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三年級數學教案(多篇)

三年級數學教案(多篇)

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過程。

2、初步學會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瞭解豎式每一步計算的含義。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和積極的學習態度,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掌握計算方法。

難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一、提出問題

(出示主題圖)

師:元旦到了。小明、小華和小英正在用彩筆畫畫,準備佈置“迎接元旦”專刊。他們要用美麗鮮豔的彩色圖畫歌頌偉大的祖國,迎接新年的到來。從這幅圖畫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呢?引導學生提出:他們每人都有一盒彩筆,每盒12枝。他們一共有多少枝彩筆呢?

先請同學們估算一下,3盒大約有多少枝彩筆?

教師提問:如果我們要知道準確的枝數,該怎麼辦呢?

小精靈問了:怎樣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筆?

二、探討交流

請同學們說一說:

(1)用什麼方法計算?怎麼列式?

(2)12×3表示什麼意思?

(3)這道題與我們以前學過的乘法計算有什麼不同?

教師提問:這道題該怎樣算呢?

讓小組內每個同學先思考3分鐘,在紙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來。也可以擺出小棒(或其他學具)或畫畫圖等。如果能想出幾種算法的,就把幾種算法都寫出來。

完以後,在小組裏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說給同組的其他同學聽。

小組長歸納一下本小組一共想出了哪幾種算法。這時教師巡迴瞭解各組的情況,尤其要鼓勵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積極參與小組的活動。

全班彙報。由各小組的代表向全班同學彙報自己小組的各種算法,教師將其板演在黑板上。

三、分類評價

教師提出要求:現在同學們想出了這麼多種算法,我們能不能把這些算法分分類,看看一共有幾種思路。

估計學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幾類:

1.擺學具求得數。

引導學生擺。因爲一個因數是12,所以一行擺1捆零2根;因爲另一個因數是3,所以擺3行,一共擺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2.畫圖求出得數。

例如畫出如下的圖:

3.連加法。

12+12+12=36 4.數的分解組成。

10×3=30

2×3=6

30+6=36 5.拆數法。(轉化成表內乘法) 8×3=24

或7×3=21

或6×3=18 4×3=12

5×3=15

18+18=36 24+12=36

21+15=36

評價各種算法,組織學生議論,每一種算法是怎麼算的,各有什麼適用範圍。

1.擺學具和畫圖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但我們學了數學以後就應儘量使用計算的方法來算。

2.根據乘法的含義用連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數的個數比較多,算起來就比較麻煩。

3.把一個因數分解成幾個十和幾個一,分別與另一個因數相乘,再把幾個乘積加起來。這種方法不管因數是幾都能算。

4.把一個因數拆成幾個一位數,再分別和另一個因數相乘,然後把幾個乘積相加,這種方法不管因數是幾也都能算,但有時也比較麻煩。如25×6=9×6+8×6+5×6+3×6等。

四、介紹豎式

從剛纔議論的結果來看,用數的分解組成方法來算比較簡便。那麼我們能不能把這三個算式像加法豎式那樣合併成一個豎式呢?下面就請大家打開課本第74頁看看小英是怎樣列出乘法豎式的。

先出示有部分積相加的豎式,再出示簡便豎式,並說明爲什麼可以寫成簡便豎式。

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題,教師巡視瞭解情況。如有發現錯誤,指導訂正。

五、鞏固練習。

學生完成練習十六的作業。每道題先讓學生估算,然後再用豎式計算。

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說說爲什麼是用乘法計算。

第2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同桌互相檢查並說說自己是怎麼算的。

第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再交流這道題有哪幾種算法。

六、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在筆算時你認爲要注意什麼?

國小三年級數學備課教案 篇二

一、創設情境:

六一兒童節,學樣舉行完慶祝活動後決定放假半天,住在同一個小區的淘氣、小明、李強、笑笑、王芳都得到父母的允許,讓他們五個人一起合理地安排這半天的活動,但必須在晚上六時前回家。(出示課件)貪吃的淘氣說:“我們得首先解決午餐問題”。於是他們來到小區門口的快餐店前,只見電子宣傳牌上寫着:本店今日免費爲每位來店就餐的兒童提供1份盒飯(含一個葷菜和一個素菜)。區別葷、素菜。(板書:標準:一葷一素)

二、探究新知:

(一)一葷二素

於是他們高興地來到店裏,只見電子屏上顯示着:(課件出示:今日兒童菜譜葷菜:肉丸子素菜:白菜冬瓜)(板書:一葷二素)

1、如果按照一葷一素的標準搭配的話,他們可能吃到哪兩種菜?請生獨立思考

2、彙報你是怎樣搭配的?

(1)你是怎樣找到全部搭配方法的?(按順序,一個一個搭配。)

(2)具體是怎樣搭配的呢?(先以一個葷菜爲準,去搭配不同的素菜。)

(3)你能介紹一下你用什麼方法記錄的嗎?(畫圖、文字、連線等)

(4)評價:你能按一定的順序去配菜,而且記錄的方法很獨特。看來你是一個聰明的消費者。

(5)這是我的搭配方法。(課件連線演示搭配結果)(板書:兩種)

3、揭題:我們在搭配中,像這樣有順序地搭配,才能不重複也不遺漏的找到全部的搭配結果。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搭配中的學問。(板書課題:搭配中的學問)

(二)二葷二素

別急,其實今天的菜還不止這些呢?這不,廚師又上了一道菜呢!

(課件顯示:今日兒童菜譜葷菜:肉丸子蝦素菜:白菜冬瓜)(板書:二葷二素)

1、現在,他們可能吃到哪兩種菜?先自已思考一下,拿出菜卡擺一擺,然後把你擺的結果和小組同學交流一下,注意一定要在記錄卡上把你們的搭配結果記錄下來喲!

2、彙報你是怎樣搭配的?(課件連線演示搭配結果)(板書:四種)

3、引導發現規律,小結:觀察剛纔的搭配情況,你發現了什麼?(對於學生的發現,只要合理,都要給予肯定。)

(三)二葷三素

哇,還有菜呢!(課件顯示:今日兒童菜譜葷菜:肉丸子蝦素菜:白菜冬瓜豆腐)(板書:二葷三素)

1、好了,菜上齊了,準備選盒飯了。先猜一猜,有幾種不同的配菜方法?指名說結論及猜測理由。

2、請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去驗證一下,你的猜測對不對?(可用菜卡擺一擺,或寫一寫、畫一畫、連一連)。

3、彙報交流,總結規律。

(1)你是樣找到全部搭配方法的?(按順序一個一個配)

(2)你是按怎樣的順序去搭配的?(先確定一個葷菜或素菜,再分別去配不同的素菜或葷菜)

(3)你是怎麼樣記錄搭配結果的?(圖示、表格、文字、符號等)

4、同學們按照順序一個一個地搭配,配出了六種(板書:六種)結果,淘氣、笑笑他們5人都各選了一份不同的盒飯,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三、檢測反饋:

接下來,他準備去哪兒呢?(課件出示路線圖)請快速在練習本上表示出所有可能的路線。指名板演。

重點強調用字母符號等有序記錄搭配結果。

四、遷移拓展;

1、數字遊戲獲門票

拉一拉(上下拉動),能組成哪些兩位數?全部記下來,你就能獲得遊樂場門票!用你的智慧獲得遊戲的快樂!

2、時間不早了,他們準備回家,要分別握手錶示今天的快樂心情,相約以後還在一起安排活動,請問每兩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手?(現場模擬)課件顯示連線記錄。

五、課堂小結:

(1)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2)生活中還有哪些搭配現象?

(3)希望同學們充分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充分合理地搭配,這樣你選擇的空間更大,機會更多,你的生活也會更豐富多彩!

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三

一、整理本單元的知識點

1、請學生把書本從13頁看到34頁,看看本單元學了哪些內容。

2、在四人小組裏說說自己的想法,互相補充

3、彙報:本單元學了哪些內容?還有什麼問題?

二、練習

1、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下面的問題

⑴這塊草地有一間教室那麼大,它一天產生的氧氣夠3個人用,我們三年級有120人,要多少塊這樣的的草地?

⑵丁曉林家到學校有450米,他每天上學大約走8分鐘,他每分鐘大約走多少米?

⑶三年級的。225名學生要乘5輛車去春遊,如果每輛車坐的人一樣多,每輛車應該坐多少人?

2、讀題後學生獨立思考,這三道題你選擇什麼方法做,爲什麼?

3、小組討論:你選擇什麼方法做,爲什麼?

4、彙報:你是怎麼想的?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5、小結: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要把題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

三、鞏固。

商的位數估算的結果準確值

四、作業

36頁2、3題。

(一)複習:

1、估算:

2、解決問題:

有62棵樹,三年級5個班去植樹,平均每個班種多少棵樹?還剩幾棵樹?

(二)練習:

1、第4題:是四則運算和四則混合運算練習。第4題採用競賽計時的方式進行。讓學生在一種激勵的氛圍種提高計算能力。

2、第5題:提醒學生看清題意,逐以帶小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

3、第6題:

是計算在解決問題種的應用。而這題需要兩步計算才能解決的問題。練習時,要讓學生獨立讀懂題意,會從圖中找出與問題相關的信息,合理進行解答。

待學生完成後,讓自己對所列出的列式作出口頭表達解釋,這樣培養學生的表述能力。

4、3元一根冰棍,30根冰棍裝一箱,楊叔叔8箱冰棍4天就全賣完了,那麼楊叔叔4天賣了多少錢?平均每天賣了多少根冰棍?

(三)小結:

你覺得這個單元你學到什麼?你對這個單元的那些知識還不是很清楚?你對這個單元還有什麼問題?

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109~112頁例1,例2,課堂活動及練習十九第1~2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一位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會正確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2、培養學生根據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一位小數加減法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難點】

探索一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視頻展示臺,掛圖,小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不進位加和不退位減

1、情境引入

教師:小明的媽媽今天到菜市去買菜。買肉用去6元5角,買蔬菜用去3元4角。

(教師邊講述,邊出示情景圖,讓學生仔細觀察)

2、提出問題

教師:根據圖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討論後回答。(教師將學生提出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學生1:媽媽今天一共用去多少錢?

學生2:買蔬菜比買肉少用多少錢?

學生3:買肉比買蔬菜多用多少錢?

3、解決問題

(1)誰能列出算式?點名學生列式,教師板書:6元5角+3元4角=6元5角-3元4角=

(2)合作探索算法。

教師:這兩個算式該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先分組討論,然後再彙報你們討論的結果。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

學生彙報討論結果:

學生1:6元加3元等於9元,5角加4角等於9角,合起來就是9元9角。6元減3元等於3

元,5角減4角等於1角,合起來就是3元1角。

學生2:我們是先把6元5角換成6.5元,把3元4角換成3.4元,然後再像我們以前學過的加

減法那樣,用豎式計算的。

6.56.5

+3.4-3.4

9.93.1

教師:同學們真能幹,能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師:請大家想一想,在用豎式計算時,要注意什麼問題呢?豎式計算時,要注意與整數加減法一樣,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後才能相加減。

4?嘗試練習

二、進位加和退位減

1?情景引入

教師:學校舉行運動會。跳遠場上,幾個運動員正在進行着激烈的比賽呢。(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

2?提出問題

教師:你能根據圖上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嗎?

學生1:張明跳了多少米?

學生2:硃紅跳了多少米?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3、解決問題

(1)點名列出算式,教師板書:2.2-0.3=2.2+0.9=

(2)你們會計算嗎?請先自己算一算,然後再與同桌交流。學生先獨立嘗試探索算法,然後與同桌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

4?討論,明確算理

(1)這兩道題與前面兩題(例1)比較,有什麼不同?

(2)十分位上不夠減,怎麼辦?十分位上相加滿10,怎麼辦?

學生討論後,全班交流。

(3)請同學們想一想: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有什麼相同點?計算時要注意什麼?

學生討論後作答。

計算時要注意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也就是小數點要對齊;當十分位不夠減時,要從個位退1,在十分位加10再減;當十分位相加滿10 ,要向個位進1。

問題,培養了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討論交流,讓學生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有

更清晰的認識和掌握。]

三、鞏固練習

1、第111~112頁練習十九第1題和第2題

以上兩題由學生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2、第111頁課堂活動:做遊戲

先同桌的兩位同學一起遊戲,然後可以去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

四、課堂總結

(略)

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繫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出角。

2.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到角是有大小的。

3.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是教學的重點,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出角,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的角是教學的難點。教具準備:課件、剪刀、三角板,三角形紙片、實物鍾。

學具準備:硬紙條、圖釘、小棒、蠟光紙、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師:

這個週末,小明和小紅可忙了,他們在忙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課件出示主題圖)師:他們在幹什麼(做手工)手中和桌面上有哪些物體師:這些物體上有沒有我們認識過的圖形(生說,師課件閃現)師:這些物體上不但有我們認識過的圖形,還藏着我們的新朋友——角呢,想知道角的樣子嗎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它。(板書課題:認識角)評析:教師創設了學生熟悉的:做手工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從畫面的物體中抽象出平面圖形,再從平面圖形中引出新知一——“角”,這樣的導入,不僅符合幾何平面圖形的一般規律,而且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

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溝通了數學與實際的聯繫。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一)引導觀察、初步感知。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物體的角藏在哪裏(課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紙片、鬧鐘)[說明:爲防止學生對角形成片面的認識,這裏有意將三角形紙片上的角設計成開口朝下,鬧鐘上的角開口朝左]師(出示實物剪刀):打開剪刀,剪刀的開口就形成了一個角。(師指出,並用課件閃爍角)這就是剪刀上的角。

師(拿出一張三角形紙片,指着其中的直角):三角形紙片的這裏也是一個角。(課件閃爍)師:剪刀、三角形紙片上都能找到角,那麼鐘面上哪兒能找到角呢(拿出實物鍾,轉動指針)鐘面上時針和分針也能形成一個角(課件閃角)。

評析:教師以生活中常見的物體爲例,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並初步感知角的特徵的過程,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適時抽象、建立表象。

師:這些都是藏在物體上的角,那麼數學上的角是什麼樣的呢師(用課件隱去物體,剩下三個角):如果我們給這些角脫去外衣,再標上角的標記,就變成了數學上的角,這三個圖形都是角。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三個角,看看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又有什麼相同的地方生1:有的開口朝左,有的朝右,有的朝下。

生2:有的大有的小。

生3:都有兩條直直的線。

生4:都有尖尖的地方。

師:數學家們給角的各部分都起了好聽的名字,像剛纔同學們說的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做邊。

師板書:

通常我們還在兩條邊之間用一條小弧線作爲角的標記。(板畫)師:你能說出上面每個角各部分的名稱嗎(師指出,生說)師生共同小結: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師!板書:角評析:在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礎上,教師提出“這些都是藏在物體上的角,那麼數學上的角是什麼樣的呢”這一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同時輔以現代化教學手段,很自然地把學生在生活中認識的具體的角,過渡到抽象的數學上的角,爲學生形成角的表象打下紮實的基礎。

(三)多層練評、內化新知。

1.找角。

師:看來同學們都已經認識角了,那麼該怎樣找角呢請同學們拿出三角板,找到其中的一個角,像老師一樣摸一摸,頂點在哪裏有什麼感覺生l:尖尖的,會刺人。

師:他的邊在哪裏有什麼感覺生2:平平的、滑滑的、直直的。師:通常我們在找角時,都要先找到角的頂點,再沿着角的的兩邊分別指一指,你們能用這種方法,找出身邊物體上的角嗎找出來指給同桌看。

(生找,指名說,學生找出屏幕、桌子上、講臺桌面上的角,還有很多學生舉手)師:憑着我們二(4)班同學的聰明.如果你們能繼續找下去,肯定能找出非常多的角出來,由於時間關係,你們課後可以繼續找…… 2.搭角。

師:剛纔我們能正確地找出物體的角。你能用兩根小棒搭出一個角嗎(生搭)師:你能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和邊嗎(指名上臺演示,並指出角的頂點和邊) 3.辨角(“想想做做”第l題)。

出示題目,學生明確題意,用手勢作出判斷,是角的,指出頂點和邊,不是的,說說爲什麼不是,教師課件展示。

4.數角(“想想做做”第2題)。

(1)出示題目。

(2)師:請同學們翻開書本第66頁先找出圖形中的角。做上標記,然後數一數,填在括號裏。

(學生在書上完成,教師巡視,在巡視過程中,發現其中第三個圖形,一男生填寫零個,學生做完後,教師展示個別學生的作業,對第三個圖形的正確答案,教師沒有作任何的評價)師:這位同學說第三個圖形有兩個,有沒有不同意見(那位男生馬上舉手)師:你有不同意見你認爲這個圖形有幾個角生1:我認爲這個圖形沒有角,因爲,他們說的這個角雖然下面是直的,可是到了上面就變彎了,所以這個圖形根本沒有角。(多麼認真觀察的孩子!)師(驚喜的):你真是個認真觀察,善於思考的孩子,而且你能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其餘同學自發地鼓起掌來)師:你們同意他的觀點嗎生2(舉手):我不同意,如果我們把圖形上面的半圓遮掉,下面的邊就是直的,所以它是一個角。

師:你們聽明白這位同學說的意思嗎生3:。老師,我聽明白了,他的意思是可以把這個圖形分成一個半圓和一個長方形來看,那麼下面的邊就是直的了。

師:你們不但善於聽別人的發言而且還善於思考,謝謝你們的精彩發言讓同學們懂得了怎樣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角。(其他同學露出了佩服的神情)評析:教師沒有過多的語言,留給學生的是廣泛而又開放的思維空間,學生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都得益於教師採用的延遲評價,當學生提出錯誤的想法時,教師沒有輕易否定而是用讚賞的語言“你真是個認真觀察,善於思考的孩子,而且你能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來緩解這位同學的緊張心理,然後一句“你們同意他的觀點嗎”把問題拋給學生,在學生的辯論中,暴露思維過程,引出“如果我們把上面的半圓遮掉,下面的邊就是直的。”這麼精彩的發言。這一過程不但使學生鞏固了對角的認識,而且還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相對封閉的平面圖形的認識。

(四)動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1.觀察。

師: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看看角還有什麼特點(師演示鐘面上的指針,將時針和分針撥成一個小角)師:現在時針和分針形成的角怎樣(很小) (師慢慢轉動鐘面上的指針):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個角發生了什麼變化(越來越大)師:角有什麼特點生:角有大小。(師板書:角有大小)師:你們的這個發現非常重要!老師這裏有三個鐘面圖,每個鐘面上都有一個角,你能看出上面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生判斷)

2.操作。

師:如果給你兩根硬紙條和一枚圖釘,你能做出一個角嗎(生做角,師巡視)師:你能把手中的角變大嗎怎麼變(指名一邊演示一邊說)師:你能把手中的角變小嗎怎麼變師小結:我們通過張開兩條硬紙條,可以使角變——合攏硬紙條可以使角變—— 3.比較C想想做做第3題)。

師:我們身邊這樣的例子還很多,比如說,夏天常用的紙扇,(出示紙扇圖)打開時,紙扇上的角在哪裏頂點呢師:同學們認真觀察,慢慢打開,扇面上的角發生了什麼變化(師出示剪刀圖):合攏剪刀時,剪刀上的角發生了什麼變化師小結:什麼情況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來越大,什麼情況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來越小4.折角(想想做做第4題)。

(1)學生動手摺出一個角,作上角的標記,找出頂點和邊。

(2)師:如果要折出更大的角該怎麼做要折出更小的角,又該怎麼做(3)學生思考——動手摺——展示。評析:通過找角——搭角——做角——折角等一系列的遞進學習活動,學生從認識靜態中的角過度到認識動態中的角,並在這個動態變化中直觀體會、理解認識了角有大小,初步體會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大小的關係,

三、總結延伸

1.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能不能介紹一下你是怎麼學會這些知識的

2.延伸:回家後向爸爸媽媽展示你今天所學到的本領,找出生活中物體上的角,並指給他們看,好嗎總評:本節課的教學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中,教師先引導觀察生活中物體上的角,再利用課件演示將物體上的角抽象爲數學上的角,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角的表象,最後通過找角——搭角——做角——折角等一系列具體化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操作中,通過活動體驗自主建構對角的特徵的理解。這樣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對未知數學知識的探究慾望,同時也注重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六

一、教學內容

第八單元“可能性”。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實踐—驗證”,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在活動交流中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出示盒子)

師:同學們,老師這裏有一個神奇的盒子,裏面裝着許多球,你們隨意從中摸出一個球,我一定能猜出它是什麼顏色的,信不信?

生:信!

生:不信!

師:有的同學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有的不信,不如我們摸一摸!

(分別找幾位學生摸,教師猜)

師:我猜你摸的一定是黃球。這次摸的不可能是白球。

(每次教師猜的都完全正確)

生:老師,盒子裏一定都是黃球!

師:是這樣嗎?我們來看一看。(打開盒子,裏面裝的果然都是黃球)你們真聰明!這麼快就猜到了盒子中的祕密!

師:現在盒子中有9個黃球,我再加一個白球,搖一搖,摸時會出現什麼情況?

生:很可能摸到黃球。

生:可能摸到黃球,也可能摸到白球。

師:猜一猜,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呢?

(板書:可能性)

生:黃球!

師:這只是我們的猜測,實際摸的時候是這樣嗎?不如我們試一試!

(通過爲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究竟能夠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只能由學生自己嘗試才能得出結論。同時,這也鞏固了二年級所接觸的關於可能性問題——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二)摸一摸

1、實踐探索

師:每個組都有一個盒子,裏面裝着9個黃球和1個白球。我們在摸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出示課件)

(注意:每個組的同學按順序輪流摸。摸前要先搖一搖再摸,摸後將球放回再摸。摸到黃球打“√”,摸到白球畫“○”。)

師:開始!(每組一個盒子,一張記錄單)

2、驗證猜測

師:觀察每組的記錄單,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生:(略)

師:當盒子中既有白球又有黃球時,摸到白球和黃球的可能性都有。因爲黃球的數量多,所以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大(板書:大)。因爲白球的數量少,所以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小(板書:小)。

(這樣設計,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於一體,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驗證自己的猜測,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同時,在活動交流中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三)試一試

師:老師這裏還有一些球,看看都是什麼球?(出示課件)

生:8個白球,4個黃球,2個紅球。

師:將這些球都放在盒子裏,搖一搖,摸的時候會出現什麼情況?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很大。

生: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最小。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最小,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比白球小,比紅球大。

(反思在學生初步體會了事情發生的可能性之後,再讓學生進行摸三種顏色的球的遊戲,這樣既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可能性的幾種情況,又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濃厚興趣。)

(四)連一連

(出示:練一練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並連一連,看看每個箱子中分別摸出一個球后結果如何。然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五)實踐應用

師:同學們,你看過中央電視臺“幸運52”這個節目嗎?每一期節目中,主持人李詠都會選出一名幸運觀衆進行答題抽獎的活動。在20個商標牌之後隱藏着不同的圖標。其中有14個“哭臉”,有2個50元,2個100元,1個300元和1個1000元的不同圖案。

請你猜一猜:任意推開一個商標牌,看到哪一種圖案的可能性?看到50元和100元的可能性大嗎?看到哪種圖案的可能性最小?

生:(略)

師:下面我們來輕鬆一下,我們模擬“幸運52”的現場,我就是李詠,你們是觀衆,在70名同學中選出一名幸運的同學。猜一猜,可能選到誰?

生:老師,我希望能選到我自己!

生:我希望能選我的好朋友xx!

……

師:選到每一位同學的可能性都有!我們請一位聽課的老師幫我們抽出今天的幸運觀衆。(出示事先準備好的,裝有每位學生姓名的抽獎盒。)

師:我宣佈,今天的幸運觀衆是xx!祝賀你!你有三次選擇的機會。

(學生選擇商標,教師宣佈抽獎結果。)

(反思將學生喜愛的電視節目情境引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熱情,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悟。使學生玩遊戲的同時鞏固了所學的知識,進一步體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繫。)

(六)動手操作

師:老師還爲你們帶來了一個大轉盤(出示課件)。轉動轉盤,指針最有可能指向什麼顏色?爲什麼?

生:指針最有可能指向藍色,因爲藍色佔的面積多。

師:現在請同學們來當小小設計師,根據下面的語言描述,小組同學合作設計轉盤,試一試吧!

不可能指向x很可能指向x指向x可能性很小指向x藍色的可能性很小

(展示學生作品)

師:陳老師也設計了一個轉盤(出示課件)轉動這個盤,指針指向什麼顏色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呢?

生:指針可能指向x也可能指向藍色,因爲x藍色的面積同樣多。

(反思這一環節充分體現學習與實踐應用相結合。前面的活動都是請學生猜、摸、試,這一活動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與合作精神,羣策羣力,應用所學知識設計轉盤,進行逆向思考鞏固知識。)

(七)說一說

師:想一想,你能用“一定、經常、偶爾、不可能”等詞語說一說生活中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嗎?

生:雞不可能下鴨蛋。

生:人一定會老,頭髮可能會變白。

生:太陽不可能從西邊出來。

生:我做題時偶爾會馬虎。

生:我爸爸不喝酒,所以不可能酒後駕車。

生:我經常洗澡。

……

(反思瞭解身邊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能夠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和體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繫。)

(八)結束語

師:同學們,今天的課就要結束了,我們就要說再見了,說到“再見”,不知道以後我們可能不可能再見面。是一定能呢,還是可能,還是不可能呢?

生:(略)。

國小三年級數學備課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找出簡單事物的組合。

2、培養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3、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4、在數學活動中養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並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教學重點:

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搭配

同學們,我想向你們打聽件事,你們知道食堂今天爲我們準備了什麼飯菜嗎?課件出示“菜譜一”,爲了營養均衡,我準備吃一葷一素兩樣菜,誰能幫我搭配一下。板書課題《配 菜》。

二、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星期三的菜譜)

①一個葷菜一個素菜,有幾種不同的配菜方法?

②老師小結

2、(出示星期五的菜譜)

①星期五有幾種不同的配菜方法?你是怎樣想的?

④與學生共同總結這類題的解決方法。

三、實踐應用

1、參觀動物園。

2、搭配服裝。

四、全課總結體驗成功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八

【教學內容】

24時計時法(教材第82~83頁及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24時計時法,知道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的關係,會進行兩種計時法之間的轉換。

2、經歷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感受24時計時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生活能力。

3、在探索活動中,發展空間想象力,培養探索精神,逐步養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1、會用24時記時法表示時刻。

2、掌握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記時法的互化方法。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師:孩子們,喜歡猜謎語嗎?

生:喜歡。

師:劉老師今天想考考大家的猜謎能力,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謎語。

生:鐘錶。

師:同學們的能力可真強,現在鐘面上是幾時(課件出示:鐘錶9時),你可能在做什麼事情?

生1:上午9時,我在上課。

生2:晚上9時,我在睡覺。

師:原來一天中有兩個9時,一個是上午9時,一個是晚上9時,(隨機板書:上午9時晚上9時)像這樣,在9時的前面加上上午或者晚上的詞語,這種計時法叫做普通計時法。

師:誰能再舉一個用普通計時法表示的時刻。

生:凌晨3時早上6時中午12時下午4時晚上11時

師:同學們對普通計時法已經掌握了。

【新課講授】

1、認識24時計時法。師:老師知道大家很喜歡看電視,中央臺今天有哪些精彩的節目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課件出示:中央臺節目單。

師:觀察這個節目單,你發現了什麼?學生獲取信息,發言。

師:同學們的眼睛可真亮,你們有問題要問嗎?

生1:爲什麼這些時間的前面沒有加“上午、下午、晚上”的詞語?

生2:16時是幾時?

生3:《美術星空》和《七巧板》間隔多長時間?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都非常有價值,先猜想一下16:00是幾時?(課件出示)

生1:4時。

師:是4時嗎?

生:下午4時。師追問:16:00爲什麼是下午4時?

生:時針第一圈走了12個小時,再走4小時就是16時。16時就是下午4時。

師:真聰明,不愧是我們班的小數學家。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這種新的計時法。(板書:24時計時法)

2、感知24時計時法。

師:課件出示(晚上12時),這是幾時?

生:晚上12時。

師:對,當我們沉睡在夢鄉時,新的一天開始了。晚上12時它既是前一天的結束,也是新的一天的開始,也可以說成是0時。(課件演示:0時)

師:請把你鐘面上的時刻調到0時,利用鐘錶學具,從0時開始,邊撥邊數,研究一下從0時往後是幾時?然後把你的發現與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咱們看哪個小組的研究最深入,發現最多!學生彙報研究結果。

師:每個小組的研究發現都非常了不起,現在我們來證實一下你們的想法。開始一天的旅程吧!(課件出示)

師:可以跟着數。一天結束了嗎?

生:沒有。

師:從0時到12時,時針走了幾圈?是幾小時?

生:1圈,12小時。

師:時針繼續轉動,現在是幾時?

生:13時。追問:爲什麼是13時?

生:時針已經走了12個小時,再加上1小時就是13時。

師:說得真好,掌聲送給他。老師希望其他同學也能像他一樣認真聽講,積極思考。

師:繼續,現在是幾時?

生:17時,我正在寫作業。

師: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現在是幾時?

生:24時。(0時)我們正在睡覺。

師:一天結束了嗎?(結束了)

師:從12時到24時,時針走了幾圈?是幾小時?

生:1圈,12小時。(課件出示:一天的時間。)

師:小博士告訴大家,這種從0時到24時的計時法叫做24時計時法。

師:根據剛纔的研究探索,(課件出示:鐘錶)想一想,外圈數和內圈數有什麼關係?

生1:內圈是時針走第1圈的時間。外圈是時針走第2圈的時間。

生2:外圈數比內圈數多12。

3、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的互換。

師:同學們已經會用24時計時法計時了,想不想做小主持人預報節目?正好我們學校的紅領巾廣播站正在招聘小廣播員,條件是要用24時計時法預報,你想試試嗎?老師相信你能行!課件出示:紅領巾廣播站節目預報。學生自己練習播報。

師:誰第一個來應聘?(指名播報)生生互評、學生自評、根據學生表現師小結。

師:現在我們來思考一下:普通計時法是怎樣轉化成24時計時法的?你有什麼好辦法?

生:如果是第一圈的時間,直接把前面的詞語去掉。如果是第二圈的時間,把前面的詞語去掉,還要在幾時的基礎上再加12。

師:24時計時法又是怎樣轉化成普通計時法的?

生:如果是第一圈的時間,直接加上前面的詞語。如果是第二圈的時間,把前面的詞語加上,還要用幾時減掉12。

師:同學們已經掌握了這兩種計時法之間的轉化。24時計時法因爲使用方便,被廣泛的應用於交通、郵電、廣播等許多部門。生活中你還在哪見過用24時計時法表示的時刻?

生:電話、萬年曆、手機、電視……

師:同學們真愛動腦筋,能大膽的發表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那趕緊來挑戰一下!

【課堂作業】

教材第83頁“做一做”。

【課堂小結】

同學們,一節課40分鐘就在我們的研究、討論、交流中,不知不覺地過去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課後作業】

1、教材第85頁“練習十八”第1題。

2、完成《典中點》中本課時的練習。

教學板書:

24時計時法

24時計時法:在一天裏,鐘錶上的時針正好走兩圈,共24小時,採用從0時到24時的計時法,叫做24時計時法。從凌晨0:00到中午12:00,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相同,中午12:00以後,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的對應時刻相差12小時。

教學反思:

24時計時法是一種比較重要的計時方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運用得比較多的還是普通計時法。如何使學生接受24時計時法並學會用它來計時,是這節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本節課的教學,從以下幾方面展開教學。

1、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

課前猜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觀察鐘面,說說你可能在做什麼事情?

通過對普通計時法的簡單介紹,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爲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的互換做鋪墊。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了中央臺精彩的電視節目,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爲24時計時法的學習做好鋪墊。

2、充分利用生活資源,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三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比較關注自己周圍有趣的事物。因此,應緊密結合學生身邊的事物,選取生動有趣、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開展數學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豐富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和體驗。在本課的教學中,以課本中小明一天的作息時間爲教學資源,通過畫面的形式呈現出來,使學生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鐘面上的時刻,使學生經歷了生活問題數學化的過程,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價值。

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九

學習目標:

1、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會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

2、培養學生的驗算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重點:

會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

學習難點:

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口算

9÷3 5×3

20×4 80÷2

400÷2 30÷3

2、計算並且驗算

56÷4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展示

三年級(1)、(2)兩個班共捐書256本,每個班平均捐了多少本書?

(1)齊讀題目,並指名說已知條件與問題。

(2)、要每個班平均捐了多少本書應怎樣列式?

(指名回答:256÷2)

(3)教學用豎式計算256÷2

①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在本子上試算。

②師指名板演並嘗試說計算過程。

(4)、師生共同交流算法

①除。用2個百除以2,商1一個百,1寫在百位上

②乘。用口訣“一二得二”算出商1個百乘除數2等於2個百,寫在2個百的。下面。

③減。用2個百減去2個百等於0,後面還沒除完,不寫0。

④查。檢查餘數0是否比除數小。

⑤放。把被除數十位上的5放下來繼續除

(再重複上面的筆算步驟。)

(5)指名2-3名學生講算法

(6)、師;這樣計算正確嗎?請你在練習本上驗算一下。(指名板演,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7)、口答。

(二)、練習

獨立完成課本第17頁的“做一做”①、②並驗算。

432÷2 522÷3

(請二個同學板演並指名學生說說怎樣計算的)

(三)小結計算方法。

(四)、出示課件(第二條信息與問題)

三年級5個班捐了857本書,那麼每個班平均捐了多少本?還餘多少本?

1、學生列式計算。(指名板演)

2、比較與前面幾題的不同點。

3、師:算式857÷5=171……2,這個結果對嗎?我們用前面的方法進行驗算行不行?,大家來試一試。

指名板演並交流彙報。

4、148×4爲什麼商和除數的乘積不等於被除數?

要怎樣才能等於被除數呢?(加上餘數2)爲什麼?

5、師小結①有餘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商和除數的乘積再加上餘數等於被除數。

②沒餘數的除法和有餘數的除法的不同。(在對除法驗算時,一般用商乘除數,如果有餘數,還要加上除數。)

6、口答。

(五)、練一練

課本第17頁的“做一做”④並驗算。

635÷3

生獨立計算並驗算,指名板演後老師講評。

(六)總結:大家通過學習知道怎樣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嗎?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學到了哪些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