神。同時鼓勵學生在比較中鑑別,在鑑別中提高。)

3 、理解“悵寥廊,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豐富含義。

(“悵”包含着一個深邃的心境。自然界的一切是這樣蓬勃、絢爛,而現實社會卻又是如此沉悶、黑暗,“獨立寒秋”的詩人,仰俯天地,悵望廣闊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憂。禁不住向蒼茫大地發問:誰來主宰你的盛衰榮枯?“主沉浮”的深層含義是什麼?引導學生聯繫時代背景理解詩人以天下爲已任、憂國憂民的廣闊崇高的心境。)

教師小結:“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是全詞的“詞眼”。上闋就是這樣通過寫景,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表達了毛澤東青年時代的偉大抱負。

4 、欣賞下闋

(1)上闋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下闋是怎樣回答的呢?(“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百侶”與上闋的哪個詞呼應?(“獨立”。)下闋的領字是哪個?一直控制到哪裏?(憶。“糞土當年萬戶候”。)

教師指導:“憶”應稍頓一下,突出其領字作用。以下幾句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

(2)理解詩句,品味情感。

寫“憶”的詞句是回憶往事以“抒情”方式回答“誰主沉浮”。

課堂討論爲什麼這幾句就能回答“誰主沉浮”呢?《沁園春·雪》裏的“秦皇漢武”“唐宗宗祖”“成吉思汗”,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傑,爲什麼詩人用一個“惜”字就將它們全部否定了呢?而發出“俱往點,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呼喚呢?這些“現在”的“同學少年”與歷史上的英雄豪傑有什麼不同?

(歷史上的英雄豪傑“略輸文采,稍遜風騷”,武功尚可,文治才華就差多了,“風流人物”應該是能文能武的傑出人物,英雄豪傑。“現在”這首詞裏所列舉的包括詩人在內的“同學少年”,這些朝氣蓬勃,奮發有爲的革命青年,這些意氣奔放,才華橫溢的革命青年,這些關心國家命運,鬥志旺盛,蔑視權貴,敢爲天下先的革命青年,不主沉浮,誰主沉浮?天不降大任於斯人,更與何人?所以說下闋通過抒情,藝術而巧妙地回答了“誰主沉浮”這一重大問題。播放多媒體課件五--文字投影:“意氣奔放,才華橫溢,心繫國運,蔑視權貴。”)

(3)鑑賞:“曾記否,到中流出水,江遏飛舟?”(多麼大的氣魄!這麼大的氣魄當然能“主沉浮”。毛澤東青年時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的鴻鵠大志,革命氣概何其大也!)

教師小結:下闋抒發了改造的舊中國,擔負起主宰國家前途命運大任的豪情壯志和革命情懷,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5 、歸納總結,指導學法

縱觀全詞,上闋寫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所思--誰主沉浮;下闋追憶往事,表現青年時代的革命精神和遠大理想。上闋由“立”到“看”再到“問”,下闋由“憶”到“記”,思路清晰,情貫全詞。通過學習,毛主席詩詞那精練形象的語言,深遠而優美的意境,那博大的情懷和革命的壯志,都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說:“要養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最好從讀詩入手,能欣賞詩,自然能欣賞小說,戲劇及其他種類的文學。”而讀詩最主要的是學會領會詩歌的意境,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學會領會詩歌的意境,我們要學會通過反覆誦讀,理清思路,展開想象,品味語言,知人論世等途經,深入體會詩歌的意境,努力提高品評和鑑賞詩歌的能力。(播放多媒體課件——文字投影:反覆誦讀,理清思路,展開想象,品味語言,知人論世。)下面讓我們隨着音樂畫面走進藝術的天地,深入領悟詩歌的意境,真切感受青年毛澤東的偉大抱負和革命情懷。

[播放多媒體課件:《沁園春·長沙》歌曲]

(在詩詞中,景與情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的,即景是情的肌膚,可感可親;情是景的靈魂,輕靈飄渺。因此,解讀詩詞的捷徑就是從賞景入手,進而把握詩情畫意,引導學生體察詞情、詞境,進而“由物及人”,感悟作者的思緒與情懷。同時引導學生體會詩詞遣詞造句的特點,最終提高學生鑑賞詩詞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發展個性

1 、毛澤東既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有着鮮明個性和獨特風格的詩人、書法家。課外欣賞毛澤東的詩詞和書法作品,在班級裏安排一次學習心得交流會。

2 、古今詩歌史上,具有宏闊的意境、遠大的抱負和澎湃的激情的詩人或詩歌作品不勝枚舉,讓有興趣的學生以此爲專題,收集相關資料,並將其與毛澤東詩詞進行比較,寫一篇有獨到見解的文學短評。

(着力於引導學生帶着自己的經驗、積累和獨特感受與文學作品進行充分的交流,促進學生溝通各自的心靈,交流各自的體驗,讓各種思想在交鋒中碰撞出創造的火花。)

【評析】

以上教學設計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特色:

第一、師生互動是本課設計的精髓。語文教學應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啓發、相互補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共同發展。爲此,在本教學設計中,基於學生興趣,以學生爲主體,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合作、交流、探究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促進學生開拓思路,增強能力,使師生的思維都處於相當活躍的狀態之中,整個教學過程成爲一個互輔互促的動態過程。

第二,把握文體特點,選擇具體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每一種文體都有自身規律,依據文體特點,選擇具體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沁園春·長沙》是一首詞,詩詞以意境取勝,因此,如何引導學生走進詩詞意境,與作品、作者進行心與心的碰撞,情與情的交流,是本教學設計的重點。爲了幫助學生體景悟情,本教學設計重在學法指導,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反覆誦讀,理清思路,展開想象,品味語言,知人論世等途徑,深入領悟詩詞意境,努力提高學生品評和鑑賞詩詞的能力。這爲學生今後自學詩詞作品提供了範例。

第三,引導學生有創意的閱讀,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在本教學設計中,安排了“遷移延伸,發展個性”的教學環節,毛澤東詩詞及書法作品博大精深,個性鮮明,讓學生聯繫文化背景和自己已有經驗、閱讀習慣等,闡明自己的感受。這些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學生必須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已有經驗並進行創造性思維,才能形成自己的個性化的學習心得。事實上這些問題的結論並不是十分重要,重要的是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投入了,經歷了,學生的個性、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就能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