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2、通過探究活動,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教學重難點

一位小數的加法、減法計算。進行加法、退位減法。小數點對齊。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主體圖。(用幻燈投影或掛圖)

請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獲取了哪些信息?(學生到商店裏買學習用具。從圖中可以知道一些商品的單價:鉛筆盒6.8元,書包25.8元,練習本2.6元,橡皮擦0.5元,卷筆刀0.8元,鉛筆0.6元,水筆 1.2元)。

二、經歷探究,獲取新知

1、教師:同學們已經學過了整數的加、減法,也學會了簡單的分數加、減法,現在,我們又認識了小數,請猜一猜,我們也應該學習小數的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2、教學例3

1個卷筆刀和1枝鉛筆,一共多少錢?

(1)卷筆刀多少錢?鉛筆多少錢?

要計算一共多少錢?必須用什麼方法計算?(加法)

(2)你們認爲怎麼算?是怎麼想的?

放手讓學生探究方法,嘗試計算。

學生經過討論、交流,一般會出現兩種計算方法(一種是化角爲單位計算;另一種是以元爲單位,直接用小數計算)。

學生彙報計算結果後,教師引導全體學生一起探究用小數直接計算的方法。

(3)要點分析。

①驗證答案:1.4元=1元4角,結果正確

②觀察算式:

特徵1:小數點對齊。(相當於整數加法的數位對齊)

這裏不僅要求二個加數的小數點對齊,而且要強調和小數點要和加數的小數點對齊。

特徵2:計算過程,方法與整數加法相同。

3、教學例4

(1)提出問題:一個卷筆刀比一枝鉛筆貴多少錢?

(2)探究計算,引導用小數直接計算。

0.2元=2角 8角-6角=2角結果正確

(3)出示例4

一枝水筆比一枝鉛筆貴多少錢?

①要求學生用小數直接計算。

②嘗試計算,彙報結果。(展示演示板)

1.2-0.6=0.6元

③說一說計算要點。

兩點:一是小數點對齊;二是減法退位,方法於整數減法退位是一樣的。

4、課堂小結

(1)教師說明直接用小數計算的簡便情況,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認識掌握小數計算的重要性。

(2)學生說明小數計算要點。

三、課堂活動

1、課本第96頁的“做一做”

第(1)題是小數加法。學生獨立完成。

第(2)題既有小數加法知識,又有小數大小比較知識。

第(3)題,讓學生自己提問題,引導學生提簡單的加、減法計算問題,並進行計算。

2、補充問題。

圖中“找你6角”,猜一猜:小紅給售貨員多少錢,可能,買了什麼商品?

啓發:找出購買商品的錢數尾數有4角的。

四、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二的第1-3下列各題。

五、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學會了什麼?

課後習題

完成課後練習題。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學會正確解答簡單的有餘數問題,會正確的寫出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

3、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有餘數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口算

14÷4

22÷6

36÷7

47÷5

39÷9

2、先列算式,再口答下面各題

(1)、17個蘋果,每5個裝一盤,可以xx盤,還剩xx個。

(2)、每盒飲料4元,19元能買xx盒,還剩xx元。

看來大家掌握的真的很棒!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餘數的除法如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題圖(例5)

師:同學們,圖上這些小朋友在幹什麼?生:划船

師:從圖上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

生:有22人去划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

師:最多坐4人,什麼意思,我有點不明白,誰能幫幫老師?

生:就是能坐1人,2人,3人,4人,就是不能坐5人

師:哦,謝謝你,解釋的很清楚,你們聽明白了嗎?最多坐4人,就是能坐1人,2人,3人,最多隻能坐4人

師:那這裏的數學問題是什麼?你找到了嗎?

生:問至少要租幾條船?

師:你找的很對,你能幫老師解釋一下這裏的至少嗎?

生:就是最少的意思。

師:哦,就是最少要租幾條船?現在誰能完整的說說這道題目?

生:22人去划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至少要租幾條船?

師:如果有6人去划船,每條船安排1人,需要幾條船?安排2人呢?3人呢?你發現了什麼?

生:我發現每條船坐的人越多,用的船越少。

師:那我們這裏每條船上應該安排幾人,才能用最少的船?

生:坐滿,也就是坐4人

現在請你用畫一畫或者寫一寫的方式來解答這個問題。

生1展示:我用了4個圓來代替4個人,共用了5條船還餘兩個人。

生2展示:我用一個大圓代替一條船,直接往裏面寫4,就代表坐了4人,還餘下2人。

生3展示:我用豎式算的,22個人,每條船坐5人,坐了20人,還餘下2人。

師:謝謝你們爲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解決方法!現在你們能根據她的方法來列算式嗎?

生:22÷4=5(條)……2(人)師:爲什麼用除法?生:因爲四個四個的分,就是求22裏面有幾個四,所以用除法?

現在我們已經用算式解決了這個問題。那麼至少要租幾條船?生1:5條生2:6條

師:看來餘下的2人是關鍵!那麼餘下的2人應該怎麼辦?

生1:餘下的2人應該再租一條船。生2:我也認爲餘下的2人要再租一條船!

師小結:餘下的2人如果是你,不讓你去,你樂意嗎?要想一起去,就得再租一條船!所以我們要用5+1=6(條)

2、運菠蘿

師:划船劃累了,你口渴了嗎?王叔叔爲我們準備了菠蘿,誰能讀一下?

生讀題。

生自由列算式!

學生展示:27÷8=3(次)……3(箱)3+1=4(次)

師:爲什麼要加1?生:因爲剩下的3箱還得單獨再運一次。

師小結:像這種處理餘數時,給商加1,我們稱爲進一法。

3、買麪包

師:同學們,王叔叔還給我們準備了肉鬆麪包。看圖你知道了什麼?

生:麪包3元一個。

師:出示問題。我拿10元錢最多能買幾個?請你列出算式並說說理由

生:10÷3=3(個)……1(元)因爲剩下的1元買不了一個麪包

師:像這樣餘數對商沒有影響,直接去掉了,我們稱爲去尾法。

4、對比總結

划船和買麪包這兩種情況對餘數的處理相同嗎?爲什麼?

生:因爲划船的餘下的2人也得去,而餘下的1元卻買不了一個麪包

師小結:也就是這兩個是不同的實際問題,要結合生活中的實際處理餘數。

三、鞏固練習

1、判斷(說明理由)

李阿姨縫製上衣,每件上衣釘7個釦子,38個釦子可以釘幾件上衣?

38÷7=5(件)……3(個)

5+1=6(件)

答:38個釦子可以釘6件上衣。

2、下面各題是選“去尾法”還是“進一法”

(1)做一張牀單需要2米布,7米布最多做幾張牀單?

(2)50個奶油蛋糕,每8個裝一盒,至少要用多少個盒子?

3、旋轉木馬8元玩一次,50元能玩幾次?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能談談你的收穫嗎?

生1:我知道了對餘數的處理有“進一法”和“去尾法”

生2:我知道了處理餘數時要考慮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板書

有餘數的除法

解決問題

22÷4=5(條)……2(人)

5+1=6(條)

答:至少要租6條船。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三

教學內容:

教材第44-45頁練習九7-12題

教學目標:

1、鞏固複習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

2、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地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正確、熟練的進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確率。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的知識正確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口算卡片 紅旗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基礎知識練習。

1、70×7060×9080×5011×4030×8020×7040×6031×20

2、學生們完成後,選兩行學生按順序每人一題訂正結果,教師要統計學生口算的正確率,對做得又對又快的學生及時鼓勵表揚,有錯誤的學生要讓其說出是哪道題錯了,教師給予板書,幫助學生改正。通過練習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問題,能夠從中瞭解到好的計算方法,這樣可以使自己的計算更準確、更迅速。

3、老師選兩個學生當代表到前面比賽,其他學生在教材上完成,到黑板上的學生按箭頭的順序分別把答案寫在題目的兩邊,做得又對又快的學生奪得小紅旗。

讓學生一起訂正,在教材上全部做對的學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紅旗。(通過比賽讓學生明白看,一味只圖快,做的題不正確,是得不到紅旗的)

二、探究新知

1、運用口算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看教材第44頁的第7題,這是一道圖文結合的題。引導學生認真看題中的文字,還要認真觀察圖,看圖中都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說一說,你從題中都知道了什麼。

老師引導學生想

(1)題中讓我們解決什麼問題?

(2)解決這三個問題需要哪些數據信息?

(3)在充分分析題意之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交流解答過程,訂正結果。

例:50×11=550(千克)

答:李紅家的蠶子可產蠶550千克。

50×80=4000(千克)

答:李家村的蠶子可產繭4000千克。

18×50=900(元)

答: 50千克繭能賣900元錢。

2、小象出生後,體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20年後這頭大象重多少千克?

(1)讓學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題需解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需要的信息數據。學生之間互相訂正,互相補充。

(2)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計算過程和結果。

例:200×20=4000(千克)

4000=100=4100(千克)

答:20年後這頭大象重4100千克。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口算。

2、小明要買12本書,每本書19元,小明大約要帶多少元錢?

3、教材第45頁的第10題。

四、思維訓練

1、不計算,把估算結果寫在括號裏。

100×24200×3032×1074×10020×4060×506×10010×70012×3034×440×6+857×0+57

2、李叔叔平均每天組裝19輛自行車,9月份大約共組裝多少輛自行車?

3、海龜出生後,體重平均每年增加100克。40年後它的體重將增加到4080克。小海龜剛出生時有多少克?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練習,在練習中使學生鞏固複習了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學生能熟練的進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確率。尤其是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地解決問題。總結出了實際問題中隱含的數量關係:單價x數量=總價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2.初步理解時間和時刻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習的熱情。

【重點難點】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學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

【教學過程】

一、認識24時記時法

1.出示情景圖,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現在是幾點嗎?你認識時間嗎?

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信息。

2.提出問題:它們表示的是幾時?

3.組織學生回答相關問題。

4.出示圖片場景:

讓學生根據場景中的的信息,討論21:00是幾時?並說說生活中,你在什麼地方還建過這樣表示時間的方法?

5.老師結合實物,幫助學生理解1天內,鐘錶的時針正好走兩圈,一共是24小時,後學生動手操作,感受一天共有24小時。

介紹“24時計時法”在一天裏,鐘錶上的時針正好走兩圈,共24小時。通常採用從0時到24時的計時法,叫做24時計時法。

6.瞭解一日24小時的由來。

二、學習24時計時法的表示方法

1.師出示鐘面,引導學生觀察鐘面上有什麼?說說鐘面內圈的數表示的是什麼?外圈的數表示的是什麼?

2.學生觀察自己的鐘面,討論外圈的數和內圈的數有什麼關係?

3.老師撥時針,讓學生說說這個時間怎樣表示?(凌晨1時,中午十二時)

4.師再撥時針,讓學生學習下午1時到晚上12時用24時計時法的方法(下午1時,下午5時,晚上9時,晚上12時)說說是怎樣想的?

5.例題分析:

普通計時法上午7時中午12時下午4時下午6時40分 晚上9時12分

24時計時法19時 23時40分

練後想一想: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之間有什麼聯繫與區別?

6、同桌互動,一個說一種表示方法,另一個同學回答另一種表示方法。

三、練習鞏固

1.學生獨立完成:連一連後交流各自的想法。

2.回答問題:

(1)下面的說法正確嗎?(打手勢)

①18時就是下午8時。

②工人上午8:00上班,下午16:30下班

③深夜12時就是24時,也是第二天的0時。

(2)師出示一個鐘面,指針指着一個數(8或10)

想一想:現在鐘面上所表示的是幾時?”(可能早上8時,也可能晚上8時。)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實例和具體活動,感知鏡面對稱現象。掌握鏡子內外圖形對稱、左右錯位的規律,能利用鏡子尋找對稱軸(特別是不能對摺的物體)。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發現、交流,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特徵的過程,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解釋生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新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探索鏡面對稱的一些特徵。

教學難點:

感知鏡面對稱現象,發展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鏡子。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引入新課

1、講《猴子撈月》的寓言故事。猴子在路邊散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現井邊有一輪圓月,猴子以爲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裏;猴子大聲叫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兜。衆猴子怎麼也撈不出“月亮”。問題:“這是什麼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裏,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在生活中,你們好有沒有發現類似的現象?”(照鏡子時,出現的現象;光滑的地板也會出現倒影等。)

2、揭示課題。

(1)總結,說明以上幾種現象的特徵。

(2)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學。

二、組織活動

1、教師示範。

(1)在黑板上貼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

(2)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裏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3)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麼?有什麼發現?(看到“王”字,鏡子裏的圖形是鏡子外圖形的對稱圖形。)

(4)讓學生試一試。

2、試一試。

第(1)題:讓學生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鏡子裏的圖形和整個圖形。說一說,看到了什麼。在書上畫出對稱圖形。說一說,這條虛線在對稱圖形中稱什麼?

第(2)題

(1)鏡子中的小女孩是舉起了左手,小女孩其實舉起的是哪隻手?

(2)從鏡子你能知道現在是幾點嗎?

(3)小組討論:你發現了鏡子中有什麼數學學問?究竟小女孩照鏡子時是幾時?

(4)小組代表彙報小組討論的成果。

3、小遊戲

模擬照鏡子的遊戲。

師:假設蘇老師站在鏡子前,誰來做鏡子中的蘇老師呢?

(師生表演。)

採訪鏡子中的人:你爲什麼能做得這麼準確?

(同桌互相做遊戲,請一組學生全班展示。)

三、歸納小結,提升認識

師:今天同學們有什麼收穫?你的心情怎樣?

(評析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關注學生情感。)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六

複習內容:

簡單的數據分析、求平均數,小數的讀寫、簡單的加、減法。(課本第113頁的第5、第115頁的第9、10題,練習二十五的第5、10~12題。)

複習目標:

1、通過複習,加強統計觀念的培養。

2、使學生能對數據進行簡單分析,根據分析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

3、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4、進一步體會小數的含義,掌握小數的讀寫法,並能進行簡單的小數加、減法運算。

教學過程:

一、統計知識點

1、出示:某地區1994~20xx年沙塵天氣情況統計表。

2、學生取出方格紙,按照統計表數據製作統計圖。

(1)教師出示圖例,引導學生製作。

某地區1994~20xx年抄塵天氣情況如下圖,讀懂統計圖。

橫軸上表示什麼?縱軸表示什麼?(使學生明白橫軸上表示年份,縱軸表示沙塵的天數)

(3)指導畫圖。

①縱軸上每格表示多少天?1996年的13天應該怎麼表示?(使學生懂得這裏每格表示2天。但是這不是確定的,也可以改成每格表示1天)

②學生嘗試畫圖,教師巡視輔導。

3、回答問題。

(1)從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麼感想?(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從表中得到的信息。如近十年,每年都有沙塵暴)

20xx年沙塵暴天氣最多達20天,近幾年沙塵暴天氣逐步增加。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2)算出這個地區10年中平均每年的沙塵天數。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後彙報答案,說出想法。

二、小數的初步認識

1、小數的讀法

教師:你們都認識這些數嗎?是什麼數?

2.54 0.09 4006.57 5.6 7.089 123.59 800.9 22.709

(1)請學生讀出這些小數。

(2)你還知道哪些小數?說一說,讓同學寫一寫。

2、小數大小比較。

(1)出示兩組小數讓學生比較大小。

①1.02〇0.98元 0.69元〇0.7元 4分米〇3.8分米 l.2米〇 0.12米

②四名同學身高統計表(單位:米)

姓名王鳳李娟劉麗李芳

身高146150135148

(2)讓學生說一說想法和比較後的體會。

雖然學生根據小數的含義進行,但是也可以讓學生明白一些簡便的比較方法,比如整數部分大的,這個小數就大;整數部分小的,這個小數就小。

3、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2.5+4.3= 1.8+0.4= 1.1一0.4=

先計算,說一說計算時要注意什麼?

三、課堂活動

1、練一練:課本第115頁的第9、10題。

2、課內外作業:課本第117頁的第5、10、11、12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複習,你進一步知道了什麼?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七

教學內容:

教材第67頁練習十六第5~8題。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口算

23×30 40×30 60×700 32×40

80×70 90×42 65×100 700×2

60×72 48×20 37×20 87×30

二、計算

完成教科書第76頁練習十六的第5題。

讓學生用豎式的方法獨立完成,然後教師講評,講講時要提醒學生哪一位上滿幾十要想前一位進幾。

三、解決問題

完成教科書第67頁練習十六的第7、8題。

讓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講評時要學生說出解題思路和計算的過程。

提醒:第8題,求的是56套明信片共賣多少錢?和每套明信片有12張,有沒有聯繫?要讓學生分析出每套12張是一個多餘的條件。

四、遊戲活動

完成教科書第67頁練習第6題。

根據班級具體情況,可多增加一些題目,有幾道算式的結果要相同,爭取讓每一位學生都拿到一道算是二。算式的結果與蜜蜂身上的數相同的就可認爲蜜蜂停在這朵花上。

五、課堂小結

教學反思: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複式統計表,能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填寫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認識、填寫、分析複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學習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複式統計表,會根據複式統計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通過數據的整理和分析,使學生能對數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並會製作複式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知識鏈接

最近天氣越來越熱了,喜羊羊去摘了好多水果給羊村的孩子們,瞧!你能根據這幅圖提出數學問題嗎?

爲了能更好的統計數據,我們可以利用單式統計表。

提問:對比一下,單式統計表有什麼特點。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1、收集數據同學們一起收集我們班同學最喜歡的課外活動。再進行整理現場組織:請兩個小助手,一名同學數,一名同學寫。

先完成男生最喜歡的活動,再完成女生最喜歡的活動。

【設計意圖】聯繫生活實際,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爲出發點,創設了一個調查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統計的必要性,爲複式統計表的學習做好鋪墊 2、分析數據請同學們比較兩張表。每張表統計的活動都是一樣的。我們可以把這兩張表合成一張表。

同學們靠自己多次嘗試,教師引導多次修改,最終合成一張完整的複式統計表。

分析統計表裏的數據,提問:你能得到什麼信息,有什麼建議。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新課教學的主體,在認識、填寫、分析複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培養數據分析觀念。單式統計表入手,把握學生知識的起點,通過對比分析,引發學生內在的認知衝突,從而產生合併創造一個更簡潔的表格的慾望,真切地感受到複式統計表的優越性和必要性,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幫助學生分析數據背後的信息。

3、對比表格請同學們對比單式統計表和複式統計表,你發現了什麼?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對比,概括出複式統計表的優勢。

三、鞏固運用,拓展提升1.教材38頁練習八第1題。

思考:怎樣閱讀表格?引導學生根據表格結構有序地閱讀信息,在此基礎上完成本題辨析。

2、創造統計表。

分小組統計三名同學的基本信息,再根據這些信息繪製一張複式統計表。

【設計意圖】通過分層練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鞏固運用複式統計表,在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回顧總結,積累經驗1.回顧課堂,暢談收穫這節課我們研究了什麼問題?你有什麼收穫?

信息單式統計表複式統計表統計項目一項多項數據一目瞭然方便對比特點表類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九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爲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而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於分數的理解:分數是一種過程,是一種數量關係的刻畫,分數是過程的記錄,並不只是結果,是分數關係的表徵,並不僅僅是對象的本身。

理念與策略:

1、找準起點。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爲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走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樑。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麼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以1/2爲基本模型構建對分數意義的初步理解。

2、充實素材。應用了課件的優勢和學生手中的材料,讓學生折一折,塗一塗,看一看,比一比。從不同角度體會把一個圖形“平均分”,得到的每一份都是這個圖形的二分之一。

3、充分活動。提供充分的實際操作時空,讓學生選一選、塗一塗、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充分理解幾分之一的數學意義,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4、開放選擇:習題拓展,讓各層次水平的學生進行數學參與。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通過操作、比較、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認識幾分之一的過程,體會幾分之一的含義。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現過程和操作過程。

教學準備:

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和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經驗

師:同學們小新想邀請大家去他的生日派對,你們想去嗎?那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師:小新的好朋友妮妮和阿呆也來到了小新的生日派對,他們走進了蛋糕房,這有4個蛋糕,怎樣分給他們才公平了?你能用一個整數表示出一個人有多少塊蛋糕嗎?

生:每人兩個。用數字2表示。

師:像剛剛這種分法數學上我們叫做?

生:平均分。(副板書:平均分)

師:這兩塊蛋糕平均分給他們,每人分多少?你能用一個整數表示嗎?

師:這隻有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他們兩個每人分幾個?

師:那麼“半個”就是“一半”,半個蛋糕還能用整數表示嗎?

生:不能。

師:是的,當整數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請分數幫幫忙,這半個蛋糕我們可以用分數1/2來表示。(副板書:1/2)

師:讀分數時我們從下往上讀,爲什麼能用1/2表示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認識簡單的分數幾分之一。(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導入環節,由學生所喜愛的動畫人物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回顧平均分,從整數過度到分數,初步感知分數產生的意義。“一半”是學生的生活經驗,而“1/2”是生活數字化的結果。學生藉助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在“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之間架構起知識橋樑。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

師:一個蛋糕應該怎樣平均分了?請你用課前老師發的圓片代替蛋糕試着分一分。

師:找一個同學上來分一分。

關注:學生操作的語言表達教師引導對摺重合,虛線描摺痕,爲了能讓大家看得更清晰,老師快速的塗色(斜線表示)

師:你們也是這樣分的嗎?那好,現在請孩子們把圓放進課桌裏面去。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圓,這個圓被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多少?

追問:這一份是誰的1/2?

師:老師也分了一次,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是怎樣分的?(PPT演示)

小結:分後的兩塊月餅大小完全一樣,這種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設計意圖:接下來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摺1/2,讓學生上臺操作,把一個圓片平均分成兩份。全班一起說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認識後,初步感知和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

三、認識幾分之一。

師:這個月餅被我們分成了幾份?怎樣分的?其中的一份是這個月餅的一半,這半個月餅就是?

追問:半塊月餅是誰的1/2。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這句話。

師:這條橫線表示平均分,那這個2表示什麼?生:分成了2份。追問:怎樣分的?

師:1表示2份中的一份。(副板書:二份中的一份)誰能完整的說一說?

師:這根接力棒紅色的部分請你用一個分數表示。這條線段的紅色部分用分數表示爲?

師:孩子們,不同的三個物品,爲什麼都能用1/2表示了?

生:因爲都是平均分。

師:平均分成了幾份?那其中的一份就是?師:誰能完整的說一說。

小結;

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2分,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1/2。師:圓紅色的部分用一個分數表示,現在圓有什麼變化?紅色的部分怎麼表示?現在了?

師:爲什麼大小不一樣的圓都能用1/2來表示?

生:因爲是把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師:誰能像他這樣有條理的再來說一說?

師:出示不是平均分的一個圓。這個圓的陰影部分能用1/2表示嗎?

小結:看來要想用分數表示必須要平均分。

認識1/4

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寫作( )/( )爲什麼填4。

認識1/3

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寫作( )/( ) 。

爲什麼填4?爲什麼填1,你是怎樣想的?

認識1/5

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

除了第一塊,還有嗎?(這三個分數結合PPT講)思維拓展:如果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5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10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9份取其中的兩份是?設計意圖:學生初步感知和理解1/2後,我通過月餅、接力棒、線段三種不同物體、以及大小不同的圓強調平均分成兩份,理解分數意義。然後在理解1/2的基礎上認識1/3、1/4、1/5,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內化分數意義的理解。從分數意義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學習分數的讀、寫法。

四、分數的寫法和讀法

先寫分數線,表示把月餅平均分;

再寫分母“3”,表示平均分成三份;

最後寫分子“1”,表示三份中的一份。(板書:分數各部分名稱。)同桌間互相說一說1/2各部分的`名稱。

五、動手摺1/4。

投影展示不同的形式。

小結:雖然折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1/4。

六、練習。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

使學生結合實際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熟記1千米=1000米。

教學步驟

一、通過觀察等實踐活動爲新授知識作好準備。

教學前可利用課外活動、隊活動等時間進行一些觀察度量等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一些感性知識。A參觀車丫和碼頭,看看汽車、火車和輪船的航運里程票價表。B觀察公路的里程碑,並從這塊里程碑直到下塊裏和碑,實地觀看100米------5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體會一下1千米的實際長度。C測量操場四周的長度(或跑道的長度),算一算要繞幾圈(或直幾個來回)纔是1000米。這樣使學生對“千米”的長短有初步的瞭解。

二、複習

1、提問: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2、口答:1米等於幾分米,1分米等於幾釐米,1釐米等於幾毫米,1米等於幾釐米。

3、填括號(說一說推理過程):

2米=( )分米 50分米=( )米

6釐米=( )毫米 30釐米=( )分米

7分米=( )釐米 80毫米=( )釐米

三、新授

1、導入新課

量比較精密的零件常用毫米作單位;量課本的長、寬一般用釐米作單位;量教室的長、寬可用米作單位;那麼

測量兩個城市之間的路程用什麼單位合適呢?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

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2、聯繫實際,初步認識“千米”。

(1)知道了1米的長度,你能想象出1000米有多長嗎?

(2)出示運動場遺產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並想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大約是1000米。

(3)推出“千米”概念,揭示進率。

A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

B引導學生對上式等號兩端進行比較:用等號連接,說明它們所表示的長度怎麼樣?等號兩端的數字和單位相同嗎?

要表示一個距離的長短,能一不能只看數字:還要看什麼?

C熟記進率。想想看:“千米”中的“千”相當於1000中的幾個“0”?1000中的幾個“0”相當於一個“千”?

四、練習

1、根據實際情況正確選用單位。

教室長3( ),小明身高130( );高速公路長50( );鉛筆尖長4( )。

2、把下面各數按從小到大排列起來。

2釐米 2分米 2千米 2米粉2毫米

3、帶領學生觀察:課前在一條直的路邊量出100米的距離並在兩端插上標杆。問學生:幾個這樣的長度是1千米?

4、要求學生課後以小組爲單位做第71頁“做一做”,中的兩道實踐題。

五、總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