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七年級數學數軸教案

七年級數學數軸教案

七年級數學數軸教案1

教學目的:

(一)知識點目標:

1.瞭解正數和負數是怎樣產生的。

2.知道什麼是正數和負數。

3.理解數0表示的量的意義。

(二)能力訓練目標:

1.體會數學符號與對應的思想,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符號化方法。

2.會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通過師生合作,聯繫實際,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知道什麼是正數和負數,理解數0表示的量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負數,數0表示的量的意義。

教學方法:師生互動與教師講解相結合。

教具準備:地圖冊(中國地形圖)。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1.活動:由兩組各派兩名同學進行如下活動:一名按老師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記,看哪一組記得最快、?

內容:老師說出指令:

向前兩步,向後兩步;

向前一步,向後三步;

向前兩步,向後一步;

向前四步,向後兩步。

如果學生不能引入符號表示,教師可和一個小組合作,用符號表示出+2、-2、+1、-3、+2、-1、+4、-2等。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運用這樣的符號的地方很多,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種帶有特殊符號、表示具有實際意義的數-----正數和負數。

講授新課:

1.自然數的產生、分數的產生。

2.章頭圖。問題見教材。讓學生思考-3~3℃、淨勝球數與排名順序、±0.5、-9的意義。

3、正數、負數的定義:我們把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叫做正數,在這些數的前面帶有“一”時叫做負數。根據需要有時在正數前面也加上“十”(正號)表示正數。

舉例說明:3、2、0.5、等是正數(也可加上“十”)

-3、-2、-0.5、- 等是負數。

4、數0既不是正,也不是負數,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

0℃是一個確定的溫度,海拔爲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義已不僅表示“沒有”。

5、讓學生舉例說明正、負數在實際中的應用。展示圖片(又見教材P5圖1.1-2-3)讓學生觀察地形圖上的標註和記錄支出、存入信息的本地某銀行的存摺,說出你知道的信息。

鞏固提高:練習:課本P5練習

課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能說一說嗎?

課後作業:課本P7習題1.1的第1、2、4、5題。

活動與探究:在一次數學測驗中,某班的平均分爲85分,把高於平均分的高出部分記爲正數。

(1)美美得95分,應記爲多少?

(2)多多被記作一12分,他實際得分是多少?

課後反思

七年級數學數軸教案2

教學目的

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體會到轉化的思想。對於求解較複雜的方程,注意培養學生自覺反思求解的過程和自覺檢驗方程的解是否正確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1、重點: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

2、難點:求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去分母時,有時要添括號。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1.去括號和添括號法則。

2.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二、新授

例1:解方程(見課本)

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驟?

一般要通過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併同類項,未知數的係數化爲1等步驟,把一個一元一次方程“轉化”成x=a的形式。解題時,要靈活運用這些步驟。

補充例:解方程 (x+15)=- (x-7)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10頁,練習1、2。

四、小結

1.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驟?

2.掌握移項要變號,去分母時,方程兩邊每一項都要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切勿漏乘不含有分母的項,另外分數線有兩層意義,一方面它是除號,另一方面它又代表着括號,所以在去分母時,應該將分子用括號括上。

五、作業

教科書第13頁習題6.2,2第2題。

七年級數學數軸教案3

教學目的

使學生靈活應用解方程的一般步驟,提高綜合解題能力。

重點、難點

1、重點:靈活應用解題步驟。

2、難點:在“靈活”二字上下功夫。

教學過程 :

一、一、複習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題步驟。

2、分數的基本性質。

二、新授

例1.解方程(見課本)

分析:此方程的分母是小數,如果能把各分母化爲整數,那麼就可以用前面學過的方法求解了。那麼怎樣化簡呢?引導學生分析,並求出方程的解。交流體會。

例2.解方程(見課本)

例3:已知公式V=中,V=120、D=100、∏=3.14,求n的值。(保留整數)

分析:在公式中,V、D、∏都已知,只要把它們的值代入公式,就可以得到關於n的一元一次方程。

三、鞏固練習。

根據公式V=V0+at,填寫下列表中的空格。

V V0 a t

0 2 8

48 3 14

15 5 4

76 13 7

四、小結。

若方程的分母是小數,應先利用分數的性質,把分子、分母同時擴大若干倍,此時分子要作爲一個整體,需要補上括號,注意不是去分母,不能把方程其餘的項也擴大若干倍。

五、作業 。

教科書第13頁第3題

七年級數學數軸教案4

教學目的: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並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應用題。

重點、難點

1、重點:弄清應用題題意列出方程。

2、難點:弄清應用題題意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什麼叫一元一次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論根據是什麼?

二、新授。

例1、如圖(課本第10頁)天平的兩個盤內分別盛有51克,45克食鹽,問應該從盤A內拿出多少鹽放到月盤內,才能兩盤所盛的鹽的質量相等?

分析:等量關係;A盤現有鹽=B盤現有鹽

檢驗所求出的解是否合理。 培養學生自覺反思求解過程和自覺檢驗方程的解是否正確的良好習慣。

例2.學校團委組織65名團員爲學校建花壇搬磚,七年級同學每人搬6塊,其他年級同學每人搬8塊,總共搬了1400塊,問七年級同學有多少人蔘加了搬磚?

1.題目中有哪些已知量?

(1)參加搬磚的七年級同學和其他年級同學共65名。

(2)七年級同學每人搬6塊,其他年級同學每人搬8塊。

(3)七年級和其他年級同學一共搬了1400塊。

2.求什麼?

七年級同學有多少人蔘加搬磚?

3.等量關係是什麼?

七年級同學搬磚的塊數十其他年級同學的搬磚數=1400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12頁練習1、2、3

四、小結

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在於抓住能表示問題含意的一個主要等量關係,對於這個等量關係中涉及的量,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用字母表示適當的未知數(設元),再將其餘未知量用這個字母的代數式表示,最後根據等量關係,得到方程,解這個方程求得未知數的值,並檢驗是否合理。最後寫出答案。

五、作業

七年級數學數軸教案5

教學目的

1.瞭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重點、難點

1.重點:解含有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難點:括號前面是負號時,去括號時忘記變號。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1.解下列方程:

(1)5x-2=8 (2)5+2x=4x

2.去括號法則是什麼?“移項”要注意什麼?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如44x+64=328 3+x=(45+x) y-5=2y+l 問:它們有什麼共同特徵?

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並且含有未知數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數的次數是l,這樣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判斷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 3x-2 x-=-l

5x2-3x+1=0 2x+y=l-3y =5

例2.解方程(1)-2(x-1)=4

(2)3(x-2)+1=x-(2x-1)

強調去括號時把括號外的因數分別乘以括號內的每一項,若括號前面是“-”號,注意去掉括號,要改變括號內的每一項的符號。

補充:解方程3x-[3(x+1)-(1+4)]=l

說明:方程中有多重括號時,一般應按先去小括號,再去中括號,最後去大括號的方法去括號,每去一層括號合併同類項一次,以簡便運算。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9頁,練習,l、2、3。

四、小結

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號時,不要漏乘括號中的項,並且不要搞錯符號。

五、作業

1.教科書第12頁習題6.2,2第l題。