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八年級語文《大自然的語言》教案(精品多篇)

八年級語文《大自然的語言》教案(精品多篇)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 篇一

學習目標:

1、瞭解物候的相關知識;

2、品味本文生動優美的語言;

3、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趣。

學習重點:

1、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要點。

2、學習本文生動優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學習難點:

說明的條理性。

學習過程:

一、檢查預習,把握文本內容(師生問好)剛纔同學們和老師是怎樣問好的?我們是用“語言”來表達的。

別以爲只有人才會用語言說話,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也有它的“語言”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說明文《大自然的語言》。以問題形式檢查大家的預習情況。

1、什麼是物候?什麼是物候學?草木枯榮、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爲物候。利用物候來研究農業生產的科學,就是物候學。

2、物候觀測對農業有什麼重要意義?物候反映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比較簡便,容易掌握,可以廣泛應用在農業生產上。

3、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這四個因素能否調換順序?爲什麼?緯度、經度、高下差異和古今差異。不能。課文是按照四個因素的影響程度,由大到小,從空間到時間的順序來安排的,並用序詞標明,使文章條理清楚。--“緯度影響”同學們一定深有感觸,寒冷的冬天大家喜歡去海南旅遊,因爲那裏風光正明媚。

4、研究物候學有什麼意義?預報農時,安排播種日期;安排農作物區劃,確定造林和採集種子的日期;引種植物到氣候條件相同的地區;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的農業發展。

二、分析結構,把握文本條理性過渡:同學們都概括得非常好,那你能說說你是怎樣快速捕捉到這麼多的重要信息的呢?

第4段中結尾有這麼一句話--“物候對於農業的重要性就在這裏。”“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於哪些因素呢?”“首先是…… ”“……是……第二個因素”“……第三個因素是……”“此外……”“物候學的研究首先是……,此外還有多方面的意義”。找總括句:根據經驗,這些總括句一般在語段的開始或結尾,有時在中間。找設問句:設問句,往往提示了下文作者要介紹的內容,也是要重視的信息。銜接各段的連接詞語。(閱讀時可以把這些語句劃出來,就能比較清晰掌握文章的內容了。

小結方法:學習說明文,只要抓住文章中的關鍵性詞句,理解起來就會方便、快捷和準確。希望大家平時讀書看報,經常有意識地訓練自己,培養抓關鍵詞句的能力。

教師小結:本文圍繞“物候學”這門科學,先解釋什麼是物候學,再回答爲什麼要研究物候學,這符合我們對事物的認知規律,也使文章顯得條理清楚,層次分明。體現了說明的條理性。

三、品味語言,體悟文本生動性

1、經過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全文就是圍繞“物候”、“物候學”展開的,而且課文提示語也告訴我們“這篇課文就是介紹物候學的”,而標題卻不用“物候”,爲什麼偏偏要用“大自然的語言”這個說法呢?(教師溫馨提醒:注意文章開頭的提示語)請同學們瀏覽課文,試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來說明。(學生瀏覽、思索、作記號)

明確:課文第2自然段末尾和第3自然段開頭有句話足以說明:課文采用了形象化的說法,可以激發我們的閱讀興趣。這兩句話是:

A、“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B、“這些自然現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爲物候。”(齊讀這兩句話)

2、課文說:“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那麼竺可楨又是用怎樣的語言來介紹這些大自然語言的呢?--請同學們想一想,這篇文章的語言你覺得有什麼特點?(1、2節的語言又有什麼特點)(板書:準確、生動)說明事物不僅要注意準確、科學,而且還力求做到生動形象,而此文是一篇科普作品--要求文字淺顯易懂,切合讀者對象的實際文化水準,又要貼近讀者心態。讀起來令人愛不釋手,欲罷不能。所以本文用語形象生動。

四、延伸課外,激發學生情趣教師:“大自然的語言呵,真是妙不可言:懶漢永遠看不懂,粗心人怎麼能發現。”同學們,你們甘心作懶漢,願當粗心人嗎?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學習提取信息,準確概括內容

2、品析說明文語言的準確生動

3、理清說明的條理和說明方法的作用。

4、發現並欣賞大自然中的物候現象,提高科學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篩選信息,概括內容

品析說明語言的特點

【教學難點】

邏輯順序的判斷

【教學方法】

情景設置法教師示範法合作交流法

【學習方法】

圈點批註法交流合作法

【教學設想】

《語文課程標準》對說明文提出的教學要求是:在閱讀中瞭解說明的表達方式。注意領會作品中所表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

《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介紹物候科學知識的事理說明文。文章以物候爲說明對象,這篇說明文重在說明物候觀測可以預報農時、便利農林業發展等事理。採用了由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條理清晰,層次清楚。說明的語言準確生動,運用了舉例子等說明方法。

教學本課時,一是要讓學生了解說明事物的表達方式,二是要讓學生能夠發現和欣賞大自然的種種物候現象,思考和天氣、氣候的關係,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課件放音樂

師生問好。可以靈活變化。老師好,同學們好。同學們辛苦了。老師辛苦了。同學們請坐下。老師請坐下。老師還是站立着同大家一起學習吧。

一、歌曲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我們剛纔聽的這首歌,所詠唱的是什麼季節?春天。歌曲中的我怎麼知道現在是春天呢?用一句歌詞來回答。哦,是春風吻上我的臉告訴我的,告訴我不要偷懶,讓我珍惜春光。春風拂面,就是大自然的語言啊,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介紹科普知識的說明文——《大自然的語言》,作者是著名科學家竺可楨。

一)、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

1、概括內容要點,提取關鍵信息。

2、品析生動優美、準確嚴謹的語言。辨別舉例子說明方法的運用

3、理清說明的條理。

4、發現生活中的物候現象,欣賞大自然的美好。

我們這節課的學習口號是“我參與,我快樂。”希望同學們能從課堂學習中得到快樂。

二)、我們來檢測一下預習情況,請大家積極舉手搶答。

二、整體感知,理清層次

1、速讀課文,給課文換一個平實的標題。並結合有關語句說明理由。

總結技巧:抓文章的關鍵語句,準確歸納。

草長鶯飛,等大自然的現象,就是大自然的語言。自然現象,叫做物候。看來,文章的標題巧妙點出了說明的對象。

2、速讀課文,按照提示劃分文章結構,在各小題後括號內填寫段落序號。

第一部分、什麼叫物候和物候學。

第二部分、物候觀測對農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

第三部分、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學生依次回答。剛纔我們理清了文章的結構,接下來,讓我們根據問題,從課文中提取信息,迅速搶答。看四大組同學,哪一組表現優秀。

3、速讀,搶答。

注意要抓住關鍵語句來找答案。

什麼叫物侯和物候學

物候觀測對農業有什麼重要意義?

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

研究物候學有什麼意義?

你回答的這樣準確,有竅門嗎,對,提取信息,概括內容的方法是

⑴、準確的區分結構層次

⑵、找出關鍵句、詞語

⑶、提取主幹,去除枝葉

⑷、用自己的話來歸納

4、我們理清了課文的結構,概括了文章的內容,接下來,讓我們判斷一下文章的說明順序。

一、說明什麼是物候和物候學

二、物候對農業的重要意義

三、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

四、物候學的研究意義

1、這四部分是按照“是什麼---重要性---取決因素---意義”的思路展開的,先提出說明現象,再說明內在的本質原因和意義,是從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

2、在第三部分中,表示這四個因素的關聯詞是什麼?這些因素的關係是什麼?

由主到次,由空間到時間。

邏輯順序符合人對事物的認知規律,同時也使文章很有條理性。

三、引導賞析,自主學習

1、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一起來欣賞大自然的語言,品析物候現象所揭示的事理。今天,我們可以從說明的內容和語言兩個方面來欣賞。

2、教師示範欣賞,讓學生領悟欣賞的方法。

以第二段爲例,從說明技巧的角度來看,這一段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如“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具體形象的說明了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係,勞動人民可以據此安排農事這一事理。

從說明語言的角度來看,第一是用詞的準確性,這是說明文語言的基本特點。如“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其中的“都”一詞,指全部,表示範圍之廣,說明了這些物候現象全部在內,體現了說明文的準確性。文章從修飾限制性的詞語、內涵豐富的詞語、前後句詞語的對應等都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

第二是語言的形象生動。如“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一句中,“傳語”一詞,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把大自然人格化了,使大自然有了人的情感和語言。將大自然的靈氣寫了出來。由此可見,在說明中恰當的運用生動的描寫,可以更具體、清晰地突出事理,起到了輔助說明的作用。

3、自主學習探究發言

1)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段落,圍繞說明的技巧(說明方法)和語言兩個方面做以品析,在書上圈點標註。準備和大家交流。

下面讓我們展開自主學習,對文章進行品讀賞析。

2)、同桌交流,完善閱讀筆記。

3)、誰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你自己喜歡的段落,說一說你的發現,和大家分享你的閱讀成果呢。請同學們注意傾聽,即時補充。誰來補充或更正呢。謝謝你大膽的發言。

四、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1、集體活動,七嘴八舌說一說,你在大自然中發現了哪些物候現象,這些物候現象預兆了怎樣的氣候、天氣,告訴了我們怎樣的道理。給下面的科學哲理詩續寫句子,做一做仿寫。

(要注意抓住各個季節典型的自然現象,判斷設計。)

(1)別以爲人才說話,大自然也有語言。這語言到處都有,睜開眼就能發現。

(2)你看那天上的白雲,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如白雲輕盈飄得高高,明天準是個晴。

(3)你看那樹上的葉兒,這也是大自然的語言。如葉兒紛紛飄落,出門就要帶好雨傘。

(4)仿寫

你看那

這還是大自然的語言。

其實,大自然的語言還有許多,需要我們去傾聽。那麼,

2、佈置作業:同學們,用你們的慧眼、靈心去發現、傾聽大自然,用你們的妙筆去記錄大自然吧!熱愛生活,發現大自然的美吧,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一篇觀察日記。

板書

大自然的語言

竺可楨

現象本質

邏輯順序

主要次要

物候

語言準確生動

說明方法舉例子等

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能說明一下你根據哪些大自然現象,來做以判斷的嗎。

樹葉枯黃飄落,寒風凜冽,小草乾枯,陽光微弱,溪水乾涸等這些冬季的現象,

如何品讀賞析?就是反覆的讀,從各個角度去讀,從各個側面去讀。品味語言的魅力,分析文章的寫法。

建議從以下角度進行:

用詞(修飾和限制性詞語、關聯詞語)、

語段結構、

說明方法、

說明順序等。

學習方式是,任選一個角度,在文中圈點批註。準備爲我們的課堂交流做準備。

請小組交流一下,選出代表來發言。

請發言的代表們先明確品讀賞析的角度,說明語段序號。再來闡述你們的發現成果。

老師也有些發現和大家交流。

1、修飾和限制性的詞語。

去詞法,刪除這些詞語好嗎?誰來挑戰一下。

如第5段的“左右”一詞,表現了時間的不確定性,體現了語言的科學性和準確性。8段的“約”一詞,表示估計,和第5段的“較”表示程度。都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和嚴謹。

2、說明方法

如第5段,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具體形象說明了物候對於農業的重要性。

3、關聯詞語

首先、第二個、第三個、此外。表現了說明的順序是由主到次。由空間到時間的邏輯順序。

4、語段結構

如7、8、9、10段爲每一段時總分的結構。

自由發現,任選角度展開品析。

5、說明的順序

《大自然的語言》一文的二個部分裏面段落的安排和一個段落裏面的句序,又是如何體現說明的條理性的呢

說起接着說明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進而回答了文題提出的疑問。這種順序也體現了說明的條理性。

文第三部分說明決定物候現象的來臨有四個因索。四個因素的影響程度大小不一,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條理。?邏輯順序。

課文第1自然段以春夏秋冬的時序描述自然現象。第2段舉的三個例子,杏花、桃花、布穀鳥,也以時間的先後爲序

五、拓展應用

請你寫一段說明性的話,判斷一下它們適宜的說明順序,並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A.預防近視

B.美麗的校園一角

小結:本文介紹豐富生動的物候現象很有條理。從文章整體結構來看,是由淺入深地進行介紹,條理分明,邏輯性強。另外,一個部分裏段落的安排、一個段落裏的句序也講究條理性。

說明語言十分生動形象,主要體現在第一、二兩個自然段。寓說明於生動的描寫之中的寫法,增強了說明文的生動性、趣味性。

總結語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作者把一門科學--物候學介紹得淺顯易懂,說明了有關物候學的事理。說明條理清晰,語言生動通俗,饒有趣味,全文采用邏輯順序,思路清晰,語言準確而生動,是篇極有價值的文章。

六、課後作業。

同學們,用你們的慧眼、靈心去發現、傾聽大自然,用你們的妙筆去記錄大自然吧!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一篇觀察日記。

板書設計

大自然的語言

邏輯順序

現象--------本質

描述物候現象——做出科學解釋——追究因果關係——闡述研究意義。(逐個板書)

描述物象現象

大自然的語言作出解釋邏輯

竺可楨 推究原因順序

闡明意義本質

或聽歌曲《春風吻上我的臉》,提問“我憑什麼知道,春天的到來呢”對,就是春風的撫摸。春風傳送的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現在是什麼季節。冬季

這種條理性不僅表現於文章的整體,而且也表現在文章的局部。

⑴詞彙豐富,使用準確傳神。

⑵句式整齊而富有變化

⑶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⑷描寫的運用

2、默讀第三段,品析語言的特點

這些自然現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爲物候。物候知識在我國起源很早。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農諺就包括了豐富的物候知識。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已經發展爲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物候學記錄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養育往來,如桃花開、燕子來等自然現象,從而瞭解隨着時節推移的氣候變化和這種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

1)、第三句中的“許多”一詞能否去掉?爲什麼?

我們來齊讀品析。請齊讀原句,去詞再讀。誰來說你的發現。

不能。因爲“許多”一詞準確地說明了古代流傳下來的包含了豐富的物候知識的農諺多,但又不是全部。去掉後就不能準確地表達這個意思。

2)、本段中的“桃花開”、“燕子來”是否可以顛倒語序?試說明理由。與前句的“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養育往來”形成一一照應的關係。

我們再來兩遍齊讀。先讀原句,再讀顛倒語序的句子。揣摩品析。

小結,本段體現了說明語言普遍特色,表現在通過

3)、推移

修飾限制性的詞語

內涵豐富的詞語說明的語言準確嚴謹

前後句的對應

小結。通過第一部分的探究學習,我們感受到了文章語言的風格獨特,表現在既生動優美,又準確嚴謹的特點。

老師示範:

“銷聲匿跡”一詞,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秋天昆蟲消失不見的景象。用詞生動。

學生自主品析,

參考答案:甦醒,孕育,銷聲匿跡,傳語、唱歌、暗示等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各個季節中,物候現象的特點。杏花、桃花、布穀鳥似乎都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爲農民操心,惟恐他們誤了農事,這種手法大大加強了說明的生動性。

同時,飄然,簌簌等繪聲繪形,描寫生動形象。突出了事物的特點。

歸納。這一段是生動的說明,語言生動優美。具體體現在

大自然的語言

竺可楨

現象本質

邏輯順序

主要次要

物候

語言準確生動

說明方法舉例子等

《大自然的語言》的公開課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快速檢索重要信息、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

2、品味語言的準確、生動,提升學生對語言的感悟、運用能力。

3、豐富科學知識,激發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

教學過程:

(課文比較長,同學預習時,可以藉助課後練習一,從這四個方面來熟悉一下課文。)

(上課前請同學聽兩首熟悉的歌謠輕鬆一下,欣賞欣賞大自然美景。)

一、問題導入,激發興趣

秋色正濃,很想和同學坐在野外傾聽大自然的聲音,不過,坐在教室裏也不錯,可以穿越時空。老師先帶同學們一起去紹興吼山的桃花節看一看那些又美麗又調皮的桃花。說它調皮,是因爲去年3月21日桃花節開幕時,他們中的許多桃花已經謝了,而今年19號開幕,桃花園還見不到她們的蹤跡,使許多慕名前來的遊客高興而來,失望而歸,我們說桃花的初開期一般在三月二十日左右,爲什麼去年這個時候初桃已謝,而今年還未開花呢?同學們能說說這是爲什麼嗎?——天氣暖和得早,桃花就開得早了,氣溫底,桃花就開得遲。

——

桃花盛開和氣候有着密切的關係,大自然中還有哪些現象和氣候有關?

——(蒜苗泛青)百花爭豔,落葉翻飛這些自然現象,自古以來我們稱它爲物候(板書)。

那麼如何科學選定每年桃花節開幕式日期,使廣大遊客都能欣賞到桃花綽約的風姿,相信同學學了《大自然的語言》後,一定能給當地的農民一個好的建議。好,下面,我們請同學打開課文快速瀏覽全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老師要看看,哪個小組的同學看得快,又找得準)

1、概括得很好,你能說說這麼多的內容,你是怎樣快速捕捉到這四點重要信息的。(經驗還沒有總結出來,老師看到他認真在圈點勾畫,這是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圈點哪些語句可以提高閱讀效率?)——找總括句:根據經驗,這些總括句一般在語段的開始或結尾,有時在中間。找提問式語句:提問式語句有的以設問句的形式出現,往往提示了下文作者要介紹的內容,也是要重視的信息。銜接各段的連接詞語。(閱讀時可以把這些語句劃出來,就能比較清晰掌握文章的內容了。

2、這四個因素的先後順序能不能調換?爲什麼?(可不可以先寫古今差異?)

(說明文的順序可以分爲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按照先主後次的邏輯順序,文章不僅眉目清楚,使讀者一目瞭然,而且重點突出。)

四個因素是按照對物候的影響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這樣條理就很清楚。

——“緯度影響最大”同學們一定深有感觸,寒冷的冬天大家喜歡去海南旅遊,因爲那裏風光正明媚。

3、理解古代詩歌中包含物候知識:

——古詩中也提到了這個物候現象,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北周詩人庾信的《梅花》,詩人原來居住在南方,梅花開得較早,當農曆十二月中旬的時候,已經感覺到梅花應該凋殘了。居住北方,仍然在臘月下雪天去尋梅。哪知花還沒有開,卻飽受了冰雪嚴寒之苦。看來,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於緯度,南北差異比較明顯。

——課後練習也有一首古詩,同學們來分析一下,包含着怎樣的物候知識。——朗讀(詩人是在初夏時節遊覽位於廬山香爐峯頂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但詩人卻意外地發現在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

這首詩正好說明了課文中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高度的差異:“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原來古詩中蘊涵着如此豐富的物候知識。

4、課文除了介紹影響物候的四個因素,還介紹了哪些內容?(運用剛纔同學介紹的方法畫出重點句,概括回答。)

物候和物候和物候學的含義

物候觀測對農業有着重要性

研究物候學有重要意義——

5、教師總結:剛纔同學通過圈點總括句的方法,熟悉了課文內容。作者條理清楚,通俗易懂介紹了物候學的相關知識,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細讀課文,品味語言

1、課文說:“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那麼竺可楨又是用怎樣

的語言來介紹這些大自然語言的呢?

——請同學們想一想,這篇文章的語言你覺得有什麼特點?(1、2節的語言又有什麼特點)(板書:準確、生動)

學生生成:準確、生動、簡約等

2、同學們想先體會生動呢,還是準確?

英雄所見略同,在國中語文學習中,有兩篇說明文老師印象特別深刻《看雲識天氣》,讓我對天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成了小小氣象預報員,而〈〈大自然的語言〉〉又讓老師擁有了什麼呢?一雙靈敏的耳朵,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讓我們一起來聽聽、讀讀、品品這寫在清山綠水間,搖曳多姿的大自然語言。告訴同學們,你聽到了大自然的哪些聲音?你讀懂它們了嗎?

生動(課文1節)

1、教師朗讀第一節,:我聽到我知道

——原來大自然一年四季有如此豐富的語言,作者生動的描寫帶給了我們無窮的聯想。

2、輕聲讀一讀你喜歡的句子,並說說你喜歡的原因。(老師相信每一個同學都能找到自己的最愛)

“甦醒”將大地擬人化,展現一幅春回大地,生機勃發的景色。

——會聯想到哪些物候?於是,我們的腦海裏浮現出,聯繫《春》“東風來了,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小草偷偷從土裏鑽出來桃樹、杏樹、李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趕趟兒蜜蜂嗡嗡”擬人化的語言,使大自然有了靈性,有了語言。

同學們豐富的想象把無聲的語言轉化成了幾幅生動的畫面,體味得好。用同樣的方法,體會其他你→←喜歡的詞語。

“融化”河水解凍,寫出了冰雪的動態,滴答滴答的清脆入耳,暗示着春暖花開的美景,透露着暖暖的春意。——涌動春的希望。

“萌發”描寫小草、樹芽生長的情態,草木破土而出,顯示出草木的生機和活力。小草就像是季節變換的顯示器。

“次第”寫出百花競相開放、爭着報春的熱鬧情景。——傲雪的迎春,火紅的山茶,嫩黃的迎春爭奇鬥豔。(山頂千門次第開)讓我們想象,在牧童的短笛裏,一朵花睜開了眼、兩朵花、三朵花,一萬朵花,那是花的山,那是花的海。

“翩然”寫出了小燕子輕盈飛舞、活潑伶俐的情態,——歌《小燕子》,透露出喜愛之情。

“孕育”擬人。將植物寫活了,形象地寫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壯之態。

“簌簌”寫飄飛的落葉,有聲有色,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景。“簌簌”摹擬風吹落

葉的聲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肅殺。——爲什麼不是一片片?

“銷聲匿跡”描寫了昆蟲(準備)爲過冬作好了一切準備工作,寫得有情有感,

十分形象。“衰草連天”描寫出秋天蕭條冷落的情景。

“迎接”一詞將秋天寫得很有情趣,好像是位知冷知熱、善解無意的天使。

“風雪載途”寫寒冬,一詞傳神,表現出冬天風狂雪災,寒氣逼人。大地沉睡了。

年年如是,周而復始——穿越時間和空間,春夏秋冬不斷循環。正如白居易的詩“離

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於是“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從沉睡中甦醒過來。”

3、朗讀並小結:同學們說了那麼多的喜歡,可見第一節的每一個詞語都極具表現力,作者用生動的語言爲我們描繪了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四季圖。引領着我們進入美妙的物候世界。

當然,我們說作爲一篇科普文是給人知識的,所以他的語言必須是準確的。即便是生動性的說明,也要做到這一點。

第一節最後一句,“年年如是,周而復始”的現象,作者作了限定“”,表達非常準確。“準確”是說明文語言的生命。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體會語言的準確。

準確(以課文6——10節爲例)

1、教師:我先請同學說說老師和這位同學之間相隔多少距離?

還可以怎樣表達?如果老師用尺丈量出了具體的距離,應該怎麼說?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說明文語言準確的兩種表現:一是表精確性的語言。二是表模糊性的語言。語言的模糊性我們其實並不陌生,第三單元我們學習《中國石拱橋》裏面講到“《水經注》裏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這裏“大約”“可能”都是一種模糊性語言,因爲無以考證了,只是推測的情況。不能說得太絕對,

2、鞏固提升:精確與模糊是準確的兩種寫法,那麼這樣的語言文本中有嗎?

1)、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表精確性)

2)、沿海地區的春天的來臨比內陸要遲若干天。(表模糊性)

同學們找得很好,老師也找了兩句,我們來深入體會一下,爲什麼表精確性與表模糊性都體現着準確。第一句準確沒有問題,經過科學實驗與統計,不是11而是10天很精確。

——春天,沿海都是籠統的,不能做精確的實驗,用模糊的語言,留有餘地,像我們平時用的一些概數詞、程度副詞都屬於模糊詞(約、左右、前後、一般、大多數、若干)。精確與模糊都體現準確,體現實事求是。

3、——竺可楨就是這樣一位嚴謹的科學家。這個星期天,老師專程去上虞參觀了竺可楨故居。(那班駁的牆壁,烏黑的大門,發黃的照片如陳年的酒沉澱着一個卓越科學家的過往。)作爲我國物候學的創始人,他的物候學研究長達半個世紀之久,在他生命的最後一息,他依然用顫抖的筆記下了當天的氣溫,風力。並端正寫上“局報”兩字。

所以,我們學習《大自然的語言》,不僅學習物候知識,學會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摹、介紹事物,更要學習竺可楨那種嚴謹的工作作風,如果從明天,不,從下課開始,你能像竺可楨這樣留心身邊的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寫寫觀察日記,作作物候觀測,老師相信,來年春風吹醒柳梢的時候,你也許就能告訴桃花園的主人,吼山上的第一朵桃花應該在何時綻放她的花蕾。我想,這便是《大自然的語言》這篇文章帶給我們豐厚的禮物。讓我們有感情齊讀。

四、仿照課文,運用語言:

下面我們請同學選擇江南秋日裏典型的物候現象,用你準確而生動的語言,告訴大家(討論一下,秋天裏有哪些典型的物候現象:在稻花飄香的秋色中,聽蛙鳴蟲啼,看鴻雁南飛,流螢點點飛舞,樹葉轉了顏色,湖畔、海濱蘆葦蕩最浪漫的季節開始了,桂花,菊花)

“……江南的秋天來了”

2005年11月8日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 篇四

教學目的

1.理解文章內容,歸納段意及文章的內容要點。

2.培養速讀習慣和能力。

3.積累一些詞語。

重點:

(l)分段、歸納段意及文章的內容要點。

(2)積累詞彙。

難點:

速讀的習慣和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衰草連天 鬢 毛 衰 翹 尾 巴 連 翹

觀 測 道 觀 播 種 耕 種

差 異 差 遣 差 勁 參 差

落 葉 丟三落四 落 枕

2.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1)融化:(冰、雪等)變成水。

(2)萌發:種子、草木發芽。萌、發同義。

(3)次第:一個挨一個地。

(4)呈現:顯出、露出。

(5)周而復始:形容不斷地循環往復。

(6)花香鳥語: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風光。

(7)物候;生物的週期性現象與氣候的關係。

(8)觀測:本課指觀察並測驗。

(9)懸殊:相差很遠。

3.閱讀課文,思考自讀提示及課後練習。

二、導入

1.作者簡介:作者竺可幀,物候學家。

2.導語

本文的題目是《大自然的語言》,所謂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傳遞信

息的工具,大自然怎麼會有語言?我們讀了這篇文章纔會恍然大悟,原來

指的是大自然的物候現象,如草木枯榮,候鳥去來等,實際上起着預報農

時的作用,從這一點上說,物候現象彷彿就是傳遞信息的“大自然的語言”。

本文以“大自然的語言”爲題,顯得新穎別緻,引人入勝。

三、正課

1.速讀課文。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出

聲,不回視,用筆畫出主要詞語,記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爭取2分鐘內讀

完。

2.請給課文分段並歸納段意。

討論並歸納:

第一段:從開頭到“這種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

說明什麼是物候,什麼是物候學。

第二段:從“物候觀測使用的……”到“就可能避免”。

說明物候學對農業的重要性。

第三段;從“物候現象的來!腦決定於哪些因素呢”到“春天提前9

天”。

說明決定物候現象遲早的各種因素。

第四段:從物候學這門研究……”到完。

說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3.提問:第一自然段描繪了一年四季豐富的物候現象,按照什麼順序?

討論並歸納:按照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

4.提問:這一段哪些詞語說明時間的推移?

討論並歸納:用了“過後”“再過”“不久”“於是轉入”“到了”“準備迎

接”等詞語,變化靈活。

5提問:這一段哪些詞語寫得生動典雅?

討論並歸納;

(1)大地漸漸從沉睡中甦醒過來。(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大地” 人格化,

顯得親切動人。)

(2)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融化 萌發 次第 用詞典雅,富有

形象性。)

(3)燕子翩然歸來。(翩然指輕快地飛舞的樣子,用來描繪燕子的飛

行十分恰當、形象。)

(4)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用詞典雅,如果改爲植物“結果”則

顯得口語化。

(5)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的落下來。(“簌簌”是紛紛 落下

的樣子,用詞形象、典雅。)

(6)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銷聲匿跡”指消失了 鳴叫聲,

藏起了形跡,用詞形象、典雅。如果改爲“消失了”則顯得口語 化。)

(7)到處呈現一片蓑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

(“衰草連天”“風雪載途”用詞形象、典雅,給人美感。)

(8)年年如是,周而復始。(用詞典雅,有文言色彩。)

以上以優美生動的寫景筆調描繪了一年四季豐富的物候現象,如 同展現一幅

四季風光的畫卷,給人種種有關物候的豐富聯想。用詞形 象、典雅。

6提問:第二自然段舉了哪些例子說明“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 枯、候鳥去

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係,據以安排農事。”

討論並歸納;舉了三個例子。

7.提問:這一段舉的三個例子按照什麼順序?

討論並歸納:按時間先後順序。

8。提問:這一段哪些詞語寫得生動活潑形象?

討論並歸納:

(l)用“傳語”“暗示”“唱歌”這些詞語形象地說明大自然的語言,擬

人生動。

(2)用“草木榮枯”“候鳥去來”“花香鳥語”“草長駕飛”這些詞寫物

候現象,用詞形象、典雅。

(3)用“阿公阿婆,割麥插禾”俗語,模仿布穀鳥的'叫聲,說成催促農

民及時耕作的話,十分形象生動。

9.提問:第三自然段講到什麼是物候,什麼是物候學,請一個同學

用概括的語言回答。

討論並歸納: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把一些自然現象稱爲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

識來研究農業生產的科學叫作物候學。

10.提問:這一段說明的順序是怎樣的?

討論並歸納:按從古代到近代,從起源到發展,從知識到科學,言之有序。

四、小結

課文的第一部分以優美生動的寫景筆調,描繪了一年四季豐富的物候現象,

形象地說明了什麼是物候,什麼是物候現象。每一個段落裏面的句序也講究條

理性。

五、作業

1.課後練習二、四。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一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①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穀鳥也來了。②在地球上溫

帶和亞熱帶區域裏,年年如是,周而復始。③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

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的落下來。④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從沉

睡中甦醒過來。⑤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③

於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則處呈現一片衰草

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

次第開放。

1.請按時間順序,重新調整語序。

2.找出上文中的一句擬人句,並指出運用這種修辭手法的好處。

擬人句:_

好處:_

3.上文用詞典雅,如果把下面的詞改爲口語說法,其意思不變,應

該怎麼改?

A.融化( ) B.萌發( ) C.次第( )

D.簌簌( ) E.銷聲匿跡( )F.衰草連天( )

G.風雪載途( )H.年年如是( )

4.簡答;

(1)什麼是物候?

(2)什麼是物候學?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讓學生掌握在已有的文章中插入圖片,調整圖片大小及設置圖片版式的方法。

2、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調查報告的自主創作,設計出圖文並茂的小短文,提高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及應用信息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採用情境教學法,任務驅動法,自主探究法,競賽等多種教學方法,探究中學習新知識,在合作學習中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正確引導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熱情,養成良好地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的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讓學生在學習中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探究中獲取成功,在賞析中提高審美意識,陶冶審美情操。

二、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在調查報告中插入圖片,調整圖片大小以及設置圖片版式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

掌握圖片版式設置的基本技巧,合理使用這些技巧設計出富有創意、突出個性的調查報告。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積發興趣

1、教師播放關於海葵的視頻,激起學生想要探究的熱情。

2、師:“剛纔我們看到了美麗的海底世界,認識了‘海葵’,但是它是動物還是植物呢?課下,老師請一位同學爲老師展開了調查。他通過到圖書館查閱科普讀物和利用因特網查找資料,寫了一份調查報告,我們來看一下。”

觀看“調查報告”

引導學生“我們發現小明寫的調查報告非常清楚,有理有據,找到了真確答案。但是他的報告是不是單調了一點?如果給報告添加海葵的圖片是不是會使內容更充實一些。這節課,我們就來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二)教授新課

1、自主探究,自主學習

(1)提出要求:請同學們打開課本112頁,自學 “插入圖片”部分。

(2)請同學讀插入圖片的步驟試。

(3)課件出示任務一: 在調查報告中插入一張圖(給出操作提示)。教師巡視指導。

(4)請一位小老師到前面演示操作如何插入圖片。

(5)過渡:

師:大家來觀察一下,小老師插入的圖片有什麼不足的地方嗎?

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思考發現:圖片的大小不合適。

師:我們插入圖片的目的是什麼呢?

學生思考回答:插入圖片的目的是爲了直觀形象展示文章的內容,增強文章的表現力或者是對文章版面進行裝飾點綴。

師:我們來解決這一問題。

2、教師引導,學生操作

(1)提出要求:請同學們打開課本113頁,自學 “改變圖片大小”部分。

(2)課件出示任務二:改變圖片大小(給出操作提示)。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自學後,教師讓學生到前面演示並講解調整圖片大小的方法。

教師重申:單擊圖片,圖片周圍出現八個黑色的小方塊,這就是控制點。

請這位同學找一找有幾個控制點。請該學生在不同的控制點上調整圖片的大小,學生們觀察都有什麼不同。

(4)師:如何拖動才能保證圖片不變形?

生答:把鼠標放在圖片角的位置上傾斜拖動。

師:因爲這是按圖片的比例放大或縮小的。單純的拖動圖片邊框很有可能改變圖片的原始形狀。

(5)課件展示檔,請學生對比一下你的調查報告中插入的圖片和老師這份調查報告中插入的圖片有什麼區別?

我們發現圖片的位置擺放的不合理,不美觀,下面我們來解決改變圖片位置這個問題。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老師這裏有兩張圖片,下面老師把鼠標指針移動到圖片上你們發現了什麼?(課件出示文件)

(6)鼠標指針變成四個方向的箭頭時,就可以移動圖片的位置,哪位同學到前面來試着移動一下他們的位置?(讓學生移動的這兩張圖,一張是設置了圖片的版式,位置可以移動,另一張沒有設置圖片的版式,位置不容易移動)

(7)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下面老師分別選中兩張圖片,大家仔細觀察他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8)問題就出現在控制點上,下面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右擊圖片,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單擊“設置圖片版式”,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版式”選項卡,我們看到了5種環繞方式,誰來給大家說說這5種環繞方式都是什麼?

(9)圖片插入後默認的環繞方式是嵌入方式,控制點是小方塊,不容易移動圖片的位置,其它4種環繞方式控制點都是小圓圈,可以任意移動圖片的位置。請同學們試一下這5種環繞方式,看看各是什麼效果。

3、小競賽:教師出題,請三名學生依次到前面的教師機上完成版式的設置。

題1:將圖片版式設置爲“四周型”並讓圖片左對齊。

題2:將圖片版式設置爲“緊密型”並讓圖片右對齊。

題3:將圖片設置爲文章的背景。

繼續上述競賽,學生將圖片版式設置爲“襯於文字下方”並拖動圖片邊緣使其變大,但發現了一個缺點:圖片顏色太深導致文字看不清楚了。

拓展延伸:利用工具欄將圖片工具調出來,將圖像控制一欄設置爲“水印”效果,圖片變模糊了,文章中的字也顯露出來。

4、佈置任務,完成作品

師:剛纔我們共同學習了將海葵的文章中插入圖片的方法,我們還可以插入多個圖片。下面的時間我給大家,結合以前所學(如加入花邊)按照自己的意願繼續來設計你的作品,設計好後老師將把你的作品展示給全班同學看,比一比看誰的更漂亮。

5、鞏固新知,自主創作

教師指導學生繼續完成設制調查報告的創作。

爲完成任務的同學佈置新的任務,打開教師爲學生準備的材料文件夾,課件出示一些題目,如恐龍是如何滅絕的;聲音在水中傳播得快,還是在空氣中傳播快等。

師:大家對這些問題都感興趣嗎?如果感興趣,就快在老師提供的材料裏尋找,寫一篇科普小短文,看誰完成得最出色!

(三)展示評價

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自己設計的調查報告。教師在學生自評、互評的同時給出自己的評價意見。學生在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同時學習別人的優點。

(四)歸納總結

學生進行回顧反思,總結本節課學到的本領。教師進行歸納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