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圓錐的認識》教案(精品多篇)

《圓錐的認識》教案(精品多篇)

圓錐的認識 篇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錐,知道圓錐的各部分名稱。

2.掌握圓錐的特徵,學會測量圓錐的高。

3.培養學生的有序觀察、動手操作能力和判斷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圓錐的特徵

教學難點: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用具:多媒體軟件

教學過程

一。 以舊引新,激發興趣

1.複習圓柱的各部分名稱和特徵

(電腦顯示圓柱的幾何形體)師問:同學們,這是我們學過的什麼形體?它的各部分名稱和特徵是怎樣的呢?(學生邊說教師邊用電腦顯示有關部分的名稱)

2.導入新課

師:現在老師把這個圓柱變一變,從上底面的圓心向下底面圓周切削,就得到一種新的形體,我們把這種形體叫做圓錐體,簡稱圓錐。(教師邊說邊用電腦顯示,如下圖)

電腦顯示完後,教師說:“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所學的內容。(板書課題:圓錐的認識。)我們目前所講的圓錐,都是直圓錐。

師啓發:看到這個課題你們想知道些什麼?

二、豐富感知,揭示特徵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實物感知,教師逐一拿出圓錐形狀的物體,介紹物體的名稱,讓學生說出它的形狀。

2.舉例感知。師問:“在日常生活中你們還見到了那些物體或物體的一部分是圓錐形或近似圓錐形的?讓學生感受到圓錐形的物體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3.由物及形。電腦顯示三種圓錐的實物(谷堆、積木、陀螺)並把它們逐一抽象成平面上的立體圖形。

(注意充分演示和直觀,讓學生感知實物;多媒體顯示畫面有實物直觀抽象爲圖形直觀,使學生在充分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加深了對圓柱的瞭解整體認識。)

(二)認識名稱,發現特徵

1.認識圓錐

(1)引導學生回憶一下,是怎樣認識圓柱的,告訴學生用這種方法學習圓錐的有關知識(板書、名稱、特徵)然後引導學生觀察實物,摸一摸。讓學生展開討論,看到了什麼?摸到了什麼?

(2)讓一名學生到講臺上摸一摸圓錐的側面和底面,說說摸到了什麼?(板書:頂點—一個,側面——曲面,底面——圓形)

2.認識圓錐的高及特徵

(1)激發興趣:圓柱的高有幾條,同學們已經知道了。那爲什麼叫圓錐的高,它有幾條高,在那裏呢?

(2)引導討論,歸納圓錐的高的概念

(3)實物展示圓錐的高,師問:圓錐的高我們看得見,摸得到嗎?我們怎樣才能看見圓錐的高呢?(教師出示圓錐形蘿蔔,並用刀沿着它的頂點向底面直徑垂直剖開,用紅色毛線表示高)繼續問:現在看見高了嗎?

(4)針對教師用紅色毛線垂直拉與斜着拉的情況,師問:什麼是圓錐的高?圓錐的高有幾條呢?(板書:一條)歸納圓錐高的特徵,並弄清圓錐的高與底面是垂直關係。

(5)讓學生畫出圓錐立體圖形的高

(6)辨析練習:(多媒體逐一顯示)下面各圖標出的圓錐的高正確嗎?爲什麼?

(7)多媒體顯示圓錐正確的高

(這一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想、議、練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從視覺、觸覺、動覺上協同感知,理解掌握了圓錐的各部分特徵。特別是在認識圓錐的高時,化抽象爲具體,使圓錐的高看得見,摸得着;從而學生深刻理解了圓錐的高。)

3.學會測量圓錐的高

師:我們無法看出圓錐的高,但我們可以間接測量它的高,怎樣測量圓錐的高呢?

⑴  引導學生看書自學,說出測量圓錐高的步驟

⑵  先動畫顯示測量高的方法,然後引導學生同桌之間相互配合,動手操作測量出手中圓錐的高。

⑶  再引導學生說一說測量圓錐的高時應注意什麼?

⑷  說說自己測量的圓錐的高的數值

4 .圓錐側面展開。先讓學生動手操作把圓錐的側面展開,然後問:它的側面展開是什麼形狀?

5. 生想象建立圓錐的空間概念

學生手拿圓錐,閉眼邊摸邊想象。同時放錄音:一個圓柱,從上底面的圓心向下底面的圓周切削,就成爲一個圓錐,圓錐有一個尖尖的頂點,側面是一個曲面,裏面是一個圓形,從圓錐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圓錐的高只有一條,圓錐的側面展開是一個扇形。

(看書自學→圖畫顯示測量方法→學生親自實踐測量,這一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在量、剪、說的活動中,愉快的獲得新知,倍享成功的樂趣。同桌間的合作,體現了團結協作的精神。多媒體和錄音機的有機結合,促進了學生技能的形成和空間觀念的建立。)

三。鞏固練習,深化新知

1. 辨別下面各圖哪些是圓錐形的?

2.判斷

(1)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

(2)因爲圓柱的高有無數條,所以圓錐的高也有無數條。(  )

(3)圓柱的側面展開是長方形,圓錐的側面展開是三角形的。(  )

(4)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任意一點的連線叫圓錐的高。(  )

(5)圓錐的底面是圓形。(  )

3.引導學生說一說圓錐與圓柱的特徵

4.學生質疑

(意圖:精心設計有針對性、有層次的練習,既幫助了學生鞏固深化所學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質疑,釋疑,加深了對圓錐特徵的認識。)

四。總結全課

引導學生回憶重點內容進行歸納總結。這節課學習了什麼新知識?我們是怎樣學會這些知識的?

意圖:這樣總結,突出了教學重點,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

五。作業佈置

反思:本節課,能夠以《新課標》爲依據,做到很好的把握重點,突出重點,使教學過程始終圍繞着教學目標有序地展開。教學中,教師重視學生多種感官參與,通過看、摸、想、議、量、剪、說,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既發展空間觀念,又培養了能力。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功能,啓迪學生思維,爲學生提供更多的觀察、比較、判斷的機會,突破了教學難點,提高了教學效率。

《圓錐的認識》教案 篇二

教學內容:教材31-32頁

教學目標:

1、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徵。

2、認識圓錐的高,會正確測量圓錐的高。

3、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重點:掌握圓錐的特徵及各部分的名稱。

難點:認識圓錐的高,會正確測量圓錐的高。

教學用具:課件圓錐體模型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展示教材第31頁的主題圖,讓學生觀察。

2、揭示課題:圓錐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圓錐形物體。

2、教學例1,圓錐的認識。

(1)讓學生拿着圓錐模型觀察後,說一說圓錐有哪些特徵?

(2)討論交流。

(3)認識圓錐的高。

讓學生看着教具,指出: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

(4)引導歸納。

圓錐的特徵: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測量圓錐的高

由於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我們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這就需要藉助一塊平板來測量。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

4、教學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1)學生猜想圓錐的側面展開後會是什麼圖形呢?

(2)實驗來得出圓錐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扇形。

三、課堂練習

1、活動遊戲。

將三角形制片繞着一條直角邊旋轉,會形成什麼形狀?

2、完成第32頁“做一做”的習題。

3、練習六的第二題

板 書設 計

圓錐的認識

圓錐的特徵: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圓錐的體積

教學內容:教材33-34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使學生自主探索出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係,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圓錐體積計算的簡單問題。

2、藉助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在小組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重點: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難點:運用圓錐體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用具: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容器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1、提出問題。

出示一個鉛錘,並提問:你有辦法知道這個鉛錘的體積嗎?

2、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圓錐的體積)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2。

(1)回憶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2)圓錐的體積該怎樣求呢?能不能也通過已學過的圖形來求呢?

(3)實驗探究

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各一個,先在圓錐裏裝滿水,然後倒入圓柱。讓學生注意觀察,倒幾次正好把圓柱裝滿?

(4)討論探究。

1(5)引導歸納。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 3

11 得出公式: V圓錐=V圓柱=Sh (板書) 33

2、教學例3.

(1)出示例3

(2)理解題意。

(3)引導分析。

(4)嘗試計算,指明板演,講解訂正。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34頁“做一做”習題。

2、完成練習六的第4題。(看時間而定)

板 書設 計:

圓錐的體積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11圓錐的體積=×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33

1字母公式:V=Sh 3

圓錐的體積(練習一)

教學內容:教材35頁 練習六第6題 黃岡小狀元26頁,第3題

教學目標:強化練習求圓錐的體積,會求,已知底面圓的半徑、直徑或周長,高,求圓錐的體積

重點:會根據告訴我們的條件,求圓錐的體積

難點:運用圓錐體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出示例題

數學書上35頁 練習六第6題

一個圓錐的底面周長是31.4cm,高是9cm.它的體積是多少?

(1) 分析題意: “告訴了我們那些條件,求什麼”

要求圓錐的體積,我們需要知道什麼條件。

(2)分析完畢:學生獨立完成 學生板書,老師集體訂正。

r=31.4÷3.14÷2

=10÷2

=5(cm)

S圓柱=3.14x5x5

= 78.5(平方釐米)

V圓錐= Sh =x78.5x9

=235.5(立方厘米) 答:??..

二:及時練習1313

《圓錐的認識》數學教案 篇三

教學內容:六年制第十二冊數學第48—49頁的內容,完成第49頁上面的“做一做”和練習十二的第1—2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徵,會看圓錐的平面圖。

教學重難點:圓錐的特徵

教具準備:圓錐形物體一個、圓錐的模型一個、CAI課件四件

學具準備:圓錐形實物,模型一個、一塊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教程:

一、導入新課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圓柱的有關知識,誰能告訴老師圓柱有什麼特徵?(指名答)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物體,看一看,摸一摸,感覺一下,它與圓柱有什麼不一樣?

生觀察感知後,說出自己的結果,師肯定:

這個物體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

像這樣的物體就叫做圓錐體,簡稱圓錐。也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新的立體圖形。

板書課題:圓錐的認識

二、新授

1、教學圓錐的認識

〈1〉出示多媒體CAI課件的三幅圓錐形實物圖。

(此處有圖)

提問:這些物體的形狀是什麼?(圓錐)

這時利用CAI課件動畫光點的閃爍,閃動實物圖的輪廓,緊接着把實物的模像移走,只剩下圖形的輪廓,抽象出圓錐體的幾何圖形。

(此處有圖)

接着改變不同的方向,師說明:這樣的圖形就是圓錐體的幾何圖形。

〈2〉師講解:圓錐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邊講邊用動畫光點的閃爍閃動“圓錐的頂點”,並標示出來,將底面用彩色塗上,並標出“底面”。)請同學們拿出圓錐模型,摸一摸周圍的面,提問:這個面是一個平面還是曲面?

指出:圓錐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同時標出“側面”讓學生看着圓錐形物體,指出:

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

用CAI課件演示作高,接着順着母線的方向演示、強調:

沿着曲面上的線都不是圓錐的高,圓錐的高只有一條

〈3〉生拿出學具,同桌互指圓錐的底面、側面、頂點、高

2、小結

誰能歸納一下圓錐有什麼特徵?(指名試答)

師板書: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教學測量圓錐的高。

提問:圓錐的高能直接測量嗎?爲什麼?

(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

採用多媒體CAI課件(二)演示

邊演示,邊講解測量過程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讀出數值。

生自己量手中的圓錐學具的高

4?教學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設問: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什麼圖形?圓錐的側面展開又是什麼圖形呢?

生思考討論後,指名回答

師:我們通過實驗來看看。

出示CAI課件(三),一步一步演示:

(此處有圖)

使學生認識:側面展開後是一個扇形

再利用CAI課件將其展開圖合攏,恢復原狀,以加深對圓錐側面的認識。

三、課堂練習

1、做教科書第49頁“做一做”

2、做練習十二的第1題

3、做練習十二的第2題

採用CAI課件,拆分組合,指名口答。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圓錐,想一想:圓錐有什麼特徵?側面展開後是一個什麼圖形?

板書設計

圓錐的認識

(此處有圖)

圓錐的特徵:

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圓錐的認識 篇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一個圓柱體(用一個圓柱體外殼套住一個圓錐體)

師:這是一個圓柱體,誰能說說它有什麼特徵?

生:……(生邊說師邊板書)

師:現在老師用一塊布把這個圓柱體遮住(邊說邊演示),同學們想一想如果這個圓柱體的上底面慢慢的縮到圓心時,那麼這個圓柱體將變成怎樣的一個物體呢?你能試着描述一下嗎?

生1:下面大大的,上面尖尖的。

生2:下面是圓形,上面是一個頂點。

生3:下面是圓形的,上面是尖尖的,旁邊是一個曲面,從上到下慢慢變大。

師:你們能在本子上把這個物體的形狀試着畫下來?(叫一生到黑板上畫)

生:(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圓錐體)

師:現在看一看,老師能不能把這個圓柱體變成你們說的或畫的那樣?

(師喊一、二、三,揭開遮在圓柱體上面的布,露出一個圓錐體)

師:像你們說的或畫的那樣嗎?

生:像。

師:這個物體叫圓錐體。這節課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研究圓錐體的有關知識。(師邊說邊板書:圓錐的認識)

二、探索研究

師:在日常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體的?

生:舉例(陀螺、漏斗、沙子、小麥等堆在地面時的形狀等)

(一)圓錐形狀的認識。

引導觀察特徵:

(1)取出自己準備的圓錐體學具,請大家看一看,摸一摸,與圓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麼?摸到了什麼?說給同桌聽。

(2)讓一生上來邊指邊說,回答後師板書:

頂點:1個

面:2個   底面(圓) 側面(曲面)

(3)同桌互相指着說一遍。

師講解並示範畫:畫透視圖的時候應該先畫一個橢圓,然後在橢圓的正上方畫上頂點,最後把頂點與底面連起來。

(二)圓錐大小的研究

1、師:同學們,圓錐有大有小,你知道圓錐的大小與什麼有關係?

比較紅色和黃色圓錐體,你發現什麼?(圓錐體的大小與底面的大小有關)

比較紅色和綠色圓錐體,你又發現了什麼?(一個高、一個低,圓錐體的大小與高有關)

2、圓錐高的認識

(1)高在哪裏?兩人一組指一指,說一說。誰願意指給大家看?他指得對嗎?有沒有不同意見?

(2)師指母線,問:這條是不是圓錐的高?爲什麼不是?你能舉個例子駁倒他嗎?師出示等高但母線不等的兩圓錐,測量母線的長,發現長短不一,得出母線不足以代表圓錐的高

(3)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麼是圓錐的高?(生回答的基礎上,電腦顯示,閃爍頂點和圓心,再連起來畫一條虛線。進一步明確圓錐的高的概念: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4)圓柱的高有無數條,圓錐的高有幾條?爲什麼? (師在黑板上作高,板書:1條)

(5)在練習紙上的立體圖上畫高,標上字母h。

3、圓錐高的測量

(1)剛纔我們在透視圖上找到了圓錐的高,那像這樣的物體(出示圓錐體實物),它的高看得見嗎?看不見怎麼能知道它高多少呢?你有辦法嗎?下面就請同學們四人一組,測量黃色圓錐體和綠色圓錐體的高,小組內先討論一下,再利用手中的工具,動手試試看,有困難的可以看書本。

(2)彙報測量的步驟及測量結果。你們小組測出來是多少?你們呢?還有不同的結果嗎?

你們是怎麼測的?來,上臺演示一下。大家是這樣測的嗎?

(3)師問:其實,老師讓你們測的黃色圓錐和綠色圓錐的高度都是一樣的,爲什麼測量結果不太一致呢?

師:那麼你認爲測量時要注意什麼?

注意:圓錐平板必須放平、尺子必須豎直、讀數時一定要讀平板下沿與直尺交會處的數值。

(4)爲什麼墊板要放平,尺子要豎直?(其實這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對邊相等,利用這一原理,我們把看不見的高平移到圓錐外面來測了。師在透視圖上作圖演示。)

(5)師:用剛纔我們總結的方法以及注意點再測紅色圓錐體的高,看這次我們測的結果是否一致?(生合作測量,並彙報。)

師:有沒有不同意見?

4、認識圓錐側面展開圖

(1)師:我們已經學習過圓柱,哪位同學能說一說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什麼圖形?

學生回答出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後,師設問:“那麼,請大家想一想,圓錐的側面展開後會是什麼圖形呢?”

生答。

(2)驗證:究竟誰說得對呢?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看看圓錐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什麼圖形。

指導學生把圓錐體側面沿着頂點到圓周的一條線段剪開,使學生看到圓錐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扇形。展開後還可以再把它合攏,恢復原狀,使學生加深對圓錐側面的認識。

設問: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什麼圖形?圓錐的側面展開又是什麼圖形呢?

生:扇形。

師:對,我們通過剛纔的實驗知道了:圓錐側面展開後是一個扇形。教師把側面展開圖貼在黑板上。

5、對圓錐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1)出示一個三角形的硬紙,貼在木棒上。如圖所示:

(2)轉動小旗,看一看轉出來的形狀。

①猜一猜:轉出來是什麼形狀?

②自己動手快速轉動小旗,驗證自己的猜想。

(3)小旗的三條邊分別是圓錐體的什麼?

一時回答不上來的,可以先同桌交流一下。明確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分別是圓錐的底面半徑和高。

《圓錐的認識》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教科書p23-24的內容,p24“做一做”,完成練習四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圓錐,圓錐的高和側面,掌握圓錐的特徵,會看圓錐的平面圖,會正確測量圓錐的高,能根據實驗材料正確製作圓錐。

2、通過動手製作圓錐和測量圓錐的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

3、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教學重點:掌握圓錐的特徵。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圓錐的組成。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2、圓柱的特徵是什麼?

二、新課

1、認識圓錐

(1)出示生活中的圓錐圖(書p23):說說上面這些物體的形狀有什麼共同特點?

(2)找生活中的圓錐形物體:生活中你見到哪些物體或物體的一部分是圓錐體或近似圓錐體的?(如果學生舉例有限,可出示圖片:圓錐形煤堆,圓錐形糧堆,圓錐形帳篷等)

(3)觀察圓錐形實物的特點:

a.讓學生拿着圓錐模型觀察和擺弄後,指名說出自己觀察的結果。

明確:圓錐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的,等等。

b.圓錐有一個頂點,它的底面是一個圓(在圖上標出頂點,底面及其圓心o)

c.圓錐有一個曲面,圓錐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在圖上標出側面)

d.讓學生看着教具,指出: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

強調:沿着曲面上的線都不是圓錐的高,由於圓錐只有一個頂點,所以圓錐只有一條高。

(4)小結

圓錐的特徵(可以啓發學生總結),強調底面和高的特點,使學生弄清圓錐的特徵是: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2、測量圓錐的高

問:圓錐的高我們看得見嗎?怎樣才能看見圓錐的高呢?

我們無法看見圓錐的高,但我們可以間接測量它的高,怎樣測量圓錐的高呢?

引導:由於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我們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這就需要藉助一塊平板來測量。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

學生練習測量圓錐的高。同桌互相檢查、交流。

提問:測量圓錐的高時應注意什麼?(尺子放平、零刻度的處理)

3、教學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1)學生猜想圓錐的側面展開後會是什麼圖形呢?

(2)實驗來得出圓錐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扇形。

4、虛擬的圓錐

(1)先讓學生猜測:一個長方形通過旋轉,可以形成一個圓柱。那麼將三角形制片繞着一條直角邊旋轉,會形成什麼形狀?

(2)通過操作,使學生髮現轉動出來的是圓錐,並從旋轉的角度認識圓錐。

三、課堂練習

1、做第24頁“做一做”的題目。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模型紙樣,先做成圓錐,然後讓學生試着獨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徑。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2、練習四的第1題。

(1)讓學生自由地觀察,只要是接近於圓柱、圓錐的都可以指出。

(2)讓學生說說自己周圍還有哪些物體是由圓柱、圓錐組成的。

3.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四、總結

關於圓錐你知道了些什麼?你能向同學介紹你手中的圓錐嗎?

板書設計:                   圓錐的認識

頂點(1個)

面:底面、側面(曲面 )

高(1條)

圓錐的認識 篇六

本節課採用“目標導學模式”進行教學,是一節課題展示課。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題作用,適合素質比較的學生。整節課大體分三個環節:一、學生預習,確定目標。二、讀、想、解、做(四步)教學。三、學生課後反思、收穫。

一點兒建議:

1、自學提示與自主嘗試有點矛盾,看不出學生的自主。

(環節是這樣的:沒想到通過預習同學們已經對圓柱和圓錐的特徵知道的這樣多,你們可真了不起。哪老師就給同學們每人一次機會,根據老師的提示,拿出自己的圓柱體實物看一看、摸一摸、指一指、量一量回答老師的問題好嗎?

自學提示:1、什麼叫做圓柱底面?底面有什麼特點?

2、什麼叫圓柱的側面?側面有什麼特點?

3、什麼叫做圓柱的高?高有什麼特點?)

2、交流時,忽略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環節如下:學生彙報時候,重點抓兩個問題:一、圓柱的兩個底面你怎麼知道是相同的兩個圓形?怎麼證明?二、圓柱有多少條高?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爲什麼?)

我認爲: 第二個問題恰恰是學生不好理解的,可是根本就沒注意到。只是說:側面都是曲面。那麼學生是不是以前接觸過曲面,或者引發他展開後是長方形或正方形,教學效果會更好。

3、數學童話故事做爲作業是不是有點牽強呢?

(環節如下:請同學們用數學童話故事的形式寫出圓柱和圓錐的特徵,下節課咱們比一比看那位同學寫的最精彩好嗎?)

附:《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學設計

圓柱和圓錐的特徵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上節課咱們對第三單元《圓柱和圓錐》進行了單元預習,對本單元內容有了大體的瞭解,經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制定出了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本節課咱們一起走進信息窗一,去進一步的具體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徵》來完成我們的第一個學習目標。(出示課題)

師:生活中圓柱和圓錐的實物是很多的,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些嗎?(生舉例)

(老師舉出拿出一個上粗下細的杯子,問是圓柱嗎?說明我們所學的圓柱都是直的,上下粗細相同的直圓柱。)

師:如果老師把這個圓柱體的實物畫下來是什麼樣子呢?

現在老師就沿着這個圓柱的輪廓線畫下來,就可以得到這樣一個圖形,這就是圓柱體的幾何圖形。同樣的方法老師畫出圓錐體的幾何圖形。(在黑板上畫出來)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師:現在請同學們回顧一下,通過預習第一個信息窗你已經知道了圓柱、圓錐的那些特徵?

預設:圓柱、圓錐的底面、側面、高等。

1、自主嘗試

沒想到通過預習同學們已經對圓柱和圓錐的特徵知道的這樣多,你們可真了不起。哪老師就給同學們每人一次機會,根據老師的提示,拿出自己的圓柱體實物看一看、摸一摸、指一指、量一量回答老師的問題好嗎?

自學提示:1、什麼叫做圓柱底面?底面有什麼特點?

2、什麼叫圓柱的側面?側面有什麼特點?

3、什麼叫做圓柱的高?高有什麼特點?

圓錐呢?

2、小組交流

現在請同學們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相互交流一下,等一會老師請你們彙報,咱們比一比看那個小組說的最精彩!

3、全班交流

請學生拿着自己的圓柱、圓錐實物到講臺演示,另外請一位同學在黑板上圓柱和圓錐的幾何圖形上標出來。圓錐和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學生彙報時候,重點抓兩個問題

一、圓柱的兩個底面你怎麼知道是相同的兩個圓形?怎麼證明?

二、圓柱有多少條高?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爲什麼?

(預設:如果學生彙報時候不完整,及時請學生評價,補充。)

師:通過交流老師發現通過預習同學們已經對圓柱和圓錐的特徵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你們現在還有什麼疑惑嗎?提出來咱們一起解決好嗎?

預設:圓柱和圓錐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麼?

4、圓錐和圓柱特徵的比較

同桌交流、彙報,

師出示表格:

圖形 不同點

相同點

圓柱 有兩個底面,有無數條高而且長度相等 底面都是圓形,側面都是曲面

圓錐 只有一個底面,有1條高

三、聯繫實際、拓展應用

1、課本自主練習第一題:下面物體的形狀那些是圓柱?那些是圓錐?(都是生活中的實物)

2、下面的圖形那些是圓柱?那些是圓錐?(都是圓柱和圓錐的幾何圖形)

3、連一連(操作題)

上面是兩個圓柱和一個圓錐幾何圖形沿着虛線剪開,

下面是兩個長方形和一個扇形

讓學生先連線再操作。通過操作連線你發現了什麼?

粗細有什麼決定?高矮有什麼決定?

4、操作題

用一張長20釐米、寬、15釐米的長方形紙捲成一個圓柱形紙筒。紙筒的底面周長和高各是多少?和同學交流一下?

四、回顧提升、總結評價

通過學習本節課你又有那些收穫?你是怎麼學到的?你認爲本節課誰表現的最好?爲什麼?你表現怎麼樣?你認爲老師表現怎麼樣?給老師提點建議好嗎?

課下作業:

請同學們用數學童話故事的形式寫出圓柱和圓錐的特徵,下節課咱們比一比看那位同學寫的最精彩好嗎?

《圓錐的認識》教案 篇七

教學流程

1、複習提問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圓柱的有關知識,誰能告訴老師圓柱有什麼特徵?(指名答)

2、導入新課

現在,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物體,觀察一下,觸摸感覺一下,它與圓柱有什麼不一樣?

生觀察感知後,說出自己的結果,師肯定:這個物體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

教師指出:像這樣的物體就叫做圓錐體,簡稱圓錐。也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新的立體圖形。(板書課題:圓錐的認識)

3、講授新課

(1)、教學圓錐的認識

課件展示,如果我們沿着些圓錐的輪廓畫線,可得到圓錐的幾何圖形。

教師根據幾何圖形指出:圓錐的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

再觸摸,得出圓錐的周圍是一個曲面,叫做圓錐的側面。

再觀察物體,教師指出:從圓錐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

你能從物體上找到圓錐的高嗎?(教師指出母線不是高)

你能從圖形上找到圓錐的高嗎?(學生回答)

你能確定圓錐高的條數嗎?(學生回答並根據定義總結:只有一條)

(2)、小結

第一步,學生拿出學具,同桌互指圓錐的底面、側面、頂點、高。(師生總結:高是不能摸到的)

第二步,請學生歸納一下圓錐有什麼特徵。(指名試答)

師板書: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教學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設問: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什麼圖形?圓錐的側面展開又是什麼圖形呢?

生思考討論後,指名回答

師:我們通過實驗來看看。

學生根據自己制定的模型,展開後觀察,使學生認識:側面展開後是一個扇形。再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其展開圖合攏,恢復原狀,以加深對圓錐側面的認識。

(4)、教學測量圓錐的高。

提問:圓錐的高能直接測量嗎?爲什麼?

(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

你能根據測量圓柱高的啓示,來測量圓錐的高嗎?(小組嘗試)

請同學展示,測量圓錐的高的過程。

師生總結: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讀出數值。

根據學生的測量情況,師生總結:

測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1>圓錐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水平放置;

<2>閱讀時一定要讀平板下沿與直尺交會處的數值。

(5)轉動直角三角形形成圓錐:

<1>根據你製作的模型,與教師演示的一樣快速轉動,轉動起來是一個圓錐。

<2>轉動含30度的三角板,你有什麼新的發現?

4、課堂練習

利用課件,展示習題,指名口答。

5、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圓錐,想一想:圓錐有什麼特徵?側面展開後是一個什麼圖形? 你能向同學介紹一下你手中的圓錐嗎?

《圓錐的認識》教案 篇八

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實現了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一樣,同在一片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的夢想。優質教育資源的使用,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課堂教學更加實效。今天我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通過《圓錐的認識》說說我是如何應用農遠資源來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下面從以下八點進行說課: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重難點、說教學準備、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說教學效果預測。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課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第23-24頁《圓錐的認識》。

2、教材簡析:

《圓柱與圓錐》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是本冊教材第二單元的內容,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爲進一步應用幾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掌握了圓和圓柱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上而安排的。認識圓錐,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徵。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這一部分內容的第一節,爲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由於圓柱與圓錐的知識是密切相關的,因而教材把圓錐的認識安排在圓柱的認識之後,爲學習圓錐的特徵以及體積起到了一個橋樑的作用。

二、說學情

我所教學班級的學生是山區的孩子,經過前面的學習他們的主觀性和能動性已經有較大的提高,能夠有意識地主動探索未知世界。同時,他們的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也有明顯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但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感性經驗支持,加上他們生活在山區,對新生事物的見識面相對較窄,所以在教學時適宜恰當地運用遠程教育資源,既能創設教學情境,又能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更加直觀地體驗感知圓錐的特徵。

三、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編排意圖、教材特點以及學情,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徵及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認識圓錐的高,能用工具測量圓錐的高。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課件直觀展示和學生自主探索測量圓錐的高、旋轉直角三角形等實踐活動,更加直觀、深刻了解圓錐的特徵,學生參與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的學習習慣,用生活中的圓錐實物讓學生體會到所學知識的生活價值,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爲生活服務的意識和能力。

依據上述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圓錐的特徵及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圓錐的高的測量方法。

在教學時,我將利用課件,形象地分解演示圓錐圖形變化的過程,更加直觀地展示了圓錐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徵,利於教學重難點的突破。

四、說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圓錐實物,圓錐模型等。

學具準備:圓錐實物,模型一個,一塊平板、一把直尺、三角形硬紙等。

五、說教法、學法

1、教法:

本課我將採取“引導——探索——發展”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根據實情進行二次加工的農遠資源課件,更加優化本課的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這種教學模式,能促使學生學中有思,思中有疑,疑中有得。用“引導”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用“探索”反映學生親歷探索,尋求有效解決問題的知識和方法,實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用“發展”來闡明教與學的目的。而遠程課件中的動畫、影像等多種素材強化對學生感觀的刺激,特別是相對這些幾何形體來說,所帶來的效果是粉筆和黑板所不能相比的。教學中我將充分發揮遠程資源輔助教學的功能,直觀、形象地展示大量圓錐形實物圖,幫助學生建立圓錐形的表象,以及動態演示圓錐側面的展開過程、圓錐高的測量方法等,有效地突破重難點,實現教學目標。

2、學法:

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提供直觀是認識的起點。教學中,我注重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活動。學生在運用學具,直觀操作、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中學習,在真實的感受中獲得實實在在的直接經驗。

六、說教學過程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學法的基礎上,我對本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一)、複習強化

通過媒體展示:一支圓柱形鉛筆。

問:這支鉛筆是什麼形狀的?你能說說它具有哪些特徵嗎?

目的在於複習圓柱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徵,爲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二)、探究體驗

1、引出新知

課件出示教材23頁的主題圖,並提問:“通過觀察這些物體的形狀,你知道它們有什麼共同點嗎?”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觀察,使學生對圓錐進行初步感知。

接着利用課件動畫演示從圓錐的實物圖中抽象出圓錐的幾何圖形,並標明像這樣的圖形就叫做圓錐形,簡稱圓錐。

爲了鞏固圓錐的表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問學生:“在生活中,你還見過那些圓錐形的物體?”想一想、說一說。

並開展小遊戲:學生搶答出屏幕上圓錐形物體的名稱。

最後,小結揭示課題,並板題:圓錐的認識

2、認識圓錐的特徵

我先引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圓錐形實物,再讓學生觀看動畫,在生動有趣的氛圍中輕鬆掌握圓錐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徵。

接着讓學生拿起圓錐模型,小組同學相互說說圓錐的各部分名稱。

最後,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圓錐是什麼樣子的?在腦中建立圓錐的模型。

3、探究測量圓錐高的方法

圓錐的高的測量方法是本課的教學難點,爲了突破難點,我先讓學生利用學具,小組同學動手操作共同探究測量圓錐高的方法,再利用遠程課件動畫演示測量圓錐高的方法,直觀形象地分解了這一教學難點。

4、認識圓錐的側面展開圖

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猜想圓錐的側面展開會是什麼圖形?然後利用課件,動態演示圓錐側面展開的過程,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化,讓學生更加形象的認識圓錐側面的特徵,有效的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

5、歸納小結

讓學生歸納圓錐的特徵,並根據學生的總結板書:

兩個面:一個底面(圓)、一個側面(扇形)、一個頂點、一條高

6、實踐活動

學生通過轉動直角三角形小旗,在操作、觀察、想象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圓錐的特徵,發展空間觀念。

7、比較圓錐和圓柱的特徵,進一步加深對這兩種圖形的認識。

以上教學,藉助遠程教育資源,成功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學生學得輕鬆,記得牢固。整個過程體現出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應用資源合理組織學生求知的引導者這一新課理念。

(三)、鞏固應用

課件出示課前設計好的相應習題。

利用課件出示習題,快捷方便,容量大,節省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疑問嗎?

學生總結、質疑,再次提高認知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

兩個面:一個底面(圓)、一個側面(扇形)

一個頂點

一條高

本課的板書設計突出重點,簡單明瞭。

八、說教學效果預測

本課我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應用了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資源與教材相匹配的教學課件,並在原有農遠課件的基礎上進行了二次加工修飾,使學生手、眼、耳、腦多種感官並用,將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相結合,使學生在輕鬆的課堂氛圍中高效地獲取知識,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間思維能力等都得到發展,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學生在測量圓錐的高時,可能會出現以下這樣錯誤的測量高的方法: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我會引導他們仔細觀察,發現錯誤所在,分析錯誤原因,在分析中探討正確的測量圓錐高的方法。

總之,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爲推動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帶來了機會,我們要抓住機遇,不斷探索,合理利用,讓它爲我們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