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論語十二章》課本教學教案精品多篇

《論語十二章》課本教學教案精品多篇

《論語十二章》教案 篇一

教學內容

《論語》十二章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重點文

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並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重點

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並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難點

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並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準備

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一、背誦導入

二、合作探究

1、課文在學習態度上強調什麼?

學習態度強調要謙虛,

2、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麼?

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與複習。

3、哪些語句強調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獨立思考與複習,並分別說明理由。

謙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獨立思考、複習: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4、班上討論、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1)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 爲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爲什麼?(2)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後有何 打算?

三、朗讀體會

四、整理歸類

1、成語類

溫故知新 見賢思齊 三人行,必有我師 任重道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格言警句類

(1)談學習態度的

第7、9章

(2)談學習方法的

第1、2、4、5、12 章

(3)談修身做人的

第1、2、6、8、11、12章

(4)談珍惜時間的

第10章

五、總結文言語法:

1、通假字:(通誰讀誰,通誰講誰)

說:通“悅”,讀yuè,意爲: 愉快,

知:通“智”,讀zhì,意爲:聰明。

2 、文言虛詞

(1)連詞

而:①順接連詞,表並列或承接 關係,意爲“並且”“而且”“就”或不譯。

例:學而時習之 任重而道遠(並且)

溫故而知新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就)

死而後已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乎? (不譯)

②轉折連詞,錶轉折關係,意爲“卻”

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人不知而不慍

③連接狀語和中心語

例:提刀而立

④修飾語,可譯爲“着”“地”

例:默而識之(地)

(2)第二人稱代詞,你,你的

例:餘知而無罪也。(你)

(3)兼詞(一字代兩字的意思)相當於“於之”

例: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相當於“於之”,意爲:在那裏)

則 表承接關係的連詞,意爲“就”

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五:佈置作業

默寫全文

本課時講解

句的停頓、字音、字義及翻譯。

多鼓勵學生髮言,自我疏通句意。

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學生嘗試背誦。

板書設計

《論語》十二章

學習方法

學習態度

修身做人

學習是爲了更好的做人

珍惜時間

自我報告

教學反思

課堂完成背誦。最好能當堂記住字義

備課組長審覈簽字

《論語十二章》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節奏分明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對照反省自己;。

3、初步瞭解學習古文的方法和規律,積累文言詞彙並正確翻譯課文。 教學重點:

反覆朗讀,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理讀法。

教學難點:

初步瞭解學習古文的方法和規律,積累文言詞彙並正確翻譯課文。 教學方法:

誦讀法。通過反覆誦讀,體味文章的大意。

串講法。在積累文言詞彙上,以老師串講重點詞語爲主。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課時:2課時

課的類型:文言文精讀課新授課

課前準備:利用早讀、晚讀,帶領學生朗讀課文。

佈置學生預習任務:利用手頭的工具書,把文章大意弄清楚。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介紹孔子及《論語》,朗讀課文並整體感知課文,探究學習課文前六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問題導入法)

有誰知道對中國思想文化影響最大的書,中國兩千年來最重要的課本,出成語最多的書是什麼?。

(學生對這個問題可能回答不了,那老師就直接揭曉答案,並導入到

下一個環節“孔子及《論語》”介紹,如果學生回答了其它的文學著作,那老師就進一步引導強調“這可是兩千年來最重要的課本”從時間上加以引導,在引導後如果能回答到《論語》那就順勢引導到下個環節,如果還不能就老師直接揭曉答案。)明確:《論語》,今天我們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的一小部分,請大家翻到課文44頁。

二、孔子及《論語》的簡介結合多媒體圖片簡單地介紹孔子及《論語》:(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孔子及《論語》。)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時期魯國人,名丘,字仲尼,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譽爲“萬世師表”、“千古聖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爲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結合圖片孔廟、孔林、孔府簡單介紹孔子)《論語》屬語錄體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記錄關於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書籍,共20篇 。內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的相互討論。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南宋時,朱熹把它列爲“四書”之一,成爲儒家的重要經典。宋朝宰相趙普曾讚頌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這裏提到了四書,就順帶給學生提一下“四書五經”,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這個不要求學生掌握,只要求有個瞭解就可以了。)

三、朗讀課文

1、範讀:老師配樂範讀,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2、全班齊讀:全班配樂齊讀一遍。(由於這篇課文的朗讀在早讀和晚讀課時已經指導過學生怎麼讀了,所以也就不再多花時間在朗讀環節上了。)

老師仔細聽學生的朗讀,看有沒有讀錯字,或者是加字漏字的,並及時給與改正。(由於在早晚讀課的朗讀指導中對字詞的讀音有明確的,一般學生是不會讀錯字的,但在以下幾個字的讀音上仍需注意的:不亦說(yue)乎、人不知而不慍(yn)、吾日三省(xing)吾身、爲(wei)人謀而不忠乎、傳(chuan)不習乎、學而不思則罔(wang)、思而不學則殆(dai)。在學生讀的時候重點關注一下,有沒有讀錯。)

四、整體感知課文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結合《百練百勝》和課文中的註解大致理解課文

意思,並思考:本文內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這個問題,學生比較容易把握住第一點關於學習的,對於修養做人這

一點學生不一定能把握住,對此老師不做具體的明確,可以在課文學習中把這個問題落實下去。如果學生能答出兩點那就最好不過了。就此引導學生先來看關於着重於講學習的這六則。

五、探究學習課文前六則

1、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這個環節以學生探究合作學習和老師指導串講法爲主。

以四人學習小組爲單位,先自主結合手頭資料掃除語言障礙,然後小

組合作相互答疑,儘量字字落實,然後全班交流,各小組有權指定某組或某位同學翻譯或者答疑難點詞語。(如果學生有講得不到位的,可以讓其他同學補充或者是老師直接補充。)

老師則對學生的探究合作學習成果做小結,這個小結以串講的形式展開,稍微詳細一點,給基礎好的學生鞏固一下,給基礎稍微弱些的學生一個查缺補漏的時機。

老師小結:(多媒體展示)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

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孔子 而:進而,然後 時:按時習:溫習之:代詞,它

亦:也 說:通“悅”愉快 乎:語氣詞,嗎 朋:志同道合的人 自:從 樂:快樂 知:瞭解 而:但是 慍:憤恨、惱恨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子:古時對男子的尊稱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反省

吾身:我自己 爲:替 謀:謀劃 忠:盡心盡力 信:誠實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習:溫習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而: 就 學:做學問 立:獨立做事

不惑:通達事理 知:懂得 天命:自然的規律和命運 耳順: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 逾:越過、超過 矩:規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故:舊的知識 而:然後 知:領悟 以:憑 爲:做 矣:語氣詞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而:卻 則:就 罔:迷惑無所得 殆:有害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賢:高尚 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 陋巷:簡陋的住所 堪:忍受

(在落實重點字詞的基礎上,把句子翻譯也落實下去。)

2、精讀課文,探究課文的思想內涵

讓學生結合重點字詞的解釋,仔細回顧課文,落實自己的缺漏,並思考一個問題:這六章中,哪些語句是講學習方法?哪些語句是講學習態度?在方法上強調的是什麼?學習態度上課文又強調了什麼?

在意思明確了後,學生找句子還是比較容易的,關鍵是如何說明理由。理由只要學生能講出個大概所以然來,就可以了,老師不做很硬性的規範,每個學生有每個人自己的理解。在理由上做了規範後,容易打擊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

學生交流後明確:學習態度強調謙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與複習。 學習態度: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六、課堂小結

在課堂小結中,把“分類式學習筆記法”即“理讀法”落實給學生,這是一種帶有理性色彩的課堂學習活動,它所養成的,是一種分類整理的能力及習慣。也就是對語言材料歸類的意識的培養。

先和學生共同回顧這堂課所學的內容:瞭解了孔子和《論語》的大概情況,還附帶贈送了“四書五經”這個知識點,合作探究學習了課文的前六章,落實了這六章的字詞。

在我們學了這麼多知識點後,我們該如何把我們凌亂的筆跡整理出來呢?下面老師就結合我自己的學習經驗,教大家一個“分類式學習筆記法”,在較短的時間內整理好筆記,以後複習的時候又可以省下很多時間。以本文爲例,大家在預習的時候就可以先猜一下本文有哪些知識點需要我們掌握的,把它列出來如:作家作品(如果課文的作家作品不是很重要的,可以省略不記),重點語句(本文中的重點語句就是關於學習和修養做人的名言警句,以及出自本文的成語),疑難點(這個點完全是根據自己口味來的,你覺得我這個點掌握的還不是很好的,就把它摘錄出來,課後問老師,複習的時候有針對性。象本課的話你還可以摘錄一些自己沒弄懂的重難點字詞)

七、佈置作業

1、背誦教過的六章《論語》並嘗試默寫。

2、預習下節課內容:後六章。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探究學習課文後六章。

教學過程:

一、導入:(回顧上節課所學內容)

1、背誦上節課所學的六章,全班齊背和學生分則抽背。

2、重點詞句翻譯抽查:

學而時(時:按時)習之,不亦說(說:通“悅”愉快)乎? 有朋(朋:志同道合的人)自遠方來 吾日三省(省:反省)吾身

與朋友交而不信(信:誠實)乎?傳(傳:老師傳授的知識)不習乎?” 學而不思則罔(罔:迷惑無所得),思而不學則殆(殆:有害)。” 抽查個別基礎不是特別好的學生,一來檢查他上節課掌握情況,二來可以加強他們對這些重點實詞的記憶。如果學生回答不出,就讓他把不會的詞語記錄到筆記中去,並叫其他同學補充。

二、探究學習後六章

1、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這個環節以學生探究合作學習和老師指導串講法爲主。

以四人學習小組爲單位,先自主結合手頭資料掃除語言障礙,然後小組合作相互答疑,儘量字字落實,然後全班交流,各小組有權指定某組或某位同學翻譯或者答疑難點詞語。(如果學生有講得不到位的,可以讓其他同學補充或者是老師直接補充。)

老師則對學生的探究合作學習成果做小結,這個小結以串講的形式展開,稍微詳細一點,給基礎好的學生鞏固一下,給基礎稍微弱些的學生一個查缺補漏的時機。

老師小結(多媒體展示):

讀註釋翻譯全文,分組提出疑難語句,供師生當堂解決。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在落實重點字詞的基礎上,把句子翻譯也落實到位;2、文言文翻譯原則小結;落實完字詞翻譯後,給學生小結一下文言文翻譯的原則;(多媒體顯示:“信”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虛數,幾個 行:走 焉:於之,在其中 善者:長處、優點 從:學習不善者:短處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在落實重點字詞的基礎上,把句子翻譯也落實到位。)

2、文言文翻譯原則小結

落實完字詞翻譯後,給學生小結一下文言文翻譯的原則:信達雅,並稍微解釋一下何爲信達雅

(多媒體顯示: “信”忠實於原文,字字落實,句句落實,不隨意增減。 “達”表意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不走樣。

“雅”用簡明、優美,富有文采的現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和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

3、精讀課文,探究課文的思想內涵

讓學生結合重點字詞的解釋,仔細回顧課文,落實自己的缺漏,並思考:全文裏哪些句子是講修身做人的?在這五則中還有哪些也是講學習方面的?

學生明確:

學習態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慍 ;爲人謀而忠;與朋友交而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談談你對這樣的處世之道的看法。(每個人對這句都有自己的看法,老師對學生的看法不做任何的評價,鼓勵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三、課堂小結

1、文化常識

關於作家作品欄裏也就使孔子和《論語》的介紹,這裏特別要向學生強調的是《論語》的作者不是孔子。關於孔子和《論語》課文註解裏有現成的,無需多講。只要學生的筆記中有這兩個知識點就可以了,再補充一個“四書五經”的文化常識知識點。

2、成語:出自《論語》十二章的成語有好幾個,你們找到了幾個? 讓學生就自己找的全班交流一下,然後老師和學生共同把關看哪些不是成語的也找進來了。最後師生共同明確:不亦樂乎、溫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善而從、不惑之年、隨心所欲、擇善而從、簞食瓢飲、富貴浮雲、。逝者如斯、而立之年、耳順之年、匹夫不可奪志。

對這些成語,不在課堂上做具體的解釋,在作業中佈置學生選用這些個成語寫一段話,言語積累的最終目的是運用語言,以運用來檢測學生對成語的掌握。

3、名言警句

用兩個討論題來建構這個環節:你從文中吸取了哪些有利於學習的信息?你從文中學到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用這兩個問題把純粹的核對問題化,讓學生也參與進來。讓學生自由發言,因爲課堂探究學習課文時候已經有落實了,即使部分學生講不全,但基礎好的學生能把他們補完整。

文中有涉及到孔子的仁的思想核心,學生對此不是很瞭解,這個需要老師作爲課外知識延伸做個簡單說明,學生則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把這個額外知識點落實到筆記中去。

明確:

學習態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慍 ;爲人謀而忠;與朋友交而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孔子思想核心“仁”: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關於孔子思想核心“仁”無需對學生講太多,只要學生能瞭解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就足夠了,對七年級學生講太多反而掌握不了)

4、重點語句

在這裏老師給學生一個示範,這個示範是對文中虛詞“而”的歸納,

虛詞對七年級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由老師歸納。文中實詞“知”則由學生自己歸納,因爲在落實重點字詞的時候已經講得很詳細了。

學而時習之 然後,表示承接

人不知而不慍 卻,但是;表示轉折

而 溫故而知新 從而,表示承接

學而不思則罔 卻,但是;表示轉折

思而不學則殆 卻,但是;表示轉折

這是虛詞的一詞多義現象,文中有實詞的一詞多義現象,請同學們自己找找看,並把它歸納分類。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很重要的,要重點掌握的,本文就三個通假字,讓學生明確一下:“說”通“悅”,“有”通“又”。

其他重點詞句,在課堂學習中有落實的,這個得根據學生自己的掌握情況來摘入筆記,就不做統一覈對,學生課後小組交流。

5、疑難點

每個學生對課文知識點掌握情況不同,所以疑難點自然也就不同,這個也不做統一覈對,而是把它放入下個課時答疑環節中再稍微展開一下,主要還是在學生課餘問老師或同學。

四、佈置作業

1、出自《論語》十二章的成語有好幾個,請任選其中的5個成語,把它寫進一段話中,不少於100字。

2、背誦課文並默寫課文

【《<論語>十二章》教案二】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對《論語》十二章和補充材料中關於“修身”的章句進行品析,瞭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備怎樣的品性。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課內和課外材料的研讀並聯系自身實際體會學習《論語》的現實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中國文化經典的底蘊,使學生經歷一番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養。

教學重點:對《論語》十則和補充材料中關於“修身”的章句進行品析,瞭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備怎樣的品性。

教學難點:從文本中提煉、概括“修身”的方式。

一、導入:今天是大家步入中學的第25天,能告訴我,你們習慣國中生活了嗎?有些同學依然搖頭,十幾門的課程讓我吃不消;國小的好朋友被分到別的班級,我很孤單;住校的生活讓我很想家……學習生活上的煩惱接踵而至,我該怎麼辦?

其實大家這些煩惱,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一位至聖先師已經爲我們解決了。他就是——孔子。哪位同學來介紹他呢?

二、檢測預習:

1、孔子簡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漢族,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爲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

三、大聲讀文章:

1、學生讀,其他同學聽出有誤的地方並改正。

2、根據學案,自由誦讀。(在書上標出斷句)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老師範讀,學生評價。

提示:從停頓、重音、語調、語速、感情等方面着眼。

4、學生展示讀

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兩章進行展示。

四、疏通文章:

1、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前六章。

2、小組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3、檢測學習成果。(要求:翻譯下列句子,並解釋加點字。)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

五、反思拓展

還記得剛開始上課時老師總結的七年級新生成長的煩惱嗎?科目繁多,無所適從。新學校裏很孤單。宿舍沒有家裏好,學不進去。請你運用今天在論語中學到的句子

來勸解他,爲他排憂解難。

六、課堂小結:不知面對這些煩惱的同學學過這一課是否有些釋懷了呢?

我們不得不佩服孔子作爲一名教育家和思想家爲後世做出的傑出貢獻。大家看到的這幅畫像就是唐代吳道子根據史料畫的。兩邊的對聯是後人對孔子一生的評價——學爲人師學不厭,行爲世範教不倦。我提議咱們用現代人的鞠躬禮來表達自己心中對孔老夫子的敬意,好嗎?

七、結束語:通過這節課,我們瞭解到了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文章中的語言精華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瞭解與掌握,希望同學們能夠學以致用,好下課!

《論語》十二章教案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掌握常用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2.能夠總結出課文中孔子提出的學習方法和態度,能當堂背誦課文。

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熟讀成誦,積累文言字詞。

根據註釋準確翻譯並理解課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結合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達到學以致用,並及時改正自己的不足之處。

教學課時1課時

課型選用誦讀課型

教學過程

分爲三個基本步驟:

第一步:讀課文,定背誦目標

第二步:讀課文,找背誦方法

第三步:讀課文,測背誦效果

第一步:讀課文,定背誦目標

1.結合註釋,走進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zōu)邑(今山東曲阜)春秋末期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始者,被尊爲“聖人”。他首開私人講學的先河,主張“有教無類”,一改過去只有貴族子弟才能上學的局面,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識的作用。他嚮往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導施行“仁政”。晚年致力於教育,整理《詩》《書》,刪修《春秋》,譯註《周易》,相傳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

2.初讀——讀準字音,讀出停頓,讀好語氣

字音:

曰(yuē)說(yuè)慍(yùn)逾(yú)

罔(wǎng)殆(dài)好(hào)焉(yān)

停頓: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讀好語氣:教師範讀,讓學生試讀,要求讀出語氣舒緩,讀出韻味。

3.定標——當堂背誦全文。

第二步:讀課文,找背誦方法

方法一:譯文背誦法

1.譯讀課文——同桌討論,翻譯。

要求:利用工具書,結合註釋,掌握文中重點字詞的含義,譯讀全文。

2.根據學生翻譯情況,對照譯文,指導學生背誦。

方法二:理解背誦法

1.讓學生討論,教師歸納:本文是從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終身學習的效果三個方面來談學習的。

2.讓學生自讀課文,在自己認爲是闡述學習方法的語句下畫上橫線,在自己認爲是闡述學習態度的語句下畫上波浪線,在自己認爲是闡述終身學習的效果的語句下畫雙橫線。

3.指名發言,學生相互補充,教師歸納板書。

學習方法:①學而時習之②溫故而知新③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態度:①三人行,必有我師焉②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終身學習的效果:①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順

⑤七十而從心所欲

(點撥:“有朋處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說的是與人交往的態度。)

方法三:交錯背誦法

1.教師背上句,學生背下句或學生背上句,教師背下句。

2.男生背上句,女生背下句或女生背上句,男生背下句。

3.同桌相互背誦。

第三步:讀課文,測背誦效果

學生選用一種自己的喜歡的方法背誦——單獨抽背——教師評價——全班齊背。

小結:經過本節課的學習,我相信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定會靈活掌握各種背誦方法,提高背誦效率。同時,老師也希望大家在將孔子教育教育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及終身學習的效果深入結合到自己平時的學習中,開創美好的人生。下面,讓我們在齊聲背誦中結束本課的學習吧!

附:板書設計

《論語》六則

學習方法:①學而時習之②溫故而知新③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態度:①三人行,必有我師焉②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終身學習的效果:①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順

⑤七十而從心所欲

教學反思:

一節語文教學課首先要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上明確學習目標,才能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節誦讀課型主要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誦讀,通過譯文背誦法、理解背誦法、交錯背誦法,讓學生在反覆讀課文中理解課文內容,並進一步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這樣就讓學生成爲了課堂的主動參與者,教師成爲課堂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把課堂時間充分的還給學生,學生也會感到從學習中獲得了成就感,從而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論語十二章教案 篇四

學習目標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認識並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作文吧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一、預習檢測

查閱資料,瞭解作者和作品的有關知識,記住知識要點。

1、孔子:

2、《論語》:

3、注音

說、論、省、逾、罔、殆

慍、簞、堪、肱、篤

4、重點詞語理解

時習:慍:

信:傳:

立:天命:

耳順:罔:

殆:逾:

川:樂(之者):

曲肱:於我如:

焉:斯:

篤:

二、自主學習

讀註釋翻譯全文,分組提出疑難語句,供師生當堂解決。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譯: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譯: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譯: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譯: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譯:

二、交流展示(略)

三、檢測反饋

1、填空

《論語》是一部______體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輯錄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宋儒把《論語》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稱爲“四書”。

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家學派創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政治上主張_______,鼓勵人們________,即“出來做事”。開______講學的風氣,傳說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藝者_____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歷代統治者尊奉爲至聖先師。

論語十二章教案 篇五

一、教材分析

《〈論語〉十二章》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五篇課文。它選自於我國儒家經典著作《論語》。《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藉。課文中所選的《〈論語〉十二章》,着重敘述了求知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內容。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對於心理髮展正處於萌芽狀態的國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

二、學情分析

這是升入七年級後第二次學習文言文。七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活動能力,善於思考並且樂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只是在對文言文這一語言形式的把握上還略有欠缺,而且學習興趣較低。教學時應注重培養學生學古文的興趣,並要求他們能通過學習,自主地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掌握一些淺顯的文言文基礎知識,打好紮實基礎,從而爲今後的文言文學習奠定基礎。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技能:瞭解《論語》和孔子;積累文言詞彙和名句,提高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合作探究法和讀寫結合法傾吐閱讀感悟,使閱讀產生現實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聯繫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蘊,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並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於實踐的意識。

五、教法學法分析

1、誦讀法。反覆誦讀,體會文章內蘊,在讀中理解、領悟每一語錄的主旨,力爭當堂背誦。

2、質疑、合作、探究法。可就章節的內容提出問題,並共同解決。在教學過程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組織教學,並形成自己的認識。

3、競賽與自由表達法。以競賽的形式讓學生能快速背誦課文,並讓學生聯繫生活暢談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

4、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應用多媒體及電子白板等電教化輔助手段,豐富教學手段,擴大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從前有位老師,他學識淵博,但從不自傲。有一次他周遊列國時,在去晉國的路上,遇見一個七歲的孩子攔路,要他回答兩個問題才讓路。一個問題是:“鵝的叫聲爲什麼大?”他答道:“鵝的脖子長,所以叫聲大。”孩子說:“青蛙的脖子很短,爲什麼叫聲也很大呢?”他無言以對。他慚愧地對他的學生說,我不如那個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你能猜出故事中的老師是誰嗎?

[設計意圖:故事導入,激發學習興趣,引出孔子及《論語》。]

(二)作家作品介紹

孔子(前551~前479),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譽爲“萬世師表”、“千古聖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論語》是儒家學【本站】派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共二十篇。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

爲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是四書五經之一。

[設計意圖:瞭解孔子及《論語》,明確孔子及《論語》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價值,及對當下社會有何現實意義。]

(三)讀文感知

1、學生讀前三章,掃清字詞障礙。

2、教師朗讀示範。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3、學生自由朗讀,齊讀。加以體會。

[設計意圖:熟悉文言文的讀文節奏,誦讀中感悟作品內蘊。]

(四)合作探究

1、教師示範講授第一章。

2、學法指導文言翻譯九法。

3、合作探究,完成後二、三章文意疏通。探究所學三章的內涵。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生與生、組與組、師與生等多邊合作突破重難點,把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提高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

1、教師提出案例(以身邊發生的事例)。

2、學生合作探究。

3、結合所學,反思自己在學習、修身等方面的不足,提出改進辦法。

4、誦讀感悟,體會精彩內涵。

(六)課堂小結

歸納所學文言知識點。

(七)佈置作業

背誦前三則。

論語十二章教案 篇六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對《論語》十二章和補充材料中關於“修身”的章句進行品析,瞭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備怎樣的品性。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課內和課外材料的研讀並聯系自身實際體會學習《論語》的現實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中國文化經典的底蘊,使學生經歷一番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養。

教學重點:

對《論語》十則和補充材料中關於“修身”的章句進行品析,瞭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備怎樣的品性。

教學難點:

從文本中提煉、概括“修身”的方式。

一、導入:

今天是大家步入中學的第25天,能告訴我,你們習慣國中生活了嗎?有些同學依然搖頭,十幾門的課程讓我吃不消;國小的好朋友被分到別的班級,我很孤單;住校的生活讓我很想家……學習生活上的煩惱接踵而至,我該怎麼辦?

其實大家這些煩惱,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一位至聖先師已經爲我們解決了。他就是——孔子。哪位同學來介紹他呢?

二、檢測預習:

1、孔子簡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漢族,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爲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

三、大聲讀文章:

1、學生讀,其他同學聽出有誤的地方並改正。

2、根據學案,自由誦讀。(在書上標出斷句)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老師範讀,學生評價。

提示:從停頓、重音、語調、語速、感情等方面着眼。

4、學生展示讀。

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兩章進行展示。

四、疏通文章:

1、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前六章。

2、小組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3、檢測學習成果。(要求:翻譯下列句子,並解釋加點字。)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

五、反思拓展

還記得剛開始上課時老師總結的七年級新生成長的煩惱嗎?科目繁多,無所適從。新學校裏很孤單。宿舍沒有家裏好,學不進去。請你運用今天在論語中學到的句子來勸解他,爲他排憂解難。

六、課堂小結:

不知面對這些煩惱的同學學過這一課是否有些釋懷了呢?

我們不得不佩服孔子作爲一名教育家和思想家爲後世做出的傑出貢獻。大家看到的這幅畫像就是唐代吳道子根據史料畫的。兩邊的對聯是後人對孔子一生的評價——學爲人師學不厭,行爲世範教不倦。我提議咱們用現代人的鞠躬禮來表達自己心中對孔老夫子的敬意,好嗎?

七、結束語:

通過這節課,我們瞭解到了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文章中的語言精華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瞭解與掌握,希望同學們能夠學以致用,好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