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九年級上冊語文《沁園春 雪》教學教案(多篇)

九年級上冊語文《沁園春 雪》教學教案(多篇)

《沁園春雪》教案 篇一

一、【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2、能力目標: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4、重點、難點:理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二、【學法指南】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裏,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爲己任的豪情壯志。

上片:寫景

第一層:總寫北國風光;

第二層:具體寫冰封雪飄;

第三層:設想雪後美景;

下片:議論、抒情

第一層:評論歷代英雄;

第二層:抒發宏偉抱負。

1、毛澤東詩詞的雄渾、奔放、挺拔、流暢。

毛澤東同志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逐步形成了詩詞作品的獨特風格。筆意爽健,格調流暢,在內容和藝術上處處讓人覺得他的博大精深。表現在《沁園春·雪》這首詠雪詞上,尤爲突出,它筆力遒勁,揮灑縱橫、氣勢磅礴、詩情奔放、舒捲自如。論空間,縱橫萬里;論時間,上下千年;論天象,冰雪、晴日;論地形,大河羣山;論人物,帝王英雄。論景物,河流大雕……豐富的想象力,巨大的概括力,一氣呵成,創造出詩詞藝術的極高造諧。

2、寫景、抒情、議論三者融爲一體

《沁園春·雪》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寫景詠懷詞。作者將寫景與抒情、議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突出作品的主題,強化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詞作上闋寫景,“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縱橫四野,氣勢磅礴,卻又寓情於景,充滿着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下闋是議論加抒情,由對祖國河山的讚美,引出無數英雄,並對歷代英雄進行評說,寓情於議。“俱往矣”由評點歷史人物轉到讚揚當代風流,從而深化主題,抒發了自己的豪情壯志。

3、語言表現力的極富個性。

詞是詩歌的一種的語言,要求簡潔、凝練、貼切、而又生動形象。《沁園春·雪》全詞僅114字,卻能準確、生動、形象地通過景物描寫,評說歷代英雄,來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上闋一個“望”字,下闋一個“惜”字,各自領起下文,貼切地表達出作者觀賞景物的情境,評說古人的心態。此外,詞中還巧妙地運用了比喻、擬人、對偶等修辭手法,使語言更加生動形象。“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紅裝素裹”等運用比喻、對偶,

《沁園春 雪》教案 篇二

教學重點

1、朗讀並背誦這首詞。

2、把握詞的基本內容。

教學難點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介紹詞的知識:詞,又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字數、句數、段數、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比如《沁園春》、《虞美人》、《水調歌頭》等。

一首詞稱爲一闋;詞若有上下兩段,就稱爲上下闋。

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2、介紹寫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陝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盪,過後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後《新民晚報》公開發表,迅速在人民當中廣爲傳頌,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和勝利的信心。

二、出示目標

1、掌握一些詞中字詞的注音及意義。

2、朗讀並背誦詞的上闋。

3、把握上闋的基本內容

4、掌握欣賞詩歌的一般方法,能通過想象和聯想進入詩歌的意境,體會詩情,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情感美和音樂美,在品析中領會詩歌語言豐富的表現力。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自學自測:

1、聽範讀,學生想象本詞所描繪的景象,初步體會詞作所表達的感情。

2、學生朗讀;指出朗讀注意的地方:

①讀出激越豪壯的情調②讀出重音、停頓、速度、節奏。

3、明確重點字詞的讀音和意義、重讀的字詞以及應該停頓的地方。

①給加點的字注音:分( )外妖嬈( ) 成吉思汗( ) 數( )風流人物 今朝( )惟餘莽莽

②理解意義:風流人物 折腰 風騷 紅裝素裹

4、齊讀,進一步體會本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要求讀的時候儘量處理好音量、語速和語氣的變化

四、討論答疑

1、提問:這首詞的題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寫雪景的?

明確:詞的上闋。“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2、討論:詞的上闋哪些句子總寫北方雪景?這些詞句創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情懷?

明確:前三句總寫雪景,把讀者帶入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銀色世界裏。創造了一個廣闊博大的意境,體現了詩人雪中賞雪的豪邁情懷。

3、指出寫靜、動景的詞語,體會其意境。

明確:“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由下而上,一靜一動,意境開闊,氣魄宏偉,格調非凡。

4、討論:作者對雪景的描述,由哪個詞領起?它統領了哪些句子?

明確:“望”字。它統領了以下句子“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5、作者望見了哪些景觀?(作者爲何選取這些景觀?)

明確:“長城”、“黃河”、山脈、高原等景觀,尤其是“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寫地域的遼闊。

6、討論:“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原都是靜物,卻寫它們“舞”和“馳”,爲什麼這樣寫?給你怎樣的感受?

明確:“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化靜爲動,有三方面因素

(1)視覺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遠,山丘連綿起伏,遠看確有山舞原馳的動感。

(2)精神因素。作者意氣風發,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氣勃勃。

(3)時代因素。中國革命正在蓬勃發展,中國人民正在奮起抗日,賦予羣山、高原以頑強的性格,可以體現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

7、討論:上闋末尾三句寫的是實景還是虛景?從哪個詞可以看出?這三句寫出了怎樣的意境?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明確:“須”字表明雪後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寫出了雪後景象的清朗、嬌豔、多姿多彩。

你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雲,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雲海茫茫,雪山巍巍,蒼松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豔多姿!

8、提問:在這裏,作者把空間寫得如此廣闊,表現了他怎樣的胸懷?又把景色寫得如此壯麗,表現了他怎樣的感情?

明確:作者如同頂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懷博大寬廣,他的氣魄雄偉曠達。作者的感情充滿喜悅,豪邁奮發,充滿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五、課堂小結

六、當堂達標

背誦上闋。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沁園春 雪》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感受詞的意境美,提高欣賞能力。

2、領會作者的偉大胸襟,堅定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著名詩人臧克家說過:“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國小時候我們學習過他的詩篇《七律。長征》,今天我們就再一起學習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雪》,領略一下毛澤東詩詞的風采。

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肩負起抗日救國的偉大使命。1936年1月,紅軍準備渡河東征,2月初,毛澤東在黃河邊視察地形時,眺望祖國壯麗的河山,展望革命燦爛前景,激情滿懷,寫下此詞。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澤東從延安飛抵重慶,同國民黨進行了43天的談判。其間柳亞子屢有詩贈毛,十月七日,毛書此詞回贈。隨即發表在重慶《新華日報》上,轟動一時。

二、整體感知:

學生看書、聽讀,正音。(放錄音,學生將音記在書上)

出示幻燈片

(一)、給加線字注音:

①分(fèn)外妖嬈(ráo)

②遜(xùn)

③成吉思汗(hán )

④數( shǔ )風流人物

⑤還看今朝(zhāo)

(二)、解釋下列詞語:

風流人物——

折腰——

放錄音,學生聽讀,注意語氣、語調、重音、停頓、初步體會詞的意境。

學生自讀,兩人互指缺點。

(三)、分析重、難點:

沁園春,是這首詞的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很明顯,這首詞分爲上下兩闋,在上下兩闋之間有一過渡句,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找出這一過渡句。(學生作答)

明確: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過渡段的作用:承上啓下(學生作答,並將這一過渡句標出,作用記在書上)

“江山如此多嬌”是承接上闋來寫的,在這裏用到一個嬌字,是褒是貶?

是褒義,是讚揚。

那祖國江山有哪些可贊之景呢?看題目,是什麼景?

雪景。

在祖國的什麼地方?

在祖國的北方(北國風光)

北國風光怎樣呢?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在這裏用到一種修辭方法是互文,實際指整個的北方冰封、雪飄,這是總寫北方雪景,注意用到的兩個字

封、飄。(“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

下面有一望字領起,望到了什麼呢?(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望字領起下文,從“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到“欲與天公試比高”都是望字統領。

“望”到了 “長城”、“黃河”、山脈、高原景觀。

“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寫地域的遼闊。(讓學生思考、交流:作者爲何選取這些景觀?)

指導:長城內外,長城東西走向,長城內外實指長城南北。

大河上下,大河指黃河,大河上下實指黃河的上游、下游。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原都是靜物,卻寫它們“舞”和“馳”,爲什麼這樣寫?給你怎樣的感受?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以動寫靜,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賦予羣山、高原以頑強的性格。

以上景物確實很美,有沒有更美的呢?

明確: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須是等到的意思,等到天晴,那麼現在天還沒有晴,晴之景應該是想到的,也就是說這一部分是虛寫。現在我們就看一下天晴後的景色,。

(放幻燈片,讓學生看圖想像、交流,然後用語言描述出來)

上闋寫北方的雪景,作者先寫眼前的實景,再寫想象的虛景,虛實結合,動靜結合,寫出江山如此多嬌。

學生齊讀上闋一遍

現在我們看下闋如何寫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折腰的意思爲鞠躬、傾倒,哪些英雄爲之折腰呢?

明確: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們都是封建帝王、古代英雄,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戰功赫赫。

對他們,作者用了一個“惜”字,惜什麼呢?

“略輸文采”、“稍遜風騷”

作者在讚揚他們長於武功的同時,又很婉轉的指出了他們缺少文治的弱點,批評的措詞極有分寸,從哪個詞可以看出?

“略”、“稍”,用詞恰當,使詞作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

作者在下闋爲什麼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爲引出下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讚揚當代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了高峯,點明瞭主題。

至此,我們回頭看“問蒼茫大地,誰住沉浮”是否找到了答案,答案是什麼。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學生齊讀下闋一遍

四、梳理鞏固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裏,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爲己任的豪情壯志。

聽《沁園春長沙》的錄音一遍,《沁園春長沙》。多媒體展示,放錄音。

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叢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齊讀《沁園春雪》一遍,注意體會兩首詞的意境和毛澤東的思想發展規跡。

五、佈置作業

1、背誦、默寫這首詞

2、找毛澤東的詩詞自讀,體會其思想發展的規跡。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理解詩詞中的意境美、語言美和情感美。(難點)

2、學習詩人將描寫、議論和抒情相結合的寫法。(重點)

3、背誦詩詞、積累相關寫雪景的詩詞名句。(重點)

【教學準備】

掛圖、課文朗讀及朗誦錄音。

【教學過程】

一、親詩人,導新課

1、談話:

(在《東方紅》的樂曲聲中)出示毛 澤 東巨幅掛像,地球人都知道。毛 澤 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也是一位大氣十足的詩人。著名的詩人臧克家說過:毛 澤 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

詩言志,毛 澤 東的詩詞正是表現了他一生的雄才大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首千古絕唱詞《沁園春·雪》。

2、板書課題並解題。

3、明確目標:

讀──思──悟──誦

二、憶歷史,知背景

(同學們想知道毛主席是在什麼情況下寫這首詞的嗎?)1936年2月,遵義會議後,抗日戰爭爆發前,此時否定了原來錯誤路線,確立了毛 澤 東的領導地位,他找到了救國救民的路。在陝北的清澗縣,毛 澤 東登上海拔千米、白雪皚皚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盪,過後寫下了這首詞。

三、讀

導語:三分文章七分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1、學生試讀。以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兩遍。要求:

⑴用筆畫出文中自己不認識的字。

⑵將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上標記。

⑶思考:詞的上、下闋各寫了什麼內容?

2、播放朗讀錄音,學生聽讀標出節奏。(用“/”標出停頓,用“·”標出重音。)

3、學生揣摩讀,要求讀出感情和節奏(採用分組讀或男女生比賽讀的方式)。

4、全班練習配樂朗讀。

四、思

導語:孔子云;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

設置問題:

1、詞中聯結上、下闋的過渡句是哪一句?其作用是什麼?

2、“江山如此多嬌”,在這裏用到一個“嬌”字,是褒還是貶?

(是褒義)那祖國有哪些可贊之景?

(引導分析寫法。)

3、你如何理解“封”和“飄”字?

(“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

4、下面一個“望”字領起下文,詞人望到了哪些景觀?

(“長城”、“黃河”、山脈、高原景觀。)

引導理解比喻和擬人修辭,明確以動寫靜的方法。

過渡導語:以上景物確實很美,有沒有更美的呢?

明確: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這樣的'雪後初晴的景觀。)

問:現在晴了嗎?(沒有)這是一種什麼寫法?(聯想,即是虛寫。)

5、“引無數英雄竟折腰,”有哪些英雄爲之折腰?寫這些英雄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明確:秦始皇(贏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成吉思汗(鐵木真)。

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心中的這些這帝王形象,選取其中一位來說。

6、作者是怎樣評價這些英雄的?(學生讀出評論句。)你怎樣理解?

詞中作者評論,僅用了一個字是(等待學生回答“惜”),你怎樣理解這個詞的意思?飽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小組內進行討論,師生共同交流明確)

明確:“惜”蘊含了作者的惋惜之情,即是美中不足,這些封建帝王胸中雖然都有雄才大略,但是都始終缺乏“人治”。此處的議論爲下文的抒情打下了基礎,使下文的抒情顯得水到渠成。

7、你怎樣理解最後一句?(引導學者談談個人理解。)你能說說你所知道的當今風流人物嗎?

(學生自己發言,各抒己見。)

小結:全詞上闋寫景,詩人先寫眼前實景,再寫想象虛景,虛實結合,動靜相襯,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下闋議論和抒情,對歷史英雄人物缺乏“人治”表示惋惜,抒發了對無產階級領導者和廣大的人民羣衆的讚頌之情。

五、悟

導語:有一位智者說道:領悟是語文學習的最高境界,是讀者與作者同呼吸。

設置問題:

1、詞中描寫了北國壯麗的雪景,請你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詩人筆下的北國雪景圖。

(順勢回顧有關寫雪景的詩詞名句。)

2、全詞表達了詩人的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3、回顧所學的毛 澤 東詩詞。《長征》《菩薩蠻·大柏地》《卜算子·詠梅》。

4、引導學生找出自己認爲寫得好的句子,並說出理由。(見時機而視)

六、誦

1、學生練習背誦詩詞。

(男、女生比賽背,小組比賽背。)

2、配樂朗誦比賽。

(以小組爲單位。)

七、友情作業

1、課外延伸:閱讀毛 澤 東的更多詩詞。

2、美術作業:根據本詩詞內容,畫一幅北國雪景圖。

【結束語】

(在《走進新時代》的音樂聲中)同學們,讓我們不忘偉人的大志,邁着新時代的步伐,一起開拓未來,走向新的時代,走向新的世紀。

《沁園春雪》教案 篇五

教學目的:

1、學習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2、背誦課文、默寫課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3、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意義。

教學教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歌詠過那潔白如銀的雪景。像唐朝岑參的“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又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雪,紛紛吹落軒轅臺”。還有柳宗元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高駢的“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還有宋朝胡仔的“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元朝黃庚的“江天不夜月千里,天地無私玉萬家。”等等,決不勝舉。毛澤東既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詩人,他的詞作《沁園春雪》就是詠雪的名篇。

二、初讀課文

1、瞭解背景

這首詞寫於1936年2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毛澤東率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陝北之後,領導全黨展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斗爭。在陝北清澗縣,毛澤東曾於一場大雪之後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欣賞“北國風光”,過後寫下了這首詞。

2、學習字詞

莽(mang)素(su)成吉思汗(han)單于(chanyu)

妖嬈:妖豔美好。風騷:原指《詩經》裏的《國風》和《楚辭》裏的《離騷》。這裏用來概括廣義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內。

3、齊讀。

三、再讀課文

(一)學習上闋

1、從詞的哪些句子可知描寫的是北方冬季的景色?(第1—3句。)

2、作者運用哪些修辭來描寫景色的?(誇張、擬人、比喻等。)

3、發揮想像,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詩人筆下的北國雪景圖,並談談你的感受。(引導學生髮揮想像,進入詞的意境,揣摩雪景描寫的藝術特色,感受詩人的胸懷、氣質和思想感情。詩人筆下的北國雪景,空間極其廣闊,景色極爲壯麗,令人感受到詩人豪邁的胸懷,雄偉的氣魄,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4、齊讀、指名讀詞的上闋。

(二)學習下闋

5、找出本詞的過渡句。(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6、對歷史英豪作者是怎樣評價的?(評論以“惜”字爲統領,定下批評的基調,意味非常豐富:“惜”中含褒;“惜”中有貶;“惜”中寓志。)

7、仔細的體會“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含義。(後來者居上的氣概,詩人作爲革命領袖而創造空前歷史業績的自信、自勵和抱負。)

8、齊讀、齊讀詞的下闋。

四、精讀課文

1、反覆朗讀這首詞,說說它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情與景是怎樣交融的?

它的抒情是與寫景、議論有機結合、渾然一體的。上片寫景,大氣磅礴、氣象雄渾,而又寓情於景,句句洋溢着熱愛祖國山河的豪情,“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三句,更是讚美之情溢於言表。下半片議論,即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國河山的壯麗,想到無數英雄爲之傾倒,並對歷代英雄加以評說而寓情於議,蘊含詩人對祖國的深情,以及充滿自信的情懷。“俱往矣”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讚揚當代風流人物,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高峯,點明主題,抒發了詩人的豪情壯志。全詞熔寫景、議論與抒情爲一爐,水乳交融,使主題非常鮮明突出,從而收到強烈的感人的藝術效果。

三、小結

本詞上片描寫北國雪景,展現祖國山河的壯麗;下片由祖國山河的壯麗引出英雄人物,縱論歷代英雄,抒發詩人的抱負。

板書設計:

江山英雄風流人物

千里萬里秦皇漢武

(誇張)(略輸文采)俱看

長城大河唐宗宋祖往今

(白描)(稍遜風騷)

矣朝

山原一代天驕

(比喻)(只識彎弓)

妖嬈折腰(人民)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背誦全詞。

二、研讀品味

1、這首詞的語言有什麼特點?

這首詞的語言非常凝練、貼切,極富表現力。全詞僅114字,就清晰地勾畫出一幅北國風光圖,極有分寸地評論了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人物,抒發了詩人的抱負。

一個“望”字,既準確地描繪了詩人觀察景物的位置──登高望遠,又有力地領起以下各句的景物描寫。寫想像中的雪後天晴、紅日高照的美好景象時用一個“看”字,把詩人欣然觀賞之狀、無限讚歎之情表達得細緻入微。“千里”“萬里”互文見義,表現祖國幅員的廣大,也反映詩人視野的遼闊。動詞“封”“飄”“舞”“馳”,形容詞“莽莽”“滔滔”,都極富形象。以“舞”字形容雪披羣山似“銀蛇”逶迤曲折,以“馳”字形容白雪覆蓋的高原如“蠟象”奔騰聳動,極爲傳神地把冰封雪蓋的羣山高原寫活了,賦靜景以動態,使之生機勃勃。同是起修飾限制作用的副詞,“惟”字強調了白茫茫的一片是惟一的景象,其餘什麼也看不見了;“頓”字強調黃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濤滾滾的氣勢,突出天寒地凍、河水結冰之速。

詞中還巧妙地運用了比喻、擬人、對偶等修辭方法。“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紅裝素裹”等都是巧用比喻。“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個“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動地寫出它們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揚奮發的氣概。雪景以“白”爲特徵,詞中卻未寫一個“白”字,而用“冰”“雪”“銀”“蠟”“素”等,使一個爲大雪所覆蓋的潔白美麗的廣闊世界盡現眼前。在下片的議論中,一開始就用“引”字把“江山”和“英雄”聯繫起來。接着用“惜”“略輸”“稍遜”“只識”等詞語,既不全盤肯定,又不一筆抹煞,把詩人對歷史上的英雄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達出來。“競折腰”“彎弓射大雕”,不僅使議論形象化,而且使人浮想聯翩。“俱往矣”三字,將幾千年封建社會歷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筆帶過,轉而歌頌“今朝”的“風流人物”,筆力千鈞,意味深長。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極言北國的廣袤,要讀得開闊、宏大。

望長城內外,“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側面描寫出冰天雪地的景象,但語調轉低。

山舞銀蛇,原“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通過比喻、擬人寫山態,讀出形象、動感、氣勢。

須晴日,看紅“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虛寫,讚美的激情溢於言表。

三、比較閱讀,完成練習(P5)

參考:《沁園春·雪》與《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都描寫了雪景,都有雄壯的氣勢,豪放的風格。前者是借景抒懷之作,讚美祖國山河的壯麗,抒發詩人作爲革命領袖的豪情壯志;後者是寫景敘事之作,描寫行軍的一個場景,表現工農紅軍一往無前的戰鬥氣概。前者上片寫景下片議論;後者上片寫景下片敘事。前者寫的是北國雪景,壯闊而美好,並有詩人的想像;後者寫的是南國雪景,雖有氣勢而難與前者相比,只是展現眼前的實景。

四、拓展延伸

1、找幾個含“雪”字的成語。冰天雪地、風雪載途、程門立雪、白雪皚皚、雪中送炭、雪泥鴻爪、映雪讀書2、找幾句寫雪的古詩。(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2)、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同上)(3)、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同上)(4)、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同上)(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五、小結

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到了毛澤東當時的遠大抱負以及樂觀精神,我們還學習瞭如何讀詩,希望同學們以這一課爲例子,運用讀詩的方法預習後面的詩歌。

六、作業:背誦這首詞。

九年級上冊語文《沁園春 雪》教學教案 篇六

教學重點

1、朗讀並背誦這首詞。

2、把握詞的基本內容。

教學難點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介紹詞的知識:詞,又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字數、句數、段數、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比如《沁園春》、《虞美人》、《水調歌頭》等。

一首詞稱爲一闋;詞若有上下兩段,就稱爲上下闋。

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2、介紹寫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陝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盪,過後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後《新民晚報》公開發表,迅速在人民當中廣爲傳頌,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和勝利的信心。

二、出示目標

1、掌握一些詞中字詞的注音及意義。

2、朗讀並背誦詞的上闋。

3、把握上闋的基本內容

4、掌握欣賞詩歌的一般方法,能通過想象和聯想進入詩歌的意境,體會詩情,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情感美和音樂美,在品析中領會詩歌語言豐富的表現力。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自學自測

1、聽範讀,學生想象本詞所描繪的景象,初步體會詞作所表達的感情。

2、學生朗讀;指出朗讀注意的地方:

①讀出激越豪壯的情調②讀出重音、停頓、速度、節奏。

3、明確重點字詞的讀音和意義、重讀的字詞以及應該停頓的地方。

①給加點的字注音:分()外妖嬈()成吉思汗()數()風流人物今朝()惟餘莽莽

②理解意義:風流人物折腰風騷紅裝素裹

4、齊讀,進一步體會本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要求讀的時候儘量處理好音量、語速和語氣的變化

四、討論答疑

1、提問:這首詞的題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寫雪景的?

明確:詞的上闋。“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2、討論:詞的上闋哪些句子總寫北方雪景?這些詞句創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情懷?

明確:前三句總寫雪景,把讀者帶入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銀色世界裏。創造了一個廣闊博大的意境,體現了詩人雪中賞雪的豪邁情懷。

3、指出寫靜、動景的詞語,體會其意境。

明確:“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由下而上,一靜一動,意境開闊,氣魄宏偉,格調非凡。

4、討論:作者對雪景的描述,由哪個詞領起?它統領了哪些句子?

明確:“望”字。它統領了以下句子“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5、作者望見了哪些景觀?(作者爲何選取這些景觀?)

明確:“長城”、“黃河”、山脈、高原等景觀,尤其是“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寫地域的遼闊。

6、討論:“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原都是靜物,卻寫它們“舞”和“馳”,爲什麼這樣寫?給你怎樣的感受?

明確:“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化靜爲動,有三方面因素

(1)視覺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遠,山丘連綿起伏,遠看確有山舞原馳的動感。

(2)精神因素。作者意氣風發,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氣勃勃。

(3)時代因素。中國革命正在蓬勃發展,中國人民正在奮起抗日,賦予羣山、高原以頑強的性格,可以體現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

7、討論:上闋末尾三句寫的是實景還是虛景?從哪個詞可以看出?這三句寫出了怎樣的意境?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明確:“須”字表明雪後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寫出了雪後景象的清朗、嬌豔、多姿多彩。

你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雲,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雲海茫茫,雪山巍巍,蒼松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豔多姿!

8、提問:在這裏,作者把空間寫得如此廣闊,表現了他怎樣的胸懷?又把景色寫得如此壯麗,表現了他怎樣的感情?

明確:作者如同頂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懷博大寬廣,他的氣魄雄偉曠達。作者的感情充滿喜悅,豪邁奮發,充滿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五、課堂小結

六、當堂達標

九年級上冊語文《沁園春 雪》教學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誦讀詩詞,感受詩詞的思想感情。

2、走進詩詞意境,感受詞人的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3、培養學生閱讀才欣賞詩詞的能力,從中接受美的薰陶。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閱讀才欣賞詩詞的能力,體會詞作展現的意境、作者表達的感情,從中接受美的薰陶

教學難點

體會詞作語言運用的準確性,描寫的形象性,蘊含的深刻性

教具準備:幻燈片、朗讀素材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讓學生回憶描寫雪的美妙詩句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唐•杜甫,《絕句》)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作者簡介:毛澤東(1893至1976年),字潤之。湖南省湘潭縣韶山人,中國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和詩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和領袖,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字潤之

寫作背景

沁園春是詞牌名。這首詞寫於1936年2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毛澤東率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陝北之後,領導全黨展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斗爭。在陝北清澗縣,毛澤東曾於一場大雪之後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塬yuán:我國西北黃土高原地區因流水沖刷而形成的一種地貌,呈臺狀,四周陡峭,頂上平坦。)上視察地形,欣賞“北國風光”,過後寫下了這首詞。

誦讀

1、老師範讀或播放該部分的錄音

2、學生朗讀

3、糾正讀錯的字音。如分(fèn)外

4、根據課文註釋,把握本闋詞的大意:

北方的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眺望長城內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寬廣的黃河上下,河水頓時失去了滔滔水勢。連綿的羣山好像((一條條)銀蛇一樣蜿蜒遊走),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似乎想要與蒼天比試一下高低。等到天晴的時候,(再看紅日照耀下的白雪,格外的嬌豔美好。)

5、學生背誦、默寫

展示問題:

1、作者望見哪四種景物?這些景物的特點有什麼共同之處?請用四個字概括。

(作者望見了長城、黃河、羣山和高原。共同之處是雄偉壯麗或雄渾壯闊。)

2、哪幾句詩是虛寫?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最後三句,抒發了作者對祖國的山河的讚美)

3、“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以動寫靜)

小結:讓學生總結本文帶給你的感受

作業佈置:

1、課後研討與練習

2、背誦並默寫本文

《沁園春雪》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及重點:

一、學習修辭方法:比喻、擬人、對偶

二、體會詞作語言運用的準確性,描寫的形象性,蘊含的深刻性。

三、培養學生閱讀才欣賞詩詞的能力,體會詞作展現的意境、作者表達的感情,從中接受美的薰陶。

四、培養學生比較閱讀的能力。

五、理解作者通過對北方雪景的描繪所迸發出的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以及當今英雄空前的偉大抱負和無比堅定的信心。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北方冬天的雪,紛紛揚揚地飄落,它覆蓋着原野、山村、村莊、道路。漫天皆白,玉龍飛舞,引得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詩興大發。毛澤東同志既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詩人,他的詞作《沁園春。雪》就是詠雪的名篇。(板書課題)

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陝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盪,過後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爲了國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民主人士、詩人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後《新民晚報》公開發表,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二、教學新課

(一)明確教學目標及重點:(投影)

1、正音:分嬈遜數汗

解詞:惟餘競折腰紅裝素裹風騷

(二)整體感知

1、範讀全詞(或放朗誦錄音),學生想象詞作所描繪的景象,初步體會詞作所表達的感情。

2、齊讀一遍。

3、教師講解:這首詞分上下兩闋。上闋寫景,實景有飛雪、冰封、長城、黃河、羣山、高原;虛景有雪晴後的紅裝素裹,大氣包舉,氣象雄偉。下闋議論、抒情,評論古代英雄的不足,讚美當代革命英雄,充滿對革命前途的必勝信念。

(三)重點學習與訓練

1、學習上闋。指名學生朗讀,提問,上闋分幾層意思?理出寫景順序。

解題思路:分三層。前三句概寫,極目萬里,動靜結合;中間七名具體寫,氣勢磅礴,生機盎然;後三句寫想象中的景色,紅白交映,豔麗多姿。

2、逐層分析上闋結構:

①前三句從哪個角度寫雪景?所寫景物有何特點?

解題思路:總寫北國雪景,“千里”“萬里”是互文,千萬裏冰封,千萬裏雪飄,寫也視野的遼闊。“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動靜結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統領到哪一句?“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脈怎會像銀蛇在舞動,高原怎麼像白象在奔跑?

解題思路:字統領到“欲與天公試比高”。“望”字以下是雄偉的景觀。“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寫地域的遼闊。“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飄飛是動態,說山原在、在“馳”是形象地寫出了萬里雪飄,變靜爲動,畫面生動活潑,景色壯觀無比!

③問題:“須晴日”三句中,哪個字表明是虛寫?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解題思路:“須”表明雪後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雲,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雲海茫茫,雪山巍巍,花鬆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豔多姿!

3、學習下闋,指名學生朗讀,提問:下闋可分幾層?

解題思路:分三層。前兩句爲第一層,過渡;中間七句爲第二層,評古;後三句爲第三層,論今。

4、逐層理解下闋:

①問題:爲什麼說前兩句是過渡句?它的作用是什麼?

解題思路:“江山如此多嬌”總結上闋寫景,“嬌”字表現女性美,與上文“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相照應,“引”字引出下面評古內容,祖國河山如此壯麗美好,使得古往今來無數英雄人物爲之傾倒。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麼感情?評論了哪幾位歷史人物?“略”、“稍”有什麼作用?“略輸”、“稍遜”和“只識”有什麼區別?

解題思路:一個“惜”字委婉準確,有貶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戰功,也指出了他們缺少文治、文學才華不足的弱點。“略”、“稍”、使詞作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略輸”、“稍遜”、與“只識”,前二詞與後者比,褒貶的程序有差別,“只識”否定程度大於前者。

③“惜”字包含着作者什麼感情?評論了哪幾位歷史人物?“略”、“稍”有什麼作用?“略輸”、“稍遜”和“只識”有什麼區別?

解題思路:“俱往矣”一句,意在用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來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個字結住評古,氣勢逼人。“風流人物”指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這裏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當時毛澤東確立了在黨和紅軍中的領袖地位,正欲東渡黃河,大展宏圖,因此“數風流我物,還看今朝”正表現了毛澤東同志這種“天下大任,捨我其誰”的英雄豪情。“風流”不單指建功立業、打江山,還指有文采、有欣賞水平。最後兩句的意思應是:如果數點一下真正才華橫溢、文采飛揚、能夠領略和欣賞江山秀美的人,還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領袖,當然也包括我嘍!

④作者在下闋爲什麼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解題思路:作者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

5、齊讀這首詞兩遍(可放錄音或範讀,讓學生小聲跟讀一遍,第二遍高聲齊讀)

(四)梳理、總結、擴展

1、總結這首詞的層次與思路。(先引導學生思考,然後教師歸納)

詞作由寫景開始,上闋先概括、再小結(總—分—總)下闋先過渡,由景入情,寫歷史人物,最後深化開掘。整首詞始終洋溢着蓬勃向上、氣貫長虹的豪情與力量。

2、比較閱讀。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寫過一首題爲《江雪》的(投影:“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五言絕句描寫了冰封雪凍的千山萬徑,寒江垂釣的孤獨漁夫,言簡意深,請同學們分析,這首詩與《沁園春。雪》在感情基調上有什麼不同?(學生思考後回答)

解題思路:柳宗元因參加革新運動失敗而遭貶,他的政治思想和遠大抱負不能實現,內心的苦惱與憤懣反映在詩中,就是那個卓爾不羣、孤芳自賞、“獨釣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爲己任的豪情壯志。這種差別,主要是由於作者所處的時代、境遇,特別是胸懷的闊狹造成的。

(四)佈置作業:

1、背誦、默寫這首詞。

2、根據自己的印象,寫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數不限。

《沁園春·雪》賞析

雪,冰清玉潔,是情趣的寄託,是人格的化身。

自古以來,騷人墨客,多以雪爲題;詩壇文苑,多有詠雪之作。毛澤東對雪也有特殊興趣,時有詠雪的佳詞麗句。但專章一嘆三唱,本篇卻首推第一。不獨如此,本篇還是毛澤東最早傳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爭論最多最大的一首。最根本的是,這首詞是毛澤東詩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毛澤東豐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藝術的顯現。集如此衆多之第一於一身,這首詞自然就舉足輕重、衆望所歸了。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清沈德潛『說詩碎語』)。毛澤東此詞,是古今詠雪詩詞之絕唱,其胸襟氣魄的雄偉浩闊,真可謂“橫絕六合,掃空萬古”(宋劉克莊《辛稼軒集序》)。

這首詞上片大筆揮灑,寫北方雪景;下片縱橫議論,評古今人物。上下渾融一氣,構成了一個博大浩瀚的時空世界,鑄就了一個完美獨特的藝術整體,表現出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開篇高唱而入,起筆不凡,總栝大半個中國的嚴冬雪景。詩人詠雪,眼光不僅僅停留在雪上,而是通過學來寫祖國壯闊的山河,評述祖國悠久的歷史,這就所見者大、所論者深。第一句,劈頭統攝歌詠的地域對象,一筆囊括了半個中國。二、三句描寫特徵,點出題目。“千里”“萬里”,承“北國”兩字,從地下天上交錯展開,極寫範圍廣蒙深透;“冰封”“雪飄”承“風光”兩字,一靜一動互相映襯,勾畫嚴冬的威猛雄奇。寥寥十二個字,構成了一幅包舉天地、雄渾一氣的畫面,爲下文的展開描寫提供了巨大的藝術空間,而且豪情激盪,籠罩全篇。

接下來七句,用“望”字領起,分三層遞出,具體描繪畫卷上的冰封、雪飄的各個側面,進一步抒寫豪邁、激昂的情懷。你看:南北縱橫,“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是一片茫茫無邊的積雪,呼應了“萬里雪飄”;東西環顧,“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是一派寒威凜凜的堅冰,迴應了“千里冰封”;上下遠眺,則“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羣山、高原是那麼生氣勃勃,充滿活力,好象正“舞”向雲宵,“馳”向天際,要跟雪雲高壓的天公一比高下!這七句大筆如椽,寫盡了東西、南北、上下、內外,筆力千鈞。這七句,大處落墨,專寫大河、長城,點染了中華民族千古文明的歷史縱深感。“欲與天公試比高”,更給本無生氣的景物,賦予頑強的生命力和競爭意識。這是人格化的雪景,更是個性化的詩意。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統一,客體風景與主體心境相交融,只有毛澤東纔有此高招!詩人將眼前景象和聯翩浮想交織起來,選取象徵中華民族的長城和黃河縱橫入畫,從色彩(銀、蠟)、形貌(蛇、象)、動作(舞、馳、比)等各個側面描寫山原,突出地刻畫了祖國山河的偉大形象,生動地展現了“北國風光”的壯麗奇觀。同時,通過這種傳神的藝術描寫,也抒發了自己對祖國山河無限熱愛的激情,喚起了讀者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以銀蛇飛舞狀連綿之羣山,以蠟象奔馳擬起伏之高原,不只形象躍然紙上,而且賦予羣山高原以昂揚奮進的鬥爭精神,使人聯想到自古以來生息、勞動在這塊土地上的富於革命傳統的中華民族。這種移情入景、力誘紙背的描寫,也只有毛澤東纔有此妙詞!

眼前雪中的山川,是如此的生動、如此的壯闊,鋪陳到此,已經淋漓盡致。然而詩人意猶未盡,又發揮豐富獨特的想象,以充滿浪漫主義的筆調劈出奇境:“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這三句用擬人化的手法,在冰雪茫茫的浩大畫卷上,想象雪霎天晴之時,紅豔豔的陽光照耀在白雪覆蓋的祖國山河,猶如一個紅裝素裹的少女,更加絢麗多彩、嬌媚動人。用“須”字轉折,表 達樂觀期待的心情;“看”字承“望”,顯示端詳觀賞的意態;“紅裝素裹”相映成趣,顯得特別嬌豔明媚,所以尾句說“分外妖嬈”。這完全是詩人通過主觀相象將自然景色人格化了的寫法。以這樣的奇想爲上片作結,遂使所寫的雪的場面,具有一種不飾雕作的妍新之美。詩人就是這樣把祖國山河的壯美、精神攝出了。能夠通過客觀感受將自然的形態藝術地描繪出來,這即是古人所說的得“題中之精蘊”。

上片極寫祖國江山之壯麗,故下片自然引出無數英雄競相對她折腰。“江山如此多嬌”極有吞吐之妙。它一方面承接上片所寫的雪中“北國風光”而作一總束,一方面又從江山的美好引出傾倒於如此江山的無數英雄。“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一句,接得不償失勁挺,有異軍突起之勢。以下七句,舉大端而論,與上片的博大空間相照應,寫出浩瀚的時間,縱貫幾千年,通覽中華文明史,從“無數英雄”中舉出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五位封建皇帝加以評說。一個“惜”字,,着筆傳神,把表面上看來似無邏輯的人、事傳接起來,組成一幅壯麗的歷史長卷;“略輸”、“稍遜”、“只識”三層貶意,以婉轉含蓄的筆調,詼諧風趣的語氣,客觀而公允地評價了他們的短長。這幾位人物雜歷史上都起過一定的進步作用,他們功業赫赫,雄視一代,不愧是歷史的鉅子。只可惜他們武功有餘,文才不足,只圖攝取,不思創新,因而都配不上如此美麗的大好河山。那麼,就自然而然地推出了“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充滿無限豪情的結尾。清劉體仁《七頌堂詞繹》曰:“詞起結最難,而結尤難於起”,“須結得有‘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之妙”。此詞結尾三句,正有這樣的妙處。第一句三字,先用一頓突轉,象輕舟揚槳一撥,直轉下二句。“往”字前大書一個“俱”字,如鐵帚橫掃歷史上的“無數英雄”;“矣”字唱嘆,富有感情色彩。二、三句在“數”與“看”兩個動詞之中,流露出對中國無產階級的自信,充沛而動人,言有盡而意無窮。歷代英雄人物統統被滾滾的歷史洪流席捲而去,只有今天的無產階級纔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纔是祖國大好河山當之無愧的主人,才能使祖國繁榮昌盛,使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並對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這是全詞最警策的地方,也是詩人的神光所聚。有了這一最精煉、最概括的結語,全詞詠雪的“題外之遠致”就洋溢紙上了。

《沁園春·雪》教學反思

一、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1、問題設計遵循了整體把握文本的原則,力圖使學生經歷從整體到局部的閱讀過程。提問切中了作品的要害,能牽一髮而動全身,且具有清晰的層次感。上闋圍繞“爲什麼寫景產生了壯美的效果”一問展開,下闋則以對比爲支點,融評價歷史人物與理解“風流人物”內涵於一體。

2、鑑於作品作爲詞的文體特點,仍關注了一些難點詞句。如“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須”“文采”“風騷”等。

3、備課時也把介紹意象和“詩品取決於人品”的論點定爲教學目標,意在豐富學生詩詞鑑賞的基本知識。這些知識對提高學生鑑賞水平應該說是大有裨益的。具體操作過程也引發了有價值的比較閱讀。

回顧備課過程,我意識到自己根本的立場是努力回答了一個問題:我應該教給學生什麼?以自己研讀教材的體驗爲設計教學的立足點、出發點,在此過程中首先要求自己擷取精華,深刻透徹地領會作品的思想實質及表達形式,希望自己的思路能有效地啓發學生,自己的收穫能有效地幫助學生。

二、對學生課堂活動的反思

1、除了朗讀、模仿教師的範讀,學生的活動主要是停留在思考回答教師提問的層面上。不能說這種活動完全是非自主的,但至少提出問題階段的活動是非自主的。依據平時的教學實踐,我也幾乎認定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的探究價值是有限的,更不曾設想由此來組織課堂教學。

2、從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看,我期待的效果是學生能認同自己研讀教材的結論,而不認爲學生具備自主完成較高層次的研讀的知識儲備。我們或許可以這樣說,學生課堂活動的基本表徵是學生的表達,比如提出疑問,討論問題,展示議論或獨立思考的結果,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等等。而由於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我也沒有讓學生用較多的課外學習(如查尋背景材料)彌補這種不足,所以課堂上學生的活動似乎難以展開,教師仍扮演了主角。

3、從形式上看,本節課學生的羣體活動就是朗讀。由於對時間因素的考慮和對獨立思考的重視,我並沒有強調合作(討論),於是學生的探究學習過程更多地表現爲“一對一”的問答。但我仍以爲自己較好地引發了學生的思維衝突,雖然問題的解決較多地藉助了教師的講解和總結。

三、與新課標的距離有多遠

學生活動應當成爲課堂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教師的“教”也應當迴應學生個性化的需求。這節課的教學設想,關注了“學生可以學到什麼”,但忽視了“學生怎樣用自己的方式去學”。

學生活動的質量固然不取決於課堂的活躍熱鬧程度,而取決於活動所圍繞的核心,但教師的思維畢竟取代不了學生的體驗。教師的引導作用必須發揮但可以有多種方式,新課標想來是希望教師更“隱身”一些,希望教師的引導作用能更多地在學生活動中顯示出來。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把握語文學科的實踐性特點,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活動也就必然成爲一種載體。教師也因此必須承擔起學生活動設計者的重任。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先前對自己的角色職責的認識是模糊的。

《沁園春雪》教案 篇九

一、導學目標

1、瞭解本詞的寫作背景,能有感情的背誦全詞;

2、掌握上下闋所寫的內容,體會詩歌的情感;(重點)

3、學會抓住詩歌中的關鍵詞句揣摩,並能體會其作用。(難點)

二、導學引領,自主學習

(一)基本知識學習

1、識記文常,瞭解本詞的寫作背景。

2、識記課後“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以及文章註釋中注音的字詞。

3、反覆朗讀全詞,把握主要內容,理清思路:

(1)詞的上下兩闕各寫了什麼內容?主要採用那些表達方式?

(2)作者欣賞這幅圖的立足點在什麼地方?從詞的上闕中哪個字能看出來?

(3)上闕中的有虛寫的景色也有實寫的景色,請你把它在文中勾畫出來。

(4)詞中哪一句話可概括上闋這個意境磅礴,氣勢雄偉的畫圖?

(5)下闋中哪句話是過渡句?下闋由景到人,寫了哪些英雄人物?作者用哪一個字概括他對五位歷史英雄的評價?作者這樣評價的目的是什麼?

(6)本詞的主旨句是那句?抒發了作者怎麼樣的情感?

(二)重難點突破

詞的下闕部分作者評論歷代的帝王,分別用了“略輸”、“稍遜”和“只識”三個詞語,請問它們有什麼含義?

點撥:“略輸”、“稍遜”兩個詞語一方面表明了毛澤東對秦皇漢武

的惋惜之情,同時又對他們在歷史上的貢獻;而

“只識”一詞則表現了毛澤東對成吉思汗只重武功忽視文治的之情。

(三)學法指導

學習本詞,應該先弄清它的創作背景,在掌握上下闋內容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句進行揣摩,體會作者的情感。

(四)困惑所在:

三、組內合作,收穫共享

(1)我們組講解的問題是:

(2)我們組講解的思路是:

(3)講解中需要強調的關鍵點和重難點是:

四、課前熱身,自我完善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沁()分()外妖嬈()成吉思汗()數()風流人物

2、“沁園春雪”中的“沁園春”是詞的()“雪”是詞的()上下闋的過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課堂交流流程建議:

導入→課前熱身→介紹背景→理解內容、體會感情→揣摩關鍵詞句→小結練兵

(二)交流點撥

可先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弄清詞各部分的內容;再細讀課文,分上下兩闕進行講解分析;最後三讀課文,揣摩關鍵詞句,再次體會作者的情感。當然也可以把揣摩關鍵語句放到細讀課文時進行交流。

六、課後練兵,體驗成功

1、“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中“風流人物”指_______,全句表達的感情是________。

2、對“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一句在全詞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承接上文,再次讚美祖國山河。

B.總領以下各句,爲下文議論歷史人物作鋪墊。

C.引起下文,暗示歷史人物對祖國山河的態度。

D.承上啓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讚美祖國山河;又指出歷史英雄人物爲祖國壯麗山河而傾倒,爲評論歷史人物作了鋪墊。

3、“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這句話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有什麼好處?

七、直擊會考,幸福提升

墨梅(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1)這首詩表現了畫中梅花的、特點。

(2)這首詩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九年級上冊語文《沁園春 雪》教學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

1、積累重要字詞,背誦默寫本詞。

2、品味精練優美的語言,並用精練優美的語言仿寫句子。

3、學習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4、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渾壯美,認識毛澤東的宏大氣魄。

【教學重點難點】

1、品味精練優美的語言。

2、學習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以及其中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3、感悟毛澤東宏大氣魄的精神境界。

一﹑自主學習

1、查找資料,介紹文章的寫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陝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盪,過後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爲了國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政府談判。其間,民主人士、詩人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後《新民晚報》公開發表,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2、介紹毛澤東:

3、自讀課文一遍,找出你認爲重要的詞語,正音或解釋

正音:分嬈遜數汗

解詞:惟餘競折腰紅裝素裹風騷

4、結合書下註解再讀課文,能初步把握文意,把詞的上下兩闕的意思歸納出來。

上闕:描寫北國壯麗的雪景,熱情讚美祖國的大好河山。

下闕:)評論歷代帝王,歌頌當代無產階級革命英雄。

二、合作、探究、展示

(一)解題並整體感知:《沁園春雪》中,“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題目,內容跟“沁園春”沒有關係。乍一看這首詞是一首詠物詩,其實這是一首充滿豪情的抒情詩。雪在詞中,已不再是陪襯物,不再是一種逆境的象徵,而是作者歌詠的對象。置身於毛澤東描繪的冰雪世界,你不但毫無寒冷之意,而且會油然而生壯美之感。爲什麼呢?因爲這個冰雪世界是“活的”,而且有着紅日的照耀,“妖嬈”、“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要求看課本上的彩圖或放幻燈片)毛澤東站在歷史的高度,抒發了無產階級革命領袖主宰歷史、大展宏圖的豪情壯志。

(二)學生聽錄音跟讀,小組展示

(三)學習詞的上闕,指名學生朗讀,

1、提問:上闋分幾層意思?理出寫景順序。

明確:

分三層。前三句概寫,極目萬里,動靜結合;中間七句具體寫,氣勢磅礴,生機盎然;後三句寫想象中的景色,紅白交映,豔麗多姿。

2、逐層分析上闋結構:

①前三句從哪個角度寫雪景?所寫景物有何特點?

明確:總寫北國雪景,“千里”“萬里”是互文,千萬裏冰封,千萬裏雪飄,寫視野的遼闊。“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動靜結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統領到哪一句?“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脈怎會像銀蛇在舞動,高原怎麼像白象在奔跑?

明確:“望”字統領到“欲與天公試比高”。“望”字以下是雄偉的景觀。“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寫地域的遼闊。“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飄飛是動態,說山原在“舞”、在“馳”是形象地寫出了萬里雪飄,變靜爲動,畫面生動活潑,景色壯觀無比!

③問題:“須晴日”三句中,哪個字表明是虛寫?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明確:“須”表明雪後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雲,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雲海茫茫,雪山巍巍,花鬆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豔多姿!

(四)學習下闋,指名學生朗讀,

1、提問:下闋可分幾層?

明確:分三層。前兩句爲第一層,過渡;中間七句爲第二層,評古;後三句爲第三層,論今。

2、逐層理解下闋:

①問題:爲什麼說前兩句是過渡句?它的作用是什麼?

明確:“江山如此多嬌”總結上闋寫景,“嬌”字表現女性美,與上文“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相照應,“引”字引出下面評古內容,祖國河山如此壯麗美好,使得古往今來無數英雄人物爲之傾倒。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麼感情?評論了哪幾位歷史人物?“略”、“稍”有什麼作用?“略輸”、“稍遜”和“只識”有什麼區別?

明確:一個“惜”字委婉準確,有貶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戰功,也指出了他們缺少文治、文學才華不足的弱點。“略”、“稍”、使詞作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略輸”、“稍遜”、與“只識”,前二者與後者比,褒貶的程序有差別,“只識”否定程度大於前者。

③“俱往矣”一句包含着作者什麼感情?“風流人物”指什麼人?最後兩句有何含義?

明確:“俱往矣”一句,意在用歷的英雄人物來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個字結住評古,氣勢逼人。“風流人物”指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這裏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當時毛澤東確立了在黨和紅軍中的領袖地位,正欲東渡黃河,大展宏圖,因此“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正表現了毛澤東同志這種“天下大任,捨我其誰”的英雄豪情。“風流”不單指建功立業、打江山,還指有文采、有欣賞水平。最後兩句的意思應是:如果數點一下真正才華橫溢、文采飛揚、能夠領略和欣賞江山秀美的人,還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領袖,當然也包括我嘍!

④作者在下闋爲什麼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明確:作者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

(五)學生再讀兩遍課文用心體會作者的情感。

三、內容小結:

這首詞熱情讚美祖國壯麗河山,歌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勵人們爲建立新中國而奮鬥。詞的畫面妖嬈雄偉,意境壯闊,氣勢磅礴,感情奔放,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是中國詞壇傑出的詠雪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