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師德建設對學校發展的制約和影響

師德建設對學校發展的制約和影響

師德建設對學校發展的制約和影響

師德建設,不是新話題,更不是課改新話題。只要存在教師個人和羣體,就存在師德建設,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唐代韓愈在《師說》一文中就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一說法概括了老師的基本屬性和職能。傳道以德,以德治教是天理。建設一支德高藝精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根本保障。德育藝精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基石,這些盡人皆知的道理,不必贅述。但是,在今天的經濟社會裏,拜金主義盛行,人生觀、價值觀等在人們中間都存在不同的理解,因而造成人們信仰、理念以致於行爲的偏頗時,做爲教師隊伍自身則應深刻反省自己。嚴於自律,深入思考如何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這對教育改革、學校發展至關重要。

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不同於公民道德建設,也不同於其他職業道德建設,師德建設有它的特殊性。它的根本任務是造就一批高素質的教師。我們贊成搞“四師”工程(師德、師觀、師能、師魂),只有德高,纔有望衆,沒有師德,不會有聲望。沒有聲望,門可羅譽,將自我消逝;沒有師觀,就沒有信仰。就不會敬業,學校就會成爲一盤散沙,不能形成有機的整體;沒有師能,就無法把握教育教學目標,就無法理解和掌握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就無法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能,就不能教出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學校教育質量就會低下,就會偏離正確的辦學方向;沒有師魂,教師就將失去對教育事業的執着,就克服不了拜金主義,就不能關心熱愛學生,學生的心靈就會受到扭屈,學校就無法規範辦學行爲,學校就不會有良好的社會聲譽,就無法生存與發展。只有全面認識師德建設的任務、目的與意義,學校才能抓好師德建設工程,纔不至於在發展的道路上停止不前。“四師”工程搞好了,學校發展走良性循環的道路,反之則反。

衆所周知,農村(特別是偏遠山區)的教育質量低於城市,其原因無非兩點:一是辦學條件問題;二是教師隊伍問題。這裏我們就想到80年代初農村與城市學校的師資來源問題。接受過中等、高等教育的學生被分到城市,而農村恰恰是考不上學的學生畢業後回去做民辦教師,即使在城市的畢業生,由於一些歷史原因(不言而喻),也不願去當老師。能夠接受中高等教育的人不去教學,不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去教學,此所謂“好人不教,孬人教不好”,學校發展處於惡性循環。

近年來教育行政部門嚴格控制擇校生,而最終並沒有控制住農村國中生到城裏擇校,學生除了考慮條件問題以外,那就是教師素質。生源的豐厚與貧脊,直接制約和影響學校的自身發展。公辦學校的生源爲什麼流失到民辦或私辦學校,如果學校深入瞭解便知,教師師德存在一定差距。

成功成名的教師首先有德,學校有一批名師,辦學就有知名度。所以招生必須超計劃,就形成超級大班。因此物質條件就豐厚,這就是名師效應,名師工程好了,就會減少學生流失。而在學校內部,雖然學校也嚴格執行平行分班的政策,但還是存在班額不等甚至相差懸殊的現象,這恐怕就是教師個人師德建設好和差所致。因爲人們都知識,身教勝於言教,“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論語》)隨着人才機制的搞活,許多發展較好、較快的學校紛紛將別校的名師吸納進去,從而更進一步地促進了學校快速發展。我們感覺到這種競爭是由師德建設引發的。一方面受到了制約,一方面得到促進。

當然,超規模辦學,形成超級大班,也可能對師德建設形成負面影響。如教師收受學生錢物,教育行爲不能一視同仁,排人情座等等,使學生失去了均等的教育機會,教育失去了公平,因材施教變爲“因財施教”了,因人而異,張揚個性也就有了它另一層含義了。這樣的老師也就喪失了做爲人類靈魂工程師所應有的崇高人格和思想境界,久而久之,會被人們唾棄。學校如果不加強師德建設,長此以往,“校將不校”了。由此,我們還想到把握辦學方向,規範辦學行爲的問題。爲什麼提出規範辦學行爲呢?就是因爲我們辦學不規範。非法發行教材,違規訂購教輔資料,大型亂收費,小型的亂要錢,都是金錢做祟,師德缺失的結果。可見,規範辦學行爲,還得從加強師德建設抓起。通過加強師德建設,來實現重塑教育新形象的目的,這樣可以遏止教育腐敗現象的滋生,有效地扭轉行業不正之風,從而增強學校生存發展的社會競爭力和學校自身的凝聚力、親和力。正如孔子所說:“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孔子《論語·爲政》)

吉林市教育局於2003年出臺了《師德建設十不準》條例,足見教育行政部門對師德建設工作的高度重視。這也是針對教師隊伍當中存在的各別有師德缺陷的人的行爲的一種匡正和嚴格約束。其實每一位教師都必須樹立起做教育工作者的良知,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學校領導應該理性地思考教育的機智,有其師,必有其徒,教師有德,才能實現學生德育目標,“擇不處仁,焉得智。”師愛生,生才能身心健康,如果能發揚一點儒家的教育思想,主張“仁者愛人”,或許能夠減少學生家長的有關教師體罰學生的投訴案,使學校教育健康發展。

師德建設工作的開展,領導是關鍵。學校領導師德高尚,才能擔起師德建設工作的重擔。《四書·大學》中說:“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民散,財散則民散。”三國時期,蜀主劉備重德,招攬天下有識之士,建立了蜀漢政權,直至臨終,留言後主說:“勿以惡小而爲了,勿以善小而不爲。”那麼做爲校長,我們可否說:“有德則有師,有師則有生,有生則有財,有財則有用,有用才發展”呢?校長“厚德善業,裨教澤學”。學校好教師外流,原因無非三個方面:一是工資代遇;二是用人方略;三是領導德行。領導任人唯錢,修德欠善,也是導致名師外流的主要原因。另外,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能否形成良好的校風,是和領導者的師德水準是分不開的。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要貫徹人本主義的理念,強調要注重學生的道德情感體驗,主張建立新型的師生倫理關係,在培養學生智商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情商。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豐富和完善師德建設的內涵,加強自身的專業修養,使自身成爲學生的鮮活德育課程資源,使學生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下,受到良好思想品德的薰陶,從而愉快、健康發展。

教師職業是良好職業,是道德職業,有良好心,有道德,這個職業才能成爲“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光輝的事業會蓬勃發展,學校師德建設工作作得好,學校才能成爲精神文明的搖籃,才能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

標籤:師德 制約 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