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多篇)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多篇)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一

第一單元

位置與方向

一、教學內容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並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並認識簡單的路線圖。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第一課時

認識東、南、西、北

教學內容

教材P2—3頁例1,P6頁練習一1、2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過程與方法: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教具準備

東、南、西、北卡片、指南針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目標導學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參加過升旗儀式嗎?你們知道太陽是從什麼位置升起

的嗎?

2、揭示課題:東南西北

(二)展示目標(見教學目標1)

二、自主學習

(一)出示自學提綱

自學提綱(自學教材P2—3頁內容)

1、早晨,太陽從哪邊升起?

2、指一指哪邊是東?教室的東邊有什麼?

3、東和西是相對的,那西邊是哪邊呢?教室的西邊有什麼?

4、組織全班活動,起立,指一指東和西。指左邊練習表達:這邊是北。指右邊:這邊是南。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麼說一說?

(二)學生自學(學生對照自學提綱,自學教材P3頁例1並完成自學 提綱問題,將不會的問題做標註)

(三)自學檢測

1、圖書館在校園的東面,體育館在校園的 面。教學樓在校園的面,大門在校園的。 面。(參看課本第3頁)

2、早晨當你面對着太陽,你的後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3、傍晚當你面對太陽時,你的後面是()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

三、合作探究 (一)小組互探(自學中遇到不會的問題,同桌或學習小組內互相交流。把小組也解決不了的問題記好,到學生質疑時提出,讓其他學習小組或教師講解)。

(二)師生互探

1、解答各小組自學中遇到不會的問題。

(分組方法:異質分組,彙報順序: 3、4號先彙報,1、2號作補充,不同的方法說出每一步的思路)

2、教師有針對性地請不同方法的同學彙報自己的描述方法。

(1)組織全班活動,起立,指一指東和西。指左邊練習表達:這邊是北。指右邊:這邊是南。練習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麼說一說?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遊戲”。

(3)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有什麼特點?

四、達標訓練

1、早晨當你面對着太陽,你的後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2、傍晚當你面對太陽時,你的後面是()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

3、晚上當你面對北極星,你的後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4、填空。

五、堂清檢測(1-3題必做,4題選做,5題思考題)

1、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我面向太陽,我的後面是(

)方,

左邊是(

),右邊是( )方。

2、傍晚,夕陽西下,我面向太陽,我的後面是( ),左邊是()方,右邊是( )方。

3、看圖回答問題:

(1)上圖中學校的北面是( ),學校的南面是( )。陽光超市的東面有( )、( )。

(2)少年宮的西面有( )、( )。

4、坐在自己的座位看看你的東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5、你家的大門是朝哪個方向?東南西北的鄰居是誰?和鄰居之間發生過什麼有趣的故事說給大家聽聽?

(二)堂清反饋:

作業佈置

教材P6頁1—2題。

板書設計

認識東、南、西、北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二

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

教材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並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並認識簡單的路線圖。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有下面幾個特點:依照兒童空間方位認知順序進行編排,提供豐富的生活和活動情境,幫助學生辨認方向。

教學內容:

1、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並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本單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並認識簡單的路線圖。

教學目標:

1、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課時安排:5課時

第一課時 認識東西南北

教學內容:教材第2至3頁例1及練習一第1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體驗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形成辨認東、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在觀察主題圖時,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難點: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並能運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時間: 年 月日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

學生背兒歌: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後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早晨,太陽從哪邊升起?引出東。

2、指一指哪邊是東?教室的東邊有什麼?(黑板)

3、東和西是相對的,那西邊是哪邊呢?教室的西邊有什麼?

4、組織全班活動,起立,指一指東和西。指左邊練習表達:這邊是北。指右邊:這邊是南。練習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麼說一說?

5、完成書本填空和做一做:

(1)觀察例1圖:

問:圖書館在操場的東面,體育館在操場的( )面。教學樓在操場的( )面,大門在操場的( )面。

(2) 完成“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先觀察,你從對話中瞭解到什麼?(可以確定了兩個方向:北和西)

你能說說哪邊是東、哪邊是南嗎?說說房間是怎樣佈置的?東南西北方向各有什麼?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遊戲”。

3、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有什麼?

4、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德陽市的東西南北方向? 各個方向各有什麼?

5、背兒歌:

早晨起牀向太陽,前是東,後是西,左是北,右是南。

四、課堂小結

今天大家學到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

回家按照4個方向觀察房間的擺設,明天來告訴大家。

附:板書設計:

位置與方向

早上太陽在東方

面東,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東西相對,南北相對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認識平面圖上的東西南北和路線圖

教學內容:例2、例3及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2、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時間: 年 月日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彙報課外認方向的情況。

2、說說教室和校園的東西南北各有什麼。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2:

1、觀察第3頁的校園圖,你能畫出校園的示意圖嗎?怎樣畫,能讓別人看懂方向?

2、學生同桌合作畫。

3、交流彙報:把學生畫的多種情況展示出來。

4、請大家觀察這幾種不同的示意圖,你覺得怎麼樣?(沒有統一的標準,太亂了。)

5、爲了方便交流,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製的。現在,你能按這個要求畫出示意圖嗎?並注意標上“北”的方向。

6、學生獨立繪製“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示意圖。

(二)教學例3:

1、觀察例3圖,你是怎麼找到“北”邊的?(圖上標有)

2、兩個小朋友在做什麼?

3、少年宮怎麼走?請你先用手指出路線圖,同桌互相看看指對了嗎?

4、同桌互相說:

去體育館怎麼走?去醫院怎麼走?去商店怎麼走?去電影院怎麼走?

三、鞏固練習

1、認一認地圖上的方向:(課件)

2、做一做:

從圖上獲知“北”,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練習指一指。

四、綜合練習

1、觀察第2頁天安門廣場圖,請根據示意圖指出東西南北。

2、你能說說這幅天安門廣場圖中哪個建築物分別在哪邊嗎?

3、第6頁第3題、第7頁第4題:

觀察中國地圖,先找出“五嶽”。現在告訴你中嶽是嵩山,你能根據這個說說其他的山分別是什麼“嶽”嗎?比一比,誰說得對!講評。

4、引導學生閱讀:你知道嗎? 五、總結。 六、佈置預習: 1、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麼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附:板書設計:

繪製平面圖弄清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找到位置

學看路線圖說出路線

教學後記:

第三課時 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教學內容:例4以及練習。教學目標:

1、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餘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方向。

2、藉助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通過知識的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餘七個方向。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指南針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時間: 年 月日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畫一畫方向示意圖:

2、我們知道了這四個方向,那麼,每兩個方向之間又稱爲什麼方向呢?今天我們

一起來認識。 二、談話導入

(出示課本情境圖)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麼?( 指南針)

三、親身實踐,接受新知

1、瞭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針圖)由學生彙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料,教師給予歸納,並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

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製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後來又發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指南針現在的指示說說校園裏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什麼建築。

3、藉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麼位置?你是怎麼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從“東”出發,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麼建築。

四、鞏固運用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後製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4、練習二第1、2、3題。

5、練習二第4題:出示我國行政區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說說十堰在北京的什麼方向,北京在武漢的什麼方向?

五、全課小結

1、這堂課學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2、交流預習2:生活中什麼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附:板書設計:

位置與方向

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教學後記: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三

一、教學內容:

兩位數的乘法。

二、單元教學目標:

1、通過問題解決,使學生感知兩位數的計算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感知數學就在生活中。

2、能獨立思考、探索兩位數的計算方法,體驗算法多樣化,並能交流計算(含估算)過程。。

3、能運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 baihuawen.c n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三、重難點、關鍵:

重點:理解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難點:

1、能結合具體情境,正確進行估算,爲計算結果指出某個取值範圍。

2、理解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和算法。

關鍵:

1、充分利用和發揮教材主題圖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

2、充分利用已學知識的遷移作用,溝通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形成基本的計算能力。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數除兩位數、除整百整十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迅速地進行口算、

2、培養學生認真口算和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用一位數除的算理,正確進行口算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口答

(1)24是由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84呢?

(2)42個十,90個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課:

出示主題圖:

根據你的觀察,你看看這幅圖裏面有哪些數學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識解決途中提出的問題嗎?

1、3次就能運完這60箱,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你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和你小組裏的同學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們手中的工具幫助你說明你的思路。

小組彙報:解題思路

(1)想口訣二三得六2×3=66÷3=260÷3=30

(2)20×3=60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60÷3=30

第一個問題輕鬆解決,第二個問題也沒問題

2、王叔叔有600箱西紅柿,他也運3次就運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你是怎樣計算的?小組裏面說說。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運240箱黃瓜,也運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運多少箱?

240÷3=

這題如何考慮?

4、小結: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在計算時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訣,還可以用以前學的乘法運算來思考,還可以用數的組成的知識來解決。只要能正確的計算,什麼方法都可以。

三、課堂練習:做一做

知識介紹:除號的由來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除了東、西、南、北這四個方向外,還有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3、藉助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4、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過程

一、佈置課前預習:

1、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麼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二、談話導入

(出示課本情境圖)

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麼?(指南針)

三、學習新課

1、瞭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針圖)由學生彙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料,教師給予歸納,並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

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製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後來又發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指南針現在的指示說說校園裏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什麼建築。(北面是教學樓,南面是花壇,東面是圖書館,西面是體育館)

3、藉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麼位置?你是怎麼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

從“東”出發,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麼建築。

四、鞏固練習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後製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4、出示我國行政區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廈門的位置,說說廈門在北京的什麼方向,

北京在廈門的什麼方向?

接下來讓學生獨立填寫:

(1)廈門在北京的_____方向

(2)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

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3)北京的東南方有_____省市。

五、全課小結

1、這堂課學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2、交流預習2:生活中什麼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3、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理解平均數

1、師出示一杯水,告訴學生這一大杯水大約600克,而後把這杯水分別到入4個杯子中(每個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們能求出這4個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嗎?

學生動手解決,並交流解決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數”

二、學習計算平均數

1、出示情景圖:說說老師和同學們在幹什麼?

2、出示統計圖:引導學生收集信息。

3、引導學生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利用這個統計圖,你們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後交流方法。

4、提出問題:生活中,大家分頭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大家是怎樣集中過來的?如果沒有這個統計圖,只是每個人彙報自己收集了幾個?你們有什麼辦法可以知道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多少個?

5、小組討論解決的方法並派代表交流,並說說13個就是平均數,那是不是說他們每個人都是收集13個呢?理解平均數是個虛的數。

教師帶領學生共同理解平均數的計算過程以及其中蘊涵的意義。

6、小結

師:同學們,電視上比賽評分時,爲何要去掉一最高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說說理由嗎?

引起了學生的激烈討論。學生通過討論解決實際問題,對平均數的理解又上升到一個高度,明白平均數不是一個實在的數,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是爲了讓最後得分不會偏離平均分太遠。

三、鞏固訓練

另外一個環保小組也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小軍收集15個,小偉收集16個,小朋收集12個,小新收集了13個,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幾個?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過程。

2、初步學會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瞭解豎式每一步計算的含義。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和積極的學習態度,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掌握計算方法。

難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一、提出問題

(出示主題圖)

師:元旦到了。小明、小華和小英正在用彩筆畫畫,準備佈置“迎接元旦”專刊。他們要用美麗鮮豔的彩色圖畫歌頌偉大的'祖國,迎接新年的到來。從這幅圖畫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呢?引導學生提出:他們每人都有一盒彩筆,每盒12枝。他們一共有多少枝彩筆呢?

先請同學們估算一下,3盒大約有多少枝彩筆?

教師提問:如果我們要知道準確的枝數,該怎麼辦呢?

小精靈問了:怎樣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筆?

二、探討交流

請同學們說一說:(1)用什麼方法計算?怎麼列式?(2)12×3表示什麼意思?(3)這道題與我們以前學過的乘法計算有什麼不同?

教師提問:這道題該怎樣算呢?

讓小組內每個同學先思考3分鐘,在紙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來。也可以擺出小棒(或其他學具)或畫畫圖等。如果能想出幾種算法的,就把幾種算法都寫出來。

完以後,在小組裏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說給同組的其他同學聽。

小組長歸納一下本小組一共想出了哪幾種算法。這時教師巡迴瞭解各組的情況,尤其要鼓勵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積極參與小組的活動。

全班彙報。由各小組的代表向全班同學彙報自己小組的各種算法,教師將其板演在黑板上。

三、分類評價

教師提出要求:現在同學們想出了這麼多種算法,我們能不能把這些算法分分類,看看一共有幾種思路。

估計學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幾類:

1、擺學具求得數。

引導學生擺。因爲一個因數是12,所以一行擺1捆零2根;因爲另一個因數是3,所以擺3行,一共擺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2、畫圖求出得數。

例如畫出如下的圖:

3、連加法。

12+12+12=36 4、數的分解組成。

10×3=30

2×3=6

30+6=36 5、拆數法。(轉化成表內乘法) 8×3=24

或7×3=21

或6×3=18 4×3=12

5×3=15

18+18=36 24+12=36

21+15=36

評價各種算法,組織學生議論,每一種算法是怎麼算的,各有什麼適用範圍。

1、擺學具和畫圖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但我們學了數學以後就應儘量使用計算的方法來算。

2、根據乘法的含義用連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數的個數比較多,算起來就比較麻煩。

3、把一個因數分解成幾個十和幾個一,分別與另一個因數相乘,再把幾個乘積加起來。這種方法不管因數是幾都能算。

4、把一個因數拆成幾個一位數,再分別和另一個因數相乘,然後把幾個乘積相加,這種方法不管因數是幾也都能算,但有時也比較麻煩。如25×6=9×6+8×6+5×6+3×6等。

四、介紹豎式

從剛纔議論的結果來看,用數的分解組成方法來算比較簡便。那麼我們能不能把這三個算式像加法豎式那樣合併成一個豎式呢?下面就請大家打開課本第74頁看看小英是怎樣列出乘法豎式的。

先出示有部分積相加的豎式,再出示簡便豎式,並說明爲什麼可以寫成簡便豎式。

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題,教師巡視瞭解情況。如有發現錯誤,指導訂正。

五、鞏固練習。

學生完成練習十六的作業。每道題先讓學生估算,然後再用豎式計算。

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說說爲什麼是用乘法計算。

第2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同桌互相檢查並說說自己是怎麼算的。

第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再交流這道題有哪幾種算法。

六、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在筆算時你認爲要注意什麼?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篇八

一、教學內容

複式統計表。(教材第36~37頁例1)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複式統計表,能將兩個簡單統計表合成一個複式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2.使學生在認識、填寫、分析複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學習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認識複式統計表,會填寫信息。

難點:通過數據的整理和分析,使學生能對數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學校開運動會準備購買一批水果,下面是一位同學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吃的一種水果的情況。(課件出示下面表格)

師:你能說一說每種水果的喜愛人數分別是多少嗎?(點名學生回答)

師:上面的統計表就是我們上學期學過的簡單統計表,它能直觀看出各種數據是多少,不過如果我們想知道班上男生和女生對這五種水果的喜歡情況,它就無能爲力了。這時候我們就需要用另外一種統計表來表示,這也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複式統計表。(板書課題:複式統計表)

二、學習新課

教學教材第36~37頁例1。

(課件出示教材第36頁例1情境圖)

(1)調查數據,完成簡單統計表。

師:這幾幅圖中的同學分別在幹什麼?(點名學生回答)

引導學生看圖,明確有的學生在看書,有的學生在看電視,有的學生在玩電子遊戲,有的學生在踢足球,有的學生在畫畫,有的學生在跳繩。

師:你最喜歡哪種活動呢?(小組交流討論)

師:如果我們希望分別瞭解本班男生、女生最喜歡的活動情況,我們應該如何設計統計表?

引導學生應按男生、女生分別統計,並製作成兩張統計表。(課件展示下方統計表)

點名兩位學生分別統計本班男生、女生最喜愛的活動,根據學生統計情況師生一起填表。

師:從上面的兩張統計表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點名學生回答)

師:這兩張表有什麼共同點?又有什麼不同點?(小組交流討論)

引導學生觀察兩張統計表,注意到兩張表統計的項目相同,都是2行7列,都是統計人數,不同之處是統計對象分別是男生和女生,表格中數據不同。

(2)將簡單統計表合併成複式統計表。

師:上面的每張統計表都只是獨立反映了男生、女生最喜歡的活動的人數。如果要對男生、女生最喜歡的一種活動的人數進行比較,就顯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們就想到把這兩張簡單統計表合併成一張統計表。

師:這張統計表和以前的統計表有什麼區別?又有什麼相同點?(小組交流討論,點名小組代表回答)

師:男生、女生合併在一起,自然由簡單統計表的2行變爲3行,列不變,仍爲7列。

師:該統計表填寫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歡的活動數據,像這樣的統計表就是複式統計表。複式統計表可以表示多組數據,簡單統計表只能表示一組數據,與簡單統計表相比,複式統計表更有利於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

引導學生明確:複式統計表左上角的一個格用斜線隔成三部分,分別表示表內橫向、豎向所放內容以及所統計數據的。名稱。豎排表示統計的對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對應表頭處寫“性別”。橫排表示的是最喜歡的活動情況,因此對應表頭處寫“活動”。中間部分是不同性別最喜歡的活動人數,因此在表頭對應的中間格寫“人數”。

組織學生獨立地將兩張統計表中的數據填入教材第37頁的複式統計表,並在小組中相互交流和檢查。

根據學生填入統計表中的數據,組織學生完成教材第37頁例1第(1)、(2)、(3)題。

師:通過解決這3個問題,你能說說複式統計表的優點嗎?(點名學生回答)

引導學生明確:複式統計表反映的內容更豐富,更容易比較幾個相關聯的事物,對錶中數據進行計算也更直觀。

三、鞏固反饋

完成教材第37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討論)

根據調查的實際結果填表並回答問題,略。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使學生結合實際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熟記1千米=1000米。

教學步驟

一、通過觀察等實踐活動爲新授知識作好準備。

教學前可利用課外活動、隊活動等時間進行一些觀察度量等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一些感性知識。A參觀車丫和碼頭,看看汽車、火車和輪船的航運里程票價表。B觀察公路的里程碑,並從這塊里程碑直到下塊裏和碑,實地觀看100米------5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體會一下1千米的實際長度。C測量操場四周的長度(或跑道的長度),算一算要繞幾圈(或直幾個來回)纔是1000米。這樣使學生對“千米”的長短有初步的瞭解。

二、複習

1、提問: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2、口答:1米等於幾分米,1分米等於幾釐米,1釐米等於幾毫米,1米等於幾釐米。

3、填括號(說一說推理過程):

2米=( )分米 50分米=( )米

6釐米=( )毫米 30釐米=( )分米

7分米=( )釐米 80毫米=( )釐米

三、新授

1、導入新課

量比較精密的零件常用毫米作單位;量課本的長、寬一般用釐米作單位;量教室的長、寬可用米作單位;那麼

測量兩個城市之間的路程用什麼單位合適呢?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

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2、聯繫實際,初步認識“千米”。

(1)知道了1米的長度,你能想象出1000米有多長嗎?

(2)出示運動場遺產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並想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大約是1000米。

(3)推出“千米”概念,揭示進率。

A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

B引導學生對上式等號兩端進行比較:用等號連接,說明它們所表示的長度怎麼樣?等號兩端的數字和單位相同嗎?

要表示一個距離的長短,能一不能只看數字:還要看什麼?

C熟記進率。想想看:“千米”中的“千”相當於1000中的幾個“0”?1000中的幾個“0”相當於一個“千”?

四、練習

1、根據實際情況正確選用單位。

教室長3( ),小明身高130( );高速公路長50( );鉛筆尖長4( )。

2、把下面各數按從小到大排列起來。

2釐米 2分米 2千米 2米粉2毫米

3、帶領學生觀察:課前在一條直的路邊量出100米的距離並在兩端插上標杆。問學生:幾個這樣的長度是1千米?

4、要求學生課後以小組爲單位做第71頁“做一做”,中的兩道實踐題。

五、總結(略)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十

教材分析:

複習的重點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統計,面積以及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其他內容也比較重要,也要讓學生理解並掌握。數學廣角主要是爲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學生只要初步體會集合、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就可以了,所以只在練習中出現,加深瞭解。

複習目標:

1、通過總複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進一步提高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2、通過練習,使學生的計算能力、數感、空間觀念、統計思想,以及應用意識等得到提高與發展。

3、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複習重點:

有關除法、乘法計算,統計知識、面積,以及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複習難點:

能運用所學知識正確分析、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以及統計觀念、空間觀念的培養與加強。

第五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用乘法、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課本第115頁的第11、12題,練習二十五的第14~1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乘法、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能較熟練地進行運算。

2、瞭解用乘法、除法可以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出示口算卡)。

5010

8200

400310

56

800 8

255

20xx

555

2、計算。

20307

50612

40085

45063

要求

(1)學生獨立計算。

(2)彙報結果,並說一說計算的步驟、方法。

(3)全班交流評價。

二、要點複習

1、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出示題目:圖書館裏有16個書架,每個書架有5層,每層放8本,書架一共可以放幾本書?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出示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

(2)根據題中數量關係,正確列式計算。

(3)在學生解答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巡視,有目標地啓發,引導有困難的學生達到基本要求。

(4)鼓勵學生根據題目中給出的條件和問題,選擇正確的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解答。一般情況下學生解答方法有: 8516 8(165) =4016 =880 =640 =640

(5)組織交流。

①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表達解決問題過程和結果的學習活動。

②各小組推出代表向全班學生展示解決問題的方法。

2、用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出示題目:某送奶站共有3個送奶小組,每個小組有4人。每天要送牛奶816份,每個送奶員要送多少份?

(1)學生理解題目中的數量關係,並列式計算。

(2)啓發、引導有困難的學生達到基本要求。

(3)組織交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表達解決問題過程和結果的學習活動。

各小組推出代表向全班學生展示解決問題的方法,說明每-步解決了什麼問題

(4)教師小結。

三、課堂活動

課本第115頁的第11、12題。 讓學生了解題意,根據題目中繪出的條件和問題,選擇正確的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

四、課堂作業

課本第120頁的第14、15、16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