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3、學習運用觀察、重疊、數面積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學重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等邊三角形和直徑1釐米的圓,兩個長方形。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引導學生看教材第60頁的圖。

提問:從圖中看到了什麼?

2、引出新課,出示課題。

同學們剛纔觀察到的物體都有面,而且通過操作我們還發現面是有大小的,今天這節課,我們所學的內容就和麪的大小有關。

二、探究新知

1、教學面積的意義。

(1)認識物體的表面有大小。

教師談話引入。說明:黑板面和國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較大,靠觀察就能看出。

(板書:觀察比較)

(2)認識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

出示兩組圖形,這些是平面封閉圖形,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由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出重疊比較與數方格比較的方法。

(板書:重疊比較,數方格比較)

(3)總結面積的意義。

提問: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什麼呢?看看書上是怎麼說的。(板書課題的前半部分:面積)

2、認識面積單位。

(1)出示教材第61頁例2。

引導:請同學們用手中的學具來幫忙。

比較三種方式,得出數正方形個數是最合理的方法。解決了設疑中提出的問題,通過數正方形個數得出大小之分。

(2)認識統一比較的重要性。

教師出示一個正方形,通過重疊確認它的面積比前面出示的兩個長方形大,教師翻開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個格,激起學生的疑問。

提問:這是什麼原因呢?你有沒有辦法來證明呢?

(3)帶着問題自學。

提問: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說說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是怎麼規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釐米。

④同桌兩人互相比畫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貼出一張1平方米的紙,先估計能放下幾本練習本。翻出反面,數一數,實際能放下幾本練習本。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如圖,每一個方格代表1平方釐米,用紅筆塗出8平方釐米的一個圖形,再用綠筆塗出面積爲12平方釐米的另一個圖形。

2、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單位。

(1)電視屏幕的面積是25()。

(2)一塊橡皮上面的面積是9()。

(3)學校操場的面積大約是500()。

(4)教室的面積大約是40()。

四、思維訓練

1、下圖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釐米,請你寫出每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2、動腦筋:先估算哪個圖形的周長比較簡便?算一算。(單位:釐米)

板書設計:

面積與面積單位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在實踐感知中理解了面積的意義,認識了常用的面積單位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釐米,並初步建立了這些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二

每4年裏有3個平年,1個閏年。

師:每4年裏有3個平年,1個閏年,這些閏年的年份與4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師:按照這樣的規律請你推斷一下,下一個閏年是哪一年?往前推算,哪一年是閏年? 通過計算引導學生髮現“公曆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是閏年。” 要判斷某一年是不是閏年,就可以用這一年的年份除以4,看是不是4的倍數。 當學生按一般方法判斷2100年爲閏年時,教師說2100年是平年。這是怎麼會是呢?

練一練:

1、判斷下列各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

(1)1997後7月1日香港迴歸祖國。

(2)北京承辦2008年第29屆奧運會。

2、中華人民共和國是 年 月 日成立的,今年的 月 日是建國 週年紀念日。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判斷正誤。

(1)每年都有365天。( )

(2)一年中有7個大月,4個小月。( )

(3)小華說:“我爸爸4月31日才從北京開會回來。”( )

(4)小明說:“我表弟是1992年2月29日出生的。”( )

(5)1900年是閏年。( )

2、小強滿12歲的時候,只過了3個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生的?(視頻)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如果你還想更進一步研究有關年月日的知識,你們還可以到網上去查找這方面的資料。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結合熟悉的事物和生活經驗,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間的關係,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並記住各月及平年、閏年的天數,能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能力教學點:幫助學生建立較長的時間觀念,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歸納概括的能力。

德育教學點:體驗年、月、日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養成自覺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教學難點: 發現並掌握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有這麼多老師來聽我們上課,你們高興嗎?

師:老師和你們一樣,也非常高興!讓我們記住這難忘的日子(教師板書講課當天的日期)

師:我特意給你們帶來了一組精彩的圖片。你們想看嗎?

師:誰願意把你熟悉的圖片給大家介紹一下。

師:(出示賽跑的圖片)

生:賽跑

師:你跑100米大約用多長時間?

師:誰還願意給大家介紹介紹。(出示學生籃球比賽的照片)

生:這是一場籃球比賽。

師:你知道一場籃球比賽大約是多長時間嗎?

生:40分鐘 師:誰還想來?(出示春節聯歡晚會圖片)

生:這是春節聯歡晚會上千手觀音的圖片。

師:你知道春節晚會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一場春節晚會大概經過多長時間?

生:春節晚會晚上8:00開始、12:30結束。一場春節晚會大概經過3個半小時。

師:你知道國慶節是在什麼時候嗎?

生:十月一日

師:你從上國小到現在經過了幾年?

生:三年。

師:這些圖片都跟什麼有關係?(時間)

師:我們學過那些時間單位?(時、分、秒)

師:其實年、月、日是比時、分、秒更大一點的時間單位,它在我們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年、月、日。

二、觀察年曆,探究新知

1、認識年曆。

師:關於年、月、日的知識,同學們可能已經知道了一些,誰願意把你知道的給大家講一講?

生:(自由發言)

師:是這樣子的嗎!老師爲你們準備了各年的年曆卡片,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認真觀察這些年曆卡片,看你們還能發現什麼? 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一年有12個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每月31天) 四、六、九、十一月(每月30天) 二月 28天或29天 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教學大月、小月。

師:習慣上,我們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板書:大月)。

師:想一想,把有30天的月份起個什麼名字? 師:二月份既不是31天,又不是30天,那我們應該給它起個什麼名字?

師:同學們數一數,一年中有幾個大月?幾個小月?

師:怎樣才能很快地記住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呢?你們能自己想想辦法嗎?

生:(自由發言)

師:現在老師告訴你們幾個巧妙的記憶方法。 教師用課件出示左拳圖,介紹用左拳記憶的方法。

師:爲了更容易記住哪幾個月是大月,你們還可以記住下面的歌訣。 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平年二月二十八,閏年再把一日加。 (教師說明:這裏的“臘”是指十二月。)

師:我們還可以這樣來記: 7個大月心中裝,七前單數七後雙。

3、教學平年、閏年。

教師指出:二月是一個特殊的月份,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的天數很奇怪,有的時候是28天,有的時候是29天,這是怎麼回事呢?

師:我不用看年曆,你要你說出這一年的年份,我就知道這一年的二月份有多少天?不信誰來考考我?

生:自由說 師:我爲什麼不用查看年曆就能準確地判斷這一年的二月份有多少天呢?這裏面有什麼規律嗎?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上表格看看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回答後,教師讓學生將閏年的年份塗成紅色。

師:閏年的出現是有規律的,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的演示,看能發現什麼規律? 引導學生得出:每4年裏有3個平年,1個閏年。 出示課件讓學生觀察並發現規律,並能總結規律。即:每

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三

統計

1、簡單的數據分析

一、教學內容

例1:橫向條形統計圖

簡單的數據分析

例2: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

例1:平均數的含義和求法

求平均數

例2:用平均數來比較兩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13——14簡單的數據分析

教學目標:

1、向學生介紹兩種條形統計圖,使學生會看這兩種統計圖,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3、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教學重點:會看兩種統計圖

教學難點:起始格與其他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第38頁例1

教學目標:

1、向學生介紹橫向條形統計圖,使學生會看這種統計圖,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出示掛圖、引導學生觀察並理解圖意)

如果超市的王經理,現在很想知道超市上週四種品牌礦泉水的銷售情況,還想知道下週該進些什麼品牌的礦泉水。你有什麼好辦法?(統計)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縱向條形統計圖,讓學生觀察。

說說這個統計圖與以前見過的統計圖有什麼不同?

2、它的橫軸表示什麼?縱軸表示什麼?

3、根據統計表,你能完成下面這份統計圖嗎?

3、學生討論並說明如何完成統計圖。

4、提問:如果用橫軸代表銷售量,用縱軸代表不同的品牌,該怎樣設計這樣的統計圖?

5、小組合作學習

6、小組彙報

7、出示規範的橫向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完成。

你能跟同學說說完成這樣的條形統計圖時要注意什麼?

8、討論:如果下週要進貨,哪種品牌的礦泉水應該多進些?哪種品牌的礦泉水應該多進些?你能說說理由嗎?

三、引導學生進行小結

在前幾個學期,我們已經學會了收集數據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的結果。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統計、、、、、、讓學生理解、體驗統計的1、展示數據2、科學預測、決策作用。

四、鞏固練

課本40頁第一、第四題

五、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第2課時例2

教學目標:

1、向學生介紹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使學生會看這種統計圖,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1、我們學校的校醫非常關心我們同學的身體健康,經常要了解我們同學的體重,身高等,(出示班級座位圖)

如果老師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組6位同學的身高的情況,你有什麼辦法能讓老師一眼就看明白?

2、提問:你打算怎樣完成這份統計圖?

3、出示幾個空白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根據統計表嘗試完成條形統計圖。

4、如果用條形統計圖表示這個小組學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個單位比較合適?

5、出示教材上的統計圖,讓學生觀察,討論。

你能說說破這個統計圖跟我們以前學過的統計圖有什麼不同嗎?

用折線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個單位?

其他格代表多少個單位?

這樣畫有什麼好處?

6、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彙報。

在統計圖的縱軸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單位量是不同的(第一個圖中起始格表示137釐米,其他每格表示1釐米。)

7、讓學生按照例子把其他兩個同學的條形補充完整。

8、學生討論:什麼情形下應該使用這樣的統計圖?這種統計圖的優點是什麼?

9、觀察體重統計圖,看看這個圖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個單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個單位?

9、這個統計圖跟我們剛纔學習的學生身高統計圖有什麼不同?

10、獨立完成書上的統計圖

小組進行學習小結。

這種統計圖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樣本的統計數據的絕對值都比較大(如本例中學生的身高都在138釐米以上,體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樣本統計數據之間的差異值又相對比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體重的最小差異分別是1釐米和1千克)。當出現這種情形時,會出現一種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單位量較小(如第一個統計圖中每格表示1釐米或2釐米),統計圖中的條形就會很長,如果每格代表的單位量較大(如第二個統計圖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難在統計圖中看出不同樣本之間的差異。所以,爲了比較直觀地反映這種差異性,採取用起始格表示較大單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較小單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這種統計圖中的縱軸上,起始格是用折線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區別。

10、通過完成這一份統計圖。你得到了哪些信息?進一步體會統計的作用。

11、你想對這些同學說些什麼?

出示“中國10歲兒童身高、體重的正常值”,引導學生把學生的身高、體重與正常值進行對比,找出哪些學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學生的體重超出了正常值,並提出合理化建議。

(實踐作業)讓學生從報紙、書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統計圖表,並找出相應的信息,可以培養學生從各種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四

設計說明

1、遊戲導入,激發興趣。

“世界通過遊戲展現在孩子面前,人的創造才能也常常在遊戲中表現出來,沒有遊戲也就沒有充分的智力發展。”用遊戲導入新課,可使數學知識在遊戲中愉快地、自然地被學生所接受和理解。上課伊始,設計了老師說時間,學生用動作表示時間的遊戲,這樣不僅喚起了學生對時間的回憶,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2、直觀演示與動手操作相結合。

重視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本設計通過課件的直觀演示,以及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理解時間與時刻的意義及12時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的聯繫。通過例題進行比較,使學生明確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間比較簡明、方便,經歷由直觀到抽象的過程,滲透比較的數學思想。

3、注重從日常生活的各個場景入手,加深對24時計時法的理解和掌握。

24時計時法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繫。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整節課以“一天”爲主線,貫穿始終。出示主題圖展示生活中的一天;通過春節晚會倒計時,瞭解一天的開始;探究一天有多少個小時。從生活中梳理出數學知識,既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能幫助他們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時鐘模型

學生準備 時鐘模型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做遊戲,認時間。

師:老師和大家做個遊戲,老師說一個時間,大家不用口述,用動作告訴老師這時你在做什麼,看誰表演的好。

(1)老師先說一個時刻:中午12時,用動作示範一下。

(2)老師報出下列時刻:凌晨3時、早上6時、上午11時30分、下午4時、晚上9時。(教師邊板書邊提問)

2、導入。

師:剛纔我們說的是生活中常用的表示時刻的方法,叫做12時計時法。如果同學們用12時計時法表示時刻,那麼應加“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或凌晨”等限制詞。有沒有一種不用加文字說明的計時方法呢?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種新的計時法——24時計時法。(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遊戲,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分析、歸納出12時計時法的特點,並理解12時計時法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瞭解12時計時法在實際運用時要有限制詞,從而激發學生的認知衝突,尋找表示時間的更爲簡便的計時方法——24時計時法,引入新知,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

⊙經歷過程,體驗感知

1、體驗生活中的“一天”。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課件出示教材82頁主題圖),引導學生說出在主題圖中獲得的信息。

(學生彙報小女孩在一天中的作息時間)

2、認識一天的開始——0時。

師:大家知道一天是從什麼時刻開始的嗎?(學生髮表意見,教師不作答覆)

師:一天的開始到底是什麼時刻呢?還是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吧!這是春節聯歡晚會上大家在一起迎接新年第一天開始的情境。(課件播放倒計時的錄像)

師:新年的第一天開始了,鐘面上是幾時?(12時)是什麼時候的12時?(夜裏12時)

師:到了夜裏12時,就表示這一天結束了,同時又表示新的一天開始了。作爲新的一天的開始,我們一般又把夜裏12時說成0時。

師:0時我們通常在做什麼呢?(睡覺)現在知道一天的開始是什麼時刻了嗎?一起說說看。(0時)

3、運用課件創設情境,感受一天的經過。

師:一天的時間有多長呢?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吧!大家可以一邊看,一邊隨着畫面和音樂表演。(課件演示)現在是0時,在睡夢中我們開始了新的一天。

師:(鐘面顯示早晨6時45分)天亮了,太陽升起來了,現在是什麼時候?小女孩在做什麼?

師:(鐘面顯示上午10時15分)現在是什麼時候?小女孩在做什麼?

師:(鐘面顯示中午12時)時間真快,現在是什麼時候?到吃午飯的時間了。

師:(鐘面顯示下午3時30分)小女孩和同學們在跳繩。

師:(鐘面顯示下午6時)現在是什麼時候?到吃晚飯的時間了。

師:(鐘面顯示晚上7時25分)現在是什麼時候?小女孩在做什麼?

師:大家在睡夢中,時間又不知不覺到了什麼時候?(夜裏12時)到了夜裏12時,這一天就結束了,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五

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教學內容:教材第8頁例4及練習二第1、2、3、4題。

教學目標:1、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餘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方向。

2、藉助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通過知識的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餘七個方向。

教學過程

一、佈置課前預習:

1、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麼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二、談話導入

(出示課本情境圖)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麼?(指南針)

三、親身實踐,接受新知

1、瞭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針圖)由學生彙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料,教師給予歸納,並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

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製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後來又發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指南針現在的指示說說校園裏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什麼建築。(北面是教學樓,南面是花壇,東面是圖書館,西面是體育館)

3、藉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麼位置?你是怎麼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從“東”出發,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麼建築。

四、鞏固運用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後製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4、練習二第1、2、3題。

5、練習二第4題:出示我國行政區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說說十堰在北京的什麼方向,北京在武漢的什麼方向?

五、全課小結

1、這堂課學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2、交流預習2:生活中什麼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板書設計: 位置與方向

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踐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其意義,體會平均數的作用,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能計算平均數。

2、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概念。

3、在活動中,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和能力,體驗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興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平均數的特徵,用平均數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你乘車買票嗎?六歲以前買票嗎?你對乘車是否買票這方面的常識瞭解嗎?我們把1.2米這條線叫“兒童乘車免票線”。看,就是這條線,經過相關部門研究決定,六歲以下兒童乘車免票線爲1.2米。你知道怎麼去確定這個標準嗎?調查誰?如果數據來了,有高的,有矮的,如何處理?讓我們一起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來解決這些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讓學生帶着問題自然進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體會爲什麼要學均數。)

二、探究新知,自主構建

(一)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上個月我校開展了保護環境,爭優環保小隊活動,我班成立了三個小分隊:快樂隊、天使隊、陽光隊。

1、相同數據,初步體會平均數的代表性。

出示快樂隊數據:寧寧12個,丁丁12個,冰冰12個。

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要表示快樂隊每個人的收集情況,用哪個數比較合適呢?

小結:快樂隊每人都收集了12個礦泉水瓶。12能代表快樂隊每個人的收集情況。

2、不同數據,深入體會平均數的意義。

出示天使隊數據:小紅12個,小蘭14個,小麗11個,小明15個。

你看到了什麼信息?你能提出什麼問題?現在,每個人收集的數量各不相同,該用哪個數據代表第二小隊每人的收集情況呢?14能代表嗎?12呢?(如果每人同樣多就好了)怎樣把他們的瓶子變成同樣多?

小組合作學習,用學具擺一擺。並在組內說一說你是怎麼把它們變的同樣多的。

交流彙報。

學情預設:

生1:可以移動瓶子,將小紅移1個給小蘭,小明移2個給小亮,然後每個人就一樣多了。(剛纔這些同學都是通過把多的瓶子移出來,補給少的同學,讓每個同學的瓶子數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就叫“移多補少”。板書:移多補少)

生2:計算的方法(14+12+11+15)÷4=13,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先把四個人的瓶子數合起來,再平均分給四個人)爲什麼要除以4?除以3可以嗎?4表示什麼。括號裏的表示什麼?關係式:總數量÷份數。板書:先求和再平分)

總結:其實無論是移多補少,還是先求和再平分,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使原來不同的數變得——同樣多。在數學上,我們把這個數叫做平均數。(板書課題:平均數)

3、追問中理解平均數的虛擬性。

繼續看天使隊的收集情況:13是小紅收集的數量嗎?是小蘭收集的數量嗎?是小明收集的數量嗎?

13到底是什麼呢?是哪個同學收集礦泉水瓶的數量嗎?

小結:13是天使隊平均每人收集的數量。它代表天使隊收集礦泉水瓶的一般水平。

(設計意圖:由淺入深,快樂隊每人收集12個,用12代表每人的收集數量;天使隊每人的數量各不相同,該用哪個數代表呢?學生體會到:都不合適,如果和快樂隊一樣,每人同樣多就好了。通過移多補少或求和平分,用一個虛擬的13來代表。這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讓學生慢慢體會平均數良好的代表性。在追問中讓學生感受平均數的虛擬性特徵,以加深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

(二)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平均數的作用

出示陽光隊收集礦泉水瓶統計表。陽光隊一共收集了多少個?哪個小隊能評爲“環保小隊”呢?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學情預設:

生1:快樂隊收集了36個,天使隊收集了52個,陽光隊收集了60個,第三小隊收集的多。

生2:他們人數不同,這樣不公平!

生3:人數不同,應該比較平均數。怎麼求陽光隊的平均數呢?

學生列式:(13+11+14+10+12)÷5=12(個)

12代表什麼?哪個小隊能評爲“環保小隊”?

小結:在人數不相等的情況下,用平均數作比較更公平!

平均數13能代表天使隊的一般水平,12能代表快樂隊、陽光隊的一般水平。(板書: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

(設計意圖:人數不等,哪個隊能評爲“環保小隊”?引導學生展開辯論。在辯論中學生清楚:比總數不公平,而平均數能代表每隊收集的一般水平,所以用平均數作比較更公平。從而加深對平均數作用的理解。)

(三)思考交流,理解平均數的敏感性

如果陽光小隊的王林收集的瓶子變多了或變少了,平均數會怎樣呢?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平均數就是這麼敏感!這組數據中任何一個數發生變化,都能引起平均數的變化。

結合平均數觀察表格,平均數處於什麼位置呢?

平均數正如你們所說,可以代表一組數的一般水平,而且知道平均數在值和最小值之間,相信大家對平均數有了一定的認識。

(四)首尾呼應,引起共鳴。

相關部門是怎麼確定這個兒童乘車免票線的呢?和你們想的一樣,相關部門就是參照了平均身高確定免票線的。據統計:6歲男童平均身高119.3釐米,6歲女童平均身高118.7釐米。

看來,平均數的作用真不小,連確定免票線的高度都可以參照它。

(五)聯繫生活,體會平均數的用途。

生活中在哪兒用到過平均數呢?出示平均數資料。如果學校訂做校服,用平均身高訂做可以嗎?平均數的用途很廣泛,可是也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三、應用拓展,鞏固提高

1、小明家每人每天月平均用水量是多少?

在嚴重缺水地區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約爲3千克,你知道3千克的水有多少嗎?

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一則信息。

請選擇正確答案。(2)第(1)式和第(3)式分別求的是什麼呢?

小剛家平均每人每天用水88千克,嚴重缺水地區平均每人每天用水3千克,比較這兩個數據,你有什麼感受?

2、小明會遇到危險嗎?

游泳池平均水深只有120釐米,小明身高130釐米,小明站在游泳池裏學游泳,會不會有危險?爲什麼?

四、回顧反思,結束全課

談談你對這節課的收穫,把你感受最深的一點說一說。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結合“貨比三家”的具體情景,經歷比較小數大小的過程。

2、體驗小數大小比較的多種方法,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教學重難點:

掌握小數大小比較的不同方法,並會比較小數的大小。教具準備:

投影片(P4的情景圖)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在文具店裏學到的數學知識,這節課,想不想到其它文具店裏走一走?(生:想)(師出示下圖)

師:圖片中告訴我們什麼?

生1:奇奇文具店中鉛筆盒4.9元、橡皮2.63元、尺子2.5元。

生2:丁丁玩具店??

師:你能從中提出個數學問題嗎?生3:哪個文具店中的鉛筆盒便宜?

生4:要買書包應到哪個文具店去買???

師:同學們真棒,那麼現在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二、學習新知

1、師:同學們想一想,去哪個文具店中的買鉛筆盒便宜呢?

(1)學生獨立思考。

(2)指名回答。師:誰能說一下。

生1:去奇奇文具店買,因爲4.9元小於5.1元。師:你是怎樣比較4.9元與5.1元的大小的呢?

(3)彙報交流。

生1:因爲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所以,4.9元く5.1元。

生2:因爲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生3:??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這麼多解決問題的辦法,現在淘氣有個問題想請同學們幫忙,

同學們說幫不幫?(幫)

師:小淘氣想買一塊橡皮,但不知到哪家文具店去買,同學們幫他選一家,好不好?(好)

(1)學生自己比較大小。

(2)小組討論:你是怎樣比較的?(3)指名回答,教師小結。三、鞏固練習

1、比一比,填一填。

1.25元○2.4元0.48元○1.3元0.05元○0.50元3.06元○3.60元6.00元○6.0元4.95元○4.94元小組自己練習。

2、到哪個商店去買?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新知識?生1:我學會比較小數的大小。

生2:我知道小數的大小比較有不同的方法???(教師小結)

板書設計:

貨比三家

4.9元○5.1元

①4.9元=4元9角②5.1元比5元多,5.1元=5元1角4.9元比5元少

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2、通過對比小數加法與整數加法的相同點以加深學生對小數加法的理解。

重點:掌握小數的加法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新課。

列豎式計算下面各題,並說一說做整數加法時要注意什麼?74+2851+62

(小結時,突出“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二、新課:

1、設計購物情景圖。學習小數的加法計算。

從畫面中你知道了什麼信息?

你想購買哪些商品?它們的價格分別是多少元?

你最少選擇購買兩種商品,請你計算一下你一共用去了多少元錢?

計算結束之後說給同桌的小夥伴,你自己是怎樣計算的?(給出活動時間)

學生活動後彙報歸總。得出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教師可以板書)

教師補充講清,直接用小數計算的書寫格式。(強調格式)

2、試一試(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4.5+2.30.9+6.214.1+3.62.08+0.49

3、師生小結,計算小數加法時要注意什麼?

形成文字。計算小數加法時,要使相同數位對齊,也就是要把小數點對齊,從低位加起,加得的結果要對齊加數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

三、實踐活動:

1、把自己的語文、數學課本的單價找出來,計算一下語文、數學兩本書一共用多少元錢?

2、看夠物信息,幫小強計算一共用去多少元錢。

麪條一包食鹽一袋火腿腸味精一袋

1.86元1.00元5.06元9.47元

四、鞏固練習

1、判斷正、誤(並說出錯誤的原因)

2、選擇正確的答案填在相應的括號裏。

3、摘果遊戲

說明(果樹圖上有小數的加法算式,誰計算結果正確,摘下的果子歸誰。)

五、全課歸結

1、通過這節課的活動,你學會了什麼本領?

2、你在計算小數加法時,要注意些什麼?

第4課時

課題:筆算小數的減法。

內容: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P96頁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新課

1、複習小數加法

0.37+0.5810.9+7.8

2、重點複習小數加法的計算法則。

二、新課:

1、組織學生自學P96頁例4。從例4中你學到了什麼?從1.2-0.6=0.6的豎式計算中你發現了什麼祕密?它與小數加法比較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你能說一說小數減法的計算方法嗎?(留時間讓學生議論。)

2、結小數的減法的計算方法。(略)

3、設計情景,提出問題,鞏固小數減法的計算。

出數據信息

尺子鉛筆作文本圖畫本筆盒彩色筆

0.80元0.50元1.20元0.60元9.67元12.40元師:根據以上的商品價格,你能提出什麼問題,並解決它。

4、回顧對比:

小數減法計算與整數減法計算有什麼不同?

小數減法計算與小數加法計算有什麼相同點和什麼不同點?

三、小組活動,鞏固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說明:1、兩人一組。每人說出一個小數。兩人同時寫豎式計算,比一比誰算得又對又快。在規定的時間內,計算題目多者爲勝。

四、練習作業。

1、完成課本P97頁第1、2題

2、課後實踐作業:P97頁第3題。

第5課時

課題:小數加、減法混合練習。

教學內容:課本P97~~P98第4~~6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會計算比較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2、使學生能形成比較正確、熟練的計算技能。

教學重點:熟練小數加、減法混合計算的技能技巧。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4.6+5.40.6+0.80.36+0.4

0.9–0.70.8–0.41–0.6

老師小結口算情況。

二、練習筆算小數加、減法。

1、完成P97第4題和P98第6題。

2、評講時突出兩個帶小數相減,且小數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數不夠減,要從整數部分的個位退一的計算方法,作爲重點評講。(學生如出現錯誤,結合評講)

三、練習有關小數加減法的文字題。

1、討論:以下兩題應該怎樣列式計算。

(1)0.95比0.58多多少?

(2)已知甲數是7.4,它比乙數多1.3,乙數是幾?

學生列式計算後,老師進行簡單小結:第(1)小題是比較兩數大小,相差多少?可用減法計算,列式計算0.95-0.58=0.37;第(2)小題已知甲數是7.4,它比乙數多1.3,乙數是多少?(也就是乙數比甲數少1.3,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是多少?)用減法計算:即7.4–1.3=6.1,做這類文字題一定要弄清楚誰與誰比,誰大誰小,求大數還是求小數,要分析題中兩數關係,然後選擇正確的算法進行解答。

四、練習有關小數加減法的應用題。(根據學生情況適當加深練習,補充題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小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2、通過對比小數減法與整數減法的相同點以加深學生對小數減法的理解。

重點:掌握小數的減法計算方法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能熟練的計算兩位數的加、減法。

2、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興趣,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難點:

能熟練的計算兩位數的加、減法。

教師準備:

練習十九第3題和第8題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準備練習

1、引導學生完成口算題目,並說一說計算的過程。

引導學生採用較簡捷的方法計算。

2、引導學生完成算一算。

巡視、輔導。

幫助計算有困難的'學生。

及時評價,表揚計算有進步的學生。

【設計意圖】:鞏固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算法。

二、學中做

1、組織活動1買東西。

出示練習十九第3題主題圖。

(1)觀察練習十九第3題主題圖。彙報看見的東西和價錢。

(2)列式計算。

58+25=83

(3)提示:算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

(4)要是你來到商店,你會想買些什麼?提出要求:

小組討論,選出一個記錄員,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錢?

(5)組織學生進行彙報。

2、組織活動2籃球比賽。

出示練習十九第8題的主題圖。

你看了以後有什麼問題嗎?

自己獨立提出問題,然後同桌交流,最後進行彙報。

【設計意圖】:通過買東西的活動,複習鞏固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算法。

三、做中學

1、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十九第6題。

(1)說說意圖。

(2)獨立計算。

(3)集體訂正

2、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十九題。

(1)用講故事的形式說說圖意。

(2)解決書上的問題。

(3)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能解決嗎?

3、引導學生完成應用題。

引導讀題、理解題意。

列出算式,正確計算。

【設計意圖】:在教師引導下,總結所學的知識。

四、課堂總結。

要求學生完成數學日記的填寫。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