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歸去來兮辭》教案

【教學目標】

《歸去來兮辭》教案

1.知識與能力:誦讀並背誦課文;掌握重點詞句與培養鑑賞能力。

2.過程與方法:朗讀課文,理解詞句和課文,鑑賞課文。自學法,講讀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陶潛的隱士情懷和人生境界,認識陶潛歸隱原因,理解其所處社會環境及人才應有的理想環境。

【教學重點】

1.課文的思想內容

2.解讀陶潛的隱逸詩人的形象

【教學難點】“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的正確理解。

【教學手段】PPT課件,朗讀音頻。

【教學安排】2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預習準備

1.明確誦讀要求——讀出語調;讀出語氣;讀出語速;讀出語頓;讀出語意。

2.瞭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課下題注爲準。

3.參照課下注釋,疏通課文,瞭解大意。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你猜得出下列後人的評價是針對我國古代哪一個作家嗎?

樑·鍾嶸《詩品》:“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列其詩‘中品。’”

宋·蘇軾:“質而實綺,癯而實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

介紹作者:

文人字號:

羲皇上人:“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 ”

五柳先生:“先生不知何許人,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爲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靖節先生

軼事:1.酒。2.《責子詩》

白髮被(pi,同披)兩鬢,肌膚不復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文藝。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慄。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陶淵明45歲,已是兩鬢白髮,肌肉鬆弛,五個兒子,都不喜歡學習,老大16歲,又懶惰又頑皮(固==頑),老二快15歲了(孔子:我十五而志於學),卻不喜歡讀書。老三、老四都是13歲(雙胞胎?),連六和七都數不到,老五快9歲了,整天光知道吃,所以陶淵明特別苦惱。

其實,這是陶淵明酒後使妻子懷孕,種下的苦果。他卻說——

“既然這是天意,我還是喝我的杯中酒吧”。

後人評價:讀了陶淵明的詩,能給人一種力量,可以抗拒濁流,砥礪品行,使「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

題解:辭是一種抒情賦。“歸去來兮就是歸去,敘述詩人辭官歸田的心情和樂趣。“來”、“兮”都是語助詞,強調了作者擺脫仕途羈絆的堅決態度和田園生活的安適喜悅之情。辭序署明作於“乙巳歲十一月”,即晉安帝義熙元年(405),陶淵明四十一歲辭彭澤令歸田之初所作。

二、學習序

譯文:我家貧窮,種田不能夠自給。孩子很多;米缸裏沒有存糧。維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沒有辦法解決。親友大都勸我去做官,我心裏也有這個念頭,可是求官缺乏門路。正趕上有奉使外出的差事,地方大吏以愛惜人才爲美德,叔父也因爲我家境貧苦,(替我設法)被委派到小縣作官。那時社會上動盪不安,心裏懼怕到遠地當差。彭澤縣離家一百里,公田收穫的糧食,足夠造酒飲用,所以就請求去那裏。等到過了一些日子,便產生留戀故園的懷鄉感情。那是爲什麼?本性崇尚自然,不是勉強得來的;飢寒雖然來得急迫,但是違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過去爲官做事,都是爲了吃飯而役使自己。於是惆悵感慨,深深有愧於平生的志願。仍然希望任職一年,便收拾行裝連夜離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弔喪的心情像駿馬奔馳一樣急迫,自己請求免去官職。自仲秋到冬天,在職共八十多天。因辭官而順隨心願,寫了一篇題叫《歸去來兮》的。這時候正是乙巳年(晉安帝義熙元年)十一月。

明確:交代做官以及辭官歸隱的原因。“序”與“辭”互爲表裏,同抒一種情懷。

三、範讀注意聽語頓的特點——三字句2、1頓;四字句2、2頓;五字句2、3頓;六字句3、3頓或1、2、1、2頓。學生熟讀成誦。

四、整體感知

歸心似箭(一)

天倫之樂(二)

自得其樂

田園之樂(三)

綜述情志

五、講讀課文

讀悟、翻譯第1段。

在封建社會裏,人們要建功立業,要“大濟蒼生”,實現人生價值,往往是和仕途緊緊聯繫起來的,而陶潛不願爲官,難道是當官不好嗎?

指名朗讀本段。

思考:陶潛辭官歸田的原因是什麼?

明確:“田園將蕪”“心爲形役”“已往不諫,來者可追”“迷途未遠,今是昨非”。

設問:從陶潛辭官歸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當時的心境如何?

明確:自責(“田園將蕪”),自悔(“已往不諫,來者可追”),自覺、自醒(“迷途未遠,今是昨非”)。 這裏的“心爲形役”中的“心”和“役”,顯然不能單純理解爲“心意”和“形體”,應該深入理解爲“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爲官”的這種行爲。

陶潛的這種“心爲行役”,視入仕爲‘迷途“的心情有他的詩爲證: (PPT幻燈片)

〈〈歸園田居〉〉(其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設問:結合此詩和本段內容,可看出陶潛有什麼樣的情懷?

明確:蔑視權貴,鄙棄官場,嚮往田園的隱士情懷。

【作業】

背誦。明天檢查。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複習檢查:齊背第一段。

【講讀課文】

(一)讀悟第2段

齊讀本段。翻譯本段。

討論:結合1、2段看:1.歸家途中的迫切體現在哪裏?2.抵家時的欣喜有體現在哪些語句當中?3.到家後衣食住行的閒適有從何看出?

明確:

1.“舟遙遙”“問征夫”“恨晨光”,尤其一個“恨”字,迫切之情,溢於言表。

2.“載欣載奔”“童僕歡迎,稚子候門”,可感悟出主僕俱迎,妻子皆樂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來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誰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倫之樂圖啊

3.“引壺觴以自酌……撫孤鬆而盤桓”,既有室中之樂,也有園中之樂,這是真正的隱士之樂,和劉禹錫《陋室銘》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異曲同工。

設問:從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潛又有什麼樣的隱士情懷?

提示:與下面的詩句具有相同的心境。(幻燈片)

《飲酒(其二)》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明確:一詩一賦,表達了相同的心境,淡泊明志,閒適自在的隱士情懷之二。

(二)讀悟、翻譯第3段

“歸去來兮”“息交以絕遊”,作者再一次表明自己厭惡官場,固窮守節的堅定決心,也是其隱士情懷之三。

指定小組朗讀此段。

思考:本段中,陶潛隱居鄉村的生活樂趣,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明確:

(1)促膝而談的家庭之樂——悅親戚之情話;

(2)彈琴消憂的本色生活——樂琴書以消憂;

(3)與鄉鄰交往之樂——告餘春及,有事西疇;

(4)巾車孤舟出遊之樂——窈窕尋壑,崎嶇經丘。

中國士大夫寫勞動,都是倡導別人去勞動,自己是旁觀者,而陶潛是中國士大夫中第一個勞動實踐者,此乃其躬耕田園,詩酒琴書的隱士情懷之四。(幻燈片)

《歸園田居》(其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三)讀悟、翻譯第4段

魏晉焦慮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潛是最爲焦灼的一個,在第三段結尾處兩句——“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已見端倪,在第4段中又有何表現?

齊讀本段。

明確:“寓形宇內復幾時,何不委心任去留”,此種情感也有詩爲證:(幻燈片)

《雜詩》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分散,此己非常身,落地爲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既然知道人生苦短,作者是否還快然自足於隱士生活?依據何在?

明確:“懷良辰以孤往,植杖而耘耔”“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從正反兩方面,想象地表明自己怡然於隱居生活的情懷。

討論:如何正確理解結尾處兩句話“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明確:陶潛順應自然,樂夫天命超生死,有別於“立德”“立功”留名於世的儒學家,也有別於煉丹學道求長生的道學家,這裏邊有他遺世獨立、超脫生死的曠達樂觀精神,也流露出他無可奈何、聽天由命的思想情緒,這是他欲衝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計,也是他人性善良的一種表現。

六、總結

陶潛,入仕爲官是他的初衷,鄙棄官場是他的節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畝是他生活的保障,琴書詩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窮守節是他歸隱意念的鞏固,樂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讀《歸去來兮辭》,是瞭解陶潛的隱士情懷,瞭解中國古代的隱士文化的一個窗口。

板書設計:

自責:胡不歸鄙棄官場

自悔:惆悵獨悲 蔑視權貴

歸辭官歸田 自覺:來者可追向往田園

去自醒:今是昨非

來 隱士情懷

兮歸家之樂 天倫之樂

辭飲酒之樂

涉園之樂

情話之樂

琴書之樂

躬耕之樂

出遊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